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12400000027

第27章 所有权通说(1)

(第一节 所有权的概念与社会作用

在近现代民法上,所有权这一概念通常在下述三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

第一种意义,指财产所有权法律制度,即有关所有权法律规范的总和。所有权法律制度不独是物权法的重要制度,而且也是整个民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同时,所有权不仅是其他财产权得以发生的前提,而且也是其他财产权的结果。在我国现阶段,完善所有权法律制度,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种意义,指财产所有权法律关系。即法律确认的特定人与不特定人之间的基于财产的归属与支配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理论称为所有权民事法律关系。所有权民事法律关系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之一种,与其他民事法律关系相同,系由主体、客体及内容三要素构成。其中,财产所有人是所有权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义务主体则为所有人以外的不特定的任何人。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内容,包括所有人依法享有的对其所有物进行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与非所有人承担的对所有人行使所有权不予干涉、妨碍的不作为义务。所有权法律关系的客体,为有体物、特定物及某些场合中的特定空间(罗马法以降的传统民法多将所有权的客体界定为有体物、特定物及某些自然力,空间被排斥在外。惟迄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这种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学说及实务认为,空间—一土地之“空中”或“地中”,若具备如下要件即可成为所有权(空间所有权)的客体:(1)独立的经济价值;(2)排它的支配可能性。参见陈华彬:《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88页。)。

第三种意义,指所有人对其所有物依法享有的权利。民法为权利法,多从规定权利主体的权利出发来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罗马法以来,近现代民法立法及民法理论,在给所有权下定义时通常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所有权概念的(参见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舨,第215页。)。

以下所述,非有特别说明,均系主要从这三种意义上使用所有权一词,此一点于此一并加以说明。

一、所有权的概念

1.具体列举主义与抽象概括主义

在历史渊源上,无论作为民法制度抑或民事权利的所有权,其历史莫不可以溯及到古罗马法时代,并在那里找到它的最初的理念。

古罗马法最早将“所有权”一词指称为“dominium”,意谓所有人对物的“统治”、“管辖”及“控制”。但鉴于该词未有充分的技术性且同时被用来指称“家父”的“一般权力”,及任何主体对权利的“拥有”,未臻精确。因此及至帝国后期,所有权遂被改称为‘proprietas”,并作为拥有最高性权利的技术性术语而对应于“ususfructus”(用益权)一词加以使用(黄风译:《罗马法教科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大抵于公元前2世纪,罗马法所有权概念即被正式确立下来(王泽鉴:《民法物权》(通则?所有权),第127页。)。

按照罗马法,所有权为所有人于事实及法律的可能范围内,得对所有物行使的最完全、最绝对的权利。就积极方面而言,所有人不仅在所有物上有为各种行为之权,而且亦有不为行为之权,如任土地荒芜而不事耕作,任奴隶病死而不予医治等等;就消极方面言,所有人则有禁止他人对所有物为任何行为之权。至于所有权之内容,则认为包括三种“权利”:使用权(jus或usus)、收益权(jusfruendi或fructus)及处分权(jusabutendi或abusus)(陈朝壁:《罗马法原理》,[台]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版,第269页以下。另外,有学者将罗马法上的所有权概括为“对物最一般的实际主宰或潜在主宰”,实质仍无非在强调所有权的浑一性和完整性。参见(意)彼德罗?彭梵德著前揭书,第194页。)。由此出发,所有权遂被解为具有绝对性、除外性及永久性三项特质。在避开罗马法所有权内容所蕴含的权利本位及个人本位的精神实质不论的前提下,仅从形式的角度考察,可以看到,罗马法是采抽象、概括的法技术对所有权予以定义的,民法史将这种定义方法称为“抽象概括主义”。13世纪时,关于所有权定义的这种抽象概括主义为意大利注释法学派大师Bartolus氏所继受并发扬光大。他写道:“所有权者,除法律禁止外,得对有体物享有不受限制的处分的权利”(转引自王泽鉴:《民法物权》(通则?所有权),第127页。)。

但是,于封建主义制度日趋式微,资本主义制度成立之后,各国为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而陆续编纂完成的近代民法典对于所有权之定义却未出现完全沿袭罗马法以抽象概括主义方式定义所有权涵义的一边倒的状况。除德国因有大规模的罗马法继受运动致其民法典第903条仍依抽象概括主义方式定义所有权外,大陆法系的法国法系国家,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民法立法对于所有权涵义之界定则走上了~条与抽象概括主义完全相反的“具体列举主义”道路。法国民法典第544条规定:“所有权是对于所有物有绝对无限制地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日本1898年民法典,虽着重参考了德国民法第一草案,但关于所有权的定义则采取了法国民法典具体列举主义的立法立场。第206条规定:“所有权系所有人于法令限制范围内,有自由使用、收益及处分所有物的权利”。我国1929年-1931年公布迄今仍适用于台湾地区的旧中国民法第765条,以及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第71条,关于所有权的定义,也都采取了具体列举主义的立法立场。

1804年法国民法典,开启了近代民法法典化编纂运动之先河,其后进行民法典编纂运动的大陆法系国家大多以之为楷模来规定所有权的定义。关于所有权定义的具体列举主义由此为多数国家的民法立法所采取,以致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具体列举主义坚如磐石地占据了事实上的主导地位,而成为民法理论上的通说。

但是,大略从1850年代开始,以具体列举主义界定所有权涵义的一边倒状况,开始受到学者的批判,继之遂出现了主张变更现行主义,而改采抽象概括主义的学术思潮。这种思潮认为,以具体列举主义界定所有权之涵义,势将产生下列弊害故应予以摒弃:

其一,混淆了所有权本身与所有权之作用(所有权产生的效果)的界线。换言之,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乃是所有权作用的结果(或表现),这些权能之总和并非所有权本身,将所有权本身与所有权作用之结果等量齐观,显非妥当。

其二,依具体列举主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系所有权成立的必要要素,因而欠缺其中任一要素都将使所有权不成其为所有权,所有人不成其为所有人。然而这一结论无法解释所有人之所有权与占有使用收益权、乃至决定财产命运的处分权相分离时,缘何所有人不丧失其所有权的问题。例如,在财产出租的场合,租赁物之所有人并不因承租人就租赁物享有占有使用权而丧失其所有权。毫无疑义,欲解明此种现象,非舍弃所有权之具体列举主义,而转而求助于所有权之抽象概括主义不可。

抽象概括主义认为,所有权绝不是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等诸权能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一般的支配权。这种支配权是法律为保护所有人对特定财产之利益而赋予所有人的特定的法律上之力。所有人依此法律上之力,不仅有直接支配标的物的排他性权利,而且也可享受所有物的特定利益(郑玉波:《民法总则》,三民书局1979年版,第44页)。日本学者石田文次郎与久保木康晴先生在《民法物权论》与《最新物权法》里写道:“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系由所有权所派生,非为所有权之本体,所有权之中心为单一的支配力”([日]石田文次郎:《物权法论》,有斐阁1937年版,第377页),“所有人对于所有物之独占性支配权乃是所有权最本质的属性,是所有权的核心和灵魂”,所有人就所有物予以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仅为所有人行使其支配权的直接表现。我国民法学者曹杰先生和史尚宽先生亦表述了与石田和木城两先生近乎同一的见解。曹杰先生指出,“列举主义不但以所有权之本体与所有权之作用(所有权之权能)混为一谈,且亦涉于繁难,盖举所有权之作用(即所有权之权能)纲罗之而无遗漏乃一至难之事”(曹杰:《中国民法物权论》,第36页)。史尚宽先生认为,所有权并不是“物之使用、收益、处分权能之总和”(史尚宽:《物权法论》,第56页)。我国大陆民法学者佟柔先生也曾指出,“所有权并不是其各项权能的简单相加,所有权的权能或内容只是实现所有权的手段,或称所有权的作用”(《中国法学会民法经济法研究会1989年年会论文选辑》,第9页;转引自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16页。)。于此可见,认所有权为所有人对于物之一种支配权的学说,已成现今学者之通说。由于这一通说的形成,关于所有权涵义的定义主义也非随之变更不可。应当肯定,抽象概括主义,乃是现代各国民法关于所有权涵义的基本定义主义。

2,所有权的概念

基于以上分析,并立足于抽象概括主义的思维方式,所有权之概念似可定义如下:所有权,指在法令限制范围内,对于所有物为全面的支配的物权。依此定义,所有权具有以下各种性质:

(1)全面性

所有权的全面性,又称完全性。所有人对于所有物,于法令限制范围内,得为全面的概括的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所有权为一切定限物权之基础。定限物权,如地上权、典权、地役权等用益物权,与抵押权、质权及留置权等担保物权仅限于某一方面或某数方面对于标的物为支配,而不能如同所有人,对于所有物得为全面的支配。故所有权称为全面的支配权,其他定限物权称为一面的支配权(姚瑞光:《民法物权论》,(台]海宇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5年印刷,第42页。)。质言之,所有权为所有人对于标的物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全部予以全面性支配的权利。定限物权为所有权所派生,无所有权也就无定限物权。因而,所有权君临于全部定限物权之上。

在此有必要提及与所有权的全面支配性和定限物权的一面支配性有关联的分割所有权问题。在中世纪的德国,有所谓分割所有权之存在。即将所有权作质的分割而为二:上级所有权( obereigentum)与下级所有权(Untereigentum)。前者为纳贡征收权,后者为耕作或其他用益之权利。二者并存于同一块土地之上,得分别自由让与或继承,且无从属关系。这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分割所有权制度,与对标的物为全面支配的近代所有权制度,并不相容,因而近代伊始,分割所有权制度即被摒弃。在日本的德川时代,也曾出现过与德国上级所有权和下级所有权相类似的制度,史称“底土权”与“上土权”制度。但这一制度于德川时代寿终正寝之后不久即遭判例否定而被废止。在我国旧时代,社会生活的惯性上亦有所谓“一田两主”制度(双重所有权)。依此制度,将一块土地分为上、下两层,上者为“上地”,称为“田皮”、“田面”、“皮业”或“小业”,下者为“底地”,称为“田根”、“田骨”、“骨业”或“大业”等等。此外在我国福建漳州一带,还曾存在过“一田三主制”制度,此种制度与分割所有权同其性质,不过迄今已成绝迹。

(2)整体性

又称“浑一性”、“单一性”或“统一的支配力”。指所有权系所有人对于标的物有统一的支配力,而非仅为占有、使用、收益及处分等各种权能的量的总和。换言之,所有权乃是一个整体性的权利,不能谓集合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各种权能,即成为所有权。 所有权的整体性特征决定了所有权本身不得在内容或时间上加以分割。于所有权上设定用益物权或担保物权,非属于让与所有权之一部,而是依创设行为创设一个新的独立的物权;于保留所有权买卖,双方约定价金全部清偿前,出卖人仍保留所有权时,买卖标的物的所有权并不随每期价金之支付而发生移转,买受人纵使已支付99 qo的价金,标的物所有权此时仍旧归属出卖人,买受人所取得者,仅为对于所有权的期待权。

(3)弹力性

又称归一性( consoliditat)。所有权既然具有整体性,则其内容即可自由伸缩。例如所有人于其土地上设定地上权于他人后,即须受该地上权之束缚。但该地上权一旦消灭,则所有权便随即恢复其圆满状态。所谓皮球压之则陷,脱之则圆,正是所有权弹力性之形象说明。因此,契约内容如违反所有权的弹力性时,其约定为无效。例如于房屋赠与契约,约定永远禁止对于因受赠而取得所有权的房屋加以处分的,其禁止之约定为无效。须说明的是,二战以来,由于强化利用权、提升利用权人法律地位之结果,使所有权之弹力性有徒具其名之势,以至某些国家如日本等,发生了物之利用人压迫物之所有人的社会问题。

(4)恒久性

又称永久存续性,指所有权不罹于时效而消灭,也不得预定其存续期间。所有权除因标的物灭失、取得时效、所有人抛弃及其他事由而消灭外,以永久存续为其本质([日]久保目康晴:《最新物权法》,第142-143页。)。故当事人不得依契约限定所有权的存续期间,有关永久禁止所有物处分的特约无效。但是,此不防碍以所有权之处分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或附期限。

(5)近代所有权具有观念性

近代以来,作为民事权利之一种的所有权具有观念性。所谓所有权的观念性,指所有权系观念的存在,而不以对所有物的现实支配为必要。所有人即使现实并不直接支配标的物,其就标的物仍得享有所有权。

同类推荐
  •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程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教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应用、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应用、安全生产部门规章应用、《矿产资源法》和《煤炭法》应用、《矿山安全法》应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应用、《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和《职业病防治法》应用、《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工伤保险条例》应用、《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应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为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领海的主权和对毗连区的管制权,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制定本法。
  • 法学思与辩

    法学思与辩

    法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特殊的科学,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规律。法学肯定法律对于社会的制约和调整。从而,法学成为教育全体人民遵纪守法,具有特殊的价值。现代的法学,是指研究法律的科学。但是关于法学与科学的关系有不同的看法,这主要涉及价值论的研究是不是科学的问题。本书收录了作者关于法学思辨文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释义及实用指南

    为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制定旅游法。为了填充《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及实用指南系列丛书》,我们特意组织编写了本书。
  •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刑罚适用研究

    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刑罚适用研究

    我国立法中明确了对未成人犯罪采取的处理原则,即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本书着重研究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现状,并进一步寻求适当的刑罚适用方法。
热门推荐
  • 不是孩子的错

    不是孩子的错

    本书分为7课,内容包括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坏想法、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恶言语、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差榜样、好父母不该有的10种糟习惯、好父母学会与孩子交朋友的10个秘诀等。
  • 凤华无双之锦年

    凤华无双之锦年

    天下人尽说凤王爷的好,唯独她声声咒骂凤王爷、讨厌凤王爷。她只是看不惯众人把凤王爷追捧成神人似的,难道言将军就不好吗?哪想知自己的满腹牢骚竟被“言将军”听到了,不过她也只是在维护言将军啊。咦,为什么“言将军”对她那么温柔、那么好呢?难道“言将军”也喜欢她吗?可正当自己和“言将军”的感情渐入佳境时才发现,眼前的人根本就不是言将军……
  • 兄弟,你怎么看

    兄弟,你怎么看

    兄弟情,如手足,不论他待你如何,只要你认定他是你的朋友,就永远不离不弃,至死不变。
  • 穿越火线之爱不释手

    穿越火线之爱不释手

    喜欢的看家打赏哦我会写下去的加油↖(^ω^)↗加油开始写啦
  • 承包小萌妻:国民老公霸上身

    承包小萌妻:国民老公霸上身

    她是豪门养女,在她的眼里,这个号称亚州巨星的国民男神,是她看中的未来老公。为了得到他,她不择手段。他是红遍全亚州的国际巨星,身上标签无数,妖孽,性感,迷人,冷酷,富有,最重要的是零绯闻。被一个磨人的小妖精缠上,可不是一件轻松摆脱的事情。这陆珉皓郁闷的要死,他看起来像是有“恋童僻”的人吗?
  •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邓天君玄灵八门报应内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轩辕记之血域天穹

    轩辕记之血域天穹

    视我废柴,奈之我何?天不孕育于我,我自踏碎天穹!
  • 黯质

    黯质

    地球毁灭,目的地未知的方舟上,所有人只能无奈在游戏中寻找不一样的人生。其中一个人却穿越到了玩过的一款游戏中,面对已经物是人非的游戏,他将继续前行……
  • 穿越奈何嫁做帝王妃

    穿越奈何嫁做帝王妃

    简介:我是上官茵茵,我爱自由不喜欢约束的生活,我崇尚自由的恋爱,我希望我的爱情是一生一世一双人,奈何机缘巧合穿越至古代嫁做帝王妃,我拼命的想逃离但始终逃不脱命远的安排,我想这大概就是宿命吧,你越想逃离就越逃不掉,我尝试着与命运抗争最后却伤的伤痕累累,只好向命运低头接受所谓的命运的安排,慕容轩,慕容轩我该将自己一生的幸福托付给你吗?
  •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梀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