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005200000015

第15章 借尸还魂

要点:

1、不能用者,求借。

2、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原文: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古人按:换代之际,纷立亡国之后者,固借尸还魂之意也。凡一切寄兵权于人,而代其攻守者,皆此用也。

注释:

1、有用者,不可借;意为世间许多看上去很有用处的东西,往往不容易去驾驭而为已用。

2、不能用者,求借:此句意与第一句相对言之。即有些看上去没有什么用途的东西,往往有时我还可以借助它而为己发挥作用。犹如我欲“还魂”还必得借助看似无用的“尸体”的道理。此言兵法,是说兵家要善于抓住一切机会,甚至是看上去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努力争取主动,壮大自己,即时利用而转不利为有利,乃至转败为胜。

3、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语出《易经蒙》卦。蒙,卦名。本纷是异卦相叠(下坎上艮)。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坎为水为险。山下有险,草木丛生,故说“蒙”。这是蒙卦卦象。这里“童蒙”是指幼稚无知、求师教诲的儿童。此句意为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有求于我了。

古文今解:

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很有点闹鬼的味道。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

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敢胜的目的。

说到此计名,还有一个故事,是关于铁拐李的由来的。

这铁拐李本来原名叫李玄,而且原来也不跛,也没有那么落魄,本来是个玉树临风潇洒风流的人儿。问题就出在李玄有一种特异功能:灵魂出窍,有一天,他要随着太上老君神游太虚,便交代徒弟说:“你要好好守着我的躯体,我七天之内就会还魂,若七天未回,便是成仙了,可将躯体火化。”事不凑巧,到了第六天,这徒弟他娘病危,徒弟不能做个不孝子,只能选择回家,在孝与义无法两全之下,徒弟只好忍痛将李玄的躯体火化。第七天,李玄神游归来,完了,躯体找不着了,眼看要做孤魂野鬼,情急之中,在路边找到一个刚刚死去的乞丐,李玄想,顾不了那么多,虽然他没有自己帅,但多少还是个肉身,于是用他的尸体还了自己的魂,从此,李玄化身一变,成为蓬头垢面的跛脚乞丐李铁拐了。

李玄借尸还魂,巧妙地把自己依附在一个废物上。乞丐的尸体看似无用,但只要有了适当的依托,一样可以活灵活现。正如此计正文中说的:一些有用的东西(如权势、实力、财富等),往往掌控在别人手中,是借不到的,不容易为我所用;一些看似不能用的东西(名义、旗号、声望),只要借助于它,善加利用,往往能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因此,要假借那些看似无用之物,发挥“无用之用”,创造奇效。《易经·蒙卦》指出,这并不是我求助于愚昧之人,而是愚昧之人求助于我。

你可能会说,整个教人废物利用嘛,有这么个意思,但又不仅限于此。

在军事上,指挥官一定要善于分析战争中各种力量的变化,要善于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有时,我方即使受挫,处于被动局面,如果我方善于利用敌方矛盾,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也能够转被动为主动,改变战争形势,达到取胜的目的。

古人按:在朝代更替之际,掌握权势或拥兵自重者,往往拥立亡国君主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号召天下,这即是“借尸还魂”的具体做法。凡是将兵权寄托在他人名下,而实际掌控攻守大权的人,如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打着楚将项燕的旗号;项羽起兵,尊奉楚怀王为盟主;八王之乱时匈奴人刘渊,自称是刘邦后裔。他们寄名于开国皇帝或亡国君主之下,运用的都是借尸还魂之计。

简评:

借尸还魂,尸,是名义、旗号、白手套;魂,是目标,是潜在的企图。借尸还魂的策略核心,在于有效转移声势,鱼目混珠,借用一股现成的声势,为自己图利。

此计的妙谛就在一个“借”字,即善于凭借那些在一般人看来“不能用”的东西为己所用。运用此计的关键是要能找到“好尸”,并且这“尸体”必须来头大,但又毫无作为,通俗地说能起到花瓶或是纸老虎的作用。

“借尸还魂”之计主要被应用于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军事上,又主要求借于“势”即“天时、地利、人事”等在别人看来不能借用者;政治上主要借助于“名”即名义,如我国古代的朝代更替、起事等,现代国家对外出兵、发动政变等;经济领域可借助的就比较广泛了,可能是某个人,也可是不可用的事物,也可能是一次失误……

此计在政治权术领域被应用得最频繁。如在我国古代朝代更替之际,掌握权势或拥兵自重者,往往拥立亡国君主的后代,打着他们的旗号,号召天下,这即是“借尸还魂”的具体做法。凡是将兵权寄托在他人名下,而实际掌控攻守大权的人,如秦朝末年,陈胜吴广打着楚将项燕的旗号;项羽起兵,尊奉楚怀王为盟主;八王之乱时匈奴人刘渊,自称是刘邦后裔。他们寄名于开国皇帝或亡国君主之下,运用的都是借尸还魂之计。

要点解析:

1、不能用者,求借。

庄子有个“无用之用”论,是说指任何不符合公共价值之物,都自有其用处。这很符合借尸还魂计中“不能用者,求借”的原理,“不能用”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任何人只要找到了凭借,就可以发挥本能,借势使力,像李铁拐化腐朽为神奇一样!

事例一:杨延昭借水筑冰墙。

宋太宗年间,赫赫有名的杨家将杨继业死后,他的长子杨延昭(原名杨延朗)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保卫宋朝的边疆。咸平二年冬,辽军攻打边关,杨延昭此时正镇守河北的遂城。这座城很小又没有做好准备,而且辽军的攻击非常猛烈,围城数日。辽军每次攻城,城中的宋军心里就会十分害怕。杨延昭集中城中所有壮丁登城坚守。这时天气十分寒冷,辽军又以20万人马攻打遂城,宋朝守将只以3千人御敌,坚持了一个多月。一天,突然寒潮来到,气温骤降,滴水成冰。杨延昭一拍脑门,顿生妙计。他命令士兵们撒尿时都到城垛子上去解决,违令者杀头。可是3千人太少,起不了多大作用,于是他又连夜命人挑水浇城,浇完一次,结一层冰,反复地泼,反复结冰,第二天就成了又高又牢固光滑的冰墙。辽军无法攀登,只好望墙哀叹。时间久了以后,辽军兵将想家饿肚子,再无心恋战。杨延昭打开城门,率骑兵像切瓜一样拿大刀片子照辽军头上招呼,辽军仓惶而逃。

画龙点睛:

在正常情况下,单靠水是不能筑墙的,单靠寒冷也是不能筑墙的。但杨延昭善于从不可能中看到可能,他把水和寒冷这两种不可能的情况组合在一起,筑成了省时又省力又更有防范作用的冰墙。杨延昭想别人没有想到的,巧借天时、地利,取得了成功。

事例二:借鸡下蛋在称帝上的妙用。

秦灭六国后,楚人对秦的怨愤最深,反抗最烈。所以当时即有人预言:“别小瞧了楚国,只要还剩下几个喘气的,那么最后消灭秦国的必是楚国。”果然,后来首先举起义旗的是以陈胜、吴广为首的农民军,他们的大多数原为楚国人;他们建立的农民政权,即号为“张楚”。响应陈胜、吴广而继起的是项梁、项羽叔侄。他们杀了会稽(今江苏省苏州市)郡守殷通,举兵反秦。

当时有广陵人召平,过江来找项氏叔侄,并假传张楚王陈胜的命令,拜项梁为张楚政权的上柱国(相当于丞相之位),要他领兵过长江参战。于是项梁、项羽便率领江东精兵八千,西渡长江,转战于江淮之间,屡战屡胜。接着又先后收绢了陈婴、黥布、蒲将军等多路起义军,部队迅速发展到六七万人。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当项梁、项羽部队进驻薛城(在今山东省南部)不久,突然传来陈胜在陈县(今河南淮阳)被秦将章邯打败,为车夫庄贾所杀的消息。项梁听说后,便召集部属商议应变之策。当时有些部将、谋士极力怂恿项梁自立为楚王,项梁一时拿不定主意。恰在这时,从居郸(今安徽省巢县)来了一位已七十的老人求见。老人姓范名增,很有些知识和见解,常能给人出些奇特计谋。项梁当即接见了范增,范增说:“依我看,陈胜的失败是必然的。陈胜本来不是出身名门大族,声望不高,又无大的才干,虽首先起义抗秦,但骤然据地称王,而不立楚国王室的后裔为王。上柱国如能顺应民心,扶植楚王的后裔,楚地百姓自然会闻风而至,聚集于你的麾下,天下便一举可定了。”项梁很高兴地采纳了范增的建议,派人四处访寻楚国王室的后裔。

事有凑巧,正好在民间寻访到一个名叫熊心的牧童,查问起来,确实是九十年前客死于秦的楚怀王的孙子。于是项梁立即将牧童迎来奉为楚怀王,定盱眙为国都,项梁则自称武信君。之后,楚项部众迅速扩大到数十万。公元前208年项梁战死。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以破釜沉舟的决心与胆识,击溃秦军主力章邯军四十万,与刘邦等部共同推翻了秦王朝的暴虐统治。灭秦之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而依范增借尸还魂之计借来的楚怀王熊心这俱政治僵尸,由于已再无利用价值,便被项羽改号义帝流放异地。

画龙点睛:

一个小小牧童居然也能当皇帝,这是在常人眼里“不可借”之处,而对于想改朝换代的项梁他们来说,其“正宗皇室血统”却是他们的可借之处,这正是他们最需要的,借助这一点,顺应了民心,壮大了势力,所以能顺利地灭秦。

事例三:面对资源缺乏的新思路。

1978年,美国政府把路易斯安娜——太平洋公司所有成材的森林树木列入不许砍伐的范围。该公司总裁默罗为了获得足够的原材料以增加公司的收益,也是受他爱吃的三明治夹心面包的启发,决定把那些过去谁也不在意的属于无用树种的小树木利用起来,将它们锯成薄片,把它们排成三层,使中间的一层纹理同外面的两层相交叉,制成了比原木板更便宜、更坚硬的三合板材料。后来,他们又用碎报纸和石膏搅拌在一起来提高石膏板的质量,由此而制成的板材,坚固耐用,其隔音效果也比过去的石膏板好,钉入的钉子不易脱落,还可以用作贴砖等。该公司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成本却大幅度降低。

画龙点睛:

默罗的这一做法,也体现了“借不能用者而用之”的思路。现在是个讲究生态、环保的年代,因此很多企业都争相把产品开发往环保上靠,用的就是“不能用者,求借”的套路,这样既能废物利用,利国利民,又能低成本取利。

2、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古人有这样一个精僻见解:求势不求人。借尸还魂原意是说已经死亡的东西,又借助某种形式得以复活,用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支配那些没有作为的势力来达到我方目的的策略。作为己方,代表着强势;没有作为的势力代表了弱势。虽然有时强势要借助弱势,但弱势也正要依附强势,所以主动权掌握在强势那里。这也正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的重点所在,即求势不求人。

事例一:曹操借天子招牌鹤立群雄。

汉朝末年天下纷乱,群雄并起,汉献帝如丧家之犬,流落安邑,与行尸走肉无异。虽然此时献帝是个名存实亡的傀儡,但在汉末天下分崩的形势下,他依然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当时,从中央到地方的臣僚,拥护汉室的正统观念还很强。所以,有头脑、有远见的政治家都想把汉献帝抓到手。老谋深算的曹操很快就看出汉献帝的妙用,并想借口和办法去迎纳献帝。

从当时的力量来看,袁绍是最具有此条件的,但在决定是否迎纳汉献帝这一至关重大的问题上,袁绍“多谋少决,优柔寡断”的致命弱点使他丧失了先机迎纳汉献帝的主动权。而让其对头和克星——曹操拣了个便宜。

当时在是否迎纳汉献帝的问题上,曹操内部也发生了一场争执。曹操召集会议,商议奉迎汉献帝都许一事时,大多数都持反对意见,而荀彧不以为然,独排众议,主张奉迎汉献帝。荀彧的“奉主上以从民望,秉至公以服雄杰”的战略思考和“若不时定,四方生心”的劝告,同沮授所讲“挟天子而令诸侯”“若不早图,必有先人者”完全是不谋而合。这足以说明,时势如此,英雄所见略同。

曹操在这稍懈即逝的机遇面前,果断地采纳了荀彧的建议,奉迎汉献帝。恰逢董承不满韩暹矜功专恣,难以共事,暗地派人请曹操带兵去洛阳勤王。这样,曹操便名正言顺地带兵赴洛阳朝见汉献帝。随即在朝廷任议郎的董昭建议曹操,以“京都无粮,欲车驾暂幸鲁阳,鲁阳近许,转运稍易,可无县乏之忧”为理由,不使杨奉等人生疑。曹操欣然采纳,顺利地将献帝奉迎到许。有了皇帝在手,曹操不论征调军队、号令诸侯,都师出有名,他借着皇帝这个招牌、傀儡,来遂行自己的意图。“挟天子以令诸侯”,使曹操迅速成为第一大势力。自此,董昭便成为曹操的心腹谋士。

这件事处置得实在果断、漂亮,充分显示出曹操“能断大事,应变有方”,“谋胜”于人的卓越才能。在当时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尤其是袁绍得知汉献帝被曹操奉迎到许,后悔不迭,于是穷思竭虑,又想出了补救办法:以他盟主身份,藉口“许下埤湿,洛阳残破,宜徙都鄄城”,以就全实令曹操把汉献帝迁到鄄城以自密近,便于得机将其控制在自己手上。曹操根本不买账,转请献帝发下一道诏书责备袁绍:“地广兵多,而专自树党,不闻勤王之师,但擅相讨伐”,迫使袁绍上书陈诉一番。

画龙点睛:

这正是曹操借尸还魂之计的妙用。优柔寡断的袁绍丧失了汉献帝这张王牌,处处便受制于曹操,而曹操则由此掌握了天下大权,在群雄中脱颖而出。

从表面上看,是曹操顺民意迎汉献帝回去当皇帝,实际上是要通过汉献帝的名词家声自己掌握皇帝的权力,要不要汉献帝当皇帝,主动权掌握在曹操手上,所以说是“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事例二:刘备以反目之名,成入主之实。

赤壁大战之后,刘备势力增强,但还不雄厚。他和孙权都把眼睛盯住四川,那里地理位置好,有山有水资源丰富,是个可以大展宏图的好地方。但是,曹操统一中原的决心已定,虎视眈眈,牵制住了孙权的力量。刘备、孙权一时都对四川无法下手。公元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降曹。益州刘璋集团形势危急。这时,刘璋集团内部争权夺利,分崩离析。刘璋深怕曹操进攻四川,心想,不如请刘备来,共同抵御曹操。刘备得讯,喜不自胜,正中下怀,这不正是他进军四川的大好时机吗,他派关羽留守荆州,亲自率步卒万人进入益州。刘璋推举刘备为大司马领司隶校尉,自己为镇西大将军兼益州牧。

刘备、刘璋的这段“蜜月”肯定长不了。一日,刘备接到荆州来信,说曹操兴兵侵犯孙权。刘备请刘璋派三万精兵、十万斛军粮前去助战。刘璋怕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只同意派三千老兵出川。刘备乘机大骂刘璋:我为你抵御曹操,你却吝惜钱财,我怎能和你这种人合作共事!于是向刘璋宣战,乘胜直捣成都,完成了占领四川的计划。

画龙点睛:

刘备就是借刘璋这个“尸”,扩充了实力,占据了四川,为以后建国打下了基础。

战争中往往有这类情况,对双方都有用的势力,往往难以驾驭,很难加以利用。而没有什么作为的势力,往往要寻求靠山。这个时候,利用和控制这部分势力,往往可以达到致胜的目的。

同类推荐
  • 偏要和陌生人说话

    偏要和陌生人说话

    《偏要和陌生人说话》全面、系统地总结出了和陌生人沟通对每个人发展的好处,分析和阐述了人们难于与陌生人结交的根本原因。它是您扩大社交圈子,获得更多好人缘不可或缺的社交利器。在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当中,可能都与陌生人有着或多或少的机缘。那么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机缘呢?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名人语录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名人语录

    名人语录是一盏盏智慧的烛光,照耀每一颗年轻的心灵;名人的语录是一粒粒健康的种子,催发每一颗思想的萌芽。繁华尘世中,在心的行囊里怀揣一句语录的智慧,那么你也就比别人多拥有了一条通往成功的阳光大道的属于自己的精彩。
  • 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年轻人一定要懂的做人做事经验全集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包括:知人不必言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品德与己责人不必苛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肚量与己才能不必傲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内涵与己得意不必恃尽,留三分余地与人,留些后路与己等。
  • 教你成功丛书(温州人和你的想法不一样)

    教你成功丛书(温州人和你的想法不一样)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对于没有掌握成功方法的人来说,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 好业绩需要好心态

    好业绩需要好心态

    中国有一个词汇叫做“境由心生”大概的意思是说外在的一切都来源于我们的心灵。做好一名优秀推销员的前提是端正自己的“心”,也就是摆正心态。心态对我们的思维、言行都有导向和支配作用。人与人之间细微的心态差异,就会产生成功和失败的巨大差异。从事销售工作的人们,往往要比常人面对更加复杂多样的竞争环境,要想走向成功,更需要培养健康成熟的心态,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种良好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更有力量。”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业绩与生命质量。
热门推荐
  •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中华千年文萃:风俗民情

    风俗民情,也就是一些民间的风俗习惯。它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采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这种生活文化是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 穿越之昌盛国

    穿越之昌盛国

    “为什么啊?”她委屈的问道,然后眼珠子转了转说:“你想想啊,有个徒弟多好啊,你就差不多的教点什么轻功水上漂啊,降龙十八掌啊,打狗棒法啊什么的武功,然后当你累的时候有徒弟可以帮你递板凳,当你热的时候徒弟可以帮你扇风,当你困的时候徒弟帮你送被,当你饿的时候徒弟可以帮你做饭,当你忙的时候徒弟可以帮你打扫卫生,当你闲的时候徒弟可以陪你聊天…总之,收个徒弟你绝对不亏啊!”“可是这聪明善良,活泼可爱,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优雅美丽,富有诗意的徒弟看起来很难找啊!”他放下碗筷,右手食指揉着太阳穴,一副“苦恼”的样子。......
  • 冥夜绮香

    冥夜绮香

    他为了她被封印镇守云霞,她为了他被封印记忆转世,他和她的再遇会产生怎样的纠葛?阎夜是被封印记忆扔到凡间镇守云霞的阎君,孟绮香是触犯天条封印记忆转世重生的阴使,她和他之前到底为何会得到如此结果?人间再遇的他们,是蓄谋已久的开始还是阴谋的结束,他们是否能够再续前缘?
  • 祝酒词:最打动人心的酒桌礼仪和说话技巧

    祝酒词:最打动人心的酒桌礼仪和说话技巧

    《祝酒词:最打动人心的酒桌礼仪和说话技巧》精心打造了中国式宴请的酒桌礼仪与说话技巧,既阐释了宴会的礼仪和接待技巧,又介绍了酒桌禁忌、应急手段以及东西方的酒文化,中国南北地区的敬酒差异,以及少数民族独特的酒文化。同时精选出各种场合的祝酒词,题材丰富,实用性强。
  • 北斗末世

    北斗末世

    末世来临,借星空之力获生机。末世到底怎样重生了我们,我们又还了末世怎样的一个世界。
  • 篮球飞神

    篮球飞神

    一位从小生活在农村的试管婴儿,从小被人看不起没有人愿意与他玩耍,常常被全村人拿来说笑。十一岁那年无意间接触了篮球,从此开始他的新生活。
  • 大天尊

    大天尊

    仰首,剑破天穹,俯首,拳震山河,尊爵气势,横扫八方。少年慕歌,带着一颗永不屈服的心,掀起一场热血沸腾的故事。
  • 再续渊缘

    再续渊缘

    花千骨的后代无意找到了什么?他们之间发身了什么?结果会怎么样?花千骨会回来吗?
  • 我是一个NPC

    我是一个NPC

    重生到虚拟游戏世界成为一段数据NPC的白逸,为了挣脱网络世界的枷锁回到现实,开始励志成为游戏内的管理员而奋斗!宠物合成后其他宠物真的永远消失了吗?那些氪金活动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在玩家下线之后,NPC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15的传奇武器是幸运女神的眷顾还是游戏的黑幕?游戏中的灵异事件到底是数据的错误还是NPC的恶意行为?请跟随主角的脚步,带你走进不一样的NPC世界!
  • 为了心中的梦想

    为了心中的梦想

    作者高文瑞用心灵感受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用神经觉触及社会,体察纷繁的生活;用身心走出家门,接受大千世界的雨露阳光。笔者深入到社会的各层面,《为了心中的梦想》讴歌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真情中体会社会,品味艺术人生。《为了心中的梦想》是“中国新实力作家精选”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