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9200000021

第21章 墨学与哲学、逻辑、军事(4)

墨子“类”、“故”、“法”的范畴,《墨经》发挥为“故”“理”、“类”三个逻辑范畴。《墨经》认为,在论证中,“故”、“理”、“类”三者,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故”是推理论证的根据、理由。“理”是推理论证的思路、条理。“类”是推理论证所具备“有之必然”的“大故”,推理论证才有充足理由。推理论证的思路条理前后一致,不互相矛盾,合乎事物类的关系,才能行之有效,畅通无阻。不明确“故”、“理”、“类”,推论必然遇到困难。错误推论,是由于不察故,不明理,不知类。《大取》说:“三物必具,然后足以生。夫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也者。立辞而不明于其所生,妄也。今人非道无所行,虽有强股肱,而不明于道,其因也,可立而待也。夫辞以类行者也。立辞而不明于其类,则必困矣。”这段话说明推理的原理。“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三者必备,结论才能必然推出,相当于西方逻辑的充足理由律,是推理论证的基本规律。

沈有鼎说:“‘辞以故生,以理长,以类行’十个字,替逻辑学的原理作了经典性的总括。”“故”是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必然联系,即充足理由。“故”就是原因、理由,是结论所以产生的前提的总和。推理结论之所以成立,由前提所规定,为前提所蕴含。前提和结论的联系,是内在的,必然的。

作为充分条件的“故”,有必然推出论题的性质。《经说上》说:“湿,故也,必待所为之成也。”“天下雨”是“地湿”之“故”(原因、理由、根据),由“天下雨”必然推出“地湿”。作为充分必要条件的“故”,具有“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的必然性。如说:“由于不具备见物的条件,所以不能见物。”而作为必要条件的“故”(部分原因),就“无之必不然”,也具有必然性。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列出论题之所以成立的充足理由,是推论的实质和功能。做到这一点,论题的成立,就有必然性,毋庸置疑。《经说上》第84条说:“必也者可毋疑。”如果一个论断的“故”不明确,结论可能虚妄。

从前提到结论,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即推理形式。这种推理形式,《墨经》称为“理”。推论通过一定形式(理)呈现,即“辞以理长”。即推论过程要有条理,顺理成章,推理形式正确。《大取》用“道”(路)比喻“理”。今人“道理”连用,表示条理、规律。《墨经》道理、方法、法则、效法等词,可以互相解释。《大取》以“故、理、类”三范畴相提并论,《小取》以“故、方、类”三概念相提并论,说明“理”(道理)与“方”(方法)可互相替换。

《经上》第71条说:“法,所若而然也。”遵循法则,得到预期结果。如用“圆,一中同长也”的法则,用“规写交”(用圆规画闭曲线)的方式,可以画出标准的圆形。

类是事物的界限和范围。《小取》提出“以类取,以类予”,即用例证证明、反驳,要符合事物的类别关系。《经说上》第87条说:“有以同,类同也。”第88条说:“不有同,不类也。”“辞以类行”,即同类相推。推论过程混淆事物类别,会立即遭到困难。

2.推论方式

墨家在论辩中,总结了许多推论方式。

譬式类推

譬是由一物推另一物的譬喻类推。《小取》的定义是:“譬也者,举他物而以明之也。”“譬”是比喻、比方。“譬”有两种功能,一是形象描绘,相当于修辞学的比喻。另一是抽象思维,相当于逻辑类比论证。譬式推论的功能,是列举其他事物,说明这一事物,与惠施对“譬”式推理的功能定义,异曲同工。譬喻类推的认识和表达作用:举此明彼,以浅喻深,以易喻难,由已知到未知。

《耕柱》载,治徒娱、县子硕问于子墨子日:“为义孰为大务?”子墨子日:“譬若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壤,能唏者唏,然后墙成也。”这里,墨子运用了“譬”的方法。

《兼爱上》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这也是墨子运用譬喻类推的典型例子。

譬喻类推,是借他物,说明此物。《小取》定义譬喻类推的联结词说:“‘是犹谓’也者,同也。”“是犹谓”、“譬”、“若”、“犹”、“如”等,是论证两个事物的相同、相似,意味着譬喻类的建立。《公孟》载墨子说:“教人学而执有命,是犹命人包去其冠也。,,“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鱼网)也。,,《墨经》谈“小故,,说“若有端”,“大故”说“若见之成见也”,“体分于兼也”说“若二之一、尺之端也”。后期墨家有重事实、重归纳的科学精神,这是对前期墨家譬喻即类比思想的发展。因为有“譬,举他物以明之也”的譬喻类推,会很自然地扩展为“举事而明理”的归纳推论。

《经下》说:“擢虑不疑,说在有无。”《经说下》解释说:“疑无谓也。臧也今死,而春也得之,必死也可。”即从一件事情中,思考、抽取一种必然性,可以不用怀疑,论证的理由在于究竟有没有这种必然性。怀疑是没有意义的。臧在目前医疗条件下,得了不治之症死了,春不幸也得了这种不治之症,她也必死无疑。《经说上》第84条:“必也者可毋疑。”“擢虑”,即抽引思虑,是从类比推论发展而来的归纳法。

《小取》说:“‘吾岂谓’也者,异也。”这是定义反面譬喻类推的联结词。“吾岂谓”、“不若”等,是论证两个事物的不同、相异,意味着反面譬喻类推的建立,是对于对方不恰当譬喻类推的反驳,相对于“举他物以明此物”的正面类比,可以叫做“反类比”。

侔式类推

《小取》说:“侔也者,比辞而俱行也。”是比较同类词句类推。

“是而然”的侔式类推

“是而然”的侔式类推:肯定的前提是正确的,肯定的结论也是正确的。《小取》说:“白马,马也。乘白马,乘马也。”这实际上相当于一个三段论,“白马,马也”为大前提,“乘白马”为小前提,“乘马也”为结论。其他例子:“骊马,马也。乘骊马,乘马也。获,人也。爱获,爱人也。臧,人也。爱臧,爱人也。此乃是而然者也。”“是而不然”的侔式类推《小取》说,获之亲,人也。获事其亲,非事人也。其娣,美人也。爱娣,非爱美人也。车,木也。乘车,非乘木也。船,木也。人船,非入木也。盗,人也;多盗,非多人也,无盗非无人也。奚以明之?恶多盗,非恶多人也。欲无盗,非欲无人也。世相与共是之。若若是,则虽盗人,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爱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无难矣。此与彼同类,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非之,无他故焉:所谓“内胶外闭”,与“心无空乎内,胶而不解”也。此乃是而不然者也。

事人,指做别人的奴仆。“乘木”是乘一根原木。所以,“获之亲,人也。获事其亲,事人也”,和“车,木也。乘车,乘木也”两“侔”式类推不能成立。获的妹妹虽是美人,获爱妹妹非因为是美人,而是因为是自己的妹妹,所以,“其娣,美入也。爱娣,爱美人也”的侔式类推不能成立。

无盗不是无人。判断某地盗多少,与判断人多少,尺度不同。因此,“盗,人也。多盗,多人也”和“盗,人也;无盗,无人也”两“侔”式类推,是错误的。如果多盗是多人,那么,恶多盗就是恶多人。但恶多盗不是恶多人,所以多盗不是多人。同样,无盗也并不是无人。

“是”为肯定,“不然”为否定。“而”是表示联言性质的连词“并且”之意。前一命题,为一正确的肯定命题,在该命题主、谓项前附加同一成分后,变为正确的否定命题。上述“侔”式类推,肯定前提是正确的,肯定结论是错误的。为了表明这一点,《小取》在结论的主词与谓词间,加“非”字,把原来错误的肯定结论,变为正确的否定判断,取消推理关系。

“不是而然”的侔式类推

《小取》说:读书,非书也。好读书,好书也。斗鸡,非鸡也;好斗鸡,好鸡也。且入井,非人井也。止且入井,止入井也。且蹬且天,寿天也。“有命”,非“命”也。非“执有命”,“非命也。无难矣。此与彼同类。世有彼而不自非也,墨者有此而爿之,无他故焉。所谓内胶外闭,与心无空乎内,胶而不解也。此乃不是而然者也。

“且”表示将来时。“且然”即将然,并非已然或实然。所语言习惯,而“入井’’和“出门,,两例,则合乎模态逻辑的原理。

如上引“寿天”和“非命”,都是墨家的主张。“且天”不是死亡,“寿且天”却是“寿天”。有命论者(儒者)认为挽救生命,是不可以人为的,但墨者从“非命尚力”的观点出发,即使眼看快要夭折的人,改善医疗和卫生条件,能够使之延长寿命。

儒者宣扬执有命,并不就真的存在“命”。与此相反,墨者反对儒者的“有命论”,却可以说是真的否定“命”。所以说:“有命,非命也。非执有命,非命也。”墨家的侔式类推,是为解决当时学派辩论中提出的现实问题,是实际辩论的逻辑升华。其辩技之精妙,逻辑之合理,令人叹为观止。

“一周而一不周”的侔式类推

《小取》说:“爱人,待周爱人而后为爱人。不爱人,不待周不爱人。失周爱,因为不爱人矣。乘马,不待周乘马,然后为乘马也。有乘于马,因为乘马矣。逮至不乘马,待周不乘马,而后为不乘马。此一周而一不周者也。”

这里“爱”,要求遍及所有的人。“不爱”,不要求遍及所有的人。只要不爱一个人,就可以说“不爱人”。相反,“乘马”的“乘”,不要求遍及所有的马:只要乘任何一匹马,就可以说“乘马”。“不乘”,要求遍及所有的马:不乘任何一匹马,才可以说“不乘马”。

如果把这“周”理解为周延,则墨者对“乘马”与“不乘马”周延情况的规定,跟西方逻辑有某种相似之处。而对“爱人”和“不爱人”周延情况的规定,则有墨家的特殊逻辑。这种特殊逻辑,未必能得到世人公认,也未必科学。墨家学派的宗派性与科学性存在一定矛盾。“一是而一非”的侔式类推《小取》说:居于国,则为居国。有一宅于国,而不为有国。桃之实,桃也。棘之实,非棘也。问人之病,问人也。恶人之病,非恶人也。人之鬼,非人也。兄之鬼,兄也。祭人之鬼,非祭人也。祭兄之鬼,乃祭兄也。之马之目眇,则为“之马眇”。之马之目大,而不谓“之马大”。之牛之毛黄,则谓“之牛黄”。之牛之毛众,而不谓“之牛众”。一马,马也。二马,马也。“马四足”者,一马而四足也,非两马而四足也。一马,马也。二马,马也。“马或白”者,二马而或白也,非一马而或白。此乃一是而一非者也。

“居于国”是“居国”。但“有一宅于国”,则不具有“有国”的属性。马眼睛瞎,为马瞎,故“之马之目眇”,是马眇。但马眼睛大,不具有“马大”的属性。“问人之病”是“问人”,关心人。“恶人之病”不是“恶人”。这牛有黄毛,所以,这牛叫黄牛。但这牛毛多,却不可叫多牛。有些事物名称已经约定俗成,所以,不论前提与结论是否为肯定,都只能遵守既成的习惯。如“桃之实”,习惯叫做桃。而“棘之实”,则不叫“棘”,而叫枣。“祭人之鬼”,不叫“祭人”。“祭兄之鬼”,却叫“祭兄”。

汉字名词没有单、复数之分。马既可表示单数,亦可表示复数。但说“马四足”,或“马或白”的“马”,却有区别。“马四足”,指一马,而不是两马,或多马。“马或白”,指两马,或多马,而不是一马。从前提是一马,不能得出结论也是一马。这是汉字的习惯使然。以上“一是一非”的类推,肯定前提正确,肯定结论错误。或否定前提正确,否定结论错误。简单从形式上‘“比辞而俱行”,会犯错误。援式类推

援式类推,是以援引对方为根据的类推。《小取》说:“援也者,日:‘子然,我奚独不可以然也?”’援式类推,兼有证明和反驳的双重作用。“援”是说:“你可以这样,我为什么偏偏不可以这样呢?”这是利用矛盾律,援引对方所赞同的,论证对方不赞同的。如前列《小取》:“盗,人也。爱盗,非爱人也。不盗,非不爱人也。杀盗,非杀人也。”说“此与彼同类”,是按

取同。既然“恶多盗,非恶多人”,“欲无盗,非欲无人”,自然“杀盗不是杀人”。因为在这些说法中,“盗人”和“人”,都是作为不同的政治伦理概念处理的。“盗人”是损人利己的坏人,戈剑,天下君子说不对,是不义。杀一人,叫不义,必有一死罪。依此类推: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天下君子说不对,是不义。看到一点黑说酝黑,看见很多黑说白,是黑自不分。尝一点苦说苦,尝很多苦说甜,是甘苦不辨。做小错事,为小不义,知道说不对。做大错事,为大不义,攻伐掠夺弱小国家,却不知道不对,称赞为义。这是辨别义和不义的混乱。墨子概括的“明小不明大”(“知小不知大”),同他批评鲁班“不知类”一样,是“援”式推论的妙用。

推式类推

即归谬类推。在辩论中,为反驳对方某一论点,以这话为类推前提,得出连对方也不能接受的荒谬结论,进而证明对方论点错误。《小取》说:“推也者,以其所不取之,同于其所取者,予之也。是犹谓也者同也。吾岂谓也者异也。”

“其”指辩论对方。“予”即把自己论证摆出来给对方,看对方承认不承认。“推”是以对方所不赞同的和对方所赞同的,同属一类的论证为根据,来反驳对方的论点。“是犹谓”(这就好比说)的说法,是用来表示前后两种议论的同类的。“吾岂谓”(我难道说)的说法,是用来表示前后两种议论的不同类的。

《公孟》载,公孟子日:“无鬼神。”又日:“君子必学祭礼。”子墨子日:“执无鬼,而学祭礼,是犹无客而学客礼也,是犹无鱼而为鱼罟也。”

公孟子说:“鬼神是不存在的。”又说:“君子一定要学习祭礼。”墨子说:“既然主张鬼神不存在,却劝别人学习祭礼,这就如同没有宾客,却要学习接待宾客的礼节。没有鱼,却要结鱼网一样。”这是运用“推”式类推的一例。他由对方的论点出发,推出荒谬结论,令对方不得不接受墨子的观点。

推式类推的逻辑性质,是类比推论和归谬法反驳方式的结合。就根据两个论点相同、相似引出结论而言,是类比推理。就揭示两个论点本属同类,但对方一为赞同、一为不赞同而言,是归谬法。如墨翟对公输般说:北方有侮辱我的人,想借你的力量把他杀掉。公输般说:我讲仁义从来不杀人。于是墨翟指出公输般造云梯,帮助楚国打宋国,必然要杀许多无罪之民,是“义不杀少而杀众”,是“不知类”,就应用“推”式类推。

“止”式类推

《经上》说:“止,因以别道。”《经说上》解释说:“彼举然者,以为此其然也;则举不然者而问之。”即对方举出一些正面例证,得出一个全称判断,我则举出反面例证,加以反驳。“止”式类推,是用来区别和限制一般性道理的。如对方以“火铄金”,即火熔化金属的正面事例,归纳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火胜金”的全称命题,我则以在某些情况下有“金靡炭”(金属压灭炭火)的反例,予以驳正。“止”式类推,是对简单枚举归纳的反驳和修正。

3.推论谬误

墨家研究推论中的谬误,《小取》说:“夫物有以同,而不率遂同。辞之侔也,有所至而正。其然也,有所以然。其然也同,其所以然不必同。其取之也,有所以取之。其取之也同,其所以取之不必同。是故譬、侔、援、推之辞,行而异,转而诡,远而失,流而离本,则不可不审也,不可常用也。故言多方,殊类、异故,则不可偏观也。”

事物间某些属性相同,不说明其他属性也相同。“譬”式类赢推,运用应当慎重,不能从某方面相同,必推其他方面相同侔式类推,只能有限制使用,超出一定范围,就不能保证正确现象或结果虽然相同,但本质或原因,却不一定相同。援式类推也有可能犯错误。有时“其所取”与“不取”之同,是表面不能滥用。

运用譬、侔、援、推等推论方式要慎重,以尽量避免犯

误。关键在于全面分析事物多种条理、不同类别和理由,而不能以偏赅全。墨家具体分析在推论中足以引起谬误的各种情况,《小取》说:“夫物或乃是而然,或是而不然,或不是而然,或一“强”:牵强论证,强词夺理。这是常见的谬误和诡辩。

譬、侔、援、推,是墨家常用的推论方法,墨家逻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墨家不是机械运用,同时指出其不成立的情况。这种全面的观点是合理的。五思维规律

1。同一律

同类推荐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终)

    《蓟县文化志》主要讲述的是地方县——蓟县的一些地区文化和历史。
  •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变态不穷:花鸟画(文化之美)

    中国画历来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类。其中花鸟画的文化体系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哲学思想息息相关。花鸟画的技法多样,既写形又写意。古代文人志士挥毫泼墨,在画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并间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本书以起源、发展、成熟与新变化时期为主线,翻开一部中国花鸟画的历史。
  • 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

    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

    历史就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传承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中华民俗常识一本通》再现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景观,让现代的生活状态找到它的每个历史渊源。
  • 开心小辞典

    开心小辞典

    本书是从知识性、趣味性出发,内容包括国际纵横、历史溯源、地理考究、地域仿真、经济法律、邮政、历史集锦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傲游星辰

    傲游星辰

    本故事纯属虚构!若有雷同……呃!还是洗洗睡吧!浩瀚万宇,命与运狼烟再掀起!力破桎梏,搜寻巅峰参悟天道!爱恨情仇,阴谋算计尽在其中!劫难频临,为家为友愿为苍生!傲视群雄,俯视苍生独自挑天!游历位面,争战星辰踏遍位宇!星球游历,探宝逃生不破不立!辰海寻真,大道之极寿与天齐!
  • TFBOYS之不会爱就放手

    TFBOYS之不会爱就放手

    作者我也是四叶草哦,喜欢我小说的家人们可以加我QQ:2952295842。
  • 剩女无敌之田园喜事

    剩女无敌之田园喜事

    她万万没想到,身为当代超级剩女的自己,穿越回了古代,依然是剩女一枚。而且这次似乎更加凄惨,失去了堂皇的产科硕士研究生身份,寄人篱下、衣食无着。好不容易攀上一户“豪门”,成婚当日却被山大王生生地掳了去,而且过了一夜即被送回,成了众人眼中名节不保的不祥之女……上有刻薄婶娘,下有年幼弟弟,接着又跟“前夫”生了一个不被承认的拖油瓶,凭借双手打出一片天地,将弟弟培养成威远大将军之后,却又碍于“巫医”、“下堂妇”的身份,担心影响弟弟的前途,毅然抱着孩子跳了崖,她是否有命重拾自己的幸福?【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天使与魔王

    天使与魔王

    你讨厌这个世界吗?那伸出手,来改变这个错误的世界吧。
  • 神脉丹尊

    神脉丹尊

    昔日丹皇,抱憾而终,携九天神脉重生故宗。武道征途,步步荆棘。今世,且看我一路高歌,再临神尊帝位,演武化圣。
  • 无纹人

    无纹人

    想关注更多中国古典吗、、、、、、、、,,,,
  • 霸龙嗜情:眷养迷糊妻

    霸龙嗜情:眷养迷糊妻

    他是商界闻风丧胆的修罗,却甘愿独宠那迷糊的找不着北的女人。她喜欢吃,没关系,他来养着她。她喜欢闯祸,没关系,他来善后。……她喜欢牵红线,一不小心擦枪走火,朋友被弄大肚子,没关系,他帮她摆平。“什么……”那该死的女人既然要他娶她的朋友,以此来减轻她的罪孽,还绝食来抗议,是可忍孰不可忍……
  • 总裁出没:逃婚要趁早

    总裁出没:逃婚要趁早

    婚礼上众人高呼“伴郎亲吻伴娘”于是她脑袋一热点起脚尖,二话不说吻了上去。事后,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便想离去。“喂,女人你得对我负责。”男人俊美的脸上不带一丝温度语气霸道而冰冷。某女掏出二百五微笑着放到男人手中:“喏,二百五。”帅气转身。“我的吻昨晚的钱你共欠我两亿零七百万,现金还是刷卡?”“附近有银行么?”某女怒。某男挑眉不语……“你怎么不去抢?”
  • 转法轮经

    转法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孤独的跳舞者

    孤独的跳舞者

    谜一样的案件出现,伴随着的是跳舞家的消失,奇怪的儿歌再次出现在主角的脑海,一道道关卡和一封封信..................跟随跳舞人吧,她会让你终生与她作伴,那就是_____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