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099700000014

第14章 杨四郎:移花接木成驸马(2)

摆在杨四郎面前的困难很多,概括起来至少有四难。首先,要得到公主的信任难;第二,要拿到出关的令箭难;第三,到宋营后如何交代难;第四,要想不受萧太后的处罚难。

这四个难题如何破解,带出了《四郎探母》的四个看点:

第一个看点:铁镜公主是个什么样的态度?

杨四郎吐露实情后,铁镜公主相当震惊,她怎么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一起生活了15年的爱人竟然是有着家仇国恨的死敌。15年来,他们恩爱有加,情深似海,而且还有了爱子阿哥,这个孩子身上流淌着两个仇家共同的血脉。

铁镜努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要去拜见高堂老母我不阻拦。杨四郎说可是没有令箭我过不了关啊,言下之意就是你得帮我。

公主有心帮他,但有两个问题让她下不了决心。第一,公主说我怕你到宋营后一去不回还,杨四郎保证见母一面即刻还。第二,宋营离此路途远,你一夜之间怎么可能赶得回来。杨四郎不加犹豫地回答,路途虽远,我快马加鞭一夜可回。

铁镜还在犹豫,杨四郎发下毒誓,如果有违承诺,就让我“黄沙盖脸魂不还”。铁镜公主连忙捂住杨四郎的嘴,她知道,单是驸马是杨家将就足以杀头问斩,更何况他还要盗取令箭过关探母。但恩怨情仇最终抵不过夫妻情深,她甘冒生死之险为丈夫一搏。

第二个看点,怎样才能取得令箭?

铁镜公主虽然答应帮助杨四郎,但其实她自己心里一点谱都没有,是非常典型的“心中无数办法多,情况不明决心大”。但出于爱,出于夫妻情深,为了解除驸马的痛苦,千斤重担她一个人挑,铁镜公主算得上柔肠侠女。

铁镜公主骗取令箭的过程非常有意思,看起来简单而荒唐。她抱着阿哥前去拜见萧太后,跟母亲东拉西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盗取令箭的办法。怎么办呢?情急之下她在阿哥的屁股上狠狠地拧了一把,阿哥疼得大哭起来。

萧太后心疼外孙忙问怎么了。公主趁机说,小奴才该死,他想拿母后的令箭玩,这是死罪,母后传旨把他杀了吧。萧太后把脸一沉,随后又笑了起来,看谁敢动我外孙一根汗毛。别人要箭按理当斩,我外孙要箭玩吗?那就快拿去吧,不过要记住了,五更之前必须还回来。

第三个看点,杨四郎还会返辽吗?

四郎拿到令箭之后,趁夜混出关去,正遇杨宗保巡营查夜,把四郎当做奸细捉回。六郎认出了四哥,亲自松绑,急急忙忙带他去见佘太君,一家人悲喜交集,抱头痛哭。

佘太君的一段唱很有点痛说家史的味道,催人泪下:

(佘太君·西皮导板):

一见四儿泪满腮!

(转西皮流水板):

点点珠泪洒下来。

沙滩会一场败,只杀得杨家好不悲哀:

儿大哥长枪来刺坏;

儿二哥短剑下他命赴泉台;

儿三哥马踏如泥块;

我的儿失落番邦一十五载未曾回来;

惟有儿五弟把性情改,削发为僧出家在五台;

儿六弟镇守三关为元帅,最可叹儿七弟被潘洪就绑在芭蕉树上乱箭攒身死无葬埋。

娘只说我的儿难得见,延辉,我的儿啊!

杨延辉对母亲则是千拜万拜都拜不完思念之苦,杨四郎身在番邦一十五载,他的生存状态可以用两句话形容,“胡地衣冠懒穿戴”,“每年花开心不开”。

八娘、九妹听说四哥回来了,都到母亲帐上相见。一家人团聚,喜不自禁,杨四郎在中原的妻子孟氏更是倍加感怀。一家人正在互诉衷肠,完全忘记了时间,忽听得打更人敲了三更,四郎吃了一惊,铁镜公主与萧太后定的是五更交还令箭,如果回去晚了,公主的性命恐怕难保。

佘太君明晓事理,尽管非常希望杨四郎能留在身边,但想到辽国公主一直都在为杨四郎担惊受怕,还是忍痛放杨四郎归辽。15年的骨肉离别,短暂的片刻团聚,在声声更鼓的催促下,杨四郎与家中亲人分别的场景不用细说也知道有多么伤感。真正是却才相聚,又要分离,这一切都是因为战争。

第四个看点:萧太后会放过杨四郎吗?

杨四郎快马加鞭,一路狂奔,没想到刚过雁门,就被北番军兵拿下,萧太后喝令将其斩首。

杨四郎过关探母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他和铁镜公主都太过侥幸,一个大活人拿着令箭出关,萧太后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铁镜公主闻讯赶来,萧太后撂下一句话,无论是谁,一律不准求情。

公主问道:母后若把驸马斩了,叫我以后依托何人? 太后说,大不了再给你招个驸马。公主说,再招个驸马,好不好暂且不论,可是阿哥没了亲爹,他长大后会不会埋怨于你?

萧太后一时无话可说,但就是不肯饶恕杨四郎。一来辽国与杨家有血海深仇,二来女儿与驸马合伙骗了她的令箭,这让她气愤难消。

公主又说,母后倒不如当初就把他杀了。太后说,那时我不知道他是杨家的人。公主说,既然当初你不知道就给我招了驸马,现在知道了又要杀他,这岂不是害了我!你怨我骗你的令箭,我满腹的冤屈又该埋怨谁?

萧太后又是无话可说。公主的两个兄弟向铁镜示意:当初是因为太后疼爱阿哥才取得的令箭,现在何不再发挥阿哥的作用。铁镜公主就又在阿哥的屁股上拧了一把,阿哥“哇哇”大哭起来。

公主趁机喊道,小畜生,你闹也没有用,太后要杀你爹,你娘也不想活了。说着,把阿哥往太后怀里一塞:母后,阿哥就交给你了……

阿哥的哭声一阵阵钻心,萧太后钢硬的内心开始柔软,萧家的几个兄弟乘势说情:太后,为了阿哥,你就放驸马这一回吧;驸马平日里对你忠心耿耿,这次去瞧他的老娘,也算尽了他的一分孝义……

事已至此,萧太后只好就坡下驴:既然大伙都替驸马说话,我也不做这个恶人了,恕驸马无罪!

四郎探母引发的风波就这样平息。

《四郎探母》是生、旦唱腔成就较高的传统京戏,又名《四盘山》,也叫《北天门》。该剧淡化战争,突出人情,强调人性美,充满人情关怀和人文色彩,因而流传甚广,很多人都能哼唱几句,是京剧的保留曲目,也是春节晚会特别是春节戏曲晚会的保留曲目。

整部《四郎探母》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抒发着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人伦之情,苍凉凄楚,哀婉动人。亲情至上的原则在这出剧中无处不在,大敌当前,生死决战当前,杨四郎考虑的不是双方的胜负,而只关心能否见上老母一面;铁镜公主为圆丈夫心愿,甘冒杀头罪名骗得令箭;萧太后军令如山,却因外孙一哭而大动柔情;老太君放杨四郎归辽,担心的是铁镜公主为盗令箭而受到处罚……

在这些看似不太可能发生的故事里,亲情与战争无关,人情超越了战争。在这里,爱超越了恨,情盖过了仇,恩化解了怨,爱恨、恩怨、情仇,都有了一个算得上完美的了断。

《四郎探母》把人性关怀提到了至高无上的境地,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1949年后,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那段日子里,《四郎探母》被很多人所不能理解,一度被视为汉奸戏,受到了很多批判和抨击。

批判者认为,《四郎探母》同情美化了“叛国投敌”的杨四郎,宣扬了“叛徒哲学”,有辱杨家将一门忠烈的英雄形象,应当否定,甚至禁演。最有代表性的是1963年6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四郎探母〉的由来及其思想倾向》。

后来形势日渐宽松,人们不再以政治标签划分人群,可以自由地表达对《四郎探母》的看法。许多人认为杨四郎的“叛徒”罪名不能成立,属于“冤假错案”,应予平反。

不管双方对《四郎探母》思想倾向有何不同评价,但都认同《四郎探母》的艺术成就,该剧结构严谨,情节流畅,环环相扣,一气呵成,这也是《四郎探母》历经波折依然传唱不衰的重要原因。在“两国不和常交战”、“各为其主夺江山”的年代,“血流成河尸骨堆山”。战争不仅让无辜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也对杨家将、萧太后这样的豪门造成了无以复加的摧残。他们既是亲家又是仇家,杨四郎与铁镜公主的婚事,使两家、两国陷入了爱恨交织之中,被连绵不断的不幸阴影所笼罩。

以往的杨家将故事,在“忠孝节义”等封建礼教的桎梏之下,母子、夫妻、手足、母女都只是一种机械概念,作为活生生的人的真性情反而被忽略,忠臣良将只不过是皇帝的工具和玩偶。《四郎探母》中的帝王将相都被赋予了普通人的情感,注入了凡夫俗子的血液。无论是铁镜公主、萧太后,还是杨四郎、佘太君,尽管他们是敌对双方、生死仇家,但都散发着人性的光辉,温暖而感人。

在这里,人性超越了战争,覆盖了仇恨。情感面前,战争褪色;关爱之中,融解仇恨。《四郎探母》既是对战争的反思,又是对战争的控诉,非常具有现代意义。

不过说到底,《四郎探母》也只是一件艺术作品,其中呈现的许多情节,不但《宋史》没有,就连以前的杨家将故事也没有提到,它是京剧对杨家将故事的又一次加工创造。

上述关于杨四郎命运的三种观点,叛徒说也好,卧底说也好,模糊政治色彩也好,不管哪一种说法,有一点始终未变,那就是杨四郎被辽国招为了驸马。但杨四郎究竟被哪位公主招为驸马却说法混乱,《三关排宴》里是桃花公主,《杨家府演义》中是琼娥公主,《杨门虎将》中是明姬公主,而在《四郎探母》等故事中又变成了铁镜公主。

不仅如此,杨四郎叫什么名字也是众说不一。

明代小说《南宋志传》里有一段介绍:“杨无敌生有七子,长子延平,次子延定,三子延辉,四子延朗,五子延德,六子延昭,七子延嗣,义子怀亮”,似乎杨四郎应该叫杨延朗。但《三关排宴》、《四郎探母》等很多故事都把杨四郎称作杨延辉,还有人说杨四郎应该叫杨延环,这又是为何,到底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一个公主叫出了四个名字,杨四郎的名字也出现不少分歧,为什么他们的名字如此不确定,这说明了什么?是不是能够从一个角度印证,杨四郎被招为驸马一事并不怎么靠谱?模糊不清的潜台词也许意味着,杨四郎被招驸马这件事很可能不是真的,换句话说就是假的。那么,杨四郎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呢?

三 入赘辽国有无可能

关于杨家将故事的真实性,有一种说法:如果《三国》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杨家将”正好相反,是“三分史实,七分虚构”。还有专家说过两句话,第一句“信者皆以为有”,第二句,“疑者皆以为无”。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异?

杨家将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于史有据:杨业、杨延昭等人,历史上有其传记,功过都有评说;第二类于史有记:大郎、二郎、三郎,史上确有其人,但事迹不详;第三类于史有影:有男将必有家眷,所以杨门女将是应该存在的,但无史料查证;第四类于史有别:跟历史无关,纯粹虚构。

关于杨家将人物和故事的真实性,不能笼统地一概而论,要针对不同的类型,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具体到杨四郎身上,从正史的角度看,他被招为驸马的可能性有多大?在两国不和常交战的那个年代,敌对双方是不是有可能结成这样的姻缘?

答案当然要从历史中寻找。

其实只要翻翻《宋史》,这是个并不难搞清楚的问题。杨业确实有七个儿子,除了长子杨延玉和他一同战死之外,其他六个儿子都安好地活在大宋,并且因为父兄的战功受到了朝廷的封赏。

《宋史·杨业传》记载:

业既殁,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昭为崇议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环、延贵、延彬为殿直。

在宋时,殿直和供奉官都是军队中的初级军官,相当于今天的连排级干部。杨继业战死时,他的儿子中,有6位受到封赏,即前文提到的延昭、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此外还有一子叫杨延玉,他随杨继业战死在沙场。

在杨继业这七个儿子中,究竟哪个是老四还不好判断,因为史书没有明说,而专家们对此又存有疑义。争议最多的就是杨延昭“杨六郎”应该排行第几,杨延昭的排行也决定了杨四郎到底是哪一位。

如果望文生义地认为,“杨六郎”就是排行第六,而战死的杨延玉又比那哥几个年长的话,杨四郎应该是杨延环。但是很多人认为,杨延昭被称为“杨六郎”并不是因为排行而是另有深意,他和杨延玉一样,应该比那几个兄弟都大,按照这样的观点,杨四郎就应该是杨延训。

故事中所谓的杨延辉和杨延朗都不可能是杨四郎的真名。把四郎当做杨延朗显然是误传,因为杨延昭的原名就叫杨延朗,这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宋真宗年间,为了避“圣祖”赵玄朗的名讳,杨延朗才改名杨延昭。

古时的民间艺人文化层次都不是很高,他们传艺的方式依据的不是文字记载,而是口口相传,年代越久,误传的可能性就越大。至于杨四郎为什么又被叫成了杨延辉,这在后文中还要提到,最大的可能是故事创作过程中,进行了移花接木。

不管杨四郎是杨延训还是杨延环,依据历史记载,有几点都可以肯定:第一,杨四郎确有其人;第二,杨继业战死的时候,杨四郎不在前线;第三,他在战后被提拔为供奉官,并没有失落番营下落不明。

从正史的角度看,杨四郎应该是属于“于史有记”的那一类,他不可能、也没有机会成为辽国的驸马,他成为驸马的概率等于零。但历史上,杨业第四子除了受朝廷封赏之外,再也没有留下其他的任何记录。

同类推荐
  • 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

    “三藩”是清初耿仲明(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三位异姓藩王的总称。三藩问题是清史、满族史研究中的重大课题,涉及满族与汉族、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关系等诸多方面。《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三藩之乱》将历史活生生的重现在读者面前,对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代表人物进行了深入剖析;澄清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性质问题、满洲贵族的民族压迫政策问题以及有关人物的历史评价问题。
  •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关羽为什么要千里走单骑?曹操为什么只承认他和刘备是英雄?《隆中对》到底是什么意思?赵云为何不讨刘备喜欢?诸葛亮为什么不断对曹魏用兵?为什么天下合久必分?为什么分久又必合?为什么…… 在中国,《三国演义》使三国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历史果真如此吗?翻阅雾满拦江的这本《三国一点儿也不靠谱》,你会发现,你所知道的三国简直是一点儿也不靠谱!
  • 皇冠下的小人

    皇冠下的小人

    戴上皇冠,成就皇帝梦想,无数豪杰为了皇冠梦想竟折腰,一位心机不正的小人物,却瞅准机会,成为中国的现代皇帝,因为他无知野蛮,令广大人民受尽生活的磨难。本文戏说民国首脑蒋介石的身世生平,揭示小人得志的逆反现象,提醒人们!防止心眼不正的小人偷梁换柱,戴上权力的皇冠,从而祸害人民于水火中。
  • 当庆此生

    当庆此生

    恶搞一把历史,诉说一段穿越。看宅男侦探迷,如何穿越古代破奇案。看官场纷争乱,怎样演绎一场传奇事。看女子半边天,究竟各色红颜爱哪般。本来兴致勃勃,要写个几百章再发。不过想来也没人看,我就边写边发,不攒稿子了。
  • 新闯王

    新闯王

    你们的穿越都是为将为相,我的穿越却成了流民,命运何其不公?本想置身事外,但人和事推动着猪脚,一步步无奈加入到这改朝换代的历史洪流之中.主角也不是全能人物,敌人也不是猪一样的愚蠢.没有一帆风顺,只有不断跌倒爬起.这是一个斗智斗勇,忠诚与背叛纠结的热血传奇故事,给大家一个全新思路和全新感觉的明末天下。
热门推荐
  • 石柱记笺释

    石柱记笺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泽木而栖Ⅱ

    泽木而栖Ⅱ

    多年前的绑架真相被揭开,于苏木愧疚不已,远走他乡……再见面,他是人人称赞的陆教授,她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于同学。她说:“陆学长,我不想一直活在你保护下。过去爸爸做了对不起你和白阿姨的事情,我是要替爸爸还回来的,只是我还没想到,该怎样做才能还回来……”“你想还吗?”“想。”“跟我结婚。”“你真的……要跟我结婚吗?”“怎么,你不想?”“没。”“你不是说想替你父亲还债?用你的一生还,不值得吗?”“值得。”有人曾说年少时,不应该遇见太惊艳的人,否则这一生会太孤独,因为念念不忘。令她始料未及的是,那个从一开始就令她惊艳的人从此以后再也没离开过她。有生之年,择木而栖,择你而守。--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兵经百言

    兵经百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百步深渊

    百步深渊

    大导演大明星的他,莫名其妙地卷进“猎杀”,猎人却迟迟不肯露面。未经世事的她,第一次做侦探,就只身带着“蠢狗”来福,拦下了未知的危险。一起演戏,一起逃离,一起等待猎人的出现。两代人的爱恨情仇,这一次是化解恩怨,还是一步踏错,跌入百丈深渊?扑朔迷离,疑点重重,到底哪一个才是真相,谁才是真正的猎人?无甜不虐,无虐不欢,欢迎观赏,谢谢惠顾。
  • 末世女配上位记

    末世女配上位记

    为了找回散失多年的弟弟,墨雨答应了组织的多加出的一个任务,但是却被组织派出的人手给杀死,墨雨认为被杀那也是她自己活该,但是让她郁闷的是,她居然是死在了小屁孩的手下。墨雨再次睁眼已经到末世,只是出现的地方有点匪夷所思啊,而且还成为一个女配,但是墨雨决定一定要逆转命运,将命运掌握在手中,拥有强大的异能,杀怪夺宝,虽然没有女主的金手指却有自己的金钥匙,看女主在末世怎么依旧潇洒自如。
  • 三国大轮回

    三国大轮回

    一个孤僻的青年,固执地生活在自己编织的幻想世界里。他一心想希望离开这个冷漠、虚伪、没有激情、没有荣耀的现实世界,作为深受‘××中文网’毒害的一员,他最钟情的离开方式就是――穿越!在一个雨骤风急的夜晚,他根据YY小说中描述的‘前人’经验实施了一号穿越计划,可惜计划失败,他的身体让雷电变成了一段焦炭。不过,天意弄人,最终他还是顺利地来到了梦想中的古代中国。在这个时代里,他抛开了一个现代人的心理枷锁,实实在在地结交朋友、开开心心地享受生活、快快乐乐地赚取财富。当然,在他的心里还始终藏着一个愿望……
  • 亿万富翁口袋里的创业经

    亿万富翁口袋里的创业经

    本书以马云、俞敏洪、柳传志、张朝阳、张瑞敏、史玉柱、牛根生等13位中国顶级企业家的创业心经为主题,研究和总结了他们的成功创业智慧。作者希望可以通过展示这些成为亿万富翁的创业经验和相关的创业理论,来为每一位准备创业或者是正在创业的人指出一条合理的创业之路。
  • 战神之路

    战神之路

    域外魔族突然入侵神界,诸神猝不及防,损失惨重。危难之际,诸神联手打造了逆天神器弑魔塔,在战神的带领下神族历经千年终于打退了魔族的入侵。有弑魔塔之助,战神的实力远远超出了诸神,诸神害怕战神独大,联手偷袭。盛怒之下的战神毁了弑魔塔。数万年后,少年古风意外之下让弑魔塔重现天日。而此时,它叫做弑神塔!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墨玉魂箫

    墨玉魂箫

    一箫残曲,吹皱了千年沉浸的九天山河。一抹断刃,斩碎了铁马金戈的血色江湖。一双剑眸冷眼观世,看遍了人世的百态炎凉沧桑离合。一缕青丝缠缀墨魂,在姹紫嫣红的百媚丛中飘然而过。早已超脱红尘,却又自干堕落于风尘烟月。残杨败柳萧落处。沉沙折戟,血染颓垣。独赏血阳袖舞,碎雨轻啼,附一语袅袅墨魂销曲,寄托一缕遗风,响彻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