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62300000005

第5章 陶器

前已述及,在已经发掘的72座墓葬当中,有2座没有任何随葬物品,还有4座因系残墓而随葬品情况不明,其余66座墓葬中则有数量不等的随葬品。这些随葬品按质料可分为陶器、铜器、石器、骨器等类别,其中以陶器的数量最多,铜器次之,石器及其它类别均为数不多。下面逐类作一介绍与分析。

在66座有随葬品的墓葬中,随葬陶器者共63座,这些墓葬共计随葬各种陶器453件。全部陶器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日用陶器,器形主要鬲、盂、罐三种;第二类为仿铜陶礼器,器形主要有鼎、敦、壶、豆、匜等。在这两类陶器当中,以第二类的出土数量为最多。现依器形分别介绍于下:

3件。形态各异,故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44:1,夹砂红胎黑皮陶。小口,窄平沿,溜肩,弧裆,实足,足根较高。口沿下抹光,肩部饰弦纹,弦纹之下饰绳纹。口径10、通高14厘米。

Ⅱ式1件。标本M8:1,夹砂红褐陶。侈口,平沿略下折,直颈,耸肩,弧裆,柱状实足,足根较高。外表饰有细绳纹。口径12、通高15.8厘米。

Ⅲ式1件。标本M67:1,夹砂红褐陶。小口,短直颈,圆肩,弧裆近平,实足,足根较高。肩部以下饰有细绳纹。口径12、高16厘米。

2件。形态不同,故分二式。

Ⅰ式1件。标本M44:2,泥质红陶。大口外侈,窄平沿,束颈,圆肩,深腹,凹底,颈部抹光,肩部饰弦纹,下腹饰交错绳纹。口径14.5、高12.5厘米。

Ⅱ式1件。标本M63:2,泥质灰陶。直口微敛,深腹略鼓,凹底。中腹以上抹光,下腹饰交错细绳纹。口径16、高8.5厘米。

3件。形态互异,故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44:3,泥质橙黄陶。直口,长颈,溜肩,深腹,平底。颈部抹光,肩部饰弦纹,弦纹之下饰细绳纹。口径8.8、高18厘米。

Ⅱ式1件。标本M63:3,泥质红陶。直口,短颈,圆腹,小凹底。颈部抹光,上腹饰弦纹,弦纹之下饰细绳纹。口径9.5、高14.5厘米。

Ⅲ式1件。标本M8:2,泥质红褐陶。侈口卷沿,束颈,圆肩,小平底。肩部饰有细绳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1.2、高12.5厘米。

102件,分别出土于59座墓葬中。其中可复原者78件,另有24件因残碎严重而无法修复。在78件陶鼎中,计有泥质红陶和红褐陶53件,泥质灰陶5件,泥质红胎黑皮陶20件。这些陶鼎的陶土大都未经精细淘洗,烧制火候亦较低,故陶质多较酥软。其形态变化较大,可分七型。

A型19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11件,泥质灰陶3件,红胎黑皮陶5件。皆子母口,深腹,圜底,蹄足,立耳,有盖。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足较细较高。依形态差别可分九式:

Ⅰ式2件,皆红褐陶。子母口,深腹,尖圆状圆底,整个器身呈半圆球形。柱状蹄足,足较细较高。立耳较长,浅腹盘形盖,盖顶近平并有三个泥凸小钮。通体光素,但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32:1,口径16、腹深9.6、足高10、通高21.5厘米。

Ⅱ式1件。标本M5:3,红褐陶。子母口,深腹,腹壁较直,圆底,柱状高蹄足。立耳长而外翻,浅腹盘形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通体光素,口外有一道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6、腹深11.5、足高12、通高26.5厘米。

Ⅲ式2件,泥质红陶与红胎黑皮陶各1件。子母口内敛,深腹,圆底,蹄足较矮。标本M5:4,红胎黑皮陶。长耳外翻,浅盘形盖,盖顶有三个钮凸。耳下有一道弦纹,下腹有斜向绳纹。口径16、腹深12.5、足高8、通高23厘米。

Ⅳ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深腹直壁,圆底较平缓。蹄足细高,且表面有削痕。立耳较短并外翻,覆钵形盖,盖顶有两圈弦纹,并有三或四个螺蛳状小钮。通体光素,口外有一道弦纹。标本M29:4,口径16、腹深11、足高8.8、通高22.8厘米。

Ⅴ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深腹,腹壁略弧曲,圜底。柱状高蹄足,足上粗下细,表面有削痕。立耳较短,覆钵形盖,盖顶有两圈弦纹,并有三个卧兽状钮。上腹抹光,下腹及底部饰交错状细绳纹。标本M54:2,口径20、腹深12、足高12.8,通高26厘米。

Ⅵ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内敛,弧形曲腹,圜底。高蹄足,足上粗下细。立耳较短略外翻,覆钵形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耳下有一道凸棱,上腹光素,下腹及底部饰有斜行绳纹。标本M4:3,口径17、腹深10.5、足高13.2、通高21.6厘米。

Ⅶ式1件。标本M14:2,泥质红褐陶。子母口,腹较深,腹壁较直,圜底近平。蹄足高而较粗壮。短耳,覆钵形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下腹及底部饰有交错绳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7.5、腹深9、足高12、通高21.5厘米。

Ⅷ式4件,其中泥质红褐陶与红胎黑皮陶各2件。子母口,腹稍浅,腹壁较直,圜底较平缓。柱状蹄足,足细且高。短耳,浅盘形平顶或弧顶盖。标本M37:2,红褐陶。盖顶中央有一假环钮。耳下有二道弦纹,下腹与底部饰有斜行绳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6.8、腹深10、足高15.2、通高24厘米。

Ⅸ式3件,皆泥质灰陶。子母口,腹较浅,腹壁较直,圜底近平。足细而高,表面多有削痕。立耳较短,覆钵形盖,盖顶中央有一个假环钮,外围并有三个泥凸小钮。标本M61:5,口径16.8、腹深9、足高15、通高25厘米。

B型5件。其中泥质红陶2件,泥质红褐陶3件。皆子母口,深腹,圜底,矮蹄足。多短耳平顶盖。其最突出的特征是蹄足低矮粗壮,整体器形显得低矮而肥胖。可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63:1,泥质红陶。子母口,腹较深,圜底,蹄足低矮而粗壮。浅盘形平顶盖,无钮。通体光素。口径12.8、腹深8.4、足高7.6、通高16厘米。

Ⅱ式2件,皆红褐陶。子母口,深腹,圜底,蹄足矮粗。短耳,浅盘形盖,盖顶近平,并有四个泥凸小钮。腹部抹光,底部有交错状细绳纹。标本M9:1,口径18.4,腹深10.8、足高10、通高20厘米。

Ⅲ式2件。子母口,腹较1式更深,且足更低矮。标本M31:1,泥质红陶。立耳较长且外撇,浅盘形盖,盖顶有四个泥凸小钮残缺。耳下有二道弦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7.5、腹深12.5、足高8.8、通高20厘。标本M33:1,泥质红褐陶。短耳,覆钵形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外围有二圈弦纹并有三个小钮。中腹以下饰交错细绳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7.5、腹深11.6、足高9.6、通高22.5厘米。

C型22件。其中泥质红陶与红褐陶16件,泥质灰陶4件,红胎黑皮陶2件。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子母口内敛,深腹下垂,腹部最大径靠近底部,蹄足多较粗壮。可分十式:

Ⅰ式2件,皆泥质红陶。子母口内敛,深腹下垂,圜底较平缓,蹄足粗壮,立耳稍短,覆钵形盖,盖顶有两圈凸弦纹,并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标本M18:1,口径22、腹深12.5、足高12、通高25.5厘米。

Ⅱ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稍内敛,深腹直壁,圜底较平缓。蹄足。浅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外围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灰白色陶衣。标本M68:2,口径16、腹深12、足高10、通高21.6厘米。

Ⅲ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内敛,深腹下垂,圜底较平缓,蹄足。短耳内收,浅盘形盖,盖顶有一圈凸弦纹,并有三个圆饼形钮。耳下有一圈陶索纹,其余部分光素。标本M30:1,口径16.8、腹深12.5、足高12、通高23.5厘米。

Ⅳ式4件,其中泥质红褐陶和泥质灰陶各2件。子母口稍内敛,深腹,腹壁较直,圜底,蹄足粗壮,浅盘形盖。标本M71:1,泥质灰陶。盖顶中央有一带孔小凸钮,钮外有一圈凸弦纹,弦纹上堆塑有三个卧兽。中腹有一道凸弦纹,其余部分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6、腹深10.5、足高9.5、通高19.5厘米。标本M34:6,红褐陶。盖顶中央有一半圆饼形凸钮,钮外有一圈凸弦纹,弦纹外有三个环形钮。中腹有一道凸弦纹,底部有交错细绳纹,其余部分光素。口径13.5、腹深8.5、足高9、通高18.4厘米。

Ⅴ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深腹直壁,圜底较平缓,蹄足较高,足表面有削痕。立耳外翻,覆钵形盖,盖顶有两圈弦纹,并有三个泥凸小钮。整体器形较瘦高。下腹及底部饰有绳纹,其余部分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21:2,口径12、腹深9、足高10.5、通高20厘米。

Ⅵ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稍内敛,深腹,腹壁较直,圜底,柱状高蹄足。短耳,盖顶中央有一长方形钮座,外围有二道凸弦纹,并有三个环钮。整体器形较瘦高通体光素,腹部有一道凸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28:4,口径8.8,腹深8.8,足高10.5,通高20.8厘米。

Ⅶ式4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内敛,深腹下垂,圜底,蹄足较细。标本M39:1,耳外翻,平底盘形盖,盖顶有二圈凸弦纹,并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腹部有一道凸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7.5、腹深10.5,足高11.5、通高22厘米。标本M57:2,长耳,覆钵形盖,顶平,盖面有三圈凸弦纹。通体光素,耳下有一道凸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20.8、腹深12、足高14、通高26厘米。

Ⅷ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内敛,深腹,圜底,柱足较高而粗壮。耳外翻,覆钵形盖。整体器形较瘦高。盖顶中央有一半圆形钮凸,外围有两圈弦纹,外圈弦纹上堆塑有三个螺蛳状钮。通体光素,中腹有一道凸弦纹。标本M13:4,口径13,腹深9、足高10.5、通高20厘米。

Ⅸ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深腹,圜底近平,蹄足。短耳,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钮凸,外围有三个小凸钮。通体光素。标本M35:5,口径17.5,腹深10,足高10.8、通高22.8厘米。

Ⅹ式2件,皆泥质灰陶。子母口,深腹,腹壁较直,圜底平缓,腹与底相接处有折棱,蹄足粗壮。短耳,覆钵形盖,盖顶中央有一假环钮,外围有两圈弦纹,弦纹外有三个钮凸。素面,中腹有二道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62:2,口径20.8、腹深10.5、足高12、通高27.2厘米。

D型18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8件,泥质灰陶2件,红胎黑皮陶8件。其主要特点是子母口,深腹,下腹多向内骤收成圜底或平底,蹄足较矮。可分五式:

Ⅰ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深腹,下腹向内骤收成平底,蹄足较矮。短耳,盘形盖,盖顶平,盖面有二圈凸弦纹。上腹有一道凸弦纹,外表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12:4,口径13.5、腹深10.8、足高10、通高21厘米。

Ⅱ式8件,皆泥质红陶或红褐陶。子母口,深腹,中腹以下向内骤收成圜底。蹄足多较低。浅盘形或覆钵形盖。标本M43:1,红褐陶,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外围有两圈凸弦纹,外圈弦纹处有三个圆饼形钮。中腹有一道凸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8.4、腹深10.8、足高10、通高22.6厘米。标本M16:1,泥质红褐陶。蹄足稍高。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7.5、腹深8.8,足高11.5、通高21.5厘米。

Ⅲ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深腹,圜底,蹄足粗矮,盖均残缺。标本M59:1,素面,中腹有一道凸弦纹。口径18.4、腹深12.5、足高10.5、通高23厘米。

Ⅳ式4件,其中泥质灰陶与红胎黑皮陶各2件。子母口,深腹直壁,平底或平缓状圜底。蹄足较粗矮。2件为盘形盖,另2件盖残缺。标本M10:1,泥质灰陶。平缓状圜底,短耳外撇,盘形盖,盖顶有一圈凸弦纹,并有三个尖状凸钮。上腹模糊可见竖行绳纹,中腹有一道凸弦纹。外表徐有白色陶衣。口径16、腹深8.8、足高9、通高20厘米。

Ⅴ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深腹,腹壁弧曲,圜底。蹄足稍高,浅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假环钮,外围有二圈弦纹,外圈弦纹上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中腹有一道凸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70:1,口径20.5、腹深12、足高13,通高23.5厘米。

E型6件,泥质红陶和泥质红褐陶各3件。子母口,腹较浅,圜底或平底,蹄足。其特点是器身较宽扁。蹄足多外撇。可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27:1,泥质红陶。子母口,浅腹,圜底近平,器身宽扁,蹄足外撇。浅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通体光素。口径17、腹深7、足高10.5,通高17厘米。

Ⅱ式4件,泥质红陶和红褐陶各2件。子母口,腹较工式略深,圜底,三足外撇。皆浅盘形盖。标本M40:1,泥质红陶。浅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半环形钮,外围有一圈凸弦纹,弦纹外围有三个圆饼形钮。口径16、腹深8.8、足高10.5、通高23厘米。

Ⅲ式1件。标本M15:1,泥质红褐陶。腹较深,平底,蹄足。浅盘形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外围三钮。通体光素。口径16.8、腹深8.8、足高10、通高22厘米。

F型,6件。除1件泥质红陶外,其余皆为红胎黑皮陶。子母口。浅腹,平底,蹄足。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器身扁平。多为矮蹄足,且蹄足多内收。可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38:1,泥质红陶。器形较小,子母口,腹较深,圜底,蹄足内收。短耳,覆钵形盖,盖顶中央有一钮凸,外围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口径14.5、腹深8、足高8、通高18厘米。

Ⅱ式2件,皆红胎黑皮陶。器形较小,子母口,浅腹,平底,蹄足内收。浅盘形平顶盖,盖顶有三个圆饼形钮。通体光素。标本M36:6,口径巧15.5、腹深6.8、足高6、通高16.5厘米。

Ⅲ式3件,皆红胎黑皮陶。浅腹,平底。蹄足稍高且多内收,浅盘形盖,盖顶有多道弦纹,无钮。标本M45:1,口径19.2、腹深7.5、足高12、通高22厘米。

G型2件,皆泥质红褐陶。标本M11:1,子母口,深腹直壁,平底。蹄足较粗壮。盖残缺。上腹有一道弦纹,底部印有绳纹。口径12.8、腹深9.2、足高9.5、通高18.5厘米。标本M64:1,盖、耳皆残。腹深10.5、足高10厘米。

95件,分别出土于55座墓葬中。其中完整和可复原者65件,另有30件因残碎严重而无法修复。在完整及可复原的65件陶敦中,计有泥质红陶和泥质红褐陶38件,泥质灰陶12件,红胎黑皮陶15件。依据形态差别可分六型。

A型10件。盖、身形态和大小基本相同,扣合后整体呈尖圆形,口径明显小于盖、身合高。可分二式:

Ⅰ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扣合后整体呈尖圆形,口径较小,盖钮和器足均似兽腿状。外表模糊可见绳纹,并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9:3,口径20、通高27厘米。

Ⅱ式8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6件,红胎黑皮陶2件。盖、身形态与大小相同,扣合后整体呈尖圆形。但体形较工式瘦高,尖状亦不如Ⅰ式突出。有的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盖钮和器足则有多种形状。标本M5:5,红胎黑皮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盖钮和器足似兽腿状。口径17.5,通高28.5厘米。标本M5:6,黑皮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器钮和器足均呈“8”字形。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8.5、通高27厘米。标本M33:2,泥质红陶。口沿外无环耳,盖钮和器足卷曲似蝶须状,素面。口径15、通高22.5厘米。

B型18件。盖、身形态和大小相同,扣合后整体呈长圆形,口径亦明显小于盖、身合高。顶、底两端不像A型哪样呈尖形,而呈圆形。可分三式:

Ⅰ式1件。标本M67:2,泥质红陶。长圆形,体形肥硕,盖钮和器足呈“S”形,通体光素。口径17.5、通高24厘米。

Ⅱ式16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件,泥质灰陶6件。长圆形,但体形较Ⅰ式瘦高。

标本M43:3,泥质红褐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器钮和器足似较肥胖的兽腿状。外表模糊可见竖行绳纹,表面并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6、通高28厘米。标本M71:3,泥质灰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器钮和器足呈“S”形。表面光素,并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4.5、通高26厘米。标本M13:5,泥质红褐陶。顶、底两端削成小平面,无耳,盖钮和器足呈“S”形。素面。口径13、通高24厘米。标本M11:4,泥质红陶。盖钮和器足似兽腿状,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7、通高28厘米

标本M4:5,泥质红陶。体形稍胖,盖钮和器足似兽腿状。素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6、通高25厘米。

Ⅲ式1件。标本M57:3,红褐陶。长圆形,但顶、底两端圆弧较缓。盖钮和器足细长,尾端卷曲似鸟头状。素面涂有灰白色陶衣。腹部与顶、底两端饰有弦纹。

C型31件。盖、身形态大小相同,扣合后整体呈圆球形,口径与盖、身合高相等或基本相等。可分二式:

Ⅰ式28件,其中泥质红陶与红褐陶14件,泥质灰陶6件,红胎黑皮陶8件。皆圆球形,口径与盖、身合高基本相等,有的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盖钮与器足则有多种形状。标本M18:3,泥质红褐陶。口外有对称的环耳,盖钮和器足似兽腿状。素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20、通高26厘米。标本M58:3,泥质红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状钮,盖钮与器足似兽腿状。素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7.5、通高24厘米。标本M60:3,红胎黑皮陶。口沿外有对称的环耳,盖钮与器足呈“S”形。素面涂有白衣。口径20、通高31厘米。标本M39:3,泥质红陶。口外无耳,器钮和器足略呈“S”形,素面。口径16、通高23.5厘米。标本M36:2,红胎黑皮陶。口外无耳,盖钮和器足较短,呈弯钩形。素面涂有白衣。口径17.5、通高21厘米。标本M61:3,泥质灰陶。口外无耳,盖钮和器足卷曲较甚,呈“8”字形。素面涂有白衣。口径16.5、通高22.8厘米。

Ⅱ式3件,皆泥质黑皮陶。圆球形,但口径略小于盖、身合高。标本M54:4,红胎黑皮陶。口外无耳,盖钮和器足较细长,尾端卷曲。素面涂有白衣。口径18、通高27.5厘米。标本M25:4,黑皮陶,器形较小。口外无耳,盖钮和器足细而且长,尾端卷曲。素面,盖与器身各有四道弦纹,外表涂有白衣。口径15、通高18.5厘米。

D型2件,皆泥质红褐陶。盖、身扣合后呈扁圆形,口径略大于盖、身合高。标本M12:5,盖身和器足似兽腿状,较短。盖、身各有一道弦纹。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白衣。口径20、通高21.5厘米。

E型2件,皆泥质灰陶。盖顶与底部较平缓,盖、身扣合后外轮廓略呈长方形。无耳,盖钮与器足卷曲特甚,似蝶须状。素面,盖、身上下各有二道弦纹,表面涂有白衣。标本M62:4,口径20、通高23厘米。

F型2件,皆泥质红陶。器形较小,盖顶与底较平缓,盖、身扣合后外轮廓略呈长方形,口径略小于盖身合高。盖钮和器足皆弯曲似兽腿状,通体光素。标本M49:3,盖呈青灰色,器身呈红色,器身与足表面涂有白衣。口径13.5、通高23厘米。

98件,分别出自57座墓葬中。其中完整及可复原者71件,另有27件因残碎严重而无法修复。在完整及可复原的71件陶壶中,计有泥质红陶13件,泥质红褐陶36件,泥质灰陶15件,泥质红胎黑皮陶7件。依据主要特征可分为下述五型:

A型长颈壶,共51件。其中泥质红陶9件,泥质红褐陶23件,泥质灰陶13件,红胎黑皮陶6件。依据形态变化可分十二式:

Ⅰ式2件,皆泥质红陶。直口,颈较长,圆腹,圆底,圈足。标本M32:5,口微外侈,圈足残缺,子母口盖,盖顶较平。通体光素,肩部有二道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0、残高25厘米。标本M67:3,直口,无盖。肩部饰有弦纹。口径10、通高28.4厘米。

Ⅱ式11件,其中泥质红陶1件,红褐陶8件,灰陶2件。直口,细长颈,圆腹。凹底或圆底,圈足较矮。标本M27:5,泥质红陶。凹底,圈足,子母口盖,盖顶圆弧。素面,颈与肩部饰有弦纹。口径8.8、通高27厘米。标本M68:6,泥质灰陶。直口内收,圜底,圈足。子母口盖。上腹饰有弦纹,下腹有模糊状的竖行细绳纹。口径8、通高28厘米。

Ⅲ式4件,皆泥质红褐陶。直口外侈,颈较长,圆腹,平底或圜底,圈足。平口弧顶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标本M18:5,泥质红褐陶。肩部饰有弦纹,下腹有模糊状绳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9.5、通高33.5厘米。标本M20:1,颈较短,鼓腹,圜底,高圈足。形体较前者低矮,子母口平顶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钮。肩部有三个间隔等距的泥凸小钮。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8、通高26.4厘米。

Ⅳ式2件,皆泥质红陶。标本M33:3,泥质红陶。直口,细长颈,腹微外鼓,圜底,高圈足。子母口平顶盖,盖顶中央有一泥凸小钮。上腹亦有三个小钮,下腹有模糊状竖行绳纹,整体器形非常瘦高。口径10.4、通高33.5厘米。

Ⅴ式2件,皆泥质红胎黑皮陶。直口外侈,长颈,耸肩,深腹,平底,圈足。平口弧顶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内壁有刮划痕,外表光素并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12:1,口径11、通高30厘米。

Ⅵ式12件,其中红陶2件,红褐陶4件,灰陶4件,黑皮陶2件。子母口或直口,细长颈,鼓腹,平底或圜底,圈足。标本M21:6,泥质红褐陶。子母口,平底,高圈足。平口盖,盖顶略弧并有四个泥凸小钮。肩部有三个泥凸小钮,下腹有模糊状的交错细绳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8、通高26.5厘米。标本M4:2,泥质红陶。平底,矮圈足。子母口盖,盖顶略弧并有三个长方形泥凸小钮。肩部饰有弦纹,并有二个泥凸小钮。口径8、通高30.8厘米。标本M34:1,红胎黑皮陶。直口外侈,腹微外鼓,圜底,高圈足,子母口平盖,整体器形较瘦高。无钮。通体光素,外表涂有白色陶衣。口径7.5、通高25厘米。

Ⅶ式4件,皆泥质红褐陶。直口外侈,圆鼓腹,圜底、高圈足,无盖,肩部均有两个对称的半圆形泥凸小钮,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13:2,口径8,通高25厘米。

Ⅷ式1件。标本M40:3,红胎黑皮陶。直口,长颈,腹略鼓,圜底、矮圈足,整体器形较瘦高。腹部饰有弦纹。

Ⅸ式2件,皆泥质红褐陶。子母口或直口,颈较长,腹微鼓,大平底或为圈足。体形矮粗。标本M72:5,子母口,圜底。矮圈足,器盖残缺。肩部有二道弦纹,并有二个对称的半环形耳。口径8、通高27.5厘米。标本M25:1,直口微侈,平底,颈部和肩部饰有弦纹,肩部并有二个对称的泥凸钮。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8、通高26厘米。

Ⅹ3件,其中灰陶2件,红褐陶1件。直口,长颈,腹微鼓,平底矮圈足。标本M61:1,灰陶。平口弧顶盖,盖顶有两个凸钮。颈部与肩部饰有弦纹,肩部并有二个对称的假环钮。口径8、通高31.5厘米。标本M66:5,红褐陶。颈较前者略短,器盖残缺。颈部和肩部饰有弦纹。肩部有两个对称的假环钮。口径8.8、通高33厘米。

Ⅺ式4件,泥质红陶与红褐陶各2件。侈口,长颈,鼓腹,假圈足。标本M11:6,泥质红陶。子母口盖,盖顶近平,并有三个圆形泥凸钮。颈部与肩部饰有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9、通高30厘米。标本M45:5,泥质红褐陶。子母口盖,盖顶近平,无钮。颈与肩部饰有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9、通高30.8厘米。

Ⅻ式4件,红胎黑皮陶和灰陶各2件。长颈,圆肩,深腹,矮圈足或为凹底。标本M37:5,黑皮陶。口微侈,矮圈足。子母口弧顶盖,盖顶有三个泥凸小钮。颈与肩部饰有弦纹,肩部并有两个对称的假环耳。腹部有较模糊的斜行绳纹。外表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0、通高33.2厘米。标本M62:6,灰陶。凹底,子母口弧顶盖,盖中央有一假环钮,外周有三个小钮凸,颈部和肩部饰有弦纹,肩部并有三个间隔等距的假环耳。下腹有斜行细绳纹。口径9.6、通高32厘米。

B型短颈壶,8件。其中泥质红褐陶5件,泥质灰陶3件。颈部较A型短粗,体形亦较A型低矮。可分四式:

Ⅰ式1件。标本M9:5,红褐陶。直口,短颈,鼓腹,近平底状矮圈足。子母口盖,盖顶略弧,并有三个泥凸钮。肩部有一道弦纹,并有三个间隔等距的凸钮。腹部有较模糊的交错细绳纹。口径8.8、通高27.3厘米。

Ⅱ式3件,其中红褐陶2件,灰陶1件。直口,短颈,圆肩,深腹、高圈足。子母口弧顶盖,盖顶有三个凸钮。肩部饰有弦纹,并有四个间隔等距的半圆形钮凸或环钮。标本M43:6,红褐陶,腹部有模糊状斜行绳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9.5,通高29厘米。

Ⅲ式2件,皆灰陶。直口外侈,圆肩,深腹,圜底、矮圈足。子母口平顶或弧顶盖,盖上有钮。肩部有一道弦纹,并有四个半圆形钮凸。素面涂有白1色陶衣。标本M5:1,口径104、通高275厘米。

Ⅳ式2件,皆红褐陶。直口外侈,腹微鼓,圜底、矮圈足。平口平顶盖,盖顶有三钮。肩部有四个半圆形钮凸,通体光素,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28:6,口径8,通高26.5厘米。

C型平底壶,9件。其中泥质红陶3件,红褐陶6件。可分二式:

Ⅰ式6件。直口微侈,长颈,圆肩,深腹,平底,子母口盖。肩部有二或四个半圆形钮凸,外表皆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16:4,肩部有四钮,腹部有模糊状竖行细绳纹。口径8.8、通高30.8厘米。

Ⅱ式3件。直口外侈,颈较Ⅰ式短粗。圆肩,深腹,平底,多子母口或平口盖。肩部有二或四个半圆形钮凸。标本M48:5,红陶。平口弧顶盖,盖上有三个泥凸小钮。外表有模糊状竖行细绳纹。口径9.5、通高24.5厘米。

D型喇叭口壶,1件。标本M46:5,泥质红陶。喇叭口,短颈,圆肩,深腹,平底、矮圈足,无盖。颈部有模糊状竖行绳纹,上腹饰三组共六道弦纹。表面涂有白色陶衣。口径11、高通28.8厘米。

E型小陶壶,2件。泥质灰陶。小口,直颈,圆肩,深腹,平底。平口弧顶盖,器形较小,制作粗糙,通体光素。标本M36:6,口部残,残高20.8厘米。

107件,分别出自56座墓葬,一般每座墓2件,个别墓葬1件或4件。107件陶豆中有12件无法修复,其余95件完整或可修复。据统计,95件陶豆中有泥质红陶和红褐陶56件,泥质灰陶与灰褐陶31件,泥质红胎黑皮陶8件。根据形态差别可分作三型。

A型矮柄豆,2件。其特点是豆柄低矮,口径略大或略小于器高。标本M67:4,泥质红陶。盘心较深,矮柄较粗壮,小喇叭口座。口径12、高10.5厘米。标本M33:5。泥质灰陶,盘心较深,矮柄稍细,小喇叭口座。口径12、高9.6厘米。

B型高柄豆,共92件。陶系以泥质红陶和红褐陶最多,泥质灰陶和灰褐陶次之,并有少量泥质红胎黑皮陶。器形特点是豆柄较高较细,口径与器高的比例多为2:3,并可分为四式:

Ⅰ式1件。标本M32:7,泥质红陶。盘心较深,柄较高而且粗壮,小喇叭口座。口径12.8、高13.2厘米。

Ⅱ式56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36件,泥质灰陶与灰褐陶14件,红胎黑皮陶6件。多数盘心较深,个别较浅,柄较1式细高,多为小喇叭口座。有的盘内划有暗纹,有的表面涂有白色陶衣。标本M33:4,盘心较浅,盘壁较直,高柄较细,喇叭口方唇座。口径11、高20.4厘米。标本M43:7,泥质红陶,盘心较深,小喇叭口座。表面涂有白衣。口径11、高13.5厘米。标本M43:8,泥质灰褐陶。口径11,2、高16.4厘米。

Ⅲ式32件。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18件,泥质灰陶与灰褐陶12件,红胎黑皮陶2件。多数盘心较浅,柄较Ⅱ式更高。柄部多有二组或三组弦纹,多为喇叭口方唇座。有的盘内并有暗纹。标本M26:4,泥质红褐陶。盘心较浅,直壁,喇叭口方唇座。盘内有孤线形暗纹。口径12.8、高19.2厘米。标本M26:5,盘内暗纹为平行曲线纹。标本M11:8,泥质红褐陶。浅盘,一盘壁弧曲,座呈双腹喇叭口状,较矮较平。柄较细。柄部有二组弦纹。口径12、高20厘米。标本M68:7,泥质灰褐陶。浅盘,双腹喇叭口形座,座较矮平。盘内有孤线形暗纹。口径14.4、高21.5厘米。标本M62:7,泥质灰褐陶。柄部有三组弦纹。口径13.5、高20.5厘米。标本M58:7,泥质灰陶。座呈双腹喇叭口形,柄部有三组弦纹。口径12、高20.5厘米。标本M24:8,红胎黑皮陶。柄部有三组弦纹。口径12.8、高20厘米。

Ⅳ式3件,皆泥质灰陶。盘心较浅,柄细高且呈竹节状,小喇叭口座。柄部均有四组弦纹。标本M57:7,口径11、高19.5厘米。

C型深盘盖豆,1件。标本M56:1,泥质灰陶。子母口,圆腹,细柄,口外饰有弦纹。出土时盖与座残缺。口径10、残高10厘米。

13件,分别出自13座墓葬。完整及可复原者10件,另有3件无法修复。在完整及可复原者中,计有泥质红陶和红褐陶5件,泥质灰陶及灰褐陶4件,夹砂红陶1件。可分七式。

Ⅰ式2件,泥质红陶和泥质灰陶各1件。大口外侈,窄沿略卷,浅腹,圈底较平缓。标本M43:10,泥质红陶。表面涂有白衣。口径20、高4.5厘米。敞口窄平沿,浅腹,圜底。标本M21:9,口径16,高3.6厘米。1式1件。标本M14:7,泥质红陶。直口,浅腹直壁,平底微凹。口径18、高3厘米。

Ⅱ式2件,泥质红陶与泥质灰陶各1件。敞口平沿,浅腹,圜底。标本M21:9,口径16、高3.6里米。

Ⅲ式1件。标本M14:7,泥质红陶。直口,浅腹直壁,平底微凹。口径18、高3厘米。

Ⅳ式2件。泥质红陶与泥质灰陶各1件。敞口平沿,浅腹斜直壁,平底。内表均涂有白衣。标本M4:7,泥质红陶。口径19、高4厘米。

Ⅴ式1件。标本M54:10,泥质灰褐陶。大口微侈,窄沿略卷,浅腹弧曲,小平底。口径13.5、高3厘米。

Ⅵ式1件。标本M25:5,泥质灰陶。直口宽平沿,浅腹,腹壁较直,平底。表面涂有白衣。口径16、高4厘米。

Ⅶ式1件。标本M37:9,夹砂红陶。大口微敛,宽平沿,浅腹,上腹略鼓,中腹以下向内斜收,平底微凹。中腹以下饰有交错绳纹径24、高5厘米。

11件,分别出自11座墓葬。其中泥质红陶和红褐陶5件,泥质灰陶和灰褐陶4件,夹砂红陶与灰陶各1件。可分七式:

Ⅰ式1件。标本M9:6,夹砂红陶。大口,腹较深,腹壁向内斜收,小平底。口径22.4、高5.6厘米。

Ⅱ式2件,泥质红陶和泥质灰褐陶各1件。大口外侈,腹较深,腹壁弧曲,近圆底状小平底。标本M18:9,泥质灰褐陶。口径21、高6.5厘米。

Ⅲ式2件,泥质红陶与泥质灰陶各1件。大口,深腹,上腹竖直,然后向内折收成小平底。标本M39:9,红陶。口径21.5、高7厘米。标本61:9,灰陶。口径20.5、高6.5厘米。

Ⅳ式1件。标本M71:9,泥质灰陶。大口微敛,平沿,深腹,口沿以下腹壁斜直向外,然后向内折收,小平底。上腹有两个环耳,表面涂有白衣。口径21.5、高8厘米。

Ⅴ式1件。标本M68:9,泥质红褐陶。侈口卷沿,深腹,腹壁弧曲,近圜底状小平底。底部有横向绳纹。口径18.4、高8厘米。

Ⅵ式3件。其中泥质红陶1件,泥质灰陶与灰褐陶各1件。大口外侈,深腹,束颈,肩以下腹壁斜直内收,平底。标本M70:8,泥质灰褐陶,口径28、高8.8厘米。标本M30:11,泥质红陶。口径27,高7.6厘米。

Ⅶ式1件。标本M26:9,泥质红褐陶。大口外侈,宽沿略卷,深腹略鼓,平底。口径24、高7厘米。

21件,分别出自21座墓葬。其中完整及可复原者19件。陶系以泥质灰陶和灰褐陶最多,泥质红褐陶次之,并有少量泥质红胎黑皮陶。可分五式:

Ⅰ式5件,泥质红陶与红褐陶共3件,泥质灰陶与灰褐陶2件。口呈圆形或椭圆形,浅腹,圜底,平流较长。标本M9:7,泥质红陶。口呈圆形,流较窄长且微上翘。口径9.5,高3、流长4.8厘米。标本M43:9,泥质红褐陶。口近圆角长方形,平流宽而较长,外表涂有白色陶衣。口径9.2、高3.2、流长5.2厘米。

Ⅱ式5件,其中泥质灰陶与灰褐陶4件,红胎黑皮陶1件。口呈圆形或椭圆形,腹多较工式稍深,平底,流窄长而上翘。标本M70:9,红胎黑皮陶。口呈圆形,流窄长而且上翘,与流相对一侧贴塑有一个假环耳。口径10.5、高5、流长5.2厘米。标本M71:10,泥质灰褐陶。口呈圆角长方形,流较长较宽而且仁翘,与流相对一侧有一环耳。表面涂有白衣。口径12.5、高3、流长3.6厘米。

Ⅲ式5件,其中泥质红陶3件,泥质灰陶与红胎黑皮陶各1件。口呈圆形,腹较深,平底,多短流,但个别流较窄长。标本M61:10,泥质灰陶,短流。口径7.2、高3、流长2.8厘米。标本M25:6,红胎黑皮陶,短流微下倾。口径10、高2.6、流长2厘米。标本M39:10,泥质红陶。口近圆角长方形,腹较深,底下有一小平台,短流上翘。口径12.5、高4.2、流长2.8厘米。标本M54:9,泥质红陶,外表涂有灰褐色陶衣。平流较窄长。口径8.8、高3.2、流长4.8厘米。

Ⅳ式3件,泥质红陶与泥质灰褐陶各1件,红胎黑皮陶1件。口呈圆形或椭圆形,浅腹,平底或圜底,短流。标本M14:6,泥质灰褐陶。浅腹平底盘形,口部捏塑出短流,与流相对一侧口沿内瘪。口径12、高3.2厘米。标本M37:10,泥质红陶。外表涂有灰褐色陶衣,口呈圆形,口部捏出短流。口径11、高3.2厘米。标本M21:10,红胎黑皮陶。口呈椭圆形,圜底,口沿处捏出短流。口径10、高2.8厘米。

Ⅴ式1件。标本M66:10,泥质灰陶。敞口平底钵形,口沿处捏成小流,与流相对一侧略内瘪。口径10、高4厘米。

同类推荐
  • 乱晋风云

    乱晋风云

    【起点第四编辑组签约作品】萧墙阋,五胡兴,终究谁家天下英雄志,王侯业,不过水月镜花百炼钢,绕指柔,莫问痴情何故定河山,拥美人,不负人间宣华(新人新书,请多多支持)
  • 帝国重启

    帝国重启

    三流学渣穿越清末,重铸中央帝国,再现泱泱华夏!
  • 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五代十国那些事儿》以五代十国中具有鲜明特点的些许人物为媒介,讲述了有关这一时代的悲欢离合。这个时代上演了无数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又导致了无数人间悲剧的发生。这是个扭曲不堪的历史时代,同时又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新时期,充满血腥与暴力、战争与分裂的血色华章,将缓缓拉开帷幕
  • 中国历代冤案

    中国历代冤案

    正是在这种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过程中,有多少仁人志士被冤杀,有多少一心为国为民的忠梗之士身陷囹圄,甚至遭灭门之祸。不难想象,在这种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天下臣民的身家性命系于君主一言,即使再英明的君主,也难免会产生冤案。这些君主或有意,或无意,或受某些佞臣的蒙蔽,使一些忠梗大臣被误杀,这就成了很普通的事,历代皆有。人们还可以看到,君主专制越是强化的时代,这类冤案就越多。全书以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为主线,考虑到故事之间的联结性(人物和时代背景),我们将中国分类史概分为上古至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这五个时间段,以此来展开中国冤案故事的叙述。
  • 大清棋情录

    大清棋情录

    倾力打造中国第一部长篇围棋文化言情小说。以江阴“抗清三公”的后人恩怨为线索,叙述大清乾隆年间,中国围棋最强时代的人文传奇故事,善解跨越两个地球的情爱纠缠。水墨江南,情迷棋中,小说家言,专家达人不必深究。
热门推荐
  • 重生巨星之男神归来

    重生巨星之男神归来

    身为女子,便是镜星阑最大的罪过。被亲生父母送人,被养父母遗弃,只因她不是男子。受到同学欺辱死亡,来自地球的镜星阑带着刷脸系统重生而来。在这个重男轻女的世界,镜星阑改头换面,勇闯娱乐圈,成为娱乐圈的全民男神!(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谁的成长不纠结:勇往“职”前Ⅰ

    谁的成长不纠结:勇往“职”前Ⅰ

    在职场,每个人最重要的功课就是“自我管理和成长”。只有解决了这一问题,接下来才能稳稳当当的管理好一个团队,最终到达管理好一个公司的高度。作者凭借深厚的“性格类型咨询”的研究基础和人力资源管理的多年经验,首创了这一套最适用于中国职场人的心理学测评方法——性格“四分法”。让读者明晰自己和他人的个性,轻松与人相处。本书资料翔实,借鉴了英国心理学会(BPS)的权威数据,对中国职场人各个阶段可能遭遇的职场问题一一剖析,并为这些问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是最实用也最贴心的职场心理学手册。
  • 九宫

    九宫

    一场惊天动地的浩劫不为人知的秘密牵扯着多少人的性命江湖不过过眼云烟一次偶然的相遇是命定还是人为制造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一段矢志不渝的爱情又该如何波折曲离结局能否圆满九宫出世行星转移前尘过往推翻历史一次次惊心动魄的危机一次次悲欢离合的离别一次又一次的...生离死别看九位奇男女子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属于他/她们的幸福是否能如人愿悠悠我思永与愿违万劫无期何时来飞..让我们一起见证他/她们的爱情叹朱颜留不知知己红颜江山又有何用..问苍天何处才是停歇天上一天地下万年终究是残念....《九宫出世》将会带你一同前往...将会带你领略他/她们口中所说的...江湖
  • 娇妻在上:霸道老公请节制

    娇妻在上:霸道老公请节制

    第一次,谁特么说酒后乱那啥了?为什么是酒助人性?一次,两次……谁说男人哄哄,灌点酒就不行了?他又来了,谁来救救我……再一次,不是说好是来签约的吗?可是,他就裹着个浴巾在房间里等着是怎么回事?一次,两次……夭寿啦,这个可恶的家伙,怎么就盯上自己了……三次,四次……谁说我习惯了?不行,我要反抗!可是,大姨妈不来了又是怎么回事?他怎么笑得这么阴险和得意?要么,打掉孩子单独跑,要么,老娘就要带球跑!但是,他又出手了,不论是娃还是娃他娘,一个都跑不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陆少的暖婚新妻

    陆少的暖婚新妻

    “苏简安,你是老子的女人,想逃?晚了!”“陆薄言,凭什么你在外面搞三搞四,我就只能守着你一个人?”“苏简安!”“陆薄言,我也要去外面找男……唔……”“闭嘴!老子只有你一个女人!”
  • 剑魂情深

    剑魂情深

    十几年前冷月山庄被魔教强夺天乐剑法,而一夜灭门,只剩下冷月山庄云浩和云婧兄妹两人,一双孤儿。云浩自小坚毅非常,年纪轻轻混迹人世,更是变得冷酷狠辣无比。虽在红尘漂泊,却尽心竭力照顾妹妹。但是生存对于尚未成年的孩童来说,显得是万分的简单。
  • 帝少狂傲,千金娇妻宠上瘾

    帝少狂傲,千金娇妻宠上瘾

    她是失去庇护的落魄千金,遭遇男友背叛,继母和小三陷害逼嫁八十岁的老头子!她走投无路,离家出逃,却正好撞上他的车!他是Z市最矜贵的男人。权势滔天却冷漠如冰,不近女色,独对她不排斥。她为了摆脱渣爹算计上了他贼船,却在他一次次救她于水火时渐渐沦陷……怀孕,以为于他亦是惊喜,换来他斩钉截铁——打掉!原来,初恋留学归来,她这个替代品该让位,心如枯槁却不想抹杀腹中小生命,她逃了。三年后。他对她穷追猛打。“哼!以为这样就不离婚了?没门,去和初恋过一辈子吧!”“妈咪,爹地说离婚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他净身出户,什么都不要,只要两样!”“哪两样?”“一大一小!”
  • 伴娘团团转

    伴娘团团转

    经常有人说,伴娘当多了,会嫁不出去……那又怎么样,再悲催的生活也不能阻止我们彪悍的斗志和坚定的笑容,何况只是做做伴娘!
  •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情陷赤焰门:血族新娘

    她是重案组探员,深入K市首富的赤焰集团卧底。这传说中“赤焰门”的总基地诡异重重——露着尖牙的猥琐男,楼梯间的猫妖男女……为求真相,深夜潜入赤焰集团总裁的办公室,怎料却碰上了一个长相极其妖孽的男人。“从现在起你便是我的女人。”他毁了她的警枪,霸道又可恶。生性天不怕地不怕,即使他冷得足以杀人,她依旧肆意妄为。然而这个俊美如神的男人,他神秘,冷酷不羁,并非区区一个总裁如此简单。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是……【本文慢热,绝对精彩】
  • 天子国师

    天子国师

    自天澜城一战,已逾三十载。在周朝的统治下,人间无甚大乱,也算清平,百姓安居乐业,天下晏然。世人似乎依然忘了三十年前那个统御天下的大卫帝国。只有少数人铭记于心的是,天澜城一战,那个在万军之中孤身杀出重围的人,可不是什么闲云野鹤的隐士,而是大卫帝国的天子国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