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9200000026

第26章 墨学和现代世界文化交流(1)

台湾地区墨学研究一研究概况

五十多年来台湾地区的墨学研究,无论就质或量而言,都有大幅度的增长。1 95 1年严灵峰发表《儒墨道三家逻辑思想之比较研究》,1953年王寒生出版《墨学新论》,至今台湾学者出版墨学专著七十多种,发表论文五百多篇。①

台湾地区已有墨学论著,涉及墨子里籍、生平事迹、思想渊源和著作考证三十余种,政治、社会、文化十余种,宗教天帝二十余种,道德、教育、军事五十余种,墨辩四十余种,文学、史、法律、科学、经济、人性观、宇宙论、知识论、方法论、心理学、生理学、生死学,综合性概论、墨学精神、价值观二百余种,墨学比较研究三十余种。比较研究的对象,于西方有亚里士庞大潜力。

学术研究是不断发展、继往开来的进程。李绍昆1953年在《恒毅》月刊发表《大马克思、小基督:墨子》,是对梁启超《墨子学案》某些观点的批评。史墨卿1972年于《中华文化复兴》月刊发表《墨子天论》,提到蔡元培、梁启超、胡适、陈柱等对《墨子》“天”的看法。由台湾地区墨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成果,可看出学者前后相继的努力方向。二主要内容

1.墨子里籍

台湾地区墨学研究的第一场论战是墨子里籍的考证。1955年10月,宋成偕于《大陆》杂志发表《墨子为齐人考》。1956年12月,李绍昆于《大陆》杂志发表《墨子非齐国人说》,认为从住地、弟子、与齐王关系、孟子和语文等方面举证,皆不足证成“墨子为齐国人”。

1958年1月,宋成偕再于《大陆》杂志发表《墨子为齐国人续考》,引《墨子·鲁问》、《公输》、《兼爱中》、《非攻中》和《搜神记》、《太平御览》等资料,佐证“墨子为齐国人”。他说:“墨子为齐国人,铁案如山,而不可动摇。”同年12月,李绍昆续于《恒毅》月刊发表《再说墨子非齐国人》说:“宋君所举各证,充其量也不过能说明墨子与齐国关系较多而已。”“究竟他是哪一国人呢?墨学先进们尽过最大的努力,作过多方面的考证,然而时至今日仍旧没有获得一个决定性结论。”

薛保纶、周长耀、李渔叔、冯成荣、蔡仁厚、王冬珍、陈问梅等认定“墨子为鲁国人”。墨子里籍的探讨,显示学者不但要在起源上确立《墨子》为可信可读之书,并尝试从墨子时代的文化传统等外缘因素,解读墨子思想。

厘清墨子里籍何以重要?因为春秋时期各国文化传统不同,不同里籍对思想渊源与传承有影响。早期学者对墨子里籍无法确定,但有关论战有助于问题的澄清。

2.《墨辩》研究

台湾地区《墨辩》研究取得一定成果,讨论围绕《墨辩》作者、思想内涵、思考方法、表达方式和墨名两家争辩等方面。

严灵峰《墨子简篇》认为,《经》上下为墨翟自著。其根据是,此经不称“子墨子日”;为辞类定义之体;《晋书·鲁胜传》说:“墨子著书,作《辩经》以立名本。”“《墨辩》有上、下《经》,《经》各有《说》,凡四篇。”《庄子·天下》说:“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相谓别墨。”严氏认为,《大取》、《小取》都不是墨子自撰,是其后学所作。《大取》说:“天下无人,子墨子之言也犹在。”《小取》说:“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非之。”举“子墨子之言”和“墨者”,可见大、小《取》不是墨翟所作。

李渔叔《墨子今注今译》引鲁胜、宋濂、毕沅、孙诒让、胡适、梁启超诸人之说,结论无十分把握,说:“《大取》和《小取》两篇与《墨经》上下四篇,如不是墨子自撰,至少也是墨子生前或稍后,及门弟子笔录而成的。”

劳思光《新编中国哲学史》就《墨经》内容,名家公孙龙惠施的论题、《庄子·天下》所述,分析《墨经》上下及说》上下,必在公孙龙立说之后方成书,且必在《庄子》之后《天下》篇之前。大、小《取》亦然,其作者必为墨家后学《墨经》和《大取》、《小取》中的理论观点,亦与墨子本人关,而为后出之研究成绩。

陈癸淼《墨辩研究》列举证据,驳斥《墨经》为墨子自著理由,推测《墨辩》不是出于墨子之手,而是出于后墨之手。谓后墨,包括有巨子及一般墨徒在内,《墨辩》是集体创作的结晶。所谓集体创作,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为之,还是自然累积,则不易决定。《墨辩》产生时代可能延续甚长,而以庄子、想、辩论学、宇宙论、科学、论人等范畴,分门别类研究《墨辩》。其书内容丰富,有一定学术价值。

钟友联《墨家的哲学方法》是出色的《墨辩》研究著作。此书融合墨学与《墨辩》,谈墨家的论证思想,其内涵有助于读者看到墨家论证思想的连贯性。内容包括三表法、“两而进之”、例证与反例的论证形式、譬喻与类比论证、还原论证法、诡论与二难式、素朴归纳法、墨家哲学方法和辩学。钟友联将墨家的三段论式与因明五支式相互比较,指出墨学论证有五支式的简化形式。在辩学方面,他对辩的界说、功能、原理与方法,皆有所说明,并指出“六物式”(辞、故、辟、侔、援、推)的论证形式与特征,是二十多年前能系统性、整体性说明墨家思考与表达方式的著作。其指导教授成中英说:“此书指出了《墨辩》论证思想的基础是以语意的分析为中心,而不是以语法的理解为前提。这就点明了何以《墨辩》没有走入形式逻辑及形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冯耀明在《鹅湖月刊》、《思与言月刊》、《大陆》杂志有关《墨辩》的论文《墨辩的名实观》、《墨辩的言辩和真理问题》、《墨辩的知识理论》、《墨辩论辩说方式之限制》是有成绩的研究。他探讨《墨辩》的名实观、知识理论、论辩说方式的限制,以及言辩和真理问题。对《墨辩》原文作精辟解释,用当代语言、分析哲学系统解析,对《墨辩》思想研究有很大帮助。

陈荣波《墨家前后期思想研究》是将《墨辩》视为墨家后期思想,并从思想方法、逻辑思想、世界观、知识论、伦理思想、生死观、科学、政治、经济、教育思想及历史观等向度广泛探讨。

孙长祥2005年出版《思维·语言·行动:现代学术视野中的墨辩》,秉持与西方哲学相近的问题意识,采取认识论的立场,以思想、语言、行动问题为主轴,深入探讨大小《取》的内涵,透过《墨辩》的现代研究,促进中西哲学对话。3.墨子天观墨子有天志、明鬼思想,平日言谈多涉及“天”。台湾学界对墨子的天道观有不同看法,前后有二十余篇文章参与讨论,争辩热烈,表达学者不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严灵峰《墨子的思想体系及其功利主义》说:墨子全部思想不含形而上的神秘气息,对一切问题都是从社会的实际生活中去寻求解决。墨子所置立的“天志”是他治国、平天下的“法仪”工具,认为墨子的“天”,虽有“意志”,有好恶,能赏罚,但这人格化的最高主宰不能与基督教的上帝画等号。《法仪》说:“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天志》却要百姓“刍牛羊,豢犬豕,洁为粢盛酒醴,以祭祀上帝鬼神”,“天”既责人之报,则非“无私”和“不德”。天还要向人间俯拾烟火,如何能“创造万物”?百姓不祭祀,就要受罚,怎样能够“不衰”?假使在“天国”存在要人民“戴高帽”、“送红包”的“最高主宰”,算得上“全能”和“伟大”吗?《天志》明言:子墨子之有“天志”,“置立天志”,这是一种直接的“暗示”。现在竞有人把墨子所描写的“天”当作“天国的真主”,岂不是有意亵渎“天主”吗?这是反对以墨子“天”为宗教性上帝的代表性看法。

严灵峰所反对的看法,即王寒生《墨学新论》的论述:“墨子所谓天,不是指有形的穹窿的天,乃是指有主宰性的天。如称天秩、天序、天命、天讨、天聪明、天生蒸民、天鉴下民,以群书中所称的上帝,此与那稣所称的天父相同。”

与此看法相近,罗光1952年出版《中国哲学大纲》论墨子“天”观:“天有意志,罗无所不知,天至高至贵,天操赏罚之权,天欲义而恶不义,天为行政之本,天以下有鬼神。”大家墨子“天”都没有疑惑,都知道他说的天即是主宰的上帝。年3月,周若石在《恒毅》月刊6卷8期发表《对“墨书中的与上帝”的几点意见》说:“在解墨书时,仍依照当时的公规

承认上帝就是天,天就是上帝。”

即使墨子的“天”就是上帝,这“上帝”是基督教的上帝,或是有其他意义呢?考古人类学教授杜而未说:“天和帝有不少

墨书中的天与上帝是否指同一神明?李绍昆在《答高腾达君(问墨子)》说:“1.上帝与山川鬼神并称。2.上帝与天分称。人们祭祀的是上帝鬼神,而赏赐的却是天。”李氏主张:“天和帝在墨书中是指两个不同的神。”其根据是墨子对天与上帝的描述,《天志中》说:“大誓之道日:纣越厥夷居,不肯事上帝,弃厥先神祗不祀,天亦纵弃纣而不葆。”《非攻下》说:“事上帝山川鬼神。”“是以天赏之。”“予既受命于天,天命融隆火于夏之城间西北之隅。”可见天较上帝更为尊高。

天与上帝这两种不同神的关系如何?刘宇声《墨子的天道观》认为,墨子主张“天是万有的最终基源,可是和上帝是无相属关系而独立的。”李绍昆在《墨书中的天与上帝》说,天与上帝彼此是有从属关系的。其根据是前引《非攻下》所说“事上帝山川鬼神”,照理是当由“上帝山川鬼神赏之”,墨子却说“是以天赏之”。既然上帝与天分称,表示两者不同,但人与其一的对应关系,却可导出入与另一之对应关系。由此可证,上帝与天应有从属关系才合情理。

史墨卿1972年7月发表于《中华文化复兴月刊》5卷7期的《墨子天论》,把历来学者对墨子“天”的看法分为三派:一谓墨子之“天”即主宰之神;二为反于是者,谓墨子之“天”乃为民意;三为折中之论者,一则认定墨子之“天”为主宰之神明,然又附加说明,言其借天鬼以行其说。史墨卿对墨子“天”的看法是:墨书之“天”,虽有神性而不周延,但其为“有意志”,而“赏善罚恶”,是无可置疑的。“天”在墨子思想中的作用究竟为何?史墨卿的看法接近严灵峰,认为墨子是以“天”为统一天下之工具,以“天”为推行其学说之手段,而较认同于第三派之说。其根据是引《鲁问》墨子对其弟子魏越之言:“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史墨卿说,单看此语,则墨子言“天”之立意所在自明。4.兼爱内涵“兼爱”的内涵是重要的争论焦点,参与探讨的论著有三十余种。许逖依据俞樾《墨:升司诂·序》说:“其实全部墨子思想以兼爱为本,论墨子不谈兼爱,终免不了舍本逐末之讥。”

李渔叔赞成梁启超对“兼爱”的看法,其《墨子今注今译》引梁启超语:“墨学所标纲领,虽有十条,其实只从一个根本观念出来,就是兼爱。”李渔叔说,孟子生平辟墨最烈,而其批评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则可算得十分知己之谈。我们知道一个人以极微小之身,为什么要利天下,那不过是基于这一颗爱心,至于摩顶放踵为之,则更是出于爱心的扩大,古今贤圣人谈笑刀丛、身甘惨戮的,不知凡几,皆是推这一念而为之。

李渔叔的学生王冬珍持相同主张,认为“兼爱”是墨子学说的中心。其《墨子思想》把“兼爱”意义归纳为:全体周遍的爱;无条件的爱;涵利的爱;平等无差别的爱。以上是对“兼爱”的正面评价。

陈问梅(陈拱)持不同主张,其《墨学之省察》说:“按梁氏,所谓其他的九个观念都由兼爱发出来,其理路大抵有三:1_是从兼爱之内容与其他观念中有可以相通而说的。2.是从兼爱之实利标准与其他观念之关联而说的。3.是从其他观念中有可以作为推行兼爱之工具而说的。其理路并不一致,故其说也是不正确的。”

陈问梅说,兼爱本身是建立于“天志”之上的。而天或天之意志是以“义”为其本质。“义”也是天之意志的全幅内容。医此,这一个可为法仪的天之意志,就只能以“义”为其理想之源、价值之根的实体。“义”是超越世界与现实世界交接的一个实体。天之所以为天,只在这一个“义”,人之所以为人,也

陈氏认为,这正是墨学之所以为墨学之处,也正是墨子三以为墨子之处。因此,“义”才是墨学的根本观念,而“兼爱在墨学中的地位,并不及于“义”。墨学的诸观念,皆可统一于“义”,而非“兼爱”。陈问梅批评“兼爱”观念粗浅,说:“一方面,墨子对人们所以不相爱的最后原因,如私心、私意和私欲蔡仁厚认为,墨子没有人性论,对于心性问题没有正面涉及,他也同样肯定出于天的“义”是墨学十大观念的中心观念,但由于墨子并没有清楚察辨心性之义与天之义两者之间的不同,于天之义的“兼爱”,作为抽象的原则,虽无毋庸置疑,但是一落人具体实践,则大有问题。

蔡仁厚《墨家哲学》说:“‘兼爱’是违背人之常情,亦违反人伦常道的。须知人伦关系本有亲疏远近,所以人情亦自然有厚薄之分,而施情之时的差等先后实乃天理之序亦是人情之节。”“而墨子直接教人视人之亲若己之亲,则是反天理之序与人情之节的。不肯定人可以先爱己之亲,而只教人兼爱天下之亲,则人皆将生起不安之情。”“据此可知,要想具体而彻底地实行兼爱,是有事实上的困难。”蔡氏由儒家的推爱立场看兼爱,以儒家的心性论观点看墨家之心性问题。

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师大国文研究所林俊哲《墨子兼爱思想之研究》其第二章的标题就是《兼爱思想之心性基础:仁》。他引《所染》论述说,墨子对人性的观照有两点:1.人性无善恶,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2.人性可由后天之启发、诱导、培养、节制,加以塑造。墨子言心性者虽少,但并非墨子对人性之自觉不足,而是对心之知识层较为重视。所谓的“义行”,必以知识为前导。如果只有不安、不忍之心的发动,而无理智的操持,则其结果只能流于“意气用事”、“好勇斗狠”之行为。而墨子书中论智者殊多,其“知”之一字,出现三百多次,可证墨子之重智识。由此论证,“知”又为“义”之前提。《经上》:“仁,体爱也。”林俊哲引用唐君毅的看法,认为兼爱心是人对其仁心所发之爱,才加以自觉,即以理智把握,而顺理智心依类而行,向前直推所成之心,故兼爱思想之心性基础为仁,透过理智彰显。

王赞源对墨子人性论有特殊的看法。其台北三民书局1996年版《墨子》说,兼爱的理论根据,就在于墨子肯定人性是自私的。自爱自利,人与人相贼、相害,都是起因于自私。墨子提出“兼爱”,就是要解决人性自私的问题。他的解决之道,不是祛除自私心,而是要满足人与人的自私心。这才是兼爱主义的深层义理。人性必能感通、感应,正是自私心能被转化或导引的基础。人的自私心能因感应而被转化,才能以“相爱”代替“不相爱”。墨子“兼爱”的来源是天志;先圣先王之行兼爱;人性知之层面,向前把握之爱;人性中自私及感应的作用,以天之兼爱万物为法仪,以公利为依归。

陈维德《墨子兼爱探微》认为,儒家仁爱之动机,在于道德之自觉。墨子兼爱之动机,在救天下之乱。儒家倡导仁爱之理论根据,建立于伦理观念与人道思想。墨家兼爱之理论根据,建立于天志观念与功利思想。有此基本差异,故其施爱之对象,一为天地万物,一则为全人类。其施爱之方法与顺序,一为推己及人,因而由近及远,由亲及疏,且有轻重之分、先后之别,是为有差等之爱。一则为将其爱心,不分轻重,不别先后,同时加之于全人类,是为齐一而无差等之爱。

李贤中2003年扬智出版社出版《墨学:理论与方法》,第四章讨论墨子兼爱伦理学,探讨“兼爱”内涵,提出以“天志”为根源的价值论、情境认识论、推类方法论以及权衡利害的道德实践。5.教育文化

有许多台湾学者的论著探讨墨学的教育思想,包括墨子教育的哲学基础、教育目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比较研究。

同类推荐
  • 蓝色的国度

    蓝色的国度

    本书讲述了清末民初作者阿绮波德·立德随经商的丈夫在中国10多个城市的所见所闻,描写了当地大量风土人情和民俗生活。
  • 中华国学经典:楚辞

    中华国学经典:楚辞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最奇趣的妙语故事

    最奇趣的妙语故事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语言,不同阶层有不同阶层的语言,不同的场合也有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任何时候,人类都不缺乏语言,缺乏的是表达时代特色的奇言妙语。
  • 另类日本文化史

    另类日本文化史

    本书不以常套的纵向时轴表现日本文化史,而是从世相的横断面着手,深入至文化的内核并从中观察和体验。于是,勾勒出了很多令读者有感兴趣的话题:间的红唇黑齿为何意?一个寂字,为什么令日本人狂喜和狂爱?生死又是如何化为千年之风的?卡哇伊的前身今世?穿着和服的动漫凯蒂猫为何人见人爱?AKB48走红与少女爱的深层关系?非黑非白的幽玄之美与湿气有关?当然,还有汉字文化的魔界幻境,切腹的白日青天,怨灵的鬼魅幽影,不伦的残月融雪等考述与解读。作者总是用别样的眼光,将纷杂在事象背后的文化根由揭出。用语雅赡,用意深至。可读性强。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热门推荐
  • 唐宫美人天下(上)

    唐宫美人天下(上)

    龙床献媚,眼见后位唾手可得,谁知半路杀出狐狸精,迷惑她男人,抢她儿子,还步步紧逼要她退出……于正最新作品《唐宫美人天下》,酒窝美女张庭化身一代女皇,人气天后杨幂再入深宫!新欢旧爱,在深深的宫苑里上演一出美人心计。步步惊心,各色美人妖娆绽放。尔虞我诈,究竟谁才是那个最后的胜利者?
  • 灰天鹅

    灰天鹅

    魔尊将她抢,弟弟握她手,玄武朝她放电,人皇灼灼望着她,冥君凤也来,天帝把她拖出来,“你是本帝的后,别乱勾搭!”一忍再忍的某女爆发,“姑奶奶跟你们有毛关系!”身后传来,“你丫的把魔后/冥后/娘子/皇后带去哪!”天帝冷笑,“去把生米煮成熟饭!”一干人“你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间世之蓦然回首

    人间世之蓦然回首

    人间世包括小说《蓦然回首》和散文随笔。也有求学北大的感受,也有对理想的追求的痛苦。更多的是对人的思考。记录时代和这代人的经历,对生活的反思
  • 天山雪寒,归心依旧

    天山雪寒,归心依旧

    沧海大陆,此时处于兴盛,各地在每个节日不如从前般闷沉,倒是欢歌笑语,和乐一片。那处于大陆中心,耸入云霄的天山,与天交界处倒是常常发出异光。天山雪门派的开派老祖,据说与天上的神女有段美丽的奇缘。奈何人们不知,真正的灾难不是边疆战争,也不是海岸异兽。是来自云层之上的虎视眈眈。
  • 百炼成仙

    百炼成仙

    杭白花茶茶商公子,与花妖之间的恩怨情仇引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仙侠故事,他为了复仇尝尽了无数修炼方式,其中的情节一场精彩哦!
  • 爱不说痛

    爱不说痛

    这里有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躁动。这里有冲破围城的情感呼啸。这里有大都市知识女性的婉约涓涓;这里有高原汉子的雄强剽悍;这里有乡村少女的美丽善良;这里有为政者的内心战争,他们在生活中往往扮演引人注目的角色。时代悄然变化,新的阶层新的人向我们走来,他们是官员、学者、政客、艺术家、律师、巨商、作家、打工仔、打工妹……
  • tfboys爱

    tfboys爱

    来到重庆后的女主遇到了最人气组合tfboys,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做自己的贵人

    做自己的贵人

    本书是一部励志类图书,阐述了人要学会面对不同境况,自我强化。
  • 墓境

    墓境

    本作说的是,男主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装x、已起飞的故事
  • 第一玩家:仙生伴奏

    第一玩家:仙生伴奏

    她只喜欢在月光下散步,只喜欢在月光下静静的发着呆。全息网游《月光》,一步一逍遥,千里嗜如魔。再踏一步,便是一生……玩家步步惊心,只怕招惹到这两个恶魔,被他们赶尽杀绝,整个《月光》,只怕已是他们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