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64400000061

第61章 关于礼乐的学说

在儒家的仪礼中,最重要的是祭(祭神)祀(祀祖先)。在古代,这些仪礼十分普遍,其中自然搀杂有不少迷信和神话的色彩。在《荀子》和《礼记》中可以看到,儒家对祭祀提出了新的解释,赋予它们新的意义。在儒家经典之中,有两部书专谈仪礼。一部是《仪礼》,叙述举行祭祀时的仪式细节。另一部书是《礼记》,内容是对仪礼的解释。据我看,《礼记》中的大部分是荀子门人所作。

人的头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智性的作用,另一方面是感情的作用。当我们的亲人去世时,从智性上我们知道,人死不能复生,而且也没有任何凭证表明灵魂永生不灭。如果纯粹按理性来说,为死者举行葬礼。并无需要。但是,人的头脑还有感情的作用。这使我们在亲人去世时,希望他再生,希望死者有一个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中继续活下去。当我们让这样的幻想在脑中驰骋时,我们把迷信看作真理,而否定了理性的判断。

这样,人的知识和人的追求便分离了。知识是重要的,但人不是只靠知识活着。我们还有感情上的需要,要求满足。在对待死者的态度上,我们需要同时顾及两个方面。儒家所讲的葬礼和祭祀便是为此而设的。前面讲到,这些葬仪、祭礼,最初都不免带有迷信和神话的色彩,经儒家的重新诠释,剔除了那些迷信和神话色彩,宗教的因素转变成为诗了。它们不再是宗教意昧的行动,而成为诗意的了。

宗教和诗都是人在幻想的表现,它们都把想象和现实混合在一起。两者的区别在于:宗教把它所说的看为真的,而诗歌知道它所说是虚幻的。诗歌所提供的不是现实,这是诗人自己知道的,因此,诗人在诗的想象中所做的只是欺骗自己。在这样做时,诗人是自觉的,它不符合科学,但并不反对科学。在诗歌中,人们得到了感情的满足,却并不阻碍智性的发展和追求。

按照儒家的说法,当我们举行丧葬和祀祖的仪式时,我们是在欺骗自己,却又并未真正被欺骗。据《礼记·檀弓》篇所载,孔子曾说:“之死而致死之,不仁,而不可为也;之死而致生之,不智,而不可为也。”这就是说,对待死者,既不能完全照着所知道的去做,又不能完全照着所希望的去做。中道则是:既要照着所知道的去做,又要照着所希望的去做,对待已经去世的人就如同对待他们生时那样。

荀子在《礼论》中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背叛之心也。……故死之为道也。一而不可得再复也,臣之所以致重其君,子之所以致重其亲,于是尽矣。”“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如死如生,如亡如存,终始一也。……故丧礼者,无它焉,明死生之义,送以哀敬而终周藏也。”这是说,葬礼的作用是向生者表明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以悲痛和尊敬来送别死者,是隆重表示人的一生的完成。

荀子在《礼论》中又说:“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忠信爱敬之至矣,礼节文貌之盛矣,荀非圣人。莫之能知也。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状乎无形影,然而成文。”在这样的解释之中,葬仪和祭礼已不再有宗教的意味,而完全成为诗意的表现了。

除了祀祖之外,还有其他的祭仪。荀子对它们的解释也出自与此相同的观点。《天论》中有一段话说:“云而雩,何也?曰:无何也,犹不雩而雨也。日月食而救之,天旱而雩,卜筮然后决大事,非以为得求也,以文之也。故君子以为文,而百姓以为神。以为文则吉,以为神则凶也。”

从这里看荀子的思想,为降雨而祈祷,为做重大决定而占卜,是为了表示重视,不是为了求以得之。如果认为向神祈祷,便能感动神明,或卜筮便能知未来,那将成为迷信,造成迷信的后果。

荀子还曾著有《乐论》,其中说:“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是先王立乐之方也”。由此看来,荀子是把音乐作为道德教育的工具,这是儒家对音乐的一般看法。

同类推荐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介绍了马斯洛的理论精华,书中解答了我们关于人生的一系列问题:什么是人生的意义?人性的本质为何?我们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和安宁?我们怎样才能健全自我的人格?我们怎样才能挖掘自我的潜能?我们怎样才能实现自我的价值?我们如何才能达到力所能及的目标?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人?本书引导我们了解马斯洛,了解自己的人生,帮助我们调动自身一切积极的因素以实现最完美的自我,创造最美好的人生境界。
  •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

    《互文性:在艺术、美学与哲学之间》,分为三篇:第一篇,艺术与审美经验;第二篇,美、美学与哲学问题;第三篇,哲学作为生活方式等。在该著作中,作者将视角从现象学、存在论拓展到生成论,对艺术、美学与哲学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交叉式的研究,并力图展开它们之间的互文性的对话。该著作还涉及艺术、时尚与文学,以及中西思想的语境等诸多方面。
  • 推背图之谜(上)

    推背图之谜(上)

    《推背图中的历史(图文版)》由唐太宗时期的司天监李淳风和袁天罡合著,推算大唐以后中国两千多年的国运盛衰,《推背图》因其预言的准确性,在古代历史上,一直被历代统治者视为禁书,同时却被平民百姓奉为经典,以各种手抄本形式广为流传,承载着人们对未来世界的思考和预知一切的希望。《推背图中的历史(图文版)》以明末清初大才子金圣叹评注本为底本,对《推背图》的六十象一一进行解读,揭开了《推背图》背后的玄机。令人不可思议地预测出了从武则天称帝到清朝灭亡一千多年的历史大事,并预言了核战争爆发、外星人入侵等未来事件。其的预言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顺序,而历史更是不可思议地按照《推背图》一一演进。
热门推荐
  • 太上禁忌

    太上禁忌

    世上最强大的斗战之法,被称为禁忌神通,每一种禁忌神通,都是威力无匹、独一无二!世上最无敌的绝世武修,被称为至尊王者,每一位至尊王者,都是至高无上、威震千古!而少年寇云,因为偶然得到王中之王的神秘遗物,自小小的悬空城逆天崛起,与当世众天骄争锋,执掌禁忌,睥睨至尊,一步步走上诸王之王的无上神座!
  • 抢个相公同修仙

    抢个相公同修仙

    修真太寂寞,想找个帅小伙当老公双修小伙不能光帅而且还要修为高强还等什么下山去找老公
  • 霸宠成瘾,Boss别乱来

    霸宠成瘾,Boss别乱来

    陷入阴谋,被迫负债,她在黑暗中苟延残喘。“做我女人。”他将她拉出了深渊。可他却在某天突然改了口:“和我结婚。”八个字,改变了她的一生……这个让她曾经抗拒的恶魔,却最终成了她割舍不下的男人。
  • 他与他(手绘大叔)

    他与他(手绘大叔)

    《他与他》是继“手绘大叔系列”《你们》《我们》之后的又一部作品,作者依旧沿用之前作品的画风,用平常生活中的琐事,向读者传递了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情感,绘画中透着温情,文字中透着哲理。
  • 最后的太古神魔

    最后的太古神魔

    洪荒的神魔纷纷醒来。满天的仙佛纷纷涅磐。日月同空,雪夜惊雷。一场惨无人寰的屠杀过后,孤独的我该何去何从?风华正茂的佳人,荡气回肠的爱情,豪气云天的兄弟情,神秘的幻境,惊险刺激的世途,神秘的洪荒传说,没落的太古神话,强大的神器、无敌的仙。
  • 废材逆天浴火凰女

    废材逆天浴火凰女

    天道煞星,命中无亲,那又如何?若是命中必要如此,那她就逆天而行呗!她可不信什么天命!她柒落的命只能掌握在她自己手中,除了她自己,任何人都不能掌控她的命!人若惠之,她十倍相惠,人若欺之,她十倍相还,这便是她行人处事的原则,当她一步步走上巅峰之路,揭开身世之谜时,那又有怎样的困难在等着她呢?
  • 无上真仙

    无上真仙

    现代高材生穿越仙侠世界,用活字印刷术制造符文,用兽医学催产神兽仙兽,用微量学制造仙丹,用仿生学创造仙法,用浪漫和情诗追圣女,以一条奇门鬼道称雄万界,成就无上真仙!新书《万兽战神》已发布,请大家多多支持。
  • 沧海残卷

    沧海残卷

    天人,战争之神族阿修罗,人族,最后的毁灭轮回之战……
  • 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

    海上巨无霸:航空母舰

    素有“海上巨无霸”之称的航空母舰从诞生伊始,就在控制海洋的争夺战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1911年1月18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飞机在由“宾夕法尼亚”号巡洋舰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上降落,预示着航空母舰时代的到来。到1921年,英国已经拥有3艘名副其实的航空母舰,至此,航空母舰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感悟文学大师经典:集外集拾遗补编:鲁迅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