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49700000012

第12章 理解诗歌的典型性、概括性、形象性

清代王士禛在他的《渔阳诗话》里曾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说学者毛奇龄一向不喜欢苏轼的诗,对他的诗常常说三道四,妄加指责。有人对他的做法极为不满,就举例质问他说:“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样的诗也不好吗?”毛奇龄则说什么:“鹅也会先知,怎只说鸭呀?”这话真让人笑掉大牙。岂不知,这位毛先生根本不懂诗歌的典型性、概括性。

杜牧在他的《江南春》里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明朝的杨升庵对此大惑不解,说:“‘千里莺啼’谁人听的?千里绿映红,谁人见的?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升庵诗话》)他这也是不懂诗的典型性、概括性。诗人这里写出了整个江南处处都是花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景象。

从以上两例可以看出,理解诗歌的典型性、概括性、形象性的重要意义。下边我们就分别说说古诗的这“三性”。

(一)古诗的典型性

是指诗人写入诗句的景、物、事、人都是经过高度加工提炼的,能充分反映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写戍边将士们杀敌报国的豪壮气概。用的“黄沙”和“楼兰”都具有典型性。唐代的边塞诗所反映的大多都是戍守西北边疆的军旅生活。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沙漠。将士们整天在沙漠里摸爬滚打,把金甲铁衣都磨穿了。其实,磨穿金甲的岂止是黄沙,应该说还有石头、荆棘。但是,石头、荆棘其他地方都普遍存在,不能典型地反映出地域风光特色,只有黄沙才具有这种典型性。只要一提起黄沙,人们立刻就会想起大西北,想起千里戈壁来。

再说楼兰。楼兰是汉代西域的国名,后改名为鄯善,在今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汉时楼兰人多次阻杀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用计杀了楼兰王。到唐代时,楼兰对汉族已经没有什么威胁了。唐代好多将士戍守西北边疆,主要是抵御匈奴、羌、胡、吐蕃等少数民族的侵犯。但是,在历史上楼兰曾经多次侵犯过我们华夏大汉民族,做过我们的敌人。再加上它典型的地域性,那么,在侵犯我们华夏大汉民族的敌人中,它就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所以,用它来泛指侵扰唐代西北边疆的敌人就很容易被人们认可。

又如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人抒写了戍边将士看到月照关塞时的无限感慨。有人也许会问:为什么飞将军李广活着,就不会让胡人度过阴山呢?因为李广英勇善战,胡人听到他的名字就胆寒,不敢度过阴山去侵扰。其实,自古抗击匈奴入侵的岂止李广,还有程不识、霍去病、卫青等,他们都曾立下赫赫战功,功勋甚至比李广还卓着。李广只是他们的代表而已。李广在汉武帝时任右北平太守,戍守边关十多年,与匈奴人作战大小几十次,并且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又比霍去病、卫青等人资历深,所以,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回过头来再说苏轼的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从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我们也可知道,鸳鸯既知江边沙暖,也知水暖,它和鸭、鹅等都是水禽,为什么偏写“鸭先知”,就是因为它是家禽,与人亲近,比其他水禽更为常见,更具有代表性而已。

就前面所举的诗句的典型性来说,如果改为普通的说法,其诗意,其含义,其韵味都会大大逊色。如把“不破楼兰誓不还”改为“不破贼寇誓不还”,把“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为“但使智勇将领在”,把“春江水暖鸭先知”改为“水禽先知江水暖”,它给你的印象还深刻吗?它给你的感受还独特吗?它表现的事物还生动吗?

诗人要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万紫千红的自然景象不会面面俱到,毫发毕现,往往通过典型法以少总多,以小见大,以有限见无限。选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小景物,可以使人们联想到大境界。唐代李益写过一首《汴河曲》: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这首诗抒写了诗人看见汴河春光时所引起的感慨。开头写汴水东流,春光无限好,是为大景,后边却劝人们不要登堤远望,因为那里风吹杨花四处飘飞,容易使人感到春光将去而顿生愁绪。杨花是小景物,它在暮春时节飘落,表明夏季到来,春光已逝。选用这一小景物,很好地写出了诗人的感慨。

抓住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现不寻常的社会内容。如唐代韩翃的《寒食》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按旧俗寒食是节日,这天一般人家都得禁烟火。这首诗写暮春时节,东风吹拂着皇城御苑的柳条,使得满城柳絮飘扬。在这禁火的节日里,宫中传烛分火的轻烟散入到“五侯”家中。“轻烟散入五侯家”,这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可是却表现了不寻常的大主题。诗中的“五侯”其实就是指宠臣。唐代在安史之乱以后,宦官受宠专权,把持朝政,胡作非为。这首诗就是讥讽宦官集团专权的,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严重的问题。

又如李商隐的《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首诗是写皇帝求贤访及逐臣,找到了才气无比的贾谊,君臣谈至深夜,看起来很投机,使得君王虚前席而听。可是谁能想到,君王不问苍生如何,问的却是鬼神事。“问鬼神”是个生活小细节,却能见出大问题。晚唐许多皇帝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诗人矛头所指显然是这些昏君。

(二)古诗的概括性

是指诗歌在反映事物、事件时,不作具体的详尽的有头有尾的交代,只是让你明白是何景、何物、何事而已。不像叙事文学那样极其详备、极尽曲折。古诗只择其要旨来表现。如: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唐】卢纶《塞下曲六首·其二》

这首诗写的是飞将军李广在一次打猎时,因为天黑误把草丛中的石头当成了老虎,一箭射去,箭头饮没在石头中。这件史事在《史记·李将军列传》中曾有记载: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诗歌用了20个字表现这件事,《史记》用了21个字。但诗是作了高度概括的,它没交代人物,只交代了当时的情形。把两者对比,就可看出诗的概括的高妙了。《史记》的原段文字只是表现李广的弓满力劲,而诗表现的则是边关将领武艺超群的雄姿。这是对整个事件的概括。

又如: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诗的前两句叙事,作了高度概括。军中为何大开盛宴,谁在马上弹琵琶,弹的是什么曲子,都省去了,不必作出交代,只让你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行了,这就是诗歌叙事的高度概括性。

不仅抒情的诗需要高度概括,就是有很多叙事成分的诗也照样需要高度概括。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用“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概括京城女苦辛练艺,终于出人头地;用“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来概括京城女在世事变迁,年老色衰以后的遭际。这些地方若要展开叙述不知要花去多少文字呢。

再如白居易的《长恨歌》,用“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概括地交代杨贵妃终于被选进宫中,至于是如何被选中的,那就由读者去想象或由史书记载而得知了,用“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概括地交代当时的事变和杨贵妃的死。仅仅14个字的内容,在电视剧中则用了十几个镜头、十几分钟的时间才表现完整。

不仅表现事件要概括,表现景物也要概括。诗中概括地写景,就像中国画的泼墨写意,能给人一种雄壮、宏伟、广阔、恢弘、朦胧的感觉。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就是概括的写法,写出了整个江南的广阔美丽。李清照的词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是概括地写,“绿”借代叶,“红”借代花,是什么花的叶,是什么花,无需说出,反正风吹雨打后,整个院落里都是这样。如果详细说,反倒说不清了。

又如唐代张潮的《采莲词》:

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莲舟不畏风。

这首诗描写采莲妇女早出晚归,不畏风雨的劳动生活,表现了采莲妇女相帮相助、勤劳勇敢的精神。前两句仅仅用了14个字,就概括了一天之中江上风云变幻的情景以及采莲妇女的劳动生活。

概括性是一切文学艺术作品的共性,但诗歌则更为高度集中。

(三)古诗的形象性

诗是要用形象思维的,它的表情达意主要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可感、可观、可触的形象画面来完成的。虽然诗中也有直接议论和抒情,但那只是辅助手段。

诗歌的形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再现自然景物的形象。一些描摹自然景物的诗和咏物诗都是这样。但它并不精雕细刻,一味地追求形似,而是以神似为上。如: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唐】李贺《南园》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气象万千,诗人只选取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物“花”来加以描绘,使整首诗洋溢出浓烈的青春气息。用“越女腮”拟人的手法形容娇媚的花朵,使之生动形象;把叶落香飘说成是“嫁与春风”,想象奇特。如果写“小白长红”不用“越女腮”,那就不够形象。又如:

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

——【唐】韦应物《咏露珠》

诗人写露珠,并没有直接写出它形状如何,色泽如何,而是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写它在滚动时的情景,只有这时人们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到它是圆的。诗人抓住露珠在一瞬间的形态,写出了“不定始知圆”这生动形象的诗句,而这一句也正是追求的神似。

2.把无形的东西形象化。在古诗中,即使是抽象的东西,也会写得具体可感,富有形象性,尤其是对思想情感的表现。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南宋】赵师秀《约客》

这首诗写雨夜约客未到。不仅写出了江南水乡黄梅时节气候和景物的重要特征,而且能把景物与诗人的心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夜晚下雨友人受阻未到,更增加了诗人的寂寞,只好闲坐敲棋,直到深夜时候。诗人的寂寞之感,是通过闲敲棋子这一形象画面表现出来的。如果改成直接议论,说诗人寂寞难以入睡之类,就没有诗的韵味了。又如刘禹锡的《乌衣巷》,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着名绝句,从乌衣巷衰败景物的描写中,让人们很自然地联想到当年住在这里的豪门世族今天已经不存在了;他们的豪华宅第已经成了普通百姓的住处。诗人讽刺当今的权贵尽管不可一世,到头来还是要像王、谢一样垮掉。这种感慨、看法是通过后两句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的。再如唐代刘禹锡的《堤上行三首·其二》: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

这首诗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夜幕刚刚降临,男男女女就唱着歌来到江堤上,有的为传达爱情唱《桃叶》,有的则唱《竹枝》来吐露怨情。诗人是想祝愿这些年轻人彼此感情能够久长,但没有明白讲出来,而是把这抽象的祝愿用看得见的“流水”、“明月”等画面曲折地传达出。

3.展现生活画面的形象。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是极其丰富的,这也是古诗表现的内容之一。表现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的画面,不仅要求具体、生动、而且还要求形象。如: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唐】王驾《社日》

这首诗写农民庆祝春社的欢乐情景,再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俗习惯。开头两句表现农家的兴旺景象,结尾两句写夕阳西下,家家都有喝醉酒的人被搀扶着从欢庆场上归去的情景。社日的欢庆场面只字未提,但读者却可以从“家家扶得醉人归”这一形象画面品味出来。

又如: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唐】李白《玉阶怨》

这首诗写一个清秋的夜晚,碧空如洗,朗月高悬,一位宫娥久立玉阶。寒气袭人,白露湿袜,她不得不退回室内,放下帘栊之后,又隔帘望月。诗人用白描手法写了宫女的简单活动。宫娥为什么这样做,她复杂的内心活动是什么,都没有写出,她的“怨”只让我们从画面中去想象。

(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花枝。

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回答。

【解析】这是一道情景分析题,答题关键在于把握景物的特点。对这景物的特点,诗人作了高度概括。先写凋零的花瓣,再写池水上涨,又写杏园憔悴,后写杜鹃啼鸣。这些都是残春景象。

【答案】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了伤春的无奈之情。

秋夜闻砧

【唐】杜荀鹤

荒凉客舍眠秋叶,砧杵家家弄月明。

不及巴山听猿夜,三声中有不愁声。

诗的前两句写景,诗人以形象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幅萧瑟冷落、凄清荒凉的画面。诗人选取了什么典型事物?它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砧杵。砧是捣衣石,杵是捶衣的木槌。秋天一到,天气将变冷,人们便要染布漂布做御寒的衣裳。这是古代常见的现象。那阵阵砧声犹如阵阵寒意,袭人身心。

同类推荐
  •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临渊而不羡鱼:张中行散文

    《张中行散文》是散文大家张中行的散文精选集 ,内容涉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等,有浓厚的古 典韵味和人生哲学。本选集对浙江文艺出版2008年版的《张中行散文》进行整理并重新出版。同时,为 便于读者阅读,将全书篇目按内容分成“心声偶录” 、“旧迹发微”、“睹物思情”、“灯下忆友”四个 部分。
  • 真的假的谁玩谁

    真的假的谁玩谁

    本丛书集合了国内顶尖故事创作高手的精彩作品,多为当代农民朋友喜闻乐见的题材(如传奇故事、市井逸闻、乡土风情、致富理财、婚恋嫁娶等)为主,内容积极健康,语言通俗生动、机智风趣,有较强的可读性、趣味性和阅读亲和感,特别适合农民朋友阅读和讲述传播。本书为丛书之《真的假的谁玩谁》分册。
  •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文集(散文卷)

    肖凤本名赵凤翔,1937年11月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任教50余年。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老电视艺术家”,2008年被授予“中国新闻教育贡献人物”称号。
  • 生存之一种

    生存之一种

    卢一萍,原名周锐,1972年10月出生于四川南江县。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曾就读于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2年开始小说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情王国》,长篇纪实文学《八千湘女上天山》,随笔集《世界屋脊之书》及游记《黄金腹地》、《云南天堂》等,作品曾获天山文艺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国报告文学大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及上海文学奖等。《生存之一种》是作者的一部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笼罩》、《如歌军旅》、《二傻》、《生存之一种》、《远望故乡》等5篇,文章笔端细腻深刻,读起来意境深远,值得品评。
  •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30年文学典藏散文卷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热门推荐
  • 寂寞深处的风景

    寂寞深处的风景

    西海固永远是一块出产优秀诗人的沃野,这其中的奥秘大概与地气、方言、接受力等诸多现象有关。特别是文化的冲突更容易在一个诗人的笔下产生灵性,更容易在灵魂的层面上叩问自我。
  • 宠溺萌宝龙

    宠溺萌宝龙

    因封印,还是婴儿的她看不到光,住在黑暗之中,皮肤苍白得可怕。鎏金熠熠的长发无人欣赏,就连自己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因一人,她什么都不懂,只感觉自己的心空空的,凉凉的。麻木地修炼着爹爹给她的许多绝学和异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千年过去。在一次不经意的天灾下。她的封印裂开。遇到了让她一身难忘的经历。原来,自己也可以被爱。绝对宠。女主纯粹天然。男主……有很多
  • 修丹妙用至理论

    修丹妙用至理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诗歌:悠久诗歌大国

    本书介绍了秦汉、六朝、唐代、宋代、明清的诗歌。 本套作品根据中华文化形态的结构模式,共分为10套,每套冠以具有丰富内涵的套书名。再以归类细分的形式或约定俗成的说法,每套分为10册,每册冠以别具深意的主标题书名和明确直观的副标题书名。每套自成体系,每册相互补充,横向开拓,纵向深入,全景式反映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博大规模,凝聚性体现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厚重精深,可以说是全面展现中华文化的大博览。因此,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盛世嫡女:一品皇后不可欺

    盛世嫡女:一品皇后不可欺

    大晋深宫,多少人心算尽,只为君王一顾。初见漫雪纷纷,她一舞名动,他一见钟情。再见美人入怀,他眼底波澜,她朝暮有幸。红墙内外,楼阁深重,都说人心难测,可人心又如何?她言笑晏晏,叹山河入梦,不过阖手繁华,覆掌枯骨。人间不老,怅然离魂,皆知帝王无端,可无端亦有端,他眸色深深,簪桃花入袖,只想盼那人一回首。--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倾国倾城·晚镜の恋

    倾国倾城·晚镜の恋

    胭脂红水朦胧,冬雪融歌浅诵,桃花浓人去也楼空,叶分飞雨垂泪,风湮埋泣葬骸,断徘徊情殇惹尘埃。月光水如醉,暮色归落映辉,空悲切生死也离别。
  •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

    《药补不如食补》从中医角度综述了食补的益处与遵循原则,介绍了食补对不同病症,例如五官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妇科病、泌尿系统疾病、男性病等的食疗之道,为广大群众进行食补养生提供了参考与借鉴。中医有“虚则补之”一说。补虚有多种方法,药补和食补是常用的两种方法,但各有不同。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体现了饮食是维护健康的根本。古代医着《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也显示了古人对饮食疗法的重视。
  • 星天大帝

    星天大帝

    星天大陆,从来强者遍布,异族横行。少年重生,只为杀上巅峰,血仇除邪。艾羿本为正派弟子,却惨遭邪派所杀。所幸灵魂不死,转世重生为一个柔弱书生。且看我再整旗鼓、破凶除恶、重塑乾坤、执掌苍穹,成就大帝。修为等级:星者,星师,星灵,星尊,星宗,星王,星仙,星神,星圣,星帝。
  • 生活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生活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生活中人们经常碰到各种各样非常小的“难题”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既影响了心态也影响了我们应该享受的快乐。其实这些问题只要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略微思考一下,生活中许多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生活高手》从理财,购物,生活中的诀窍,生活中的禁忌,休闲娱乐,家庭烹饪等诸多方面编写了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些实际性的办事窍门,望能给读者帮助和启发。
  • 武尽霸途

    武尽霸途

    一个一心要掌握自己命运的少年。一段破圣域,战洪荒,震太古,威霸域外,成就古往今来武道帝君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