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91200000005

第5章 记忆,关于我的校园

我的那些庄稼们

站在城市敞亮的教学楼上,乡村校园离我越来越远。有时极目远望,触摸的也只是一缕细若游丝的钟声,一角暗淡沉默的红墙。

离开那所中学已近十年,我以为我成了城市的一块砖。那天清晨,南来的风敲打我的窗户,这声音我熟悉,是老校长站在了单身宿舍外。校园还记得我,记得这只冬季里乡村练翅秋来时城市飞翔的鸟。很长时间没回去看看了,看看曾是我的那一块责任田。

那所中学,是一面宽敞三面绿。远远望去,是众多庄稼举在头顶的一颗硕大红润的果实。我清楚它的分量,我数得清饱含其中的缕缕阳光。就这么几排平房,把土地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父兄们栽下树苗浇上心血忙完这些就走了,不远处很多农具在喊他们呢!他们干完的事,就是留给我的最大事情。

和一本诗集去报到的那天,老校长就领我认识各种庄稼。麦子向我鞠了一躬,高粱的脸红红的,我一一记住了他们的名字,记住了这拨动心灵的号码。爱睡懒觉的地瓜,越表扬越谦虚的谷子,一身布衣却白白净净的棉花,我用丰富的手语和他们交谈。眼前的校园是一部打开的乡土诗集,紫色的喇叭花绣出精巧的插图。好大一页书啊,一行行白杨在黄色的背景里挺立。这时,随便一声鸟啼,就是最动听的朗诵。那一刻,我手中的诗集掉下了地来。

两棵白杨之间挂着的那口老钟,让校园有了磁性,吸住阳光吸住花香吸住蛙鸣,汇成了一片琅琅书声。于是,我深入到庄稼们中间,察看他们的长势。地瓜这家伙又走神了,眼光长成长长的瓜蔓是不行的,会影响生命的质量。我轻抚了一下他的垂髫,提醒他精力要集中在下面,下面的书本里有机肥多,保准营养他个腿脚粗壮。下雨天玉米有时歪斜着身子,我拽了拽她的绿罗裙,端正她的坐姿,告诉她生长要始终向上,去接近太阳,去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才会收获一身金黄。那口老钟用深沉和浑厚记录着古老的岁月,我的庄稼们用翠绿和金黄唱和着鲜亮的生活。我喜欢这古朴中跃动着灵秀的校园,我率领我的庄稼们一茬茬走进秋天。

我的教室和父兄们的庄稼地是如此地唇齿相依,好像同住在一家土炕上,我在炕头,父兄们呵护着我的那一边。所以,我找不到一条法则,可以分开他们的庄稼和我的学子,我已经承包了乡村校园这块责任田。当夜里机器在不远处唱起民歌,父兄们的庄稼畅饮琼浆玉液时,一豆烛光照亮了我的教案,那汉字闪烁着橘红的光芒,成了一只只小小的萤火虫,我看见我的庄稼们梦的颜色了。大豆的梦飞黄腾达,高粱的梦红得发紫,还有棉花,她在做着白云的梦呢!

都是同一块土地上的收成,我的一点点成绩庄稼的一点点进步,却让父兄们那么高兴那么激动。一年到头,远亲近邻围坐一桌,这家就因为孙女戴了小红花而多喝了一壶热烧酒,古铜色的喜悦在爬满沟壑的脸上跳跃着;那家几碟小菜簇拥着一条红烧鲤鱼,一进屋东墙最显眼的地方挂着的儿子的奖状,红红地炫耀着一年的丰收,整个屋里都亮堂堂的。没有父兄们的汗水,就没有我的责任田里的收成;我的收成,又为他们的丰产储备了更多的力量。

我还是离开了那块土地。我至今记得我是敲响那口老钟才启程的。我的右手好一阵颤抖。左臂笔直下垂,目光昂扬向上,我敲响的是预备铃声,优美而抒情,那是大地的律动。那时候,心中只有一种感觉:头上的天好高,脚下的地好厚。就在那一刻,通过一根意味深长的麻绳,那口老钟传授给了我十年内功。

声音

几间青砖瓦房,卧在一个小山谷里,四围是一些十年的树木。书声响起的时候,像极了一句古诗:上有黄鹂深树鸣。

“吱呀”一声,教室的门响了,是我的老师。我们最爱听她朗读课文了:“春天,果树开花了。梨花开了,苹果花也开了。我们村成了花园。”她的声音轻柔芳香温润,所有的小树都竖起了耳朵,校门外池塘的蛙鼓响了。

校园不大,四方围墙衔着一角蓝蓝的天。中间自然是一条甬路,东面是操场,西边是花坛。老师从家里搬来了月季,连花盆一起埋在了土里。老师说,等它长大了,会变成一花坛月季的。怎么变呢?剪下它的枝条,插了,活了,就是一棵新的月季。说是操场,其实是一块小小的空地。女生踢毽子,我们男生大多玩一种“跳跳长长”的游戏:原地起跳,一蹦三尺高。有点危险。后来,我们进行了发明创造,两个人手搭手有节奏地低空起跳,一伙人排了队,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膀上,一起轻快地跳动,样子很像现在流行的健美操或者集体舞。西边的月季,也在微风中舞蹈着,叶子在阳光下跳跃成了一群光明的鸟。——多么明亮的时光。

上体育课,老师就领着我们去爬山路。有些吃力了,老师便让我们坐在石头上听她讲故事。故事的结尾往往是“咱们回教室上课吧”。她说的是教室。我们都把整个大山当成了校园。有一天,她的声音有点沙哑了,就像画家笔下的枯笔。听大人们说,村长去学校看危房的时候,看上了我们的老师,要挟她做村长的儿媳妇,只要一答应,就要她到城里就工,不然,就不发她的工资。那一段时间,我们常常盯着她的背影,出神。她的两条小辫,左右摆动着,会像燕子一样飞走吗?迟到的学生来得也早了,捣乱的孩子比谁都听话,我们把校园打扫得像天空一样透彻。老师最终选择了我们。只是,许多不为人知的艰难,如纷乱的头发,被她编织成了麻花的辫子。

那年夏天,风一吹,教室的窗户哐当哐当直响。下雨了,蜿蜒的山路成了一条水蛇,唇齿间浸淫的剧毒,一下子击倒了一些稚嫩的身体。我的老师,依旧甩着她灵巧的辫子,拿薄膜,买铁钉,拎锤子,密密地钉牢了窗户。

山里的日子就是这样。一场雨淋了,校园的池塘满了,接着就是蛙声齐鸣了——

“秋天,果子熟了。梨熟了,苹果也熟了。我们村成了果园。”

如果没有小城

1987年秋天,父亲背着铺盖揣着钱包把我送到了小城上师范。那情形像极了乡下的秋收。父亲把块头硕大颗粒饱满的玉米挂在了大门两边的树上,其余的摊在了天井里。我是唯一的男孩,父亲很卖力地供我上学。

记得小城道路很宽天空很小,路两边有树,后来才知道那是法国梧桐,因为一句诗——连梧桐也说着优雅的法语。当时看它满身的疤痕,像被棉铃虫肆虐的棉花;再一看,树上根本没有玉米也不可能有玉米,我的身体一下子晾在小城的汽笛里。

还记得一入学,学校就强调人人要有特长。我不懂吹拉弹唱不会梵高米勒,只好看书写作,小学时我的作文就被老师在班里范读过。父亲告诉我,小草第二年还是小草,小树说不定长成大树。看书的时候,我产生了错觉。我以为赤足走在松软软的田埂上,父亲在河边吆喝:水浇到哪里了?这里了!这里,是我站立的地方。我听到了植物内部的水声。我开始以一个乡下人的姿态穿越着小城的斑马线。我轻轻一跃,就碰到了诗歌。

我是小城里唯一写诗的乡下人。故乡是离我最近的语言。风从小城的上空低低地拂过。小城与乡村不过是隔着一溜篱笆。常常在周末,我和一本书跑到小城东面的山上约会。我的眼前是轻烟缠绕的村庄,像菜园里的一些卷心菜,而小城倒像是野地里疯长的麦蒿。后来多了一个画画的女生。她画山画树也画我,我写山写树也写她。这样的场景,我们叫它“诗情画意”,我们的日子是“诗意”。她有一副扑克,世界名画的。我们两个人玩的时候,经常舍不得出牌,紧紧攥在手里,端详,像前生今世的幸福。

也许我最愿意说的,是爱情给了我新鲜的感觉。爱情是风,是阳光,是小城的街道,是最新的一期诗歌杂志,鲜活的,干净的,光洁的,水晶一般的色泽。她坐在自行车的后架上,任凭我以诗歌的方式穿越着小城单调的楼群,我身体中有一种澎湃的激情。在正午的阳光下,我习惯性地眯起眼睛,世界狭窄了,心却宽敞得很。在黑夜里,她的名字如一束皎洁的月光,亮亮地照在我的枕头上。她告诉我,暑假里,她整天泡电视,那男主角说话的语气真像你,低低的,如微风拂过湖面。

1990年,不止流行《恋曲1990》,当然还有许多故事荡漾在这小城里。我的一个男同学认识了一个女孩,就在学校对面的板房里理发。我去了,女孩果然漂亮。她长发飘飘,有一种飘逸出尘的美。要命的是墙上挂了一把吉他。问题是,我出门没走几步,她为我吹的发型,被现实的风一吹,全都乱了,只好用手梳回原来的样子。这是不是一个隐喻?

小城不长庄稼,楼群街道只是一味的浅白或者灰黄。出了校门往西,我常去的地方是一家报刊零售部。人民路是一棵笔直的树,它是树上的柿子,高处的柿子。那里的文学期刊新鲜得好像自己的手不干净。我买《诗刊》、《星星诗刊》也买《诗神》、《诗歌报》,当时一些文章看不懂,就像老家刚摘下的柿子,麻口,要放在瓮里捂一些日子的。店主是个乡下女人。你尽管看书不买也行,她自顾自地洗衣择菜生炉子。买书之前,要路过一家眼镜店。女老板是陕西人,我们用普通话交流:眼镜、明亮、美观。她的招牌就是“美亮眼镜店”。把眼睛“美亮”一番去看书,仿佛是一种仪式,就像读书前焚香焚香前净手,就像许多年以后,自己打着领带蹬上皮鞋,去一本正经地相亲。

我开始喜欢小城了。喜欢为冗长的街道做着响亮韵脚的路灯,喜欢路灯下浅浅又深深的影子。小城每天的词汇还是一样:汽车、高楼、物价。但我正赶上了爱情,天长地久的爱情。仅仅通过诗神、缪斯、女神这三个语词,我就推论出诗歌是一位女子,她聪慧灵秀,倾街倾巷。我爱得一塌糊涂。以致于当我失去了一场现实的爱情,我依然偎着诗歌,取暖,依然保持着恋爱时的特征,说话时语气低低的,注视时目光软软的,走路时脚步轻轻的。“即使脸上擦一阵苦风,/也当是你遥来的叮嘱”,想起过去写的这个句子,我的心中荡漾着无边无际的幸福。

小城,只有共性。它保存着我的爱情,它与众不同。

许多年以后,我回到了小城,是工作。学校附近的板房早已拆除。夜晚的练歌房流出一道道猩红的光芒,城市开始精力过剩了。眼镜店迁到了繁华路段,成了“美亮眼镜城”。报刊零售部的铺面依旧,恍惚间回到了从前。我一口气买下了所有的过期的文学期刊,搬回去,让一屋子的同事笑得直喊肚子疼。

过时了,没价值的,要打折的,你是原价买的?哈哈哈。

现在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有新区,小城也不例外。我来的是老区,显然是一本过期的灰黄浅白的期刊。不,它应该是一件瓷器,历时愈久,价值愈大。色泽鲜亮如初。

汶河

1997年夏天,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我上城了。“上”这个动词真是微妙,因为城市高高在上吗?去乡下转转,是“下乡”,人家都这么说。上城跟上山一样,很费劲的。找门路,往往比爬山路要艰难得多。山路,像一根绳子摆在那里呢。

还是上课下课,还是用水洗脸用普通话大声训斥学生,不过从乡村中学调到了城里的一所市属学校。学校在一条河的北面,南面是繁华不夜的市区。风吹稻花香两岸,那是别处的风景。像一棵灰灰菜,我的学校淹没在工厂村庄这些高大的植物之中,如果不近前,你看不到它的存在。学校名称是“职工三小”,我教的还是初中。一切都是因为那条叫做汶水的河流。一条河,分开了南北,分开了繁华和冷清。学校的学生读完小学,熟悉了这里的气息,也不愿穿过一座全长500多米的桥走N个500米的路上城里读初中了。我也会习惯的。甚至许多年以后,我也会感激那条河流的。

是的,我开始喜欢我的学校了。城市如此嘈嘈,喧喧,或许我更适合于站在桥上看风景,隔膜而温和地看着,不说话。在一个距离之外,喜欢着。

我的学校,它的气息恰恰切合了我的性格。校舍全是红砖青瓦的平房,像一个生活在城里的乡下人。它太偏远了,在高楼林立物价上涨的当今,它就是一个云深不知处的隐士,一个独钓寒江雪的寂寞渡口。在公共汽车站打三轮车,我必须说出学校东面的化肥厂,司机才知道该去哪里。我的学校所处的隐性位置也十分微妙:发放着城区教师的全额工资,在晋升职称时享受着乡镇教师的优惠政策。很像古代的小妾,住在偏房,却短不了捞点银镯绸缎什么的。就是现在,我们那里的乡镇教师只发城区教师工资的70%。城乡之间的人事调动也早早冻结了。我的学校,最后更名为“X市职工子弟学校”,第一届学生毕业证上的盖章算是落到了实处。我们还是说在职工三小上班,别人问教小学吗?也不再辩解,便转换了新的话题。

学校里同一年调来或者分配的初中教师都很年轻。辛一头飘飘的长发,飘扬着很艺术的气质,运起球来,也是2/4的节拍。殷教物理,在失恋的那天晚上,用烟头在左臂上很有章法地烧了6个伤口,疼了泪了,一觉醒来,还是把青春稳稳地投中了篮筐。我的妻子是殷和他的女友一起牵线搭桥的,他女友的同事。他们散了,我们聚了,殷说他是我的跳板,殷接着说走到一块儿是缘分走不到一块儿是缘分不到。真是一个“悟理”教师。森的遭遇如小说情节般的离奇曲折,大学本科毕业生按规定是留城并且教高中的。后来在一个失眠的晚上,聊着聊着,觉得也在情理之中了:新建初中,总得有人教生物吧。一年以后,他去了高中也算物归原主。

汶河的北岸,工厂不多也不怎么景气,我的校园在当时真的不算大。一条南北的甬路,把办公室、学前班、小学部、初中部、运动场、宿舍区像串冰糖葫芦一样串在一起。平房有些旧了,房前花坛里也只是些年年个头一般高年年花开红艳艳的月季,花坛三围用废弃的砖块斜斜地插了,很傻呆的表情。一下班,整个校园成了一个大大的花坛,花开千朵,各具姿态。轻轻掸掉衣袖上的粉笔屑,你可以泡上一杯茶,小口呷着,安适地看着窗外,从五岁到十五岁,花儿是怎样的绽放。茶香绵软,悠长,有着一种岁月的醇厚。西面的田野,总是比校园更春天一些。麦苗返青的时候,荠菜们也齐刷刷地举起了稚嫩的小手。森学的是大学生物,居然把麦蒿也挖成了荠菜,还好,不是麦苗。晚上,我们把荠菜吃成了忆苦思甜,我嚷着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森只顾埋头吞食荠菜,像是在用实际行动表决心。择好洗净的荠菜,叶子青绿根须洁白,放在圆圆的菜盆里,青白相融,色嫩味鲜。我们每人面前摆了一个白碗,倒了酱油陈醋,撒了些许味精。我也不说话了。

我与汶河那时有了最亲密的交往。放学后的校园太寂静了,一种死亡般的沉寂。我们总要弄出些声响来,让世界知道我们的存在。辛弹手风琴,用脑袋打着节奏,低头的时候头发像瀑布,一抬头就是一阵猎猎的长风。殷大吼着,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啊,他身体里总有挥霍不尽的动能。我是架子鼓手,拿了教鞭,在桌椅上胡乱敲着,喜欢扮演一锤定音的角色。不过瘾,大喊大叫着,去了篮球场,分两对厮杀,直杀得天昏地暗筋疲力尽。夏秋时节,汶河自然成了我们大运动之后的休闲好去处。一个个“白条”投进浪里的姿势青春而性感。脱光了,在岸上站定,吸气,倒退几步,然后向前奔跑,飞速射出自己的身体,动如脱兔,疾如闪电。说时迟那时快,这多像武侠小说的惊险情节!从水底翻上来,抹一把脸上的河水,睁开眼,一个新崭崭坦荡荡的水世界。

那些年,无论春夏秋冬,都是我恋爱的季节。我谈过的女朋友也有几个,她们都曾和我在软软的沙滩上一起坐着,在长长的堤岸上共同走过。偶尔也写写诗,我当时用的笔名是“北方河”。汶河,是一条穿过我身体的河流。它的色泽和质感,或隐或显在我以后的生活里。在岸边走得久了,人,也成了一条河流。流淌着。鲜活着。清澈着。

同类推荐
  • 永远的背影:朱自清读书与做人

    永远的背影:朱自清读书与做人

    朱自清为人明辨是非,爱憎分明,他的一生始终昂首挺胸,他是中国人的“脊梁”。他的清廉爱国, 赢得了毛泽东的高度评价。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到:“闻一多拍案而起,橫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 ,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 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 《永远的背影(朱自清读书与做人)》精选朱自清 先生关于读书、做人的佳作,为读者展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非凡人 格魅力和文学成就。
  • 现代名家散文经典(散文书系)

    现代名家散文经典(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流过我们身边的花瓣

    我一直都在渴望一种另类爱情,以想像为空间,以绵延不绝的思念为填充物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某种程度上要比俗世的爱情来得更真实,因而也就更有魅力。
  •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太阳的芳香:巴尔蒙特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白银时代诗人巴尔蒙特的诗歌精选。在诗歌创作中,巴尔蒙特不懈地追求音乐感,在诗句结构、音韵节奏、语言锤炼等方面锐意创新,从而为推动俄罗斯诗歌的进展作出了贡献。巴尔蒙特的许多诗篇,抒发了两个世纪之交社会动荡时期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有良知,但是无力改变社会现实,只能发出孤独的哀叹。译者根据巴尔蒙特的诗歌主题编选这本诗选,共分为八辑。本书是“诗歌俄罗斯”系列的第四本。
  • 背影

    背影

    文中,作者对父爱节制又沉郁的书写,至真至爱至美,让它成为反刍率最高的经典散文名作之一,值得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反复去品读、去体会。本书不仅收录了代表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散文创作最高成就的《背影》、《绿》、《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航船里的文明》等脍炙人口的名篇,还收录了其在欧洲、伦敦的旅行游记散文以及日常随笔等。这些文章思想内涵极为丰富,有的包含着作者对社会时事的思索,有的反映了他对于生活的独特理解。
热门推荐
  • 非洲战史故事会

    非洲战史故事会

    本套丛书集历史故事、神话故事、民间故事于一体,富有极强的人文气息和启发性,非常值得广大青少年品读。
  • 金枝玉霜

    金枝玉霜

    现代的富家千金,倒霉悲催的被黑白无常的一次乌龙弄到了古代。某男一号:爱妃,过来侍寝吧。某女淡定无比:王爷记性不太好,明明是我要找男子给您侍寝的。某男二号:小千霜,嫁给我吧。某女很像狼外婆:没问题,只要你让我随时M你。某男三号:我要解约。某女拿出契约:要解约的话,请先练成葵花宝典。
  • 仙路魔影

    仙路魔影

    仙非仙,魔非魔;仙魔无界,正邪唯心……————————————————————————金沙已完本一部小说《我是小鬼》一百三十七万字,书号1176150
  • 八洞天

    八洞天

    《八洞天》一书,分叙八个故事:补南陔、反芦花、培连理、续在原、正交情、明家训、劝匪躬、醒败类。其内容多是社会世情生活写照,将社会人情世故展示无遗。
  • 撬江山

    撬江山

    姐姐换上妹妹的脸皮抢了爱妹妹的男人,且凭借美貌在九州各国混的风生水起妹妹则顶着一张被扒了脸皮的脸,苟延残喘的在九州之中拼命谋生存恶病缠身,容貌尽毁,没人疼没人爱,且看妹妹如何智斗姐姐,在权谋之中抢回自己的一切..每日上午十点准时更新,求推荐,求支持,小伙伴们给力我们才有动力,爱所有支持作者的小伙伴~~~
  • 萌师难训:扑倒绝色帝君

    萌师难训:扑倒绝色帝君

    【新书正在连载中哦~《盛世倾城:独宠小刁妃》】某月看到帝君第一眼时,就脑补着扑倒帝君的红粉画面。眼放金光,嘴角留着哈喇子“上仙这么可口,不如从了我。”绝色帝君嘴角一勾,目光如狼似虎,将某人咚在墙角“美人如此相邀,岂有拒绝之礼。”片段二“臭丫头,你敢不敢不拿你哥做挡箭牌?”君无上目露凶光,死死盯住躲在傅宁身后的某月。某月贼贼一笑“妖孽,你敢喜欢女人,我就敢不躲在阿宁身后”傅宁眸子轻抬,似笑非笑,君无上立刻败下阵来,弱弱道“不敢。”
  • 帝姬未央

    帝姬未央

    末白为她舍生忘死,流火为她颠覆伦常,黎歌为她倾城灭国,三个男人为了爱她不顾一切,可是没有人知道,冷宫一夜,她已非当年未央。再次醒来,她只知道有恩要还,仇要报因为她已无心,身体里只剩下冰冷的血,只剩恩仇再无爱憎……
  • 神控天下

    神控天下

    魂穿异界成废人,被欺被辱无自尊。控神掌魂得传承,百倍回报给仇人。独掌天道护世人,染血圣山屠鬼神。手握日月摘星辰,世间无我这般人。一个地球现世天才高手面对强敌自爆却穿越异世到一个修炼废物的身上,家人亲人欺辱于他,践踏他的自尊,凌笑却忍常人所不能,暗中习练地球绝学。异世的绝世功法融合地球的顶级功法究竟会修炼成什么样的绝世怪物?他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又能否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证明他确实来过,存在过……
  • 了线

    了线

    他們不是同一类型的人,她阴差阳错的走进是非之地,他是個有故事的人,"了线"都是有故事的人,青春叛逆,他們走的是一条不归路,金橙致,一個失败家底影响下的产物......
  • 妾本倾城不倾君

    妾本倾城不倾君

    她是九荒第一绝色,花城城主花倾城,最擅长媚术与用毒,他嫌她心肠狠毒性子轻浮;他是菩提寺里明一和尚,寒寺侍佛二十载终不得剃度,师父说他佛缘未到尘缘太重。她带他远离蛮荒踏入滚滚红尘,她说他是临苏唯一的皇子,她说她要将他送上临苏至高无上的皇位;他挣扎过,逃离过,最终却心甘情愿任她摆布,甚至滋长出更大更狂妄的野心,却始终看不透她浅笑低语的背后。那一日,他九五至尊,她却顿然远去,他以为她要的他曾不愿给的,竟是她不屑的;那一日,她褪下铅华,芙笑媚众生,依是曾经戏语:妾本倾城,奈何倾国倾城不倾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