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2300000005

第5章 治学严谨博大精深(1)

人生来世,纵横天下,无不希望生前建功立业,死后万古流芳。然而欲成大业者,非有卓越之智慧和才干方行。而智慧才能的获取,依赖于平日的学习和知识的增进,所以,古今中外之成功者莫不讲求治学之道,高度重视知识的作用。

治学之道,最紧要的是立下坚卓不俗的大志,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学问长进得越快。

治学,要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务实精神,避免奢谈,踏实认真。要明白学问的取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学问好比金字塔,基础越深越博越好,这样才能在广博的基础上求得高精尖。

做学问,必须重视读书的方法。不要贪多,而要专注于一书,力求吃透。同时,治学须避免门户之见,博采众长,兼收并蓄,为我所用,才能学贯中西,博通古今。而正是依赖于不俗的才学,一个人就可以为国立功,为己立德,为人立言,受到后人的敬仰。

曾国藩在这方面无疑可称之为典范;他读书深思本源;谈诗论赋独辟蹊径;通过交友与拜师获得了事业长盛不衰的稳固根基。纵观曾氏的辉煌人生,可以说读书写作构成了他生命的真实。

1.读书当知本源

曾国藩以”匡时救世“创立功名事业,以儒家思想作为其立身之本,因此,他一生注重封建德行的修养与他一生读书修业是分不开的。进德与学问就成为他完善个性人格的两件大事,同时又是合而为一的,终身与其事业相伴。(1)读书不为发财

读书做官,升官发财,在当时几乎弥漫在所有读书人的心目中,牢不可破,可是曾国藩是一个例外。

他在做京官的时候,年龄不过三十多岁,他便立誓不发财。道光二十九年,他致书九弟说: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章明鉴临,予不食言。

曾国藩一生最大长处,就是言行一致,既然立誓不发财,便须节俭自守,不可逾越一寸一分。因此他虽官至总督,每日吃饭,以一荤为主,有客始略略增之。时人号为”一品宰相“,布袍鞋袜均由夫人媳妇为之。他三十岁时,曾制一件缎马褂,惟遇新年及庆贺时着之,藏之三十年,不再另制,他曾说:”古语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以吾观之,衣亦不如故也。“

(2)不因科举误终身

读书考试,科举功名,这是士人学子的最高追求。相信这种目的论的人,最终仍只是看到了读书可以带来的世俗好处,因此读书受激励的动力仍来自于书本以外的功利目的。在此,曾国藩则又是一个例外。他在家书中多次谈到:科举功名之所以可贵,是因为中举足以让长辈欢喜,是因为做官可以奉养双亲。读书走科举之路无可非议,但读书的最终目的不在中举。读书的根本是要在伦理上用功,在诗文学业上用功。

读书究竟为什么?

曾国藩在给他几个弟弟的信中谈到读书的目的,他写道,我辈读书,只为两件事:一是修身养性,包括诚心、正己、修身、齐家,以求无愧于父母;二是精研学业,包括学习诗词文章及其作法,以求保护自己。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

从这些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在功名之中、之外、之上,极其看重进德修业。及至晚年,权绾四省,位列三公,封侯拜爵时,他切切念及的仍是自己的德行与学问,便很能说明问题。

日月如流,倏已秋分。学业既一无所成,而德行不修,尤悔丛集,自顾竟无湔除改徙之时,忧愧曷已!

是日席中愀然不乐。念生平所作事,错谬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学问一无可取,后世将讥议交加,愧悔无及。

薛福成在《代李伯相拟陈督臣忠勋事实疏》中,对于曾国藩在清朝道咸以后,世风日下,人心日沦的情行下,以其卓荦不凡的德行,来力挽社会风气,有着极高的评价:

曾国藩自通籍后服官侍从,即与大学士倭仁、前侍郎吴廷栋、胡太常寺卿唐鉴,胡道员何桂珍,讲求先儒之书,剖析义理,宗旨极为纯正,其清修亮节,已震一时。平时制行甚严,而不事表暴于外,立身甚恕,而不务求备于人,故其道大而能容,通而不迂,无前人讲学之流弊。继乃不轻立说,专务躬行,进德尤猛。其在军在官,动勤以率下,则无间昕宵,俭以奉身,则不殊寒素,久为众所共见。其素所自勖而勖人者,尤以畏难取巧为深戒,虽祸患在前,谤议在后,亦毅然赴之而不顾。与人共事,论功则推以让人,任劳则引为己责。盛德所感,始而部曲化之,继而同僚谅之,终则各省从而慕效之。所以转移风气者在此,所以宏济艰难者亦在此!

可见,曾国藩是把读书作为个人修行和拯救世风的重要途径来认识的。

他是一个理学家,因而他的读书目的也没有超出一般理学家的范围,那就是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读书何以能有如此之大的作用?对此,曾国藩在他漫长的读书生活中有着深切的体会。

曾国藩认为,读书可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说,人的气质,是先天生成的,本身是难以改变的,只有读书才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

曾国藩对此深信不疑。当他看到纪泽的字曾深有感触,说他近来写的字总是失之薄弱,骨力不够坚劲,墨气也不够丰腴饱满,由此他想到了他的字和他的行为举止患的是一样的毛病,那就是不够持重。

如何医治这一毛病呢?曾国藩劝纪泽多读颜体和柳体,并教他用油纸摹写《郭家庙》、《琅牙碑》、《玄秘塔》这样的名帖,天天留心,专门从厚重两个字上下功夫。不然的话,字质太过单薄,人的气质也因此而更加轻薄了。

曾国藩自认为才智钝拙,但由于他能立志勤学,终成为清一代显赫人物,这实在是他力学的重要证据。

曾国藩说过一句极为精到的话:”书味深者,面自粹润。“意思是说,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这句话不是一般的能说出来的,必须观察很多人,理解很多事,尤其是对事与事之间的关系有种透彻的领悟力的人才说得出来。曾国藩不愧为灵气与神气兼备的人。

读书体味得深的人,一定是心智高度集中的人。他的心地单纯,洁净,一切世间的杂事、琐事和烦心事都被他抛在九霄云外;至少这些事不经过他的心灵,也就是说他不为这些事所搅扰,所纠缠。唯一吸引他的注意力的是书中所体现出来的那种境界,这境界构成了对外物的排拒力,于是他才得以守候着自己的内心世界,修炼、陶冶或者燃烧;当他出现在我们面前时,真犹如天仙一般。

由于心智的高度集中,因此他的精神和肉体得到不断的积聚,他的精气没有一丝一毫地涣散,他一天比一天充实、丰沛和完善,日有所得,月有所获,年有所成。久而久之,在他心中便养成了一股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又作用于他的身体,使他的生活有理、有序、有节。所以,读书体味深的人,一定是身体健康的人。

读书体味得深的人,一定是淡于功名的人。要使一个读书人淡于功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有多少人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呢?人们读书总有一个世俗的目的,甘于读书的人实在太少了。人一旦有了功名心?就难以超脱,总是有这种或那种烦恼与忧愁。而这种情绪对一个人身体的损害比人们想像的还要大,他又如何能”面自粹润“呢?当然这并不是说人不能没有一点功名心,问题是要”淡“于功名,要放得开,看得远,以不影响人的心绪为度。

读书的真正乐趣就在书本中,你从读书中获得启迪,发现与创造,也许一本书说出了压抑在心头而一直得不到发泄的话,总之,这些话说到了你的痒处、痛处和伤心处,你一下子被照亮了,于是你怡然自得、拍案击节甚至涕泗横流。有了这份心性,你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才能超然物外,有所发明或者建树。苏东坡就属于这种人,他有一首诗写道:”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对此曾国藩极为欣赏,他反覆吟咏,并且增添数语:”治生不求富,读书不求官。修德不求报,为文不求传。譬如饮不醉,陶然有余欢。中含不尽意,欲辨已忘言。“

(3)读书之根本在于明义理

曾国藩认为:自西汉至今,读书人作学问约有三条途径:一是义理之学,一是考据之学,一是词章之学。各执一端,互相诋毁。我私下以为,义理之学学问最大。义理清楚则身体力行有原则,待人处世有根基。词章之学,亦是用以发挥义理的工具。考据之学,我没从中得到什么。这三条途径,都可为研习经书史学服务,各有门径。我以为,欲读经书史学,就应当研究义理,那样专心一致而不会心绪杂乱。

读经、读史、读专集、讲义理之学,这都是有志者万不可改变的。就是圣人再生,也一定按我的话做。不过这些亦仅仅是对那些有远大志向的人说的。

在他看来,义理之学最大,其有裨于躬行和经济,”读书所以明理,明理所以做人“.

人生天地间,大约总想明白事些事理的。如果想生活得更好,更有质量,更符合自己的理想,那就一定要明白事些事理。当然有人终其一生,也不见得就明白多少事理,这种人,生得糊涂,死得也糊涂,所以他的生命不会留下痕迹。

曾国藩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薰染的文人,为传统文化中所传达出来的微言大义所折服,而且将自己的一言一行纳入这种文化规范中进行检验。他不仅自己这么身体力行,还教导他的兄弟和子女也这么去做。在《曾国藩全集》中,我们随处都可看到传统文化在他身上打下的深深烙印。有时是对一首古诗激赏,有时是对一个字的钩沉,有时是对一句名言的阐释,有时是对一个圣人的整体风格的领悟与评说。正是由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切理解和综合吸收,才使他成为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人,一个道德文章功业显赫一世的人,一个具有巨大文化价值和魅力的人。

曾国藩平常最喜欢读苏东坡的《上神宗皇帝书》,他一遍又一遍地读,好像得到了一种喜欢吃的菜肴一样,乐此不疲。他之所以欣赏它,就因为它境界高迈。

曾国藩把读书明理还作了透彻的说明,他说:”今人都将学字看错了,若细读’贤实易色‘一章,则知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于孝悌两字上尽一分便是一分学,尽十分便是十分学。今人读书皆为科名起见,于孝悌伦纪之大反似与书不相关;殊不知书上所载的,作文时所代圣贤说的,无非要明白这个道理。若果事事做得,即笔下说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亏于伦纪之大,即文章说得好亦只算个名教中之罪人。“答刘孟容书里又说:”凡仆之所志,其大者养欲行仁义于天下,使凡物各得其分,其小者则欲寡过于身,行道于妻子,立不悖之言以垂教于宗族乡党。“这实是明达惊辟之言,一般读死书的人们应该知所惕亏!

顾炎武曾说:世间有两种读书人:一曰”通儒“,一曰”俗儒“.曾文正公便是中国标准的”通儒“.先从学问上下工夫,融会贯通了,便身体力行,扩充而及于立身、处世、为政、治家、整军各方面,完成了他的全部人格。

曾国藩在京师做官,做学问十二年,书友书师颇多,这对他一世的学业有很大的帮助,他也就更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和目的。他在给兄弟的信中谈得十分诚恳。

现在朋友愈来愈多。讲身体力行的,则有镜海先生、艮峰前辈、吴竹如、窦兰泉、冯树堂;研究经书探求道理的,则有吴子序、邵蕙西;讲诗、文、字而技艺用于表现古人的”道“的,则有何子贞;才气奔放,则有汤海秋;英气逼人志向大神态安详,则有黄子寿。又有王少鹤(名锡振,任广西主事,年二十七岁,是张筱浦的妹夫)、朱廉甫(名琦,广西乙未年中举任翰林)、吴莘畲(名尚志,广东人,吴抚台之世兄)、庞作人(名文寿,浙江人)。这四君子,都是听到我的名声先来拜访我。虽然造诣有深有浅,但都是有志之士,不甘心平平庸庸的人。京师为人文渊薮,人材济济。不去追求则无,愈去追求愈多。近来听得可交朋友的人很多,我不打算先去拜访别人,恐怕那样做只是标榜虚名,于己不利。求友以匡正自己的过失,这是最大的益处;标榜图个虚名,这是最大的损害。天下有益的事中,即有足以造成损害的因素在里面,不可不分辨清楚。黄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千余字,真奇才也。子寿戊戌年才开始学写文章,而六年之中遂做出大学问,这是天分独绝,万不能学到的。诸弟不必震惊,我不愿诸弟学他,但愿诸弟学吴世兄、何世兄。吴竹如之世兄现亦学艮峰先生写日记,谈论有规矩,行为有法则,其安详自得的样子实在可爱。何子贞之世兄,每日自朝至夕总是温习书本。三百六十日,除作诗写文章外,无一刻不温书。真可谓是有恒心的人。故我从前限定功课教导诸弟,近来写信,从不另开列课程,只教诸弟有恒心而已。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断不甘心平平庸庸;有见识则知学海无边,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则断没有不成的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是一下能达到的,至于有志向有恒心,则是诸弟自己努力的事。

正是由于曾国藩深知做学问与明义理之道,读书修业便成为他终身的为己之分。

《论语·宪问》中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这句话对曾国藩的影响很大,他认识到了读书有为人与为己两种目的。

在曾国藩那个时代,不乏学问广博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称得上宏儒硕士。但其中为别人做学问的人多,为自己做学问的人少。例如顾、阎并称,顾炎武为自己做学问,而阎若璩则是为让人认识做学问。再有江、戴并称,江永为自己而学,戴震则免不了为被人认识而存在。又有段、王并称,王念孙为自己,段玉裁则免不了为让人所见而存在。还有方、刘、姚并称,方苞、姚鼐为自己,而刘大禾魁则免不了为让人认识而存在。在那些仕途顺达官位高居的人中,如李光地、朱轼、秦蕙田,为自己而学的人占多数,但纪昀、阮元则免不了为让人认识而存在。

为他人而读书,即使有些心得体会,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为自己而读书,才会更真切地体会到”甘苦寸心知“含义,一点一滴的收获都是自己用汗水浇灌出来的,才会备加珍惜。为他人而读书,心中总有一个别人,十分在意自己的所得所见以及这种所得所见是否会产生影响?是否会引起别人的注意或者共鸣?为自己而读书的人,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所思所感是否有价值?这种所思所感是否具有独创性?他不会被别人的好恶所左右,不会被流俗的见解所羁绊,他的标准或尺度完全在他自己,他是一个自由人,而这是一切发明创造最基本的前提。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曾国藩家书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精选了曾国藩家书一改过去各版本形式,将曾国藩生平分为京宦生涯、窘困的团练大臣、人生巅峰、余晖残照四部分。在讲解曾国藩家书的同时,以这种简介的形式方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曾国藩其人、其事、其思想。
  • 敦煌人物志

    敦煌人物志

    《敦煌人物志》共收录和敦煌有关的古代和近现代人物近500位,包括名臣武将、文人学者、高僧大德以及能工巧匠等,旨在反映敦煌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 苏曼殊新传:解读儒文化圈天才人物

    苏曼殊新传:解读儒文化圈天才人物

    苏曼殊(1884—1918),原名戬,字子谷,更名玄瑛。出家,自取法号“曼殊”。原籍广东香山县沥溪乡。父苏杰生有一妻三妾。与大妾何合仙之胞妹何合若私通,生下曼殊。满月,母子被赶出苏家。后因苏家男丁不旺,六岁时又被父亲从日本带回交何合仙抚养。不容于族,屡遭其父之正妻陈氏等欺侮。十一岁大病被扔柴房等死,十二岁被六榕寺赞初大师带走,十三岁随姑母至上海寄养,始学画,并从西班牙人庄湘博士习英文。十五岁随表兄林紫垣赴日本横滨大同中学读书,继入日本陆军学校。归国后在苏州教书。1905年在广东惠州慧龙寺削发为僧。1918年5月病逝于上海广慈医院,享年三十五岁。临终留下八字遗言:“一切有情,都无挂碍。”本书作者集成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新史料,鸟瞰曼殊的诗国,追寻其行迹,为读者勾画出一个富于生气的苏曼殊。
  •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有一种境界叫苏东坡1

    本书共分为三卷,该书为第一卷,主要讲述了青年时期的苏东坡在政治、文学上的成就及其情感生活。在政治层面,苏东坡一心为民,体恤百姓,刚直不阿,为民谋福,是百姓眼里的“活菩萨”。在文学层面,他是中国古代不可多得的文化巨人,写了很多流传至今的诗词,其中许多成为千古绝唱,堪称空前绝后的一代奇才。在情感层面,苏东坡情路不畅,第一任妻子王弗聪慧过人,却早早离开人世;第二任妻子王闰之质朴贤淑,在苏东坡遭受排挤时,默默地照顾他。
  • 何澄(下)

    何澄(下)

    《何澄(下)》历述何澄留日学生活、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抗日战争几个时期中何澄的作为。何澄坚持共和,主张统一,反对日寇,抨击汪伪,这是他一生的大节。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何澄的一生。本书是一本关于民国史的人物传记。作者苏华、张济用自然流畅、真实深沉的笔调记录了山西省灵石两渡村何家的代表人物何澄的一生 。《何澄(下)》中几乎涵盖了晚清和民国众多名人,可以说每一章都是一 个专门的学科,是一部超具史料价值的图书。
热门推荐
  • 星辰笙箫梦

    星辰笙箫梦

    一曲舞,让我记住了你,可是你又记住我了吗?我知道你对我的好,我怎么还也还不清,希望我离开了你,你仍可以过的好好的。在我不喜欢你之前,你千万不要放弃喜欢我,好不好?你还是找到我了,我发誓我一定不会离开你了。
  • 别惹痞子王妃   (大结局)

    别惹痞子王妃 (大结局)

    她,本来就一现代痞子,贪生怕死,一不小心,居然穿越成王妃。有仇必报——她的第一原则如不是那个混蛋,她的逃婚计划早就成功了。为解心头之恨,她狠狠的扁了他一顿还抢走了他腰间的那块美玉说是给自己的精神损失费!新婚,她宋希濂就被自己的夫君——阻止自己逃婚的家伙嘲弄一番。当然,她也不忘再痛扁他一顿。两人的新婚就从战争开始。他扬言,皇上驾崩之日就是她的死期。对于他的威胁,她时刻反击……他,当朝大皇子,等了她十四年,就是为了复仇,却不小心陷入另一种万劫不复。当仇恨撞上爱情,该是怎个解不开的情殇。http://hi.baidu.com/abbyahy(猫猫的博客)群:17675875(敲门砖:猫猫小说的任何一个人物名字)
  • 崩坏世界:残缺攻略手册

    崩坏世界:残缺攻略手册

    上级的命令突然发生转变,目的就是为了拯救那些崩坏的世界?“那玩意儿不是超人干的事吗?为什么要抢人家的工作!”看着界面上诡异而又扭曲的任务介绍,以及各种级别的难度,她感到一阵头皮发麻。私生皇子强势逆袭、冷情上仙孤立于世、忠犬总裁单恋好友、领主大人末世崛起……那谁,来给她解释一下啊!严陌陌:我是承载着罪恶与仇恨重生的,审判者却让我去拯救世界。让我拿着最尖利的武器,来拯救这即将崩坏的世界——
  • 润物细无声:文史作品选读与鉴赏

    润物细无声:文史作品选读与鉴赏

    本书分人物春秋、诗家气象、词中风情、游记四部分。尽管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起点不同,各自设定的目标不同,采用的生活方式不同,但我们都面对的是同一个世界,面对的都是人生;尽管人生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命题,大家都在采用加减乘除等不同的方程式来解答这些人生命题,或许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愿我们都能有一份自己满意的结果。
  • 浴血神器

    浴血神器

    悟天走到山洞近前,听到洞中传来一阵女子呻吟声,他把头向里望了望,不禁大吃一惊,这、、、这是?看我手持神器,浴血狂战。
  • 冷情boss宠娇妻
  • 地员

    地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

    《易经:中国神秘文化》也做了周密的考量,最终 选择按照先天八卦的次序,分八个卦宫,分别予以讲 述。在每一卦的结尾处还附上了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 。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轻而易举地读懂周易。
  • 巅峰女王夜太狂

    巅峰女王夜太狂

    九州八荒,人妖神族并立,群魔乱舞。魔族女王与人私通,惨死酷刑,新任女王破天而出。是人,是妖,是神,是魔?既入魔族,必行使命。女扮男装,性情乖张,嗜血猎艳,杀伐决断。遇人杀人,遇佛弑佛,七情六欲皆除,九州八荒共愤。天下皆道魔族必除,魔族女王必诛,很好!人族围剿,攻他腹地,破他皇城,乱他子民。妖族挑衅,毁他修为,吞他内丹,断他心脉。神族觊觎,迷他身心,睡他上神,诱他动情。魔行魔道,皇族法令如何,清规戒律如何,天谴地咒如何,一个字——破!服从者,皆视为奴,不服者,自断后路。且看魔族女王,踏破千山,荡平三界,翻云覆雨,万众俯首,九州枯荣一念之间。
  • 归春

    归春

    沈晏心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重生了。上一世她人前显耀,人后幸福,婆婆疼丈夫爱,还有一双争气的儿女。将军夫人,相国生母,天子岳母。顶着这样三个光环活到七十岁寿终正寝,她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她回来,究竟为何?——————————————————————上架前中午12点更新,上架后双更:中午12点和晚上8点,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