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83800000003

第3章 治国之道先富民:管仲改革成春秋霸业(1)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富民论”的改革家。他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仲,春秋时期的改革家,名夷吾,字仲,齐国颍上人,约生于公元前730年,死于公元前645年,大约活了85岁,在历代改革家群体中,算是“寿星”了。

在中国历史上,“伯乐”慧眼识才的故事不少,而鲍叔牙对管仲的“识、荐”则堪称经典。

作为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鲍叔牙不仅容忍了管仲身上的许多坏毛病,而且还透过这些毛病和缺点发现了管仲的“真才实学”,并多次在关键时刻竭力相助,真算得上是“千古知音”。比如,鲍叔牙与管仲一起外出经商,管仲总是要多分一些钱财,但鲍叔牙并不认为管仲是贪心,而是因为其家贫要养活老母;又比如,管仲经常为鲍叔牙出主意,鲍叔牙照着做反而把事情办砸了,但鲍叔牙并不认为是管仲出了馊主意,而是自己运用不当;再比如,管仲三次当兵打仗,三次都临阵脱逃,别人都认为他是贪生怕死,但鲍叔牙却认为管仲是有孝心,怕自己死了老母无人奉养。

人生在世,最难觅的是“知音”!所以管仲曾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来,在鲍叔牙的极力举荐下,齐桓公小白不计较管仲曾经射杀自己的一箭之仇,任命管仲为上卿,委以国政。管仲掌权后,全面推行改革,使齐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任何改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在述说管仲改革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春秋初期的天下大势。周王朝虽然号称有八百年天下,但真正掌控天下的时间却不到二百年。成康时期是周朝最为强盛的阶段。从周昭王、周穆王两代开始,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作为“树干”的周王室力量逐渐衰微,而作为“枝叶”的各诸侯国却慢慢强大起来。

周厉王时,西周暴发了国人暴动,厉王逃走,召公、周公共同主持政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共和行政。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是我国现存史料中确切纪年的开始,也就是说,从那时至今,华夏民族一共走过了2853年,由此上溯到周公改制时期,总计为三千多年。

共和十四年(公元前828年),周厉王死,太子静即位,是为宣王。这一时期,由于外患比较严重,宣王将主要力量集中于解除周边部族的威胁,有了一些振兴的气象,被历史学家誉为“宣王中兴”。不幸的是,宣王又生了个混蛋儿子,也就是搞“烽火戏诸侯”恶作剧的周幽王。周幽王把朝政弄得一塌糊涂,导致诸侯叛离,最终被他的前任“岳父老子”申侯联合犬戎等部攻杀,西周灭亡。

西周灭亡后,周平王登上历史舞台。面对残破的镐京,面对犬戎的威胁,平王没有选择奋发图强,而是选择了逃避,于公元前770年将都城迁到了洛邑(今河南洛阳)。从此,历史进入了东周时代,也进入了近三百年的春秋之世。

这个时期,周王室作为共主,其力量越发衰微,其地盘越发萎缩,说的话也越来越没有人听,慢慢地只剩下一个“旗号”了,整个社会的政治秩序被破坏,开始进入了一个“大竞争、大动荡、大变革、大兼并”的时代。在这种情势下,各诸侯国或为图存、或为图强、或为图霸,纷纷开始变法革新。华夏文明亦由此进入了最辉煌、最灿烂的时期,其思想与智慧的光芒足以闪耀千古。

管仲的改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的,内容包括创新国家管理体制、创新官吏选拔机制、创新农业发展机制等。

1.创新国家管理体制,建立“叁其国而伍其鄙”的军政合一制度

这里的“国”是指国都及其城郊,“鄙”是指广大农村。所谓“叁其国”,实质就是改革城市管理体制;“伍其鄙”,实质就是改革农村管理体制。具体做法是:

(1)在国都城市,为使国民安居乐业,将居民按照“士、工、商”三类组织起来,置工乡三、商乡三、士乡十五,共二十一乡,居民不得随意迁徙。其中,士乡十五又分为三部分,即“叁其国”,每五乡为一军,共三军。同时,为了增强政府的控制力,管仲又在国都建立轨、里、连、乡四级行政单位,即五家为轨,设轨长;十轨为里,设有司;四里为连,设连长;十连为乡,设良人;五乡为帅,既成一军约一万人。

(2)在广大农村,管仲则设立了五级行政单位,即三十家为一邑,设司;十邑为卒,设卒帅;十卒为乡,设乡帅;三乡为县,设县帅;十县为属,设大夫。

管仲的这种行政制度改革,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整个国家像组织军队一样组织起来了,把老百姓像管理军队一样管理起来了。这种通过“作内政而寄军令”的做法,实质上是建立了军政合一的制度,达到了“卒伍整于里,军旅整于郊”的效果,不仅强化了国君的统治,也为齐国造就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从整体而言,管仲的这一做法,实际上是把整个国民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即后世所谓的“四民分业”。至于这种分业的好处,管仲总结为“五相”,即相语以事,相示以巧;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价。对于这“五相”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即从横向看,同一行业的人聚居在一起,有利于交流经验,切磋技艺,沟通信息;从纵向看,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少而习焉,其心安焉”,有利于技艺代代相传。

2.创新官吏选拔机制,建立“三选制”

在此以前,不管是周王室还是各诸侯国选拔官吏,多采用世卿世禄制①,各级官职基本被贵族垄断,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渠道是很狭窄的。

为了拓宽选拔贤能的途径,管仲创立了“三选官”制度,为出身下层的人才参与政治创造了机会。具体做法为:第一选,由各乡的负责人(良人)把本乡有才德、有武功的人推荐给国家;第二选,由国家把各乡推荐的人选分派到各部门试用,作实际考察;第三选,各部门长官将在试用期间表现优秀的人才推荐给国君,由国君亲自审核、考问,合格者授以官职。

这种制度打破了官职世袭制带来的沉沉暮气,大批优秀人才得到提拔和重用,为齐国政治增添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3.创新农业发展机制,建立“相地而衰征”的新赋税制度

管仲主张以农立国,反复强调:“民舍本事而事未作,则田荒而国贫矣。”(《管子·治国》)为解决“田荒”问题,充分调动农业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管仲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关系农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即“土地关系”问题,并进行了重点调整。

土地关系问题一直是中国历代政治的核心问题,也是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从夏、商两朝到西周时期,一直实行的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这个由中国第一个王朝创建者--大禹发明的土地制度,究竟是什么样的?我觉得孙皓晖先生在《大秦帝国》中有一段话描述得很生动:

“按照正宗健全的井田制,一井九田--八家私田,中央公田,井在公田正中。十‘井’为一‘成’,实际上便是一个灌溉区;‘井’内灌田的小水道叫做‘渠’,都是各家自己修建的,小渠堤兼做了各家的田间小道;‘井’与‘井’之间的水道叫做‘沟’;‘成’与‘成’之间更大的水道叫做‘洫’。沟洫是官府征发民力修建的公共水道,沟洫堤岸便是田间大道,两岸栽满了杨柳,春日柳絮飞雪,夏日绿树成荫。这种无数的方格绵延开去,便是一幅静谧康乐、井然有序的王畿井田图。”

井田制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在土地所有制上,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土地属于国家所有,虽然井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但“私田”不准买卖。

(2)在耕作方式上,实行奴隶集体耕作制,隶农必须先种好“公田”,然后才可种“私田”。

(3)在赋税方式上,实质上是劳役税制,国家收取的赋税就是奴隶所种养的“公田”收入。

上述三个特点也导致了井田制的三个致命缺陷:

(1)“同养公田”,与隶农本身利益不挂钩,导致隶农积极性不高。

(2)“私田”不准买卖,从总体上制约了人的积极性。

(3)实行劳役税制,一旦隶农出工不出力,国家赋税就难以保障。

这三个缺陷延至春秋时代,已是“病入膏肓”,特别是随着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生产效率大为提高,隶农种“私田”的积极性大为高涨,“同养公田”的积极性不断下降,结果导致“公田不治”、“田在草间”的现象日趋严重,各诸侯国的赋税收入大大减少。

为了迅速改变这种困顿的局面,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征”的新税制,其中心内容是:

(1)针对老的井田,废除集体无偿耕种的“公田”,代之以“相壤定籍”之法,即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质肥瘠、面积大小分等定级,分配给农业劳动者,然后按不同等级征收物税。

同类推荐
  • 邓小平外交谋略

    邓小平外交谋略

    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所敬爱的邓小平,不仅是邓小平理论的伟大创立者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且也是当今世界上最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国际形势开始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清醒冷静地观察,实事求是地分析,科学缜密地思考,大胆准确地判断,得出了世界战争可以避免,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的结论。
  • 中国大参考(2013-2014)

    中国大参考(2013-2014)

    本书设有趋势报告、政策报告、案例报告、智库报告、舆情报告、数据报告六部分,具体内容包括:世界“新”格局下的大国博弈中国版“NSC”:大国安全标配全球化2.0版:美拟借“一体两翼”战略重塑世界格局“习氏风格”与中国外交新格局、新战略等。
  • 衙门逻辑

    衙门逻辑

    本书是历史作家张程评点中国古代政体得失的力作,全书共分四个部分,分别是“皇帝也疯狂”(古代帝王的奇闻轶事)、“古代的官不好当”(古代官员的生存之道)、“衙门里面怪事多”(古代官场的潜规则与显规则)、“官府与百姓有什么关系”(权力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底蕴展览千年,将皇帝、官员的奇闻轶事娓娓道来,亦庄亦谐,将古代王侯布衣为得到权力、保有权力、攀附权力、避免权力对自己造成伤害而表现出来的世间百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欲知大道,必先治史。”闲时一读,可以怡情;静心思之,足以明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可以在本书里笑谈千年历史、淡看宦海浮沉。
  • 正义一元论:从民情到法政

    正义一元论:从民情到法政

    缺乏决断的法治是在制造谎言。世界需要在在场性中落实超越性。为此,一种成功的司法制度,它至少包含诸多层次的一元性。首先是法社会学意义上的:一个国家必须选择相对适应自己民情民风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其次,司法正义应该成为这个国家主权决断的底线与最终标准。再次,法律条款必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能在形式逻辑上互相矛盾,形成多样性标准,以致形成丛林法则。最后,必须建立确保包括弱势个体在内的所有人的自由权利的程序正义体系。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热门推荐
  • 幕后新闻

    幕后新闻

    本书包括天下故事第一村揭秘,郑板桥真迹神秘失踪案,钟伟将军走红湖南民间口头文学,海瑞印章四百年流浪史,太极拳故乡遍地武林佳话,替毛泽东待客的韶山老妇等神秘篇章,满足天下读者对历史之谜的求解之心……
  • 雨落星陨

    雨落星陨

    她,本是豪门千金,却因一场误会五岁时被抛弃在外,受尽苦楚从那时,她就发誓,一定要让那些人后悔!她渴望温暖。却又害怕温暖,那么矛盾;他们本是总角之交,终因那次变故而分开,长大以后,她凯旋归来,势必要让那些人跪着求她,而他又会如何选择?因着她的美丽,无数俊男追求,她又如何选择?新书《豪门千金:天涯海角总相逢》希望大家支持!
  • 这里曾经是汉朝5

    这里曾经是汉朝5

    本书是该系列的第五部,书中从王莽夺权写起,到东汉班超等人征服西域为止。王莽积数十年功力,终于成功篡权,建立新朝。然而,这个史上最为著名的集儒家学术大师及理想主义者为一体的皇帝一登基,就掀起了狂热的复古主义,将国家推向了深渊。天下哗然,怨声四起,造反之声不绝于耳。刘氏宗族后裔以种田为业的刘秀,也加入了光复汉朝滚滚洪流,去寻找他那血腥的梦想。
  • 男人那点心事

    男人那点心事

    本书共十一章,讲述男人为人处世的技巧,主要内容有:好人好在嘴上、努力为自己增值、与领导巧“周旋”、良朋即是良师、做个“交际赢家”、紧握手中权力等。
  • 迷失的国度

    迷失的国度

    在这座城市里,关于工作,处在时尚潮流杂志这个华丽浮躁的圈子的种种潜规则之中。跌宕起伏的公司间的竞争还有内部的明争暗斗,商界精英与都市丽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 遇到他之后

    遇到他之后

    她一个人人爱的小姑娘,在母亲去世后被一位少爷一次次强吻,他一位性格古怪的少爷是否会被她给迷住?是否能用他那独特的爱追到她?······
  • 重生之将门烈妃

    重生之将门烈妃

    前世她是将门光芒万丈的嫡女,他是不起眼的皇子。一见倾心,为他,她舍弃红妆,为他,她倾尽所有,却不想,当他终于问鼎皇位时将她三族夷尽!她不甘,一腔痴情,换来的竟是自己身死,三族夷尽下场,她怆然对天发誓,若能重来,定不入朝堂,定不对皇家之人动心,否则,愿堕入阿鼻地狱,永不超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俏妃来袭

    穿越之俏妃来袭

    一块玉佩吸引着女主来到异时空,从此开始了一场漫漫的追爱之旅,她遇到他是无心的邂逅,还是上天的安排?---田梅深呼吸,这次她就豁出去了,把脸凑到皇甫羽的面前,小心地挪到他的耳边轻吹着热气:“等会,我会占你便宜,你别介意啊!”在犯罪之前必须打个预防针,何况这也是他愿意配合,可不是自己强迫的,以后要真算起账来,也可赖一赖。眼角余光扫视周围的人们,投射过来嫉妒的眼神简直要把自己湮灭。谁怕谁啊,不是要看吗?她就让他们看个够,惊喜可是在后头等着他们呢?双手突然勾住他的脖子就亲了上去。。。。。。。------其实爱情本就不是选择题,一旦明确,义无反顾!
  • Songs of Travel

    Songs of Trave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劫情首席:特工倔妻猛于虎

    劫情首席:特工倔妻猛于虎

    这世上有没有一种爱,经得了岁月恒久的等待?7年前,她为避人耳目和他疯狂一夜,而他只记得并不属于她的香味。她生下一对龙凤胎,等待与他相聚的一天。7年后,他在误娶他人的婚礼上遭遇不幸,生命垂危,她为了不让他死,为他切肺。他们误会重重,当她发现他可能与父母凶案有关时,眼里藏着的究竟是情深似海,还是仇恨无边?当你以为自己用尽手段终于将她留在身边时才发现,所有的上当受骗都不过是她心甘情愿。“乔蓦然!你别过来!”“好!我不过来,那边才是床,你可认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