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9700000020

第20章 “八贤王”:保护神自身难保(1)

在有关杨家将的故事和戏剧中,总有一个正气凛然、仗义执言的“八贤王”。

这个“八贤王”很是厉害,手中的金锏上可打昏君、下能打奸臣,再加上杨六郎还是他的御妹丈,所以每每在杨门老小被奸臣逼得走投无路的危急时刻,总能挺身而出,主持公道,凭着机智与果敢,周旋于皇帝、奸臣与杨家将之间,帮杨家转危为安,俨然是杨家将的保护神。

在传统剧目《潘杨讼》、《寇准背靴》、《辕门斩子》等戏中,“八贤王”虽是配角,但起的作用非同小可。近年来新版的电视剧,如《少年包青天》、《凌云壮志包青天》、《大宋提刑官》、《李后主与赵匡胤》等一系列有关宋朝的剧作中,“八贤王”的形象频频出现,似乎真是当时朝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从杨家将故事到“寇准戏”再到“包公戏”,“八贤王”往往在最关键时刻助国家忠良一臂之力。他成了杨家将故事中离不开的“关键先生”,就像菜里的味精一样不可或缺,也让广大老百姓深感过瘾。然而,历史上“八贤王”是不是真有其人呢?有关他的史实究竟是怎么样的?

一 “八贤王”原型追踪

杨家将故事中许多人物都是有历史原型的,那么在各种版本的故事中反复出现的这个“八贤王”在历史上究竟有无其人,他的能量到底有多大,有没有可能充当杨家将的保护神?

但凡听过刘兰芳评书《杨家将》的人,都知道杨家将故事中的“八贤王”也被称作八王千岁赵德芳,是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其实,“八贤王”并不是评书《杨家将》所独创的,这一人物形象有着相当长的历史延续。可以说,自有杨家将故事始,就有“八贤王”这个人物形象,“八大王”、“八贤王”和“八王”这几个称呼有时交替使用。

《昊天塔》是最早讲述杨家将故事的元杂剧,那里面就已提到“八贤王”。该剧第四折有寇准的一段台词:“奉圣人的命,并八大王令旨,直至瓦桥关,迎取已故护国大将军杨继业并杨延嗣的骨殖,归葬祖茔。”戏中把“八大王令旨”与皇帝命令提到了同等高度,可见“八大王”的特殊地位。不过《昊天塔》只是将“八大王”顺便一提,并没有更多的具体信息。即便是这随笔一带,也透露出“八大王”是个非同小可的大人物。

元杂剧《开诏忠》称“八大王”为赵德芳,这也是“八大王”第一次明确身份。后代许多有关杨家将的戏剧、小说和故事,包括刘兰芳的评书在内,都把“八大王”视作赵德芳,追溯起源大概都源于此。元人杂剧《抱妆盒》里也说“八大王”是赵德芳,他收养了真宗李美人生的儿子赵祯,赵祯就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这可能是后来包公戏中“八大王”人物形象的最初依据。

到了明代,《北宋志传》里也提到八王,小说第十一回八王第一次出场,呼延赞告诉杨令公:“此是宋君嫡侄金简八王也。”这里的宋君指的是宋太宗赵光义,他的侄儿金简八王自然就是宋太祖的儿子。同回里又说到围攻太原时,在激烈的混战中,众大臣找不到太宗所在,有人建议立八王为帝。

较之以往,《北宋志传》里的八王形象有了新变化,或者说又有了新的发展和补充。首先出现了“金简”的说法,使八王的权威有了更明确的体现;其次,军中拥立一事更进一步强调了八王地位的重要。不过,从《北宋志传》提供的事件线索看,这个八王似乎不应是赵德芳,而应该是赵匡胤的另一个儿子,也就是赵德芳的哥哥赵德昭(后文还要详细论及此事)。在这里,“八大王”究竟是谁,开始有了歧流。不过,无论是赵德芳还是赵德昭,历史上都确有其人,但其事迹与杨家将故事中所述的人物形象相去甚远。

京剧中有一出程派名剧叫《贺后骂殿》,是程砚秋与言菊朋的代表作,其中对“八大王”的来历有一番详尽解释。这出京剧曾于1976年搬上银幕,由郑国权导演,张曼玲、张元智等人主演。故事梗概是这样的:

宋太祖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弟即兄之位。赵匡胤的皇后贺氏让长子德昭上殿质问,光义大怒,要斩杀侄子,德昭气愤,撞死金殿。贺后悲愤交加,带着次子德芳上殿责问。最终赵光义谢罪,赐贺后尚方宝剑,封入养老宫,加封德芳为“八贤王”。“八贤王”由六个王爷封号和两项特权组成。六个封号是:亲王、良王、忠王、正王、德王和静王,两项特权是上殿不参王,下殿不辞王。

宋太宗赵光义为何要对赵德芳如此重封,贺后有一段唱叫“有贺后在金殿一声高骂”,直指赵光义篡位,贺后将他有四比,一比王莽,二比曹操,三比赵高,四比司马师,每一比都非同寻常,每一比都事关事件的内幕真相,事关赵光义登基的合法性。关于赵匡胤的死因,关于赵光义的继位,历史记载一直都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从来没有谁诉说得如此清楚痛快,甚至于在这里都不是述说而是痛骂了,给人的感觉是畅快淋漓,非常解气。

在贺后如此不留情面的痛骂之下,赵光义作何反应呢?首先是恼羞成怒,接着是托词遮掩,其后是尽力平息。他的一段“自盘古立帝帮天子为重”大体上体现了这三种情绪,先是给贺后骂殿定罪,接着分辩自己继位的合法性,最后对德芳母子尽力抚慰,大意是说你们不要再闹了,有话好好说,咱们共享天伦富贵。赵光义话中软中带硬,硬中透虚,情感相当复杂。

德昭自杀、贺后骂殿、德芳受封这样一段故事,触动了宋史上最敏感的一处神经。如果单从京剧《贺后骂殿》来看,“八贤王”应是赵德芳无疑。但《贺后骂殿》只不过是借历史事件进行铺陈的戏剧故事,把它当做历史真相来解读,实在是有点南辕北辙。《贺后骂殿》触及了一定的历史事实,但离历史真相仍然相隔十万八千里,真实的历史远比《贺后骂殿》复杂曲折百倍。这里面有几个误区应该澄清:

其一,贺后骂殿这样的事,在历史上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之所以这样讲并不是说贺后没有那个胆量,而是因为在赵光义继位之时,贺后早已作古了。贺氏为赵匡胤的原配,是后周官员贺景思的长女,早于958年就已病逝,那时还是后周的天下,赵匡胤在柴荣手下听命。她的皇后名分是960年赵匡胤称帝之后追封的,赵匡胤死于976年,离贺氏去世已然相隔18年,所以贺后骂殿根本就是子虚乌有。

其次,无论赵德昭还是赵德芳都没有受封过八王。“八贤王”的称谓只出现在民间传说和故事演义中,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宋史》卷二百四十四有“燕王德昭、秦王德芳列传”,赵德芳生前没有封王,更不要说八王了,他死后才被宋太宗追封为歧王, 后来改封楚王,徽宗时又改封秦王。赵德昭于乾德二年14岁时受封贵州防御使,任过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重要职务,开宝六年又封兴元尹,死后追封魏王, 后又改封燕王。赵德芳兄弟两人的前后封号加起来也不够八个,而且与《贺后骂殿》中所说的亲王、良王、忠王、正王、德王和静王毫无干系。古代封王是非常慎重之事,多以被封属地为名,德芳与德昭的几个王号都是如此,而《贺后骂殿》中的几个封号与属地无关,反而与德行、操守或亲疏关系联系紧密,这显然离历史事实太远,更大的可能是虚构。

第三,德芳兄弟与杨家将并没有什么密切的关系。赵德芳生于959年,死于太平兴国六年,也就是981年,当时杨继业归宋不过两年,杨延昭才24岁, 还不是边关重将,潘杨一案也尚未发生。杨继业战死沙场的时间是986年,那时赵德芳已经去世5年。而赵德昭比赵德芳去世还要早,是在979年北伐失利之后,当时杨业刚刚归宋。赵德芳与杨继业是否有过接触,史上没有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所谓赵德芳为杨业之冤讨回公道之说绝无可能,赵德芳怎么可能干预身后之事。因此可以断定,赵德芳兄弟与《潘杨讼》、《寇准背靴》、《辕门斩子》中的那个“八贤王”是没有什么干系的,那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他们早已长眠地下,对杨家将爱莫能助。

在澄清了这几个疑问之后,现在可以集中精力来关注更大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赵德昭到底是怎么死的。《贺后骂殿》中说赵德昭撞死于金殿,这种说法有些什么根据?赵德昭的死与赵光义夺位有没有关系?所有这些问题其实都与一个问题有关,那就是赵光义是如何登上王位的,这个王位到底应该由谁继承?要揭开这个谜团,就不得不翻出宋朝初年帝位传承的陈年老账,也必然牵涉到宋初的两大疑案“烛影斧声”和“金匮之盟”。在追溯这两个典故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探明赵德芳与赵德昭的身世、死因及其在宋朝的地位作用。

二 “金匮之盟”与传位之争

“金匮之盟”的核心是兄终弟继,也就是说宋太祖死后要把皇位传给弟弟赵光义而不是他的儿子。按照赵光义和赵普的说法,“金匮之盟”的订立应该在961年,太祖就位之后的第二年六月。当时赵匡胤的生母杜后病重,临危之际召见太祖,问他何以得天下。宋太祖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好说全是因为父母积德行善才有今天。

杜太后正色道,你能够顺利谋得天下,是因为周世宗让年幼无信的儿子当了皇帝,假如后周有一位年长有威的皇帝,你还能得到天下吗?随后,杜太后嘱咐宋太祖把帝位传于赵光义,不要传于幼儿之手,以保全宋室江山。宋太祖表态一定遵从母亲的教诲,赵普受命将杜太后的遗命记录在案,藏在了金匮之中,这就是史上所传的“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所提到的兄终弟继的方案并不是杜太后首创,早在商代就有先例,但这种办法实施得并不顺畅。“兄终弟及”看起来可以解决弱童当政的问题,但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矛盾,那就是在弟继兄位之后,接下来的继承权应该给谁?

按理说应该传位于“兄”之子,但当政的“弟”往往存有私心,总是想方设法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子孙,所以商代的传位一度非常混乱,后来实行了传位于子的办法,王室就比较安定。

到了西周,为了矫正商朝“兄终弟及”所带来的弊病,周公吸取商代传位教训,创立了嫡长制继承方式。所谓嫡长制,就是根据母亲身份的贵贱尊卑将皇子区分为嫡子和庶子,以此确定继承人的资格和顺序。因为当时君王多妻,孩子众多,必须保证国家最高权力在限定的范围内平衡过渡。从此,中国大多数封建王朝都沿袭了这种制度,将之奉为不可动摇的“万世上法”。

宋太祖善读书、喜学习,估计不会不知道这些前朝旧事,而且他登基以后采取的种种措施,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巩固宋室江山,确保长治久安。关于皇位继承权的问题,从理论上讲,并不是太复杂。自西周以来,一直都按照“父位子承, 长幼有序”的原则进行。赵匡胤共有四子,其中前三子为原配贺氏所生,长子滕王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夭亡,赵德昭是次子,赵德芳是第四子,也是最小的儿子。也就是说德昭虽然不是长子,但却是在世的最年长者,如果赵匡胤想把帝位传给德昭,那将是天经地义的事。

按照皇室惯例,皇子成年,都是要封王的,然而宋太祖在位时,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被封王位。相反,其弟赵光义却被封为晋王。德昭只被封为“贵州团练使、同平章事”,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这不能作为宋太祖无意传子的根据,因为杜太后死时,太祖不过35岁,赵光义22岁,德昭只有11岁,德芳刚刚2岁,一切尚早,不必急于行事,公开矛盾。

总之,宋太祖生前没有确立太子,也没有明确赵光义为合法继承人。尽管在他自己看来,一切都还有回旋的余地,但这却使得王位继承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各方势力都瞄着皇位,觉得自己大有希望。

首先,从道理上讲,赵德昭是法定继承人,而且聪明英武,很有韬略,有点当仁不让;另一方面赵光义占据着开封府尹的核心位置,培植了大量心腹羽翼,争当接班人占了先手。但关于皇位继承问题,并不是只有赵光义和赵德昭充满欲望,还有不可小视的第三方,那就是赵德芳。当时的皇后宋氏非常宠爱赵德芳,力主立他为太子,宋太祖虽然没有表态,但须知枕边风历来威力无穷。

赵德芳与赵德昭并非一母所生。德芳出生于贺后去世的第二年,也就是959年,生母姓王,是后周巢国公之女。史上对王氏的评价很高,称她优点很多,一是待人仁慈,二是恭勤不懈,三是善古琴才艺,同时还虔信佛教。王氏生有一子二女,乾德元年(963年)病逝。也就是说,赵光义取代赵匡胤的时候,她也去世十几年了。

既然赵德芳的生母早就去世,那么主张立德芳为太子的皇后又是何许人?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赵匡胤死后,宫中太监王继恩敢不听她的命令。这位皇后姓宋,她的父亲是左卫上将军宋廷渥,母亲则是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女永甯公主。虽然也是系出名门,但在宫中资历尚浅。太祖去世时,她只有25岁,且不过是德芳的养母。宋皇后对太祖的两个儿子德昭和德芳照顾有加,因为德芳年龄最小,与她更为亲近,所以尤其偏爱德芳,经常鼓动赵匡胤立德芳为太子。

由此可以想见,这在三方势力中,赵德昭的地位最为尴尬,因为赵光义手握重权,而赵德芳有皇后的支持,他自己只有空洞的道义。史书记载,他一生寡言,喜读书,淡泊名利,但性情刚烈,这样的描述非常符合他的身份和境遇。

同类推荐
  • 篡夺者游戏

    篡夺者游戏

    十九世纪是西方文明到达巅峰的关键时期。工业革命的隆隆声在全世界响彻!当车间开始制造武器、军校开始输送军官,从造船厂中推出新的战舰,似乎可以预见,新一轮的瓜分狂潮即将上演!黑非洲早已坠入水深火热!在远东——印度次大陆也成了殖民者口中的饕餮盛宴!南亚各小国随之相继沦陷。美洲新大陆——殖民战争还在继续,但无论印第安人如何抵抗,富饶的大草原都将沦为殖民者的玩物!然后就在西方君主们狼吞虎咽,疯狂扩张的时候,一群不属于这个时代的篡夺者悄然降临,他们贪婪、大胆、无视一切法规!深藏在世界的阴暗之下,一点点的蚕食着本该属于西方君主们的极乐世界......
  • 大宋混世王

    大宋混世王

    艾玛,穿越了,居然附体在一个臭名昭彰的恶少身上!当众调戏大姑娘小媳妇半夜敲寡妇门,三更砸新婚夫妇的窗,先生掉粪坑里了……这些事真的不是我做的啊,你们怎么不相信呢!喜欢本书的朋友请加本书读者群:415946267
  • 大隋堂

    大隋堂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大隐于市,小隐于林。乱世之人,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临了,道一声,柳树前的她还安在,会否以嫁做他人妇。
  • QQ侃历史

    QQ侃历史

    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不是诗歌,不是剧本,不是传记,也不是报告文学,总之不是现有的任何文学体裁。叫什么呢,我也说不清,反正是用爆笑的语言讲述真实的历史,我自己取名“QQ体”。
  • 盗国

    盗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候,这天已经到了被颠覆的时候。武行天下,耀眼九州。我本武耀,惧怕何人。且看我如何一步一步颠覆这天下。
热门推荐
  • 强悍废小姐:休夫无止境

    强悍废小姐:休夫无止境

    穿越遇到一群妖孽,争先恐后扑倒她。人妖,狼妖,龙妖,通通化身为人……一日,随身仆从:“不好了,外头有个自称国师的男人,说他是小姐的夫君。”某女懒懒躺在床上,眼睛没睁,挥挥手:“叫人,乱棒打死。”又一日,随身仆从:“不好了,外头来了一个自称龙太子的男人,说他是小姐肚子里宝宝的爹。”某女嗯一声,眼皮撩了撩:“口说无凭,关门放狗!”隔一日,风云剧变,随身仆从匆匆跑来,“不好了……”某女立即跳起:“快快,快摆驾,快摆驾,行大礼,要行大礼呀!”
  • 先知

    先知

    一个习惯以高位角度看待问题的无情人格,封存着为数不多的黑匣子,每一个黑匣子代表着能影响到他的人或事...他的智慧令人恐惧,今生前世,他都有一个称谓...先知...先知...先知!
  • 仙源尘缘

    仙源尘缘

    未尽尘缘莫论仙,不经炎凉休言道。挣脱红尘求仙道,为仙却又坠尘缘!这是一篇朴实感人的仙侠小说。
  • 错嫁豪门总裁

    错嫁豪门总裁

    一个人,因为出了车祸而被错嫁了豪门,还失忆了,卧槽,真是老天与我不和啊!
  • 红颜倾国赤妃

    红颜倾国赤妃

    大喜之日,一块红盖头,就这么的被抬进了皇宫。她,成了人人耻笑的赤妃。宫闱里的女人习惯丈夫便是他们的‘天’,而她偏偏逆‘天’而行。她要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一个桀骛不驯的帝王,她的一颦一笑牵动着他的魂魄,对这个女子又爱又恨。他自信她逃不出自己的掌心,老天又能让他如愿吗?【片段】莫名的伤感由心而生,她记不得自己是如何来到这里的,和亲的人原本不是她,她的父亲,因为战争的失败硬是把女儿嫁给虬龙国的皇帝。与其说是‘嫁’还不如说是‘送’。差的只不过毁灭般的火红头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位面复仇者

    位面复仇者

    曾经是最强主神的掌控者的许可,因为一场决斗,差点身败名裂,被抹杀于所有的空间中。然而,在无尽的虚空漂泊中,许可和他的主神,终究没有消失。在得到了曾经自己制造的女仆的帮助之后,许可,开始回归主神的战争,将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谋划,一步步的修复,升级自己的主神,积攒实力,经历了无数的位面完成有着接连不断的任务,绞杀那些暗算过自己的主神,取得自己失去的威望之后,许可,才能重新夺取霸权,回到霸主之位。
  • 瓶粟斋诗话续编

    瓶粟斋诗话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打动人心的98个推销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打动人心的98个推销技巧(教你成功丛书)

    本书从推销员的基本技能和要求出发,以推销活动程序为线索规划内容,本着精炼理论、强化应用、培养技能的原则,主要阐释和解决推销实践中的98个具体问题。全书具有内容结构合理,逻辑严密,深入浅出,案例生动丰富,应用性、实践性、操作性强等特点,有利于提高读者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外读物,同时为需要职业推销员的企业提供了一本实用的员工技能培训资料,也为广大推销员提供了一本有益的自学用书。
  • 寒王绝宠:全能小灵妃

    寒王绝宠:全能小灵妃

    陆惜语,将军府蠢才嫡女,为求重生之术,她苦苦隐忍十四年;一朝逆袭,惊刹世人;墨寒风,墨家少主,权势赫赫的寒王,是站在东西大陆顶尖的神秘男人;他懂她、护她、惯她、宠她;一路为她保驾护航。没有他的时候,她嚣张;有他的时候,她更嚣张!一报,“王爷!王妃废了大将军的灵脉!”寒王眼都没眨一下,“抄了将军府。”二报,“王爷!王妃洗劫了国库丹药!”寒王眉都没挑一下,“把皇帝叫来府上一叙。”三报,“王爷,王妃炸了武师会……”寒王淡定的喝了口茶,“会长年纪大了,是该让位了。”又一天来报,“王爷,冰极带着王妃离家出走,去找一个叫夜的男人。”某人不淡定了,追妻之路漫漫兮……
  • 救命书

    救命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