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65000000014

第14章 道教养生术概说(3)

1)王玄览《玄珠录》卷上云:“逾近彼,逾远实。若得无近无彼实,是名为真一。”认为“真一”是一种很玄妙的状态,介于见与不见、知与不知之间。这是重玄之理在“真一”上的运用,使这个“真一”有很强的思辨性。

2)宋代曾慥《道枢》卷30《真一篇》云:“真一者,何也?龙虎之根本也。龙虎之变化,则丹成矣。交合龙虎,返本还元,使性命两全逍遥宇宙者,是能明大道之真一故也。后之学者亦欲留形传世,如之何?不明大道之真一乎?”这里便将“真一”引入内丹。虎龙乃内丹术语,龙是指心中的“真气”,虎为肾中之“真水”。所以“真一”就是心肾之真性相融状态。《真一篇》又说:“真一者,乃吾之气液,……气中生液,液中生气,气液相生,合而不离。所谓天一生水,太一含真气者也。”“大道之真一,在乎气液,炼气液以生龙虎,合龙虎以成变化,使九还七返,混一归真,则神全精复。”

可见,对内丹家而言:守真一,乃是在排除心机智虑后,将意念集中于体内的重要部位,守候它的自然发动,这里的“真一”可理解为元精元气一类的生命物质。

(2)守玄一。“玄一”是葛洪提出的一个特殊范畴,是从他的“玄”论中引申出来的。他说:“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在“玄”、“玄道”的基础上,葛洪进一步阐论了“玄一分形之道”,他说:“玄一之道,亦要法也。无所不辟,与真一同功。吾《内篇》第一名之为《畅玄》者,正以此也。守玄一复易于守真一。……守玄一,并思其身,分为三人,三人已见,又转益之,可至数十人,皆如己身,隐之显之,皆自有口诀,此所谓分形之道。”这里的玄一分形,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定的程度,究竟有怎样的内景出现,是现代心理学难以圆满回答的一个问题,是精神的异态还是精神的超常,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3)守三一。“三一”的提出最早见于《太平经》,其上说:“三气共一,为神根也。一为精,一为神,一为气。此三者,共一位也,本天地人之气。神者受之于天,精者受之于地,气者受之于中和,相与共为一道。……故人欲寿者,乃当爱气尊神重精也。”提出“三”乃精、气、神,又可为天、地、人,“一”者乃道。葛洪亦说:“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承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还有认为“三一”是三丹田的说法,如《太上灵宝五符序》卷下说:“泥丸、绛宫、丹田是三一之真焉。令子守之则万毒千邪,不敢伤矣,漱华池,食五芽而不休者,便成仙人矣。”《云笈七签》卷61《三一服气法》亦云:“夫欲长生,三一当明。上一在泥丸中,中一在绛宫中,下一在丹田中。”精气神与三丹田之说是“三一”论最普遍的观点。关于守三一之术的义理,葛洪有一段很典型的论述,他说:“一有姓字服色,男长九分,女长六分,或在脐下二寸四分下丹田中,或在心下绛宫金阙中丹田也,或在人两眉间,却行一寸为明堂,二寸为洞房,三寸为上丹田也。此乃是道家所重,世世歃血口传其姓名耳。一能成阴生阳,推步寒暑,春得一以发,夏得一以长,秋得一以收,冬得一以藏。其大不可以六合阶,其小不可以毫芒比也。”他便将“一”与阴阳造化、三丹田融于一体,为后来的上丹田藏神、中丹田藏气、下丹田藏精的炼养学说奠定了一个基础。而提到“一有姓字服色”等语,自是宗教的玄言,不必深究。

守一术,如上所述,并不是很单纯地守住“一”,即守住“道”,同时也有具体地守住身体中的某些部位,如三丹田,或如“真一”的心肾等。这种养生术最实质的方法是将意念凝聚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经过严格地长期地修行而使心念凝定于一;无论是守真一、守玄一,还是守三一,都脱离不了心念对“一”的渐进凝聚,这种凝聚其实就是散乱的心念被逐渐遣除的过程。所以,守一术可以被认为是集中心念的炼养术,其对于心理的调控与开发,就文献的角度考察是有相当效验的。下面试举三例典型守一术以进一步地阐论这一问题。

二、守一术示例

1.《太平经圣君秘旨》(以下简称《秘旨》)守一术法程

第一,首先是从外在环境入手进行调控。其上说:“始思居闲处,宜重墙厚壁,不闻喧哗之音”,且要通风通光,“光通六处,身乃无害”。这种远离喧嚣尘世的方法,对清静耳目是不无助益的;又选择通风通光的处所,使身体不憋闷。这样眼不见色,耳不闻声,又处在光线充足、空气清新之地,自然身心舒畅。

第二,着手调控凡俗的心知情智。其上说:“喜怒为疾,不喜不怒,一乃可睹”、“急除众忧……不可相欺、垂拱”。要求首先遣除喜怒忧患等凡俗之情,并用敬以涤荡心灵的尘垢;其后,又须“安贫乐贱,常内自求;一乃相见,知非贵贱”。这种方法对平抑奔竞的物欲之心是很有效的。因为如果心中充满名利位货、是非贵贱,凡俗之心机智巧便会鼓荡于胸,平静心灵的工作便会南辕北辙了。只有向内自求,方能逐渐明白自身是完满自足的,货利本是空,贵贱亦是心的造作,如是狂心遂息,“一”乃得见。这是用宁静澄澈的大智慧排遣俗情俗智的方法。炼养家们知道,在人们的心灵中既有神圣的追求又有凡俗的冲动,只有唤醒神圣的追求方能平息凡俗的牵缠,所以他们提出“安贫乐贱,常内自求”的法门。

第三,用神奇的功效吸引人们进行修炼。

进行修炼,是一项艰苦的事业,人们放弃凡俗的生活来追求大道,是为了使自己变得更健康、更杰出。守一的功效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愿望。其上说:“守一之法,乃万神本根,根深神静,死之无门”,“去老返稚,可得长生”。这种通过守一而长生不死的功效,是守一修炼者最朴素也是最深沉的追求,它表达出修炼者对生命的热爱、执着与崇敬。从心理上分析,是一种极端的恋生情结。事实是,不死成仙,千古之上,万世之下皆无可能,但每个含灵的血肉之躯又无不心向往之,这真是生死间最难解的困惑。正是体悟到了这一点,守一修炼家们给后世一个信心,提出守一可以不死。

除了以成仙作为修炼守一的回报,《秘旨》中又提出:“子若守一,无使多知。守一不退,无一不知”,以获得大智慧的功效相吸引。如果我们把外在世界的知识称为俗智,把内在心灵世界的知识称为圣智,《秘旨》之说或可成立。但如果想通过守一而获得整个世界的真智,那就不现实了。老子曾提出“为道日损”、“为学日益”的著名论断,我想这“道”与“学”之间是非常不同的。《秘旨》“无一不知”之说,对人们内在心灵世界的认知应当说还是有启发性的。当修炼者心念高度地集中、纯一无杂时,内在的智慧之门为之洞开,能比没有修炼时更加明达,是可能的。

《秘旨》上说:“守一之法,密思其要,周而复始,无端无徼;而目有光明,精神洞晓。”这种功效我们应当认真对待。现代气功对开发智慧是有显效的,希望我们能从这传统的守一术中得到一些启示。

最后,《秘旨》提到守一应注意切不可心念散乱,其上说:“守一之法,有百福亦有百祸。所守不专,外事多端、百神争竞,胜负相连。”这是一个很辩证的观点,所谓福祸相依,行功之时,一定要方法得当,心念专一。否则内则百想穿心,外则杂事多端。由此可见,守一对心念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2.守一大静之道

“守一大静之道”出于《上清金阙帝君五斗三一图诀》。其法程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选择特定的日子入静室焚香,在心理上进入虔诚的状态,“向北两拜,或心拜亦可”。

第二,仰视北斗七星,然后运用心念,想紫气从斗入于周身及三宫之内;再想紫气和身神出头顶上登北斗。务“令忘身失体,恍焉如升天之状”。这是北斗崇拜与存思术的结合,亦是意念导引的一种方法。它的实质是运用想象力,进入一种忘身失体、恍如升天的虚玄状态。

第三,提出“守一之道,常存北斗,覆头上,柄指前”。认为守一的根本内容,就是在意念中恒常显现北斗七星覆于头顶。这里的“一”指的就是北斗七星。可见,所谓守一大静道乃是存北斗七星以期大静的方法。

第四,与存想北斗相应,又提出拜月的方法,其法为:“常伺月初出之时,向月再拜,拜毕,心祝曰:‘太阴玄精,明月夫人,初生流光,照我三宫。神仙上飞,高游八方,所向所愿,皆在福中。’”

这种祝颂的方法,既可用以集中心念,它的内容又可以表达心愿,起着加强信心的作用。

以上四个方面体现出守一术和存思术的融合,这两种炼养术在调控心理上有不少相通的地方,所以有时很难明确地区分。纵观守一大静之道,其主要的特点是借存思以实现心的凝定,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它以星月崇拜作为信仰背景,并运用想象力使心达于恍如升天之状,这又是很特别的。

3.存三守一之法

“存三守一之法”载于《道门经法相承次序》,该法有如下特点:

第一,首先是将心念集中于三丹田。“先思存上丹田,次思中丹田,再思下丹田”。

第二,运用意念导引精气往来身中。要求思见“一”坐于金床玉机,常以金炉玉匕搅精气,使精气上下左右来往于身中;又思上丹田“上一”为精气所哺,次思中丹田“中一”为精气所哺,再思下丹田“下一”为精气所哺,共十三哺,乃止。这是运用念力以推动精气流转的功法。

第三,从功效分析,它能使散乱的心念统一于“一”。其上说:“子能守一,万事毕。一者身之帝君也。守帝则帝在,帝在则三万六千神莫敢不在也。”可见,在修炼者的心中,守一确能统摄身心。且“思之可以却百鬼众精,五兵水火,众灾五毒,虎狼蛇蝮,蛟龙魍魉,山精鬼魅,不得近人耳”。魑魅魍魉自是虚无之说,但如果我们将其放在古代科学不倡明的岁月,人们对自然世界的无知而在心理上产生敬畏与恐惧,生出鬼怪之论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之,通过守一解除修炼者对这些鬼怪的心理恐惧,从逻辑和实际的角度便可以接受了。这个存三守一之法对修炼者心理进行调整,使之趋于平静无惧,也是可行的。

存三守一之法,从其操作和效果分析,对修炼者心念的集中、排遣无谓的不良情绪、加强修炼者意念的运用能力这三个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与体证。

以上三个守一术例,当然不能囊括该术的全貌,但我们亦能从中获得一些基本的了解。守一术,最根本的自然是对“一”的存守与体证,而这个“一”,在不同的具体存守中又有不同的意涵,故虽云守一,其方法又多种多样,它又常与其他的炼养术融合、交织在一起。此术对心理的调控、突出的特点是以“一”的形式集中心念;“一”即有“一”其心念的内涵。而其心理的功效,又表现在宁神怡情,绝念忘虑上;它对心理的功用主要是对修炼者心理潜能的唤醒。

第四节 存思养生

一、存思概说

存思,是汉末至唐代道教很重要的养生术之一,又称为“存神”、“存想”等,其功法与守一术有不少相通之处,皆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遣除凡俗的情与欲。如《庄子·大宗师》所言“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坐忘”状态,再进而将心念存留于身内身外之境或身内身外之神,久之而神明自来。这种功法总括起来,有如下几种类型:

(1)存思身中景物。它又分为无宗教意味的内容与有宗教内容的身内之神。无宗教意味的内容有存思五脏,或五脏、丹田中所出之气等;存思五脏又称为“内视法”,孙思邈《千金要方·养性》中就提到存思五脏如悬磬,五色了了分明的内景。

有宗教意味的身中之神的存思术,在早期道典《太平经》中就已有记载,上面提出存思五脏神吏“内可治身,外可除邪”;晋时《黄庭经》就更为系统地论说了身神“八景二十四真”,其名讳、居处、服色、形貌均有详细介绍;又特别重视存思三丹田的主神,认为此乃成仙之要。又有《大洞经》提出三十九真,而以存思上丹田神真法最为重要。

身中神真之说,自是古人的推想,没有任何科学的根据,但就存身神以集中注意的方法,以此磨炼意志,集中精神,还是有效的。又,存思五脏神真,其服色皆与脏腑颜色一致,一心存想,确有补益脏气的效果。这种观念,正是身心一体的具体运用。认为意念可以疗疾强身,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课题,无论对于气功,还是人体功能的开发,均有启发意义。如果我们摒除存思身内神真的宗教性内容,取其合理的气功内核,这种方法是有相当效验的,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

同类推荐
  •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智慧之舟:金刚经参同契

    如同在深夜的每个时刻,心灵不可思议地洞开,月光如水一般漫进生命最黑暗的地方,于是整个生命通体透亮。生命最痛苦的时候,也就是心灵最黑暗的时候。当光明如血一般灿开的瞬间,会有怎样的惊喜与悚慄,滚过雷鸣般的静默!
  •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

    《禅学指归》收录了胡适论述中国佛教及禅宗的文章。胡适本人不信任何宗教。然而,说到对佛教和禅宗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佛教禅宗的学者们。全书对于佛教禅宗的传播、流布,以及对于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严谨细致的研究。
  • 老子与神话

    老子与神话

    本书从神话研究的角度,以文化人类学的观点解析《老子》这一中华经典的人类学内涵。首先避开了学术界一贯采用的从哲学到哲学的“便道”,而是以当代人类学的视野和材料作为参照,对《老子》一书中的神话思维、道与永恒回归神话、《道德经》的母神原型、祭祀王和大母神崇拜等做了追本溯源式的哲学通解。
  • 感恩:生活之道

    感恩:生活之道

    感恩的人,就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感恩的人,就是一个内心富有的人。感恩的人生才懂得付出;感恩的人生才明白富贵。感恩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感恩的观念,是智慧的财富;感恩的心灵,是丰富的宝藏;感恩的习惯,是做人处世的榜样。人,应该培养感恩的美德,时时心存感恩,人生何其美好!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热门推荐
  • 赝城(谭元亨文集卷8)

    赝城(谭元亨文集卷8)

    古都修复与拓展,也同样体现了这样的时间观,不是整旧如旧,认为古迹是不可以再造的,而是整旧如新,以此标榜新的朝代重新开始。由此,众多的古老的建筑技艺传统大都成了绝响,连彩绘、胶漆、颜料、木刻等均已失传。后人以不断的更新为自豪,以随时可以替换的非恒久性材料取代本可以永久存留的古迹。几番“修复”,真品也就成了赝品,古都也同样成为了赝城——到时候,你就再也找不到当年的古物,连每一片砖瓦都是不久前修复时才烧炼的。当人们高奏“现代化进行曲”之际,作为一位建筑学者,我却在古都感到一种植根于历史深土中的恐惧,有那么一天,我们...
  • 天殇:破戮重器

    天殇:破戮重器

    混沌异世,以武为尊,举世为棋,众生刍狗?与我何干?落叶归根,我只想回去而已。敢以我为棋,以我为祭,以我为引?天欲亡我天亦殇!管你妖孽天骄,绝世红颜,转生强人!辱我欺我阻我者,九霄黄泉,轮回六道,究极时空,杀杀杀,以杀止杀,杀出一个朗朗乾坤,白日青天。
  • 网游之巫法无天

    网游之巫法无天

    变身穿越《微微一笑很倾城》的世界,玩转虚拟网游《倾城》。
  • 瞬间感悟·谦卑者的智慧

    瞬间感悟·谦卑者的智慧

    本书分“处世秘笈”、“学无止境”、“另眼看世界”、“生活中的瑕疵”、“谦怀宝典”等专题,通过大量小品文揭示出一些深刻的人生哲理。
  • 贱宗

    贱宗

    端木雨诡计进蜀山,却成贱宗弟子,剑道双修。他能否靠着人贱人爱的醉银剑在《剑仙》世界醉看红尘,逍遥四海?别人拜入蜀山,进的是剑楼法阁,炼千剑决和万法归宗。端木雨进的却是贱宗,练醉银剑。看他强势崛起,玩转《剑仙》世界!
  • 罪悔的青春

    罪悔的青春

    出来混的人,不是横尸街头,就是在监狱过下半辈子。谁拿了我的流年,谁乱了我的浮生,未来离我有多远,我还有没有未来?青春的叛逆,岁月的流逝,生活的颠沛,人生的沉浮,我将何去何从.....。。“我很想成为一盏灯笼,让灯光随时随地照耀着我的人生,不要给我有走错路的机会,可是这一切已经无法改变了,所以我还是按照最初的选择走下去,一直走到身上没有一点血为止。”林飞一仰而尽杯中的烈酒,呐呐自语。
  •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青少年必知的100种生物知识

    生命是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孜孜不倦地探索着生命的奥秘,本书所介绍的,正是世界上不分国家、不分肤色、不分男女老少的人们所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生物知识,同时还讲述了有趣的生命现象,揭示了世界上未解的生物之谜,可谓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
  • 独领天下之邪公子传

    独领天下之邪公子传

    叶家世家出身的小邪星叶峥,因为查探道父亲的身死并非意外,年仅九岁就独自出门企图破解玄机。却不想反为武林秦盟主收为第四个义子,自此孤身入毒煞谷学艺。成年后他再次踏上为父报仇的路,周旋世家门派与响当当的“武林四公子”之间,为盟主府立下汗马功劳。可惜等到真相来临的那一天,等待他的却不只是一无所有……且看邪公子叶峥如何弯转乾坤,逍遥人生!
  • 顶级修真狂少

    顶级修真狂少

    小小快递员,竟然能在这个大城市里呼风唤雨!这不是梦,是弱肉强食的规则!大大修真路,谁说逆天而行就一定是自找死路?命运之神,从此你不能左右我!神器法宝,金钱美人,地位权利,统统收入囊中!
  • 这些年我们一起追的tfboys

    这些年我们一起追的tfboys

    是关于tfboys的校园恋爱故事,本人很喜欢tfboys,四叶草一枚,喜欢tfboys的一定要看哦!求推荐票,不喜欢,请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