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9700000018

第18章 杨文广:坎坷尴尬度一生(2)

史书讲到杨文广的第二件事是:“范仲淹宣抚陕西,与语,奇之,置麾下。”

这里讲到的范仲淹经略陕西是庆历四年(1044年)六月之后的事,当时身为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因变法受阻,自请到西部边防,被任命为陕西河东路宣抚使。第二年春天,范仲淹的职位又有所变化,由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改任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十一月,朝廷以“边事宁息,盗贼衰止”为由,罢免了他的陕西四路安抚使之职。

范仲淹的身份之所以变化如此频繁,起因还得从宋与西夏的三次战役说起。双方在1040至1042年间连续展开了三次大规模战役。

康定元年正月(1040年),元昊调集十万大军,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围攻延州(陕西延安)。宋军大败,主将战死,开国元勋石守信的孙子石元孙被擒,西夏军大获全胜。

延州兵败之后,宋军重新调整边防部署,把沿边州府分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户部尚书夏竦为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使,统一协调指挥边务。韩琦、范仲淹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分别主持泾原路和鄜延路的防务。

庆历元年(1041年)二月,元昊率十万大军卷土重来,欲与泾原路宋军主力决一死战。泾原路主将韩琦派行营总管任福率万余人前往迎敌。任福轻敌冒进,中了西夏军埋伏,几十名宋将全部殉难,士兵死伤万余。事后夏竦被撤职,韩琦被贬往秦州。

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十万西夏大军再次出击,泾原路马步军副都总管葛怀敏等16员战将尽皆战死,9400多士卒被俘。

从三川口到好水川再到定川砦,宋军三战皆墨。在西部边防,无论是韩琦还是范仲淹都没有打过像样的胜仗,但据说当地民间却流传着一首《边地谣》,“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此中缘由真是天晓得。西夏军虽然三战皆胜,但元昊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连年用兵,国内兵源开始枯竭。再加上宋朝停止了边境贸易,西夏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国内人怨沸腾。另外,辽国也感受到了西夏势力日益膨胀的威胁,夏辽关系开始紧张。于是元昊萌生了求和之念,1043年他派使者到汴京与宋和谈,经过一年多的讨价还价,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西夏对宋财富的掠夺用条约的方式固定了下来,不需要再打仗,财源依旧滚滚而来,宋朝也因此赢得了和平与发展之机。

西夏三役的沉重打击,使朝中有识之士痛定思痛,开始反思。宋仁宗“遂欲更天下弊事”,他将范仲淹调回京师升任参知政事,与枢密副使富弼、韩琦等人一道主持朝政,推行“庆历新政”。

范仲淹处事极为认真,一次在选拔各路转运使时,遇有庸碌贪鄙、不能称职的官员便毫不犹豫地一笔勾去。富弼在一旁感叹,“公但知一笔勾,不知一家哭矣。”范仲淹正色答道,“一家哭何如一路哭耶?”“路”是宋朝的一级行政区域,类似今天的“省”,为了免“一省”之哭,必须舍得拿下不称职的官员,这也算是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正是因此,“庆历新政”触及了权贵们的痛处。范仲淹们已无法在朝廷立足。

就这样,范仲淹又一次来到西部边防,不过此次陕西之行的时间并不长,若从1044年6月算起,到1045年11月,前后不过一年半的时间。杨文广就是在这期间见到了范仲淹,一个下级军官能与一个边防统帅对话,机遇相当难得。经过一番交谈,范仲淹认可了杨文广,将他留在自己帐下,杨文广有幸成为范仲淹的直接部属。如果没有范仲淹的赏识,杨文广可能永远都没有出头之日。

史书讲范仲淹“奇之”,他们究竟讲了些什么,杨文广有什么地方让范仲淹称奇呢?除了一大把年纪了还是个殿直之外,杨文广的家世应该也能够引起范仲淹的注意。杨家将故事在当时已经流传甚广,1051年欧阳修曾撰文称“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范仲淹身为朝中重臣不可能没有耳闻。但是仅仅因为自己的家世就让范仲淹称奇理由并不充分,无论是杨业还是杨延昭都算不上宋朝最顶尖的名将,比他们身世显赫的大有人在。

这里面应该还有范仲淹性格方面的原因,他出身贫苦乐于助人,尤愿帮助不得志者,杨文广的际遇一定也引起了他的某种同情。此时的范仲淹也是郁郁不得志,1024年当他初为京官时,曾写下“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风尘三十六,未做万人英”的诗句,豪迈之情溢于言表。20年过去了,范仲淹一度登上了权力的顶峰,成为当之无愧的“万人英”,但是从变法宠臣到被逐出朝廷重新回到边塞,55岁的范仲淹经历了人生从最巅峰处滑落的失意。惯看春月秋风的范仲淹见到45岁仍然在低级军官中打转的杨文广心中一定是别有滋味。

范仲淹还联络和帮助过许多著名人士,如胡瑷、李觏、张载和石介等等,或邀聘他们到自己的管界主持教务,或荐举他们出任朝廷的学官,或指点他们走上治学之路,经他指教和影响过的很多人,往往都各有所成。

乐善好施是范仲淹的天性,他喜欢提携后人或有潜力的人,无论那人时下如何不得志,将杨文广留在帐下符合他一贯的行事风格。另一方面,范仲淹是个老西夏,他在陕西的军旅生涯中逐渐形成了以守备为主、和攻为权宜的边防思想。范仲淹很注重在要地修堡建寨,他认为那是防御西夏铁骑的有效办法。也许杨文广正好具备他所倚重的才能,符合他对西夏作战的理念。杨文广毕竟是名将之后,很可能继承了祖上修建军事要堡的本领,日后的情况也证明,杨文广确实善于修筑。后来在韩琦手下,他奉命在秦凤路大修堡寨,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可惜的是,杨文广在范仲淹麾下并没呆多长时间,他如何跟随范仲淹征战,找不到任何记录和佐证。那时候范仲淹离其政治生涯的最辉煌处已渐行渐远,1045年底,他离开西部边防,之后一再被贬。

宋朝对西夏虽然战败,但却使久不经战的宋军受到了一次历练。按《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说法,在韩琦、范仲淹等人的经营之下,西部边防“人谋渐得,武备渐修”,“勇夫锐将”“稍稍而出”,一代名将狄青自不必言。杨文广在范仲淹帐下,也受到了战争氛围的熏染,如果没有这样的经历,恐怕他连现有的功名都是奢望。杨文广虽然没有更大的战功,但跟随名将名臣的经历,为他日后的晋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 恩怨狄青

范仲淹离开西夏后的5年,从1046至1051年,杨文广的履历是一片空白。1052年,大将狄青南征,杨文广就在军中,虽然还是个无名之辈,但总算是有了些功劳,做过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宜是今天的宜山县,邕是今天的南宁,这已经是宋军的中层领导干部了。宋史对杨文广这一时段的描述是:“从狄青南征,知德顺军,为广西钤辖,知宜、邕二州。累迁左藏库,带御器械。”左藏库使、带御器械都是武官荣誉性的官阶,并无实际职掌。

杨文广与狄青的关系有些微妙。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将狄青设计为杨家的死敌。每一代“杨家将”都会遭遇奸人陷害,杨业时有潘美,杨延昭时有王强,杨文广时代的奸臣则是狄青。按照小说的描写,杨家与狄青结仇起因于宋仁宗时的侬智高之乱。故事中这样交代:

侬智高联合五国蛮王率大军围攻北宋之时,狄青领20万大军南征,被侬智高斩将夺旗,地失千里,社稷危在旦夕。包拯无奈,推荐已告老还乡的杨宗保出征,杨文广为先锋,父子领军5万前去代狄青为帅。杨宗保到了前线,因不满狄青笑其老迈,下令将狄青推出辕门斩首,虽经杨文广劝说放了狄青,但狄青从此对杨家怀恨在心,发誓要将杨家灭门绝户。杨文广父子平南之战立下大功,受到仁宗的厚赏。狄青本来就恨杨宗保,见到杨家满门受封,心中非常不是滋味,便派心腹家丁师金潜入杨府,伺机取杨宗保性命。不料那夜,杨宗保喝多了酒,再加上年事已高,竟然一命归西。狄青大喜,进而加害杨文广。杨文广向皇帝禀明真相,自己化作一只飞鹤冲天而去,自此隐匿家中不问朝政。

《杨家府演义》描述的狄青和杨文广与历史真相完全不同。历史上的狄青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卒于宋仁宗嘉祐二年 (1057年)。他以士兵出身而官至枢密使,这在宋朝是个奇迹。狄青最初引起朝臣的注意是因为他在与西夏作战中的勇猛表现。当时镇守西北的宋军屡次被西夏打败,很多士兵患上“恐夏症”,狄青却完全不同。每次临战,他总是冲锋在前,头戴铜具,披头散发,大声呼喊,形象骇人,西夏兵为之胆寒。1040年,经略判官尹诛召见他,与他谈兵论战后,认为狄青是“良将材也”,将他推荐给陕西经略使韩琦和范仲淹。韩琦和范仲淹两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范仲淹还送他一部《左氏春秋》,鼓励他多学兵法。对于范仲淹的知遇之恩,狄青终生不忘。范仲淹去世后,狄青每次到范家,都要进范氏家庙祭拜范公,恭恭敬敬地礼拜范夫人。后来他起用杨文广随军南征,也很可能是因为杨文广曾得到过范公的赏识。

杨文广与狄青的经历有些相似之处,如果说杨文广出身低微,那么狄青尤甚。杨文广级别虽低,毕竟还是干部,狄青则是地地道道的行伍出身,起点更低。宋朝武将受制于文人,士兵更是低贱。参军入伍首先要在脸上刺字,名曰“赤老”。在宋代,必须在脸上刺字的有两种人,一是士兵,二是罪犯,犯人刺在脸上,兵士有时刺在手背上,有时刺在脸上。刺字同时涂墨,墨痕深入皮肉,水洗不去,历久格外明显,所刺的字称为黥文。

在西部战场,两人都曾在范仲淹辖下,先后被“奇之”,他们也许会有一些接触。论年纪,杨文广大十岁;论资历,狄青早到西部边防五年;论战功,狄青远在杨文广之上。狄青初入陕西时,地位比杨文广还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贵为枢密副使,名震朝野。而杨文广仍然默默无闻,不见有更大的作为。但说书人偏要让杨文广位居狄青之上,还把狄青塑造为懦弱无能迫害杨家的奸臣,形象十分不堪,狄青征南的功劳则完全嫁接给了杨家。小说中,杨家将是在狄青不敌侬智高之后才冲上前线的,而实际正好相反。

1052年5月,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一度攻陷邕州,并一举拿下附近的九个州,随后围攻广州。宋廷急忙调集兵马前去平乱,杨畋被派往前线,出师许久却毫无建树。朝廷又命孙沔、余靖等领兵进讨,也均无胜绩。侬智高非常凶猛,当时的一些勇将被其所杀,一向被认为知蛮事的杨畋也被击败,为免粮草落入敌手,杨畋焚粮之后退守韶州。危急时刻,身为枢密副使的狄青挺身而出,主动请缨,率兵巧取天险昆仑关,大败侬智高于归仁铺,一举平定了广南战乱。狄青还师回朝时,宋仁宗亲自相迎,拜狄青为枢密使,他由此成为北宋王朝的最高军事长官。

狄青南征侬智高之时,杨文广只不过是随军出征的一个普通将领,对于他立下什么样的战功,史书只字未提。而且当时杨文广也已经至少53岁了,是年过半百的老将,并非故事中宣扬的青春少年。《续资治通鉴长编》对平定侬智高的记载堪称详细,但自始至终未提杨文广。广西临桂龙隐岩潜真洞,刻有平蛮三将大名,分别是狄青、孙沔和余靖,三员大将之下还有一批重要的将官,内中也没有杨文广。史载平南之战随行的文武官员多达231人,因为人数太多,不是每个前去的人都有记载,由此可以断定杨文广在平南中的功劳不会太大。

这一切对于铺写杨家将颂歌的人来说显然太过平淡,将狄青与杨家将的身份倒置,把狄青的杰出表现转接到杨家将身上,更能体现杨家将的英雄形象,所以杨家将故事有狄青的影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侬智高平定之后,宋廷对有功之臣一一封赏,杨文广又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西部,知渭州之德顺军,也就是渭州陇竿城。德顺军设于庆历三年(1043年),这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且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西夏早有窥探之心。杨文广赴任不久,广西报告侬智高与大理国王又准备发兵。1054年6月,仁宗因为杨文广熟知广西情势,具备领兵才干,超升四级,提拔为供备库使,出任广西钤辖,兼判宜、邕两州,以防侬智高。广西钤辖是广南西路兵马钤辖的简称,负责广南西路驻军的训练教阅和赏罚。杨文广受此重任,自是尽心尽力,镇守广西十余年间,侬智高与大理国都不敢轻举妄动,侬智高最终死于大理国境内,边塞未发生大的战事,但杨文广的前途似乎并不明朗。

同类推荐
  • 无良学生混三国

    无良学生混三国

    一个现代大学生,穿越到了三国,开创中华万古之千秋盛业。
  •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每天读一点世界史

    对于纷繁复杂却又异彩纷呈的世界史,人们通常只有些片段式的印象,虽然想要完整了解整个世界,可现在工作学习这么忙,哪里有闲暇时间看厚厚几大本的历史书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烦恼,不妨翻翻这本书!本书一改以地区划分的传统写法,以整个世界的发展脉络作为纵线,以各地区发展的对比为横线,纵横交错之间可以帮助读者短时间内厘清同时代的各国历史,从整体和地区两个视角了解世界史的全貌,建构起完整的世界观。
  • 逆天改明

    逆天改明

    现代特种兵刘威(后改名刘仁玉),因缘际会之下回到明末。皇帝叫他活曹操,宗室叫他活王莽,百姓叫他一代贤相,大明还是那个大明,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大明。
  • 逍遥硕师

    逍遥硕师

    我的故事里,有平头百姓,也有乡绅贵族;有山野之村,也有繁华之都;有驰骋商场,也有纵横武林。我不做官,但却与官为伍;我不入教,但却与百家有着丝丝缕缕的牵连。……好吧,三言两语,无力解释。看官们且不妨看看去--
  • 大明小贼

    大明小贼

    街头小偷李慕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的明朝成化年间,无法绕开一个普遍的问题。圣人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何为修身?李慕:强撸灰飞烟灭!何为齐家?李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兴大明人丁,颇有压力!何为治国?李慕:窃玉窃香,如窃大国,此小事尔!何为平天下?李慕:那么多问题,很饿了,先去吃点茶叶蛋,泡面先,如此重大的议题,日后再说!且看李慕,错了,且看这小贼如何纵横大明!
热门推荐
  • 冥思创世

    冥思创世

    这是一部讲述成长的新体玄幻小说,开创了这类型小说的新思维,新流派,无论是文字的精炼,还是情节安排,都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国学功底,引人入胜,让读者有一种代入感,情节起迭,处处有伏笔,当你认为故事的结果是某个之后,却反其道而行,让我诧异无比,情不自禁的想看下去,为主人公时而担心,时而高兴,时而哀愁,时而兴奋,可以说,这本:冥思创世,是近来网络小说界中的精品,值得一看!
  • 凤凰倾帝天下

    凤凰倾帝天下

    她是一缕魂魄,生前被当做棋子,用完后残酷被杀,阴阳差错附到一个天生无材的安府三小姐身上。他是一府大少,却有着不可告人的身份。她用自己的能力告诉天下人,弱者不会永远弱,所有人都会有大方光彩的时候。他是人人羡慕人人爱慕的大少,倾国倾城,俊美无比,本一颗利用的心,却不知不觉爱上了那颗心……她狂傲又霸气,他绝色又强大。他浅笑,用一生一世换她的幸福,可终究还是负了她……
  • 腹黑校草爱上甜心丫头

    腹黑校草爱上甜心丫头

    甜心丫头童羽悠家庭条件富裕,一次偶然的机会,可以去贵族学院本—季英学院。渴望自由的她让父母每月只给她三千元,不在管她的生活。在去学校的路上,骑自行车的童羽悠撞到了开车的季英学院校草—沐睿辰,没钱的童羽悠为了赔偿,搬到沐睿辰家当起了女仆,悲惨生活就怎么开始了。
  • 异界修仙王者

    异界修仙王者

    拥有杀手之王之称的莫扬在一次执行任务的途中误入异界——神玄大陆。既来之,则安之。对于这个世界,莫扬充满的期待。在这个修真大路上,只有靠实力说话,达到传说中境界才能够开辟空间,重返现代。为了这一目标,莫扬开始了他的异界之旅——————————————————————
  • 六道阴阳诀

    六道阴阳诀

    这是一个拥有非凡之路的少年,来自一个绝世强者的传承开始了少年的成神之路……诡异的实验室,魂族附体的人类,六道宝盒的传世武器,生化危机的城市,天蛛门的高三七班,谱写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灵异世界!ps:苹果新书,求给力,求推荐,求收藏!
  • TFBOYS之十年时年

    TFBOYS之十年时年

    当我再次遇见你,已是十年后,你下台,走进后台,我跟上去“你是我的心上人,也会是我枕边人,将来会是我同棺人”你终于,回抱我,原来,只是梦,三年前,七年后,我们对不起你们…
  • 恰恰遇见你

    恰恰遇见你

    穿越遇见无耻男!“姑娘,本人卖身不卖艺,便宜实惠又好用,只要一两银子,你看,带我走可好?”某女青筋爆起,奶奶个熊的!要不要这么不要脸!堂堂一国摄政王,你再无耻一点可好?“安郁!老娘和你誓不两立~~~!不两立~~两立~立!”
  • 一妃冲天:无良小姐戏魔皇

    一妃冲天:无良小姐戏魔皇

    25世纪变异人一朝穿越,黄花大闺女变成了已为人妇的废物王妃?而她的夫君竟被人称作“妖物转世”?好吧,妖物转世就妖物转世!废物就废物!等她变天才时,就是你们后悔之时!可是为什么她是废物时,走到哪都有人嘲笑欺负?她是天才时,走到哪都有人嫉妒暗算?对于这种事,元芳,你怎么看?元芳:请保持淡定,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一对一爆笑宠文。】
  •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本书属于赏析性的通俗音乐读物,介绍评析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九十多首优秀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小型器乐曲和交响乐作品等,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段,并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作品结构和音乐风格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介。本书文字通俗易懂,面向广大的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书中还配有作曲家珍贵的生活照、手稿等大量图片。本书对了解20世纪中国音乐史大有裨益,亦可作为音乐评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范本使用。
  •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大慧普觉禅师年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