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交往与沟通方式。在聊天中,巧妙地打开话题,融洽地与人交谈,不仅可以赢得彼此的好感,还可以增添生活的乐趣。为此,就需要掌握聊天的技巧与艺术。
善于打开聊天的话匣子
在人际交往中,假如你不善于聊天,那实在是一个令人尴尬的事情。能够巧妙地打开聊天的话匣子,则是具有良好口才的体现。
(1)聊天的话题就在你身边假如你在码头上碰见一个熟人,大家一起上船,一时没有话说,这时最方便的办法,就是从当前的事物,那就是双方都同时看到、听到或感到的事物中,找出几件来谈。在码头上,在船上,耳目所及,正有成百上千的事物,如果你稍微留意,不难找出一些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话题,也许是码头上面的巨幅的广告啦,也许是同船的外国游客啦,也许是海上驶过的豪华游艇啦,也许是天空飞过的新型客机啦……甚至于在对方的身上,都可以找到谈话的题材。如果他打的领带很漂亮,你可以问他在什么地方买的;如果他身上穿着“金利来”衬衫,你可以问他这种衬衫究竟好不好,和广告上的宣传是否相符;如果他手上拿着一份晚报,看到晚报上的头条新闻,你可以问他对当前时局的看法,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你到了一个朋友家里,在客厅里看到孩子的照片,你就可以和他谈谈他的孩子;如果他买了一架新的钢琴,你就可以和他谈谈钢琴;如果他的窗台上摆着一个盆景,你就可以跟他谈谈盆景;如果他正患着牙痛,他就可以跟他谈谈牙和牙医,关注对方的健康,往往是亲切交谈的话题。
凡是这一类眼前的事物,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只要其中有一样碰巧对方很有兴趣,那么,谈话就可以得到发展的机会了。
(2)围绕中心由点及面在聊天中倘若你要更深入地交流,不想东谈一点、西谈一点,从一个主题跳到另一个主题,就要想法抓住一个主题,谈得详尽一点、深入一点、充分一点。这里也有一个好办法,可以帮助你的思考。
这时你就不要让你的思想自由地去联想,如果已经有一个主题,可以引起对方的兴趣,那么,你就以这个题材为中心,让你的思想围绕着这个中心,尽量地去想与这个主题有关的东西,然后再就这些有关的东西分门别类,整理出鲜明的系统。
例如,你刚刚参观过“自然艺术影展”,有了启发性的联想,已经找到一个使对方有兴趣的题材——植物。如果你想在这个题材上多停留一会儿,你就把“植物”作为中心,尽量去想与它有关的事物。
在这样做的时候,你的头脑也要保持着轻松活跃状态,那么,就会自然地想出许多与植物有关的事物,例如,热带植物、盆景,秋天植物如菊花等,就可以谈到植物的研究与栽培……如果你的中心题材是“树”,你就可以想到风景树、花果树、著名的老树、著名的大树、与树有关的成语,以及树的各部分的用途……如果你的中心题材是“交通”,那你就可以想到陆上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以及交通工具如喷气机、火箭、太空船……培养这种思考的习惯,无论任何的题材你都能把它分解又分解,分解出无穷无尽的细节,而每个细节都可以用来发展你的话题,丰富交谈的内容。
倘若把你所想到的一切结合起你个人的生活经验,那么,你交谈的内容就更真切生动了。
每一个人的生活里都有许多可以打动别人的事情,倘若其中有些事情正和大家谈的题材有关,把它拿出来作为谈资,这时,交谈的内容就因为加进了个人的亲身经历而更使人觉得有兴趣。
(3)灵活地转换话题在聊天交谈中,灵活地转换话题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一个最好的话题也会有兴趣低落的时候,这时,善于交谈的人就懂得在适宜的时机转换话题,不使别人生厌。
转换话题有三种很自然的方法:
①让旧的话题自行消失当你觉得这个话题已经没有什么新的发展的时候,你就停止在这方面表示意见,让大家保持片刻的沉默,然后就开始另一个话题。
②不经意地插入新的话题在谈话进行当中很随便不经意地插入新的话题,把旧的话题打断。但不要使人觉得太突然,也不要在别人还有话要讲的时候打断它。
③从旧的话题往前引申一步,转换到新话题上例如,大家正在谈一部刚刚上映的好电影,等到谈到差不多的时候,你就说:“这部电影卖座不坏,听说又有一部新片马上要放映了。”新片又将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几句话就把话题转变了,可是大家的思想与情绪却还是连贯着的,所以,这是一个比较灵活妥善的办法。
有时候,交谈本身到了应该结束的时候,即使最有趣味的谈话有时也会因为客观条件的影响,非要结束不可。这时候,你要及时结束你的谈话,让大家高高兴兴地分手,不要等到对方再三地看表,不要忽略对方有结束交谈的暗示。否则,无论你交谈的内容有多么精彩,对方的心里只有厌烦与焦急,不如让交谈在兴致正浓的时候停止。
借流行语为聊天添姿着色
借助健康的富于生命力的现代“流行语”,可以使你在聊天中更潇洒地与人交谈。
流行语就是那些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里高频率地运用于人们口头交际的鲜活新潮的词句。流行语往往和着时代的脉搏,折射着生活的灵光,为人们的日常言谈增添着魅力与色彩。
流行语具有较强较浓的时代色彩,沉淀着一定时期内的政治色彩、文化特点与生活气息。比如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旧时代是“内人”、“太太”;“文革”
时期称“革命战友”;现代则有“爱人”、“另一半”等说法。说一个人模样好、气质佳,以前是“眉清目秀”,后来是“健壮朝气”,现在是“潇洒风流”、“有魅力”、“有味道”等。
在日常聊天中,恰到好处地使用流行语可以起到多方面的作用。
一是可丰富、更新自己的谈话色调。一个人的谈话色调既包括话题、语调、声音的选择,也包括词句的筛选与锤炼。
注意吸收运用流行的词句,可以使自己的谈吐变得丰富多彩,永远保持谈话色调的生机、活力,使话语常讲常新。
二是可沟通联系,赢得别人好感。
愉快顺利的交谈活动,往往离不开流行语的使用。比如称呼别人,以前多是“师傅”、“同志”、“××长”,现在多用“女士”、“先生”、“小姐”、“老板”,这样更能增强谈话双方的亲近感、尊敬感,使交谈始终处于自如轻松的状态,不致因过于拘谨而影响沟通,引起别人反感。
三是可调料逗趣,增添生活情趣。
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万花筒,人们常在一起聊天、玩笑,少不了流行语的点缀。
一位学生挤到一群同学堆里,发现一位女生新穿了一件连衣裙,故意惊呼道:“哇!真314!”这314是圆周率π,与流行语“派”谐音,因而立刻博得大家一阵欢心的大笑。
流行语是怎么来的?或许有人会问。其实,流行语不是哪位名人或语言学家创造发明出来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留心于生活,留心于别人的言谈,并借鉴发挥,推陈出新,启动灵感,随口说出。平时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去搜集学习。
(1)从电视电影里学当代影视与人们的生活愈来愈贴近,不少精彩对白、主持人的即兴妙语、广告好词令人赞叹不绝,我们可以从中借鉴。比如有人劝朋友去看一个展览:“去看看吧,不看不知道,展览真奇妙!”显然这里仿用了“正大综艺”主持人的开场语。
(2)从流行歌曲中学许多流行歌曲不但能唱出人们的真情、心声,而且用词通俗,生活气息浓。某男士谈恋爱,刚接触对方,生怕对方看不中自己的外表,灵机一动,说道:“我知道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他借用了赵传的一首歌名,很快赢得姑娘的好感。再如“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我的未来不是梦”、“你知道我在等你吗?”等,结合讲话的场合、语境、心境,信手拈来,适时穿插,一定情趣盎然。
(3)从报刊用语里学如某报上曾有一篇题为《检察机关浑身是眼》的文章,某位善谈者巧借活用,与人评论小偷:“他浑身是手,什么不偷?”提醒误入情网的朋友:“别理她,她浑身是胶,粘住了,你还了得?”假如有人蒙受不白之冤,事过境迁,真假难辨,多次申诉,也得不到解决,怎么跟人说?“咳!
你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呀!”岂不妙哉!
(4)从方言俚语中学方言俚语表达含蓄,俗得够味,很受人们喜爱。如“没治”在北京话是好到绝顶之意,有人看聂氏下棋:“聂卫平这盘棋赢得没治了!”“磨牙”北方方言中是费口舌之意,我们也可以拿来运用,如:“还磨牙什么?快走吧!”
当然,运用流行语必须适合交谈对象的年龄、知识水平以及听话背景。
在大学校园里的流行语,如果到农村去说,未必有人懂。
掌握好聊天中的插话分寸
生活中许多人过分相信自己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往往不等别人把话说完,就中途插嘴,这种急躁的态度,很容易造成误会,不只弄错了问话意图,也有失礼貌。
在与人聊天时,中途插嘴不对,但一言不发也不对。对方说到关键的时刻,说完后,你只看着对方,而不说话,对方会感到很尴尬,他会以为没有说清楚而继续说下去。所以,掌握好插话的分寸很重要。
有些人在别人说话时,唯唯诺诺,仿佛都听进去了,等到别人说完,却又问道:“很抱歉,你刚才说些什么?”对他来说也许只是一时心不在焉,听漏了重点,对说话的人却是件很失礼的事。
倾听对方说话的神情也很重要。听别人说话时,眼睛却望着地下,或嘴巴微张,呆呆地听,甚至重复发问好几次,都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人们常会轻率地问:“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能解释一下吗?”或者不经大脑就说:“我不太了解刚才这个问题的意思。”
这些话都不算得体,你不妨这样表示:“据我听到的,你的意思是否这样呢?”
即使你真的没听懂,或听漏了一两句,也千万别在对方说话途中突然提出问题,必须等到他把话说完,再提出:“很抱歉!
刚才中间有一两句你说的,是吗?”如果你是在对方谈话中间打断,问:“等等,你刚才这句话能不能再重复一遍?”这样,会使对方有一种受到命令或指示的感觉。
俗话说:“听人讲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
“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
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了他的思路,要讲些什么他反而忘了。
聊天中间打断对方的话题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误会,说不定对方会想:那么你来讲好了。
一个精明而有教养的人与人交谈,即使对方长篇大论地说个不休,也绝不会插嘴,打断他人的言谈,不仅是不礼貌的事,而且什么事情也不易谈成。
在宴会、生日舞会上,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朋友正和另外一个不认识的人聊得起劲,此时,每个人都存有加入进去的想法。
而实际上呢?你只不过是想听听他们到底在讲些什么罢了。
但是,一方面你们不知道他们的话题是什么,而且你突然地加入,可能会令他们觉得不自然,也许因此而话题接不下去会觉得你很没礼貌,也因为你这位不速之客,导致自己和朋友的耻笑。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你最好等他们说完再过去找你的朋友,即使真有事必须当时告诉他,给他一些小小的暗示,他就会找机会和你讲。
在聚会聊天中有一点要注意,不要静悄悄地站在大家的身旁,好像在偷听一样,尽可能找个适当机会,礼貌地说:“对不起,我可以加入你们吗?”或者,大方地、客气地打招呼,叫你的朋友介绍一下,就能很自然打破这个情况。千万不要打断他们的话题,也不要制造尴尬的气氛。
在聚会上善于聊天的技巧
“沉默是金”在社交场合根本行不通,而且是非常不礼貌的。
反之,善于打破沉默、谈笑风生、能带动会场气氛的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
以下十点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掌握聊天的技巧:
①在鸡尾酒会当中,不要站在一个地方不动,以免有人拉住你不放,大谈他的得意事情。用一种游击式的方法,很容易找到真正可以聊天的对象,也可以认识许多朋友。
②如果是家庭式的宴会,势必要坐着聊天,这时,你有“义务”和左右及对面的人聊天,不要冷落任何一个人。
③千万不要讲“不好笑”的笑话。讲笑话一定要看场合及对象,如果你没有把握,干脆等着听别人讲笑话算了。
④聊天的话题要有趣,所谈的一定要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人和事物。如果你谈的是一个谁都不认识的人,必然不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⑤千万不要说:“你们看,站在角落的那个女士穿得有多丑,而且她的脸还做过整容手术。”说不定听众当中,就有这位女士的丈夫。
⑥如果你发觉听众已经不耐烦了,最好赶快闭嘴,听听别人的高论。
⑦每一位男士都喜欢听到别人说他很风趣,每一位女士都喜欢别人称赞她很漂亮。
⑧一般说来,谈自己的孩子,还不如谈谈你养的小狗。
⑨有些杂志是很好的话题。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阅读报纸和一般性的杂志,以增加各方面的常识。
⑩嘴巴里有东西的时候,请免开尊口。
避免和摆脱无意义的闲聊
如果想避免和摆脱无意义的闲聊该怎么办呢?
(1)避免“热点”话题你正在看书学习或进行科技制作等,就不需要与人提及“热点”话题,如电视片、球赛、精彩的小说或者衣服穿着、饮食点心等,这些都可能引出无穷的话题。如果别人主动与你谈论什么,你的回答宜简明扼要,不能寒暄,以便尽快结束谈话。
(2)站起来和客人打招呼当你正忙碌的时候,有人找你,你应该尽快地站起来和客人打招呼,一则表示尊重别人,二则因为你保持站立姿势,或者手中拿着笔、尺什么的,等于告诉别人,“我正忙着呢”,懂事的人能领会你的意思,谈完即走。
(3)避免外貌、动作上引人注目明知有人想与你闲聊,特别是啰唆出名的人走近了,你可以不抬头,只管做你原先正在干的事,表示你正忙得很,同时也不引人注目。
(4)事先“挂牌”
许多学者、专家为节约时间,避免来访者过多的谈话,事先在家或办公室贴一张纸,上面写明“谈论请控制在10分钟内”,让明眼人一望便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青少年可以参考这些办法,如果觉得这样做有点儿别扭,也可以事先与周围的亲属或朋友说明,请他们帮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