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5000000003

第3章 大慈大悲的“大”

佛菩萨的慈悲,特点就在于大慈大悲。所谓大,即慈悲的无限扩大。这种慈悲的对象,包括亲人,也包括冤家;包括人类,也包括动物,包括六道一切众生。换言之,只要还有一个众生是我们不愿利益的,是我们漠视甚至敌视的,就不是佛菩萨所成就的大慈大悲。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佛菩萨的慈悲又是长远的,是尽未来际永不改变的。所以说,这种慈悲是有着量化指标的,是可以对照心行进行检测的。

而我们平时所说的慈悲,也许只是针对某个人,比如母亲对儿女的慈悲,虽然强烈,但并不普遍,不能扩展到儿女以外的其他人。

也许只是由重大灾难所激发的情感,如四川地震时全国上下所表现出的关爱之情,虽然普遍,但并不持久,不能一以贯之地保持下去。

原因是什么?因为凡夫是有“我执”的,这种执著蕴含着强烈的自我重要感,使我们本能地关注自己而忽略他人。母亲对子女的关爱,看似忘我,但多半只是对“我”的一种延伸,所以这种慈悲无法继续扩展到其他众生。也正是因为有“我”,我们才难以对“我”以外的“他”保有持久关怀。即使因特定事件使这种情感被激发起来,但一段时间后,又会习惯性地转向对“我”的重视。如果不通过禅修加以纠正,这个“我”将始终占据主导,使我们忽略甚至忘记,世间还有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古今中外,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一事实说明,作为人类的精神需求,宗教信仰是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性的,并非可有可无的点缀。

传统宗教不仅作为信仰存在,更是道德建立的基石。如欧美地区依基督教建立道德规范,阿拉伯地区依伊斯兰教建立道德规范,而印度、中国等亚洲地区则依佛教、印度教、儒教建立道德规范。这些源于宗教的道德观维系了人类社会数千年的安定。

那么,依宗教建立的道德观有着什么特点呢?一般宗教都是神本的,不论是原始宗教,还是其后出现的多神教、二神教乃至一神教,几乎都是以神为中心。尤其是目前最为盛行的一神教,以上帝或真主为世界唯一主宰,并由这些最高神祗决定人类命运。因而,人类必须听从神的旨意生活,以信仰获得救度,获得抵达天堂的圆满归宿。不可否认,以神为本的道德信条对改善人类行为具有重大意义。相信宇宙间存在无所不能而至高无上的神,使人们对世界存有敬畏之心,而这份敬畏之心正是止恶行善的基础。

但建立在神教信仰基础上的道德不具有普遍意义,因为这种道德只能对信徒产生效用,如果不信,便无法对其进行制约。而且一般宗教往往具有排他性,尤其是一神教,以自己信仰的宗教为宇宙唯一真理,以自己所供奉的神祗为世界唯一主宰,视其他宗教信仰者为异端。当这种狭隘的宗教激情趋向狂热时,就会走向极端,甚至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于是,欧洲历史上出现了血腥的十字军东征。直至今天,伊斯兰国家仍因宗教信仰的冲突而频频爆发“圣战”。

而佛教却和一般宗教有着本质的不同。佛教是人本的,否定宇宙间有主宰神的存在,认为人类自己就是命运的主宰。佛教也十分重视人身的获得,因为在一切生命中,唯有人类才能探索真理,并因此成就智慧和解脱。佛陀就是由人的身份修行成就的。但人身难得而易失,所以佛教要我们珍惜人身,善用人身,切莫辜负人身。

佛教认为人类遵循道德的意义,首先是基于自身需要。也就是说,生而为人,必须遵循人类的行为标准。唯有符合这一标准的人,才能真正地称之为人。佛教中的惭、愧二法,目的就是使我们保有人类的德行。惭,是基于对人格的重视,自省所造之恶而感羞耻,并尊重有德之人;愧,是基于对社会公德的重视,因所造之罪面对他人而引以为耻,从而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正因为佛教道德是建立在惭愧心和羞耻心的基础上,所以,遵循道德就是立足于人类的自身需要,而非外在约束。

同时,遵循道德也是基于对未来生命的负责。佛教认为命运是由自己决定的。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因为勤奋学习而拥有知识,因为努力工作而获得财富,因为良好的处世态度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人生一切成就都有待于自身努力。人人都希望拥有美好的明天,而遵循道德才是未来幸福的根本保证。

佛教主张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陀出现在世间,是以一切众生为教化对象,无论男女老少,无论种族差异,甚至一切动物,在佛陀心中都是平等的,都以慈悲心对待,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任何以牺牲众生利益为前提的行为,都是佛教所禁止的。这就避免了神教的彼此对立,避免了因信仰不同而导致的相互排斥,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统一,有利于各民族的友好往来。

靠三宝,靠自己

大凡宗教都是他力的,认为这个世界由主宰神创造并决定一切的。神是主,人是奴。人生的吉凶祸福,乃至死后升天堂、下地狱都是神决定的,人是没有能力决定命运的。因此,我们要想得到永恒的幸福,唯有通过他力信仰,所谓信者得度。

与一般宗教相比,佛教是自力的,否定主宰神的存在,认为一切都取决于因缘因果。经云:“有因有缘世间生,有因有缘世间灭”,“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宇宙成坏、世界兴衰及人生祸福,都是由有情的业力所决定。有情因为自身所造的善恶业力,招感或苦或乐的人生结果。

既然佛陀不是主宰神,那又是什么呢?佛陀称自己是:“我如善导,导人于善道。”认为自己只是真理的发现者,而不是创造者。

佛陀与弟子的关系,就如师生关系。在修行求解脱的道路上,佛陀告诫弟子们:“要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也就是说,修行要依靠自己,依靠佛法,这样才能通达真理,迈向解脱。

随着念佛法门的兴起,佛教才出现他力法门。当然这种他力还是以自力为基础,虽然强调弥陀愿力的作用,但同时也重视自力的基础。可惜净土法门传到日本后,经过净土真宗的演绎,将他力法门推向极至,过分夸大弥陀信愿的威力,而忽略了自身止恶行善的修习,与佛法的根本精神相去甚远。

四念处——让我们看到真相

作为解脱道的行者,要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应如何令念头安住呢?佛陀临涅槃时告诫弟子们说:应依四念处而住。

一是观身不净。凡夫虽有种种执著,但其中最执著的,往往是这个身体。很多人终其一生,忙忙碌碌,无非是为了这个色身的吃、穿、住,为了这个色身的调理、保养、康复。年轻人关心它是否美丽出众,费尽心思地装扮它;老年人关心它是否健康平安,竭尽全力地呵护它。但我们是否想过,这个让自己操劳一生的身体究竟是什么呢?其实,这个身体远不如我们以为的那么值得贪著。

经云:“九孔常流不净。”在我们身体上,有九个时常流淌不净秽物的窟窿。此外,每个毛孔都会分泌汗液,若不及时清洗,就会散发令人掩鼻的异味。

一旦死去,这个身体更会迅速恶臭、腐烂,最后剩下一堆枯骨,化为一抔黄土。常人迷惑于色身假相,才会贪著不已。若能透视其本质,明了色身的不净和不可爱乐,自然就能减少贪著。

二是观受是苦。受,即对环境的感受。很多人觉得,人生感受是有苦有乐的,当我们患病或情绪低落时,自然是苦受。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之类,难道也是苦受吗?明明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何苦之有?那么,佛法又是怎么看待这些的呢?以佛法智慧透视,这三种感受的本质都是苦的。苦受本身自不必说,大家都知道是苦。至于乐受,佛教称之为坏苦,因为没有一种快乐是永恒不变的。

事实上,快乐的当下,就是在趋向痛苦。当快乐消逝时,痛苦就接踵而至了。我们饥饿时,品尝美味佳肴会感到快乐。一旦超过身体所需,快乐就转为痛苦了。如果品尝美味的本质是快乐的,应该越吃越快乐才对,事实却不然。所以,乐受的本质也不是真正的快乐。快乐只是来自某种欲望得到满足时的心理平衡,并没有实在、不变的快乐。

此外,还有一类属于非苦非乐的感觉,为舍受。依舍受建立行苦,即有为法无常变迁之苦。总之,一切感受终会归于痛苦,就像一切生命都会走向死亡这个终点。

三是观心无常。我们的心念是无常变化的。快乐到来时,不会永远快乐;痛苦降临时,也不会永远痛苦。情绪高涨时,未必长久保持;心情沮丧时,也未必持续不变。心念总是飘忽不定的,念念都是无常,时时都在变幻。认识到心念的无常本质,就不会执著于某种感觉,不会因顺境而自鸣得意,也不会因逆境而难以自拔。

四是观法无我。法,指宇宙人生的一切诸法;我,指独存、不变的主宰。宇宙一切诸法,包括我们自身,都是众缘和合而成,其中并不存在独存的实体。但众生由于颠倒无明,妄执有我。所以,佛陀告诫弟子应观法无我,从而摆脱对世间万象的贪著。

世人由于对宇宙、人生缺乏正确理解,导致常、乐、我、净四种颠倒观念。佛陀所教导的四念住,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对治这四种错误观念。通过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修习,最终能够摆脱因常、乐、我、净四种错误认识制造的种种烦恼和痛苦。

相信解脱,希求解脱

于解脱道修行而言,首先应对解脱道的目标及方法具足信心,相信解脱对人生的重大意义,相信依法修行必能解脱。若缺乏这种信心,修行从何谈起?皈依,正是对解脱的目标(佛)、解脱道的方法(法)及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老师(僧)生起信心,并通过如法仪式与之建立信赖、依存的密切关系,全身心归投依靠。当我们在诸佛菩萨前发愿“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时,就意味着这种关系的确立。

但仅仅相信还不够,进而,还须生起希求意愿,也就是发出离心。凡夫的生命,或是随妄流漂浮,或是被环境左右,盲目而不能自主。出离心的发起,代表着生命自觉的选择。它不仅是解脱道修行的开始,也贯穿于整个修行过程,直至解脱,才是对出离心的彻底完成。

那么,又是什么在束缚我们,使我们不得自在,不得解脱?那就是惑业,是无尽生命中积累的惑业妄流。受持戒律,正是止息这一妄流的关键。戒,有防非止恶之义,即止息不善行为,如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等,通过对自身行为的规范,降伏烦恼,止息妄流相续。

但止息不等于断除,事实上,妄流的力量仍在,贪嗔痴烦恼仍在,只是得不到活动机会而暂时进入潜伏期。正见,才是断除惑业的真正利器。正见,有世间正见及出世间正见之分。通过闻思经教,能获得世间正见,获得辨别真妄、邪正的能力。唯有了知何为真妄、何为邪正,才能在修行过程中如理取舍,断惑证真。

然而,闻思正见是知识性、观念性的,和无始以来的生命妄流相比,其力量仍难以匹敌。这就必须借助止观,将闻思正见落实于心行,契入空性,引发无漏正见。如是,方能截断众流,彻底铲除惑业之根,证得涅槃,成就解脱。

同类推荐
  •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了烦脱俗:让生命圆满的方法

    "这是一本精神修行指引书,告诉人们认清人生的本质,从俗世烦忧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趋向人生圆满的方法。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未知数:我来这个世界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在这个世界生存的价值是什么?活佛嘎玛仁波切告诫我们: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可以开放的潜能。一个含苞待放的莲花和一个完全开放的莲花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人最不容易了解的就是自己。该是你的就是你的,越“聪明”越烦恼,一日三省吾身,为获得永恒的快乐而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上的逍遥和自在。"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佛法在世间

    佛法在世间

    本书从佛教史,佛教教义,以及时代发展要求出发切入课题研究,得出“佛法在世间的结论”。
  •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

    金刚经学记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乃佛教经典。而大愿法师著作此书,除了是对金刚经的剖析和简易化,更是让读者们能证空性智慧,让我们一起发起无上的菩提心,为了一切如母有情能速速从分段生死、变易生死的苦海之中解脱出来,共同学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热门推荐
  • 元素世界的经历

    元素世界的经历

    现代他是被甩的废物,异世为所爱之人拼搏最强的力量,哪怕人格分裂,也绝不轻言放弃,自己去默默承受这一切。
  • 剩女很疯狂

    剩女很疯狂

    她,本性纯良,是一个平凡的打工的女子。他,天生风趣,笔下挥毫笑傲于灯红酒绿。她,在长达四年的爱情长跑里伤痕累累。他,痴情却似多情的在爱情海洋中游荡。她,在残酷现实的生活下,披上了一件虚饰的野蛮外衣。他,在人情冷暖的红尘里,学会了乐观豪爽的自欺欺人。她与他的相遇,是缘是债?张莉与大笨熊的死让杨小贝痛彻心扉,一对旧情人阴阳两隔,在丧亲之痛里,在新爱旧侣中,她毅然引刀殉情,却把孤独与思念留给了深深爱恋着她的张冠傣;梦琴、曾萍与贺小虎的三角爱恋,把三人搞的好疲惫,当梦琴决然离去,这对网络情人却又面对双方家人的质疑,为表爱情的忠贞,两人在《我心永恒》的歌声中服下毒药,他们的爱是否走到了尽头?他们能步上幸福的婚姻殿堂么?
  • 寻龙霸主

    寻龙霸主

    自天帝崩俎而万法沉沦,大荒七族战乱不息,这乱世动荡何人平定?少年不信天命信我心,待我化龙称帝,必将踏破千山重归一统,让这天下苍生得一世安宁……
  • 异形母皇

    异形母皇

    这里是3017年的春天,末世来临,丧尸当道,人类的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而田皓宇作为天朝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大一学子,亦被卷进了这场浩劫当中...
  • 母亲的花园

    母亲的花园

    年轻时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女子,成为母亲后逐渐被家庭生活禁锢。大学友人的来访,触动了她的不甘,但生活并未因此发生改变。小说关注生育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改变。
  • 二嫁豪门:闪婚帝少不靠谱

    二嫁豪门:闪婚帝少不靠谱

    回忆七年的婚姻生活,真正带给我的是什么?本以为平淡的生活还会继续,可是社会和我开了现实的玩笑。结婚七年,抵不过小三插足,两个月的婚姻保卫战,我输了一切,也让我明白男人的心已经不再了,在强求只会自取其辱。离婚过后,为了生存,只能工作,可突然发现,七年好像与社会脱节但是也要奋斗,努力终于有了成果,娘家又给你惹事,贪婪的家人在婚姻中没有给自己任何帮助,反而是婆婆刁难的理由。离婚妇女的再婚路是崎岖的,尤其还带着个拖油瓶,当一切艰难过后,我再次踏入婚礼殿堂的时候,前夫又来捣乱,求复合,这是真当姐是包子?还是脸上写着我好欺负?
  • 剑乱仙魔舞

    剑乱仙魔舞

    看着长剑中蹦出来的美女,吴铭彻底傻眼了。可爱的脸蛋,有木有!光滑的皮肤,有木有!剑灵?鬼魂?让他这个修仙废材彻底霸气了一把!化身长剑,攻防无敌,神奇术法,仙退魔让。再加上俏丽的师姐,刁蛮的公主,这样的修真世界,怎是一个精彩了得?
  • 颠沛留离

    颠沛留离

    一生坎坷,颠沛流离。一曲终,人聚散。在天未央时,你忘记我,我亦能忘记你。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烽火连三月,黑夜摸不着也看不见。只希望你一世长安。虞冉原本只想安安静静的在现代找个人嫁了算了,结果一朝穿越成了被贬丞相的女儿。虞冉:“我说,好事没有我的份,被贬前穿金戴银。为嘛吃苦受累的就有我?被贬了我就得活生生的钻到这具身体里!”T^T反正我不管,我要回家。回不了家,我要吃好穿好要有钱!
  • 新通桥之恋

    新通桥之恋

    男主角与相恋三年的女友吵架醉酒后,不小心跟一名刚刚做完变性手术的女人冯羽羽回了家。误以为发生关系的他一直感到愧对女友橙子,但还是情不自禁与羽羽保持着联系。后来女友橙子因患有绝症不想他看着她离开人世与其分手,并且隐瞒了分手真相。还未从失恋中走出来的他在一次出差中无意来到了第三性酒吧,才发现了冯羽羽是该酒吧当红艺人的身份……如果把时间分为白昼和黑夜两面的话,那么,记忆又能被分成什么色泽的两面呢?
  • 非人类生存指南

    非人类生存指南

    外星人:“地球人,我们住在你们地球隔壁的老王星,现在遇到了点麻烦,请帮助我们!”甄耀峰:“可以,但你们要先帮帮我!”于是,甄耀峰走上了人生巅峰。外星日杂百货、外星蔬菜水果、外星高科技等一系列物品对地球造成了冲击。甄耀峰在外星人的帮助下,从平凡高中生逆袭成为一个站在地球顶端的男人。坐飞碟去和火星人斗斗地主、带着辣条支援贫困星球、教外星友人跳跳广场舞…这是一个三观端正的青少年跟一群精神失常的外星人同居的爆笑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