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08000000026

第26章 学风(2)

“希天一事,旷世不谈;即希圣、希贤,姑亦未论尔;诸生且先希士。”希天是干吗的?那是圣人的境界。且旷世不谈,因为高远难及,一般不要说希天了,能做到希圣希贤,那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你们且先做到希士吧,先把做人的本分理解好。

“士”呢?孔子讲过,“士志于道,不耻衣食之恶,今能志道否?”作为一个读书人,也就是士,是过去古代官员的主要来源。你要志于道,不要以今天的衣服穿得好不好,饭好不好吃,条件好不好,作为荣辱的象征。“组织上让我来培训,这个午餐不好,哥几个到外面吃去,不在这里吃。”这就是耻“衣食之恶”了。“今能志道否?”要经常不断自问能不能志道?

“士无恒产而有恒心,今有恒心否?”要经常自己问自己,作为士没有恒产而有恒心,你现在有没有恒心呢?“果能立志求道,则胸中物累自不能留。”你如真正能立下志向求道,心里就不会留什么事情,就不会被物欲所牵累。“果知恒心之不可忘,则三旬九食,男子常事;爱养廉节,之死靡他。”知道这个恒心不忘,吃饭衣食上虽然穷一点,但是对男人来说应当是个平常事,不要被这些东西所累。在内心崇尚廉节,到死不变。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在衣食住行上太在意。前段时间北京有个官员,就是因为待遇超标不改正,被中央免了职务。

“由是而作举业,则源清流润,气实生华矣。”真正能够按此而作,你的整个气质就能够改变。因为在思想源头上纯净了,气质就会发生变化。古人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了凡认为,读书在目的上确立崇高的学习目的,这样才是做举业的真正意义。

三、学习方式:读书交涉身心,验之日用

真正的学习该怎么学?了凡认为要交涉身心,在日常中运用。这也是儒家修行的一大重点。过去二程说,读《论语》未读前是这等人,读后还是这等人,便是未读。意思是读《论语》每读一遍要上一个层次才行。如果读来读去,自己没什么变化,读了等于没读,不如一边歇着去。了凡说:

士人不肖者,类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间有读书者,又汩于帖括,专事饾饤,拘牵讲说以合注,又拘牵训诂以合经,而圣贤之意远矣。读书之法,将本文朗诵精思,先会通章大意,识其指归;次一句一字求其下落,皆须体之于心身,验之于日用,灼见其句句可行、字字不妄;然后将大注一体贴之,再将大全诸贤之说一考索之。有所不合,不妨再思,不可轻悖前贤,自是已说。极之而果有所不通,则当尊经以略传,不可信传以疑经;当借传以明经,不可驱经以从传。此尤北方学者所当知也。

有一些不好好读书的人,把书捆起来,不看。说话呢也没边际,没着没落。稍微读点书的人呢,他又汩于帖括。帖括,就是模拟别人写文章。“专事饾饤”,饾饤呢就是果盘里面拼好各种果实,表面装点,堆砌辞藻。“拘牵讲说以合注”,他拘泥于、受牵于经书的讲说以合乎注解。“又拘牵训诂以合经”,又根据这个注解去推这个经文的意思。路子完全颠倒了。也就是以后人对经典的诠释为主,不求实证于古人之原意,老死章句之下。类如颜习斋所谓“全以章句误苍生”,这必然“而圣贤之意远矣”,这就是指那些人专门去背解释,背训诂,没有理解经义。

中国的文化,活就活在后人读先贤经典如孟子所言要有自得之意。我小时候读四书,基本大段初读即心有所通,从来不看训诂。听家里老人说,25岁之前先秦以下的文章与解释先不要读,董仲舒、二程、朱熹、王阳明他们解的经书,先不要读。我25岁之前那个时候,还真的是看不起先秦以下的文化,直接在十三经里打转。25岁之后我把董仲舒《春秋繁露》《周敦颐集》《张载集》《二程集》《朱熹全集》《陆九渊集》《王阳明全集》《黄宗羲全集》《日知录》《船山全书》等等,我都点校了一遍,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到现在,我才发现以前自己有偏见。先秦一定要学,在这个源头上要学。但是后来的程朱也是一座座高峰。尤其是朱熹,那是绝代大家,是新一轮文化综合的祖师级人物,后人浅谬无知,妄下评议。历史的时代变化,新的问题出现,所以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不一样,都一并构成中华文明的大花园,都不能偏。不能说先秦的就如何,朱熹的就不行。

好多人不懂朱熹。朱熹像大海一样,朱熹比王阳明更为深广。王阳明是一个高峰,朱熹是大山脉;朱熹像孔子一样,是绵延不绝的大山脉,像孔子一样,像一个大海。历史自古而今,除了孔子,第二人就是朱熹。朱熹而后,像王夫之都没有到朱熹的高度。但是王夫之也是不世出的第三人。因为我看他们的东西是反反复复地体会,就能看出来高低。比如看了凡。了凡的著作,是属于士子们特别好的读物,了凡的普及工作做得特别好,他为普通百姓读儒佛义理层面的东西,提供了一个通俗性的路径,自有他的学术价值。但是在经义上,有些不究竟的地方,但对于我们国故精微衰落的今天,已经非常之高妙了。我给你们挑的东西,都是了凡很究竟的通儒层面的东西。

“读书之法,将本文朗诵精思,先会通章大意,识其指归;次一句一字求其下落,皆须体之于心身,验之于日用,灼见其句句可行、字字不妄。”读书的方法是将本文大声朗读,精细思考,先要会通大意,看它到底是讲什么,领会它的意思。然后一字一句,求其下落。注意底下,在身心上发生变化,用心去感格它,在你平时生活中去做它。

了凡此论极高,朱熹也曾论此法,即《论语》要一字一句读,一字一句体会。我从十四五岁读《论语》,到现在快30年了,我现在还在读,而且我每天都在读。我是正着读,反着读,前后读,真的是字字句句找下落。有人说《论语》里面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是封建时代农耕文明的产物。那是不懂文化、没有学问之辈的谬论。我不是说《论语》什么都好,但作为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的文本,它已经内化到我们的历史和现实的方方面面,绝不能轻易否定。否定也否定不了。孔子是个通达之人,通天道之人。就像一个特别明了的人,让他去做日常的小事,他也会是很清晰明了地去呈现。我们现在有几个通天道的?现在很多教授没有中国学问这个体认功夫,这个功夫要“体之于心身,验之于日用”。所以他们很容易陷入知识分析与辩论。

“然后将大注一体贴之,再将大全诸贤之说一考索之。”然后在日常日用中用有代表性的注释去验证它,再将大全诸贤之说,比如王通怎么说,欧阳修怎么说,黄宗羲怎么说,这些贤人之说考索之。跟你认识上有所不合,再想,不合,再思,过后再思考。记住这句话,“不可轻悖前贤,自是已说。”就是不要轻易认为前人说错了,以为自己的就对了。这说得特别好。我们现在很多人就是虚妄得很,国内好多人讲《论语》,讲各种经典,就是“轻悖前贤,自是已说”,孔子这儿说的不对,那说的不对。上次有个国学院的院长来找我,说这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是愚民政策,这是孔子学问的一个败笔。那是国学院的院长啊。但凡碰上这样的学者,我不会客气。我说这句话你根本就没读懂。他说我怎么没读懂啊,“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老百姓让他怎样干就怎样干,别告诉他为什么这么干。

确实,这百年以来都是这么翻译注解的。我对他说,那你先听我讲讲这句话什么意思。我给他讲,李白是诗人,李白能教会儿子写诗吗?为什么尧能那么厉害,而他儿子却不一定那么厉害?为什么佛陀,佛说一切法,讲了八万四千法门,实际上只是一个道,他干吗要讲那么多经?因为很难让人明白呀。“不可使知之”,我也不能让你们彻底地明白了凡的意思,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了凡是怎么做的。“民可使由之”,百姓或者别人,你可以告诉他往左走、往右走,但是你没法告诉他,这个红灯为什么就要设在这个城市的这个经纬度上,没法让他彻底明白这个道理。懂我的意思吗?孔子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是,做事,要告诉百姓具体的路径,怎么走,怎么干,但你无法去告诉他们背后的原理,去打开他的智慧,让他彻底明白。如果“民可使知之”的话,李白肯定把他儿子教出又一个李白,那天下诗文都是李家的了,别家就别写诗了。为什么还能出来杜甫和他不一样?这么一句话,古代的大知识分子,朱熹、王阳明、包括颜习斋,他们都是这样理解的,都是这样注解的。可为什么百年以来的文献,包括各地正式出版的,包括中华书局出版的,都要注解成“愚民”这个东西?这是批判儒家的时候要故意做成的证据。我们所谓的国学院院长用这个东西去教大家,这怎么得了。

“极之而果有所不通,则当尊经以略传,不可信传以疑经;当借传以明经,不可驱经以从传。此尤北方学者所当知也。”说实在的,到清朝、到明清啊,学问南移,江西、湖南,江浙一带的学问家很多,北方的知识水平下降了很多。明朝初期的科举发榜,几乎每次都南方考生占据满榜。后来北方士子们开始提意见,才开始南北分配名额。中国文化自西晋以后,文化开始陆续南移。了凡到了宝坻以后,发现读书人就有这个毛病,读经读注,挖这个小东西。他就告诉他们,北方学者要克服这个毛病。考虑东西,你要反复考虑,如果真的是不通,首先要“尊经以略传”,经摆在第一位,传摆在第二位。比如《春秋三传》,都是以《春秋》本经作基础而来的,公羊传、谷梁传、左传,这些都是对本经的解释。当经与传有误差时,不能信传而怀疑经的说法,要借传来明经书。不可“驱经以从传”,不可以生拽着经文来服从于这个传,不能本末倒置。

古人云,“若成一代经纶手,须读数本紧要书”。我读书,从来不读垃圾书,只读一流的经典书,而且反复读,下功夫反复看。说这书很好,大家都说很好,我拿来一看,翻前三页,我基本知道了。连这个人长什么样我都知道了,脾气秉性怎么样,他的思维缺点是什么,从他的文字中都能看到。人生光阴有限,一定要读一流的书。像《春秋三传》,都是大经典,值得好好读。

第三章 了凡论学习三道

了凡认为,学习要有主见,学习要有朋友,学习要有恒心,这三者构成了凡的学习三道。这些论点看上去简单,但了凡的论述很是深刻。上次学习《了凡四训》时,有人对我说,了凡的文章表面一看,文字上好像都懂,但我们只能看到表面的文字。老师讲的东西,总是把那深层次的东西,把后面的那个光华点给呈现出来了。那个珍珠越擦越亮。

古人的东西就是这样,越平实越深邃。《论语》里面看上去特别简单的一句话,其实蕴含非常深刻的历史教训,或者非常适用的心理常识。那是因为,它本来就是宝珠,它本来就那么好。古人讲,“我有明珠一颗”,我的内在有一颗珠。“久被尘劳关锁”,时间很长盖上了很多灰尘,看不出这是明珠。“今朝尘尽光生”,今天擦亮明珠。“照破山河万朵”,那光华四射,照耀天地。所以要去参透它。

一、学贵主见

学任何东西时,都要培养自己的主见。这就是孟子所谓的“自得”。没有自得之见,再好的东西也是别人的,再好的东西你也领略不到。我们看了凡怎么说:

前辈文字,其词甚拙,其理甚精。如荆川“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一节,其束云“师以及师友以观友”等句,真发朱传所未发。

了凡认为,古人或者前辈的文字,用词往往很朴实无华,但道理很是精妙。他举了个例子。如明朝之学者唐荆川,评论孟子“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认为“师以及师,友以观友”。了凡认为,这个评论“发朱传所未发”。朱传,就是朱熹所作的评论。了凡认为,唐荆川的评论很独到,阐述了朱熹没有阐述到的精彩。

“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是孟子讨论一个历史事件时,援引的一个历史故事。

传说,后羿在古代神话里是个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后羿的家臣逢蒙向后羿学射箭。学完之后,逢蒙心里一思谋,天下只有后羿比我射得好,我如果杀了他,我就是天下第一了。于是逢蒙就用箭暗暗地把后羿给射死了。对于这件事,我们一般人都会觉得逢蒙可恶可杀,他居然出于自私把老师兼主人给杀了。可是孟子却说错误也在羿。为了论证后羿有什么错,孟子援引了一个历史事件“郑人使子濯孺子侵卫”来说明。

同类推荐
  • 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思想教育活力论:思想道德教育理念的若干甄辨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主脉,以对问题的坦诚关注与直率揭示为研究的逻辑起点,在对教育理念的自我审视、自我追问中,作思想道德教育活力的追寻,在对思想教育中的诸多观点、疑点、盲点、争议点作深度剖析、理性甄辨中,作激活受教育者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地位的求索,其意在于热切呼唤教育者从权威世界走向对象世界,从理念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以自己的博大胸襟与开放视野,提升自己正视问题的勇气与破解问题的智慧,从而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人文意蕴与社会强力,一展理论创新的锐气和思想开放的清新,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时代俱进的时代风采。
  •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本书围绕民众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解读中央出台的政策举措,聚焦地方政府的创新解决之道。书中内容包括:风清气正得民心、安全健康顺民意、衣食住行惠民生、改革新政与民享、社会和谐遂民愿等。
  • 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为了把广大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的思想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工会十五大精神落实到基层、落实到行动中,因此,非常有必要在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工会干部培训与日常工作业务指导,使得基层工会能够不断推出新举措,指导基层工会工作在各方面的创新发展。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与思考

    文章讲述的是:在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在省市党班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分析发展现状,把握方针政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发挥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等内容。
  •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

    《揭秘有史以来动荡世界的“超级阴谋”》向那些具有常识的读者揭示了国内外盛行的阴谋论的历史、沿革;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思辨,指出了各种阴谋论长盛不衰的原因;并指出阴谋论的两个最显著的特征:不可证伪性和妖魔化。由此希望读者能更加理性地思考,不被妖魔化的思维所裹挟。
热门推荐
  • 南部新书

    南部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艾利斯顿皇城七少

    艾利斯顿皇城七少

    “究竟怎么样你才会罢手?”“怎么样都不会,这是你欠我的。”他邪恶的笑:“我说过,如若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情,我一定让你永世不得翻身。”她现在不就是已经无法翻身了吗!第一次爱上一个人,他心里住着别人,等他爱上她,她已经心死。想她再爱上他?那就使出全身解数吧!
  • 丑妃诱夫:王爷劫个色

    丑妃诱夫:王爷劫个色

    水思思第一次看到王爷司奕尘的时候就为他的容貌所惊,不过,装作淡定的从他面前高傲地走过。当第二次跟他面对,他光~溜溜的,害得她流了满地的口水。司奕尘闭着眼睛,可不代表水思思的表情他没有看到。自己只是让她给搓个背,怎么感觉她想把自己给吃掉呢。某夜,月朗星稀。水思思穿着自己亲手缝的超薄睡衣钻进了幔帐中。司奕尘酒后回到房中,敏锐的感觉出床上的女人不是自己拥有过的,气息不对。“女人,你居然脸皮厚的......”水思思掀开身上的薄被,慢慢地跪了起来。“爷,我脸皮厚,可穿得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救命的松果

    救命的松果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深秋,一群小松鼠坐在树枝上,每人捧着一个松果吃得正香。“啪”,松鼠爷爷的松果掉在了地上,那松果“咕噜噜”地滚到了很远的地方。小松鼠罗罗看到了,飞快地跳下树向松果跑去,他要帮爷爷把松果捡上来。谁知他刚跳到松果旁边,就看到一片枯叶下面钻出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
  • 名门闺香

    名门闺香

    她是定远侯府的二小姐,本有一世安好年华,嫁得如意郎君,可到头来却落得个声名狼藉、尸骨无存的惨烈下场。醒来,她十三岁。是南柯一梦?还是老天有眼,给了她复仇的机会?无论如何,她再也不要如瓮中之鳖一样任人玩耍欺凌,她要……掌控全局!!!Ps:每天固定18点更文
  • 抗日之痞子将军

    抗日之痞子将军

    鬼子说他太阴险,国军说他太叛逆,百姓说这人挺凶的……
  • 心理学与影响力

    心理学与影响力

    “心理”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东西,可我们的生活却与之息息相关,常常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的心情、社交、工作和情感生活。本书将带你分别从日常人际、气场修炼、销售、谈判、职场、情感生活、教育理念以及消费这八个角度认识和了解心理学,提升我们的声望和影响力,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无往而不利。
  • 苏米的懵穿末世之旅

    苏米的懵穿末世之旅

    该文主要描述的是一个名叫苏米的16岁女高中生在一次独自自游行西藏时意外得到了一颗宝珠并且莫名其妙的穿越到一个架空末世同名同姓的女孩身上所发生的故事,记述该女孩在末世中从最初穿来时的懵懂状态到最后成为一个真正强势的战士的成长历程。
  • 暗恋成灾:独宠薄情妻

    暗恋成灾:独宠薄情妻

    “亲亲老婆大人,请用晚膳…”晴空一脸淡漠地看向了单膝跪在地上笑得谄媚的男人,毫不理会。“亲亲老婆大人,这是给您新添置的衣服…”晴空冷冷地扫了一眼衣橱,嘴角抽搐,情趣,衣服么?哼哼…“亲亲老婆大人,小的来接你回家了…”晴空看着眼前一脸蛮横的男人,也不管他带她走之前还硬狠狠地瞪了一下自己身旁的无辜男。电视上,莫空盛一脸阴沉地注视着那一对传说中的金童玉女,咬牙切齿地摔门出去,片刻后,只见他走上舞台,踹下了那个男人,笑意盈盈地牵起了她的手,“大家好,我是夏设计师的老公……”这是一个有关深情和苦恋的故事。在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让你懂得爱情。
  • 鬼族秘术:阴阳鬼咒师

    鬼族秘术:阴阳鬼咒师

    【鬼咒师Ⅱ:养鬼奇谭】惊悚骇人的湘西赶尸,蛊虫肆虐的苗家村寨,鲜为人知的巴蜀藏尸,惊心动魄的灵术对决,闻所未闻,奇之又奇。沉睡千年的的鬼族文明能否重现人间?失传千年的鬼巫之术是否真的已经绝迹?盛唐时期,称雄巴蜀,湘苗两地的鬼族人是如何养鬼、如何放鬼的?在那个繁华的年代,蛊,鬼,尸,又是以怎样的方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呢?阴阳鬼咒师凉子沫在经历鬼域历险,并遭遇一系列打击之后,精神所挫,意志消沉。就在这悲观绝望之际,凉子沫发现了师父留下的一封信,在信里,师父告诉了凉子沫一个惊天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就隐藏在那本祖师笔记里。五年间,凉子沫一直想参透藏在笔记里的秘密,却毫无成果。直到一个苗族少女的站在他的门前,盛情邀请凉子沫,前往苗疆,为她的家乡驱除鬼患,本想拒绝的凉子沫竟惊奇地看到一张熟悉的脸。一张原本熟悉苏小惜的脸,此刻,却刻在了一个苗族少女的脸上。于是,凉子沫带着喜与忧,随她去了西南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