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40000000010

第10章 破除心中贼(3)

中国古代有个叫怀海的法师,因他所住持的丛林在百丈山的绝顶,故又号百丈禅师。他立下一套极有系统的丛林规矩——百丈清规。

百丈禅师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农禅生活,即不工作就不能吃饭。这个提议在制定之初,曾经也遇到许多的困难。这是因为佛教一向以“戒”为生活的规范,而百丈禅师改进制度,以农禅生活为主,因此难免被一些懒惰的僧人怨恨,被一些保守的禅师反对,甚至有人批评他为外道。

身为住持的他每日除了带领众僧修行外,还必须亲自参加农田里的劳作,教导其他僧人和弟子勤劳工作。尽管身为方丈,他还是极其认真地参加劳作,对于平常的琐碎事务,也是亲力亲为,不肯假手他人。

时光荏苒,渐渐地,百丈禅师年纪老了,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但他却不肯放弃劳作,每日仍随众僧人一起上山担柴、下田种地。因为农禅生活,就是自耕自食的生活。弟子们毕竟不忍心让年迈的师父做这种粗重繁劳的工作。因此,大家商议以后,派大师兄说与师父听,恳请他不要随众劳动,要修行的话,在寺里参禅打坐也是可以的啊,没必要非得不顾自己的年事已高,还去做这些形式主义的事情。但百丈禅师却不肯罢手,仍以坚决的口吻说道:“我是无德劳的人,人生在世,若不亲自劳动,岂不成了废人?”

弟子们见言语劝说阻止不了百丈禅师参加劳动的决心,只好将百丈禅师日常劳作所用的扁担、锄头等工具藏起来,不让他做工。百丈禅师找不到工具,就问弟子们,弟子们都说没看见,说也许是佛旨将它们请走了。这瞒不过百丈禅师,他知道是弟子们藏起了工具,无奈之下,他只好用不吃饭的绝食行为来抗议。弟子们焦急地问禅师为何不饮不食,百丈禅师对他们说道:“找不到工具,我就参加不了劳动,没参加劳动,我也就没资格吃饭了。”

弟子们劝了老半天,百丈禅师还是不肯进餐。他们没办法,只好又将工具还给了百丈禅师,让他随众劳动。

严于律己才能修炼自身,练就良好的自制力。自制力就像人的欲望和行为的闸门,能控制住自己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先生曰:“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初学时心猿意马,拴缚不定,其所思虑多是人欲一边,故且教之静坐、息思虑。久之,俟其心意稍定,只悬空静守如槁木死灰,亦无用,须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则无时而可间,如去盗贼,须有个扫除廓清之意。无事时将好色好货好名等私逐一追究,搜寻出来,定要拔去病根,永不复起,方始为快。”

——《传习录·陆澄录》

)第八节 修心之道:静坐与省察克治

有一天,王阳明和他的弟子一起探讨做学问的功夫。王阳明说:“教人治学,不可偏执一端。初学时心猿意马,心神不宁,所考虑的大多是私欲方面的事。因此,应该教他静坐,平息思绪,时间一长,等他们心意稍微平定再进行下一步。但若一味悬空守静,如槁木死灰一般,也没有用。此时必须教他省察克治的功夫。省察克治的功夫不应有间断的时候,好比铲除盗贼,要有一个扫除廓清的决心。无事时,将好色、贪财、好名等私欲统统搜寻出来,一定要将病根拔去,使它永不复发,方算痛快。”

这段话说了两件事:第一是让心静下来,第二是省察克治。只有如此,才是真的修行的功夫,才是得到幸福的正确道路。

因为要获得与冰冷的物质世界抗衡的精神力量,必须要使心静下来,这样才能看到有形世界之外的无形世界。王阳明说,一个内心沉静的人,不管他处于社会的哪个阶层,他都保持着一种俯视和自嘲的目光,同时又具有谦卑和敬畏的品质,他知道在永恒面前人的渺小和局限,知道人和哪些事物往来才更有意义。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活了一辈子也没有弄明白过,甚至是不相信在物质之外还会有什么,他们当然也活得很滋润,感觉很自豪,有宝车、豪宅和美女。他们觉得:幸福的人生不就如此吗?可是,也仅仅只是活着,忙碌了一辈子,算计了一辈子,表面风光了一辈子,当挥手与这些永别时,才发现苦心经营一辈子的“事业”,原来是一堆速朽的垃圾。

但这一切,只有在如王阳明说的那样——内心静下来后——才能发觉。

在常人的印象中,一个人的内心要静下来,只有两个途径:一是出家为僧,空对佛门;二是纵情山水,远离尘嚣。

可在王阳明看来,第一种情况是枯禅,不是要心静,而是要心死;第二种途径是逃避,是刻意求静,结果只能是——远离尘嚣时感觉内心很平静,一回红尘就更加感觉到浮躁。

王阳明所说的让心静下来,不是独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也不是什么都想。其实,王阳明认为,让心静下来的唯一方法只有两个,一是静坐,二是省察克治,两者不是平行的,而是递进的。

“静坐”并非是佛道二教的专利,恰好相反,它是中国儒家知识分子修行的一个重要步骤。孔子就经常教导人静坐,中国古代许多取得卓越成就的名人,平常都喜欢静坐,如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陆游等。通过悉心练习静坐,可以感悟人生,认识自我,医治心灵的创伤,并可促使注意力集中,开发良知固有的超级智慧。

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很多成就非凡的人,都有能力排除杂念而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如果你对周围的人仔细观察,会发现有成就的人在事业中有着惊人的专注度。这种人在集中全部精力来思考某一问题时,就会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使他的思维只集中到一个点上,灵感有时候会不请自来。

王阳明早期极推崇的理学泰斗级人物朱熹讲过一个故事,就证明了“静坐”的神奇妙用。

这个故事说,宋代有个叫陈烈的人经常为自己的记忆力差而苦恼。有一天,他读到《孟子》中的“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忽然醍醐灌顶,自言自语道:“我没有将散放在外的心收拢回来,怎么能够在读书的时候牢记住有关内容呢?”于是把自己单独关在一间房子里,专心致志地静坐,在此期间不去读书或想别的事,以免分心。这样坚持了一百多天,从此之后,只要读过的书,再也不能遗忘。

王阳明认为,静坐的境界并非难以企及,一个人只要有点耐心和毅力,摒弃那些干扰自己的琐事,让身心进入一种宁静和谐的状态,就有可能领悟到静坐的境界,并将其精神融入人生之中,从而达到恢复良知本体、提升心灵、开发智慧的目的。

只有先通过静坐,让心先静下来,然后才能省察克治。

理学语境是这样解释“省察克治”的意思的:“省察”,就是通过反省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和行为中的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克治”,就是克服和整治,去掉所发现的那些不良倾向,坏的念头、毛病和习惯。通过反省、自查,就能达到内心平和的良好状态。

王阳明所要求的省察克治,并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如此,而是在做事情中去省察克治。每做一件事,无论成败,都要好好反省一番,为下次做必要的思想准备。那些不良的倾向、坏的念头和毛病,只要内心深处认为它是错的,就马上去除,丝毫不能耽误。

人每天都处在这种随时检讨自己的环境中,慢慢地会把这种行为当成习惯,真正的人生也就是这样!

先生曰:“舜常自以为大不孝,所以能孝;瞽瞍常自以为大慈,所以不能慈。瞽瞍记得舜是我提孩长的,今何不曾豫悦我,不知自心已为后妻所移了,尚谓自家能慈,所以愈不能慈。舜只思父提孩我时如何爱我,今日不爱,只是我不能尽孝,日思所以不能尽孝虚,所以愈能孝。及至瞽瞍底豫时,又不过复得此心原慈的本体。”

——《传习录·钱德洪录》

)第九节 放弃优势,内心圆满

依王阳明的认识,人人在有良知的情况下都是圣贤,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优势。但很多人的良知已被物欲遮蔽,他们还有优势吗?

也许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有优势,比如有人认为自己头脑灵活,有人认为自己处世能力强,还有人认为自己才华横溢,更有人认为自己优势太多,天下舍我其谁。的确,如果不是白痴和疯子,人的智力水准不会相差悬殊,所以人人都觉得自己有别人没有——或者别人有,而自己却比别人强的优势。但是,你真的认为,你自负多年的优势是真的优势吗?

一次,父子二人因矛盾找父母官王阳明评理。王阳明去后不久,有人就看到父子二人互相抱着痛哭离去。王阳明的弟子问老师:您是用了什么方法让父子二人如此迅速地和好的?

王阳明说,我只是告诉了他们一个常识:舜是世间最不孝顺的儿子,而他老爹瞎老头是世间最慈祥的父亲。舜和老爹瞎老头的故事令人动容,舜的老爹给他娶了个后妈,老爹和这位妇人为了谋取舜的财产,想把舜谋杀。舜每次都原谅了老爹。后来,老爹幡然醒悟,恢复了父亲的慈祥,这都是舜大孝的力量。

弟子们大为惊讶,说:您这是说反了啊。

王阳明说:那是因为你们平时的思维惯性,是你们的认识出了差错。我对那对父子说,舜总是自以为自己不孝,所以总在孝上努力。而他老爹瞎老头总以为自己最慈祥,所以却不能慈祥。舜的孝是一种优势,但他全然没有把它当成优势,反而继续努力。而他老爹瞎老头却把自己的慈祥当成是优势,所以抱住优势,死死不放。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会抱住优势不放,结果弄巧成拙。

有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家旅店。早上出门时,旅行者A带了一把伞,旅行者B拿了一根拐杖,旅行者C两手空空。

三人出门不久,天降大雨。

晚上三人相继归来,店主发现,拿伞的A被淋得满身湿透,拿拐杖的B则跌得浑身是伤,而两手空空的C却安然无恙。店主和A、B两个人很纳闷儿,问C:你既没带伞,也没有拐杖,怎么会一点事儿都没有呢?

C却反问拿伞的A: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被摔伤呢?

A回答说:大雨来时,我手中有伞,所以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雨中有风,伞遮不到的地方就被淋湿了;我走在泥泞的路上,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就没有摔伤。

C又问拿拐杖的B:你为什么没有被淋湿而是摔伤了呢?

B回答: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带雨伞,所以只能找那种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被淋湿;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摔得我东倒西歪。

C听完二人的话后,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毫发无损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在房檐下走,遇到泥泞的道路时我慢慢地过,所以我既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我们常常因为自身所拥有的优势而忘乎所以,认为有了优势便一劳永逸、所向无敌,却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因为优势,我们少了警醒,优势就变成了劣势。所以我们往往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心学讲究永恒的修行。王阳明的弟子兴高采烈地对他说,我最近这段时间终于体会到良知的妙用了。王阳明却面无表情地告诫他,你再用一段时间的功看看!

所以,在王阳明看来,即使是良知,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我们必须要时刻警醒,如果不把自己的优势升级,它就会变成劣势。

下面是一道很耐人寻味的心理测试题,它大概会告诉你一个道理:舍弃你的优势,对你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

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

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公交车站。

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

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

一个是医生,他曾救过你的命,是你的大恩人,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还有一个女人,她是你的梦中情人,如果这次错过,你们将永无见面的机会。

但你的车只能坐一个人,你会如何选择?

依常理分析,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应该先救他。但是,从生物学角度来讲,每个老人最后都只能把死作为他们的终点站,你应该先让那个医生上车,因为他救过你,你认为这是个好机会报答他。

当然,你最应该做的就是拉上那位梦中情人。

到底该如何选择?

最幸福的答案是:给医生车钥匙,让他带着老人去医院,而你则留下来陪你的梦中情人一起等公车。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出错,总是对一些无法完成的事耿耿于怀,就是因为我们从未想过要放弃我们手中已经拥有的“优势”(车钥匙)。有时,如果我们能放弃一些我们的固执、狭隘,和一些“优势”的话,我们得到的不仅是财富,还有内心圆满的幸福。

先生曰:“忿几件,人心怎能无得,只是不可有耳。凡人忿,着了一分意思,便怒得过当,非廓然大公之体了。故有所忿,便不得其正也。如今于凡忿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意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且如出外见人相斗,其不是的,我心亦怒:然虽怒,却此心廓然,不曾动些子气。如今怒人,亦得如此,方才是正。”

——《传习录·黄直录》

)第十节 如何对待愤懑

儒家修身宝典说,修身在于使自己的内心纯正,如果心中有愤怒,有恐惧,有忧患,都不能使内心纯正。内心不纯正,离天理就远,人欲就多,那就无法成为圣人。

正如王阳明所说,愤怒情绪,没有人可以避免。不过,愤怒情绪可以有,却不能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一旦发泄出来,那就着了一层私心的意思,那就是怒得过当了。也就是说,愤怒是与生俱来的,谁都无法祛除。但愤怒是一台发动机,发动机被人所知,是因为你开动了它。如果我们不开动这台“发动机”,也就是说,我们虽然有愤怒,但要控制愤怒,不要启动它,不要让它出来惹祸。

当你生气的时候,你怒骂别人的时候,你也在承受着这种行为带来的伤害。怒气会让人愚蠢,闲气会让人失神,怨气会让人灰心,坏脾气会害死一个人。生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一个人生气10分钟所耗费的精力不亚于参加一次3000米长跑,而且人在生气时的生理反应非常剧烈,同时会分泌出许多有毒性的物质,这些毒素甚至可以毒死一只大白鼠。从这个程度上说,生气无异于一种慢性自杀。

王阳明给出了控制愤怒的方法:迁移法。这种方法要求人在被别人惹怒,或者是自己不由自主地发怒后,想象这种愤怒是别人的,而你只是个看客。当你看到不公平的事情时,虽然愤怒,但不要表现出来,那其实就没有动气,心也就没有歪,也就是达到“心正”的境界了。

如何抑制愤怒,王阳明的方法是迁移。但佛家认为,我们可以把愤怒从自己的本性中彻底清除。

有一位中年妇女,正是更年期的年纪,非常喜欢生气,一件在别人眼中无关痛痒的事,她却七窍生烟。当然,她知道愤怒的坏处,于是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开释。

高僧听了她的要求,就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锁门而去。

中年妇女气得发狂,从夕阳西下骂到太阳升起。那位高僧对此丝毫不予理会。中年妇女骂累了,哀求高僧开门,高僧也不理。妇女终于沉默了。高僧这才来到门外,问她:“你还生气吗?”

妇人狠狠地说:“我只为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

高僧摇头:“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真是可悲。”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来问她:“还在愤怒?”

妇女回答:“不生气了。因为气也没有办法。”

同类推荐
  • 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李开复给年轻人的11个忠告

    为了帮助年轻人,李开复博士通过给年轻人写信、创办我学网、去高校进行演讲、出版图书、博客交流等等方式,为年轻人提出了许多忠告。在本书里,你可以看到李开复博士对人生目标、自我潜力开发、成功与成就,诚实与正直,思考与选择,宽容与勇气的深刻理解。字字珠矶,句句激励,希望能给你的成长之路带来正能量。李开复,1961年12月3日生于中国台湾。毕业于哥伦比亚政治系,后转计算机学院。1988年获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 机学博士学位。李开复博士于2009年9月在中国北京创立创新工场,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及创新工场开发投资基金的执行合伙人。在创业之前,他在谷歌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微软公司全球副总裁。李博士于1998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后更名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在极短时间内创建了一个国际一流的计算机研究院,曾被《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评为“最火的计算机实验室”。李博士也曾在SGI公司担任互联网部门副总裁兼总经理、Cosmo软件公司总裁、苹果公司交互式多媒体部门的副总裁。在加入苹果公司之前,李开复曾在卡内基梅隆大学任教两年。他的博士论文是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统”。1988年,《商业周刊》授予该系统“最重要科学创新奖”。在校期间,李开复还开发了“奥赛罗”(黑白棋)人机对弈系统,因为1988年击败了世界团体冠军美国队的一名成员而名噪一时。
  • 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

    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

    你是否丢了自己的幸福? 丢到哪里去了?是谁绑架了你的幸福,他人,社会,还是你自己?马银文编著的《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告诉你,你的幸福失落在了哪里,去向何处寻,打开你的幸福之门……《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总结了幸福人生必备的9项修炼,谈及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家庭,以及与社会的关系等几大方面,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生动案例的解析,来说明幸福在哪里,我们如何修炼到幸福的智慧,找到幸福生活的钥匙。从关注现实说起,归结到调整自己的心态,平衡好自己与他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处理好物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保持一颗积极的、向上的、充实而宁静的心,把握当下,珍惜所有,从而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 读《止学》学生活

    读《止学》学生活

    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之有失焉。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也。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歇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矜。
  • 有一种策略叫忍让

    有一种策略叫忍让

    本书以中国传统哲理结合生活中的事例对忍让进行阐述,从古今中外历史人物和典故中,总结为人处世中的隐忍之道,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生活中现实事例对忍让进行阐述趣解。
  • 办公室兵法

    办公室兵法

    在办公室里生存,靠的是你的能力和智慧,靠的是你对进退分寸的拿捏,靠的是害人之心不可 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谋略。纵观职场上那些成功者,哪一个不通世俗,不懂分寸?因此,要想在办公室中稳操胜券,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掌握一定的生存法则和应变技巧。本书共分九篇:分别为备战篇、拓展篇、服从篇、合作篇、竞争篇、沟通篇、谋略篇、情感篇和进退篇,采用渐进手法,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诚恳地帮你分析如何在职场中求生存,谋发展。
热门推荐
  • 追个影后做老婆

    追个影后做老婆

    一个留洋运动员的风流韵事。一个小人物因为机缘巧合留洋踢球,在海外淘金赚钱。他很有女人缘,纵意花丛,风流成性,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奥斯卡影后,其后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演绎了一幕幕精彩的传奇……
  • 夜光之恶魔琥珀

    夜光之恶魔琥珀

    奥维辛50年,经历了那次世纪大战,那次爆发把所有生命都毁灭了。多年后的地球,二块恶魔琥珀,很偶然地被人类捡起,简单的处理,却培育了恶魔的生命体。唤醒了恶魔的心脏。一年后,历史就要被改写。人类面临灭亡的危险,过去的战士,光明已经逝去,仿佛没有办法再改变即将发生的事。让恶魔们没有预料到,先古的人虽然已经死去。先古灵魂却没有消失,在一切到来时,在这里的远古灵魂会选定“光明者”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而当有人灵魂和过去的灵魂共通的时候,他将获得一年的灵魂锻炼,从而挑战现实的恶魔,带领正义走向光明。当琥珀面世的时候,夜就暗了。谁来带来光明?
  • 网游之创世剑神

    网游之创世剑神

    他是曾经的网游高手,却也曾因为游戏失去了很多东西。常怀梦想的他始终不曾放弃。他是为梦想甘于付出的宅男,一个无意的机会,他步入大型网游《灵纵》,从此告别过去,不懈奋斗,凭借胜人一筹的悟性和勤奋,楚逸寒苦尽甘来,终成《灵纵》一代传奇剑神!这是一个高手跌宕起伏的人生路,这是一阕无数玩家为之膜拜的传奇画卷。
  • 道剑无门

    道剑无门

    他悟不得道,想着练剑至强。杀着南蛮野,饮着北国雪。木剑斩断流水清溪,却斩不断缥缈大道,剑心斩碎华光流矢,却斩不碎心头痴念。凭什么修不得道,凭什么仗势欺人,凭什么要在这样那样的阴谋里团团转。他要寻找那传说的真龙,取它心头血,开启一条大道的门。他要找到闻名的剑客墓,挖出剑神心,能有那刺破天的剑。心若向道,即便天要阻我,也要高举手中木剑,朝着苍天,朝着大道,刺上一刺。
  • 邪王戏痞妃:重生在红楼

    邪王戏痞妃:重生在红楼

    21世纪天才白富美,穿越后竟被亲爹给卖了!她可不认命!本想在异界当个奸商多赚点银子好好享乐,可那该死的烂桃花挡也挡不住。某日一妖孽腹黑的王爷上门逼婚!女扮男装的她笑抽了,“原来王爷喜欢‘男人’啊!”洞房之夜,霸气尊贵的男人却宠溺无边的吻住她,“我只喜欢你。”
  • 地狱天堂

    地狱天堂

    金钱与欲望、卑劣和高尚、光明与黑暗,在这部《地狱天堂》中得以淋淳尽致地表现。作者以一个在社会转型期得以发了横财的家庭为切入点深刻地剖析了人性中的善与恶、美与丑。主人公金德旺原来只是一个农民,在一心暴富的心态下、不择手段,以牺牲集体和他人利益为最大追求,甚至连儿女情爱也都成为利益的筹码。
  • 宦·难·江山

    宦·难·江山

    清人唐甄在《潜书》中曾这样描述宦官:“望之不似人身,相之不似人面,听之不似人声,察之不近人情。”在他眼中,这些太监似乎并不属于人类,他们佝偻着臃肿的身体,喘着畜生一样的粗气,远远地看上去根本就没有人的形状;他们的脸看上去完全没有人类的特征,非男非女的样子恐怖至极;他们的声音也不是正常的人声,嘶哑而尖细。这些太监的灵魂孤独而阴郁,不能以寻常的想法去揣摩他们的内心,他们似乎完全没有作为人的感情。如果说唐甄的这些话过于狠毒,那么他最起码还是说出了大多数人对宦官的直接感受。
  • 超级掌门

    超级掌门

    秦舒接任掌门,成为了灵秀唯一的掌门兼弟子,师傅却给他留下一屁股的债等他偿还,为了为师还债只能够成为皇甫家族的护卫,这却成为秦舒霸主之路的开始……
  • 上古世纪之双生花未开

    上古世纪之双生花未开

    凌乱了风中飒爽英姿的你纷纷扰扰着的不同命运你笑我淡然苍劲的笔触雪中纷飞着明亮的眼光请为我笑一笑吧散发出你洁白美丽的光芒别让这乱世的冷酷搅了你本善良的心我知道最本真的你
  • 逆天成道

    逆天成道

    来自远古的巨宝,流落凡尘,落在了一个“废物”手中。他带着绝世无双的星辰神通,为萧郎开启了一段神奇的旅途。一步一步,萧郎逆天成道,搏杀上苍。神仙?好麽,我抢你。妖怪?好麽,当我灵兽。魔怪?丑了点,干掉你,炼化神通。萧郎本卑微,不喜名门正派,就喜抢劫神仙,抢着抢着,他居然无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