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晋时期,桓氏家族可谓是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桓温与桓宣虽然同是桓姓,但他们却不是同一个族系,二人的出生和居住地也不一样。桓温的父亲名曰桓彝,字茂伦,东汉大臣桓荣的第九世孙,晋文帝司马衷当政时担任州主簿之职,出生地在谯国的龙亢地方,也就是现在安徽省怀远县的龙亢集镇。
而桓温宣则不然,他的祖父是东晋将领义阳太守桓诩,其父是冠军长史桓弻,他的出生地均在谯国铚县,也就是现今的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若追根溯源,传说桓氏一族均是上古时期黄帝时期一个名叫桓常的大臣的后裔,此种说法到底对也不对,几千年前的事情,有谁能够说得清楚呢?此事无关本书宗旨,不去管它也罢。
世人共知,桓温的父亲桓弼是东晋的忠臣,死于苏峻之乱,桓温少年丧父,他在艰苦的环境中长大,由于后来娶了南康公主为妻,终于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当上了琅琊内史。南康公主是晋明帝司马绍的女儿,名叫司马兴男,据说,这司马兴男出生的时候,口中含着一把金勺子,父亲又是当朝皇帝,她又是长女,身价的显贵,就不言而喻了。这司马兴男生就性格刚烈奔放,从打出生时起,就养成了说一不二的习惯,只要她一瞪眼睛,她的弟弟妹妹们就像老鼠遇见猫一般,均被吓的夹紧尾巴温顺听话,连大气都不敢出!
当时社会中,在士族男子中流行一种嗑药习惯,就是服用一种叫做五石散的药物,这是一种中药散剂,服后有壮阳强体治疗阳痿的功效,能使人产生亢奋浑身燥热的感觉,说白了就是一种毒剂。所以当时的年轻人都深受其害。他们胸无远志,颓废厌世,不思进取。但是自幼无拘无束的南康公主司马兴男,她可不搞这一套,健康向上是她的追求,身体健美是她的偶像,她还成为了运动型的练家子,经常身体力行,练唱当时的流行戏曲五禽戏,她的声望名冠东晋,就像现在的影视明星相似。
桓温虽然也是富家后裔,但其人品与武艺都在一般富家子弟之上,他乐善好施,爱管不平之事,也是个出了名的人见人怕的主儿。桓温是位个人奋斗的典范,他少年威猛,说干就干,做起事情来毫不犹豫。
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二年,也即是公元346年,这一年桓温34岁,这个年龄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桓温由皇宫回到家中,恭敬的对夫人司马兴男说道:“禀告夫人,皇上已经下了谕旨,下令由夫君我挥师西进,到巴蜀国去讨伐成汉皇帝李势,我不日就要动身前往了!”
司马兴男一听桓温此话,倒显得有些儿女情长起来。她一下子跑到桓温身边,紧紧的将他拥抱,满含热泪的说道:“虽然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但是当奴家听见夫君你要离家远征的消息后,怎不令我为你担心?巴蜀那个地方,本公主虽然没有去过,但从人们的传说中,我也知道那是个江水阻隔,山峦起伏,层峦叠嶂,悬崖峭壁,人迹罕至,比登天还要难的去处。夫君啊,你此一去,是福是祸,都在本公主的预料之外,你一路上还要随时与敌人格斗,怎能不叫为妻子的提心吊胆,时刻牵挂呢?”
桓温目睹此状,也止不住心潮起伏,他恨火欲火一同燃烧,与南康公主也有说不尽的临别之情!他伸出一双有力的臂膀,一下子将司马兴男搂抱在怀里,然后低下头颅,拼命的亲吻着司马兴男的薄嘴唇,一股暖流流遍了他的全身!过了好大一会儿,这才雾霾渐消,云雨渐止,渐渐恢复了平静。
桓温对司马兴男说道:“自你的父王故去以后,皇帝轮番坐,江水照常流,可是不知不觉间,晋朝的皇帝又已经换了三任;可令人惋惜的是,政局照样动荡,反叛照样发生,偌大一个大晋国,枭雄纷争,狼烟四起,群雄割据,内乱不止,若不将这些反贼镇压下去,还不知他们又要闹出什么花样来呢!”
司马兴男温情的对桓温说道:“如此看来,夫君伐蜀的决心早已下定,本公主也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但愿夫君能殚精竭虑,披肝沥胆,不负皇上,我在家中,等待你胜利的喜讯!”
对于桓温兴兵伐蜀,在朝廷文武大臣中,又少不了一番议论。一向对桓温抱有偏见的人说:“此次桓温所要讨伐者,是具有天府之国之称的成汉政权,蜀地多山多水,道路奇险,在各隘口要道,又有成汉的重兵把守,桓温此去,即使不全军覆没,也会遭受重创,我看他能留条小命回来,就是我大晋朝的万幸了!”
也有人说:“自古以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桓温此去,路途遥远不说,且一路上地广人稀,山道奇险,桓温的兵力也不是十分充足,辎重粮草难于输送,我看他取胜的把握,只有十之一的可能!”
唯独桓温的好友刘惔,却不这样认为。刘惔说:“要论对桓温的了解,哪个敢与我比?我在幼年时,便与桓温相识,所以说最了解温宣的人,就莫过于我刘惔了。就拿赌博这件事来讲,就不难窥见桓温的意志有多坚定了。他赌牌的手段极精,非在一定会赢的情况下,否则绝不出牌,以他的精明与理智,他此次出兵伐蜀,肯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所担心的是,恐怕在他灭蜀回归后,连皇上与朝廷都得要听他的了!”
刘惔的话意味深长,其中的含义,在当时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听得懂,刘惔的话是提示人们,桓温此人,不是一位甘居人下之人,他早有当皇帝的野心了!
盘踞于蜀地的成汉政权,是当时十六国之一,早在晋惠帝司马衷永康二年,即公元301年,由巴氏族领袖李特在蜀中起事,领导西北流民兴兵作乱,首建蜀国雏形。到了晋惠帝司马衷永安元年,也即是公元304年,李特的儿子李雄在益州(就是现在的四川地区)自称成都王,进而又在晋惠帝司马衷永兴三年,即公元306年,自己即位称帝,当上了皇帝,国号曰成,建都在成都。
在桓温此次西征伐蜀时,李特李雄都已沈世,执掌成汉政权的人,名叫李势,他是成汉昭文帝李寿的长子,而李寿则是李特弟弟李骧的小儿子。提起这李寿李势父子,接下来又有一段故事不得不提:
李寿原配夫人曰阎氏,终生无出,为争夺妻室,李骧杀死李凤,将李凤的女儿充当李寿之妻,凤女生下李势。妻子钟爱李势风姿貌美,拜李势为翊军将军汉王世子。李势身长七尺九寸,腰扎十四围的腰带,极善左右逢源,应酬周旋,他的手段之高明,使当时的人都深感诧异!
不久,李寿病死,按照世系相承的原则,李势理所当然的就继承了其父亲的王位。李势为了笼络民心,在其管辖的范围内大赦天下,并改元为“太和”;尊母亲阎氏为太后,妻子李氏为皇后。
李势刚刚即位,就有一位名叫韩皓的太史令出面奏陈道:“臣夜观天象,见天蝎座中红光升腾,一心宿二,形成荧惑守心之状,臣以为此乃不祥之兆,我主宜早做准备,千万不可掉以轻心啊!”
韩皓所说的荧惑守心,到底是什么意思?原来,荧惑指的是火星,而心指的则是天蝎座中的红色一等亮星,这即是所谓一心二宿现象。一心二宿一般是代表帝星,这是因为火星总是在黄道附近移动,火星留守在天蝎座周围,是罕见的天象景观,不详的火星总是在心宿附近徘徊不去,从而便形成辉光互照争采斗奇两星斗艳红光满天的气象,可能意味着有大灾大难降临人间!这种现象,即所谓的“荧惑守心”之说。荧惑守心本是一种再平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但在中国古代,却被人冠之以不祥之兆的说法,这无疑是伪科学在作祟,说什么将有大灾大难降临,这完全是一种反科学的歪理邪说!
李势听完韩皓的述说之后,也无法辨其真伪,于是便召集群臣幕僚,一同走进庙堂,祈祷许愿,希冀借助神鬼的力量来明辨是非,保佑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