登陆注册
22099700000021

第21章 “八贤王”:保护神自身难保(2)

宋太祖对此可能心知肚明,所以对由谁继承王位一事,一直不轻易表态。但这种不表态对赵光义来说,就是一种表态,因为最经不起拖的人就是他。如果真有金匮盟誓,或者尽管没有,而赵光义又想当皇帝的话,那么潜在的风险就可想而知了。

赵光义比太祖年轻12岁,德昭比他小11岁,他们的年龄基本就是个等差数列。宋太祖越不表态,赵光义继位的希望就越渺茫。挡在他前面的有身体强健的太祖,后面又有不断成长的两个侄儿。如果太祖不死,他继位的空间会越来越小。继位之争,看起来是赵光义与太祖的儿子之争,实际上是太祖与赵光义之争。

对于宋太祖来说,若想顺利传位于子,必须剔除阻碍传位的障碍,在当时情况下,赵光义显然是最大的“眼中钉”。宋太祖算得上史上最仁慈的皇帝,他不仅自己不轻杀大臣,还立下秘密誓言,要求子孙后代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之人,否则必受天殛。

一个连大臣都不肯轻易枉杀的皇帝,是不会将屠刀伸向看起来没什么过错的亲弟弟的。如果赵光义也如宋太祖一样,那么历史将会重写。但赵光义不是赵匡胤,他对皇位的渴望程度显然超出了宋太祖的预料。宋太祖可能寄希望于以拖待变,依靠自然的方式消解掉王位继承中的矛盾,这符合他一贯的行事方式,用软方式而不是硬杀戮的方式解决问题。

宋太祖应该没有进行过换位思考,他感受不到赵光义对皇位的迫切要求,所以也没有意识到自身的危险。如果赵光义想当皇帝,以他的身份,从他的角度,一场针对继位的夺权阴谋就不得不暗中进行了。宋太祖平平安安地活着意味着赵光义将失去机会,那么,若赵光义不想按照太祖的意思一直拖下去,除非是一场飞来的横祸,赵光义的愿望很难实现。

“兄终弟及”这一制度的前提是兄必须死,兄若不死,弟何以为继?所以“金匮之盟”这份盟誓的前提是赵匡胤必须死,赵光义若要当皇帝,宋太祖必须先死,如果生死由天,自然死亡,赵光义的皇帝梦可能就只是空想了。天定不可取,那就只有人算了。究竟有没有杜太后临终遗命其实已不那么重要了,赵光义想要当皇帝,宋太祖没有不死的理由。这样一种结局,杜太后恐怕做梦都没有想到,也不愿意看到!

三 “烛影斧声”之谜

说到赵光义继位,“烛影斧声”是个绕不开的话题。宋太祖33岁登上帝位,经过十多年的经营,宋王朝已初具规模。976年的一个深夜,宋朝宫廷内发生了一件非同寻常的大事,在经过了“烛光斧影”的变故之后, 50岁的赵匡胤突然死亡。按照传统的帝王传位制度,应该传位于子,但结果却是赵光义接过了兄长的衣钵。

对于宋太祖的死,《宋史》的记载极为简单,只有“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九个字,显得讳莫如深。因为官方正史给不出明确的答案,所以一直以来野史笔记对此事极为关注,出现了一些颇为离奇的记载。

直到南宋孝宗时期,事件的真相才在史学家的笔下揭开了冰山一角。孝宗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他是赵德芳的后人,也就是赵匡胤的后代,此前为帝的都是赵光义一支。现在的“烛影斧声”之说,源自于文莹的《续湘山野录》。南宋孝宗一朝,史学家李焘主编《续资治通鉴长编》,综合了《续湘山野录》和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涑水纪闻》等书观点,揭秘了“烛影斧声”的整个过程。

宋太祖年轻时曾经与一位很有造诣的道士交游,开宝九年(976年),太祖巡视洛阳时他们再次相遇。道士提醒他注意当年十月二十日晚上的天气,如果天晴,太祖还可活12年,否则就应当迅速安排后事。

十月二十日那天晚上,一开始晴空万里,星光灿烂,但没过多久,天气突变,狂风骤起,天空飘起了大雪。太祖心情阴暗地离开太清阁,马上召赵光义入宫,喝退宦官和宫妾进行密谈。他们到底说了些什么无从得知,但从远处望去,在摇曳的烛影之下,赵光义时而起身离席,时而趋身向前。后来,太祖以柱斧掷地,对太宗大叫两声:你好自为之,好自为之!当晚四更,赵匡胤被发现死于寝宫。

因为事件发生得影影绰绰,讲述人言辞又闪闪烁烁,后人便将这一事件概括为“烛影斧声”。宋皇后得知太祖死讯,立即派内侍王继恩去召德芳入宫,没成想王继恩直接奔向了晋王赵光义。起初赵光义还有些犹豫,王继恩催促他:“拖延久了,就要落到别人手里了。”

王继恩赶回宫中,宋后急问德芳来了吗,不料王继恩用手一指说晋王来了。宋后见状大惊,慌忙称赵光义为“官家”,哀求其饶命。赵光义安慰她说,共保富贵,不要担忧。

宋氏比太祖的两个儿子要幸运,最后活到至道元年(995年)四月二十八日去世,终年44岁。不过,这位曾被封为“开宝皇后”的宋氏,死后连起码的礼仪都没享受到,宋太宗只把她安葬在普济寺内。大臣王禹偁对此提出批评,立即被以诽谤罪贬斥。直到两年后赵光义自己病重,才将宋后移入皇陵。

宋后谋划策立德芳继位,实事求是地讲也有悖常理,是感情用事。赵光义突然进宫,这让她震惊而慌乱,有被欺骗的恼怒,有突遭变故的无措,也有事情败露后的沮丧。

许多人不理解太监王继恩为何敢背离宋皇后,直接投奔赵光义。其实,只要分析一下当时的情势,就会明白王继恩为何做出了那样的选择。首先,宋皇后在宫中根基尚浅,当时只有25岁,又不过是德芳的养母,没有什么信服力;其次,宋氏支持的德芳势力最弱,也最年轻,才17岁,没有太祖的扶持等于什么也不是,而太祖恰恰没有明确由他继位。虽然宋皇后主张立德芳为太子,但宋太祖未置可否,实际上就是没有同意。这很容易理解,因为封太子一事始终没有出现,不仅如此,德芳兄弟甚至连基本的封王礼遇都没有享受到。最后,即便不是势力最强的赵光义继位,按常例,皇位也应该传给德昭。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明白,拥立德芳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赵光义继位不合常态,德芳继位也不名正言顺。

如果德芳登基,德昭是法定继承人,他有理由不服;晋王手握重权,他有实力策反。德芳登基,很可能导致天下大乱。一有风吹草动,德芳的皇位就会受到冲击,甚至于垮台,王继恩很可能会因为帮助德芳而成为罪人,搞不好还要身首异处。

所以,对王继恩来说,按宋皇后的要求去请德芳实为下策,风险也最大。去请德昭则只不过是中策,那样他在皇后与晋王这两方面都讨不到好,而德昭坐稳皇位的几率不超过50%。权衡之下,投奔赵光义才是上策,因为只有赵光义才能稳坐钓鱼台,如果帮助赵光义登基,他不须担什么风险,就可以成为大大的功臣。宫廷里的很多太监,都是能够审时度势的投机分子,王继恩更是如此,这在太宗死后,他故伎重演,又想废掉真宗一事中得到验证。

关于宋太祖的死因还有另一种说法,称他与赵光义兄弟二人因蜀国花蕊夫人而反目。太祖宠幸蜀国花蕊夫人费氏,常留其在宫中侍寝。有一天太祖患病,赵光义夜间入宫探望,恰巧太祖熟睡,他便放手调戏费氏,不料太祖突然醒来,看到了这一幕不堪场景。赵光义慌忙回避,太祖恨恨地以柱斧触地,大呼:你做的好事,你做的好事!结果当天夜里,太祖就暴亡身死。这种说法出自南宋遗民徐大焯的《烬余录》,较之李焘的记载显得有些牵强。

不管怎么说,很多人都倾向于相信太祖是为太宗所害,因为太祖当时正值盛年,只有50岁,而且身体一向很好。从现存史料看,太祖死前两个月,每月都有御驾出行的记载,可见他身体健康,并无大碍,突然去世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更让人怀疑赵光义害死宋太祖的是,赵光义登基后的一连串做法甚不合常理,这使人们更有理由相信他继位的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阴谋。即便是刻意维护宋太宗形象的《太宗本纪》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事情的负面影响:

若夫太祖之崩不逾年而改元,涪陵县公之贬死,武功王之自杀,宋后之不成丧,则后世不能无议焉。

赵光义继位后确实做了一系列欲盖弥彰的事,先是迫不及待地改元,再是赵德昭被逼自杀、赵德芳无辜而死,之后又是涪陵县公赵廷美壮年之死。后来宋皇后去世,赵光义又不肯按皇后礼仪下葬。这些事情归结到一起,人们很容易就会想到,宋太宗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掩盖他所犯下的罪行。

改元是封建王朝的重大事典,按照先例,先帝去世后,继位者第二年才能改年号,除非是王朝易姓或遇特殊变故,比如继位者在正月初一登基等等。之所以第二年才改元,为的是体现对先皇的尊重。赵光义开宝九年十月二十一日即位,十二月二十二日就宣布改为太平兴国元年,前后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给人以迫不及待之感。最令人生疑的是,宋太宗在还只剩几天就可以名正言顺改元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如此争分夺秒,他到底想要回避些什么、改变些什么?

对于宋太宗登基这样的大事,《宋史》与记载宋太祖的死一样简略,也只有九个字:“太祖崩,帝(太宗)遂即皇帝位。”在宋太宗统治权力干预不到的辽国,对此事也有记载,“宋主匡胤殂,其弟炅(太宗名)自立”,一个“自”字就有定性为王朝易姓或特殊变故的倾向了。

当时朝野上下,对赵光义非议不断,赵光义既无正式储君名分,又无太祖临终顾命,他以弟继兄,在当时看来有悖纲常,这个纲常就是自西周以来盛行的父子相传的皇位继承方式。因为继位本身的缺陷,赵光义对人们的看法格外敏感,一方面他对大臣言论和史官修史严格把持,另一方面对有继承资格的德昭、德芳和弟弟廷美严格提防。还有一个大的动作就是他急于建立起文治武功,以图尽快树立权威,掩盖世人对他的非议。

《贺后骂殿》将赵光义登基定性为篡位,虽是后人所言,却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的看法。它曲调激越慷慨、低回悲壮,给人以强烈的冲击和震撼。《贺后骂殿》中赵德昭撞死于赵光义窃位当时、金殿之上。这事虽属虚构,但也不是全无依据。史载,赵德昭死于979年,宋太宗北伐失败之后。也就是说,《贺后骂殿》将德昭之死的时间和地点有所推移,但无论形式上有什么变化,德昭之死的性质没有变,都是为宋太宗所逼。

赵光义夺了原本属于太祖之子的王位,表面上厚待他们,把赵匡胤的两个儿子都封了王,其中德昭受封武功郡王,朝会时还位列宰相之上,但内心里,赵光义对他们却非常忌惮。

四 “八贤王”因何而死

赵光义在宋太祖死后的当天就当上了皇帝,那时他38岁,太祖的长子德昭已经27岁,德芳17岁,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兼同平章事。赵廷美30岁,接替赵光义出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封齐王。

当时赵光义的孩子们年纪尚小,不适合立为储君。德昭、德芳与赵廷美和赵光义的子女一同都称皇子皇女。赵廷美出任开封府尹兼中书令,似乎暗示他是皇帝继位的第一号候选人。对于德昭们来说,大宋一朝在宋太宗的治理下,原先的疑团和阴影,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正在逐渐被人们淡忘。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朝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大事,那些被隐藏着的矛盾,随着德昭之死重新浮出水面,宋室王位继承重新洗牌,风波不断。

一部宋朝历史,边境很少有安静的时候。北宋先是对辽,后是对西夏,边境作战吃尽了苦头。南宋则先是受金欺凌,后来又被蒙古所灭。979年正月,宋太宗决定御驾亲征北汉。皇帝出征要由储君监国,当时赵廷美为开封府尹,虽然没有明确,也有储君的意味在里面,按理应该由他留守京城。但宋太宗对他不放心,如果赵廷美有野心,那么他出征在外就给了赵廷美绝好的机会,但这种担忧又不便明说,所以总是犹豫不决,而赵廷美对此浑然不觉。

后来成为一代名相的吕端,当时在赵廷美府中工作,他洞察情势之后,建议廷美主动请命,要求随太宗亲征,以消除太宗的猜疑。思量之下,廷美便向太宗表示自己愿意随征,赵光义欣然同意,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落了地。吕端在太宗晚期受命任相,宋太宗赞扬他每遇大事不糊涂,果不其然,在赵光义身后,吕端机智果敢地粉碎了太监王继恩策划的又一次换帝阴谋,辅佐真宗成功登基。赵德昭此次也在随军出征之列。攻打北汉过程虽然艰难,但结果还算顺利。六月,北汉主刘继元投降,杨业父子也就是在此时归顺了北宋。宋太宗得到了北汉所属的十州十一县,胃口突然变得大了起来。

宋太宗一心想在文治武功两方面都超越宋太祖,以此平复朝野的各种质疑。所以,他不顾部队在外征战半年极度疲劳的现状,也不顾群臣的反对,决定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趁势收复幽云十六州。如果成功,那他将是非常了得的帝王,其功绩也会称得上盖世之功。

攻取燕云,一开始进展得还算顺利,宋军一路打到幽州城下。辽军守将耶律知古采取了避而不战、严防死守的策略。宋军连续猛攻11天都没有任何进展,而与此同时,萧太后派出大批人马进行增援。辽军增援先锋耶律沙率先与宋军交火,经过浴血奋战,宋军获胜,宋太宗下令乘胜追击,在幽州城西高梁河一带与辽国援军主力展开激战。辽军兵合一处,奋起回击,疲惫宋军已是强弩之末,抵敌不住败下阵来。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商人谋国

    三国之商人谋国

    所谓大商谋国,叶晨穿越为三国商贾之家,以商发家,因商贾之人地位低下,不得不勾结张让阉人。招兵买马,训练甲士,北上抗击匈奴,南下争霸天下,收猛将谋臣,遇美人江山。
  • 药鬼子

    药鬼子

    一个国家的痛苦回忆。一个民族品牌的百年兴衰沉浮。一个从民国到改革开放之间的商道传奇,一个铁骨男人甚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烽火中不屈的信念。国恨、家仇、私怨、荣辱,一切从这里开始——药鬼子
  • 保卫之战

    保卫之战

    本书内容包括德军攻陷东南欧、巴巴罗萨计划、彼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保卫伏尔加格勒、库尔斯克战役、苏美攻克柏林。
  • 三国铁骑踏天下

    三国铁骑踏天下

    本书已完结,同志们可放心阅读。
  • 我是王威

    我是王威

    我是王威,无论是现代还是三国,只不过我从一个小小的普通让成为了一个在乱世之中求生的小人物。本文正式转到磨铁,更新速度以磨铁为主,各位见谅。
热门推荐
  • 心之初动:邂逅

    心之初动:邂逅

    一次的擦肩而过,一次的微风拂面。一次不一样的邂逅,他们将改变各自的命运。“告诉你!我和你没有关系!”她气得冒烟,他却笑着说“那怎么行,你是我的,不过,我是你的也可以。”就这样,他们分分合合,吵吵闹闹,并爱的更深。五年后,她走得如此决然,却原因不详。踏雪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却迷失灯火阑珊处……
  • 演绎此生:虚拟毒宠

    演绎此生:虚拟毒宠

    [本书以腾讯游戏-穿越火线为主题,而区域由本人虚构。]游戏里,他是她不可一世的师傅;现实里,他是她没有血缘关系的哥哥。虚拟的网络里,他是将她宠溺到无极限的师傅;虚拟的毕竟是虚拟的,无法当真!可为什么她却陷入两难?选择师傅还是选择哥哥?这个选择题很是矛盾。师傅和哥哥不都是同一个人吗?不过也罢。虚拟的幸福也还是幸福!看着她如何翻身重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 佛说六字咒王经

    佛说六字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探灵王哲

    探灵王哲

    有些时候人被自己给蒙蔽了双眼而犯错,犯了错才明白,几百年前,神界阻止了游离界对人界的统治,在神界付出代价下终于是把游离界的十三魔给封锁在十三层地府中,随着封印减弱,十三魔冲破封印,人界的危机步步紧逼,被命运选定的谢韩等人遇到了地亡者(游离界)的十三个地亡魔,心魔;欲魔;恶魔;等,由此展开了战斗,进入游离界之后一个个的的身世慢慢的开始浮出水面,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六个人六个历史背景六个故事迁出的爱恨情仇,是否知道自己家族背后的故事而有所改变?在摇摆不定的时候能否坚定自己的最初的信念?命运多舛,面对人界共同的危机摆在他们的恩怨能否就此结束?共同捍卫人界的安危。
  •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评论与反思:发现保险法的精神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保险法为规范中国保险业作出了突出贡献。由于理论研究的薄弱、实践中的保险法存在诸多瑕疵、评论现实中发生的疑难判例、反思中国保险法律制度的不足,发现保险法律制度的规律和精神,我们愿成为保险法研究的铺路石!
  • 尊主恕罪

    尊主恕罪

    某无良穿越女,对某纯良美男骗财骗色。她表示:我不想负责任。于是,该美男愤怒了,暴走了,黑化了……
  • 父亲进城

    父亲进城

    烂尾楼背后的那些男男女女们留下了一堆废弃的钢筋混凝土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的辉煌、失落、曲折辛酸,那些或高或矮的烂尾楼都是一种命运与人生传奇。
  • 佛说拔除罪障咒王经

    佛说拔除罪障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九魂神将

    九魂神将

    一个以卖大饼为生、以游戏为娱乐的普通男人却在玩一款名叫《辉煌世界》的游戏时,灵魂突然被唐玉燕强行拉到了异界……从此以后,一个对美女有些猥琐、对敌人过分狠辣、对自己极度疯狂的极品男人诞生了,可他心中还有着一个终极的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他!凝星印、聚将印,修神印!经过一路坎坷、刺激……最后终于聚九魂神位,踏上巅峰!这是一个纯粹新手的第一部小说,若有不足之处,望各位看官海量!
  • 生活的天空

    生活的天空

    本小说根据实体人物写照编排,故事情节多元化,有校园青涩恋情,现实社会历练,成长恋情,创业励志等几个板块构成。合适读者随喜好翻阅,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