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908000000025

第25章 学风(1)

第一章 中国传统之于学

终身为学,此中国士大夫之传统。孔子一生,不认为自己是个圣人,但是自我认定学习是自己的长处。“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说随便挑出十户人家,可能有忠信者有像我孔丘的,但是像我这么好学的可能没有。所以孔子“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必也学而不倦,诲人不倦乎”。

中国没有形成像西方那样的宗教,我认为“学习”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准宗教。我们中国人,教子也好,为人也好,建功也好,德艺也好,一再地强调学习。中华民族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民族,土地活动区域也是最大的国家之一,文明几千年延续未断,都是因为善于学习,以学为宝。为官治政,更要去学。

“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这是古人对为官的一个期待。日和月是天地的两个眼睛,它照亮着天地。《诗经》和《尚书》是圣人心,蕴含着圣人亲民的心思。为官一定要像日月眼,公平公正,无私照耀。你看太阳月亮什么时候照了东边就不照西边了?它不会选择性的照耀。日月无私照,天地无私覆。为官一定要学日月两轮天地眼,无私照,无私覆,给阳光,给温暖,是为百姓之父母。做官更要“诗书万卷圣贤心”,更要读书学习。中国的历史,大知识分子,你像孔孟、董仲舒、朱熹、范仲淹都是大人物、大政治家,官员和学者的身份在中国自古是结合在一起的。你看《四库全书》,乾隆皇帝很多都亲自审定。单《诗经》这一部经,几百个学者坐在一起,一首诗一首诗探讨,乾隆也参加。过去皇帝会专设经筵,就是请大知识分子给他们讲课。我以为,中国传统之于学,有以下独特处:

第一,中国传统的学风是自上而下的学习。“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自上而下带头学,天子庶民共修身。教天子读书的南书房里,那是全国最好的经学老师,如张居正教万历皇帝,都是特别地认真。张居正的《四书直解》,就是张居正为万历皇帝逐字逐句讲解的大白话解释。此书深受康熙皇帝赏识。认为义理精妙,无泛设之词。

第二,从体制上,从乡学到太学;太学之后,学而优则仕,官做得好,仕而优则学。一切社会体制安排以及社会风尚倡导,都在学习。《学记》里有详细的记录。了凡不也是由乡学而太学的吗?了凡为官,其中倡导学习也是他为政的一部分。《训士书》就是他倡导如何学的典范之作。我们的政府官员应当成为学习的表率,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

第三,中国之学,学为师,学为长,然后学为君。这是学习为中国准宗教之最好证据。这个话是《学记》里说的,“能为师然后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意思是你先要学习做老师,然后你才能学会做长官,你先学会了做长官,然后才能学习当皇上。所以,天子也要尊重老师,天子所学也是四书五经。所以为天子先学为师为长的观点也要熟诵。

汉刘向《说苑》里说,“触情纵欲,谓之禽兽;苟可而行,谓之野人;安故重迁,谓之众庶;辩然否,通古今之道,谓之士;进贤达能,谓之大夫;敬上爱下,谓之诸侯;天覆地载,谓之天子。”说的是不同的人在学习对象、学习要求以及学习实践上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可见,你是天子,责任越大你越要学习。我们对文化和文明的认识,由于文化的中断变得很狭窄。有人说,听老师您的课看老师您的文章,会对中国传统有新的认识。我的很多观点不是臆说,都是以经典为依据的。中国传统儒家义理之丰赡,由于不学习不读书而妄论者多矣。熊十力先生,他觉得自己是很寂寞的一个人,他是从民国到现代,应当是学问最大的先生之一。我很喜欢读他的书,他把中国这些最好的政治与哲学传统,给梳理出来了。在那个年代,中国的思想是最优秀的最先进的,到现在还是一座思想富矿,值得挖掘。

了凡先生对宝坻的学风有过什么样的影响呢?《训士书》的编辑者有一段说明:

“本县文风久衰。宇内习铅椠者,素以先生为宗。至则人人自以为得师,亦谆谆以教化为务。朔望至学,亲为诸生讲解,陈其大义,往往皆出寻常训课之外,听者莫不心领而神怡。又约诸生为课,躬为点阅,就时文中悬断其心术之邪正,若烛照数计。诸生咸欣欣兴起,始知文行合一之学云。其所著《会约》,实艺林之指南也。辑《训士书》”

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了凡的学风谨严而活泼。我们来看看它具体的内容所显现的事实。铅椠,实际上就是这个书,专门刻木板这个,实际上就是读书人的意思。说宝坻的文风有些衰落了,读书人由此纷纷都以了凡先生为师之范。到了了凡那里,大家觉得终于找到好老师了。了凡呢,也谆谆教化他们。每个月的初一、十五,都亲自为诸生讲解经义。了凡先生的见解,往往皆出寻常训课之外,使听者无不心领而神怡。这说明了凡讲课有特点,跟一般老师讲的不一样。一般的官员讲课吧,有可能像作报告,或者是学术化的、知识性的。而了凡不一样,“皆出寻常训课之外”,使听的人心领神会,而且很愉悦,神怡。

而且了凡陪着大家做作业,做完还帮着改大家的作业。从他们写的文章作业里面透露出来的心术之正邪、好与坏,作几句批语。这批语就能直入人心,就能解决问题。了凡是个很通达的人。大家都特别爱听了凡的课。听了了凡的课,“始知文行合一之学云”,才知道文和行是合一的。

了凡先生所著的《会约》,被认为是“艺林之指南也”,也是了凡学风观的真正体现。而了凡论学风,又主要体现在《训士书》的《会约》里。《会约》大概有十则,其中有六则就是讲学风,讲怎么学。还有四则论怎么写文章。我把那四则列入文风里,把这六则分两大主题:一是学业到底要解决学习为了什么。我们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学习到底是为了什么。二是怎么有效地去学。这是被我挑选出来、归纳整理的两大主题。

第二章 了凡论学习为何

学习为何?学来学去到底为了什么?这是任何一个学习者,任何一次学习都要解决的问题。如果学习是为了完成一个履历,获得一个资格,这就太浅了。但现在中国千千万万的学习者有很多人就停留在这个思路上。有一点觉悟的,会认为学习是为了明理。这就进了一步,但还是没有触及学习真正的意义。我们来看看了凡对此的见解。

一、学习的意义:举业为通经义,出豪杰。

今天的学校教育,古代叫官学,就是公办学校,其教育的目的,让人学习的意义何在呢?了凡认为,学习是为了通达经义,出豪杰的。也就是为了明理,发明心地,然后成就人才。可见学习不是为了当官,而是为了通经明义,为了出真正的人才。了凡说:

经义最细,人品高下一阅可知。国家设此,以磨砻一世之豪杰。而豪杰之士童而习之,殚精毕虑而工之,遂亦能以心之精微形之副墨。凡习是者,率以存心明理为本领,文字曲折,具心鹄中,不复赘。兹特揭其有关于心理者数端,约而守之,匪独为举业也。

了凡说这个考试啊,通过经义的考核最为精细了,一考就能看出这个人的高下。你比如出个题目,关于孝,让你写,根据你的实践体验你来写孝。你写了半天,你想不起来你对你爸妈做了什么,你记起来的只是你自己买房子的时候你爸妈给了你半生的积蓄,或者给你带孩子带到了上学。你再想了半天,突然想起三年前你给爸妈买了一双鞋。你说这个文章怎么下手,怎么写?你没法写啊。你只能编吧。编的是假的,假的东西想写出好文章来,不可能。

过去考试,都是四书五经里面拎出一句话,你比如“学而时习之”。有时考得厉害,故意中间取几个字,比如只有两个字“而时”,经书不明不熟的,你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什么叫“而时”?你首先要知道前面的字是什么,后面的字是什么,你才知道他要考你的主题是什么。你把前面的“学”字和后面的“习之”补上,你才知道今天考试考的是对“学而时习之”的理解,你才知道要根据“学而时习之”写文章。好多考生,如果对四书五经不通透的话,再没有实践的话,一上来面对“而习”两个字就傻了,就交白卷了,没法下笔。有了“学而时习之”的题目,没有真正的学习体会,从来不爱学习的人,你有高见吗?一看文章就知道这个人学习太差劲,不通。所以“经义最细,人品高下,一阅可知”,从文字一看就知道你的水平了。国家以文章取士,是有道理的。现在没有对天下、人性、治理等通识的考核,只是写些个政论、时论,或者其他公文写作,看不出被考者的人品与见地来。

“国家设此,以磨砻一世之豪杰”,国家开科取士啊,就是打磨豪杰。注意了,原来古人是通过科考来磨砺人才。你非经磨砺,文章就难以有真见地。“豪杰之士童而习之,殚精毕虑而工之”。那些人才从小就学,文章越写越好,一生殚精毕虑。“遂亦能以心之精微形之副墨。”我觉得这句话特别好,就是你心里有,笔下才有,你心里没有,笔下根本就写不出来好东西。心里的精微能“形之副墨”,通过笔墨表达出来。

“凡习是者,率以存心明理为本领”。学了这个东西,就能够存心了,明理了。我一直强调这个,“瞬有养,息有存。”这是存心明理之大本领。有了这个大本领之后,“文字曲折,具心鹄中,不复赘。”你通过文字的丰富性,以心为目标,一发即中。古人通过六艺之射,来知道心物合一的深致。王阳明说,射者,以心为鹄的。“兹特揭其有关于心理者数端,约而守之,匪独为举业也。”所以了凡试图探索出这种由经义训至的存心明理,然后概括出来,是为培养豪杰培养人才而用,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训士书》的《会约》就是了凡的总结,了凡认为,学习的意义绝对是为了成就人才。

二、学习目的:真才实学,立志求道

学习的意义在于成就人才,那么学习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真才实学。对于读书人来说是要下决心求道的,不是为了获取荣华富贵,或者别的东西,要理解经义是做什么的。了凡说:

国家设科目,欲求真才实能,共理天下;设学校,亦欲教养真才实能,进于科目,非具文而已。然士之应科目、处学校者,往往谓取经义论策耳。善为是,虽士行扫地,何害于高科?他无以为也。持此心以读书,不惟失古先圣贤立言之意,亦大非朝廷今日育才之意矣。予谓士子,披青衿、入黉宫,以远大自期。周子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希天一事,旷世不谈;即希圣、希贤,姑亦未论尔;诸生且先希士。士志于道,不耻衣食之恶,今能志道否?士无恒产而有恒心,今有恒心否?果能立志求道,则胸中物累自不能留。果知恒心之不可忘,则三旬九食,男子常事;爱养廉节,之死靡他。由是而作举业,则源清流润,气实生华矣。

了凡认为,国家设经义科目,是想求真才实能之人,来共同治理天下。皇帝一个人治理不了天下。过去皇帝为什么设三公、六部,是想让人帮着他一起来治理天下。不是说设荣华富贵,让你来享受的。但你既来共同治理天下,你就自然而然有荣华富贵了。但是后来的人思想变了,变成科考当官就有荣华富贵,当了县委书记就有钱有势,就变了。变了就没有不偏的。但凡存这个思想的人,走不远。功利化方面太浓烈,他就很容易下手要权要钱。

所以古人设学校的目的,也是想教养真才实能。所以那些科目,不是摆设的具文。“然士之应科目、处学校者,往往谓取经义论策耳。”但是对于读书人来说,应科目呀,在学校里学呀,往往取经义论策,把经义做成一个国策国论,就是以文章为文章了。“善为是,虽士行扫地,何害于高科?”这样只要你会作策作论,会写文章,而士行扫地,品质太低劣,却不妨他高中进士。考上了,文章好,做表面文章,但是品行很低劣,“他无以为也”,除了会写些个表面文章,没有其他东西。

“持此心以读书”,用这种举业科考的目的读书,“不惟失古先圣贤立言之意,亦大非朝廷今日育才之意矣。”为了功名利禄去读书,为了得富贵而为文,不但是失掉了古圣先贤立论为言的深意,也不是国家教育的目的。比如官位不是给你解决级别的,给你级别是因为看重你的能力,可以为百姓服务,可以在这个层级上干对应的事。你有济世之才,就要参透级别的意义。一个只盯着级别的人是很痛苦的。今天解决了副厅,高兴几天,过段时间就可能因为升迁无路而更难受了。

“予谓士子,披青衿、入黉宫,以远大自期。周子曰: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我说读书人呀,披青衿,青衿是什么?“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里面讲的青衿,是指穿着青布衣裳的没有官位的读书人。入黉宫,黉宫就是私塾之学,国家的学校。“以远大自期”,指的是读书人穿着青裳,进入官学,往往以远大目标作为自己的一个期待。“周子曰”,周子就是周敦颐,北宋五子之首,太极文化的首倡者。“斯是陋室,惟吾独馨。”这是周子的境界。在这里引用他的话“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就是读书人希望成为贤人,贤人希望成为圣人,圣人希望成为天眷,就是以己合天意。这是国家开科取士的一个目的。要搞清楚学习的目的。

同类推荐
  •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是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源远流长,而且已经完全融入了西方思想文化的血液,成为西方政治思想中一个历久弥新的源泉(晚近西方社会政治哲学以契约论的形式复兴就是一个明证)。书中主要讨论了国家与人民、国家与法律、自由与平等、国家与社会等问题。《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被誉为法国大革命的灵魂。在《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中,卢梭指出人类每向前发展一步,不平等的程度就加深一步。《社会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阐发了卢梭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社会契约论》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是他整个政治学说的导言。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三十年间有与无

    三十年间有与无

    无论是事件还是事情,哪怕就发生在眼前,大家也不会有一个共同的认可,甚至就连这件事是否“真的发生了”也会众说纷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记录过去?也许只能以散文的方式在记忆中描述自己的意识现象。这就是我更多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小说、电影、诗歌、绘画、音乐的一个内在原因;也许只有当时的某种情绪性的感受才最为真切,因为我相信我所记述的只是我个人的历史——最好是能折射出时代中某种普遍性的东西,这就需要某种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
  •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

    公务员职业道德:恪尽职守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大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全面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公务员队伍。
  •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辩证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事业的本质内涵,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的演进规律,系统总结了世界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给理论以深化、给实践以指导、给未来以启迪。
热门推荐
  • 只为这一眼

    只为这一眼

    夏天的时候,心情会莫名的烦躁起来。尽管此刻,豪华的办公室里冷气开的很足。叶流苏此刻依着高级真皮滑椅,微眯着眼,淡淡地倦意慢慢从娇柔莹白的美靥滑至微撑起的纤细双臂。这样一个小小的懒腰,叶流苏也可以表现的如此香艳,动人。
  • 二零一四

    二零一四

    2012,世界末日。有的人登上了诺亚方舟,他们自称新人类,准备着迎接新纪元1年;有的人陷入了绝望,挣扎着活下去,他们叫做幸存者。没有杀不死的丧尸,没有多如潮水的虫族,世界还是那样的简单,亦或者说不简单。没有了法律,没有了制裁,只有太阳,依旧带来光明。长达一年的冰封,等到人们从冰山中苏醒的时候,迎接他们的是新生!长达一年的颠沛,诺亚方舟上的新人类,迎接他们的,才是末日!很讽刺,末日后的第二年,所有幸存者都有了一项新能力,所有“新人类”,却依旧普通。这里缺乏水,这里缺乏食物,甚至很多地方,连呼吸的空气都缺乏。这一年,是新纪元1年,这一年,叫2014!
  • 阿修罗王传6

    阿修罗王传6

    千年之后,一段往事,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众神之间隐藏真相,少年为寻找真相,夺得万人天下,以武相逼,揭露出惊天阴谋,故此战争爆发,揭露历史背后的污点,成为真正的-----暗黑破坏之神……
  • 柯南之重逢

    柯南之重逢

    “怪盗基德,我不想与你为敌。”“我们从一开始就一直是敌人。”“你真的要杀了我?”“......”最后他选择了沉默
  • 中二腐妻惹不起

    中二腐妻惹不起

    她是淫棍级别的旷世腐女,他是高冷多金的绝世美男。在她的眼里:每一个长得极帅的男人身后都有一个更帅的男人。在他眼里:每一个腐得没救的女人旁边都有一个在她眼里认为性向“正常”的男人。然而五年之后,一个小孩在某机场的男厕所里,拿捏着软糯的嗓音向一个男人叫道:“以后我的丁丁也会变得这么大么?”男人扶额满头黑线,孩子他妈在男厕所门外叫道:“孩纸!你是要在上面的人!你要记住你的终极目标是18的!”
  • 天人启示录

    天人启示录

    物理学一直存在,仙路中物理学也一直存在。
  • 法医灵异录

    法医灵异录

    一个普通的高中生,与HIT的成员展开一段神奇冒险:“恶必杀”!无情地撕破那覆盖在一个个惊悚恐怖案件上的重重迷雾,将真相还原。西藏巫咒、网络凶灵、淫精狐仙、教室有鬼……黑暗中伸出一根根撕抓着人身体啃噬着鲜血的丑陋触手,它们疯狂残忍地绞在一起,在黑色的夜幕中撕扯出五个字:法医灵异录!
  • 萌夫嫁到.好色小仙吃嫩草

    萌夫嫁到.好色小仙吃嫩草

    明明就是个萌妹子,奈何长了颗汉子心。好色成性就算了,你敢不敢别这么嚣张?片段一:“仙子姐姐你好漂亮!”“……”“仙子姐姐你给我亲一下好不好!”“本帝是男的!”明明就是个高冷的妹子,咋开口就成了汉子嘞?哟西,原来是天帝……纳尼?!!偶错了,求放过啊~片段二:某殿一脚踏在凳子上,看着对面笑得无比妖孽的少年。“其实你也长得挺俊的,可惜啊,一,本殿只喜欢女的。二,本殿没有恋童癖!”某殿的侍婢:“女君,澔霖仙君与你是有婚约……”“我怎么不知道!”“因为婚约是在昨夜定下的!现在整个仙界都知道了。”某仙愣……三,二,一……撤!!未婚夫来袭,某仙如临大敌。嘤嘤嘤,人家还没单够呢!不带这么玩儿的!雅蠛碟!!
  • 中国古代名妓传

    中国古代名妓传

    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对妇女的要求甚为苛刻。三从四德就是紧箍咒。《仪礼·丧服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就是三从,即妇女从生到死,一生都要依从男性,她们没有个人的意志和自由,她们只是男性泄欲和生儿育女的工具。所谓四德,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周礼·天官·九嫔》注云:“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臬。”说明白点,就是妇人对男性,第一要忠贞,第二说话谦恭,第三仪态装束要端庄温柔,第四做好针线茶饭的服务。一句话,妇人的视听言动都要围绕着男性。
  • 星域斗兽场

    星域斗兽场

    黎昕一行人被选定为“参赛者”,代表地球进行一场决定地球命运的生死战。拥有高超科技的外星商人操控着这场游戏。不公平,残暴,邪恶在比赛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场生死宛如斗兽场的表演,即使胜利了,结果也不会乐观。轰轰烈烈的星际大赛,逐步转化为斗兽场的叛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