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2400000097

第97章 质 权(1)

(第一节 概 述

一、质权的意义

质权是抵押权之外近现代民法另一重要担保物权制度,指债权人于债务人不清偿其债务时,得就债务人或第三人移转占有而供担保的动产或权利所卖得的价金优先受偿的权利。于质权法律关系中,享有质权的债权人称为质权人,将财产移转质权人占有而供债权担保的债务人或第三人,称为出质人;出质人移转给债权人占有以供债权担保的财产,称为质物或质押物。

质权具有物权性、担保性、从属性及优先性等特质,此与抵押权并无不同。但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担保物权制度,质权与抵押权又存在相当的差异,举其要者,主要有下述四点:

第一,成立与生效要件不同。抵押权成立的设定契约为诺成性契约,无须抵押人将抵押物交付债权人占有,即能成立抵押权。依近现代多数国家民法,抵押权之成立须经登记,此登记为抵押权成立的生效要件。但与此不同,质权的成立与生效则以移转质物之占有于债权人为必要。概言之,将质物移转于债权人占有,既是质权的成立要件,也为质权的生效要件。

第二,标的物不尽相同。抵押权的标的物为不动产、不动产用益物权与动产,而质权的标的物则为除不动产和不动产用益物权以外的其他财产。抵押权与质权的标的物于动产上存在交叉。于动产上成立的担保物权究为抵押权或质权,以债权人是否占有标的物而为区别。

第三,担保作用不尽相同。抵押权由其本质所决定,系以优先受偿效力为其担保作用。而质权除以优先受偿效力为其担保作用外,还具有留置效力,即质权人留置标的物,造成出质人心理压迫,以间接促使债务人尽早清偿债务。此留置效力,为抵押权之所无。

第四,实行方式不同。按照多数国家民法,抵押权人于债务人不履行债务而实行其抵押权时,一般须申请法院拍卖抵押物,以清偿自己的债务。而于质权,质权人于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获清偿时,可迳依市价变卖质物、订立契约取得质物所有权,或以其他方式处分质物。

二、质权的性质

我们已经看到,质权,是因担保债权,占有债务人或由第三人移交的动产,于债权已届清偿期而未获清偿时,得就其卖得价金优先受清偿的权利。据此定义,试分析质权的一般性质如下。

1.质权为现代物权之一重要类型,属于定限物权中的担保物权范畴。但是,质权中的动产质权,其物权性效力并不如所有权那样完全、充分。按照日本民法,动产质权人于质物的占有被侵夺时,只能依占有回收之诉,回复其质物(参见日本三和一博、平井一雄:《物权法要说》,青林书院1989年版,第170页;日本民法典第353条。)。

2.质权,是就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加以直接的、排他性支配的权利,换言之是一种权利人直接支配标的物的交换价值,并以之优先受偿的权利,而不是一种对标的物进行物质性支配的权利。此与抵押权、留置权并无差异。

3.担保物权性。质权具有担保物权性。质权的担保物权性,具体包括质权的附从性、随伴性及物上代位性。

附从性,指质权随被担保债权之成立而成立(称为质权的成立上的从属性),随被担保债权之消灭而消灭(称为质权的存续、消灭上的附从性)。被担保债权,不以现实已经存在的债权为限,即使是附条件债权或将来债权,亦无不可。为担保将来的债权而设定的质权,称为最高限额质权。最高限额质权所擐保的将来的债权,予最高限额质权实行时必须确定([日]三和一博、平井一雄:《物权法要说》,青林书院1989年版,第170页。)。

随伴性,指债权人处分其债权时,质权也须随同加以处分。此与抵押权的随伴性并无差异,故不赘叙。

不可分性。质权之有不可分性,系罗马法以来法国民法(第2083条)、德国民法(第1222条)等近代民法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罗马法法谚谓:“质权的性质为不可分”(pignoris causaestindivisa)([日]柚木馨、高木多喜男:《担保物权法》,有斐阁1973年版,第IIl页。)。按照质权的不可分性,质权人于其债权未受全部清偿前,仍得就质权的标的物行使其权利。因之,质权的标的物纵被分割或一部灭失,其仍担保债权的全部;反之,债权纵经分割或一部清偿,质权仍担保债权的每一部分,即债权的全部。

物上代位性。质权因其标的物(质物)灭失、毁损而得受的赔偿金,以及质权人依法预行拍卖质物所得的价金等,均为质权标的物的代替物,质权人之权利移转于该代替物之上,称为质权的物上代位性。

4.质权,为债权未获清偿前,质权人得就标的物加以留置的权利。质权人之留置标的物,往往给债务人造成心理压迫,由此间接促使其尽早清偿债务。此与留置权同,而与抵押权异([日]松坂佐一:《民法提要》(物权法),有斐阁1980年版,第264-265页。)。

三、质权的沿革与立法例

从质权的演进过程看,近现代民法质权制度系以罗马法所有人质为其滥觞。所有人质,又称信托让与或信任质(fiducia),为债权担保的一种方法。依此制度,债务人将其动产或不动产之所有权让与债权人,而另外订定信托约款,使债务人负有不得滥用该标的物所有权,以及于债务清偿后返还该标的物于债务人的义务。如债务人不履行其义务,债权人即可将担保物变卖,并得就卖得价金优先受偿,或使标的物所有权终局的归由自己取得。但这一制度,对于债权人而言,固属有利,可对于债务人则过分不利,故其后遂有质权制度之产生(郑玉波:《民法物权》,第292页。)。

质权制度之产生,从历史上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相反它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嬗变过程。法制史家一般认为,迄至罗马共和末期,经由法务官之创造,才产生了质权( pignus)制度( 罗马法上的质( pignus)与抵押(hypotheca)制度,均为法务官所创,大抵形成于共和末期。因这两种制度性质相同,且很多情况下适用同一规则,故有“质与抵押间仅有语词的差异”之说。由此之故,学者遂将二者通称为“plgnu。”。参见日本柚木馨、高木多喜男:《担保物权法》,有斐阁1973年版,第92页。)。

罗马法质权制度,原则上依当事人之间的无方式契约或遗嘱成立,其外部不伴有适当的公示方法。质权人最初仅能依质物之占有而间接强制债务的履行,但其后于债务不履行时,渐承认质权人的变价权。另外,终罗马时代,除此所谓约定质权外,尚有两种法定质权:一是国库的债权,于债务人的全体财产上,法律认有质权存在;二是对于嫁资返还请求权,于夫之全体财产上,法律认有质权存在。此两种法定质权如与约定质权竞合,其效力恒较约定质权为优( 参见郑玉波:《民法物权》,第292-293页。)。

以罗马法质权制度为蓝本,近现代大陆法系各国民法莫不建立了各自的质权制度。1804年法国民法典称质权为“质”,设有动产质与不动产质两种制度。由于法国民法及其观念系将债权、著作权、营业财产、定期金、股份等视为动产或无体动产,因而无所谓权利质权制度。换言之,权利质权已被动产质权所包涵。依法国民法,质权契约,因质物的交付而生效力,故质权设定契约实质上为一种要物契约,若以占有改定方式设定质权契约,则将依法不生设定的效力。另依法国民法,质权之存续,以债权人对质物为继续占有为必要,对质物之占有一旦丧失,其质权亦就不复存在([日]柚木馨、高木多喜男:《担保物权法》,有斐阁1973年版,第92页。)。

1896年德国民法典上的质权(Pfandrecht),包括动产质权与权利质权两种。因有不动产抵押权,故无所谓不动产质权。另依成立方式的不同,德国民法典上的质权,还可进一步区分为约定质权(契约质权)、法定质权与扣押质权三类。其中,关于法定质权,存在着权利人对标的物虽未予以占有,但仍得成立质权的情形,如该民法典第704条规定的所谓店主的质权即是。此与日本民法规定的优先权有类似之处。此外,德国民法原则上虽拒绝承认不交付标的物而得成立所谓“非占有质”,但晚近以来德国制定特别法,承认在海底电线、农业工具上得成立“非占有质”( besitzlosesPfandrecht)([日]柚木馨、高木多喜男:《担保物权法》,有斐阁1973年版,第93页。),此表明德国法承认所谓“非占有质“制度,值得注意。

日本之有质权制度,迄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其律令时代,质即被区分为动产质与不动产质,其中占有质,多数以动产为标的物而设定,称为动产质;非占有质大多以不动产为标的物而设定,称为非不动产质。进入封建时代与维新时代以后,质权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日]柚木馨、高木多喜男:《担保物权法》,有斐阁1973年版,第93页。)。1896年(明治29年)日本公布新民法,是为日本现行民法典。在这部民法典里,质权制度得到了完整的确立。

日本现行民法之制定,虽受法国民法的深刻影响,但因着重参考了德国民法第一草案(德国民法第一次草案公布于1887年,1895年又有第二次草案之问世。1896年正式公布的现行德国民法典是在1895年第二次草案的基础上形成的。),故关于质权的种类及立法观念均与法国民法的立场相距甚远。依日本民法,质权包括动产质权、不动产质权及权利质权三种。其中不动产质权为一种用益质,质权人可依质权标的的不动产的用法予以使用收益,但不动产质权人不得请求其债权的利息,存续期间不得超过10年,超过10年者,缩短为10年(参见日本民法典第358条、第360条。)。

在我国,据古籍文献记载,关于“质”的制度,乃始于“人质”。例如《左传》上有所谓周郑交质之说。不过此所谓“质”,乃指“政治”上的质,非此今日之作为债权担保之一种方法的质权制度。六朝时代,“质库”(当铺)、帖字(当票)等名词出现,此即所谓动产质。此动产质,系将质物之占有移转于债权人,称为占有质。于一定期限不回赎者,债权人即取得质物所有权,称为归属质(流质)。时至唐宋及元代,法律承认以质物变价,清偿债务的变卖质。清代则认当票有免责证券的性质,此即所谓“认票不认人”( 参见郑玉波:《民法物权》,第294页。)。1929-1931年国民政府颁行的中国民法,参酌德国、瑞士、日本民法有关质权问题的立法,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设定了动产质与权利质两种制度。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此质权制度随着该民法典之被废弃而停止施行。此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我国始终未有制定法上的质权制度。1986年制定民法通则,立法反映当时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规定了抵押权制度,但囿于立法观念和立法技术的限制,并未规定独立的质权制度。1995年通过的担保法反映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参酌各国立法经验,在抵押权之外复规定了独立的质权制度。到此,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必须的担保物权制度体系得以初步形成。

四、质权的作用与存在的实益

前面已经谈到,质权,为现代民法担保物权之一重要类型,系由设定人移转其标的物的占有于质权人,于债权受清偿前,质权人得留置标的物;于债权届期未获清偿时,得就该留置物卖得价金优先受偿。可见质权的作用,大体与留置权相同,即以留置与优先受偿的双重效力来共同担保债权的实现。

质权,由其性质所决定,其成立、生效及存续,均以质权人(债权人)对质物之有占有为必要。换言之,质权关系之生效与存续,作为质权关系设定人的债务人或第三人,非将质物之占有移转于质权人不可。而且,于债权未受清偿前,质权人得继续进行此种占有。此种剥夺债务人或第三人对标的物之占有,往往会给债务人或第三人造成心理上的压迫或生活上的不便,但间接的则有促使债务人尽早清偿债务的作用。概而言之,质权,乃是以剥夺出质人对标的物的利用权,来迫使债务人尽早清偿其债务的担保物权。

惟值注意的是,晚近以来,关于质权的作用及存在实益,有学者表示了怀疑的立场,声言“质权已无存在价值”,“快消亡了”。其理由在于,认为质权之成立、生效及存续,以质权人对标的物之有占有为必要,而这恰与近现代担保物权之理想相违。所谓近现代担保物权的理想,即在保障担保物权之担保作用的前提下,也应同时保障担保物权的设定人的权益,使之得继续就标的物为使用、收益,这样不独有益于设定人,而且对社会经济之发展亦有莫大之裨益。当然,若单从这一点来看,并将质权与抵押权相比较,质权的作用确实较抵押权稍逊一筹。但是,如果据此即惊呼“质权已无存在价值”、“快消亡了”,则就显不正确了。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审思,不难看到,现代质权制度,不仅有其存在价值,而且在某些方面更有其辉煌的发展前景。

首先让我们看看质权之成立、生效及存续,缘何非移转标的物之占有不可。

众所周知,现代各国物权制度,无论其构成与内容有多大之不同,但关于物权的取得、丧失及变更,均无不采公示原则。公示的方法,不动产为登记,动产为占有之移转(交付)。质权之标的物首要者为动产,次则为权利,属于动产物权范畴。因而,以此等标的设定质权时,只能依交付即占有之移转为其公示方法,而不能像不动产物权那样采所谓登记的方法。可见,质权之成立、生效及存续,以对标的物之有占有为必要,实在是公示原则的客观要求所使然,具有不得不如此的性质(参见[日]铃木禄弥:《物的担保制度的分化》,创文社1992年版,第63页以下。)。

其次,质权作为获取消费性融资的基本手段,于现代社会仍有其独特的作用。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表明,质权关系中,设定人多为市民生活中单个的私人,其标的物多为衣物、手表、戒指、家具、家用电器等个人和家庭生活用品,抑或古董、收藏物等物品。由于此等物品的主观的使用价值通常较客观的经济价值为高,故以之设定质权获取消费性融资,不仅方便,而且设定人也一般不会产生丧失标的物利用之感。可见,动产质权对于市民社会中单个私人间的融资活动,实有极大的裨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晚近以来,随着社会财货证券化趋势的与日俱增,以权利设定质权(权利质权),进而通过对有价证券和债权文书之占有来担保债权之实现,已一跃而成为现代投资性融资活动的基本手段。其中,商业票据成为国际贸易中获取融资的主要手段,便是明证。由此可以预料,权利质权,必将成为未来质权发展的主流([日]柚木馨、高木多喜男:《担保物权法》,有斐阁1973年版,第94页。)。

同类推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最新修订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最新修订本)

    为了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

    为适应法律职业教育的需要,培养学生处理法律实务的工作能力,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组织本校承担专业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编写了系列教材,这本《婚姻家庭法原理与实务》就是其中一部。
  • 哈耶克法律哲学

    哈耶克法律哲学

    对我来说,最富启示性的发现之一就是,越趋近西方,亦即越趋近自由制度依然比较稳固、信奉自由信念的人数依旧相对众多的国家。那里的人们越不真正准备对他们自己的信念进行重新考察,越倾向于作出让步或进行妥协,也越倾向于把某种他们所知道的自由社会的偶然历史形态视作一种终极标准。另一方面,我也发现,在那些直接经历过全权式政制(a totalitarian regime)的国家抑或在那些类似全权式政制的国家中,只有为数极少的人从这种经验中更为明确地认识到了自由社会赖以实现的条件和自由社会的价值。
  •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研究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研究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唐铁汉研究员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公共管理的重大理论问题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对策研究》。应松年教授主编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法律制度研究》是其中一个子课题的研究
热门推荐
  • 炎神之陨

    炎神之陨

    生命,在孤寂中烟灭,在仇恨中酝酿,在焰火中重生;斗志,在光明里消散,在痛苦中凝聚,在黑暗里升华。
  • 替婚冲喜:主母无害

    替婚冲喜:主母无害

    十岁的糖娃娃成了古家主母?身在深宅大院,家族斗争不可避免,她个小小女娃玩转阴谋诡计平息宅斗风云,逍遥武林,成为一派掌门,最终成为五岳盟主,还要插足朝堂风云。看似甜美无害的外表下,是一颗怎样狠毒腹黑的心!
  • 血杀传

    血杀传

    这是实力主宰的世界,这里有奇妙的故事、幻妙无双的术法,还有形形色色的修士、不可思议的妖魔。一个不能修行的少年,原本注定碌碌无为。只是造化天意弄人,惊天变故之后又机缘巧合的走上了一条不同的修行之路。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术法,经过血与火的洗礼。不为在这修真路上争霸称雄,只为血洗心中的仇恨。吾名血杀,誓用此名斩杀所有怨仇。
  • 地狱之眼

    地狱之眼

    考古学家伯林汉先生准备将一具埃及的木乃伊捐献给大英博物馆,但在木乃伊进行展出的时候,他却离奇失踪了,除了一枚埃及十八王朝的圣甲虫宝饰,没有留下任何的线索,而他的失踪也关系到一份丰厚遗嘱的归属问题,在人们试图从那具封存千年的木乃伊身上寻找伯林汉先生失踪的线索时,却发现触碰的真相将会引发出一系列难以想象的灾难和阴谋……
  • 噬天魔主

    噬天魔主

    一个天生没有魔气的魔界奇葩,一段精彩纷呈的热血人生,一次与噬天魔虎魔核的奇异融合他,木津,不能修炼却靠吸收魔兽和恶魔的魔气成长,建魔佣团,争夺奇物;真情挚爱,感人至深;生死兄弟,共闯天下。
  • 邪龙戏傲凤

    邪龙戏傲凤

    都说是虎落平阳被犬欺,落魄的凤凰不如鸡,倾颜是深有体会啊,当然她还没有堕落到被被犬欺不如鸡的地步,她只不过是凤在异界被龙欺而已。见面第一次就骗了她,日后熟悉了更是不断压榨她这个劳动力。剑士,矮人,魔法师,召唤师,各种魔法生物,不断刷新她的认知,尤其是整日在自己身边转悠的那只魔法生物,他的脸皮更是刷新了倾颜对厚脸皮的认知,怎么可以有这么无耻的混蛋啊,偏偏又拿她没办法。(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光与静默(纪伯伦全集)

    《纪伯伦全集:光与静默 散文·杂篇》收入了纪伯伦不为人知的大量散文、杂文、演讲、译文、箴言录等等,纪伯伦的诗歌才华掩盖了他作为冠绝一世的散文家的身份。这是目前全球收录纪伯伦散文、杂篇最全的一本书。从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慷慨激昂、横眉冷对的纪伯伦,或许这才是他作为20世纪最富盛名的思想家该有的一面。文中饱含纪伯伦对时代、民族、家国的忧思,因为这本书,他足以和鲁迅一起留名青史。
  • EXO之彼岸

    EXO之彼岸

    她们,是S,M公司继Fx后又推出的一大女子组合;他们,是S,M公司推出的男子组合,一出道就火遍亚洲。看似没有什么关系的两个组合,却隐藏着两对过去曾在一起的恋人,意味着他们要再次面临痛苦。如果你再给我一次机会,你会原谅我吗?-----
  • 极品花都邪少

    极品花都邪少

    兄弟在心间,妹子在身边,富贵门头黄金犬,贫贱之家半亩田,楼台笙歌卖笑人,街角流落乞儿颜。一个被抛弃的普通少年,经历沧桑变幻,充满热血,坎坷创业,激情的成长之路!8090崛起的一个时代,等我衣锦还乡归来,与我举杯、畅饮……霸王的光辉岁月,掀起风云变幻!
  • 少将独霸冷妻

    少将独霸冷妻

    她冷淡柔弱,六年的努力,为了也不过是想要得到心里那个人的一点位置,她认为爱就要爱得毫无保留,全心全意的付出。可是他说他永远也不会爱上她,他说养她是因为她有利用价值,他说他要把她送进另一个男人的怀里。终于,她累了,想逃离了,她会把命还给他,因为她不再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