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3000000009

第9章 千古艰难唯一叛 (2)

现在来看袁世凯维新期间进献给翁同龢等大臣的说帖,其眼光和见识,其对改革的理解和把握,决不在其他任何维新中坚人物之下。

在戊戌政变中,袁世凯在最危急的时候充分展示了他临机应变的才智,保住了项上人头,但这个“卖主求荣”的名声也让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甚至可以说是他的历史地位被大为扭曲的一大原因。戊戌政变让世人知道,袁世凯绝对不是儒家史笔喜欢揄扬的“忠臣”,甚至连“义士”都算不上。

他对谁“尽忠”呢?他既没有对光绪尽忠,也没有对慈禧尽忠。满清鼎革之际,袁的公开文稿中无不强调自己对清朝、对太后、皇上的一片拳拳忠心,但其实他只要求别人对自己忠心。

总之,在他所存身的那个君臣体制中,他不得不做臣子,但他心里却绝没有一个值得他以死效忠的主子。他随时可以在各个“主子”之间更换门庭。他要做事,首先就得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会赞助推动维新派的事业,但决不会如谭嗣同般有“流血请自嗣同始”这样的血性冲动。死,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他的选择。这也是袁世凯“善变”的一个原因:他没有信仰,如果有,也许其信仰对象就是功业和权力。为了追求这些,他忍辱负讥,此后,他将独自承受皇上无边的怨恨,朝廷无端的猜忌,同僚无言的鄙夷。

戊戌那一年,走向菜市口的谭嗣同,走向流亡的康梁,和此后很快将走向直隶总督官衙的袁世凯,谁走的道路更为艰险?

2.动与静树挪死,人挪活。人总是盼着往高处走,往中心走。袁世凯在戊戌八月走进北京,最初的打算也不过是希望自己的官位子能够“升一级”,更加靠近权力的金字塔顶端一点,于是通过徐世昌的活动,花两千两银子买通光绪面前的红人御史徐致靖上折保荐袁。结果光绪召见后,袁居然意外地升了两级,徐的家人觉得这折子“物超所值”,竟然厚颜要求袁世凯再追加二千两,此事一时在京城传为笑谈。

康有为在百日维新期间,一再提出要光绪开“懋勤殿”以供新进诸卿议事参政,企图在清朝现有政治体制之外,建立由其控制的议政机构(绕过保守的军机处和六部衙门),用意也是想自己和最高权力中心的距离再挪近一点,以藉此进入政治权力核心。直到百日维新结束,康有为也没有谋到可以时常接近光绪的权位。除了翁同龢、张荫桓等少数几人,维新派们官阶都太低了,手中的权力太小了,他们急于掌握权力。戊戌维新时,康有为41岁,官仅六品工部主事,梁启超26岁,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34岁的谭嗣同是六品衔的军机章京,50岁的杨深秀是山东道监察御史,24岁的内阁候补中书林旭、32岁的候补侍读杨锐、40岁的刑部候补主事刘光第均是四品卿衔军机章京,32岁的康广仁则是一介布衣。他们都被排挤于政治权力核心之外,既没有高层政治的经验,也绝无自己的执政基础和班底。军机章京的权力和军机大臣相比真是判若云泥,他们只相当于军机处的秘书,能有多大作为?

所有的政变和革命,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都是由谁掌权。如果揭开罩在戊戌年那一场斗争上的观念和言辞织就的华美外衣,那么这可看作光绪和太后,一帮中下级官僚和上层官僚之间赤裸裸的权力斗争,或许还有现实的功利。康梁的维新学说,不仅亵渎了“圣典”,触犯了一大批以“卫道自任”和“假道求食”的经生文人的切身利益,其变法的措施,如废科举、裁冗衙,更要打破许多人的饭碗,必定要引起这些人的反对。康有为们落败了。意外闯进这个权力和利益角斗场的袁世凯,倒有了一番额外的收获。

权力是一种无形的力,而政坛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来自不同方向的力道组成的权力场。真正的官场高手一定是一个“太极推手”,懂得借力打力,懂得化刚为柔,懂得隐忍不发,最重要的,要懂得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无常而有界。有时候一动不如一静,有时候,则又必须静极而动。

戊戌维新中,康有为们变法的“动作”太大、太快了,而政变的动作又太慢,动静太响,没有实力的时候乱动。也许,“改革”的难度确实大过“革命”。“革命”主“破坏”,只要挥动榔头或大刀就行;而改革既需要“动”,也需要“静”,要在催生、造就新事物的同时,让腐烂的部分“静静地”死亡。这需要剪刀甚至是手术刀,而不是大刀。前者需要“艺术”,后者依赖“激情”。李鸿章在甲午战后哀叹,自己是大清朝这所破房子的“裱糊匠”,可见他长于动“剪刀”,而且动作轻柔。即便如此,他还是被指责。某次觐见,慈禧不阴不阳地问:李鸿章,有人说你是康(有为)党。你怎么说?李鸿章抗颜道:臣实是康党!如果凡变法皆指为“康党”,则臣确是康党!慈禧默然良久,悻悻然退让了。在晚清的政局中,真可谓“动辄得咎”。袁世凯算得康有为、谭嗣同的政变计划为纸上谈兵,所以他决不轻举妄动;待到生死关头,又当机立断告密保命,动如脱兔。

有人评论袁世凯,说他生平行事,皆于最后五分钟靠天成功。但天意和人事,谁能分得清呢?就像动与静转折的那一瞬时机,又有几人能抓得到?

袁世凯能够在各种政治势力之间做到左右逢源,关键就是他坚持谋定而后动,而且秉持“做人做事不做绝”的原则,他绝对不愿意把自己置于非此即彼的选择困境中,也绝对避免“背水一战”这样没有转圜余地的“死地”,他的政治策略中甚至没有“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样的观念。袁世凯政治上最擅长的,就是在各种势力各种时机之间纵横捭阖,合纵连横,阳以阴取,上下其手。

他实施这样的战略有几个“经典”案例。一个就是在1900年义和团运动引起的“庚子事变”中。这时候慈禧凭借义和团这样的乌合之众愚昧地向十一国列强开战,(以一弱国而敌十一列强,其豪气可谓空前绝后,史上所无。)还要求地方督抚出兵“勤王”。袁当时是山东巡抚,又手握精锐重兵,不出兵吧,得罪慈禧后果不堪设想,出兵吧,不止引火烧身,而且他算准清廷无取胜之理,到时候八国联军“秋后算账”受不了。所以,他两方面都不得罪。对慈禧,一方面派一小部军队慢慢“星夜驰往直隶”

勤王,另一方面是输银输饷,以及绫罗绸缎等各种奢侈品,使她即使仓惶逃命的时候还能保住一点体面,满足她穷奢极欲的虚荣心理。在慈禧回銮的路上,袁世凯又是花车又是别馆地迎候。慈禧太后的第一辆汽车,就是袁世凯进贡的。可惜慈禧觉得,司机竟坐到她前面,这不成体统,所以只用来做摆设,但她心里对这新奇玩意还是兴致勃勃的,对袁世凯的活络心思也就高看一眼。对外洋列强,则是饬令山东州县官员,用军队保障教士教民的性命财产,让洋人找不到寻衅借口,一面不动声色地剿灭义和团。

这一策略极为成功。慈禧对袁世凯青眼相加,是历经庚子事变之后,而八国联军认为袁是方面大员中强有力的“朋友”,对他赞赏备至。反观当时和袁处在相同处境的其他督抚,都没有袁世凯做得这么天衣无缝。那几个和袁一样手握重兵的将领如聂士成、董福祥、宋庆,于大局是一叶障目,于小节是胶柱鼓瑟,听信慈禧太后的赌气指示去和八国联军打无理之仗,结果败得一塌糊涂,不止把手里的军队折腾得一干二净,而且自己也没讨到好——聂士成一代名将被义和团洋人两相逼迫,惨死于乱军,董福祥战后成了战犯被剥夺军权,其部队解散,宋庆部则溃不成军了,因此慈禧对他再无借重之处。倒是袁世凯,手里的军队成了清廷唯一依赖的精锐。而那些督抚们,在这兵荒马乱、自顾不暇的时节,谁也没有想到如袁世凯这样如此“尽心”孝敬慈禧。由此可见,袁世凯在大局中灵活处置、掌握主动的策略收效不可谓不显著。

庚子年的乱局中,还有几件小事可值一提。袁初接到要求地方招募义民练拳、奖励义和团打教灭洋的廷寄谕旨时,开始是立即通告全省遵旨办理的。但他的一个主办洋务文案的幕僚徐抚辰,力谏他不可奉此乱诏,给他剖析了一番利害得失,袁世凯初不听,后徐抚辰立即留书告归,袁世凯醒悟,急忙遣人追回徐抚辰,同时用六百里、八百里牌单,飞骑分道追回那一道廷寄谕旨。可是,如何处置这道谕旨成了伤脑筋的问题。如果像此时督两广的李鸿章那样,直说这是“矫诏”(李鸿章在给盛宣怀的信中斩钉截铁地说“廿五矫诏(指宣战诏书),粤断不奉,所谓乱命也”。其电文中也有“乱命不可从”之语),他没有李鸿章那样的权势,在乱局中被作为“杀鸡骇猴”的那只“猴”,得一个“抗旨不遵”的罪名那是轻而易举;可是这又是万万执行不得的旨意。这真是顾得了眼前顾不得长远,顾得了长远又顾不了眼前。

这一天,有一统兵官接到袁世凯的命令,要他拔队往某州剿匪(此“匪”

当然是指义和团),行前谒见袁世凯,请示如何办理。袁世凯煞有介事地交代:

“我是命令你去查办假义和拳,可不是要你去剿灭真的义和拳。真义和拳,奉朝廷的旨意,咱得扶持。”那统兵官一头雾水:“大帅,如何分别义和拳的真假?”袁世凯虎目一瞪,训斥道:“真假你都分不清,你还带什么兵!”回头问某先锋官:“你知不知道如何分真假?”这位先锋官倒是伶俐,接口道:“回大帅,遇到义和拳,只管开枪迎击,枪能打死的就是假义和拳;真义和拳刀枪不入,肯定伤不了。”袁世凯马上将此事交给此先锋官去办。

就这样,一个左右为难的局面化解于真与假的言辞之辩中。

到辛亥年武昌起义以后,天下局势已成瓦解,各种政治势力风起云涌,政事军情瞬息万变,革命党、清廷和立宪党均无力收拾残局,只有请袁世凯出山来摆平。这时候的袁世凯真可谓“众望所归”,但他牢牢握住兵权之后,对哪一方都不完全支持,也不完全反对,而是左顾右盼,左右腾挪。

一方面对清廷信誓旦旦披沥自己的忠肝义胆,同时以革命党的势力和要求来要挟清廷,一方面则对革命党表示民心思安,天下为重,而又以清廷的要求来压榨革命党,还充分利用立宪党在其中穿针引线,终于攘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子。这一幕大戏,演得是起承转合、跌宕起伏兼有声有色,的确是袁世凯一生中耍权用诈的经典之作。可惜袁世凯身边有些人不明白他种种举措的妙处,觉得他做事不像以前有决断了。袁听了不免得意地向这些人解释:“你们知道拔树的办法吗?专用猛力去拔,是无法把树根拔出来的,如果硬来,树一定会断折,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左右摇撼不已,才能把树根的泥土松动,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树,还是二百多年的老树,要想拔这棵又大又老的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今天的忽进忽退,就是在摇撼大树,现在泥土已经松动了,大树不久也就会拔出来的。”

在戊戌变法中,他最初也是秉持灵活机动的策略,而且极为成功。虽然他有段时期被慈禧太后目为维新党,而且康梁一党的确对他也倚为腹心,连政变这样“大逆不道”的事也请他参与,但袁世凯在保守派和务实派那里也很吃得开,至少是他们极力拉拢的对象。荣禄对他的器重和保全是不用说了,李鸿章这一洋务派大佬则从一开始就非常赏识他,而李鸿藻作为清流派的首领,对务实派李鸿章的政见和为人向来不齿,对袁世凯这一“李鸿章的人”居然也赞赏备至,而且收其为门生。所以,当袁世凯1895年活动到专办练兵事宜的重要位置的时候,无论是兵部尚书荣禄、庆亲王奕劻这样的满族亲贵,两江总督刘坤一(袁世凯也拜为他的门生),湖广总督张之洞这些方面大员,还是军机大臣李鸿藻、军机大臣兼户部尚书翁同龢这样卓具清誉的清流党,抑或是李莲英这样阴柔毒辣的宫中红人,对他都是交口称赞、鼎力支持。想想只要在这衮衮诸公中巴结上一位,也足以青云直上了,而袁世凯居然能够个个搭上线,其交结手腕真令人叹为观止。

这时候他在官场中处在游刃有余的超脱地位,那些汹涌澎湃的政坛暗流,不管来自哪个方向,到他这里却都能为他所用。可是,康有为这个刚愎狂妄、毫无政治经验的书生改革家,却硬是将他拖进了一场他毫无准备的军事政变中,从而将他置于“非此即彼”的“死地”,不得不在光绪和慈禧之间做抉择,而且给他考量的时间如此短促,以袁世凯一贯的作风,真的是难煞他了。

治国之道也脱不了掌握“动静”之机,也即平衡“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慈禧折腾出来的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以李鸿章签订《辛丑条约》

告终。签约后,李于病榻上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巨,薄海惊心。今议和已成,大局稍定,仍希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

也许他是有点乐观了。《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一直到1938年由于抗日战争才停止支付,中国前后共赔款白银已近6.532亿两,折合银元近10亿元。这笔持续三十八年的赔款,和《马关条约》的赔款一道,将中国的财政抽空,使其再无多大余力进行现代化改革。改革的各项事业需要资本,而晚清最后十年的改革,为着罗掘财源,却使得中国的底层民众完全破产,革命也就势不可免。这是对外不懂“韬光养晦”的结果。庚子年的“危机”,并不因和平的来临而有“转机”,继承李鸿章北洋衣钵的袁世凯,也无力回天。

3.凉与热经戊戌一役,光绪被圈入瀛台冷宫,袁世凯倒成了太后面前的红人。

世态炎凉,往往如跷跷板,有人炙手可热,就有人失意乘凉。红了热了,常常引出别人的“红眼病”来,凉了冷了,又不免遭小人落井下石。炎凉总是伴随着进退,是政治生涯中的另一个雷区。明乎此理,也就明了,在别人处在落难境地时稍一援手,将令人铭感终生,在别人万事顺意的时候,哪怕送上厚礼,别人也会转眼就忘。所以,一个人是否“重感情”,并不在于他出手是否阔绰,只在于他什么时候“出手”,什么时候“阔绰”。

袁世凯之所以几十年来能够成为政坛不倒翁,在晚清政治斗争中权势越来越大,很大程度上和他做人的圆滑、灵活有关。前面说到袁世凯处心积虑地结交五湖四海的各方人物,但他的发达,也并非交游广阔这样简单。

他能结交人,更能笼络人,关键还能留住人。袁宫保“义气”,“手面豪阔”,“念旧”,是很多人对袁世凯的一般观感。在官场上,他虽也不得已做出过“丢卒保车”的事,但他极少做“过河拆桥”的事,同样也很少做赶尽杀绝的事。

吴长庆在国内去世时,袁世凯在朝鲜有职在身,无法亲自扶灵送葬,但他送了一千两的奠仪,并专门派本营副将率军士护送吴长庆的灵柩回乡安葬。

一千两银子,是当时司道级(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官员十个月的收入,袁世凯戊戌年买官一级也只花了二千两。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贪官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吏治清则国脉旺,吏治浊则国势颓。毋庸置疑,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社会政治生活中诸多腐败的源头,为害最烈。翻阅史册,贪官如蚁,罄竹难书。在本书编写中,比较系统地选择了上自先秦,下至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贪官。古人云:“以钢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从明得失。”揭露批判中国历代贪官的劣迹,可以警醒世人。为此,编者编著了《中国古代贪官传》。
  • 张云泉的故事(时代楷模丛书)

    张云泉的故事(时代楷模丛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前仆后继,长期英勇奋斗的结果。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无数的革命先烈、无数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奉献了他们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他们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后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革命斗志和英雄气概,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当今我们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需要这种强大的革命精神,把人们感奋起来,凝聚起来,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以英雄模范人物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 皇后隐历史

    皇后隐历史

    本书即由风月讲历史,以其生动厚实的文笔,浓墨重彩地叙述了中国古代16位皇后、后妃复杂而混乱的感情生活和多舛的命运际遇。正是因为这种爱恨情仇,有着江山作衬景,也便有了更多的曲折、更深的悲剧性。帝王、美人与江山之间的凄婉、哀伤的悲情故事,自古以来,总会提起人们寻轶探秘的兴趣,成为关注的焦点,议论的话题。本书即透过重重的礼教帷幕,引领我们全景式的浏览到了在极尽华美的背后,那深深隐藏着的一个极度陌生、空虚、神秘的世界,一个极度冷漠、荒唐而又恐怖的世界;了解到帝王之家所有的宫闱秘闻和深宫皇后的隐私往事。这里没有爱情、亲情和幸福,只有嫉妒、荒淫、情欲、乱伦以及权诈和刺鼻的血腥味。
  • 好好爱,梦里花会开:最美三毛

    好好爱,梦里花会开:最美三毛

    本书品读三毛,看她的人生、读她的文字、品她的洒脱。书中呈现了这样一个女子:洒脱穿梭于撒哈拉沙漠,有义无反顾说走就走;在路上,寻一座座城,行遍千山万水,只为在流浪中接近梦想。跟随这本书,我们将看到一个潇洒的女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灵性的笔触写下人生的修行,教会我们领略世间最平和的快乐,最美的爱情。
  • 宗庆后为什么能

    宗庆后为什么能

    平民出身,笑傲商海,草根首富源于厚积薄发;40才起步,60成首富,起得晚未必就赶不上集!究竟是什么让娃哈哈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宗庆后又为什么能够成为万人瞩目的中国首富?让我们跟随本书来探究一下他的成功奥秘吧。
热门推荐
  • 男人那点心事

    男人那点心事

    本书共十一章,讲述男人为人处世的技巧,主要内容有:好人好在嘴上、努力为自己增值、与领导巧“周旋”、良朋即是良师、做个“交际赢家”、紧握手中权力等。
  • 我可以爱你么

    我可以爱你么

    他——是四大学院的校草,受万人瞩目,却惟独钟情于她。她——是知名度很高的学生会会长,在他眼中,他不过是一株弱不禁风的校草。他失忆后,她才知道,什么叫珍惜——
  • 花样青春爱年华

    花样青春爱年华

    自己挚爱的少年对自己说爱上了别人,从小到大感情甚好的好友与自己无言分离,遇上可爱腹黑的萌宝小亚,那次晕厥后意外得知的秘密……仿佛一切都在和她璟筱沫作对!爱笑的她逐渐变的冷酷漠然,她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柔软隐瞒,在任何人面前都只是无谓淡漠,可有有谁知她的心早已是伤痕累累?又有谁知道午夜梦回的啜泣声是怎样的伤殇?并未有人知晓!那次失魂,她逝去了所有痛苦的记忆,他们称心!可是她呢?迷茫的像一个迷路的孩子,只知道那些无碍的干净,却不知他们想要隐瞒的黑暗!醒了,她璟筱沫终于醒了!可醒后的她,又会有怎样的黯然?怎样的唯殇?
  • 娇宠

    娇宠

    阿桑忙着攒嫁妆的时候,宋楚瑜常常给她添乱。等阿桑终于攒好嫁妆了,却被宋楚瑜搬到了他家。阿桑:我根本没想嫁给你!楚瑜:可我早就想娶你了!小孤女盼嫁佳婿,世家子自荐枕席。其实,这就是一个灰姑娘嫁高富帅的故事!
  • 超能进化者

    超能进化者

    最近有一小部分人展现出了所谓的特殊能力虽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不仅能拯救世界,还会永远改变世界。从平凡到非凡的转变都不会转瞬发生。每个故事都有开端,而他们的事迹将从这里开始……
  • 大盗德鲁依

    大盗德鲁依

    直到很多年过去了,在食人魔山谷,似乎仍然能听到他们的酋长印在群山之中的怒吼:“我的——《龙骨之盾》!”侏儒领地,繁忙之中的大工匠梅林,有时还会不由自主就会念起那本《大工匠之书》矮人地下城堡,他们像坚硬的铁块似的山丘之王格莱尼则会在醉酒之后一次又一次谈起他和他们的“巨匠之锤”人类世界,大陆上最有名的贤者学院,则一定不要在他们的院长面前提起那支学院传承了无数代的“院长之杖”光明教堂,则传说在夜晚降临后,有时能听到教皇愤恨无极的声音:“圣光!亵渎者,竟敢染指神的领域!”……每当提起这些事迹或者传说,人们就会想起他,传奇、伟大的德鲁依,杜克.奥博莱恩.
  • 奇葩医生

    奇葩医生

    一位心内女硕士,内分泌博士的富豪之路,在医院经历了心内科,内分泌科,血液科和急诊科之后,她最终做出了辞职的决定本来出生小市民家庭,被逼得奇葩的她只希望有一份高薪的工作,虽然经历了很多,但是她最终达到了目的,小说中,作为普通医学院心内科硕士的她和最爱的心内科失之交臂,成为内分泌医生,但内分泌看似轻松实则无聊的工作让她痛不欲生而心内科主任的旷世绝恋让她的好姐妹--暗恋主任的小梅和主任的妹妹景云儿都辞职了,自己在景云儿的影响下最终决定出国淘金最终感情上,她和巨星经历了风雨,见到了彩虹在事业上,她和心内科主任的女儿谢玺文以及他的妹妹景云儿一起组建了洱海创业,在美国上市
  • 血色罂粟:倾世妖娆

    血色罂粟:倾世妖娆

    无尽媚态,致命的诱惑,亦是罂粟花的瘾她醉仙居的头牌身价上亿两黄金媚态丛生,世俗扰人她究竟是谁?将军府的千金?遭人唾骂的花痴女?有太多的秘密还未解决她体内五芒星阵中的男人是谁?这个萌到爆的少年是谁?突然冒出的父母又是谁?真真假假,凌乱的世俗,佛曰:不可说也
  • 两界之王

    两界之王

    他是北大的学生,因误入魔法世界,而在那里获得种种奇遇和能力,他是全魔法属性的天才,他让魔法界统一。返回地球后,他又使魔法和科技相结合,令中国的科技飞速发展,最后灭R屠M。书中有绚丽的魔法、有绝色的美女、有先进的科技、有残酷的战争能满足不同口味读者的阅读欲望。
  • 心理决定成败

    心理决定成败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心理会起到神奇的作用,它会使你的情绪稳定,意志坚定,心态平衡,信念坚强,潜能得到开发。效能得到提高。在神奇心理力量的作用下,你将获得巨大的成功动力和力量,你将变得强大起来,你将无所不能!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不甘于平庸,都渴求卓越与成功。只要能开发出自己潜在的成功能量,坚定成功的信念,培养成功的心理,养成成功的做事习惯,并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心灵的力量,保持内在心理世界的和谐。那么成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