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98600000040

第40章 关于短篇小说的讲演

昆明的五月,天气已经变暖,西南联大的礼堂,早上九点时被暖阳偎得暖暖和和的。在这个世界上最差劲的大学讲堂里,却开办了当时中国最优秀大师们的各种讲座。

这天的讲座,既不是冯友兰讲的《人生哲学》,汤用彤讲的魏晋玄学,也不是含着一个大烟斗的郑昕讲的康德,冯至讲的歌德和里尔克,而是沈从文在发表《关于短篇小说二十年来的发展及今后出路》的讲演。

我并不觉得小说必须很“美丽”,因为美丽是在文字辞藻以外可以求得的东西。我也不觉得小说需要很经济,因为即或是个短篇,文字经济依然并不是这个作品成功的唯一条件。我只说要很“恰当”,这恰当意义,在使用文字上,就容许不怕数量的浪费,也不必对于辞藻过分吝啬。故事内容呢,无所谓“真”,亦无所谓“伪”(更无深刻平凡区别),要的只是那个“恰当”。文字要恰当,描写要恰当,全篇分配更要恰当。作品的成功条件,就完全从这种“恰当”中产生。

沈从文在简陋却很暖和的讲台上侃侃而谈,大礼堂的位置坐得满满的,还有些迟来的学生只好站着。杨振声和许多老教授也来了,在并不显眼的左边坐着,比学生还听得认真。沈从文并不善谈,但对于自己深思熟虑的东西,总是能入木三分很有条理地讲得清清楚楚。

作为一个写出来的大作家,沈从文对如何运用文字感受颇深,非常重视,认定文学就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最终得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表达。因此他很强调语言技能,强调文学作品健康适度的中和之美,讲求文章的“技巧”。

沈从文曾在另一个场合中,把文学比喻成“情绪的体操”,“一种使情感‘凝聚成为渊潭,平铺成为湖泊’的体操。一种‘扭曲文字试验它的韧性,重摔文字试验它的硬性’的体操”。

为此,沈从文对很多左翼作家把文学当“宣传”,过多强调作品的思想性和战斗性,忽视创作的艺术技巧,严重的“公式化”“概念化”现象十分不满。

“《诗经》与山歌不同,不在思想,还在文字!”沈从文如此认为,断言:“一个作家不注重文字,不懂得文字的潜力,纵有好思想也表达不出”。

为此,他写了《论技巧》批评说:

人类高尚的理想,健康的理想,必须先融解在文字里,这理想方可成为“艺术”。无视文字的德性与效率,想望作品可以作杠杆,作火炬,作炸药,皆为徒然妄想。

关于“技巧”,沈从文在《论穆时英》中还指出:

技巧必有所附丽,方成艺术;偏重技巧,难免空洞。技巧逾量,自然转入邪僻:骈体与八股文,近于空洞文学。废名后期作品,穆时英大部分作品,近于邪僻文字。虽一则属隐士风,极端吝啬文字,邻于玄虚;一则属都市趣味,无节制的浪费文字。两相比较,大有差别,若言邪僻,则二而一。

在强调语言和技巧的同时,沈从文还特别重视作品的独创性:

一切作品都必须浸透作者人格和感情,想达到这个目的,写作时要独断,要彻底地独断……艺术品之真正价值,差不多全在于那个作品的风格和性格的独创上……

“独创”是沈从文创作体验的理性升华,是他艺术全部的浓缩。他不肯承袭旧法,不愿驾轻就熟,不懈地进行文体的探索,甚至谦虚地把自己的作品称为“习作”,目的“只在说明我取材下笔不拘常例的理由”。

“文学之美妙,即在于能使不生存的人物能生存”。沈从文大声地引用王尔德的这句名言,来表达自己的文学观,把自己的创作生命,浓缩为一种“创造”形式,即:我怎么创造故事,故事怎么创造我。

沈从文就这样地把自己融入所爱的文学事业中,如果说开始还有功利,因为人首先得有物资生活,而当这个问题得到最基本的解决时,就只剩了爱。因为爱,他抛去功利来耕耘文学,为着心中的那份坚持,敦厚宽容的沈从文坦直地述说自己的文学观点。

他肯定刘半农的《扬鞭集》,是“用并不普遍的文字”“并不普遍的组织”“唱那为一切成人所能领会的山歌”;赞赏朱湘,“使新诗并不与旧诗分离,只较宽泛的用韵分行,只从商籁体或其他诗式上得到参考,都用纯粹的中国人感情,处置本国旧诗范围中的文字,写成他自己的诗歌”;夸奖胡也频,用“诗人清秀的笔转而作小说……每一个故事皆在文字方面毫无微疵,在组织方面十分完美”;推崇鲁迅小说在文体上的成功,认为像《故乡》和《示众》这些小说,“说明作者创作所达到的纯粹,是带着一点儿忧郁,用作风景画那种态度,长处在以准确鲜明的色,画出都市与农村的动静”。

只要是把文学当做艺术,而不是标语口号式的作家,沈从文都给予肯定,反之则予以否定。

早在《论中国创作小说》里,沈从文就以文体作为切入点,对“五四”以来的小说进行了总体评价。

在文体方面,则有意杂糅文言与口语,使之混合,把作品同“诙谐”接近,许多创作,因此一来连趣味也没有了。……因为十六年后,小巧的杂感,精致的闲话,微妙的对白剧,千篇一律的讽刺小说,也使读者和作者有点厌倦了。

持这种看法的沈从文,坦言“五四”时期“第一期(小说)创作的成绩比诗还不如。”

为了文学,沈从文甚至不客气地批评他所敬仰的前辈,指责周作人、废名等“有些文字发展到不庄重的放肆”情形,对当时文学旗手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也指出有“诙谐的难于自制”毛病。

十年来中国的文学,在创作一方面,由于诙谐趣味的培养,所受的不良影响,是非常不好地将讽刺的气息注入各样作品内……每一个作者的作品,总不缺少用一种诙谐的调子,不庄重的调子写成的故事,这权利的滥用,不知节制,无所顾忌,因此使作品受了影响,文学由“人生严肃”转到“人生游戏”。

人们可以不接受沈从文的观点,却不可以不赞美他的独立精神和率直的人格魅力。

世界是因为有创造才有发展进步的,而任何伟大的创造,都需要一种独立精神来作为支撑。

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

沈从文这里说的“希腊小庙”是指一种希腊精神,一种同古典精神联系在一起的古典精神的源头。

勾股定理的发现者毕达哥拉斯提出“美是和谐”的观点,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则力挺“中庸是最高的善和极端的美”,古典主义都在强调匀称、秩序、比例、适度、和谐等美学概念,表现在文艺创作上,就是要求遵守技巧规则,重视理性的节制。

沈从文的在自己的实践与思考后形成的审美兴趣与这些伟人的审美原则取得了一致,可沈从文生活的时代,人们更多是处于情绪高涨期的大变革要求中,文学作品充满了激动的呐喊和狂热情绪,便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沈从文这样地造成作品审美价值的丧失,坚持地追求着“和谐——节制”的美学趣味。关于这一点,与沈从文一样有着伟大人格的黄永玉在《太阳下的风景》中颇有感触地说:

从文表叔书里从来没有——美丽呀!雄伟呀!壮观呀!幽雅呀!悲伤呀!……这些词藻的泛滥,但在他的文章里,你都能感觉到它们的恰如其分的存在。

黄永玉的这种感慨是非常准确而深刻的。正因为沈从文的作品是一种“恰如其分的存在”,所以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并具有长久的价值。

好的文学作品,照例会使人在真美感觉以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读者从作品中接触了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上述是沈从文这样地来看待自己的创作,而与他在创作上分道扬镳的老朋友丁玲则说:

我诞生在二十世纪初。因家败父亡,我成了一个贫穷的孤女,而当时的中国又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黑暗时代,人民在水深火热中熬煎,这些痛苦不能不感染着我,使我感到寂寞、苦闷、愤懑。我要倾诉,要呐喊,要反抗,因此我拿起笔,要把笔作为投枪。我追随我的前辈,鲁迅、瞿秋白、茅盾……为人生为民族的解放,为国家的独立,为人民的民主,为社会的进步而从事文学写作。我写作的时候,从来不考虑形式的框子,也不想拿什么主义来绳规自己,我只是任思绪的奔放而信笔之所之。我只要求保持最初的原有的心灵上的触动,和不歪曲生活中我所爱恋与欣赏的人物就行了。

很明显,这两种创作都需要,人的文学功用于一个民族乃至世人长久的未来,革命文学功用于革命和眼前的斗争胜利。没有眼前就没有未来,革命文学或者说是政治文学无疑是值得称道的,但如果以此来批判甚至完全否定无情打击人的文学,也是很荒诞的。

必须把人事和梦两种万分相混合,用语言文字来好好装饰剪裁,处理得极其恰当,才望成为一个小说。

站在讲台上的沈从文,尽情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上述讲稿以《短篇小说》为题发表在《国文月刊》上。在他三十九岁的一九四一年中,因为更多的哲理性思考和教学的缘故,文风有了明显的转变,写了一些文论与散文,主要精力用于修订历年旧作,准备让桂林开明书店出版系列“沈从文著作集”。

从讲台上走下来,掌声中透出了西南联大这所当时中国最优秀大学师生对他的认可,沈从文非常高兴,带着一种教师的快感回家,来到家门前时,想到九妹,他的心突然没了快乐,感到很沉很沉。

善良的人总是把自己最渴望得到的给自己最爱的人,沈从文渴望能在九妹身上实现自己的幸福之梦。因为这个妹妹给自己带来了无穷的创作灵感,他笔下的湘西少女,无不留下九妹的影子烙下九妹的痕迹。单是以九妹作为主人公的作品,就有《炉边》《玫瑰与九妹》等好几部作品,主人公的名字虽不叫九妹,却明显以九妹为蓝本的就更多,诸如《阿丽思中国游记》《静》《贤贤》《三个女性》等作品。

《阿丽思中国游记》中的仪彬,开朗而惬意,她无心读书,喜欢和母亲厮守,随时准备像小鸟一样投到母亲怀中,把脸烫母亲的肩,逗母亲取乐。《静》中的岳珉去北京投奔二哥,因战事被困在长江中游的一个小城。时值春天,母亲身体病重卧床,岳珉伏在吊楼的栏杆上,望着河边的风景发痴。草绿风筝飞让岳珉快乐,但母亲的咳嗽和迟迟等不到远方消息,在她幼小的心灵又蒙上一层阴影。《三个女性》的故事干脆是发生在青岛,穿浅绿色教会中学制服的仪青为海滨美丽风景所陶醉,想把这种对美的惊讶、颂扬和爱表达出来。对友人严肃的政治话题虽未能完全理解,而对友人“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的看法却充满了钦佩之情。

毫无疑问,这些作品中人的言行情思,都是平时生活中的九妹展示给沈从文的。

至于像《凤子》《如蕤》《薄寒》这些沈从文稍后一些的作品,虚构的成分虽然居多,只要联系沈从文创作这些作品时的心态以及九妹当时的处境去推断,就会发现主人公与九妹之间的微妙关系。

美丽、高贵、成熟,是这些作品主人公的共同点。《凤子》中的凤子来自苗乡,与隐居青岛海滨的工程师的关系让人自然想到现实中沈从文和九妹的关系。《如蕤》中大官僚家庭出生的如蕤,身边追求者如云,却看不上他们的萎靡平庸,只希望能找到一个强壮、有野性的男子,结果独自驾船出海遇到风暴,与一个搭救她的男子产生爱情。如蕤高贵的出生让人想到沈从文那担任贵州提督的祖父,如蕤的爱情观实际上就是沈从文对九妹这方面看法的认知。《薄寒》中美丽的女人,让一大群都市时髦男人追求着,一一碰壁着。“这个女人,她需要的是力,是粗暴强壮”,沈从文借作品说,把她作为男性生命品格的试金石。

九妹给沈从文带来了无穷的创作灵感,沈从文对妹妹的爱使他最懂自己的亲妹妹。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多半是问九妹的。以前是关心九妹的学习生活,后来是关心九妹的工作和爱情,如今他更关心九妹的情绪。

此时的九妹,已经二十九岁,青春在悄然中流逝,生命却仍无依靠,曾经娇小清纯、谦卑自尊的少女,长成心性高傲,热情却没有心机,善良却不懂生活的女人。

沈从文对她太深太厚的爱,化成太大太美的希望,这希望让她把太多的时间用于翻着字典去看《吉诃德先生》,不懂也还耐烦地读下去。结果,终没能让她成为专业人才,却滋长了高傲的心性,使她离真实的生活越来越远,却走进了欧美文学虚拟的美丽爱情中。她渴望爱情,却害怕婚姻,这使她多次错失了本来是很不错的婚恋对象。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反差,终使不肯跌落红尘的九妹信了佛教,她开始吃斋并参加当地的佛事活动,并大手笔地捐赠物品。

其实九妹心里的不快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二日,当时还留在北京的张兆和给昆明的沈从文信中就提到这方面的事:

九妹一切都好,只是处在目前情形下,日子似过得更无聊。有一天晚上,我们正在吃饭,谈着别人家的闲话,她忽然哭了,我不知道什么缘故,第二天饭也不吃了,只吃了些面。那天她曾有一封信寄给你,我猜她一定是太寂寞,遇事便不如意。……我不会说话,不能像你在家那样哄哄说说,骂骂又笑笑,心里揪作一团,一点办法没有。她又像是不高兴我,又说全然不干我事,只是她自己想着难过罢了。所幸过了两日,暗云即过,脸上又见了笑容,现在到四姐家去了,今天已住了第三日。以前她老说要走,说就是做叫花子到自己的地方总高兴些。前一阵,那个一见飞机来就吓得脸色发白两腿直打哆嗦的邓小姐来,商量同九妹去南方,他们觉得住在这里无聊,闲着又惭愧,要走,要找工作做,说是任什么苦都得忍受。对这意见我不敢赞同,因为我知道她们俩都不是能吃苦的人,无非唱唱高调罢了。

这样的事情以后间或发生,沈从文让九妹去图书馆工作后,九妹似乎没有像沈从文希望的情绪会更好些,却反而更不好。

九在此图书馆服务,事还做得称职,爱念念佛,无妨于做事。将来或得余有力量时,为之将石莲阁大加改造,使之住下亦可办一学校,因彼理想高尚处,亦可为人模范,不在迷信鬼神,倒是诚实忠厚,同情下层阶级,未尝无助于社会也。

沈从文写信给大哥如实转告九妹的情况,这封信刚发出去,状况就出现了,沈从文只得又如实告诉大哥说:

在学校事本极好,有一百多一月,忽然要辞去,相信观音要保佑她,把什么东西都送给别人,一天默默念佛,我已用尽方法无可为力,一定要跟一莫名其妙之女人同去。努力想方设法把她找下乡,以为可休息一二月,当为制份行李,再找事做,谁知昨天一嚷,就又走了。脑子永远似通非通。在佛教会居然有许多妇女跟她学念经,认为她是最重要的一位。其实在此时要她读读经,就读不下去。我已把全副精力用尽,还是说不过来。只好听她去求观音(观音是什么她就不知道),再让许多老太太去求她。

九妹,我的好妹妹!沈从文从讲演的兴奋中冷静下来后,最先想到九妹,推门进屋,却没能见到她,心里不免有些着急。

同类推荐
  • 权力之路:林登·约翰逊传(精选长篇试读版)

    权力之路:林登·约翰逊传(精选长篇试读版)

    《权力之路:林登·约翰逊传》由两次普利策奖及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赢得赞誉无数的著名作家罗伯特·A.卡洛撰写,其作品已成为美国两百多所高等院校必读书。本书详实记录了美国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一生,是了解20世纪美国政治、历史的必读书。作者研究40余年,耗时10年写成此书,被誉为“大师级的作品,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传记”。本书内容截至一九四一年。林登·约翰逊出身于美国最偏僻落后的地区之一,穷困潦倒,所受的教育平凡无奇,但年仅三十二岁,就已登上国家权力舞台,不仅在国会占据一席之地,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自己的选区,被视为“洞察人心,具有极强领导力,操纵立法的天才”。
  •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同时他又是被公认的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其所著家书,涉及的内容广泛,本书特选取其中150余篇,编为修身劝学、持家理财、治军为政、交友处世四个部分。编者为每封家书注有准确的日期,并进行了现代文全译,以便读者能够深刻地了解道光、咸丰、同治三个不同时期的曾国藩,了解其真正智慧之所在,读者从此书中可见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深刻体察和感悟。
  •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罗斯福(名人传记丛书)

    本书讲述了美国第32任总统罗斯福的事迹。身残志坚的罗斯福总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世界秩序重建中发挥了重要影响,被评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与华盛顿、林肯齐名。
  • 陨落的军神岳飞

    陨落的军神岳飞

    岳飞,古代战略家、军事家,从一个寒门弟子最终成为了一代抗金名将,十年间与金军大战数百次,几无败绩。他的一生慷概激昂,励志热血,最终却惨死小人之手,千百年来让无数人为之扼腕叹息。本书以岳飞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岳飞在处事中展露的人性光辉与爱国情怀横向铺展开来,以点带面,以人带史,展现了岳飞十分精彩的一生,展现了他的高风亮节与英雄情怀,是一部真实、励志、热血的传记。
  •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名人传记丛书)

    杰克·伦敦来自社会最底层,幼年的他几乎没有享受过爱与家庭幸福,他因贫困而辍学,做过苦力、当过船员,甚至一度沦为小混混。但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地创作,最后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作家梦想。本书生动地叙述了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杰克·伦敦曲折的一生,把他人生的每一个精彩转变展现给青少年读者,了解并学习杰克·伦敦不凡的经历和勇于搏斗的精神。
热门推荐
  • 滇游日记

    滇游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佛说兜沙经一卷

    佛说兜沙经一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世界第一宠婚

    世界第一宠婚

    结婚前,他高高在上,她却不屑一顾。结婚后她四处散播谣言,说他某方面有缺陷根本不行,哪知还没来得及暗爽就被他一把压在身下:“黎青檬,我有多行,你五年前不就知道了?”既然她如此不知好歹,那就别怪他辣手摧花!兜兜转转那么多年,心里爱的只有你,穿越千山万水,不过是为了回来继续宠你!
  • 猎户家的俏媳妇

    猎户家的俏媳妇

    从大公司老板成为小乡村农户新媳妇,爹不疼,娘早亡,继母搞冷暴力,一大家子都不待见;做点小生意,全家都不想干活,只想拿钱占便宜,还想将方子卖了换钱,一个个的眼皮子怎么就那么浅呢?东窗事发又想赖到她男人的头上!呵,小女不才有句MMP,不知当讲不当讲!分家!必须分家!分完了家,夫妻俩盖新房,做买卖,帮扶友邻,发家致富喜不胜收,极品亲人们再想占便宜就一个字——怼!怼!怼!怼出天际!走好不送!不服?来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神秘的UFO(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神秘的UFO(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宇宙,是这个世界上谜团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吸引孩子好奇心的地方。宇宙包含着最神秘的未知和疑问,人类正在以高超的科学手段和不懈的努力不断深入探索宇宙的深处,希望了解人类自身的过去与未来。而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一直在这个星球上繁衍生息。虽然它只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但它在许多方面却又是独一无二的:它是太阳系中唯一一颗表面大部分被水覆盖的行星,也是目前所知唯一一颗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向孩子们展示这个既熟悉又神奇的世界。
  • 爱幻想的我

    爱幻想的我

    本书是“校园文摘”系列丛书,分“繁星梦”“青春驿站”“亲情树”“鬼马狂想曲”“读书沙龙”“自然物语”“家乡素描”等版块,精选全国知名少年作家、中学生的哲理小文、心灵感悟、散文、杂文、随笔、游记、叙事、幽默故事、小说、社会热点、读后感等等。作品图文并茂,文笔流畅,真情中流露实感,思想上显出深度,深刻中略见睿智。相信本书会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和乐趣,同时也会带来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从而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 负情总裁

    负情总裁

    爱情,可以经得起等待吗?一次相遇,让他的影子刻印在她的心里,无法磨灭。她知道那是爱情。她也知道,他心里一直住着一个人。而那个人并不是她。看着言冷煜忧郁的面容,她的心也跟着痛着。所以,她决定守护他。她会用她的爱,她的付出来抚平他心中的伤痛。可最终换来的却又是什么?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把孩子打掉。”当言冷煜看到那张体验单的时候,无情的说道。“冷煜,你再说一遍。”欧雨芬听到了自己心碎的声音,可是她从始至终都不肯让眼泪掉落下来。她不相信言冷煜会如此的狠心,那是他的孩子啊。“说一万遍,我也不会改变主意。”“好。言冷煜,如果把孩子打掉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到此为止。”心痛得止住了呼吸,他真的是如此的狠心。
  • 人类之谜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人类之谜的故事(世界科幻故事精选丛书)

    科幻故事,主要是描写想象中的科学或技术对社会或个人的影响的虚构性文学作品。科幻故事是西方近代文学的一种新体裁,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
  • 紫微郎花事

    紫微郎花事

    京中有二丑,王爷与我。那年紫薇花开,诗会上,我们初会某烂泥塘边。数日后,再会暴雨倾盆的街上。二见投缘。义兄说,王爷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好王爷,君子端方,不知会便宜哪家闺女。近来,听说皇上要为王爷赐婚,我心下略感油煎:想我顾眉君,脱了官袍抹了疤,亦是眉清目秀良家女,不知王爷他可曾留意否?
  • 雪球专刊第048期:新手入市防亏损手册

    雪球专刊第048期:新手入市防亏损手册

    从去年6月28日进入股市以来,已经将近一年半,由于去年刚进来的时候正好赶上创业板牛市行情,但由于是刚开户,没有购买创业板权限,就买了些跟创业板指数关联很大的股票,又由于是新入市,而且没有接触到雪球,少不了动来动去,一只股也拿不了几天,但那时候的指数实在是太低了,基本怎么玩都不会赔钱的,两三个月也赚了些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