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4500000010

第10章 王道兼霸道——荀子的管理智慧(3)

荀子正确地看到了君子在制订礼法过程中的作用,也发现了人在执行贯彻礼法过程中的深远影响。礼法不论如何完备,与复杂的社会生活比较,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绝对完善,在法所不及的地方,需要以法为据,类比推理,“有法者以法行,无法者以类取”,没有高水平的贤人是不行的。从争取民心方面看,贤人的作用更加明显。荀子继承了春秋以后的重民传统,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心的征服。他说:

“有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得者具而天下归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

要想取得民心支持,就要有一批善于管理政府和社会的官吏。

荀子说:

“故人主欲强固安乐,莫若反之民;欲附下一民,则莫若反之政;欲修政美俗,则莫若求其人。”

荀子研究了理想臣属的标准,即怎样认识和看待人才的问题。

他把仁智统一、德才兼备视为贤人的根本特征。他说:

“故知而不仁,不可;仁而不知,不可;既知且仁,是人主之宝也,而王霸之佑也。”

知,是指人的聪明、智慧和才干,仁,是地主阶级的道德观念,是自觉服从于等级社会的道德意识。仁的道德意识,对于社会的管理者极其重要。社会等级秩序的维系,依靠人的道德观念,而只有管理者自身做到了,方能反过来影响别人。荀子认为,君子贤者和普通百姓的区别就在道德观念,“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荀子对道德观念的强调,引发于孔子思想,并对以后的人才观发生了深远影响。

仁智统一、德才兼备的君子有两个特点。其一,不同凡俗,独知独见。他们虽然处在人群之中,并不等同于一般百姓。“以天下王公莫好之也,而子独好之,天下之民莫为之也,而子独为之。”他们不惧怕经济上政治上的压力,立场坚定,不失信念,“好之者(指贤者——引者注)贫,为之者穷,然而子犹将为之,不为少顷辍焉。”

“虽穷困,冻馁,必不以邪道为贪,无置锥之地,而明于持社稷之大义。”勇于为道义献身,艰难困苦,在所不惜。

其次,对历史和现实有透彻的了解。这种人“生于今之世志于古之道”,并且“晓然独明于先王之所以得之,之所以失之”,对历史的发展和沿革,成功和失败,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们也不是老古董,“知国之安危若辨黑白,”对现实社会何去何从的问题,极为清楚。荀子认为,这种历史和现实的明白人,就是贤人。起用贤人治理社会,“大用之则天下为一,诸侯称臣,小用之则威行邻敌”。

荀子还以仁智统一的原则将臣属划分为四种类型,从而深入了对贤人的认识。第一,态臣。这类人“巧佞敏说善取乎上”。花言巧语,胡编乱诌,以取得主上好感。第二,篡臣。这类人“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坏主图私为务”。他们不从整个阶级的利益出发。而从私利出发,拉帮结伙,建立宗派。第三,功臣。“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这类人内治国务可以统一民众,外出迎敌可以保家卫国,百姓信任,官吏拥护。第四,圣臣。圣臣比功臣高明的地方是,掌握了管理社会的一般原则,并能以这一原则灵活机动地处理各种政事,采用种种灵活的办法达到既定的目的。荀子形容说:“应卒遇变,齐给如响,推类接誉,以待无方,曲成制象。”圣臣是比功臣更高明的人。

与臣属的分类相对应,荀子也将知识分子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俗儒。俗儒和俗人一样,“无正义,以富利为隆”。与俗人不同的地方,有一些杂博的知识,然而没有一贯的体系,以欺人惑众为务,得到一点利益就洋洋自得,“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是以掩其口,则扬扬如也”。这种人没有主见,以权贵的意志为自己的意志,极尽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之能事。第二,雅儒。这种知识分子,有比较诚实可贵的学习态度,“知之日知之,不知日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知道应该由地主阶级的政治制度统一天下,并且能身体力行,按法行事。然而,不足的地方在于,“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也就是说,雅儒是比较死板的管理人物,对法没有规定的,过去没有见到的事,不知怎样处理。第三,大儒。与雅儒不同,大儒能“以浅持薄,以今持古,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黑白,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未尝见也,卒然起一方,则举统类而应之……奄然若符节。”如同圣臣一样,大儒掌握了一般的原则和类推的思维方法,处理复杂事物,井井有条,丝丝入理,轻松自如。综合如上分析,可以看出荀子对人的类型的划分贯彻了仁智统一原则,两种划分的基本精神是一样的。俗儒、态臣和篡臣,是有智无仁,右才无德之辈,这种人绝对不能任用。雅儒、大儒,功臣和圣臣,在仁德上是可靠的。但智力、才能有高低之别,应区别起用。荀子的分析是富于启发性的。他的有德无德、才能高下之分的观点,对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人才诊断不无可参考的价值。

荀子是唯物主义思想家,在哲学上给实践以应有的地位。他的名言是:“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他把实践(行)引入对臣属的分析和考核,提出了实践考核法,认为仁智统一的贤者,需要一个途径去认识,这就是行动、活动、实践。人的德性好坏和能力高低,都会在人的所作所为之中体现出来。在考察一个人的时候,要将他放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之中,看他如何行动。荀子说:

“故校之以礼,而观其能安敬也;与举措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与之安燕,而观其能无流滔也;接之以声色、权利、愤怒、患险,而观其能无离守也。”

就是说,用政治规范去要求,看他能否恭敬地遵守;放在动荡不安的环境里,看他能否应变自如;放在安逸的环境里,看他是否放荡淫乱;使之接触音乐、美色、权利和愤怒危险的事件,看他是否离开职守。如果经得住考验,那么这个人就可以称之为贤者了。

荀子还认为,为了考察一个人,必须为之提供一定的条件和政治地位。造父,是最有名的车把式,没有车子和马便无从展示才能;羿,是最善射的,没有弓和箭就无从发挥特长。而大儒或圣臣,是善于治理天下的,要使其展露头角,必须给他最起码的“百里之地”,作为活动地盘。通过对“百里之地”的治理,其高水平的德和能就显现出来了。应该说,荀子的“百里之地”实践考核法是有价值的。路遥知马力,实践显真才。实践锻炼人才,也可以发现人才。事实证明,经得住实践考验的在实践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往往就是人才,而仅仅凭自我表白或别人的评说,很难说就是人才。

讲实践,看政绩,看看在“百里之地”上工作的业绩和结果,这是识别人才的最可靠的办法。

如果说,在实践中可以认请谁是贤者,那么,这并不等于就获得了贤者。在知贤的基础上,还有一个取贤之道。荀子认为,取贤可以采取物质吸引的办法。“入主欲得善射,射远中微者,县贵爵重赏以招致之。”贵爵重赏,即给予很高的政治和物质待遇,这可以把那些高德高才的人吸引过来。

荀子认为明君不但应该懂得如何识贤取贤,还应该懂得如何任用贤者。任贤的关键在于,以德能作为授与权力地位的唯一依据,使德能与权位彼此协调一致。他说:“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宜。”要使普天之下的有德能之人,都获得一个相应的地位,“无德不贵,无能不官”,同时,又要保证每个官吏都有称职的德能,“朝无幸位,民无幸生”,这样,就达到了德能和官位的根本一致。

为贯彻唯德能授职的原则,必须排除唯亲是举。荀子并不否认血缘亲疏关系,主张在德能相当的情况下,去疏取亲。“贤齐则其亲者先贤,能齐则其故者先官”。然而,荀子和孔子不同。孔子认为举贤应该“外不失举,内不失亲”,在保证亲者为官的条件下适当照顾外人。但在荀子看来,亲者可以为官,但前提是有德有能,非德能莫举。虽在亲亲之列,没有德能也不能得到照顾。如果说,孔子的观点是在保证亲属为官的条件下,适当照顾外人,那么荀子的观点则是在保证德能的条件下,适当照顾亲属关系。荀子比孔子前进了一大步。

从这种观点出发,荀子坚决反对任人唯亲的做法。荀子分析说,任人唯亲,主观意图上是有利于亲,实则两败俱伤。他说:

“是何也?本不利于所私也,彼不能而主使之,则是主暗也,臣不能而诬能,则是臣诈也。主暗于上,臣诈于下,国亡无日,俱害之道也。”

没有能力的人,反而让他占居高位,对于君主说来,是昏暗;无能的人占了高位,只得欺上瞒下,打肿脸充胖子;昏暗的君主和欺诈的臣子结合在一处,国家的灭亡立可待之,因此说,唯亲是举,是俱害之道。反之,如果“内不阿子第,外不可以隐远人”,唯德能是举,象文王那样,事成功垂之后,封侯子第,百代受益。因此说“唯明主能爱其所爱,暗主则必危其所爱。”这清楚地道出了地主阶级的自私之道。说到底,唯德能是举和唯亲是举,就终级目标说是一样的,只有大巫和小巫之别。尽管如此,唯德能是举的观点,却道出了人才管理的一般准则。

为了贯彻唯德能而授官的原则,荀子还认为,要打破死气沉沉的等级观念。荀子是科层制度的鼓吹者和维护者。他认为,人分为等级,天经地义,不可改变。没有等级就没有人群,就没有人类,就没有社会的管理。这是孔子以来领导层给划分理论的积极继承,这是我们应该肯定和发扬的。荀子的高明之处还在于,他认为,等级制不应该是死的,而应该是活的;就是说,等级本身不变,处在各个等级之上的人却可以改变,一个人德能和职位相当,可以维持原位,反之,就应离开这个职位。如果一个人,即使是老百姓的子弟,具备了高级的德能,就应该给予同其德能相当的地位。这种死等级和活人选的结合,是活的等级制。荀子说:

“上贤使之为王公,次贤使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

“贤不待次而举,罢(德行不好)不能不待须而废。”

“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

荀子的“不待次而举”、“不待须而废”的观点,是令人振奋的。

荀子揭示了社会管理的一般规律。有人群便有组织,有组织便有上下左右的隶属关系,这是不平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作了主人,领导和被领导只是分工不同,从根本上说,是平等的。然而,也不能否认在领导和被领导的隶属关系中,仍然有不平等。社会管理者的责任,就在于以德能作为唯一依据,使人们彼此平等地安排到各个恰当的位置上。这可以称之为不平等条件下的平等权利的实现。荀子的这种观点,对于鼓励人们努力追求自身道德的完善和能力的提高,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为了贯彻唯德能是举的原则,还需要依据人的德能的不同性质,给予相应的官位。荀子已经认识到人的德能是不同的,具有质的差异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要顺应自然,分别德能的不同而授官。他说:“愿悫拘录,计数纤啬而不敢遣丧,是官人使吏之材也。”

诚实,勤劳,细小事情都精打细算,这样的人是事务型的,是管理具体事务的材料。“修饰端正,尊法敬分而无倾恻之心,守职修业不敢损益,可传业也,而不可使侵守,是士大夫官师之材也。”修养品德,端正身行,遵循法律和名份,从不敢损害破坏原有制度,这样的人是守业型的,应该做执行性的官吏。荀子又说:

“知隆礼之为尊君也,知好士之为美名也,知爱民之为安国也,知有常法之为一俗也,知尚贤使能之为长功也,知务本禁未之为多材也,知无与下争小利之为便于事也,知明制度权物称用之为不泥也,是卿相辅佐之材也。”

就是说,不仅能够隆礼、好士、爱民、按法办事、尚贤使能、务本禁末、不与下争小利,而且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也就是说,是从一定的思想和原则出发,自觉地去做的,实际的各种规范和作法,只是他自己思想原则的具体体现,一旦不符还能够改造现状,别立新则。这种人,也就是“圣臣”、“大儒”。他们是决策型人才,应该作为管理社会的决策人物。

荀子是孔子以来儒家管理智慧的继承者,是战国末期大儒。

孔子顺应民心民意,注重德治教化,以“人和”为最高目标的管理思想,荀子毫不怀疑地继承下来了。荀子高出于孔子、孟子。他没有满足于“和为贵”的人道主义原则,根据时代发展提供的新的知识,尤其是法家等学派的思想,在人道主义思想框架内,加上了新的内容。他不满足于“人治”,虽然也讲“有治人,无治法”,但又给法和实际上也是法的礼以重要的位置。在荀子那里,法,赏和罚,是很重要的管理手段。这同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的观点,形成鲜明对照。荀子也倡导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同时,又讲以力服人,迫使人不得不服。王霸并用,义利双行。孟子主张“人性本善”,其恶者伪也,荀子主张人性本恶,其善者伪也。两种观点似乎从哲学上分析本质区别不大。实则不然。从孟子的性善论,得出的是“求放心”、“求善心”,是顺应人心的“仁政”。从荀子的性恶论得出的是改造恶性,逆人性而行,是反人性,这是另外一条管理路线,这也是以力服人的人性依据。儒家的荀子培养出两个法家人物——韩非和李斯,这绝不是偶然的。荀子吸收了法家的东西,又给法家发展以巨大影响。然而,荀子作为儒家的一员,其思想走向仍没有摆脱本学派的界限。固然,他认识到了赏罚的意义和作用,但与道德教育的方法,与君主率先垂范的办法比较,仍居次要地位。他说:

“忠信均辩,说乎赏庆矣;必先修正其在我者,然后徐责其在人者,威乎刑罚。”

就是说,用忠信公平的办法,比庆赏还要令人喜欢;先纠正自己的缺点,然后去慢慢地责备别人缺点的办法,比刑罚的威力还大。这和他的学生韩非所“集大成”的法家观点相比,差距是极为明显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儒法两家在荀子那里“合流”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一种要求。韩非和李斯之走上反面,成为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和社会管理的实践者,这与其说是法家理论的发展和成功,不如说是一种回光反照。因为不久即来的二世而亡,以强烈的社会震憾告诫世人,片面的以力服人、逆人心而动是难以持久的,随之而来的是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外儒内法”的儒、法,道合流。而这合流的“始作俑者”是荀子。事实上,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操在手中的儒家管理大略,是荀子的而不是孔子的。荀子以他的先见和深刻,为中国封建社会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类推荐
  • 宝马营销: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宝马营销:高端市场定位策略

    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剖析了宝马品牌文化和内涵:宝马如何赋予驾乘以全新境界,在时尚的消费群体中达成品牌认同,同时告诉读者宝马品牌是怎样做到代表一种欧化的经典生活方式。
  • 消费者文化心理研究

    消费者文化心理研究

    尽管通过出版本书力图尝试性地对消费者文化心理理论体系进行系统的探讨,但由于本书涉及的相关学科太多。加上本人研究水平与视觉所限,本研究成果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敬请广大读者尤其是高校同行批评和指正。
  • 车间人员管理那些事儿

    车间人员管理那些事儿

    本书从最基本的细节小事入手,把企业基层车间管理者最闹心、最头疼的管理琐事进行“打包”解决,并对相关的典型管理案例进行全景式的“切割剖析”,诸如令企业基层车间管理者闻之色变的刺头员工、意见领袖等。
  • 用业绩考核 按薪酬激励

    用业绩考核 按薪酬激励

    本书为企业经营管理类图书,以“业绩”和“薪酬”为关键词,详细阐述有效的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机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业绩考核和薪酬激励的具体办方法、实施细则等,帮助企业管理者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 顶尖财富密码:解密温州人的投资理财智慧

    顶尖财富密码:解密温州人的投资理财智慧

    作为第一个创富商帮,温州人的思维方式当然是与众不同的。首先,温州人认为贫穷就是无能,赚钱是人生的目标;其次,温州人善于及时掌握市场的动态,先发制人,及时抢占市场制高点;再次,温州人善于扬长避短,他们善于运用自己的优势出奇制胜第四,温州人善于审时度势,把握和制造商机;最后,温州人在经营方面没有固定的方法,往往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热门推荐
  • 霸道总裁:专宠私家甜妻

    霸道总裁:专宠私家甜妻

    五年前她招惹了恶魔总裁,五年后她再次遇到那个混蛋。每次相见,他眼中的火热都在加深,让顾南溪惴惴不安。因一场误会,她撕碎手中的隐婚契约,顾南溪将合约扔在盛世的脸上说,“放了我。”盛世却霸道的说,“不放,你是我的妻,你若是再敢逃跑,我一定会摧毁你。”该死的顾南溪,竟敢从他身边逃跑,还整整五年,这五年里他的空虚和落寞,需要她来填满!顾南溪却想,她一定要翻身农奴把歌唱!盛世,你欠我的,该还我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让青春的梦想飞扬

    让青春的梦想飞扬

    《让青春的梦想飞扬》所选小小说都是引人深思的品格故事典范。其中每一篇小说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都会激发你的感想。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受到成长和成才的启发,也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受益终生! 《让青春的梦想飞扬》由孙智慧所著。
  • 冥萧暗浅

    冥萧暗浅

    一个奇怪的梦让萧浅逛遍了半个冥界,去旅游度假结果穿越,好不容易可以休个假的她就这么离奇穿越。“老天,你能不能让我休息休息,我一生都在拼命啊!”穿越在冥界的她只能怨天尤人,无缘无故被留在冥府,冥王帅得掉渣,这还让人活吗?帅就不说了,可恶的还是个大冰山,一丝表情都没有。其它小说里的女主穿越都好吃好喝好住地招待,为什么我却没有这般待遇?天天对着冥王就像对着堵冰墙。无奈,只好既来之,则安之。鬼不犯我,我不犯鬼。开启冥界的新生活,人鬼恋,即将开始……
  • 中二病的网游

    中二病的网游

    寒小寒:哈哈,阿波塞斯,你已吞下了我精心为你准备的黑岩丹,你今日必将成为我的坐骑,乖乖束手就擒吧!阿波塞斯(邻居家的土狗):汪汪。寒小寒:唔,还有精力反抗吗?哼,这只是无劳的挣扎罢了。阿波塞斯突然冲向寒小寒。寒小寒大惊失色:你今天怎么没被锁住?住手,屁股……别……屁股不能咬……
  • 冰山王子恋上皇室冷公主

    冰山王子恋上皇室冷公主

    她是皇室的公主,神秘,高贵,美丽。他,六大家族之首的继承人,冷漠,帅气,霸道在他们的身上会发生什么神秘的故事呢?请关注璃若曦沫的小说,《冰山王子恋上皇室冷公主》。一起看一看他们的故事吧。
  • 神界骑士

    神界骑士

    平静的背后潜藏着杀机,笑容的背后是一颗颗野心。神界杀戮现,万里狼烟起!战友接连陨落,骑士坠落人界。背负着七宗大罪,失去骑士之心的斯奥又能否重回神界,夺回属于自己的荣耀!———————————————————————————————————————“在这个时代,骑士已死。”————《圣战纪实》
  • YingMeng贵族学院

    YingMeng贵族学院

    当活泼公主遇到霸气王子,当火爆小姐遇到冷酷少爷,当文静高材生遇到花心少爷,当冷酷公主遇到
  • 夺神之血

    夺神之血

    一个该死乃至将死之人,对死亡早日以漠然冷待,世上除了她,已无牵挂,奈何天意弄人,阴曹地府走了一遭,醒来却发现如梦一般,自己竟然到了一个不知是何地,不知是时的地方,或许这是老天对这该死之人的怜悯,亦或是惩罚
  • 晓思量莫失凉

    晓思量莫失凉

    那是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来的时候一杯温热的白开水和光影里他的样子左晓失神近乎十年的时光他们经历过的错过的开心的伤痛的陆凉揉了揉她的头发举着水杯让她喝水水温温的他突然倒在她身旁再睡一会吻了她的额头她闭了眼因为害怕眼泪流出来这样的场景她想了十年记得第一次陪他坐公交他那么高她侧了头只靠在他的胳膊上又看见他白色的衬衫害怕自己的妆弄脏了他的衣服头往后靠了靠搭在坐背上太累了惊醒的时候发现他侧着头看自己平静地深邃的像是在沉思又像是只是单纯地看她。
  • 偶的男友是怪兽

    偶的男友是怪兽

    在这本书中,公主告诉fans们,男孩“怪”一点才会吸引女生的眼球哦!“怪”就是复杂,就是有内涵,就是有个性啦!本书中的男主人公莫海野就是那么一个“怪”男孩,他脾气臭臭的(对主动投怀送抱的女孩子不屑一顿),有点暴力倾向(绝招:怪兽神拳!T-T),而且还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一个“怪”男孩,他的身边会发生一些什么莺莺燕燕、花花草草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