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37600000011

第11章 陆小曼:风华绝代的一缕冷香

爱情突围

女人,为爱而生。不求攀荣富贵,不惧流言蜚语,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离分,那是一种无价的财富,亦是一种难言的境界。

陆小曼,对爱的向往和追求贯穿她的一生,如她的眸子,灵动而温婉,仿佛时刻在诉说她对爱的坚毅和果敢;亦如她的哀伤和喜乐,在得到与失去之间徘徊。

同那个时代很多不幸的人一样,陆小曼的婚姻走在爱情之前。

现在的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可对陆小曼这位新时期的知识女性或是才女而言,跨越了浪漫的爱情,压制了心底的向往,直接跳进坟墓的后果可想而知。

1922年,19岁的陆小曼怀揣着对爱的向往与众多少女眼中的如意郎君王赓步入婚姻殿堂。王赓,清华大学高才生,赴美留学的高端知识分子,配上才华貌美的陆小曼,仿佛天设一对。然而,众人的祈愿和祝福并没有给这段姻缘平添些许浪漫和温馨,在蜜月的激情过后,新婚的气氛渐渐与陆小曼心中的向往背道而驰,她心中对爱情的期望渐渐随着她逐渐消失的快乐,迷茫而热切起来。

束于生活、父母和社会的压力,也敛于内心对真爱渴望的不确定,陆小曼就这样在被安排的婚姻中“虚度”了3个春秋。

直到两个人结婚的第三年,因丈夫被调到北国冰城哈尔滨工作,陆小曼虽心中不愿,但也随其前往。

然而,北国的冰雪将她的感情冻结其中,随风洒去,冰冷而哀伤。心底的爱情血液似乎也凝固起来,被冻在了空气中。而内心的向往更加热切,就像冬日里呼唤春天。

丈夫似乎是看出了娇妻心中的感伤,却无法舍弃美好前程和工作给予其安慰,或许他也深知这是一个解不开的结,只愿时间能将一切抚平,不过虽分身无术,他却很“傻”地将同学介绍给妻子,以化解其孤独和感伤。

无心插柳柳成荫,他这愚蠢的体贴彻底将其婚姻送进了“坟墓”。对丈夫或男人而言,在妻子和爱人的眼中,没有人可以代替,而若前者为表达关切找人代替,那就是将爱人推将出去,而且亡羊补牢毫不奏效。

就这样,陆小曼爱情的春天来了,仿佛上帝的恩赐,亦似对她日日祈求的应答,将爱情的白马王子送到了她的身边。

而冬的寒冷和凛冽寒风并未过去,等待春草发芽,势必是一个痛苦而煎熬的过程。因为伦理纲常,因为世俗道德底线都不允许,这注定是挣扎、甜蜜而辛苦的经历,且结果不可预料。

这个过程需要勇气,需要相爱的人同心协力,需要承受流言蜚语,身处那个特殊的年代,其心中更多的凄苦和艰辛,或许只有爱情,只有对爱的无限向往和期望才能熬得住,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徐志摩如此便走进了陆小曼的生活,而陆小曼也同样走进了徐志摩的心里。

两人一起喝茶、一起爬山、一起西山赏红叶,一起雨轩品清茶,朝夕相处。两人志趣相投,渐渐情投意合,真可谓天作之合。

此时的陆小曼心中澎湃不已,感受到了爱的温暖的她除了爱的天使的召唤,已容不下其他,只是恨不相逢未嫁时的心情愈发炽热。

此时的徐志摩,亦在道德束缚中挣扎,何况俗语即有“朋友妻不可欺”的忠告,然而,另一方面,“花开堪折直须折”却一遍遍叩问心门,一生邂逅知心爱人,在这位浪漫的江南才子心中一样渴盼和向往,甚至当上天将心中所盼化为现实,他有些感觉不真切,这更让他下定决心,否则爱不再来。

一个窈窕淑女的佳人,一个风度翩翩的才子,两情相悦,却深觉爱不逢时,陆小曼突然间患得患失起来,陷入了深深的伤感中,与之前的没有爱情的感伤相比,这是一种凄美的伤感。

事世间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总是会让人觉得特别伤感。可是,又有几人肯去、敢去追寻?

真爱,即便面对传统、封建的产物,依然会暗淡下去,泯灭芳华。

两人都属婚外恋,不过是陆小曼作为女子,将承受更多,受到的非议更多。庆幸的是,丈夫对她的爱如故,或许将自己心爱的女人送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比追寻这种真爱需要更大的勇气。从这一点看,陆小曼很幸运,也很幸福。

1926年8月14日,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喜结连理。

与陆小曼的第一次婚姻相比,她和徐志摩的这场婚礼显得有些寒酸,不忍目睹。仪式也十分简单,或许真情不待多说,而当时那样的情况,能真正看好他们支持他们的,都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事实证明,美好的爱情、真挚的爱情真的无关婚礼的奢华和隆重。在陆小曼看来,婚礼只是一种形式,美满幸福的婚姻要爱情孕育。

两人蜜月开始,陆小曼曾说:“我们从此走入了天国,踏进了乐园……一同回到家乡,度了几个月神仙般的生活。”

陆小曼对待爱情是充满向往和幻想的,言语间,已足见她内心的欢喜和幸福感。

蜜月过后,两个人的习惯差异和矛盾逐渐凸显出来,徐父因对陆小曼不满,断了徐志摩的经济来源,徐志摩只好身兼数职维持陆小曼的“高消费”生活。

或许是从小出身富足之故,或许是在浪漫甜美的爱情中不愿醒来,陆小曼似乎没有意识到,每日睡到日上三竿有什么错,更没有意识到爱情需要两个人共同努力和付出,生活亦是一样。

爱情,更多地需要经营,并非只需要激情。否则,要么真爱变淡,要么留下无尽的遗憾。

1931年,徐志摩赴京途中飞机出事,不幸身亡。名媛陆小曼痛苦不已,仿佛昔日的舞场霓虹灯下的尽是她的哀思,因怕触景生情,她杜绝了一切社交。那种悲伤溢于言表。外界的指责和批评接踵而至。

而她只有在致徐志摩的挽联中,以“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诉说哀伤与悔恨。

自爱人徐志摩死后,陆小曼的书桌上,便多了一句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种遗憾非亲历者无法言表,即便亲历者亦难于言表。

痛定思痛,清醒后的陆小曼开始整理徐志摩的遗作,仿佛那是唯一可以寄托哀思,表达未好好珍惜真爱的悔恨方式。

世事难料,人生没有如果,生命只是一场单程的旅行,与其纠结某个永远回不去的“如果”,不如用心珍惜当下每一刻的幸福。这才是面对爱情或人生最应该有的态度。

这或许是对她后来和清贫的翁瑞午结合的唯一答案。这亦是她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或许只有她弥留后的挽联最能贴近她的心性和内涵。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

爱情需要突围,结果或许凄凉惨淡,不尽人意,亦或许幸福快乐,美满一生,可这与那漫长而坎坷的经历相比,与那寻求真爱的勇气相比,却是比黯然神伤一生、在渴望和思念中孤独终老要好得多。

毕竟,那些痛苦才是幸福,且已沁人心扉、沁己心扉,为相信爱、崇尚爱,勇于追求爱的后人增添一抹挥之不去的光亮。

笑嗔动世的名媛皇后

陆小曼,出身晚清举人之家,可谓大家闺秀,气质出尘,才华出众,加之面容靓丽,秋波灵动、温婉,如画佳人,若喜社交,不成名媛,那真枉负了这一切。

早在陆小曼6岁之时,其便接受了新式教育,进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习。依然受制于封建影响,却接受新事物的她,或许注定是时代的叛逆者,也注定了她是挣脱传统束缚,追求自由,渴望拥有真爱、独立思想的争议者。看到她的情诗,仿佛能看到她细腻而热切的内心,而她也正如她的情诗,靓丽脱俗、温婉可心、伤思不断。

20世纪20年代的京城,要说貌美动人、才华横溢唯两人可担当,一为林徽因,一为陆小曼,她们皆为京城名媛,而且两人均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徐志摩发生了浪漫的爱情。

不同的是,前者终于陷于诸多牵绊,美好爱情成水中月、镜中花。而陆小曼则与徐志摩终是历经千辛万苦,走在一起。

陆小曼生性聪慧,十六七岁已通英、法两国外语,且还弹得一手好钢琴,又精于油画。加之其不但具备上海姑娘的聪明活泼,又兼备北京姑娘的秀丽端庄,上学时,已被大家封为“皇后”。

在北京的街巷中,有一条街叫外交部街,因北洋政府外交部设于此而得名。当时的外交总长顾维钧,需要一位精通英语和法语、年轻美貌又有学识的姑娘,参加接待外国使节的工作,陆小曼无疑是绝佳人选。

从此,陆小曼经常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担任口语翻译,参加外交部举办的舞会等。她在外交部街生活三年,这三年,即当时北洋政府外交部所在地的三年,其从一个女学生摇身一变成为社会名媛。

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使陆小曼从女学生成为社会名媛。

至其18岁时,陆小曼之名已经名闻北京社交界。她的多才多艺,她的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她的明艳笑容、轻盈体态和柔美声音,令无数人为之倾倒。

陆小曼,因其高出身、高气质、高容颜、高才学,在上流社交社会为人所知,“皇后”之名缘于此,她的伴侣仿佛必须亦是有着与其相匹配的社会名流。

如此,陆小曼的父母千挑百选,终于为其择了一位“如意”郎君,不过是父母的如意还是她的如意,事实却已验证。

陆小曼的第一任丈夫,高学历、高背景、工作体面、前途光明,实则门当户对之佳配。

他们的婚姻极尽奢华,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这父母之言充实些论据。陆小曼喜欢跳舞,喜欢交际,可是看似无可挑剔的婚姻却无法满足陆小曼的心,或者这本就是她不想要的。

更多的上流社会交际亦无法填补她内心的空洞和孤寂,3年的婚姻已经磨灭了她的忍耐,却更加唤起了她追求爱的心,而爱真的来了。

或许这是她真切希望的交际。在与徐志摩的交往中,他们一起旅游、品茶,留下了诸多足迹,而两人的情愫也早已慢慢生根发芽。终于,在两人爱情的力量下,冲破层层束缚,在一起了。

爱情虽然可以让人充满力量和快乐,但似乎对于个人的性格和习惯很是无力。陆小曼依然热衷于交际生涯,虽然与心爱的人喜结连理,但在她的心里,割舍不下的依然很多,且并未想要放弃。霓虹灯下的舞场到处都留下了她的影子,漫漫而出的钢琴声,依然博得了众人的热烈掌声、赞许和爱慕之意。皇后仍旧是皇后,有了爱情滋润的陆小曼更加开心、自信,将积极的信息传递,将其才华毫不掩饰地展露无遗。皇后自然不会过潦倒的生活,自然不会甘于平凡的人生,这是高贵出身、聪慧头脑的本能要求。

女人,或许就该这样活,有心爱的人,且心爱的人深爱着自己,且心爱的人支持、鼓励、不牵绊自己的爱好,人生莫不如此。

然而,快乐都是短暂,就如幸福也是相对的一样。直至一场噩耗传来,皇后似乎瞬间被打入了冷宫。人需要自省,陆小曼自省的时刻来了。这个时刻来得太过突然,她毫无准备,而面对社会的批评和指责,她更是不知如何抵挡。皇后,当失去了心灵的支柱,偏偏又是皇后,那种昔日尊崇的地位,那种内心的骄傲和刚强,又如何继续?怎么继续?太多的自我会失去这个世界,太多的交际会迷失这个社会,她终于明白,再漂亮的女人,再多才多艺的女人,内心的最深处仍是柔软的,仍是需要依靠的,却不得不坚强,不得不依然皇后般光鲜亮丽下去。

陆小曼也终于明白,爱情要志同道合,要激情,更要经营,而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却更多了一份责任。

她开始为志摩被家人切断经济支持后身兼数职的苦楚而心疼,开始为自己高昂的社交消费而自责。

都说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而皇后落魄了,会成为什么?皇后的落魄不是没有太子,而是失去了皇帝,失去了江山,失去了她可以任意妄为、被娇被宠的资格。

其实,再坚强自信的人,也需要关心,也需要爱,何况是女人?在心中的挚爱离世,那种伤痛根本是无法表达的,或许社会对她的谴责能化解她内心的痛。

因此,她从无辩解、掩饰、托词,她顶着社会的责问、批判,而这些却是她所不关注,因为她已解开束缚、卧薪尝胆、痛定思痛,她要做真正的女皇。

她开始怀着感恩的心看待自己,看待爱人,看待这个世界。虽然身处乱世,虽然内心凄苦、悲伤,但当一个人开始感谢所有人的时候,她的回忆都是美好的;而当她太责怪自己的时候,回忆则会充满遗憾。而当真的受了伤,认识了自我,感伤其实一样,可以收敛那看似自然不过的放纵和骄傲。

作为女人,要想像女皇一样生活,就要不违己心,内心做到女皇般强大,珍惜拥有,珍惜当下,珍惜爱人,勇于追求,勇于担当,如此,才不负人生,才可为女皇之名加冕。

用当代人的眼光看陆小曼,其实,她仍然是一个最具勇气,毫不伪饰,敢于追求个人幸福的真女子。她可以为爱不顾世俗眼光,不畏所谓的道德伦理纲常,勇敢追求,她可以“自私”地活着,依然不惧社会的抨击和讽刺,失去心爱之人后,“心安理得”地开始新的生活。

她深知己心,这比什么都重要,正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般,他人又如何得知她心底对徐志摩的爱恋,而她若不快乐,怎对得起自己,一个对不起自己的人又如何对得起他人?

女人,更重要的是好好爱自己,不违己心,有此心,你便是皇后。

迟暮遇重生

刘海粟曾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胡适曾亦言,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郁达夫更是称其是曾震动中国20世纪20年代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而作为她的挚爱徐志摩则评价她,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那里眼光里荡起,藏着心泉的秘密。

这些评价,对陆小曼似乎各不相同,亦似乎并不全面,在陆小曼的一生中,占据时间最多的,也是最能体现她内心的沉淀和本心的,并非这些曾经的过往,而是当她失去挚爱之后的转变。

有人说,爱一个人,就是可以为他去改变,这或许不是真理,但绝对是考量是否为真爱的绝佳参照物。当挚爱之人徐志摩英年离世,对陆小曼的打击无疑是最大的,而她所迎来的却并非是同情和宽慰,而是责骂和鄙夷。她和他的爱情,她和他的纠缠,像一场烟花开放,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幸福便如雨中湿了翅的鸽子,扑落落地掉了下来。无人了解其内心之殇,郁达夫对此曾言,无法用言语形容。

而这位对爱情向来勇敢的真女子,在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下,并未一蹶不振,而是再次勇敢地开始了新的人生,称其为涅槃重生亦不为过。

在与徐志摩生活的岁月中,她充当更多的角色是享受、享乐,享受爱情的甜蜜,和徐志摩的娇惯,而未曾担起些许婚姻的责任。

当徐志摩突然离世,她似乎突然间豁然开朗,而其后来与翁瑞午清贫且毫无头衔的同居,似乎亦有了深刻的意义。

外界的恶言和诸多指责被其无视,因其无愧于心,她曾言: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这是没有拥有真爱的人所不懂的,这似乎被人解读成一种背叛。

而在她看来,似乎不然。这似乎是她赎罪的一种方式,一种自我救赎的表现。自徐志摩去世之后,她杜绝了一切的社交,真心开始“闭门思过”。或是,相思成疾,仅唱了几场戏便得了昏厥症。

恰恰,翁端午应时而现,解决了她的病痛,而身体的痛可以解决,心中的痛如何解决,她对徐志摩未曾有的责任,她想要为之付出,哪怕这个人不是他,这或许就是她与其同居的最大秘密,不可外宣,外宣亦会招来诸多讽刺,或是自身亦看似可笑的借口。

而她竟顶着这些压力去做了,做得那般顺其自然,就如同当初她不顾世俗伦理纲常和徐志摩的婚外恋。

那段时间,她尝试着排解外界带来的压力,尝试化解心中的哀思,可除了书桌上“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心语,除了徐志摩去逝后的一幅山水图,再无任何可以宣泄的对象,而这都是死物。

或许,只有一个爱她的人,才可以化解她内心的哀伤和痛楚,何况这个人还能解其身体上的病痛呢?哪怕其贫寒,哪怕其清苦,只要爱她便够了。

此时的她和翁端午本是很不相称的两个世界的人,却因陆小曼孤独的心、痛楚的心悄然改变着,这种改变即是翁端午的爱,而陆小曼的内心已不渴望两情相悦的爱情,她只是单纯的渴望感情,这种渴望已像冬天的寒风需求白雪一样。正如她所说,她对翁端午的只是感情,而非爱情。

因为想告别那种身心的痛楚,她染上恶习,吸食鸦片,而毒品麻醉的是一时,却无法麻痹她的一世,她还需要留下更多的时间整理爱人的遗作,收拾自己的情感和思念。

人们记住的只是她的奢华无度,只当她是一株醉生梦死的罂粟花,而自徐志摩离世后,仅29岁的她,却背负起了所有罪名,却没有人想过,29岁的陆小曼的将来是如何担当了所有的罪与罚,担起了所有的寂寞与相思,担起了所有的痛与孤寂。

平凡的人亦伟大,作为一个对爱真挚勇敢的普通女子,当所有的光环褪去,她已经平凡得不能再平凡,而她却依然脱俗地成为一个伟大的不能再伟大的女人。

汤显祖曾这样写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忽然想到,小曼是喜欢昆曲的,而且唱得很好,只是没了徐志摩后,似乎再没唱过。

她已经为他摒弃了所有,改变了习惯、心情,一切。如果这还不是挚爱,何为挚爱,只是可惜,她心爱的志摩看不到了,也体会不到了,不过或许他应该是早知她有这样的潜质,才无怨无悔,才“无牵无挂”地离开。

二十几载,陆小曼的人生发生了巨变,并非只是她爱人的离世,也是她心性和生活习惯的大相径庭。二十几载,她用她蕴藉婉约、清新俏丽的文字功底,附上哀伤和思念,将爱人志摩的遗作一一整理,这是多么巨大的工程,而这已是她毕生所愿。

她和他的感情,并非好久不触及感情的渴望,亦非为了爱而爱的作秀。她懂了,那不是女人心中美丽的彩虹,只是一瞬,亦非禁不起考验的誓言,那是一世倾情,是一生心动的感觉、心灵的交汇、思念的幸福、哀伤和欣慰的叹惋。

迟暮之年,陆小曼用心整理着徐志摩遗作,戒掉了诸多恶习,顶着各种批评和指责,勇敢、坚强,抑或是伴着开心地生活着,因为她每天都在通过文字触碰爱人的心。

1965年4月3日,在陆小曼离世前,她留下了遗愿,也是她憋在心里,一直想宣诸口的肺腑之言:希望死后,能和自己的丈夫,葬在一起。

她在内心对爱人发起了呼唤:“你终于醒了,你终于亮开了明眸,云鹏带走你的爱人,除了你的那一幅山水画长卷,辽阔的山东大地什么都没有给你完整地留下。”无言她心中的悲伤和哀怨,她似乎都不知道该怪谁,而她又知道,最该怪的是自己。

“从此,世上不再有红灯绿酒,不再有艳服丽装,不再有欢声笑语,只有一身愁病,只有一江清泪,昼夜长流……”她如她所言,戒掉了一切,如重生般。没了他,她已没有放纵的权利和欢愉的心情。她知道没有了爱人的宠溺,她的一切都像个“小丑”。

“戒烟,抗病,你与那一大箱书稿和纸版朝夕相伴,家徒四壁,明净的玻璃下面留着你的正楷白居易诗句,那张相片前面的桌案上,鲜花盛开,整整三十四载,长开不败……”

她并非不知他为生活奔波的劳苦,只是陷于爱情的她还未享受够爱的甜蜜,只是她对此乐此不疲,只是没有了再多只是……她此生再无所恋,整理他的遗作,用余生思念她的挚爱已是她重生的根基。

正如她对徐志摩的印象:“一身素衣,你看起来非常清瘦,但很是干净,我想我今生不会遗忘……”,亦正如我们对她的印象,她内心的勇敢和执着,不为别人遗忘。真女人,当如此,才不枉此生。

同类推荐
  • 温州女老板

    温州女老板

    22个人物,22种人生,22段故事,22种精彩。北大教授郑学益、著名企业家南存辉辉、温籍女歌手白雪、知名用家吴玄等倾情推荐……
  •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天命的注定·朱元璋帝王之路

    以前,明史学者吴晗先生写过一本《朱元璋传》,怎么说呢?虽然该书影响很大,但是内容着实单薄,以区区二十万字去介绍和评价这位伟大君王恢弘博大的一生,难免给人一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之憾。出于对朱元璋伟大人生的感动和对真实历史负责任的态度,笔者耗时近十年,悉心研究朱元璋,创作此书。从史料考证到布局谋篇再到分析点评,无不殚思竭虑,精益求精,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朱元璋及其生存的时代。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下)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科尔

    科尔

    科尔,又译高尔(Cole,或Kohl、Kool),是一外国姓氏。通常在英语会串为"Cole",在德语的串法是"Kohl",在荷兰语的串法是"Kool",在美国的德国、荷兰移民后裔亦有使用"Kohl"和"Kool"。
  •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达尔文(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本书除了向你讲述这个伟大科学家成长的故事,还将带领你去游览迷人的热带风光,向你展示奇异的民风民俗。读完之后,你将会发现,由于汲取了科学大师的精神养料,在人生境界上,你已经获得了新的提高。这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味的书。
热门推荐
  • 莎斋笔记

    莎斋笔记

    本书主要为吴小如先生读诗词札记、书法和碑帖题跋之作、谈京剧的短篇随笔、治学手记、燕京谈片等杂文。
  • 辉煌重生传

    辉煌重生传

    2010年已经大学毕业两年的刘星,失业郁闷的他在天台喝闷酒的时候,竟然遭雷劈回到了2001年。重生一次,感悟良多。为了不错过生命中的朋友,弥补前世的遗憾,他决定还是按照前世的轨迹上学读书。在网络上泡了多年,重生后,他经常光顾的那些熟悉的网站如:校内网、淘宝、优酷、起点、浩方等等,在01年还没有影子,这些金矿都在等着他挖掘。重生十年之前,多了十年的记忆。在这十年间流行的歌曲、小说、明星等刘星印象深刻,这也给他带来了许多麻烦,为了弥补这些麻烦,刘星只能在网络上把生活中的言论、歌曲等传在网络上,这也造就了一个网络神话,倍受众多网友粉丝的追捧。……本书群号:30741405喜欢本书,请加进来,要满了哦。欲加从速!!!本书已经签约,请放心收藏!努力打造都市重生小说之经典,向《重生传奇》、《重活》、《重生之激情燃烧岁月》等经典之作看齐。
  • 毕业时期的爱情

    毕业时期的爱情

    大学毕业,即将告别一段纯真的青春岁月,还有终身难忘刻骨铭心的校园爱情。毕业了,我们的爱情该何去何从?分手、离别,还是相守、结婚?面对走出校门茫茫未知的未来,是选择理性分手各奔前程,还是将爱情进行到底?
  • 龙血武尊

    龙血武尊

    一笑为红颜、一怒江山震!好男儿就应该问鼎苍穹,睥睨天下!谁与争锋!
  • 上哈佛从娃娃抓起

    上哈佛从娃娃抓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但是,如何教育孩子却是世界性的难题。哈佛大学用它独特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理念,成功地回答了这一问题。上哈佛从娃娃抓起!让我们用哈佛教育的精髓去管理孩子,去成就孩子的未来!
  •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文坛名家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林海音以她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自然而不造作。
  • 一世劫缘

    一世劫缘

    她,本是神界公主,却为何一念白头?他,本是一国王爷,却为何浪迹天涯?他,本是一介神医,却为何只愿守在一人身旁?她说过:莫文轩,我守护了你三生三世,也爱了你三生三世。如今,却换来这样的结局。他说过:牧流冰,我是如此的爱你!你为何要背叛我?10万大军全军覆没,你要我如何面对他们的亲人。她说过:为何要这样对我?为何本是你们所该承担的责任,却要我一肩承担?他说过,冰,将你这一生一世的情与爱许与我一人可好。
  • 机动核心

    机动核心

    因为蹊跷的情报泄露导致了小队全灭,又在神秘的机密任务中险些被友军灭口。和自己死去的副官一模一样的“机密物品”到底是什么!带着重重疑惑,超级ACE庞飞烟开始了探寻真相的旅途。
  • 都市无敌仙王

    都市无敌仙王

    仙尊云无尘淬炼至宝之时,被挚爱所杀,一缕神魂重生地球。重生归来,弥补前世遗憾。绝美校花,妩媚教师,冰山总裁,火爆警花,全都到我怀里来。嚣张纨绔,霸道武者,隐世宗门,统统给我跪下!这一世,一言决生死,十指断浮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一段金玉良缘

    那一段金玉良缘

    那时,豆蔻花开;那时,有一段金玉良缘;那时,日子是那样的美;那时,一切都好安静;那时,爱情演绎成一首歌,让生命充满力量,让人生充满幸福的希望。只是后来的某个转角,爱离开了,没有回头,他迷茫的光影在你的心上划出梦一样的轮廓,你在梦里若有所思地微笑着望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