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2月23日发生的宁安堡南洋行兵暴,是中共宁夏地下党组织领导的一次武装起义。
1930年初,蒋、冯、阎中原大战爆发前夕,冯玉祥调整了陕、甘、宁、青四省军政官员。马鸿宾调回宁夏接替吉鸿昌担任省主席。中原大战后,马鸿宾因离冯附蒋有功,得到蒋介石的青睐。1931年1月,马鸿宾被蒋介石任命为甘肃省政府主席。冯玉祥利用甘肃省各派势力的矛盾,策动他的旧部雷中田倒马。同年5月25日,雷中田在兰州扣押了马鸿宾,史称“雷马事变”。随即马鸿宾主力新编第七师由冶成章率领由宁夏进驻甘肃,宁夏防务一时空虚。在狱中的中共宁夏地下组织负责人杜润之,秘密策划准备利用这一时机,组织宁夏武装暴动。
杜润芝是陕北米脂县人,192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入党,曾任燕京大学党支部书记、中共北平市委成员等职。1930年夏,中共北平市地下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杜润芝身份暴露。中共北方局便利用杜润芝的同乡校友杜立亭担任宁夏中学代理教务主任的关系,派他到宁夏开展党的工作。同年秋,杜润芝在宁夏中学领导了学潮斗争,在社会舆论的支持下取得胜利。
1930年春,李天才在宁夏中学读书,当时校长徐宗孺排挤进步力量,袒护落后师生,校内政治斗争激化,曾发生斗殴事件。李天才、梁大均等进步学生,按照党组织的指示,把斗争矛头指向学校当局。他们提出“驱逐绅士徐宗孺,拥护杜立亭当校长”的口号,组织讲演会,宣传进步思想,受到广大师生的支持和响应,最后形成全校性罢课。国民党宁夏当局派出警察包围学校,先后抓捕20多人。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李天才等组织学生上街游行,揭露当局和校方的残酷和无理,受到社会舆论的支持。宁夏当局只得调走徐宗孺,任命杜立亭为校长,并释放了被捕学生。宁中学潮引起国民党宁夏当局的不满和怀疑,因而加强了对杜润芝等人的监视,并利用冬季学校放寒假学生离校之机,以共产党嫌疑的借口逮捕了杜润芝和杜立亭等人。
1931年,全国革命形势已由低潮转入高潮。在全国各地,相继发生了许多暴动。同年4月,张德生受中共陕北特委的派遣来到银川,设法到狱中和杜润芝会面,向杜传达了陕北特委的指示,共同研究了宁夏的局势,确定在宁夏开展武装斗争。
张德生、刘梅村利用杜润芝在宁夏中学已有的工作基础,继续开展学生运动。李天才、梁大均等进步同学经过宁中学潮的考验,成为进步青年学生的骨干,并以师生关系到狱中探望杜润芝。经杜润芝介绍,李天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在一起分析了全国及宁夏的形势后,杜润芝对他们说:“现在要搞枪杆子,没有武装不能成大事。宁夏是经过大革命影响的地区,青年学生和群众觉悟较高,马氏家族盘踞甘、宁两省,涂炭百姓,不得人心,宁夏人民的反马情绪很高。当前就是要组织发动群众,利用地方实力派和杂牌军与马家统治的矛盾,策动起义,拉出一支队伍来。”随后派李天才回家乡宁安堡策动地方驻军起义。梁大均负责做马鸿宾部队和其他杂牌军的策反工作,等待时机组织武装暴动,建立革命政权。张德生与李天才经过多次交谈,志同道合,完全支持进行反马兵暴。
李天才按照杜润芝的指示,回到家乡联络了宁安堡驻军马鸿宾三十五师特务营机枪连连长孙天才。他俩既是同乡,又是同学,孙原是枣园护路队中队长。1931年,马鸿宾为扩充势力,把护路队编入他的正规军。孙天才为人正直,有胆有识,枪法也好,群众威信高。但因受马家军官的排挤,仕路不畅,深为愤恨,遇李天才和他联系,两人相谈十分投机。孙答应时机成熟后,脱离马部,另谋出路。随后,李天才又找到原恩和堡护路大队大队长张自箴。张自箴在大革命时期是恩和高级小学校长,他的学生张子华、孙殿才于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也常来信互相鼓励。李天才、张自箴、孙天才共同分析了形势后,都同意配合银川武装暴动,共同反马。李天才返回银川将情况向狱中的杜润芝作了汇报,杜表示同意。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李天才、张子箴等人在银川、银北、灵武、中宁等地联络了马部中的一些军官,并组织发动了一批青年学生和群众。在此基础上,杜润芝等决定以“抗日救国西北军”的名义起义,颁发了旅、团两级军官的委任状,并决定在12月23日夜起事。
宁安堡是宁夏川区的南大门,历来是兵家重地。杜润芝等决定“抗日救国西北军”的这次兵暴首先从宁安堡驻军孙天才所在的特务营开始。李天才接受任务后,又秘密来到宁安堡,并住在特务营机枪连孙天才的连内,秘密和外线张自箴联系,约定了起事时间,制定了行动计划。
1931年12月23日夜,天气阴晦,月色朦胧。二更时分,由李天才、孙进朝、万连举等在南河桥头,集合恩和、鸣沙、长滩等处来的起义成员一百多人,简要的动员以后,命令迅速摸进特务营。但因内应人员一连连长梁生海记错了约定日期,误认为外牌军闯入,持枪打死了起义成员李绪娃。枪声惊动了敌营营长杨寿堂,他立即组织警戒和抵抗,踏营队伍被打退,起义失败。李天才、孙天才、孙进朝等人被捕。李天才被押送到银川,关在宁夏监狱。孙天才关押在营部,释押后被降为排长。孙进朝受尽酷刑,死于特务营。
李天才等在宁安堡发动的兵暴失败后,梁大均等人决定在银川再次发动兵暴。但由于他们的行动被反动学生告密,当梁大均派李振邦等人按约定计划到掌政桥取枪和联系起义部队时,敌人已把这个连的枪支收缴,将有关人员看管起来,原定在银川小南门发动的兵变也告失败。
宁安堡兵暴失败后,于年秋,李天才辗转来到北平,在西城大磨盘院中央公寓找到宁夏旅平的许多同学,和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并在西城水月庵7号建立秘密联络点。根据组织的安排,他白天深入工厂熟悉工人群众,组织赤色工会,晚上写标语,散发传单。
1933年初,北平市地下工会在天桥召开群众集会,揭露国民党河北省当局镇压保定师范青年学生抗日爱国运动的罪行,举行示威游行,李天才组织宁夏旅平学生参加。李天才还在北平后门洋车工会和东城区俄语商业学校建立了两个据点,和华北总工会办事处负责人饶漱石、秘书张子华保持联络。有一次,据点被特务盯梢,里面接头的同志十分危险,李天才冒险闯进院内故意大声说:“老张,请客在东来顺,大家都在等你们。”特务听后认为开会地点改了,当时没有下手,跟在李天才后面,到了大街人多处,李天才登上电车,在电车工人和群众掩护下,迅速换装,甩掉了跟踪的特务,改乘黄包车离去。此后李天才多次被特务跟踪,为避开警察追捕,他多次躲到寺庙,在神像后和棺材下隐蔽,化险为夷。
1933年6~7月,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接连收复察哈尔北部大片国土,军威大振,史称察北抗战,李天才组织工人举行庆祝活动。国民党政府取消同盟军番号,中断平绥铁路交通,铁路工人举行“坚决抗日反对投降”的大罢工,李天才组织工人声援,国民党特务机关派特务潜入工厂,混入工人组织,搜捕共产党人。1933年8月,李天才在北平门头沟遭逮捕,被押到天津监狱。在狱中,敌人多次收买李天才,都未得逞。后动用拔筋床、烙铁烫、赤脚走铁钉床等极其残忍的酷刑,逼他就范,但他坚贞不屈,义正辞严,对拷问他的敌人怒声呵斥道:“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国家主权,何罪之有?你们这些汉奸卖国贼,替日本侵略者镇压工人,犯下了滔天罪行,人民是不会饶恕你们的!”敌人惨无人道地向其鼻孔里灌辣椒水,李天才被毒害而死,年仅24岁。李天才是中宁县为革命捐躯的第一位革命烈士。
反动派杀害了李天才,却挡不住革命洪流的滚滚向前。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5月,党中央和军委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同时也为了扩大和巩固西北抗日根据地,扩充军力,努力争取西北抗日力量联合,推动全国性抗日运动的发展,决定陕北红军西出甘肃、宁夏,开始西征。
红军在西征期间,曾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解放了盐池、同心、固原、海原等广大地区,并建立了革命政权和游击部队。由于西征红军在西征中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各项政策,领导回汉人民打土豪,除恶霸,在行军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拥护。中宁地区的农民张致光、孙玉亮、贾生金等人,因受不了马鸿逵的种种苛捐杂税的剥削和各种压迫,背井离乡,逃亡罗山、海子塘、红寺堡一带出卖劳动力。他们亲眼看到西征红军纪律严明,体贴回汉群众的困苦,就主动参加了红军地方游击队。张致光为人机智,聪明勇敢,被游击队政委李振怀派到宁安堡、恩和堡、鸣沙州、张恩堡等地了解当地国民党军队及地方民团的布防情况,并联系他所熟识的、流浪到山区打短工、放牛羊的人为红军办事。1936年11月初的一天,红军游击队派张致光化装成货郎,以串乡卖货为掩护,侦察这一带敌情。在侦察中,张致光得知张恩堡巫家寨子驻有国民党河防队和护路队的两个小分队。河防队的队长罗得理是个吃喝嫖赌、无恶不作的人,白天抽鸦片烟,夜晚宿娼。他所带的河防队经常借检查张恩至渠口的黄河渡口行人之机,故意刁难、勒索、扣押、搜刮钱财。副队长是张恩的地头蛇单学义,常借河防队势力,压制群众,鱼肉乡里,回汉群众极为愤恨。护路队的队长孙惠是当地恶绅,名为保护青铜峡黄河以南的公路安全,实则与匪徒一气,打劫商旅。河防队、护路队活像钉在张恩人民头上的两颗铁钉,痛得人民活不下去。为了拔掉张恩人民头上的这两颗钉子,为民除害,游击队和驻扎在罗山官口村的陕甘宁省骑兵独二营,决定出奇不意,以一日夜行程百余里的速度,夜袭张恩堡。
1936年11月初,牛首山麓的夜晚冷气逼人,月光如银,倾泻在大地上,使人感到寒意。张恩附近的劳苦大众,经过了一天劳动,早已进入梦乡。就在这静寂的夜晚,张致光引导游击队和骑兵营突然出现在张恩堡巫家老庄子的附近。为了不打草惊蛇,他们秘密隐蔽起来,只派了几个战士直扑张恩街桂连升鞋匠家,捉住了在那里嫖宿的河防队队长罗得理,给罗讲明红军对待俘虏的政策和此次夜袭的目的,然后把罗带到巫家老庄子。罗得理一见庄子周围都是骑兵,早已吓破了胆,只好按骑兵营的命令行事:由他下命令,让寨内的河防队和护路队,彻底把枪交出来。寨内的敌人不敢开门,只好把两队所有的枪支弹药捆好用绳从寨墙上放下来,共收枪二十余支。前后不到两小时,顺利完成了夜袭任务,游击队和独二营在庄子后面的大禾场上集合队伍,带着战利品和俘虏奔回防地。第二天清早,人们发现到处贴的是红军的油印传单标语,都以惊异的目光相视而笑,并小声赞誉说:“红军真是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