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83000000010

第10章 千古艰难唯一叛 (3)

当然,面子上他总能做到对谁都情真意切,而不是光押宝吃一方。就以向上找靠山来说,袁世凯并非单独恭维、孝敬那拉氏一人而已,凡是能向那拉氏接近说话的人,无不十足敷衍结纳。据说,京中满汉各大员,无论婚丧嫁娶喜庆寿筵逢年过节,举凡讲究排场的事,袁世凯都有“份子钱”

奉上来——只要值得巴结,巴结得上,他对谁都巴结。

袁世凯和李鸿章的关系,就很能说明袁的为人。甲午战败之后,李鸿章忍辱负重赴日本马关签下人人都认为奇耻大辱的《马关条约》,还差点被日本人刺杀在春帆楼。这也就罢了,回到中国,清政府中还有大批放言高论的清流党人,恨不得对他食肉寝皮,有的提出先杀李鸿章以谢天下,然后废约再战。所以,李鸿章不止几十年来苦心经营赖以秉政的淮军灰飞烟灭,老本蚀尽,自身也是身败名裂,连三眼花翎都被拔掉了。此时的李鸿章,老病交加,签完条约回到天津,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藏在家里不敢出来,往日门前“车如流水马如龙”,一夕之间,“门前冷落车马稀”,此时此地,还有谁会来“拜见”他?有!袁世凯看到天下人“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梁启超语),却当即向督办关外军事的刘坤一销差,不避嫌疑赴津谒李,输诚致意,李鸿章此时的感念可想而知。其实,袁于此际来安慰李鸿章,于他政治上并无多大风险,而就打动人心来说,雪中送炭的效果总比锦上添花要好得多。别人或者见不及此,或者也许有此识见而无行此手段的胆略,而袁世凯则二者兼备。所以,当1901年李鸿章为议和八国联军而再起的时候,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就是李鸿章在其留给慈禧的遗折中(李在草签《辛丑条约》后去世)保荐袁世凯代其北洋疆臣领袖的地位,视其为北洋的衣钵传人,有“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这样的激赏之语。当然,后来有人考证出李的遗折中并无保荐袁世凯一事,但前述说法也非毫无来由,李鸿章对袁的确是提携推重不遗余力。李鸿章战败的时候,袁虽因指称淮军积弱之弊而赢得李鸿章的对头李鸿藻的青睐,但在人身上却并不攻击李鸿章,相反在私交上和李有同病相怜之感。同样,戊戌年翁同龢被罢斥,满汉枢臣无一不噤若寒蝉,纷纷表示与之疏离,而翁走至天津时,时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却修书一封,附上一叠银票,托亲戚面送翁同龢。

袁世凯搭上庆王这条线,是袁的“事业”更上一层楼的起点。“朝中无人莫做官”,可以说,袁世凯任外朝封疆大吏而能遥执中央权枢,主要就是因为他有庆王这样硕大无朋的“靠山”,甚至,在那些稍微清高一点的官员眼中,“庆袁”简直就是“狼狈”的代名词。袁世凯在41岁的壮年就登上直隶总督的高位,清廷对他的这番“恩遇”,比待曾国藩和李鸿章这些中兴名臣有过之而无不及,袁得此提拔主要就是他靠在荣禄这棵大树下。但庚子之后,荣禄体气大衰,袁就想着得找新的靠山了。这时候庆王开始得到慈禧的信任,他对袁世凯一心巴结荣禄不免有些酸溜溜的“怨妇”

心态。他对人发牢骚:“袁慰庭只认得荣仲华,瞧不起咱们的。”袁世凯的耳目遍布京城,京中的风吹草动都能明察秋毫,他提前得到庆王将取代荣禄的军机处领班地位这一消息,立马从北洋经费中拨出十万两银票,令部下杨士琦密赠庆王,话说得非常漂亮:“袁宫保知道王爷不久必入军机,在军机处办事的人,每天都得进宫伺候老佛爷,而老佛爷左右许多太监们,一定向王爷道喜讨贺,这一笔费用也就可观,所以这些微数目,不过作为王爷到任时零用而已。以后还得特别报效。”庆王那个感激啊,简直可用“受宠若惊”来形容,你看,袁宫保比咱自家还体贴自己!的确,袁世凯没有食言,后来庆王府的用度,几几乎完全由北洋经费包下来了。袁世凯的投资都是有回报的,此后庆王在军机处的任何大政方针、用人用事几乎都先听袁世凯的意见。后来御史徐丁超参劾庆王云:“金店办捐而商贾售真名器,异端言事而庵观作小朝廷。孩童乳臭,攘部首之尊,儿女姻亲,踞藩雄之任。”

可见其贪鄙。“孩童乳臭,攘部首之尊”是指袁世凯为了讨好庆王而保荐庆王爱子(也是花花公子)、二十七岁的载振任新设立的商部尚书,载振和庆王当然也会投桃报李,后来东三省设总督巡抚,其全部人选就是出自袁保荐。但要说庆王是个十足的糊涂蛋,却又未必,此人心里其实很亮堂,沟沟坎坎经历得不少,否则以慈禧识人用人的精明,不会如此倚重他。

本来,载沣当政之初,在一帮满族青年亲贵的撺掇下,他是打算一不做二不休除掉袁世凯的,但庆王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除掉袁世凯很容易,可是你能保证他手下的北洋军队不兵变?”这句话吓住了没有胆略和决断的载沣,加上张之洞等满汉大臣力谏说,皇上刚登基就诛戮大臣不祥,这样才保住袁世凯的性命。

袁世凯当上民国的大总统后,满族亲贵成了靠民国施舍的“破落户”了,但袁世凯没有过河拆桥。虽然庆王在满清皇族中已经没什么影响力了,袁对庆亲王这些曾和他穿一条裤子的满人元老还是时时接济照顾。这些念旧之举,固然是为了保住满洲贵族对新生的中华民国的“效忠”而有意为之的收买,但也有袁世凯个人的感情在里面。虽然袁世凯后来声名狼藉,但他一生都非常在意自己的名声,他绝对不愿留一个“凉薄无情”、“过河拆桥”的恶谥。袁世凯在辛亥年逼迫清室退位的时候,扭扭捏捏,遮遮掩掩,一个原因就是不愿得一个“欺负孤儿寡母”的名声。

阮忠枢是袁世凯的心腹幕僚,他们订交早在袁氏甫及弱冠的时候,就是他早年一次去上海后回家的路上。两人旅次交谈,相见恨晚,当时就结拜成兄弟。后来袁世凯官山东巡抚时,阮忠枢就入袁的幕府,成了袁世凯最信任倚重的心腹之一,多少文案中,阮稿最当袁意。所以袁的成功,阮的辅佐功不可没。然而,一入民国,因为袁的事业日张,手下人才荟萃,阮渐渐跟不上形势了,尤其文案一道,因为“民主”、“共和”这些新词一时层见叠出,而袁世凯是最能花样翻新的人,所以在文字方面借重阮的地方就越来越少了。袁身边的人也认为阮已经失势,不足为道了。加上阮对袁的称帝也不以为然,所以别人看得二人关系疏离已远。到袁世凯称帝的时候,他授意成立一个由核心成员组成“十人委员会”主持复辟事宜,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十人是袁精心选择的他最器重的人,却也是他认为对他的功业贡献最大的人,一旦袁氏家天下成功,这十人就是居功阙伟的显要。不料,他斟酌再三,竟还是将阮忠枢的名字署在这名单的首位,这一举动,让很多人不解,也让很多人心服。因为这一“叙功”名单,原来对袁有“幽怨”之心的袁氏旧人,对袁感激之念又生。毕竟,宫保是个知恩图报,不忘旧谊的人。

后来袁世凯和唐绍仪因为总统和总理权职之争闹得不欢而散,唐绍仪一气之下辞职离京往津。袁急忙派段祺瑞、徐世昌两人联袂到天津劝他回心转意,唐坚辞不就,袁还想转圜,先发布唐以病假休息,其后知无可挽回,才不得不准其辞职。这一次决裂之后,唐绍仪在袁氏生前再也没有和他见过面,可见心伤不浅。他帝制失败时,段祺瑞、冯国璋这些一手提拔、曾经生死与命的将领和他若即若离,他最器重的四川都督陈宧,湖南都督汤芗铭,以及早在袁十几岁时就带在身边的唐天喜,这些人纷纷离叛,才是从精神上打垮他的真正力量。因为他最看重和这些人的交情,也一直认为这些人是最不可能背叛他的人。他和这些人的私交深浅,从对这些人的称呼就可以看出。他要自己的子女称呼段祺瑞为姐夫,因为段的夫人张佩蘅是袁世凯收养的前清大员张芾(曾任江西、广东巡抚,死后清寒,留下妻女无处安身)的孤女,张氏视袁家为娘家。他要子女称呼冯国璋为“四哥”,大概因为冯国璋在家排行第四,冯国璋的续弦夫人周砥,既是袁世凯督直时创办的女子学堂的学生,又曾做过袁氏子女的家庭教师。就个人恩遇而言,袁对他的部下的确不薄。这样亲如一家的关系,结果说散就散了,怎不让他绝望?

当然,袁世凯念旧,为人圆融通透,也不是说这人是好好先生,谁都不得罪。恰恰相反,他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尤其是在私交上,他远不像官场上那样沉着冷静,唯利是图,而是颇多负气之举。然而,恰恰是这些率性而为的举动,才使得袁世凯显露出常人的性情,使得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精明的利益计算机器,而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性的活生生的人。

袁世凯对于看不起他的人从来都是怀恨在心。年轻时他想到北京谋出路,向他的小舅子借钱,而他小舅子对他不屑地说:“你到外边能找到什么事?去了也是白糟蹋钱!”不肯借钱给他。后来袁世凯当到直隶总督了,这位小舅子来投靠他,第一次他接待了,但气咻咻地说:“外面没什么事情好做,你还不如呆在家里。”第二次就再也不肯见他了,也无一文馈赠。

而对当年支助他到北京的舅舅,则馈以5000大洋。袁世凯的生母刘氏病逝归葬,因为刘氏不是正室,袁世凯大哥不许葬入祖坟正穴,官居总督的袁世凯一心想为生母争一个名分,始而软语相求,继而疾言厉色,但终究拗不过袁氏“家法”,袁世凯大怒,一气之下为刘氏另购墓地厚葬,而且终生不再和他大哥见面。他后来罢斥之后,宁愿到别处购地另建居处,也不回他大哥占据的项城老家,其间怀恨之深可见。

袁世凯自身所处炎凉转换之境不少,最著名的当然是他在洹上韬光养晦的三年。很多部下故旧都明的暗的来和他沟通联络,输诚致意,但也有些以前承他照拂的人,在这三年中对他不理不问,似乎生怕沾上晦气,等他1911年再起复大用时,却又来求到他门下,急急露出一副热衷肠来,袁世凯对此辈则一律冷面相对。至于那些曾经看不起他,他又无可奈何的人,他倒也能相安无事——他只能如此。他尊重强者的力量。

1901年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借着回乡葬母的机会,特意兜了一个大圈子,从河南经武汉上海绕回天津——他现在是疆臣之首,但从无和其他封疆大吏结交的机会,所以借机联络一下同僚感情。不料,在武汉,张之洞给了这位红人一个冷场。原来,张之洞此人饮食起居完全无常,往往夜半办公用餐,白天酣睡,而且时睡时起,无人知道他到底何时会睡何时会起。

这天,在欢迎袁世凯的宴会上,此公和袁世凯杯盏交谈不一会,竟然悄然垂首而鼾声大起。满座衣冠无不尴尬,面面相觑,又不敢去喊醒他。倒是袁世凯淡然一笑,摆摆手,再低声应酬一会,起身散场。等到袁世凯官仪起行放炮,张之洞才恍然惊醒。清末新政,张之洞和袁世凯同入军机,张之洞每有动议,几乎必力邀袁世凯同署,袁世凯也很配合,好似毫无芥蒂。

袁世凯知道张之洞以探花的出身,看不起自己的“不学无文”,但彼此皆是英豪,也就无之如何了。

4. 友与敌“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按照林肯总统的说法,“就是将敌人变成朋友”。北宋的开国大将曹彬,在皇帝让他出征的时候,非得一再恳求让皇上的亲信太监田钦随行监军。曹彬才能出众,人品正直,而田钦只会溜须拍马,搬弄是非,所以曹彬周围部下和朋友大为不解。曹彬解释道:“我知道田钦不是什么好东西,把他拉来随我一起出征,而且请他做监军,就是为了我在外征战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他留在皇上身边,肯定说我坏话。

他和我呆在一起,我成功了他可以分享我的战功,我失败了,他也得承担责任,这总比让他在宫内一张嘴陷我于万劫不复之地要好吧?”看来,曹彬并非一介武夫。美国的林登·约翰逊总统说:“与其让那混蛋在你的帐篷外边冲你帐篷里边撒尿,还不如将他拉进你的帐篷来,让他从里冲外边去撒!”这就要有化敌为“友”的艺术。

对于政治上和他有利益冲突的人,袁世凯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笼络结交,试着建立私人感情,将对手笼络为自己人。观其一生,在政坛真正和别人决裂到誓不两立的情况少之又少。袁世凯当大总统时,创设参政院,罗致不少前朝元老为参政,有人诘问他,共和民国岂能任用如此多的满清“余孽”?袁回答:汉之良相即亡秦之退官,唐之名臣即败隋之故吏,政治不能凭虚而造,参政责任繁重,非富有经验者不理。诘问者倒无辞以对。从袁世凯的对答,很可窥见他的政治敌友观。这些前朝故吏,在他摇撼满清皇室宝座或者帝制自为的时候,很可能是他的敌人,但在维持民国政局稳定、积累自身总统声望的时候,则无疑又是友朋。

他总想留着和别人见面的余地。即使对孙中山一派,他最初还是极力想笼络以为己用的。他私下对自己的心腹说过这样的话:“他们(指革命党人)来了,我们当然是欢迎之不暇的,但是要在我这个圈儿里。”意思是只要革命党尊他为首,他并不排斥革命党。得罪过他的人,只要愿意此后为他所用,他也可以做到“前嫌尽释”。袁世凯小站练兵被御史胡景桂参劾,巧得很,袁世凯当山东巡抚的时候,胡景桂就被分派到袁的手下当按察史,这位胡御使恐怕赴任途中一直在忐忑不安吧。他在战战兢兢中,唯有万事小心,竭力办事。结果,袁给胡景桂的考语是“该员诚朴亮直,能任劳怨。讲求刑名捕务,均能实事求是”。这道评语,却也当得上“实事求是”。更为难得的是,庚子年胡景桂之名莫名其妙地上了八国联军要惩办的“战犯”名单,此时袁世凯却向德国驻烟台领事为其解脱说,胡是被冤枉的,因此救了胡一命。后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又请胡出任直隶学校督办,辅佐自己兴办新政事宜,胡也竭心尽力。从袁世凯对胡景桂的种种举措来看,袁世凯真有帝王胸襟——用人唯才,不计较恩怨,凡有利于自己的事业,即是自己的朋友。收服胡景桂,使为己用,这是袁世凯化敌为友的最佳范例。

如果无法和政敌建立坚固的感情纽带,并收为己用,他就试着赤裸裸地收买。他对孙中山黄兴一派开始也用这一套。他当上临时总统后给孙中山“铁路督办”这一肥缺,给予大笔经费,自有任孙中山取用金钱的用意。

当然,其中也有陷人入套的意味,后来袁丑诋孙中山,所示孙中山的一大“罪状”,就是贪墨巨额铁路修造经费。

如果收买还不成,那么只要对手不打上门来,他会竭力避免正面的冲突。

他早年在朝鲜被吴兆有参劾,他除了打消这一场无妄之灾外,倒并不在上司面前反说吴某人的不是,避免了两败俱伤的结局,这或许得益于他叔父袁保龄的教导:“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汝在津万勿谈孝庭(吴兆有的字)一字短处。此事关人福泽度量,非仅防是非也。”袁世凯回到北洋衙门,果然对吴兆有等人无一字怨言,语谈更不涉朝鲜期间的是是非非。

同类推荐
  • 原来乾隆

    原来乾隆

    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代天子,声名远播的乾隆帝似乎注定有着不平常的人生。身世之谜,生母之争,一世风流背后是怎样的挚爱?“十全天子”的文治武功是伟绩还是荒谬?谜团夹杂着正史,竟如层云,重重包裹。而究竟历史真相为何?隔着二百年的尘埃又该如何盖棺论定?本书作者以淡定客观的笔触,为我们剖画了一个真实而又多面化的乾隆。既非戏说,亦不避讳传奇,读来仿佛幽笪探秘,愈行景致愈妙。
  • 水浒传之谜

    水浒传之谜

    梁山好汉中为什么一个农民也没有,梁山英雄有多少真人真事,宋江究竟有没有武艺,李师师有功于梁山吗?梁山一百零八将是偶然巧合吗?“三碗不过冈”是什么酒,《水浒传》里为什么很少吃猪肉,卢俊义为什么会坐上梁山第二把交椅。
  • 行止船山

    行止船山

    船山是一片石,船山又是一个人;石是顽石,人非完人。然而在近代中国,他是天下南岳的惊雷,武昌城中的枪声,民族复兴的号角。作为船山家乡的后人,在千古圣灯的照亮下,呼吸、触摸、感应。幸哉!船山传人。
  •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日记

    阎锡山的日记,始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2月17日,止于1950年,前后近30年。他去世后,由阎氏纪念会整理,并于1997年正式出版。
热门推荐
  • 千寻龙阳

    千寻龙阳

    女主因意外穿越到古代战国时期,期间相识了龙阳君,本是名传千古的一代男宠,不想事实令人大跌眼镜。此外本故事非正剧,可能与历史不符,请各位亲们不要向偶拍砖。
  • 娇俏女老板恋上我

    娇俏女老板恋上我

    当我遇到一个美女之后,她就逼迫我做男朋友,从此以后,我就走上了人生巅峰……
  • 花王阁剩稿

    花王阁剩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妃常淡定:逆天小书女

    妃常淡定:逆天小书女

    师傅曾言:任何世界都凭实力说话;任何时候都不能吃亏!千好万好不如自己好,天塌下来有师傅替她撑腰!只要记住这些,遇上什么都不惧!她只要活得自在,玩得肆意就好。身为术者,算天算地不能算自己,好在她有一支笔,可以改天逆命!穿越异世,谱写辉煌人生。(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慢慢抬头望向你

    慢慢抬头望向你

    【青春暖伤】吴漫与李默、高玫、蒋烨有着很真的同窗情,与程臻有着很深的爱慕情。在一切未知时,以为爱情不是唯一,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随着程臻离开而结束,吴漫的精彩再与他无关。只寄希望于时间来抚平那谁都有过的关于年少时光的记忆。可“忘”本就是“亡”与“心”的博弈,若非心死,怎舍得忘。命运这只专为捉弄人而生的大手,在反复拨弄了各自的人生后,却不负责任地任其自生自灭,在那不为人知的原因浮出水面时,真情与深情终究面临了抉择,除了“忍”和“滚”,是否还有第三个选择?谅解是背叛过去,还是期盼未来?
  • 亲亲子埁:了表我心

    亲亲子埁:了表我心

    为了反抗家里安排的相亲而爱上了魂穿来的异时空男友此文小轻松搞笑"见了本王为何不下跪?"张志明将手负于身后,一脸高冷的斜视秦可。"张志明你个王八蛋,你知不知道姑奶奶在车站等了你几个小时,你现在是唱哪出?""妈,其实你不知道,即使他还是他,样子还在,可是心已经换了,不是他了。"秦可穿着婚纱,泪眼朦胧,"可是。你们要我嫁他,我还是会嫁,因为,我的心,也不在了。"我不懂你在说什么,不过姑娘家出嫁前流出幸福的眼泪是正常的,老头子,我们出去吧,让她静静。"秦可,听说你嫁人了?"某男挑了挑眉毛,"而且新郎不是我。。你该当何罪?""就罚你一生做我的老婆,娘子,王妃,慢慢赎罪吧。""不用谢"
  • 夫子

    夫子

    李慢慢只想成为大唐帝国的一名优秀夫子,仅此而已。
  • 剑与魔法与少女

    剑与魔法与少女

    北方雪原,蛮族少年冯秋凤第一次离开了家乡。在浩瀚的南方,有一个凤凰涅槃的伟大帝国;为了追求战斗与荣誉,冯秋凤像一只迷途的苍鹰,懵懂的闯入了对自己完全未知的世界。这里有奇妙的魔法。这里有强悍的武技。有或俊朗、或傲慢、或如履薄冰、或声如洪钟、或天性倔强、或献身神灵的友人与敌人们。有或神秘、或贪婪、或温柔可人、或战意凛然、或高贵逼人、或生性冷淡的女孩子们。人世间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拥抱心爱的女子、击败值得敬重的敌人、拥有意气相投的友人、夺取本不该属于自己的权力。并从最贫贱最不为人所知的节点开始,一步步改变世界。
  • 剑城诀

    剑城诀

    始皇帝崩,楚汉二雄并立。盛极一时的剑王朝开始土崩瓦解。一名秦国老人带着一个神秘的少年遍游各国,学习诸子百家的剑道。三教九流的剑术,楚汉贵公子的藏剑无一不被觊觎,是痴于剑技还是藏着惊天的阴谋……剑道修为:一段凤初;二段琴心;三段腾云;四段元婴;五段乾元;六段无阳;七段大清;八段渡劫;九段大乘段位三品:炼士位;教士位;范士位
  • 武道逆天

    武道逆天

    生来无属性体质的他,无意间唤醒沉寂的幻空轮!看他苦练肉体,征战妖兽,打劫佣兵,建立国家,纵横兵者大陆!武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兵者大陆,以武为尊,以兵为主,兵者,杀伐也!全身经脉堵塞,武道修为只能止步武兵的他,能否造就不可思议之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