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22300000027

第27章 带兵有道独辟蹊径(3)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曾国藩主张”军营宜多朴实少心窍之人,则风气易于醇正“,强调”凡官气重,心窍多者,在所必斥“,并明确规定:湘军不用入营已久的兵和守备以上的官,希图用这种办法来摒除军队中的衙门习气,亦即官气。他说:”取人之式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要。办事之法以‘五到’为要。五到者: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也。身到者,如作吏则亲验命盗案,案巡乡里。治军则亲巡营垒,亲探贼地是也;心到者,凡事苦心剖晰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终条理,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也;眼到者,著意看人,认真看公牍也;手到者,于人之长短,事之关键,随笔写记,以备遗忘也;口到者,使人之事,既有公文,又苦口叮嘱也。“

曾国藩主张重操守、轻官气以及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的选将要求,就是尽量舍弃一切官气重、心窍多、浮滑取巧之人,而选用那些能够耐劳实干、不浮夸虚饰者为将,这种做法无疑对提高整个湘军的战斗力和耐久力极为有利,从而使湘军在与太平军对抗的过程中,迅速成为一支最凶悍的反动力量。

第四是”打仗坚忍“.曾国藩非行伍出身,他以儒生治兵,建军之始也没多少军事经验,但他知道,行军作战备尝艰苦。将领平时须带兵士严加训练,整肃营务;战时则要有临阵胆识,敢于冲锋阵。因此,他选将以”耐冷、耐苦、耐劳、耐闲“为警句,提倡”习苦为办事之本“具有苦熬苦撑,敢与起义农民顽抗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后来,薛福成评论曾国藩时,称他率领湘军将弁”立坚忍不拔之志,卒能练成劲旅“,而后”数年坎坷艰辛,当成败绝续之处,持孤注以争命。当危疑震撼之际,每百折而不回“.薛福成对曾国藩的评价自然有溢美之词,但也无庸讳言,”打仗坚忍“的选将要求,对提高湘军士气和军事素质是有一定成效的。

仔细分析以上四条选将要求,我们可知,曾国藩反复强调和首先要求的是将帅的品质操守,也就是注重”德“而不是”才“.因为不论是”血性“、”廉明“,还是”朴实“、”坚忍“,均属于思想品德范畴,作为封建社会末代的道学家,曾国藩主张”才生于情“,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乃是至关重要的基本条件,才能的优劣都要以此为前提。例如他曾明白无误地说过,”智“可以因”忠“而生,”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而已矣。……能剖心肝以奉至尊,忠至而智生焉“.这种思想具体落实到选将要求上,就是”军中须得好统领营官,统领营官须得好真心实肠,是第一义。算路程之远近,算粮仗之阙乏,算彼己之强弱,是第二义。“因此,以上四条具体的选将要求,归结起来围绕的中心只有一个,即选拔那些能自觉遵奉封建纲常伦理,忠于封建君主为基本原则的”忠义血性之士“,以他们为湘军的基本骨干,从根本上保证这支反动军队的阶级性质。

湘军的数百名将领,都是按上述标准选拔出来的。

曾国藩在其一整套的选将标准中,一反中国古代兵家论将、选将的方法,而将”忠义血性“,意即对封建政权的忠心放在了第一位。为此,他不拘一格,不限出身,大量地提拔书生为将。罗尔纲先生在《湘军兵志》中考证,在湘军将领中,书生出身的人占可考人数的百分之五十八。

在曾国藩看来,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出身卑微,迫切希望改变所处的社会地位。按惯例是应通过读书做官前的方式来达到其目的。然而,清朝末年的状况却使他们无望改变社会地位。据统计,清末全国绅士人数约有一百四十五万,政府官职及头衔仅能容纳十五万,闲居乡里的绅士至少有一百三十余万,两者之间构成了悬殊的比例。当社会统治秩序受到农民起义的冲击,他们将本能地站出来,以封建的卫道精神同农民军进行对抗,捍卫封建的统治,加之无官可做只好在投笔从戎中,一显身手。

同时,加入湘军的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深受理学的影响,既懂得一些军事战略战术和用军之道,又善于总结实际经验,在战争中磨炼出坚强的意志。于是他们走出一条以文人带兵打仗的途径。

曾国藩在选将制度上的改革,使清朝旧制中绿营军将领的腐败无能、贪生怕死、败不相救等现象得以改变,从而培养出一批较有实力,能征善战的湘军将领。下面是部分湘军将领年龄状况。(以湘军成立的1854年和太平天国失败的1864年作为统计年)

部分湘军将领年龄表

姓名生卒年职务至1854年周岁至1864年周岁江忠源1812-1854统帅42已死胡林翼1812-1861统帅42已死左宗棠1812-1885统帅4252李元度1812-1887统领3343罗泽南1808-1856统领46已死塔齐布1817-1855统领37已死杨载福1822-1890统领3242彭玉麟1816-1890统领3848李续宾1818-1858统领36已死李续宜1824-1863统领30已死曾国荃1824-1890统领3040多隆阿1818-1864统领3646鲍超1828-1886统领2636刘长佑1818-1887统领3646刘松山1833-1870统领2131

1854年湘军成立时这些人平均年龄35岁,至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时,这些将领的平均年龄也只有45岁(除去已死的6人)。由此可见,湘军将须以中青年为主,精力充沛而强悍,具备坚忍耐劳的条件。

湘军在组建之后用了几年的时间,逐步建立了从选将、培养到使用的一整套选将的制度,使湘军将领的素质和能力比绿营有明显提高。

曾国藩长于用人。

湘军的用人原则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将”德“放在首位。曾国藩对将领的选用,首先注重其是否具有”忠义血性“,其次才是”娴熟韬钤之秘“.曾国藩认为:”忠不必有过人之才智,尽吾心而已,……能剖心肝以奉至尊,忠至而智亦生焉“.可见他对”德“的偏重。中国古代兵家论将才,皆以孙子的”智信仁勇严“为衡,把将领的才智放在首位。曾国藩一反古法,把对封建王朝的忠诚放在第一位。这使得湘军的封建性异常突出,其残暴性也超乎寻常。

第二,不拘资格,不限出身。曾国藩提出,”人才“不宜复以资地限之。卫青人奴,拜相封侯,身尚贵主,此何等时,又可以寻常行墨困倔奇男子乎?”在湘军中出身低微而至高级将领的大有人在。

湘军用人,不拘资格,不限出身,但主要以书生为将。罗尔纲先生在《湘军兵志》一书中已作过考证。在曾国藩看来,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出身低下,亟欲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在农民起义的威胁下,必能为清王朝卖命。同时,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深受理学熏陶,知书懂兵法,既肯冲锋陷阵,又善于总结实战经验。曾国藩打破了清朝文武殊途的用将模式,以文人为将领兵打仗,收到了特殊的效果。

第三,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湘军选将的方法是“广收”,而“广收”的原则是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曾国藩认为:“衡人者但求一长可取,不可因微瑕而弃有用之材”.实际上,湘军中将才虽众,但并无“全才”.被誉为“儒将之雄”的李续宾,“智谋”不及其弟李续宜;悍将鲍超,虽“英鸷无匹”,但“目不识丁”.

“用其所长,不求全责备”,从另一角度看是用人是否得当的问题。曾国藩强调,人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一是要适时地选用将才:二是要置将才于适当的地方和部门,适时适地地用其所长,发挥才能。

第四,严格考察,不讲情面。考察的内容主要是道德、品行、作风、思想、能力诸方面。

就道德而论,查其是否恪守封建道德。从品行上讲,验其是否“有操守而无官气”,“朴实廉介”.从作风上说,考其是否能“耐劳苦”,能与部将相亲近。语言上,查其是否有口才,“有条理而少大言”.从能力上讲,湘军衡将的标准是以杀“贼”多寡、征战的胜负,来区分能力的高下。胡林翼提出:“武可杀贼”为武将考察的最主要的标准。他强调:“将不能战者杀之不足惜,汰之惟恐不速”.在实战当中,凡溃散之营,规定不再收集,营哨兵勇一律裁去不用。湘军岳州、靖港、湘潭战后进行整顿,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葆因作战不利,亦被裁撤。曾国葆为此居家而羞于见人。可见湘军对将领的考察是较为严格的。

曾国藩和汉朝开国皇帝刘邦一样,不善将兵,但善将将。《湘军志·营制篇》称,曾国藩“用将则胜,自将则败”.湘军打的几次败仗,差不多都是曾国藩自己亲自指挥的。

对于将将,曾国藩有许多论述。在给郭筠仙的一封信中认为,能否知人晓事是能否成功地将将的前提条件。他认为:“窃谓居高位者,以知人晓事为职”.“不晓事则挟私固谬,秉公亦谬;小人固谬,君子亦谬”.对此,蔡鄂曾在《曾胡治兵语录》中评论说:此“论至为正当”,“用人之当否,视乎知人之明昧;办事之才不才,视乎晓事之透不透。不知人则不能用人,不晓事则不能办事。”“苟所用之人,不能称职,所办之事,措置乖方,以致贻误大局,纵曰其心无它,究难为之宽恕也。”

曾国藩还认为,将将不仅要求知人晓事,还需对将领以诚相待。这样才能实现对将领们的真正的领导指挥。在给李鸿章的一封信中,他指出:“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在给李宫保的一封信中,他指出:“敝处向待诸将以诚,不肯片语欺人。不重保人官阶,而在成人之美。”在致李筱泉的信中云:“仆于各将领,以保持其令名为第一义,银钱等事不掣肘次之,保奖功名又次之。”在致左宗棠的一封信中,指出:“用人当先得其心,而后得其力。”

驭将难,驭难驭之将更难。李世忠原系土匪,此人暴戾险诈,后投奔湘军,在曾国藩胞弟曾国荃麾下作战。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一封信中,阐述了驾驭李世忠这样的将领的方法,其见解甚精彩。他说:“李世忠穷困如此、既呼吁于弟处,当有以应之。……此辈暴戾险诈,最难训驭,投诚六年,官至一品,而其党众,尚不脱盗贼行径。吾辈待之之法,有应宽者二,有应严者二。应宽者:一则银钱慷慨大方,绝不计较,当充裕时,则数十百万,掷如粪土,当穷窘时,则解囊分润,自甘困苦,一则不与争功,遇有胜仗,以全功归之,遇有保案,以伏奖笼之。应严者:一则礼文疏谈,往还宜稀,书牍宜简,话不可多,情不可密;二则剖明是非,凡渠部弁勇,有与百姓争讼,而适在吾辈辖境及来讼告者,必当剖明曲直,毫不假借,请其严加惩治。应宽者名也利也;应严者礼也义也。四者兼全,而手下又有强兵,则不无可相处之悍将矣。”

6.以筹建水师提高战斗力

曾国藩认识到,要战胜太平军,必须筹建一支战斗力超强的水师。他对此倾注了巨大的力量,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他终于搞起了一支在技术上和装备上大大超过太平军的内河水师。湘军水师的筹建是在曾国藩移驻衡州后开始的,它的成立晚于湘军的陆师,但曾国藩却对兴办水师倾注了巨大的力量。

清朝的绿营水师按其军制,分为外海和内江两部分,外海水师驻守在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内江水师驻扎在长江沿岸各要岸、津口。至咸丰初年,外海水师仍然存在,而内江水师则久已废弛,从长江上游至下游,见不到水师的船与炮,偶而遇到少数炮船,也不过是在渔船上装炮以应付时事,根本不能进行任何水战。咸丰二年(1852年)冬,太平军在湖北益阳、岳州得到了大量民船,确立太平军水营。攻克南京以后,得民船愈多,遂以船户水手为水兵,分为前后左中右五军,后增至九军。于是千里长江上,太平天国的水营,行则帆如叠雪,住则樯若丛芦,乘风急驶,所向无敌。致使清军猝不及防,太平军控制了长江水运权。

面对此一形势,清王朝要镇压以位于长江下游江宁为中心的太平天国,就必须控制长江;长江决战的关键,当然就是要以水师为主,强则胜,弱则败。咸丰三年(1853年)五月,太平军北渡淮河,南围南昌之际,御史黄经上奏朝廷,请饬湖南、湖北、四川造船练兵,从水上攻击太平军。咸丰皇帝接受此一建议,遂批令湖南、湖北、四川照奏执行。湖南巡抚骆秉章接到圣旨后,感到甚是为难,便以力所不及为由将其搁置一边。江忠源在出援湖北的时候,曾与曾国藩商议,应兴办水师,与太平军争夺水上优势,由于曾国藩顾忌事情难办,没有付诸实施。乃至郭嵩焘赴援南昌,见太平军水师船支穿梭于江湖之上,进退自如,往来迅速,更清楚地意识到欲与太平军争雄的先决条件,是建立水师夺回舟楫之利。于是,郭嵩焘遂向江忠源建议,与太平军抗争仅凭陆军是不够的,必须多建炮船。江忠源对此极为重视,马上上奏朝廷,请饬两湖、四川造船,并由广东购置洋炮千尊,以装备炮船,兴建水师。咸丰皇帝准其奏议,于是年九月再次督令两湖、四川制造战船,并令广东购洋炮500尊交湖广、四川,并安置于船上,以便顺江而下,与下游水师夹击太平军。圣旨传到湖南后,骆秉章便命曾国藩筹建水师。

在筹建水师的最初阶段,曾国藩既无资金,又无技术,只好购买钓钩、小舟发之类的民船,进行改造,暂时充作炮船使用。其后,岳州水师守备成名标,广西同知诸汝航来到衡州,经其描述,才使曾国藩了解到拖罟、快蟹、长龙诸船的式样及功用,大大增强了曾国藩筹建水师的信心。

筹建水师所需的大批资金,一直困扰着曾国藩。为解决此一问题,咸丰三年(1853年)秋,奏请提取途经湖南解往江南大营的粤饷银四万两,作为购船造炮的经费,又于广西购得造船的上等木材以造船。于是曾国藩便在衡州设立制造总厂,由成明标任监督,又在湘潭设立分厂,由诸汝航任监督。召集大批能工巧匠,日夜赶制船只,主要是拖罟、快蟹、长龙三种船型。在即将赶造完工时,曾国藩将长期在江南办海防的黄冕请到船厂参观。谙熟水战船式的黄冕建议每营添造十只舢板船,其船身短小,运行灵活,适宜在河湾港汊中行驶,以补快蟹、长龙在作战中由于船体大运行不灵活的缺点。曾国藩遂接受此一建议,即刻开工,赶造舢板。

曾国藩不仅对于造船精益求精,而且对于所置炮的质量与装配方式亦很讲究。当时,中国各地所铸造的战炮,不仅炮身笨重,射程短,而且由于技术不过关,时常出现炸裂。为此,曾国藩花费重金,从广东购置大批洋炮,“两广督臣叶名琛购备洋炮为两湖水师之用,现已先后解到600尊,皆系真正洋庄”.为使水师船只能更好地提高作战能力,曾国藩深入研究了各炮位的作用,并配置了用途不同的各式战炮。在湘军水师营制中,对此有着极为详细的记录:

“凡船式炮数,长龙船底长四丈一尺,底中宽五尺四寸。舢板船底长二丈九尺,底中宽三尺二寸;督阵舢板船加长大。长龙船头炮二位,系洋庄(洋炮),各重八百斤、一千斤不等,边炮四位,洋庄,各重七百斤,梢炮一位,洋庄,重七百斤。舢板船头炮一位,洋庄,重七百斤、八百斤不等,梢炮一位,洋庄,重六百斤、七百斤不等,两边转珠小炮二位,重四、五十斤不等。此外鸟枪、刀、矛、喷筒,随宜配用,以备近战”.

同类推荐
  • 萨特

    萨特

    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法国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也是优秀的文学家。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本书主要以其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
  • 雨果

    雨果

    雨果作为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不仅是法国的骄傲,也是全世界人们尊崇的文学家。贯穿雨果一生的不仅是他优秀的文笔、天然的才情,更多的还是他伟大的人格。一起来翻阅《雨果》吧!
  •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本书以照片和小故事展现了毛泽东行走天下荡气回肠的历程,带读者重游祖国大好河山。
  •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

    莱昂纳德·科恩是这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我是你的男人:莱昂纳德·科恩传记》是他最权威的传记,为了最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一幅科恩画像,展现给我们一个真实的科恩,西蒙斯一路追寻科恩的足迹,从科恩的出生地蒙特利尔开始,途经科恩曾驻足过的伦敦和希腊小岛伊兹拉,再到科恩音乐事业的发迹地。无论是循着科恩的足迹走过孟买的小巷,探访他入住过的切尔西旅馆房间,还是精细入微地剖析科恩的诗与词,西蒙斯不遗余力地寻找着科恩之谜的答案。在她富有洞悉力的笔触下,科恩作为一个艺术家以及一个男人的种种经历真实地浮现出来,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 曾国藩成功全集

    曾国藩成功全集

    曾国藩是是中国近代史上备受人们关注的风云人物之一。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是什么使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天资?是努力?还是机运?本书从修身、处世、治国、治家、识人、用人、为官、养生等方面,全面阐释了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本书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是研究曾国藩的重要作品,是学习曾国藩的权威资料,是喜欢曾国藩的广大读者的良师益友,值得大家珍藏!
热门推荐
  • 异域龙啸

    异域龙啸

    业火红莲,焚尽天地,异域龙啸,震彻寰宇,洪荒之后,万族凋零,化身冥界,
  • 杀生成帝

    杀生成帝

    一笑天地动,一怒鬼神寒,只手舞风云,单脚踏长天。陆少云,天生有颗善良心,奈何天道不公,从小背负血海深仇,遭师傅袭杀,最终只得反出师门,却又因身怀秘术而被各大世家与古老门阀盯上,从此再没有一天安宁的日子。旷古荒体,天生是废材,但我就是逆天而上,打破天道。人性本善,奈何天不公,既然这个世界的人与物都容不下我,那我就杀灭众生,以众生灵体来铺设我无上帝路。
  • 都市血狼

    都市血狼

    背景显赫的他,被仇杀被背叛,被迫远走他乡!六年后,重返都市解决当年所有恩怨,直至笑傲华夏!富可敌国的财富,一身不俗的武功,杀人于谈笑之间!刀锋所指之处,无坚不摧!
  • 化学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化学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本书基于向青少年们介绍化学常识的基础,将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汇集在一起。并且分别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同时,还介绍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体现出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的重要意义。
  • 乞丐王后花心王

    乞丐王后花心王

    梦魇的召唤让二十四岁的莫小兮穿越到了风之国。非皇宫贵族,非千金小姐,她居然只是一个十来岁的小乞丐。不甘命运的作弄,聪明伶俐、乐观向上的莫小兮成了劫富济贫的“雪女”!谁知,三国的战争,后宫的纷扰,还有那个花心的王,让她的心渐渐冰冷...<br/>  
  • 温州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温州人和你想的不一样

    本书列举了温州人发财致富、成为中国人中最具商业智慧的一群人的成功事例,告诉读者温州人和你不一样的眼光、和你不一样的胆识、和你不一样的人脉、和你不一样的创意、和你不一样的手段、和你不一样的品质等。
  • 花样明星之bigbang

    花样明星之bigbang

    讲的是一名女孩以为某些原因住在Bigbang其中一名成员的家里发生了各种事情
  • 墨从雪中来

    墨从雪中来

    那雪山中的绿影,是否还会在。而那魔界的罂粟,是否还会那样折磨她。
  • 铁血悍匪的杀手妻

    铁血悍匪的杀手妻

    凶狠毒辣,冷血无情,对权利充满着野心,这,说是的她!脾气火爆,纯情羞涩,一吻就会脸红无措,这,说的是他!初时,她凶他,他凶她!后来,她凶他,他宠她!初次见面,两人便针锋相对,她的卑鄙狠辣,让他瞠目结舌,他的不可一世,让她冷笑连连!(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时空禁区

    时空禁区

    时空神秘而浩瀚,没有人知道时空的本质是什么,传说在时空深处掩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本书将带您走入一个神秘而玄幻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