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313500000028

第28章 一个人的词典

李皓

逛供销社

毕飞宇在《玉米》第二部《玉秀》里有这样一段文字:每天早上玉秀都要到菜市场买菜。买完了,并不着急回去,而是要利用这一段空闲逛一逛。主要是逛一逛供销社。说起来供销社可能是玉秀最喜欢的地方了。以往进镇,玉秀每一次都要在供销社逗留好半天,并不买什么。事实上,供销社是一个很不错的歇脚处,供销社可能还是一个很不错的观光场所。

读到这里,我的鼻孔里仿佛又飘荡起供销社里特有的糕点的味道。我或许去买一支铅笔,或许买一本田字格本,或许像玉秀一样,并不买什么。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神是不够用的,对什么都稀奇、新奇。据为己有的想法是绝不曾有的,只是想饱饱眼福而已。那个在供销社里,傻孩子一样久久不愿离去的身影,或许是我的,或许是玉秀的,或许还是毕飞宇的呢?

从我家到供销社大约五里地,通常是妈妈徒步领我去。妈妈一般都是直奔主题,该买什么就买什么,买完就走,绝不逗留。偶尔有熟人聊上几句,也绝不拖泥带水。这主要基于两点:一是妈妈怕“露富”,买了点儿稍微“奢侈”的物品,让老亲故邻见识了,保不齐哪天他们会上门来借钱的。二是怕“露怯”,虽然爸爸在外地当工人,但妈妈的零花钱极其有限,一旦耽搁时间久了,我嚷着要饼干糖豆儿吃,买也不是,不买也不是,当着外人的面儿,大人是很窘迫的。供销社是全公社消息的策源地,传出去咋说呢?

我喜欢跟一个叫庆阳的小伙伴儿一起去供销社,因为庆阳的舅舅在那里当卖货员。庆阳的舅舅长得很精神、帅气,尤其是进了供销社,当上了卖货员,给他介绍对象儿的,据说把家门都挤破了。庆阳在我们小伙伴中沾沾自喜,庆阳妈也张口闭口拿孩子舅舅说事儿。妈妈颇有些不屑,跟别个大娘婶婶嘟哝:“这还没转正,是个临时工呐!哪像俺家孩子他爸,早就是国家职工了!”大娘婶婶便鸡啄米样地点头:“就是,就是……”

1979年,爸爸与一批工友从鞍钢转业到地方,爸爸的好几个工友被安排到供销社上班。再去供销社,我就主动去跟叔叔大爷打个招呼,身边的小朋友羡慕得不得了:“啧啧,你家亲戚啊?”我不置可否,只是大摇大摆地走在他们的最前面,从文具组走到鞋帽组,从鞋帽组走到生产资料组。供销社有三个售货大厅,每个售货大厅都有各自的大门,我们一个大门一个大门地逛,常常一逛就是一个下午。除了过过眼瘾,除了一遍遍闻着商店里特有的味道,我们一无所获。

后来,我再次见到爸爸的工友,他们都已下岗多年。他们告诉我,原先供销社的大瓦房还在,只是已被个人承包,分解间壁成若干个小超市了。

我当年也跟玉秀一样,有过想上供销社上班的渴望。现在看来,这个梦是无法实现了。

雀巢往事

我这里所说的雀巢不是哪个品牌的咖啡,而是真正的鸟窝。前几日下乡,见道路两旁树上一个接着一个的鸟窝,许多回忆涌上心头,遂觉得应该写写童年的雀巢。

辽南乡下最为常见的有三种雀巢:喜鹊在树杈上用树枝搭建的窝,小燕子在屋檐下衔泥做的窝,还有麻雀在屋瓦下面用干草絮的窝。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下孩子放学后的大部分时间都要拾柴禾,以备家中烧火做饭之用。通常是黄昏一回到家,几个邻居的小伙伴就拐着柳条筐上山了。那个饥馑的年代,家家都需要上山拾柴,山上的树叶子、干枯的树枝子,基本上都被捡拾得干干净净。这时候,想在晚饭前把筐装满需要费一些脑筋。有时候,我们拿着镰刀把树枝子砍下来,但这明显是“犯法”的,让护林员看到是要被罚款的。为了不冒险,“攻击”雀巢是个不错的主意,护林员是管不着雀巢的,尽管有些缺德,但也是无奈之举。

那个年代的孩子,几乎人人都有爬树的本领,多高的树都奈何不了我们。一个人上树,其他人在树下装筐。有时候喜鹊围着筑巢的那棵树直转悠,叫声很是凄惨,但我们浑然不觉,还嘻嘻哈哈地作乐。那个窝真大啊,足够我们两三个混小子把筐装满。如果太阳还不曾下山,我们就在山上玩上一会儿,然后“功成名就”地回家交差。

母亲对我们这样的做法称之为“伤天理”,但是那样无奈的年代,她也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烧柴,索性默认了。从喜鹊窝拆下的干树枝极其易燃,烧火做饭特别受用,听着树枝在锅底嘎巴嘎巴地燃烧,小小年纪的我,心里有一种成就感,我觉得我不再是个“白吃饱”,我能为劳累的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了。

事实上,我是个野蛮的拆迁者,只是我少不更事罢了。

后来,在小学课本里,我读到了《喜鹊与寒号鸟》的故事:勤劳的喜鹊居安思危,在温暖的季节就把巢穴搭建完毕;而懒散的寒号鸟游手好闲,整日不思垒窝居家之事,到寒冷的冬天居无定所,只能到处流浪……这之后,我对喜鹊肃然起敬。

对于小燕子和麻雀,童年的我和小伙伴也是多有得罪的。

燕子在春天从稻田湿地里衔来黏土,在房檐下筑巢。由于嫌弃它们的粪便常常散落在窗台上,我们不假思索地用烧火棍子将那做了一半的窝捅碎,让小燕子半途而废。现在想想真是作孽,有时候“框架”基本完成的窝里还有一两只鸟蛋,随着燕窝的破碎,鸟蛋跌落在土地上,蛋壳碎了,蛋黄露了出来,那本来可以是又一只小燕子啊!

掏麻雀也是我们的恶作剧。晚上,我们打着手电,左手照着,右手伸进麻雀窝里,将在里面休息的小麻雀掏出来,埋到锅底灰里面捂熟了吃。味道是很鲜美,其残忍也是可以想见的……

这次经过乡村的树林子,我看到那么多的雀巢,稳稳地在树杈中间挺立,在山花将开未开时节,氤氲的山村好似一幅水墨,有雀巢的点缀,美极了。

只是,我至今也不知道哪一种鸟儿是寒号鸟。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人再去强拆喜鹊窝,喜鹊是不是一劳永逸,不再年年做窝了呢?喜鹊是不是也变得懒散了呢?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林子里那么多雀巢,寒号鸟是不是也拥有其中的某一个呢?

晴天烂

辽南乡下流传着一句俚语:臭鱼烂虾,啖饭冤家。说的是有臭鱼烂虾当下饭菜,人们吃起饭来就格外有胃口。在墨盘乡,我见到最多的“臭鱼”是一种叫做“晴天烂”的鱼。

大连市内的人们通常把晴天烂叫做“鲅鱼食”,起因于它是鲅鱼的主食。我查过资料,这种鱼其实应该叫鳀鱼,是黄海数量最大的鱼种,也是黄海食物网中的关键物种。

鳀鱼又名“晴天烂”,是因为它离水死亡后很容易腐烂,不易保存。然而当年,这种鱼在乡下最常见也最便宜。每当街头巷尾响起“卖鱼喽―卖鱼喽―”的叫卖声,鱼贩子卖的几乎都是晴天烂,这种鱼虽然个头不大,但很鲜,在那个没有大鱼大肉的年代,堪称美味。

乡下的鱼贩子,一般是用自行车在后座的两侧,各绑上一个水桶,到很远的海边进货。进货的时候,他必须考虑乡人的购买力。那个饥馑的年月,即使鱼再便宜,也有的人家买不起。而进货必须在当天卖完,否则这鱼说烂就烂,势必血本无归。

鱼贩子走乡串屯,边走边吆喝:“卖鱼喽―卖鱼喽―”,“新鲜的晴天烂哟―便宜喽―”听到叫卖声,家庭主妇们就端着空盆空钵走出来,先看看货,再砍砍价,合适了就买上几斤。在鱼贩子称秤的时候,吵闹着把秤杆子要得高高的,然后心满意足回家烧火炖鱼去了。其实鱼贩子大都会耍秤杆,买家是占不到什么便宜的。也有的婶子大娘掂量自己围裙里的几毛钱几元钱,还是放弃了改善生活的打算。当吃饭时邻家飘来海货的腥咸味道,年龄小的孩子嘟哝几句,年龄大的孩子都极为懂事,绝不会为难养家糊口的大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大概即是如此吧。

晴天烂晒成鱼干也极为好吃,只是晾晒的过程复杂了些。导致它腐烂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家妇们如何除菌,如何腌渍,再如何晒干,我对这些细节是忽略的。只是当妈妈在大锅里煎鱼干的时候,我闻到了那个年月难得的香味,我的涎水不自然就流了出来。

鳀鱼是洄游鱼类,每年春季黄海北部水域温度回升,鳀鱼进入黄海北部近海海域,我市老虎滩一带是其密集地之一。影响鳀鱼洄游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一旦温度合适,就会形成鱼汛。每年的6月到9月是鳀鱼的产卵期,渔业部门通常会将这一段时间规定为休渔期。

有一年春天,正值鱼汛。两位朋友借了一辆小快艇,带上我来到老虎滩近海,每人一把鱼竿,每个鱼竿上绑着四五只鱼钩。奇妙的是,鱼钩上什么鱼饵也不拴,只要放下鱼钩,四五条晴天烂就上钩了。提上来活蹦乱跳的晴天烂,每一条都有十公分长,一时间让我们手忙脚乱的。尤其是我,第一次钓鱼,根本不会摘鱼。没办法,我们干脆让一个人专门摘鱼。也就两个来小时,我们带来的两个塑料桶子都装满了晴天烂,而我的胳膊也酸酸的。后来,我们谁也没吃这些鱼,而是把它们都送到了乡下。

前几天,几个朋友小聚。一位从小在海边长大的朋友,点了一盘“焖鲅鱼食”,我吃着吃着,恍然开朗:这不是晴天烂吗?只是没了从前的香味,大概是少了一碗苞米碴子粥的搭配吧。

小镇

在幼时的我看来,小镇可以算作大城市,并且是离我最近的大城市,二三十里地的样子,似乎触手可及。

小镇就是城子坦,我的故乡是在城子坦北面的墨盘乡。墨盘乡离城子坦也就二三十里地,但我第一次“进城”,还是10岁以后的事儿。

当时,老舅接了姥爷的班儿,在城子坦果品公司上班。暑假里,我央求老舅带我到镇上看看。老舅就骑着自行车,载着我骑行二三十里地,来到了城子坦。

从墨盘乡到城子坦镇苗屯村这一段是土路,从苗屯到城子坦就变成了柏油路。自行车在土路上骑行得很慢,到了柏油路上就飞快起来,有一种风驰电掣的感觉。夏天的柏油路散发着一种微微的臭味儿,但那种臭味儿有区别于一般的臭味儿。我呼吸着,很享受这样的味道,因为在墨盘乡当时是闻不到这样的味道的,我觉得这就是城市的味道。那天还下了点儿小雨,不时会有黑色的泥点子溅到我的白挽霞子上,但那是“幸福的泥点子”,我不舍得抹去。

老舅首先带我到了他的工作单位―果品公司,他的工友给我几个黄里透红的大苹果,我吃了一个,那真叫香甜。剩下的被我装进书包,准备带回家给妹妹尝尝。

中午的时候,老舅带我到鱼市街一家国营饭店“下馆子”,其实就是花一两毛钱和几两粮票,给我买了一碗面条。现在想来,大概就是鸡蛋肉丝面,上面还放了几块咸黄瓜片儿。这一碗面条,在以后的许多年我都无法忘记,或许它的味道并不怎么稀奇,但那是真的美味,就连那几片咸黄瓜片,也是令我回味悠长。

吃完午饭,老舅带我到小镇上的国营照相馆,照了一张2寸黑白照片。我的胸前插了两支钢笔,戴着三好学生奖章和小红花奖章,最紧要的是我左臂上的三道杠,我按照照相师的指挥,侧身而坐,左臂在前,故意突出了三道杠。照相师让我笑一笑,我面部有些麻木,但还是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那么地不自然……

初中毕业,我考到小镇上的高中:新金三中。在那所当时的二类重点高中,我与两位同学成立了这个学校史上的第一个文学社。酝酿文学社的那一晚,我们仨就是在其中一位同学父亲的办公室度过的。当时,这位父亲在小镇的政府里面工作,而办公地点,就在今天的三清观里面。

不久,我家也举家搬到苗屯村,离小镇更近了。但不管离得多么近,我始终是一个农村人。那些年,由于户口的差别,城镇户口人群对农业户口人群的歧视是油然而生的。面对此情此景,我有一种强烈的改变命运的渴望,我希望成为小镇人,将来在小镇娶妻生子,吃上商品粮。

后来,我投笔从戎,离开了小镇,但小镇的鱼市街、电影院、三清观、火车站等等,总是在我的梦里萦绕。

1990年冬天,我第一次回家探亲,好友春浩在城子坦火车站旁边的一个小饭店请我吃饭,我点了一盆碧流河入海口特产的大黄蚬子。而今,据说那里的黄蚬子都转滩了,再也吃不到了。

现在,我的父母都生活在小镇上,他们很享受那里恬静的生活,一刻都不想离开。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上级已经启动了鱼市老街的保护和文化名镇的开发。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城子坦也会像周庄、乌镇一样游人如织。

同类推荐
  • 故事会(2017年6月下)

    故事会(2017年6月下)

    《故事会》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仅有114个页码、32开本的杂志,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故事会》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本期精彩内容有坐看民间高手戏庸官,有色眼镜看人报错恩,父母官如何解决赡养老人等。精彩多多,不容错过。
  • 四川文学(2015年第6期)

    四川文学(2015年第6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 雪球专刊第090期:徐翔其人其事

    雪球专刊第090期:徐翔其人其事

    11月1日,新华社记者从公安部获悉,泽熙投资总经理徐翔通过非法手段获取股市内幕信息,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票交易价格,其行为涉嫌违法犯罪,近日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消息一出,举世皆惊。那么,徐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泽熙基金净值为何能长期居高不下?徐翔的倒下又给行业和后人哪些启示?参见本期雪球专刊——《徐翔其人其事》。
  • 四川文学(2016年第3期)

    四川文学(2016年第3期)

    《四川文学》: 文学刊物。以发表短篇小说为主,同时容纳其它文学体裁、品类,注重思想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刊物融现实性、艺术性、可读性于一体,聚读者、作者、编者为一家,所发作品受到省内外广大读者和全国各家文学选刊的青睐。
  • 寻找企业第二春

    寻找企业第二春

    正如某位先知所说:“山在那里。”我们想告诉所有企业家:“企业的第二春就在那里!”无论你身处哪一行业,无论你跑得多快多远,某一种或几种“新引擎”总在前方, 等待你去发现、安装,它会牵引你再次超越……
热门推荐
  • 哈克·贝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哈克·贝恩历险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世界文学名著是世界各国社会和生活的结晶,是高度艺术化的精神产品,具有永久的闪光魅力,是中、小学生了解世界和社会的窗口。本书讲述少年哈克摆脱了收养人道格拉斯寡妇和常常虐待他的父亲之后,遇到逃跑的黑奴吉姆,并与他结伴在密西西比河上漂流的故事,兼具冒险性及启发性。
  • 撒旦王子请转身

    撒旦王子请转身

    他是这个世上最不可一世的男人,这个名叫西侧影的男人,仿佛是这所学校最高贵的王子,每一个人都必须屈居在他的膝下!她叫浅小笛,是这所学院中最悲剧的女人,偏偏就让她和他给杠上了,受尽了欺压,宛若被大石头压着的小花,胆子却越来越壮!两人的碰撞,精彩十足,看看多多!
  • 逐天大帝

    逐天大帝

    逐天大帝齐天宇重生为天生绝脉的废物世子,以禁忌功法铸就最强根基,从此开启逆袭之路。抓天骄、神子拉车,圣女皇女为侍,红袖添香!吾逐天归来,统御八方的帝国一脚踏平,高悬九天的神宫伸手可摘,哪怕那渺渺上苍也要被吾主宰。
  • 青铜馆

    青铜馆

    轮回馆中出,少年自馆降。一眼望星空,搏天双煞出。登天路上争天道,大道途中夺大道。天途路上谁登顶,无敌造化自我出。
  • 有一种智慧叫忍耐

    有一种智慧叫忍耐

    本书从忍耐是一种智慧谈起,继而从哲学、生存、理想、亲情、成功等各种人生角度,与读者交流忍耐这一智慧的心得,并力图真正认识个中三昧。因为人生的漫长、复杂、曲折,所以忍耐是生命的常态。既然是常常相伴,那就要了解它、把握它、运用它。既然是智慧,那就要让它淋漓尽致地发挥效能,以使我们的人生更圆满。
  • 江山梦之绝色杀手

    江山梦之绝色杀手

    相府嫡女叶拂影,经脉堵塞,无法修习内力,机缘巧合下,进入血影阁成为杀手。动荡不安的生涯使她一次次磨砺意志,变得冷心绝情。没有内力,有拳法;没有内力,有剑招;没有内力,会使毒!暗杀,防卫,嗅辨,轻功,攻击,潜水,心理,在艰苦下慢慢变强。什么?体内还有被封印的魔功?食了百原丹,内力、魔功两不误。雪山剑宗,剑法大比,绝代风华;凯旋而归,指点江山,步步谋策,刮目相看。那抹白色的身影,乱了谁的心谁的情?——————————————————即见君来,云胡不喜------------------------------------------------------男强女强,男配多多,一对一正剧,结局美好。
  • 天罗杀

    天罗杀

    出深渊,战天罗我来了,我看到了,我超神了!
  • 重生之纵逸天下

    重生之纵逸天下

    19岁的繁逸,家人被害自身惨死。万念俱灰之时,她重生了。睁眼后,她不再是那个可欺可辱的女大学生。佛既不庇我,我便成魔。抛却善良,斩断软弱。冷漠张狂,目空一切。同盟,魔党,守护家族。前世从未听过的一切接踵而来,接受传承十三年,她看尽天下。规则,将被她踩在脚下。胆敢忤逆她的人,必将成为她手下的亡魂。爱上她以前,他是生性凉薄冷酷嗜血的地下皇帝,阻她,虐她,灭杀她。爱上她以后,他是温柔体贴温文尔雅的大型忠犬,助她,爱她,宠溺她。他冷漠傲然行事狠辣,却将唯一的温柔给了她。(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首席总裁请放手

    首席总裁请放手

    为什么相爱的人注定要相互折磨,为什么一定要到失去了才会懂得珍惜,是不是爱情只有经历过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她只是不起眼的沙子,只是想让他引起注意。可他一步一步的接近她只是为了救自己所爱的人。一场浪漫的邂逅殊不知底下是万丈深渊
  • 盛世之九州霸唱

    盛世之九州霸唱

    乱世之中,大道规则之下,跨越时空,所有历史上的人物同存一个时代,何人能够在乱世之中崛起,何人能够打破枷锁,突破万族封锁,一步一步带领人族立足第九重天亘古界。北冥寒,一个地球人,在九洲界,如何在这个诸国并列,强国虎视的大陆上,掌握自己的生死。君不见,霸王项羽铁骑霸州称雄,虎视八洲。君不见,秦皇君临天下,指点江山,挥斥方遒,大秦虎卫横扫九洲。君不见,汉武雄才伟略,意图称霸九洲,大汉羽林卫天下雄踞九洲,无人敢当。君不见,唐宗宋祖虎踞中原,八方来袭,神策军出,天下大惊。君不见,元祖明宗,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怯薛锦衣万军难挡。君不见,凰邪大军兵出潜龙,天下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