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62300000004

第4章 墓况实录

为了能使研究者对这批墓葬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拟对已经发掘的72座墓葬逐墓作一介绍。

M1位于墓地东端断崖边缘,部分已被挖毁并遭扰乱。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以下0.3米,墓坑长约2.4、宽1.04、深5.2米。从残存迹象判断墓主为仰身直肢葬式,头向东偏南,方向110°,但性别、年龄情况不明。因被扰乱,葬具与随葬品情况亦不明。

M2位于M1的南侧,两墓相距0.4米,似为异穴合葬。墓口在地表以下0.5米,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坑长约2.4、宽1.1、深5.4米。由于墓室底部遭到严重破坏,葬具情况不明,从残存迹象判断墓主应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南,方向约110°,但性别、年龄不明。

M3位于墓地的东北角。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3米。墓坑长2.54、宽1.18、深1.9米。墓主为男性,年龄45岁左右。使用单棺葬具,由板灰层量棺长2.04米,宽0.64—0.76米,高度不详。墓主为仰身直肢,头向南偏西,方向202°。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敦、陶豆各1件,但由于陶质极酥,因而均无法修复。

M4位于M3的西部约1.5米处。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7米。墓坑长2.5、宽1.08,深3米。使用单棺葬具,棺长约1.9、宽0.52米,高度不详。墓主为一55岁左右男性,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50°。墓主头前棺外共随葬陶器9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陶盘1件。棺外南侧并随葬有铜戈1件。

M5位于M4西部约5米处。为东西向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1米。墓坑长2.4、宽1.1—1.24、深2.7米。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使用单棺葬具,棺长约2.06、宽0.48—0.62米,高度不明。葬式为仰身直肢,墓主头向东南,方向145°。棺内放置随葬陶器共8件,其中墓主头前有鼎、敦、壶各2件,左臂外侧有陶豆2件。

M6位于墓地东北部的断崖边缘。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5米。墓坑长约2.6、宽1.3、深4米。由于部分遭到毁坏,葬具与随葬品情况不明。从残存迹象看墓主应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约115°。

M7位于墓地东南部的断崖边缘,大部分已被砖厂挖毁。此墓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4、宽1.06、深1.9米。无葬具痕迹。墓主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南,方向110°。但性别、年龄以及随葬品情况不明。

M8位于墓地东部。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9米。墓坑长2.2、宽1.2、深0.9米。墓底有单棺葬具朽灰,灰迹长约2.1、宽0.46米,高度不详。墓主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15°。经鉴定墓主系女性,年龄40岁左右。墓主头棺内的一角随葬有陶鬲,陶罐各1件。

M9位于墓地东端近断崖处。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4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62,宽1.14米,墓底长2.5、宽1、深2.8米。单棺已朽。板灰长2.1、宽0.8米,残存高度0.5米。墓主系45岁左右男性,仰身直肢,头向北略偏于东,方向15°。骨架腐朽严重。墓主头前棺内有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盆、匜各1件。

M10位于M9南约2米处。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4米。墓坑长2.54、宽1.08—1.2、深2.16米。单棺已朽,板灰痕迹显示木棺口大底小,棺口约长1.9、宽0.4米,残存高度0.36米。墓主为55岁左右男性,仰身直肢,双手置于裆部,头向北偏东,方向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有陶器8件,计鼎、敦、壶、豆各2件。墓主右臂外侧置有铜剑一把。

M11位于M8北部约2.8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以下0.3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口长2.2、宽1.28,墓底长2.2米,宽0.84—0.9、深3.8米。单棺腐朽,板灰长约2、宽0.5—0.66米,高度不详。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5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有陶器8件,计有鼎、敦、壶、豆各2件,其中鼎、敦各1件因残碎严重而不能修复。

M12位于M8的南部约3米处。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3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口长2.2、宽0.84—0.9、深3.8米。单棺腐朽,板灰长约2、宽0.5—0.66米,高度不详。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北略偏东,方向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有陶器10件,有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此外还有鹿角一对。

M13位于M12西部约2米处。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65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6、宽1.2米,墓底长2.3、宽1.1、深3.85米。单棺已朽,板灰长约2.2、宽0.7—0.84米,残存高度0.4米。墓主系男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北略偏东,方向20°。墓主头前棺内放置随葬陶器共10件,计有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墓主右腿外侧置有铜剑、铜戈各1件。

M14位于墓地东南角,邻近断崖。该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12、宽0.84—0.88、深1.9米。单棺腐朽成灰,长约1.8、宽0.44—0.54米,残存高度0.5米。墓主男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稍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有鼎、敦、壶、盘、匜各1件。

M15位于M14北约1米,两墓似为异穴合葬。该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34、宽0.8、深2.2米。单棺葬具,棺灰长2.04、宽0.4—0.6米,残存高度0.5米。墓主系50多岁女性,仰身直肢,头向东略偏南,方向104°。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但有敦1壶2因残碎过甚而无法修复。墓主头骨右侧还放置有鹿角一对。

M16位于M11北约2.5米处。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3米。墓坑长2.65、宽1.35、深3米。单棺葬具已朽,棺灰长2.1、宽0.56米,残存高度0.4米。墓主男性,45岁左右,仰身直肢,双手置于裆部,头向东略偏南,方向10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敦、陶壶各1件,头骨左侧还置有铜戈1件,左臂外侧有铜剑1把。

M17位于墓地东北部的断崖边缘,大部分已遭毁坏。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5、宽1、深1.4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宽0.56—0.68米。墓主骨架腐朽无存,性别、年龄不明。据随葬品位置等迹象判断其为仰身直肢,头向南略偏东,方向140°。墓主头前棺外随葬有陶鼎、陶敦、陶壶各1件,但因陶质酥化均无法修复。

M18位于墓地东北部的断崖边缘,部分已被毁坏。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25米。墓坑长2.7、宽1.7、深4.7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4、宽0.94—1米,高度不详。棺下铺有一层厚约3—4厘米的白膏泥。人骨腐朽无存,性别、年龄不明。从有关迹象判断墓主为仰身直肢,头向东略偏南,方向11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但因陶质较差,敦、壶、各1件未能修复。

M19位于M18北侧的断崖边缘,局部遭到破坏。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3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4、宽1.38米,墓底长2.4、宽0.95、深4.7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2米、宽0.8米。棺内人骨腐朽无存,故墓主性别、年龄不明。据相关迹象判断墓主应为仰身直肢葬式,头向东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但陶质非常酥软,均无法予以修复。墓主右臂外侧还置有铜剑1把,左臂部有铜戈1件。

M20位于M11的北侧约2.8米处。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7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2、宽1.05米,墓底长2.2、宽0.84米,深0.8米。木棺已朽,棺灰长2.16、宽0.4、高0.46米。棺下铺有一层青膏泥。棺南端设有头箱,箱横长0.83、宽0.3米。墓主系男性,年龄40岁左右,骨架已朽成灰。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南偏西,方向205°。头箱内随葬有陶鼎、陶敦、陶壶各1件,陶豆2件,但陶质极酥软,均无法修复。墓主左臂外侧的棺外放置有铜剑一把。

M21位于M20南部约4.5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7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5、宽1米,墓底长2.2、宽1.2、深4.3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36、宽0.58—0.85米,残存高度0.3米。墓主男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小腿交叉,部分骨骼易位,头东足西,方向9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骨架的左臂部放有铜剑1把,腿骨右侧置有铜戈1件。

M22位于M20的西北部。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8米。墓坑长2.4、宽1.2,深2.3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1、宽0.6米。棺南端分隔有头箱,箱长0.6、宽0.3米。墓内人骨腐朽无存,墓主性别、年龄不详。推测应为仰身直肢葬式,头向南偏西,方向约215°。头箱内随葬有陶鼎、敦、壶各1件,但因陶质极酥软,均无法予以修复。

M23位于M22的南部。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5米。墓坑长2.05、宽0.9,深2米。单棺已朽,棺灰长1.85、宽0.45、高0.3米。棺南端分隔出头箱,箱长0.45、宽0.16米。墓主为女性,年龄45岁左右。仰身直肢葬式,头向东偏南,方向110°,无随葬品。

M24位于墓地东南部的断崖边缘,墓口在地表下0.6米。墓坑长2.4、宽1.2、深5.7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4、宽0.6、高0.3米。墓主系男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略偏北,方向280°。墓主脚下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墓主左手臂处有铜剑1把。

M25位于M24的北部。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8米。墓坑长2.4、宽1.2、深1.5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宽0.8、高0.3米。棺下铺有一层白膏泥。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有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因陶质较差,敦、壶、豆各1件未能修复。骨架右侧放置有鹿角一对。

M26位于M25南侧约0.8米,两墓似为异穴合葬。此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8米。墓坑长2.7、宽1.12、深4.3米。单棺已朽,据板灰痕迹测得棺长2.4、宽0.98米,残存高0.4米。棺内分隔成头箱与边箱,头箱长0.98、宽0.5米,边箱长1.9、宽0.35米。从所发现的漆皮判断,原来棺上髹漆并有红、白色彩绘。墓主女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双手置于下腹,方向105°。头箱内放置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并有鹿角一对。边箱内放置陶盆、陶匜各一件,铜铃4件,铜环1件,并有鹿角一对。该墓随葬陶器的陶质极差,除豆、盆外其余均无法修复。

M27位于M25的北部。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66米。墓坑长2.4、宽1.2、深2.1米。单棺已朽,棺灰长1.8、宽0.5、高0.3米。棺的南端分隔有头箱,箱长0.5、宽0.2米。墓内人骨腐朽无存,墓主性别、年龄不明。据头箱位置等迹象判断墓主应为仰身直肢葬,头向南偏西,方向205°。头箱内随葬有陶器鼎、敦、壶、盆各1件,豆2件,但大都无法修复。

M28位于M27北部的断崖附近。南北向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8米。墓坑长2.4、宽1.1、深2.1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宽0.9,高0.3米。棺北端分隔出头箱,箱长0.9、宽0.3米。墓主系女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北偏东,方向40°。头箱内置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

M29位于M27的西部。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于地表下0.4米。墓口长2.7、宽1.2、深4.4米。单棺已朽,棺灰呈上宽下窄状,上部长2.48、宽0.8米,底部长2.4、宽0.6米,残存高0.46米。墓内人骨腐朽无存,但因该墓与M30似为异穴合葬,且随葬兵器,故推断墓主应为男性。其葬式亦当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即鼎、敦、壶、豆各2件。墓主的左手位置有铜剑1把,右手位置有铜戈1件。

M30位于M29南侧约1米,两墓似为异穴合葬。此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44,宽1.2、深3.2米。单棺已朽,灰迹长2、宽0.8、高0.4米。墓主女性,5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亦当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共12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豆4件,盆、匜各1件。骨架的左胸部放有鹿角2段。该墓出土陶器中有敦、壶各1件因残碎严重而无法修复。

M31位于M30的西部。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6、宽1.1、深4.8米。葬具为单棺,朽灰长2.2、宽0.8—0.86、高0.4米。墓主系55岁左右男性,仰身直肢,双手置于裆部,头向东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敦、壶各2件,陶豆4件,鹿角1对。陶器的陶质极差,大都不能进行修复。

M32位于M28的西部。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墓,墓口于地表0.7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2、宽1.2米,墓底长2、宽0.8—1、深2.4米,单棺已朽,灰迹长1.8、宽0.6、高0.3米。墓主系45岁左右女性,骨架腐朽严重,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有陶鼎2件,陶壶、陶豆各1件。

M33位于M5的北侧约0.8米,从排列情况看此墓似与M5为异穴合葬。此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6、宽1.3、深1.9米。葬具为一单棺,棺灰长1.8、宽0.6米。墓主系女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甚,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外的东南角随葬有陶器5件,其中鼎、敦、壶各1件,陶豆2件。

M34位于M31的北侧1.3米,从排列情况来看此墓应与M31为异穴合葬。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下部略缩小后又渐次扩大,墓口长3.26、宽1.5、深4.5米。单棺已朽,灰迹长2.44、宽0.48、高0.4米。棺东端分隔出头箱,箱长0.84、宽0.7米。棺下有一层青膏泥,厚2—4厘米。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头箱内放置陶器共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匹各1件。并有鹿角1对。

M35位于M32的北侧,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下0.6米。墓坑长2.6、宽1.3、深3米。单棺已朽,灰迹长2.1、宽0.8、高0.5米。从漆皮看棺上原来髹有黑漆及红彩。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箱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墓主左腿外侧放有铜剑1把。

M36位于M35的西部。为一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6米。墓坑长2.5、宽1.3、深2.1米。单棺已朽,棺灰长2.12、宽0.66、高0.2米。墓主女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南偏西,方向21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

M37位于M36的南部,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24、宽1.2、深2.3米。单棺已朽,板灰长1.8、宽0.64、高0.3米。从漆皮看棺上原来髹有黑漆及彩绘。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其中2敦1壶因残破严重而无法修复。

M38位于M37南侧约1.3米处,从排列情况看两墓似为异穴合葬。此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以下0.35米。墓口长2.4、宽1.2米,墓底长2.2、宽1、深2.75米。单棺有头箱,由板灰痕迹量得棺长约2、宽0.5米,头箱长1、宽0.3米。墓主男性,年龄4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双手置于下腹部,头向东略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陶器质地很差,除鼎、敦各1件复原外,其余均无法修复。

M39位于M38的南部,邻近断崖。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25、宽1.2、深2.9米。单棺已朽,灰迹长1.75、宽0.74、高0.5米。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东足西,方向9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盆、匜各1件。头骨右侧棺内放有陶豆2件,左侧放有铜匕首1件。

M40位于M37和M38的西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4、宽1.1、深2.1米。单棺已朽,棺灰长1.92、宽0.6、高0.5米。墓主男性,年龄55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头东足西,方向90°。墓主头前棺内放置随葬陶器5件,其中鼎、敦、壶各1件,豆2件。敦因破碎严重而无法修复。

M41位于M40南侧1.8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58、宽1、深3.5米。单木棺已朽,灰迹长2.2、宽0.7、高0.4米。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双手置于裆部,头向东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2件陶鼎的陶质极差,均不能修复。墓主右臂外侧放置铜剑、铜戈各1件。

M42位于M41南侧约3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上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口小底大,墓口长2.8、宽1.2米,墓底长3、宽1.35、深5.1米。单木棺已朽,灰迹长2.2、宽0.8、高0.4米。墓主系男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但部分骨骼有易位现象。墓主头东足西,方向98°。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6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并有铜戈1件,鹿角2段。墓主右臂外侧放置陶盘、陶匜各1件。右腿外侧放有铜剑1把(剑有木质剑鞘,出土时剑体仅残存一段),墓主头骨左侧放置铜戈1件,铜镞1件。由于陶质较差,随葬陶器中有2鼎及盘、匜无法修复。

M43位于M42南侧约2.8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64、宽1.1、深4.5米。墓坑下部内收后渐次扩大,坑壁不直。单棺葬具已朽,棺灰长2.3、宽0.4—0.88、高0.5米。棺底有一层青膏泥。墓主为男性,年龄55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两腿交叉,头东足西,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并有铜环1件,铜铃2件,鹿角3件。

M44位于M43的南侧靠近断崖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1、宽1、深0.5米。单棺葬具已朽,灰迹长1.8、宽0.74、高0.8米。墓主女性,年龄18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双手拢置于盆骨上,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鬲、陶盆、陶罐各1件。

M45位于M36的北部。为一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7、宽1.2、深4.2米。单棺已朽,灰迹长2.12、宽0.68、高0.4米。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东足西,方向11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此外并有铜环1件。

M46位于M45的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4、宽1.2、深1.3米。单棺已朽,灰痕长2.1、宽0.85、高0.2米。棺内人骨架严重腐朽,仅剩几枚牙齿,因而墓主的性别、年龄不明。从有关迹象判断其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壶各1件,陶豆2件。

M47位于M45的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2、宽0.9、深0.8米。无葬具。墓主女性,年龄10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左耳际除有绿色小石环1件外,别无它物随葬。

M48位于M47的西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36、宽1.16、深3.8米。单棺葬具已朽,灰痕长1.8、宽0.64、高0.54米。墓主女性,年龄30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西北,方向30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壶各1件,陶豆2件。

M49位于M48的西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壁垂直但近底部内收。坑口长2.5、宽1.2米,坑底长2.24、宽1,深2.6米。单棺已朽,灰迹长1.9、宽0.6、高0.4米。墓内骨架腐朽无存,墓主性别与年龄不明。从随葬品位置等判断应为仰身直肢葬,头向东偏南,方向10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但陶质很差,鼎、壶均无法修复。

M50位于M49的西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3米。墓坑长2.05、宽0.7—0.8、深1米。单棺已朽,棺灰长1.72、宽0.4米。棺下铺有青膏泥,厚度2—4厘米。墓主女性,年龄4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20°。墓主头前0.5米高处的墓壁上挖有壁翕,翕宽0.46、高0.26、深0.25米。完内放置陶鼎、陶敦各1件。

M51位于M50的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5、宽1.6米,墓底长2.3、宽1.4、深3.7米。墓底铺有青膏泥。墓底有人骨2具,各有单棺葬具,但两棺之间分界不明显。北侧骨架(编号甲)系男性,年龄60岁左右。棺灰痕迹长1.9,宽约0.5米。墓主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2°。头前棺内放有陶鼎、陶敦、陶壶各1件,左腿外侧置有铜戈1件。南侧骨架(编号乙)为女性,年龄55岁左右。木棺有头箱,棺灰长1.9、宽0.7米,头箱长0.7,宽0.48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其中趾骨缺佚,部分骨骼易位,因此似为二次葬。头箱内随葬有陶鼎、陶敦、陶壶各1件。该墓应系夫妇合葬,但随葬陶器的陶质极差,除鼎、壶各1件外,其余皆无法修复。

M52位于M51南侧3.4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9、宽1.3、深5.9米。单棺已朽,棺灰痕迹长2.4、宽0.8、高0.5米。棺上髹漆并有彩绘,棺底铺有一层厚约5—8厘米的黄沙。墓主为男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双手置于档部,头向西偏北,方向290°。墓主头前棺内的一角放有鹿角一对,右臂外侧有铜剑1把,左臂外侧有铜戈1件。

M53位于M52南侧约3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7,宽1.3、深5.9米。单木棺已朽,灰迹长2.2、宽0.8、高0.4米。棺底铺有黄沙。墓主女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西偏北,方向290°。墓主头前棺内放有鹿角4件。

M54位于M53的南侧约5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2、宽1.2、深1.9米。单木棺已朽,灰迹长1.9、宽0.5—0.7、高0.4米。墓主系女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此外并有鹿角1段。

M55位于M54的南侧约5米处的断崖边缘。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口长2.6、宽1.2、深5.8米。坑壁不直。单木棺已朽成灰,灰迹长么宽0.6、高0.45米。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有随葬陶器7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盘1件。因陶质较差,鼎、壶、盘各1件无法修复。

M57位于M50西侧5米多处。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5米。墓坑长2.6、宽1.1、深4.5米。单木棺已成朽灰,灰迹长2.3、宽0.7—0.9、高0.5米。头箱长0.9、宽0.4米。棺上髹漆并有彩绘,棺底铺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青膏泥。墓主为男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北偏东,方向27°。头箱内有随葬陶器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陶豆4件。头左侧有鹿角1对,左股骨内侧有铜剑1把,左腿外侧有铜镞5件,铜戈1件。

M58位于M57南侧5.5米处。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5、宽1.2、深5.8米。单木棺已朽成灰,灰迹上宽下窄,两头宽中间窄,长2.2、宽0.6—1米,高0.3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为男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东足西,方向90°。头前棺内随葬陶器8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左腿外侧放有铜剑1把。

M59位于M56的北侧约3.5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5米。墓坑长2.4、宽1.2、深3.4米。单木棺已朽,灰迹长1.96、宽0.64、高0.5米。棺底铺有一层青膏泥。墓主为女性,年龄45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仰身直肢葬式,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鼎、敦、壶、豆各2件,其中鼎、敦各1件因破碎严重而无法修复。

M60位于M59的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6、宽1.3、深5.3米。单木棺已朽,灰迹上宽下窄,两端稍宽,长2.16、宽0.56—0.8、高0.5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男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0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因陶质较差,2鼎1敦1壶1盘无法修复。

M61位于M60南侧约1.2米处,从排列情况看,两墓似存在异穴合葬的可能性。此墓亦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54、宽1.2、深5.1米。单木棺已朽,灰迹一端稍宽,长2.1、宽0.7—0.8、高0.4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男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两腿略弯曲,头东足西,方向9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共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盘、匜各1件。因陶质较差,2鼎1敦1壶1盘无法修复。

M62位于M57西侧约2.8米。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35米。墓坑口大底小,墓口长2.6、宽1.3米,墓底长2.4、宽1.2、深2米。单木棺已朽,灰迹一端较宽,长2、宽0.5—0.74、高0.2米。棺底铺有青膏泥。人骨腐朽无存,墓主性别、年龄不明。由随葬品位置等迹象判断,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北偏东,方向约3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2件,其中鼎、敦、壶各2件,豆4件,盆、匜各1件。此外还有鹿角1对。

M63位于M60北侧。此墓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7、宽1.1、深2.05米。单棺已朽,灰迹长2.14、宽0.64、高0.26米。棺底铺有一层青膏泥。墓主为女性,年龄50岁左右。仰身直肢,双手放于盆骨上,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盂、陶罐各1件。

M64位于M62的北侧。为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4、宽1.2、深3.5米。单木棺已成朽灰,灰迹上宽下窄,长2.16、宽0.4—0.7、高0.5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为女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仰身直肢,头向东南,方向12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敦、壶各1件,陶豆2件,鹿角1对。因陶质酥软,陶器大都无法修复。

M65位于M64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4、宽1.1、深1.1米。单棺已朽,灰迹上宽下窄,长1.7、宽0.4—0.8、高0.3米。棺底铺有青膏泥。墓主男性,年龄1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西北,方向305°。无随葬品。

M66位于M65的西南侧。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5、宽1.1、深2米。单木棺已朽,灰迹上宽下窄且两端稍宽,长2、宽0.6—0.9、高0.4米。棺底铺有一层青膏泥。墓主男性,年龄4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向北偏东,方向28°。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陶壶、陶豆、陶盘、陶匜各1件,右臂外侧有铜匕首1件。

M67位于M66的南侧。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长2.6、宽1.1、深1.9米。单木棺已朽成灰,灰迹一端略宽,长2、宽0.46—0.66米。墓主女性,年龄40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为仰身直肢葬,但小腿骨易位,足趾无存。墓主头向东偏南,方向110°。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扁二陶敦、陶豆各1件,棺外有陶壶。

M68位于M63的西北部。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长2.7、宽1.2、深5.8米。单木棺已腐朽成灰,灰迹上宽下窄,长2.3、宽0.64—0.92、高0.5米。棺底铺有一层青膏泥。墓主男性,年龄55岁左右。仰身直肢,头东足西,方向9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骨架左侧有铜剑1把,并有铜戈、铜锌、铜镞各1件。

M69位于M68的北侧。此墓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口长2.2、宽1.2米,坑底长2、宽0.9、深2.6米。单木棺已成朽灰,灰迹长2、宽0.5—0.6.5米。墓主为男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且部分骨骼易位,足趾骨无存。葬式呈仰身直肢状,头南足北,方向187°。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鼎、敦、壶各1件,陶豆4件。但陶质很差,除豆外皆无法修复。

M70位于M68的西部约4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在地表下0.4米。墓坑口大底小,坑口长3、宽1.8米,坑底长2.8、宽1.6、深6.5米。单木棺已腐朽成灰,灰迹上宽下窄,长2.5、宽0.7—1、高0.6米。墓主女性,年龄55岁左右。骨架腐朽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头向东偏南,方向105°。墓主头前棺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但因陶质较差,2敦2壶皆无法修复。墓主左腿外侧并有鹿角1对。

M71位于M70南侧约2.5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口略大于底,坑口长3.3、宽1.8米,墓底长3.3、宽1.6、深5.3米。单木棺带头箱但已腐朽成灰,灰迹长2.7、宽1米,头箱长1、宽0.66、高0.25米。墓主男性,年龄60岁左右。骨架腐朽较严重。葬式为仰身直肢,但头骨易位,双手置于裆部,头向东南,方向105°。头箱内随葬陶器10件,其中鼎、敦、壶、豆各2件,盆、匜各1件。并有铜剑1把,铜戈1件,鹿角1对。骨架右侧棺内有铜车害1对2件,马衔2件,海贝2件。骨架左侧放有铜盖弓帽巧件。

M72位于M71南侧约3米处。东西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墓口距地表0.4米。墓坑口略大于底,坑口长2.8、宽1.5米,坑底长2.6、宽1.2、深4.5米。无葬具。墓主男性,年龄60岁左右。仰身直肢,头骨易位,双手置于裆部,头向东偏南,方向105°。墓主头前随葬陶鼎、敦、壶、豆各2件,鹿角1对。右臂外侧有铜剑1把,骨器1件。右腿外侧有铜戈1件。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50大谜团

    中国历史50大谜团

    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悠悠长河,朝代更迭,犹如日夜流转。个中故事,不胜唏嘘。自古万事皆有两面,是非对错,自有历史记载,世人评说。今天就为各位揭秘中国历史50个未解谜团……
  • 三国大乱

    三国大乱

    本书没有人穿越,没有主角,或者说主角还是吕、曹、孙、刘、诸葛司马。本书历史为主,想象为辅。与三国演义不同,本书吕布不再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匹夫,而是一个勇武盖世,智谋高超的阴谋家。张飞不再只是万军从中探囊取物,而是儒雅的当世虎将。每个人都不再与三国演义相同,谢谢大家的观赏。
  • 唐宫演义

    唐宫演义

    美人为重,江山为轻。隋宫众美的命运是历史的一大遗憾。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竟成了隋末的一个小人物,白手起家,崛起,争霸,改变,征服,为了一个铁血柔情的梦……开一本新书,三国的书《袁逆天下》,风格自然是11、香艳、生活也有些热血。
  • 三国重生之汉献中兴

    三国重生之汉献中兴

    这是一本YY的作品。与其他三国题材的小说不同的是,主角是汉献帝刘协。看多了许多在三国时统一天下的故事,以能臣猛将的名义。可是对于汉献帝刘协这个三国时期最具悲剧色彩的皇帝,我们关注太少。本来“聪敏好学”的他,具备成为一个明君的资本。可命运开了个玩笑,他成了一个傀儡。这次,历史从李傕、郭汜叛乱的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开始。来自21世纪、重生至三国为刘协,是否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 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

    百年敦煌学:历史、现状、趋势

    敦煌学仍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主要是揭示敦煌、河西及至我国古代社会、中亚古代社会和中西交通等历史的本来面貌和规律;为研究我国古代某一局部地区的历史、社会状况提供了一个极为难得的典型。樊锦诗先生这样说:敦煌莫高窟以汉地文化为基础,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以开放的姿态,广泛地吸纳了多种文化,见证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热门推荐
  • 韩娱之完美邻居

    韩娱之完美邻居

    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导演因为情伤黯然退出,两年后带着沉淀的作品重回娱乐圈……而这时正是女团兴起,这是一个大叔与萝莉不得不说的故事……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
  • 八封绝域

    八封绝域

    九泉之下,地府之上,其荒芜空间裂缝有一绝域,生灵尽无,鬼魔不生,宇宙洪荒难以抵达,却徒生异物,封镇八方。千百年间,无数人前扑后继,白白殒命。千年之后,又走出一人,得各方觊觎......
  • 商战三十六计

    商战三十六计

    等俺有了钱,住大屋,娶美眷,请保镖,抱大树。啥?你说干嘛抱大树,笨蛋,因为那是摇钱树。老祖宗的三十六计,俺没文化,估计是没机会学了,但是,俺到了异界也搞一个三十六计,照样赚得盆满钵满。且看杜凡是如何一步步赚来无尽财富,坐拥美好人生。新建商战群1:55649411期待诸位同来讨论。你们的意见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推荐新书:历红尘作者,静仙书号:1029803百变药厨书号:1029290
  • 乡村奇医

    乡村奇医

    一介乡村小医生,医术无上限,智力无界限!气运缠身,艳遇不断!可以看透十几层衣服,无论何种布料!可以治好上百种妇科杂症,无论那种女人!可以,可以……貌似没有张小光不可以的事情!他发誓,“不可以让任何一个猎物走出狗岗村!”可是另张小光不解的是,看似不可能的誓言,为啥还有那么多女人跳出来帮他实现呢?本书附赠御女宝典,“我透视,我无敌,推倒美女来升级!”
  • 倾城美男:绝色转校生

    倾城美男:绝色转校生

    一个不明身份的绝色转校生横空而降,秒杀雅典高校的从位风云人物。慵懒的腹黑大少?脾气火爆的爵爷?温柔文雅的王子?自恋花心的校草?王者气质的会长?神出鬼没的殿下?帅气高傲的哥哥?盛名远扬的校花?一一放倒!来无影,去无踪!
  • 闹市听“花”开:性心理咨询个案实录(高校青春季)

    闹市听“花”开:性心理咨询个案实录(高校青春季)

    本书实录了笔者十多年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所经手的12个案例。分为同性之爱、忘年之恋、爱之迷茫、情之困境、性之诱惑五个板块,涉及了青年朋友们在爱情、婚姻生活方面一般性心理困惑的咨询。
  • 我的世界生存

    我的世界生存

    碰巧成为全国首席MineCraft真身试玩的一个小男孩,他将在这儿学会怎么生存,怎么建造,怎么活的更好....
  • 都市之最强武者

    都市之最强武者

    新书《寒门逆袭》已经在创世上传,请各位读者继续支持八岁那年,杨皓拜猥琐的叶老头为师,学武术,做任务,在国外积攒下大量人脉。二十三岁时,他只身回到华夏,斗恶霸,救红颜,乱江湖,终成一代最强武者!
  • 红枫白沙

    红枫白沙

    红枫,红如血······白沙,白如雪······血一样的情深似海······雪一样的纯洁爱情······
  • Locrine Mucedorus

    Locrine Mucedoru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