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97500000010

第10章 我的小学

小学,对现在的人来说,实在是再普通不过了,城市里的孩子,文化程度再怎么低,至少也是高中毕业。而农村的孩子,至少也读过小学。

在一个人的学习经历中,小学出现最早,也最容易在记忆中模糊。如果一个人念书念到了大学,你让他回忆从小学到大学的同学有哪些,最容易被遗忘掉姓名的,就是小学同学。

所以,大多数人写学校记忆,都是写的大学,至少,也是高中吧,因为这个阶段充满了理想、激情,有初恋、幻想、苦恼,还有困惑。

我之所以想说说我的小学,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第一,我没上过大学,虽然那是我曾经的梦想;第二,我在小学读的初中;第三,我正是在小学一年级中途,从大西北突然搬到了大西南。所以,小学对许多人来说很普通,而对我这个个体,却很特别。

1965年,我在西安念小学一年级。

那时,父母在西安西北光学仪器厂工作,我们家就住在市郊的韩森寨,工厂就在那里。我念的是厂里的子弟小学,离厂和家就只隔着一条马路。

学校当时很好,校园有很大的操场,很多花草树木,很宽敞的教学楼,很干净的教室,崭新整齐的课桌椅。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师办公室书柜上的军舰模型、飞机模型。西光厂是军工厂,所以子弟校也很有特色。

我在这个小学才刚刚念了半个学期的一年级,父母就被调动到了大西南的贵阳,当时全国都在抽调干部,支援“三线建设”。

我的新家在贵阳市中心的法院街上,是一条街面铺满大石板的小街。街口就是市府路,我和姐姐就被安排在市府路小学读书。

贵阳市的市府路,是贵阳最老的街道之一。据说元朝时就有这条街,叫作顺元路,贵阳(当时不叫此名,就是个小县府)历史上最早的学校——顺元路儒学院——就曾在此街。到了明代,又在原址创建了文明书院。明、清时,又在书院的原址上建立了府衙。民国时,这里是市政府所在地。1949年后,新生政权的贵阳市人民政府也沿用此地。所以说,这条街从明朝至今一直是市级政府所在地,是一条历史久远、名正言顺的“市府路”。而市府路小学,就在这条不长的小街上。

隔壁邻居的姐姐也读这个小学,上学那天,就带着我们去了学校。学校离家很近,出院子的大门后转两个弯,不到五分钟就到了。进了学校大门一看,我十分惊诧:这不就是一个庙吗?

至今我印象还十分深刻,学校的大门是开在一幢两层瓦房楼的正中间,大门很大,很厚重,两扇对开。大门上面整个一层是老师的办公室,大门两侧左右各有一间教室。

进大门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中间是一个大殿,也是整个学校里占地面积最大的建筑。大殿左右各有一棵树。左边的大树上吊着一个锈迹斑斑的汽车轮子的钢盆,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学校的“校铃”。

大殿的左侧是一长排平瓦房,看样子是与大殿同时期的建筑,每间是一个教室。大殿的右侧是一幢二层楼青砖瓦房,修建时间似乎要晚得多,楼上楼下各有三间教室。整个院子里,只有这一幢房屋看起来像学校里的建筑。大殿的后面有一个小院子,有一个很低矮的厕所,还有一幢与大殿同一年代修建的两层楼的瓦房,楼下是三间教室,楼上是老师的宿舍。这就是那时整个市府路小学的概貌。

忽然从大西北来到大西南,从地貌到气候,从建筑到语言的巨大反差,让我一下子感觉是到了另一个国度。不过,对于我们那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新奇感很快战胜了陌生惑,我迅速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慢慢喜欢上了这个很有特点的小学校。

许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小学最早确实是个庙。市府路附近有条河,叫水磨河,以前一到雨季,河水就泛滥。清朝时,为了镇住河水,就在这个地方修建了禹王宫,专门供奉禹王。1938年抗战时,改为湖北会馆,不久又将就这宫内的房舍,建立了“楚材小学”,即市府路小学的前身。学校里的那座大殿,估计就是供奉大禹的主殿。

伴随着大院里大树上钢盆“铛、铛”的钟声,我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

首先是适应新的铃声。从前在西安,学校上课下课全是或长或短的电铃声。现在,要改变从前的听觉记忆。“铛、铛铛、铛、铛铛”,一声之后是连续的两声,节奏紧凑,这是上课钟声;“铛、铛、铛、铛”,一声后再接一声,慢慢的,这是下课钟声。这钢盆敲出的钟声,与这个古庙似的学校,是那么的和谐统一。

我慢慢弄清楚了这个大殿的功能。大殿里除了几根两人合抱那么粗的大柱子,空空荡荡,地面全部是方方正正的青石板铺成。大殿一角,堆放着跳高用的垫子和架子。大殿只在开学典礼、开大会的时候,作为礼堂用,还有就是下雨天,作为室内活动的场所。

学校里破旧一些的平瓦房,是一至三年级的学生教室,那幢两层的青砖楼,是四、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室。

我的小学一年级,就从那平瓦房里开始了。我印象很深,教室的条件很差。全部的平瓦房教室,都只有靠门的那一侧有窗户,房间里还有木柱子。全是泥巴地,地上布满了坑坑洼洼的小泥包,整天都是湿漉漉的。教室的墙壁是竹篾片两面抺石灰做成的,一些墙体年久失修,上面的石灰已经剥落,露出了里面的竹篾片。课桌椅简陋破旧,没有上油漆。因为地面凹凸不平,许多桌椅要用小石块垫着。教室的光线很差,贵阳的阴天多,每到天阴和下雨时,黑板上的字迹就看不清楚,尤其是坐在后面的同学,要适应很久才能勉强看见写的是什么东西。

春夏时节,教室里闷热潮湿,充斥着臭脚丫的味道。打扫卫生时,地面上的小泥坑里满是被湿气粘住的纸屑和铅笔屑,根本就无法打扫干净。

难过的是冬天。整个教室四面透风,只能烧一个泥炉子取暖。每天由值日小组早一点到校生炉火。因为没有烟筒,只能等炉火烧旺后抬进教室,添煤时煤气大,又抬出去。一个教室里这样一个小泥巴炉子,基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一到下课时,同学们就一拥而上,尽量围往炉子烤烤手。许多同学一到冬天,手和脚就要生冻疮。我们调皮多动的男孩子,课间休息时就会跑出教室,双手抄在袖筒里,互相挤来挤去,我们把这种活动叫作“挤油渣”,十分钟闹下来,确实要暖和多了。

从进小学入学到1970年小学毕业,正是“文革”高潮时期,学校到底开设了哪些课程,已经记不清楚了。语文和算术课肯定是有的,还有美术课、音乐课,每周也有一两节。印象最深的,就是学习和背诵毛泽东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我那时记忆力强,全部都能背下来。就是记忆力不大好的同学,最后也都能背下来,因为那是强制性的。

“文革”中“红卫兵”兴起时,我们小学就兴起了“红小兵”,其实就是红领巾换成了印有“红小兵”字样的红袖套。没戴多久红袖套也没了。

那时,每个孩子的书包里,都有两本小红书,一本是《毛主席语录》,另一本就是“老三篇”的合订本。两本书大小一样,都是红色的塑料套壳。

经常老师一进教室就说:“今天学习《为人民服务》,请大家背诵。”等学生们一开了头:“为人民服务,……”老师就离开了教室。学生们有真背诵的,也有看着念的,大家以极不标准的普通话,用统一的节奏,拖沓懒散地“诵”了起来。刚开始声音还比较整齐,到后来声调越来越低,直到听见有老师走近的脚步声,才又重新提高了声调。这种情形我们这一代人印象都十分深刻。

那时,学校经常要求学生填写各种各样的表格,除了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等,我印象很深的一栏,就是“家庭成分”。那个时代,对我们这些小孩子来说,“家庭成分”意味着什么,可能没有谁知道,但对许多家长来说,就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这一栏中,同学们填写的有“工人”“小商贩”“居民”“小手工业者”等,甚至还有我们感到陌生的“旧军官”。看到这些名称,大人心中是什么样的感觉,我不知道,但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孩子们心中是没有“成分”区别的。同学之间,只有成绩好和成绩差之分,只有兴趣爱好的相同和不同。上学,大家一起玩闹;放学,大家各自回家。对于老师来说,他们也只根据学习成绩好坏来判断自己的学生,谁的学习成绩好,谁就是课代表;谁在同学中的威信高,谁就当班长,至少,我的小学是这样的。

虽然每次填写表格,我填写的都是“干部”,但是我小学最要好的同学或玩伴,基本上是所谓“家庭成分”不太好的同学。这绝不是我有什么“觉悟”,而是兴趣和性格所至,这是孩子的天性。我始终看不惯干部子女身上较多的那种骄横和娇气。而社会底层家庭的孩子,他们大多不怕苦,胆子大,兴趣多,会玩,为人仗义,不怕吃亏,个性鲜明,主意多,机灵。这些恰恰是干部子女身上比较少有的东西。和这些同学相处,既学到了很多新东西,也强化了我身上原有的一些东西,所以我妈妈说:“这孩子来这里以后更野了。”

和新同学、新伙伴一起,我学会了爬墙上树、下河摸鱼,学会了游泳,也学会了许多我们那种院子里没有的游戏。当然,也免不了打个架、搞个恶作剧什么的,但好在人还算聪明,小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所以在老师的眼里,我是一个干部家庭中的“另类小孩”。

其中的一个好伙伴,我至今仍记得很清楚,名叫郭浦洪,父亲是拉板车的,母亲没有工作,在家里是老大,下面还有三个弟、妹,就住在学校对面。因为家里经济困难,郭同学到了冬天也只穿一条单裤,一双帆布胶鞋一年四季都在穿,破了又补,但总是洗得干干净净的。学习一直很好,性格倔强,为人正直,就是和高年级的学生打架,也从不服输。每天放学,就帮家里挑水,一般大人才挑得动的一担水,他挑起来就走,身体虽然很单薄,但力气却不小。我们虽然年龄一样,但总感觉他比我要大许多。他对于儿时的我,影响是较大的。四十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他是否安好。

在开学、停课、放假,又开学、又停课、又放假的不停循环中,一晃,小学六年过去了。1970年,我们这批小学生毕业了。

这一年,家长和学生们听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词语,叫作“小学戴帽初中”。

学校召开了家长会,传达了相关精神,大意是要贯彻伟大领袖的重要精神,“教育要革命”,小学办初中部。区级教育局选定了几所基础较好的小学,其中就有我们就读的市府路小学。这一届小学毕业的学生,由学校选出学习较好的学生留下,办两个初中班,其余的学生,按家庭住址就近分配到其他正规中学。我作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被列入到了留校初中生的名单当中。

我当时就懵了:“小学戴帽初中”,这是个什么学校?怎么能上这样的学校?比我大一年的姐姐,在这个小学毕业后就分配到了市里的第二中学(原贵阳市女子中学),大姐的初中和高中都是在市里的名牌中学——市第八中学,怎么到我这里,就“小学戴帽初中”了呢?而且还是因为“学习成绩好”被选中留下的。

当时父母都还在“五七干校”蹲“牛棚”,根本无暇顾及这件事情,只要孩子有书读,对他们来说就是很大的安慰了。

我看了张贴在宣栏上的名单。留下来读“初中班”的学生,的确是几个小学毕业班中的好学生,什么课代表啦,班长啦,班委会的委员等,这样,心里稍许平衡些了,也就服从分配了。

现在来看,无论当时政府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在小学办初中,在中国教育史上都是一段滑稽的过去,是那个特定时期无数乱象之一。说好听些是个奇葩,说难听点是个怪胎。

虽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但心里始终别扭。刚开始一段时间,当有人问起读哪个中学时,总是说不出口,尤其是在正规中学的同学面前,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

好在实际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学校首先修建了一幢二层的新教学楼,作为初中部专用。这幢教学楼虽然不大,但在当时,教学条件已经算是最好的了。一共六间房,四间是教室,两间为老师的办公室。全套的新课桌,窗明几净,乌亮的黑板,平整光滑的水泥地面,这让我们这批留在“戴帽初中”的学生们得到了很大的慰藉。要知道,那时许多编号中学也没有这么好的硬件。这座白色蒸汽沙砖盖成的新楼,在庙宇似的校园中,显得有些突兀。

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我们遇到了一批好老师。除了本校抽出来的科任老师,区里还从其他学校抽调了几个优秀的老师。按照初中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我们这个初中班开设了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治等主要课程,还开设了英语、历史课。而历史课当时许多正规中学都还没有开设。在课程表上,甚至还有书法课,这更是许多中学从未有过的。

当时虽然正处于“文革”中期,但那时的小学老师,许多都是“文革”前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又具有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应当说,这一批教师是1949年以后小学教师的中坚力量。

语文课,老师除了按照课本讲授,还专门给我们讲解汉语语法,讲如何归纳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讲经典课文的文化背景。语文课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次作文点评。每当写作文时,老师只抛出一个题目,写什么自己去发挥。我在班上作文一直是很好的,经常得高分,还被用来点评。但说实话,也就是词汇丰富些,层次分明些,语句通顺些,写得快一些。直到后来,语文老师点评另外一位同学的作文时,我才真正明白,作文写得好不好,最重要的不是这些。那位同学的作文写的是一次在人民公社(那时农村还是公社)的劳动,老师点评说:“一篇文章写得好不好,不仅是语言和文字,最主要的是,你要有自己的观察,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你要有自己的体会,才能有自己的感情;你要有自己的认识,才能有和别人不一样的思想。这位同学的作文,语言文字上有不少毛病,但是他写出了自己的东西,这才是作文最重要的东西。”虽然听完心里有些吃醋的感觉,但老师的这一番话确实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后来才慢慢意识到,老师看似在点评作文,实际上是在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意识。这些话,由现在的语文老师来讲,可能是再平常不过,但是,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一个平凡的语文教师,敢讲这些话语是多么的难得;对于那个年代的学生,又是多么的重要。至少,我从那时开始,慢慢地学会了独立思考,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哪怕在这思考的过程中会有错误。

让我兴趣很浓的还有书法课,当时课程表上叫“写字课”。老师的板书写得十分漂亮,即便是粉笔写的字,你都能明显感觉到毛笔书法的特点。他给我们讲中国汉字的特点,讲书法的基本理论,讲字的间架结构,讲笔画的特点,画田字格作示范。每节课之后,要求每人每天要写两页大字作业。班上许多同学,都喜欢上了这门课,从写得不好,到慢慢写得像那么个样子,原来有点基础的同学,写得更好了。大家都感觉一周才一节写字课太少了点。

我之所以有兴趣,是因为从小学时,妈妈就在家里教我们几个孩子写过毛笔字。妈妈自己的毛笔字就写得不错,因为在她小时候,我的姥爷就要求孩子们每天写毛笔字:男孩子写柳体、颜体,女孩子写欧体。妈妈从怎么正确握笔开始教我:手心要空,要能握住一个鸡蛋;人要坐正,腰要挺直,要悬腕;如何起笔,怎样收笔,每个笔画怎么运笔,等等。还专门买了字帖让我们经常练习。除了写大楷,还要写中楷和小楷。因此,在学校开写字课前,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每次交书法作业时,我都会受到表扬,两页大字几乎都被老师画上了红色的圆圈。后来刚参加工作,在清理1949年之前的档案时,我看见了许多毛笔的字迹,有大字,有中楷,有小楷。从那些字迹中,你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毛笔字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更是一种时代文化。

糟糕一些的是英语课。估计那时在小学教师中没有英语很好的人,学校就选中了校团委书记,因为这个书记以前参加过抗美援朝,当过志愿军,学过几句战场英语,什么“投降”“缴枪不杀”之类的。这个姓赵的老师虽然水平不高,但工作十分认真,边学边教,26个英文字母,一个一个地教发音,很着急地教我们对口型。在那个没有任何录音设备的年代,确实难为了赵老师。我记得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赵老师念一遍后,让我们和他一起读“郎里夫恰尔门毛”,然后复读无数遍。虽然赵老师十分认真,但我们总觉得这英语课有些怪怪的,有点像是拼音课。几年后我到了正规的高中,才知道这英语和英语的区别,高中英语课老师的英语,你就算听不懂,也知道那是外国话。这英语课,在这个“戴帽初中”所有的课程里,可能是最失败的。

我印象最深的是历史课和历史老师。刚开历史课时,没有固定的历史课教师,几个科任老师,你代一课,他代一课,反正是照本宣科,什么“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课本好像是什么“社会发展史”之类的吧。后来有一天,班长给同学们宣布,要来一个专门的历史课老师。历史课,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没什么吸引力,尤其是那个年代的那种课本,所以大家都没怎么在意,无非就是又换了一个代课的老师。

又到上历史课的时间了。同学们刚刚坐定,进来了一个年约四十岁的男老师,中等身材,戴着一副宽边眼镜,身着中山装,从领口处就把衣扣扣得整整齐齐的。在讲台上站定后,他先向同学们问好,然后就作自我介绍:“我叫王平(我应当没有记错),以后就是你们的历史课老师。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说一件事。”王老师边说,边从中山装上衣口袋中拔出一根老式的黑色钢笔,说道:“这根钢笔跟随了我很多年,我十分爱惜它。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损坏过,也没有丢失过,所以它跟随我到现在。”王老师说完,慢慢把那支笔插进上衣口袋。接着又说道:“我想给同学们说的是,对笔也好,对人也好,都要懂得尊重和爱惜。我很尊重我自己,所以希望同学们也尊重我。我也希望同学们都尊重自己,我也会尊重每一个同学。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别人肯定不会尊重你。”说完这段话后,老师就说:“现在开始上课。”

短短几分钟的讲话,大家一下子都被震住了。因为这之前所有的老师,无论是凶悍的、严厉的,或者是以温柔示人的,都是以不同的方式强调“纪律”,而这个王老师却是以一种特别的方式,直接击中每个人最要害的地方——内心。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哪怕是最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的全部话语没有一点那个年代意识形态的影子,仅仅通过一支钢笔的例子,就把一个深刻的道理传达了出来。也正是这点,让我清楚地记住了他这个人和这些话。

第一节历史课,课堂纪律出奇的好,整个教室鸦雀无声,只有老师讲课的声音。下课之后,同学们三五一群,议论纷纷,都在打听这个老师是何方神圣,来自哪里——总之,大家是服了这个老师了。

后来听说,这个老师是某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历史专业,曾经遭过什么处分。有的说是被打成过“右派”,也有的说是犯过其他什么错误,反正后来“平反”了。对我们这些十来岁的孩子来说,什么“右派”、什么“其他错误”,当时都不可能理解,只是觉得这个老师与其他老师不同,有一种“不怒而威”的感觉。

王老师没有完全按照当时的《社会发展史》课本来讲,而是正正规规地从夏、商、周逐朝逐代地讲,直到初三讲完宋、元、明、清。这在70年代的中学历史课上,应该还是少见的。后来到了高中,许多其他学校的同学都说,在初中没有人这样教过中国历史。

历史课王老师的板书写得最好。每个字都写得像毛笔字,写得快点的时候,又似楷中带行,很飘逸漂亮。历史课没有作业,只要求最后要清楚地记住朝代的更迭顺序和主要历史人物。中间的小测验,只考查这个重点,比如战国七雄是哪七国,“五胡”是哪五个民族,“五代十国”有哪些,哪朝的开国皇帝是哪个,等等。所以到初中快念完时,班上的学生们都能记个八九不离十。什么“齐、楚、燕、赵、韩、魏、秦”,什么“匈奴、鲜卑、羯、氐、羌”,从夏、商、周到元、明、清,朝代几乎都能背下来。这些东西,对现在的中学生来讲,可能是小菜一碟,可在20世纪70年代“文革”当中,一个“小学戴帽初中”学生能够学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十分不易了。

短短三年的“小学戴帽初中”,在这个既古老又略现代的学校里很快就过去了。这之后没有再办第二届,我们也是唯一的一届。

后来想想,这个初中念得也算不错了,教学水平至少不比其他编号中学差。要知道,那个时期许多中学的学习氛围是很差的。除了意识形态的东西多,就是早恋、打架斗殴多,还经常停课。而我们这个小学初中班,作为中学里的“另类”,一直被老师们管得紧紧的。

对我个人来讲,这个“小学戴帽初中”,除了学到了应该学到的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的那两次教诲。可能许多当年的同学忘记了,或许老师也忘了,可我一直没忘。他们教会了我要独立思考,要尊重自己,要尊重他人,强化了我的个性和自我意识。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对那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这些是多么的关键和重要。

年少时不懂事,只觉得老师好。现在想起来,才感觉到老师的难。在那个师道尊严荡然无存、意识形态横扫一切的年代里,认认真真传授知识难,教孩子做一个好人更难。在那个艰难异常的环境里,做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是痛苦的。而在这种痛苦中,许多人没有丧失良心,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在艰难和痛苦中,仍然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履行着教师的职责。

为此,我要专门记下我的小学。

同类推荐
  •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精品文学书系)

    阅读经典,会得到一种很好的阅读享受。在阅读中开始品读他人的人生,同时也开始规划你的人生。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外国散文经典》所编选的文章在强调深刻性、哲理性的同时,更强调可读性和趣味性,因此读来如行云流水而无晦涩之感。会成为广大青少年关于阅读的美好的青春记忆,因为在阅读经典的同时,你对世界的阅读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 经年的时光

    经年的时光

    《经年的时光》一行行文字,从作者的手心溢出,在西海固母系家园中,温情和善良被疼痛地唤醒;每一个文字,以固有的姿态,洞穿我们的心底;所有的词语,在一张白纸上,灿烂着我们的心跳和呼吸。
  • 林徽因全集

    林徽因全集

    《林徽因全集》收录林徽因的诗歌、散文、小说、书信、剧本、译文以及建筑方面作品,共分四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林徽因全集》。这些文章,或写亲友交往、家庭琐事,或写真实的见闻和感受,或是发表真实的议论,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文化底蕴深厚。诗文玲珑剔透、感情细腻、风格婉丽,颇富美感;建筑相关作品深入浅出、审美独特,古典韵味十足。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可读性和收藏价值。
  • 七彩的天空

    七彩的天空

    《七彩的天空》作者刘立波会带你结识人民空军各式各样的飞行员,有闻名全国的试飞英雄黄炳新、邹延龄,有空投第一颗原子弹的于福海,有关键时刻为民舍命的李剑英;有首席试飞员、飞行师长、团长、大队长、和试飞员:他们或飞歼击机、轰炸机、或飞运输机、直升机,在核试验、新机科研试飞、试射空空导弹、弃机跳伞逃生、抢险救灾、飞播造林、人工增雨等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天之骄子们出生入死,叱咤风云,拼搏九霄,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壮丽凯歌;在空中留下了一个个血性男儿“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英雄雕像:也有对地方党政民众对遇难飞行员的全力救助的热烈赞颂
热门推荐
  • 魔族史记白话

    魔族史记白话

    太鬼公曰:索靡靡混沌,拈一殿妖魔。天道邪,坐北,不易探文,易泽雨。写得是一段辩证,一点黑色。
  • 道魔窃天录

    道魔窃天录

    他,天生是个孤儿。他师尊对他寄予厚望,所以他的名字叫承道。天下大乱,他是救世之主,还是祸世之人?身负天命?顺天而为,还是逆天而行?一切缘法,问道?问天?问心还是问情?一切尽在道魔窃天记……
  •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

    《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从戏剧与影视的异同、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异同出发,分析、梳理阐述二者的异同以及不同的式样所决定的不同表演掌控等,并详细介绍影视表演须熟悉掌握的镜头语言、景别、光与表演、画面运动及影视表演的案头准备等。以给学生一个较准确、系统且容易明白的表演方法。
  • 石经考异

    石经考异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你是我的公主

    重生之你是我的公主

    “你走吧!”宇谦对她说。千魅不解“为什么?”“因为,我不爱你!”他咬咬牙。“爱情,我失去了,拜你所赐!”她被宇谦的妹妹推入海中,而她以为是他推的,于是,心腹报仇,。。。在叛逆与仇恨中,。他们各自走上各自的人生,可是,在人生的路上,他们被彼此伤害的伤痕累累。
  • 血溅丧尸

    血溅丧尸

    一个疯狂的科学家,提炼出了病毒AS血清。因为草率的实验,导致后果很严重。丧尸开始弥漫,痕羽飞这个精英特种兵开始了守护家园的战斗!他的神之队,将会和丧尸展开一场激烈的对战。
  • 鬼夫的职业素养

    鬼夫的职业素养

    我万万想不到相亲对象竟是做那种职业的……相亲之后,诡异的事情接踵而至,是宋陵南又一次次把我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然而当我把一颗心终于交了出去时,却发现这竟是另一场阴谋。——用我的命去救一个女鬼,想想也是可笑。偏偏最可笑的是,在我命悬一线时,居然看到了他痛不欲生的表情!宋陵南,你可知我做过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能亲手杀了你……
  • 完美变种

    完美变种

    平行时空之中,变种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到现在科学家也无法解释这些变种到底是怎么来的,只是猜测这是生物的一种进化,进化失败之后才会成为变种,继而变得狂暴,嗜血,无情,冷漠。无意识的来到这个平行时空,陈阳比一般人更多了一份危机感,学渣要逆袭,只是为了在这残酷的世界活下去。但是老师,你能不能听我说完,这还是不是我全部的梦想,哎,别脱衣服啊。
  •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爱情卷(文摘小说精品)

    百篇美文,百种人生态度,蕴涵了大师们感悟自然,体验人生的情愫。阅读本书,流连于名家名作中,体味亲人的爱,朋友的关怀,使干涸的心灵得以滋润,枯萎的生命得以激越。共赏隽永不朽的作品,透过名家笔触,感受唯美。翻开本书的那一瞬间将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享受阅读之乐、感知之乐、人生之乐。所选文章篇篇脍炙人口,堪称人类语言文字之杰作。
  • 斗战神王

    斗战神王

    主角王鸿寂进入到异界大陆斗战世界,神秘的斗魄,还有无穷的法力,王鸿寂成为一名强大的魄师,逐渐,斗战世界尘封亿年的力量慢慢出现······求收藏,投个推荐票吧,谢谢了。斗战神王:官方粉丝群42692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