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2500000033

第33章 如何对付挑拨离间、打击异己的小人(3)

伟大的人是绝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看出他们超过别人之处,并且意识到这一点,然而绝不会因此就不谦虚。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掩饰自己亦是一种保身术。身在官场的人,除了那些十足的奸佞之辈、利禄之徒,许多人总还是希望生前身后能够留下个好的名声。但岂不知这也潜伏着危险。最高掌权者不只对战功卓著的大将们心怀猜忌,对那些政绩突出、德行优异、名望崇高、口碑传颂的大臣,也是心存嫉恨的,一旦你的光芒超过了君上,形成了一种喧宾夺主的态势,你的灾祸大约也快要临头了。

因此,古代大臣中的一些智者,总注意把握住一个分寸,不要使自己的光芒太为耀眼、以致使得君上的形象显得相形见绌、黯然失色;要有意识地掩抑一下自己的美德卓行,甚至故意干出几件不大得人心的事,自毁名声,以使君上得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从而释疑化妒,以求得自身的安全。

1.适时地给自己抹点黑

萧何是最早支持并参与刘邦起事的亲信,在反秦灭楚兴汉的事业中立有大功,刘邦在论功行赏时,将他排在功臣之首,并给了他可以佩剑穿履从容入宫朝见的特殊待遇,以示恩宠。

后来韩信被诬为谋反,当时刘邦率兵出征在外,是萧何为吕后设计除掉了韩信,解除了刘邦心头的一大隐患,萧何由此从丞相提升为相国,封地增加了五千户,还给了五百名士卒作他的警卫。朝中大臣无不向他表示祝贺,只有一个叫召平的秦朝遗老独去致哀,对萧何说:“你不日将有大祸临头了,如今主上风餐露宿转战于外,而足下坐镇京师,并未立有战功,主上之所以给你增加封地、设置卫队,是由于韩信刚刚谋反,主上对你心存怀疑,以此加以笼赂,并非是对你的宠信。请足下让出封赏不要接受,并将自己的家产拿出来资助前方军队,主上必然高兴。”萧何认为他说得十分有理,便依计而行,刘邦果然十分高兴。

又过了一年,英布谋反,刘邦又一次率兵出征,却从前线一再派使臣回京师打听萧何在干什么。萧何见皇帝出征在外,便尽心尽责地安抚百姓,筹备粮草,输送前线,如同他多年来所做的那样。又有人对萧何说道:“足下不久将有灭族的大祸了。足下如今位为相国,功列第一,官不可再升,功不可再加,可足下自入关中十几年来,甚得民心。如今主上派使臣来打听足下的情形,是担心足下名声太大,对他构成威胁。足下何不到处压价买田,高利放债,使民有怨言?只有如此,主上才会对你放心。”萧何听从了他的意见这样做了,刘邦果然十分高兴。

当刘邦班师回朝时,老百姓纷纷拦路上书,状告萧何,刘邦一点也不怪罪萧何,反而将老百姓的状纸交给萧何,笑着对他说:“你自己处理去吧!”

当刘邦诛杀韩信、镇压英布之后,他的内心是恐惧不安的,他唯恐引起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造成众叛亲离的局面,如果那样,能够成为反对派首领的,有可能便是德高望重的萧何,所以他首先要对萧何加以防范。

萧何是刘邦的贫贱之交,刘邦亲口将他封为第一功臣,为什么刘邦对他还相信不过呢?这是因为,在官场上是没有真正的友谊、盟友的。政治斗争是一个不断地一分为二的裂变过程,当年项羽、刘邦共同对付秦朝;秦朝灭亡了,项羽、刘邦这一对盟友翻了脸,打了起来;项羽被消灭了,刘邦集团内部发生了裂变,中途入伙的韩信、英布又被视为异己的力量;韩信、英布垮台了,刘邦的核心集团又该找出新的打击对象了。萧何树大招风,自然首当其冲。萧何虽然不断地自毁名声,却并未能消除刘邦的猜疑,就在刘邦将状纸交给萧何的同时,因萧何顺便请求将皇家花园中的荒废土地拨出一些交给百姓耕种,刘邦立刻变了一副面孔,说萧何故意讨好百姓,将他投进监狱。刘邦之类最高掌权者的逻辑是这样的:你盘剥百姓、结怨于民,那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一段,他不仅不会管,还会加以纵容;你要真正想替老百姓办一两件好事,说一两句公道话,而影响了他的权威、名声,他便非要整治你不可。

结盟是短暂的,斗争是永恒的,就这样不断一分为二,不断裂变的结果,最高掌权者便会越来越孤立,越来越削弱,最后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2.“庸人”有时才能自保

陈平为刘邦的主要谋臣,他曾六出奇计,多次解刘邦于困危之中。刘邦死后,吕后临朝称制,以他为右丞相,总揽朝政。因他当年曾受刘邦之命征讨过吕后的妹夫樊哙,而为吕后之妹吕须女所恨,吕须女一次次在吕后面前进谗言说:“陈平为右丞相,天天饮醇酒,戏妇女。”

陈平听到后,不仅不改,反而日甚一日。对此,吕后不仅不怪,反而十分高兴,当着吕须女的面对陈平说:“她一个妇道人家的话,你别介意,老妇我不会错待你,你也别再担心她会说你的坏话。”

陈平就以这样荒唐的生活方式,安然度过了吕后专制那一段严峻复杂的政治时期。

最高掌权者只有在夺取权力的艰难岁月,才需要武将的勇力,文臣的智谋;一旦权力到手,皇位坐稳,天下太平时,勇力和智谋不只多余,对他反会构成威胁。那些智者们或敛迹退隐、或自藏锋芒、或者表现出一副意得志满、胸无大志、自甘平庸的样子。吕后是个权欲心极盛的女人,又心地狭窄,对于那些追随刘邦而又立过大功的人,她心存畏惧;当此之时,陈平要是对朝政过于认真,扬才露智,必有揽权之嫌而遭吕后之疑。他的无所事事,可谓用心良苦。

曹丕当了皇帝以后,对他的兄弟们十分刻薄,防范也十分严密,虽然这些兄弟都被封为“王”,也都是徒有其名。他们全都被打发到远离首都的封地,不许随便回到首都来;每个人手下只有百十名老兵作为守卫,使他们无法凭借武力作乱;还派了官员来监督他们,有点小错就被上报朝廷,遭到谴责。这些兄弟虽然贵为皇亲国戚,实际上连个平民百姓也不如。

只有北海王曹衮,为人谨慎,勤奋好学,没有任何过错。那些监督他的官员说:“我们奉皇帝的命令来监督大王的行动,有过错的就应当举奏,有善行也应该据实报告。”于是联名写了份报告,称赞曹衮的美好品德。

曹衮一听到这个消息,吓得大惊失色,指责官员们说:“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任何人都应该如此的,而你们却报告了朝廷,这岂不是给我增加麻烦吗?如果我真的有什么好品德,朝廷自然会知道,你们这样联名上书,只怕要适得其反了!”

他曾对儿子说:“与其因受到宠爱而遭受灾祸,不如贫贱而无灾无难。”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并让妃妾们亲自动手纺线织布,如同平民之家一样,因此他得以保全性命。

隋朝时,薛道衡、王胄都盛有诗名,有一次,隋炀帝做了一首押“泥”字韵的诗文命大臣们相和,别人写得都很一般,唯有薛道衡所和的《昔昔盐》最为出色,其中“空梁落燕泥”一句,写人去室空的冷落景象,观察可谓细致入微,为人们所激赏,却因此遭到隋炀帝的忌恨。后来薛道衡被诛时,隋炀帝还带着几分嘲弄问他:“你还能写‘空梁落燕泥’吗?”

隋炀帝写过一首《燕歌行》,命大臣们和作,大臣们都故意让他一筹,王胄偏偏要逞才,所和《燕歌行》超过了隋炀帝的原作,其中“庭草无人随意绿”一句尤为有名,这自然也招起了隋炀帝的妒意,后来王胄被诛时,隋炀帝幸灾乐祸地问:“你还能吟出‘庭草无人随意绿’那样的诗句吗?”

才高从来是遭忌的,自掩其才便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全的手段了。

将三军无奇兵,未可与人争利。

——《孙子·十一家注》

七、先向别人打预防针

无德之人常嫉妒他人之德,要消灭嫉妒心和谗言,最好的办法是料敌于未然,表明自己的目的在事功而不在求名声。君上的猜忌和同僚的谗言既然是臣下致祸的主要原因,历代的官吏也就逐渐捉摸出了一套预防的办法:如有言在先,将可能出现的猜忌、谗言事前先向君上打打预防针;如狡兔三窟,使自己能够进退自如;如脚踏两只船,使自己能左右逢源……这样,或者可以避免灾祸的产生,或者在产生以后可以减轻其打击的程度。

甘茂是战国时楚国人,出仕秦国为左丞相,秦武王命令他去联络魏国共同讨伐韩国,甘茂请求派武王的母舅向寿与他一同出使魏国,联络成功后他却向秦武王复命道:“魏国已经答应了臣的请求,不过,臣请大王不要讨伐”。

秦王十分奇怪,问他缘故,他回答道:“韩国实力雄厚而边防有备,大王翻山越岭,攻之不易。”

秦王坚持讨伐,并任命他为这次军事行动的统帅。甘茂先不谈作战的方略,却向秦王讲了一个故事:“从前鲁国有个人同大贤人曾参的名字相同,杀了人,先后有两个人来报告曾参的母亲,说她的儿子杀了人,曾母相信自己的儿子决不是那种人,依然织布自若;到第三个人来报告时,曾母不得不相信是真的了,吓得抛开布梭,离机而逃。”接着,甘茂把话题一转说:“如今臣没有曾参的贤名,又是异国人;大王对臣的信任又不如曾母相信自己的儿子;而猜疑攻击臣的人又决不止三个。臣害怕大王也会同曾母相信谗言那样而疑臣。”

秦王道:“寡人决不听信谗言,可以向先生发誓。”

于是甘茂率师伐韩,连攻五个月而不胜,朝中果然有大臣向秦王谗毁甘茂,秦王还是相信了,便下令甘茂收兵还朝。甘茂力争道:“大王忘了自己的誓言吗?”

秦王有所醒悟,便继续派大兵支援甘茂,终于取得了伐韩的胜利。

未曾出征先求赏。

秦始皇将要进攻楚国,先询问年少气盛的将军李信:“我想要攻取楚国,你看需要多少人?”

李信答:“最多不过二十万人。”

秦始皇又问老将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说:“王将军,你真的老了,怎么这么胆怯?李将军果然年轻勇敢,他的话很有道理!”

结果任命李信为统帅,派给他二十万军队;王翦因不被任用,称病辞职,退休于频阳。

不料李信勇而无谋,导致秦军全军覆没。秦始皇万般无奈,亲自骑马来到频阳,向王翦道歉说:“寡人由于没有采用将军的意见,李信果然辱没了秦军。听说现在楚军日渐向我国进逼,将军虽然有病,难道忍心置寡人于不顾吗?”

王翦推辞道:“老臣既衰且病,请大王另择贤将。”

秦始皇说:“你别推脱,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王翦说:“大王如果迫不得已而一定要使用老臣,臣还是非六十万人不可。”

秦始皇这一回答应得十分痛快:“一定按将军的意见办。”

于是,王翦统率了六十万大军,秦始皇亲自送至咸阳郊外。王翦在出发前,向秦始皇请求大量田园房宅的赏赐。秦始皇说:“将军快出发吧,你还怕会受穷吗?”

王翦说:“为大王统兵打仗,有再大的功劳也不会封侯,因此,趁着现在大王还用得着臣,臣也好及时求得田园等赏赐以传给子孙。”

秦始皇大笑。王翦出发已走到了潼关,还先后五次派使臣回来请求赏赐。有人不解地问道:“将军求赏也未免太急了点!”

王翦说:“你们哪里明白,秦王心地狭窄而又多疑,如今他倾全国的兵力交付于我,我若不为子孙请求田宅,岂不令秦王怀疑我吗?”

专制时代作一名将军也真不易,既要御外,又要防内,分明是怀着为国效力的英雄壮志,却不得不装扮成为儿孙谋产业的庸人,王翦的用心可谓良苦。

唐玄宗晚年时,宰相李林甫与外戚杨国忠各擅权势,形同水火,一个是执政近二十年的著名奸相,一个是因与杨贵妃的关系而炙手可热的新贵,彼此都提防着对方,又都想压倒对方。

一次西南边境发生战争,李林甫奏请由杨国忠去坐镇指挥,他是想借机将杨国忠挤出朝廷。李林甫的奸诈是朝野共知的,杨国忠为避免他一离开朝廷李林甫便对他进行构陷,临别时哭泣着对唐玄宗说:“我走后,若有人对我进行构陷,还请陛下代为保护。”

杨贵妃也出面为他请求。唐玄宗说:“你暂时到那边去将军事问题处理一下,我很快就会招你回来,宰相的位置还给你留着。”

有了杨国忠的预先安排,李林甫不仅谗言难进,也看出杨国忠代他为相的事大局已定,他一筹莫展,原有的病情日渐加剧,终于卧床不起。这位一生也不知害死了多少人的奸相,临死前握着杨国忠的手,可怜巴巴地说:“我一死,你必然当宰相,我身后之事还请你多多照顾了。”

杨国忠的这个防患于未然可真是起了大作用,不只遏制了李林甫的谗言,并且取而代之,他上台的第一件事便是状告刚死而尚未下埋的李林甫生前有谋反之举,结果李林甫生前的官爵被一概免去,尸体由大棺移至小棺,家人全都流放。

八、巧用计策,阻止谗言

谄媚是一种奴性的无耻和欺骗,好誉者,常谤人,节恩者,常夺人。巧计置言,是阻止谗言的智慧篱笆。在《史记》中,司马迁这样痛斥秦二世:

“二世虽然长得人模人样,但所说的话,却善恶不分,其声音根本就是野兽的叫声。”

秦二世的悲剧,就在于听信赵高的谗言,把忠臣进谏的路子堵死了。久而久之,自然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想保命也就没门了。

但是,谗言还是可以预防的。

汉朝时,许多吏员住的地方邻近相国家的后园,一个官吏每天饮酒作乐,声音都传到外面来了。曹参身边的人希望曹参游园时能听到这些声音,从而整治他一番。谁知曹参听到这些声音,反而立即叫人布置宴席,拿来美酒,也同样这样欢呼,与那些吏员相应和。于是,左右的人就不再说什么了。

西汉时,爰盎常常坚持原则,慷慨陈词。宦官赵谈仅靠着一些小技艺,得到皇上的宠幸,常常陷害爰盎,爰盎对此很担心。爰盎的侄儿爰种是常侍骑(皇帝侍从),有一次对爰盎说:“你不如就当众污辱赵谈,他虽然恨你,但皇上一定不会再信任他。”正好皇上到东宫朝见太后,赵谈陪乘,爰盎就跪在车前面说:“我听说有资格和天子同乘一辆车的人,都是天下的英雄豪杰。今天汉朝虽然没有人,但陛下也不至于非要和一个阉割过的人同乘一辆车不可吧?”于是皇上大笑,随即叫赵谈下车,赵谈只好哭着下了车。

东晋时,王敦派温峤去任丹阳府尹,并设宴为他送行。温峤害怕钱凤背后说他的坏话,等敬酒轮到钱凤的时候,乘他还没喝,就故意装醉,用笏板来打他,打落了他的头巾,并佯装发怒说:“你钱凤是什么人?我温太真给你敬酒,你竟敢不喝!”钱凤很不高兴,王敦以为温峤醉了,也没追究。第二天,钱凤说:“温峤与朝廷关系密切,不一定可靠,应慎重考虑。”王敦说:“太真昨日醉了,发了一下脾气,你就用谗言来诽谤他吗?”结果温峤终于脱身回京,把王敦造反的阴谋报告了皇帝。

同类推荐
  • 场面话就应该这样说

    场面话就应该这样说

    场面话究竟有多重要,场面话是否真的能为你打开一个崭新的天地?不妨思考一下,生活中,免不了要与陌生人打交道,那么,怎么才能让人一下子接受你,不踩对方的雷区呢?你需要场面话。在试图说服别人,使人接受意见或者改变观点时,你必须懂得运用场面话。
  • 用业绩证明自己的价值(MBook随身读)

    用业绩证明自己的价值(MBook随身读)

    身在职场,只有忙得有价值,忙得有业绩,才能被同事认同、老板赏识。要想用业绩来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就要珍惜自己的工作,突破工作瓶颈,养成敬业的好习惯,融入集体,关注工作中的细节,用智慧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保证业绩的持续增长。《用业绩证明自己的价值》只有将业绩做到最棒,才能证明自己的实力,成为企业最需要、最有价值、最职业化的金牌好员工。
  • 让学生拓展思维的66个故事

    让学生拓展思维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打造黄金人脉

    打造黄金人脉

    本书列出了人际交往中应遵循的七个定律与法则,如坦诚定律、友好法则、个性法则、主动法则、率真法则、虚心法则、感恩法则等,告诉人们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自信心 一个微笑的价值

    自信心 一个微笑的价值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积极的心态、一次鼓励、自信是永远的东西、经历过挫折之后、把自信放在身上、思想能走多远、带着自信出发、奋斗使人快乐等。
热门推荐
  • 威震三界

    威震三界

    传闻上古十大神器现世,惊动无数隐世强者,卷起三界疯狂屠戮;尔虞我诈的人界、嗜血成性的魔界、神兽猖獗的古荒大陆、生命的禁区仙界。主角逐步陷入三界纷争,得一份感情,却毁三生石上缘,威震三界,血的祭奠…
  • 此生堪华年

    此生堪华年

    她从小凌落在外,好不容易有一个安身之地却被人强行取入家中。她不懂爱,不敢爱,阴谋误会,让她错过爱。等一切结束幡然醒悟,帮助爱人完成心愿却发现,原来她真的不该爱。
  •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中国:一个世界强国的复兴

    康拉特•赛茨,前德国驻华大使,当前德国与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中国问题专家之一,历时8年,纵横捭阖阐述大中国崛起历程。此书至今已再版11次,已成为一部研究中国问题的经典之作。在德国,精装本、平装本、袖珍本都有销售,其畅销与普及程度令德国乃至欧洲出版界大感意外。
  • 史上最强狐仙

    史上最强狐仙

    "梦中不知身是客,一响贪欢……因为一丝对爱情的怨念,我不得已成了车下亡魂,哪知带来的不是死亡而是新生。惨遭人寰的是------你妹呀,这个可爱的小耳朵和尾巴是怎么回事!!!墨修蹙眉:“离儿。”好吧,大哥,我知道您是冰山,但不要这样对待我啊!行,我乖乖呆在这个,当个史上最强的狐仙大人好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眼科阐微

    眼科阐微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蟠龙出海

    蟠龙出海

    天降横祸,惨遭灭门,他将何去何从?出生豪门,无端记恨,是红颜祸水否?学武艺,得神通,知天命,为救世,他不得不从小小学生开始混起!惩恶霸,除奸邪,救国门,他叫蟠门!看华夏版的救世英雄,如何在危机重重的世界局势中走出一条血路。与兄弟知己,红颜一起面对各种生死挑战!
  • 《彩虹的祝福》

    《彩虹的祝福》

    关于家庭教师和w-inds.的同人作品。平行世界,兄妹禁忌恋主线,人物有真实有原创。悲喜不定,温馨清水慢热型,涉及吸血鬼等题材。
  • 古妹历奇

    古妹历奇

    奇异的梦境、神秘的召唤信息、精心设计的科技魔咒。充满诡异的故事情节,要探讨的却是人类在面对友情、事和物的心理和生理之适应能力。世间事并不如想像中的沿着一条直线发展延伸,突变的隐藏因素在出现和还未出现的两种情况下,怎样去防御和面对,需要考验我们人类的智慧……
  • 宠妃有道:战神王爷欺负人

    宠妃有道:战神王爷欺负人

    从今天开始,你,李琉璃,就是本王的女人,至于婚礼什么的,不是不重要吗?某王霸道抢亲时的台词。既然你咬了本王,那本王不回礼岂不是我不对!某王厚颜调戏自家侧妃。你当本王是什么人了?很抱歉,告诉你,你对本王,丝毫没有吸引力。某王欲擒故纵如是说。穿越来的侧妃也不是吃素的,如果我说喜欢你呢?先是柔情攻略。答应我,以后不要离开我,好吗?再是小鸟依人。某王一腔铁血也化绕指柔:琉璃,过来我这。终是对这替身侧妃动了真情:琉璃,若不是你这张脸,我恐怕也不会爱上你吧?可心一旦选择,就再难逃开:离儿,别怕!对不起,琉璃……他的王手持利剑穿过她身子,帝王将相本就无情,她终于明白了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HKI宝岛学院

    HKI宝岛学院

    “你,相信奇迹吗?”她是被社员誉为鬼才的宁少,表面身份是不起眼的二年级普通班学生,养父是警察厅的厅长,有一个只会问她要钱的废材老哥。实际上她的亲生父亲是连黑道都会闻风丧胆神秘组织——“银组”的头领,而她拥有的能见到灵异体的蓝色魅瞳也不是天生的,源自半克隆的体质。她一出生就面临着死亡,而父亲为了让她活下去,竟让她当了一件活生生的实验品。虽然她侥幸活了下来,却活得人不人鬼不鬼。一直到12岁的那一年,她来到了养父家,进了洛宾学院,创立了H.K.,她才知道生命原来是如此多彩……“宁少,这里永远都是你的家,我们永远都是你的家人。”“宁儿,即使与世界为敌,我也会与你同行。”【交流群:3857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