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9700000020

第20章 另类的编织“官系”网模式(2)

此时武则天的宰相班子里,除了狄仁杰外,还有娄师德、武三思、武攸宁、苏味道等人。娄师德这时候已经去甘肃当军区首长了,实际上不在洛阳。剩下的人中,苏味道在总结为官经验时,手摸床棱,对弟子们说:“遇事不要决断明白,就像这样,摸棱以持两端即可。”不给出明确答案,可进可退。因为这,中国词语宝库中又多了个成语——模棱两可。

苏味道也“光荣”地被人称为“苏模棱”,虽然苏味道的官场哲学也是处世圣经,但这不是狄仁杰愿意看到的。狄仁杰也可以模棱两可,但他不会像苏味道这样胆小怕事,他是个好斗的人,而且是很讲究斗争艺术的人。

武三思和武攸宁就不用说了,完全是俩糨糊脑袋,如果不是因为跟武则天是亲戚,他俩绝不可能进入公务员行列。而且两人不具备一丝羞耻心,只知倚仗武则天这棵大树,专横跋扈,弄权害人,时人的评价是:“武三思这人帅倒是蛮帅,但心机很重,而且残忍,喜欢搞朋党,盯的是武则天屁股下的椅子。”

看看,宰相班子里就是一些这样嘴脸的人,狄仁杰想要扶李显上位,就不得不另觅人选,而姚崇,是很合适的一位。姚崇的能力,武则天是亲眼见过的,对于狄仁杰的提议,她没有异议。很快,姚崇上位。

司马光在自己的名著《资治通鉴》中,把姚崇说成是狄仁杰的门生。从年龄上看,狄仁杰大了姚崇20岁,又是他入相的引荐人,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狄仁杰就应该是姚崇的座师,但是很奇怪的是,二人有没有师生关系,任何典籍都没有明说。

这就是狄仁杰的精明之处,从来不会把关系挑明,也不会给人留下他与姚崇交往过密的把柄。狄仁杰公开说过,他推荐人才,是为国举贤,跟私人感情扯不上关系。在官场中沉浮这么多年,狄仁杰已经很会玩障眼法,关系一定要放在暗处,绝不能给人落下你在结朋党的口实。

对于朋党的问题,唐朝中后期的唐宪宗和总理李绛有过一番精彩的对话,唐宪宗问:“听说大臣之间结党的情况很严重啊,这是为什么呢?”李绛回答说:“自古以来,君上最反感的就是大臣之间结成朋党,因此,小人要陷害君子的话,一定会诬蔑对方是朋党。为什么呢?因为  朋党这种情况,听上去让人觉得十分可恶,但认真考察又找不到什么实据,所以他们也就乐得信口开河。东汉末年,只要是名声还过得去的,宦官们都诬陷他们是‘党人’,全部抓起来关进监狱里面,结果直接导致了东汉的灭亡。因此所谓朋党,实际上是小人诬陷正派人而妄加的一种罪名。”

另一位著名的宰相裴度也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君子和君子,小人和小人,各有各的志趣,自然就会有各不相同的结合。在君子这一面,可以叫作同德,只有小人们才能被称为同党。表面看上去差不多,实际上往内里深究,差别大了去了。”

后来,欧阳修从这些著名的言论中吸收了营养,写成了名扬天下的《朋党论》。

武则天一朝,小人不少,武氏子弟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都两眼大睁,盯着狄仁杰。虽然他本身行得正,站得直,但也绝不能跟自己人把关系挑得太明,朋党这罪名不是闹着玩的,一不小心就会“引火烧身”。所以,最恰当的做法是:把关系放在暗处。不给小人把柄,自己也就清闲了。

西汉著名酷吏张汤之子张安世也是如此,张安世当时的职位是国策顾问(光禄大夫),举贤荐能可以说是张安世的职责,但是张安世却从来不让他举荐的人知道自己升官是他帮忙搞定的。

有个立了大功却没有升官的郎官,在张安世面前请功,张安世轻描淡写地说了句:“足下立了大功,明主自然知道,何必自夸呢?”不久这个郎官就得到了升迁,却始终不知道是由张安世推荐的。当有些被推荐者知道内情后,去张安世府上致谢,张安世总是闭门不出,而且从此拒绝与这个人再来往,以免给人造成结党营私之嫌。狄仁杰走的,就是张安世的路子。

推荐姚崇是狄仁杰的开始,但仅有一个姚崇还不够,李唐复兴之路任重而道远。在寻找接班人的道路上,狄仁杰还不会收手。

烧冷灶

在中国北方,居民常用泥土垒一个外方内凹的平台,凹陷处放一口锅,这就是北方人煮饭用的灶台。冷灶呢,就是长时间不烧的大锅,这种锅要烧起来很费时间,而且越冷会越难烧。

烧冷灶除了原本的意思之外,还有两个引申义。

一是赌博术语,比喻把赌注押在冷门上。《官场现形记》载:“还有些不相信宝路的,亦有专押老宝的,亦有烧惯冷灶的,亦有专赶热门的:于是么、三、四门亦押了不少。”说的就是这个。

烧冷灶的第二个意思则是官场术语,指挖掘那些还没有得势,或者已经失势,但仍有反弹机会的官员。《孽海花》载:“况且朝廷不日要考御史,听说潘、龚两尚书都要劝纯客去考。纯客一到台谏,必然是个铁中铮铮,我们要想在这个所在做点事业,台谏的声气总要联络通灵方好,岂可不烧烧冷灶呢?”

在古代的官场中,烧冷灶可谓是剑走偏锋之举,也是一种风险投资。烧冷灶的优势是,只要你眼光毒,认准了这个人能干大事,那你日后就要么跟着得势,要么让其完成你的意志,是赢面之局。

狄仁杰找到张柬之,就是一个烧冷灶之举。武则天见狄仁杰年老体衰,病魔常袭,生怕这位国老离他而去,于是让其推荐合适的宰相人选。在茫茫人海中,狄仁杰将张柬之挑了出来。

张柬之也是个比较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年轻时进入国立大学,成为太学生,广泛涉猎经史书籍,尤其喜欢《三礼》之学。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子祭酒)令狐德棻曾经非常看重他。

按理说,得到令狐德棻的赏识,张柬之的仕途之路当会相当顺利。谁知道,接下来张柬之却捅了一个娄子。当时武则天还没爬上最高领导人的位置,还在宫内跟王皇后和萧淑妃争宠。萧淑妃失败后,其子许王李素节被贬到申州(今河南信阳南)任市长(刺史)。乾封元年(666年),唐高宗又下旨命李素节不得入朝。李素节写了篇《忠孝论》为自己辩解,作为许王府幕僚的张柬之将这篇文章送给了唐高宗。

这篇文章让武则天瞅见了,大不高兴,诬称李素节贪赃枉法,再加贬黜,安置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张柬之捅了娄子,不得已回到了襄阳老家,在这儿一待,就待到了63岁。

垂拱三年(687年),张柬之参加国家人事考评,终于得了个县令的位置。县长这种芝麻大点的官,显然不能让张柬之完全施展才华。两年的工夫,他已经等不及任满迁官了。幸好,武则天大开制举,给他打开了方便之门。

制举对考试的人没有特殊要求,无论白身,还是前资官,甚至现任官都可以参加,只要有真才实学就可以,唯一要求是要有品官的推荐保举。张柬之的父亲有位故友李行廉在中央任职,靠着李行廉的帮忙,张柬之顺利地参加了制举考试。

张柬之应贤良方正科,在千名考生中,成绩第一。武则天授其为纪律监察部门官员(监察御史),这时候张柬之已经70岁了。

张柬之满以为老天也该照顾他一下了吧。谁知,老天爷继续跟他开玩笑,在武则天处理与默啜的关系上,张柬之一不小心得罪了女皇,又从中央被踢到了地方,成为荆州(今湖北荆州)长史。直到张柬之75岁的时候,老天爷才似乎想起了这个被自己一直玩弄的老头。

武则天想任命新宰相,找狄仁杰来商量,问他:“朕要找一个好汉任使,国老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狄仁杰:“干吗的?”

武则天:“用为将相。”

狄仁杰:“臣知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但有宰相之资,且此人久不得陛下恩遇,如果擢用他,他必定会尽心竭力报效国家。”

人选出乎武则天的意料,不是名人,也不是京官,而是年老的地方官张柬之。狄仁杰适时地烧了一把冷灶。

对于这个冷门人选,武则天一开始并没把他放在宰相位置上,为了给狄仁杰面子,给了张柬之一个洛州(今洛阳)司马的头衔。

过了些日子,武则天又找狄仁杰推荐宰相人才,狄仁杰再次出乎武则天意料地说:“臣上次推荐的张柬之,陛下好像还没用吧,怎么又要臣荐才呢?”

武则天有点尴尬,勉强说道:“朕已经升他的官了。”

狄仁杰坚持说:“臣所推荐的是宰相才,不是去地方上发挥余热的,怎么能说已经任用了呢?”

武则天拗不过狄仁杰,于是将张柬之升为司法部副部长(秋官侍郎)。张柬之到了实现自己使命的位置(虽然时机还不成熟),这个使命,是狄仁杰推荐张柬之的重要原因。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曾说:“故狄公与张柬之,皆有古大臣之贞焉,故志相输,信相孚也。”也就是说狄仁杰与张柬之有共同的志向,能够互相信任。

张柬之在从荆州长史调任洛州司马期间,杨元琰曾代他担任长史之职,二人在进行工作交接时,曾一同泛舟于大江之上。二人划到江中没人的地方时,谈起了武则天革命,以及武则天以周代唐的事,杨元琰愤愤不平,张柬之也持有同感。从这里可以看出,张柬之对武则天不满已久,他是想匡复唐室的。

狄仁杰洞若观火,把张柬之看成是自己同类。早年张柬之担任中央秘书(中书舍人),负责诏书的起草工作和审议表章,而狄仁杰任职宰相,从职责上来讲,两人应该经常接触,大概就是在这时,狄仁杰从张柬之身上嗅到了匡复唐室的味道。

其时,“二张”深受武则天宠爱,出入宫禁,权倾一时。诸武及其党人纷纷结交“二张”,共求富贵。谁都知道他们勾结在一起能干出什么“好事”。狄仁杰此时年迈不堪繁务,他只有荐引贤才,把那些倾心李氏的人纷纷拉入朝堂,凝聚成一股力量,以便在武则天死后,能反制住诸武及“二张”,保证太子顺利即位,不要再生波澜。

冷灶就是这样烧上的。

烧冷灶的关键点是找对人,或许有人会说,只要是那些没有得势的或失势的就全是冷灶。但是,谁又敢保证,那些没有得势的不是半瓶子醋,那些失势的不会一蹶不振呢?

因此烧冷灶考验的是眼光。

狄仁杰的冷灶烧得好不好,目前还看不出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张柬之会坚定不移地按照狄仁杰的既定路线走下去。不仅是张柬之,还包括其他一些人。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貌合心不合,同僚不同心,这是历代官场上人际关系的最大弊端。同为一朝之臣,聚首在朝堂,就会有敌意,一个个恨不得我吃了你,你啃了我,这期间也许有些作风不同的因素,但更多的还是权力之争。

荀子把大臣分为忍臣(佞臣)、篡臣、功臣、圣臣四种。西汉的刘向更是把大臣分为六正、六邪十二个品种。其实按照一般人的意见,主要还是分为忠正、奸邪以及依违于二者之间的不忠不奸、亦忠亦奸的中间派这三大类。彼此志趣不同的话,是很难合作的。而狄仁杰推荐的人的共同点就是,有相同的志趣,他构建起来的这个组织是同心的,而且绝无异类。

狄仁杰推荐的人,还有桓彦范、敬晖、袁恕己等人,这些人日后的表现说明,他们都是名臣,狄仁杰没有看走眼。

桓彦范的身份也是官二代,年轻时依靠关系成了禁军将领(右翊卫),从此走上仕途。据载,桓彦范小时虽然斯文,但却喜欢结交侠客,豪爽而不拘小节。为此,狄仁杰相当赏识桓彦范。圣历元年(698年),桓彦范还在司卫寺担任秘书(主簿)时,狄仁杰对他特别照顾,而且提拔他做了纪律监察部门官员(监察御史)。

狄仁杰没有看错桓彦范,此人虽心机不深,但是敢斗。而且,桓彦范也是个拥李派。桓彦范曾经上表将光宅元年(684年)以来的罪人,除徐敬业、李贞、李冲等罪大恶极的之外,全部昭雪。武则天最终答应了这个请求,尽管武则天是被动的,但也说明了武则天有把政权和平过渡给李家子弟的意思,桓彦范在这儿功不可没。

敬晖前面已经交代过,在卫州干得很出色,得到了狄仁杰的赏识,将其推荐到朝中,成了国防部副部长(夏官侍郎)。敬晖敢作敢为,带兵有方,是个人才,一旦朝中有变故,手握军权的他将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关于袁恕己,史书记载很少,他和狄仁杰是怎么认识的,找不到史实根据,但可以肯定的是,袁恕己此人必然在某些方面得到了狄仁杰的赏识,不然狄仁杰也不可能把袁恕己拉进自己的“组织”。

狄仁杰推荐的除了以上几人外,还有前面提到的狄光嗣、姚崇等人,之后都成了那场惊天动地大政变的主要人物。在权力运行的任何一个阶段,组织力量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旦成为孤家寡人或者独夫民贼,权力的丧失也就为期不远了。狄仁杰能将这些同心同德的人扭在一起,确实能力非凡。

楚汉相争时,刘邦逼得西楚霸王项羽在乌江自刎后,自己成为中原之主。建立汉朝以后,刘邦在洛阳请客吃饭,席上,刘邦问道:“今日设宴,各位列侯将领不用隐瞒我什么,都说说自己的真实看法吧。我夺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去天下的原因又是什么?”

高起、王陵短暂思考后回答说:“陛下性情随便,而且爱羞辱人,但是陛下使人攻占城池夺取土地,打下的城池土地就会封给有功的人,和天下人共同享受利益;项羽虽然仁慈而且爱护人,但嫉妒有才能的人,有功劳的就杀害他们,有才干的就怀疑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人记功,夺得土地却不给人好处,这就是他失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两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论运用计谋策略,我不如张良;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我不如萧何;论组织指挥百万大军,我不如韩信。这三位,都是人中的豪杰。我虽不才,但是我善于使用他们,而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就是我得到天下的原因。项羽只有一个范增,却不能给予他足够的信任和重用,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应该说,刘邦道出了他夺权成功的真谛。他是一个善于组织一切力量为己所用的人。正是张良、萧何、韩信这“三驾马车”,把刘邦扶上了皇帝的宝座。用现代军事组织的话来说,张良是总参谋长,萧何是总后勤部长,韩信是总司令,这是任何大规模夺权斗争中必不可少的三种力量。

狄仁杰凝聚起来的这股力量,比之刘邦毫不逊色,若干日子后,他们也将掀起一股滔天巨浪。

同类推荐
  • 大雅村言

    大雅村言

    本书共收录散文作品45篇。包括:“皇帝与作家”、“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人的感觉误区”、“胡椒八百石”、“嘴巴的功能”等。
  • 守望桑梓

    守望桑梓

    本集子收入周长国多年散文,全部分成:乡土迷情、社会管窥、人生感悟、文窗心音等部分,再现鹤峰山水人情的瑰丽色彩。
  • 冷日子 暖日子

    冷日子 暖日子

    《冷日子暖日子》是裘山山的散文作品集。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冰心散文奖,四川省文学奖,巴蜀文艺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以及夏衍电影文学剧本奖等若干奖励,现为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主编。《冷日子暖日子》收录了《数字化决定》、《滞后的人生》、《我的教师生涯》、《有儿自远方归来》、《大声咳嗽》等作品。
  • 小溪从梦中流过

    小溪从梦中流过

    本书是郝天钦第二本诗集。诗于现代都市人来讲,是雅达者心灵的寄托。雅,在中国文化长河中,当是一曲宏大的交鸣曲。天钦应在其中,我们来看他是发出什么样声音的音符。
  • 魔鬼蓝

    魔鬼蓝

    这一切对我来说是呼吸,是冥想,是放纵,是收敛,是情人,是敌人,是疯狂,是恬静。是玩弄和被玩弄、是游戏和被游戏。是阴天、是雨天、是玻璃、是水,是男人、是女人、是情人的后在我身体上游走,是我作为一个女人向最爱的人全面打开那一刻。本书收有“水晶蝴蝶”、“独处的女人”、“旧男友与新裤子”、“逝去的老歌”、“关于旅行”、“夜太黑”等散文。
热门推荐
  • 太上玄一真人说劝诫法_轮妙经

    太上玄一真人说劝诫法_轮妙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Soul of the Indian

    The Soul of the Indi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女生职场修行记

    小女生职场修行记

    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80后的小女孩,初入职场,事事不顺,差点被炒鱿鱼,又不小心当了小三。她在最失意时得到一位精通传统智慧的高人指导,从一个小业务员成为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收入增加了十倍,还找到了满意的伴侣。她的男友本是一位诸事不顺的低等公务员,在她和高人的指点下也得到了晋升,开始觉得事事顺利。
  • 纯爱恋歌

    纯爱恋歌

    伊久美自从考入“流影”那所名牌学校,生活开始不平凡。先是骨折在家修养,然后一到学校就接到一个“艰巨”地任务……稀里糊涂成为风纪股长,认识了一个大明星:成炫,最后居然要沦为女仆,被莫名其妙的送入另一所名校“圣樱”,接二连三发生的事令她措手不及……
  • 入地眼

    入地眼

    我从墓里爬出来的时候,刚好七岁。直到很久以后,再回想起这件事,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或许就是从那一刻开始,注定从那墓里爬出来的我,将开启一段惊险、神秘而且匪夷所思离奇的传奇之旅。龙,已动,山河色变!
  • 野老书

    野老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说话不要太老实

    说话不要太老实

    很多时候,老实就是愚笨和无知的同义词;很多时候,说一个人太老实无异于讽刺他是个大笨蛋。你可能常常为以下的问题感到头疼和郁闷:因为不会赞美而无法引起共鸣; 因为直来直去而经常得罪别人; 因为说话不看对象而处处碰壁; 因为枯燥乏味而让人昏昏欲睡;因为口无遮拦而往往灾难连连;因为不懂幽默而不能惠己悦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就是因为你说话太老实。说话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它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容易,也没有你想像的难。如果你能多一点心机,顺着人性聪明谈吐,你就会玩转人脉,成为超人气说话高手!只有无法改变的死脑筋,没有无法改变的穷命运。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大宋皇朝之征伐天下

    大宋皇朝之征伐天下

    蒙、宋两军交战,宋军主帅平南王陈绍殉国,以致全军覆没。消息传到京师(金陵),朝野震动。少年陈宇殿前请缨征战沙场,怎奈皇命不可违。南越国再度崛起,少年再次请缨...遇红颜,伴左右;结兄弟,共誓言;募军队,救百姓,降山贼,扬军威;复城池,败南越,固后方。正当庆功之夜,皇帝圣旨十万火急。蒙古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进逼京师......小弟qq1281697570欢迎读者朋友、作者朋友来看看。
  • 赞·金钱·荷尔蒙(财蜜eMook)

    赞·金钱·荷尔蒙(财蜜eMook)

    心理学上有一种解释,认为人类行为的三大动机是求生本能、性冲动和渴望伟大,放到网络社交中,同样适用—— 求生本能对应着无所不在的寻找机会的意识; 性冲动在于约炮之类的荷尔蒙飙升的行为; 渴望伟大很好理解,找认同感、刷存在感、求赞的心理无处不在。 对照这三点看看自己po的自拍照、食物照、风景照、恩爱照……有木有想捂脸的冲动? 本期周刊将教你利用社交网络寻找工作机会、维护自己的人际圈;也跟你八卦一个“谁的荷尔蒙在飘”的故事。最后我们来严肃地谈一谈,渴望伟大没有错,想让点赞来得更猛一点,先装好你的逼格。别浪费时间刷屏啦,来,一起干点儿正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