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40500000055

第55章 苏辙卷(14)

今世之法,任人者任其终身。苟其有罪,终身钧坐之。夫任人之终身,任其未然之不可知者也;任人之岁终而无过,任其已然之可知者也。臣请得以较之(36):任其未然之不可知,虽圣人有所不能。任其己然之可知,虽众人能之。今也任之以圣人之所不能既不敢辞矣,而况任之以众人之所能,顾不可哉!且按察之吏,则亦不患其不知也,患其知而未必皆按,曰:“是无损于我,而徒以为怨云尔。”今使其罪及之,其势将无所不问。陛下诚能择奉公疾恶之臣而使行之,陛下厉精而察之,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则其以私罪至某,赃罪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复过误,适陷于深文者也。苟遂放归,终身不齿,使奸吏有所惩,则冗吏之弊可去矣。

冗兵之说曰:臣闻国朝创业之初,四方割据,中国地狭,兵革至少。其后荡灭诸国,拓地既广,兵亦随众。雍熙之间(37),天下之兵仅三十万。方此之时,屯戍征讨,百役并作,而兵力不屈,未尝有兵少之患也。自咸平、景德以来,契丹内侵,继迁叛逆。每有警急,将帅不问得失,辄请益兵。于是召募日增,而兵额之多,遂倍前世。其后宝元、庆历之间,元昊(38)窃发,复使诸道点民为兵,而沿边所屯至七八十万,自是天下遂以百万为额。虽复近岁无事,而关中之兵,至于二十八万。举雍熙天下之众,适以备方今关中一隅之用,兵多之甚,于此见矣。

然臣闻方今宿迁之兵,分隶堡障,战兵统于将帅者其实无几。每一见贼,贼兵常多,我兵常少,众寡不敌,每战辄败。往者将帅失利,未有不以此自解者也。夫祖宗之兵至少,而常若有余。今世之兵至多,而常患于不足。

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兵法有之曰: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者,七十万家。而爱爵禄百金,不能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39),赏莫重于间。间者,三军之司命也。臣窃惟祖宗用兵,至于以少为多,而今世用兵至于以多为少。得失之原,皆出于此。何以言之?臣闻太祖用李汉超、马仁瑀、韩令坤、贺惟忠、何继筠等五人使备契丹,用郭进、武守琪、李谦溥、李继勋等四人使备河东,用赵赞、姚内斌、董遵诲、王彦升、冯继业等五人使备西羌,皆厚之以关市之征,饶之以金帛之赐,其家属之在京师者,仰给于县官,贸易之在道路者,不问其商税。故此十四人者皆富厚有余,其视弃财如弃粪土,赒人之急如恐不及。是以死力之士,贪其金钱,捐躯命,冒患难,深入敌国,刺其阴计(40)而效之。至于饮食动静无不毕见,每有入寇辄先知之。故具所备者寡而兵力不分,敌之至者举皆无得而有丧。是以当此之时,备边之兵多者不过万人,少者五六千人。以天下之大,而三十万兵足为之用。今则不然,一钱以上,皆籍(41)于三司,有敢擅用,谓之自盗。而所谓公使钱,多者不过数千缗,百须(42)在焉,而监司又伺其出入而绳之以法。至于用间,则曰“官给茶彩”。夫百饼之茶,数束之彩(43),其不足以易人之死也明矣。是以今之为间者,皆不足恃,听传闻之言,采疑似之事,其行不过于出境,而所问不过于熟户,苟有借口以欺其将帅则止矣,非有能知敌之至情者也。敌之至情,既不可得而知,故常多屯兵以备不意之患,以百万之众而常患于不足,由此故也。陛下何不权其轻重而计其利害,夫关市之征比于茶彩则多,而三十万人之奉,比于百万则约(44)。众人知目前之害,而不知岁月之病。平居不忍弃关市之征以与人,至于百万则恬而不知怪。昔太祖起于布衣,百战以定天下,军旅之事其思之也详,其计之也熟矣。故臣愿陛下复修其成法,择任将帅,而厚之以财,使多养间谍之士,以为耳目。耳目既明,虽有强敌而不敢辄近,则虽雍熙之兵,可以足用于今世。

陛下诚重难之,臣请陈其可减之实。何者?今世之强兵,莫如沿边之土人。而今世之惰兵,莫如内郡之禁旅。其名愈高,其廪愈厚。其廪愈厚,其材愈薄。往者,西边用兵,禁军不堪其役,死者不可胜计。羌人每出,闻多禁军,辄举手相贺;闻多士兵,辄相戒不敢轻犯。以实较之,土兵一人,其材力足以当禁军三人。禁军一人,其廪给足以赡土兵三人。使禁军万人在边,其用不能当三千人,而常耗三万人之畜。边郡之储,比于内郡,其价不啻数倍。以此权之,则土兵可益,而禁军可捐(45);虽三尺童子知其无疑也。陛下诚听臣之谋,臣请使禁军之在内郡者,勿复以戍边。因其老死与亡,而勿复补,使足以为内郡之备而止。去之以渐(46),而行之以十年,而冗兵之弊可去矣。

冗费之说曰:世之冗费,不可胜计也。请言其大与臣之所知者,而陛下以类推之。

臣闻事有所必至,恩有所必穷。事至而后谋,则害于事。恩穷而后迁,则伤于思。昔者太祖、太宗,敦睦九族,以先天下。方此之时,宗室之众无几也,是以合族于京师,久而不别。世历五圣,而太平百年矣,宗室之盛未有过于此时者也。禄廪之费多于百官,而子孙之众宫室不能受。无亲疏之差,无贵贱之等,自生齿(47)以上皆养于县官,长而爵之(48),嫁娶丧葬无不仰给于上,日引月长,未有知其所止者。此亦事之所必至,而恩之所必穷者也。然而未闻所以谋而迁之,古者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以人子之爱其亲,推而上之,至于其祖,由祖而上,至于百世,宜无所不爱。无所不爱,则宜无所不庙。苟推其无穷之心,则百世之祖,皆庙而后为称也。圣人知其不可,故为之制。七庙之外,非有功德则迭毁,春秋之祭不与。莫贵于天子,莫尊于天子之祖,而庙不加于七。何者?恩之所不能及也,何独至于宗室而不然。臣闻三代之间,公族有以亲未绝而列于庶人(49)者,两汉之法,帝之子为王,王之庶子犹有为侯者,自侯以降,则庶子无复爵士。盖有去而为民者,有自为民而复仕于朝者,至唐亦然。故臣以为,凡今宗室,宜以亲疏贵贱为差,以次出之(50),使得从仕比于异姓,择其可用而试之以渐。凡其禄秩之数、迁叙(51)之等、黜陟之制,任子之令,与异姓均。临之以按察,持之以寮吏,威之以刑禁。以时察之,使其不才者不至于害民,其贤者有以自效。而其不任为吏者则出之于近郡,官为庐舍而廪给之(52),使得占田治生,与士庶比(53)。今聚而养之,厚之以不訾(54)之禄,尊之以莫贵之爵,使其贤者老死郁郁而无所施,不贤者居处隘陋,戚戚而无以为乐,甚非计之得也。昔唐武德之初,封从昆(55)弟子,自胜衣(56)以上皆爵郡王。太宗即位,疑其不便,以问大臣,封德彝曰:“爵命崇则力役多,以天下为私奉,非至公之法也。”于是疏属王者降为公。夫自王而为公,非人情之所乐也,而犹且行之。今使之爵禄如故而获治民,虽有内外之异,宜无有怨者。然臣观朝廷之议,未尝敢有及此。何者?以宗室之亲,而布之于四方,惧其启奸人之心,而生意外之变也。臣窃以为不然,古之帝王,好疑而多防,虽父子兄弟不得尺寸之柄。幽囚禁锢,齿于匹夫者,莫如秦、魏。然秦、魏皆数世而亡。其所以亡者,刘氏、项氏与司马氏,而非其宗室也。故为国者,苟失其道,虽胡越之人皆得谋之。苟无其衅,虽宗室谁敢觊者?惟陛下荡然与之无疑,使得以次居外,如汉、唐之故。此亦去冗费之一端也。

臣闻汉、唐以来,重兵分于四方,虽有末大之忧,而馈运之劳不至于太甚。祖宗受命,惩其大患而略其细,故敛重兵而聚之京师。根本既强,天下承受而服。然而转漕之费遂倍于古。凡今东南之米,每岁溯汴而上,以石计者,至五六百万。山林之木尽于舟楫,州郡之卒敝于道路,月廪岁给之奉不可胜计。往返数千里,饥寒困迫,每每侵盗,杂以他物,米之至京师者率(57)非完物矣。由此观之,今世之法,直以其力致之而木计其患,非法之良者也。臣愿更为之法,举今每岁所运之数而四分之。其二即用旧法,官出船与兵而漕(58)之,凡皆如旧。其一募六道之富人,使以其船及人漕之,而所过免其商税,能以若干至京师,而无所欺盗败失者,以今三司军大将之赏与之。方今滨江之民以其船为官运者,不求官直(59),盖取官之所入,而不覆较者得其赢以自润,而富民之欲仕者,往往求为军大将,以此推之,宜有应募者。其一官自置场,而买之京师,京师之兵,当得米而不愿者,计其直以钱偿之。夫物有常数,取之于南,则不足于北。舍之于东,则有余于西,此数之必然,而不可逃者也。今官欲买之,其始不免于贵。贵甚,则东南之民倾而赴之,赴之者众,则将反于贱。致贱必以贵,致贵必以贱,此亦必然之数也。故臣愿为此二者与旧法皆立,试其利害而较其可否,必将有可用者。然后举而从之,此又去冗费之一端也。

臣闻富国有道,无所不恤者,富之端也。不足恤者,贫之源也。从其可恤而收之,无所不收,则其所存者广矣。从其无足恤而弃之,无所不弃,则其所亡者多矣。然而世人之议者则不然,以为天下之富,而顾区区之用,此有司之职,而非帝王之事也。此说之行于天下,数百年于兹矣,故天下之费,其可已者常多于旧。臣不敢远引前世,请言近岁之事。自嘉祐以来,圣人迭兴,而天下之吏,京秩以上,再迁其官,天下郡守职司,再补其亲戚。自治平京师之大水,与去岁河朔之大震,百役并作,国有至急之费,而郊祀之赏不废于百官。自横山用兵,供亿(60)之未定,与京西流民劳徕(61)之未息,官私乏困,日不暇给,而宗室之丧不俟岁月而葬。臣以此观之,知朝廷有无足恤之义。臣诚知事之既往无可为者,然苟自今从其可恤而收之,则无益之费犹可渐减。此又去冗费之一端也。

臣不胜拳拳私忧过计,为是三冗之说以献。伏惟陛下思深谋远,听断详尽,于天下之事无所不瞩,臣之所陈,何足言者。然臣愚以为,苟三冗未去,要之十年之后,天下将益衰耗,难以复治。陛下何不讲求其原而定其方略?择任贤俊而授之以成法,使皆久于其官而后责其成绩。方今天下之官,泛泛乎皆有欲去不久之心,侍从之臣逾年而不得代,则皇皇而不乐。今虽不能使之尽久,然至于诸道之职司,三司之官吏,沿边之将佐,此皆与天子共成事者也。天下之事,将责成之而不久其任,开其源者不见其流,发其谋者不见其成功。此事之所以不得成也。陛下诚择人而用之,使与二府皆久于其官。人知不得苟免而思长久之计,君臣同心,上下协力,磨之以岁月,如此而三冗之弊乃可去也。

然而为此犹有所患。何者?今世之士大夫,好同而恶异,疾成而喜败,事苟不出于己,小有龃龉不合,则群起而排之。借如今使按察之官,任其属吏,岁终而无过,此其势必将无所不按,得罪者必将多于其旧。然则天下之口,纷然非之矣。不幸而有一不当,众将群指以罪,法一不当,不能动,不幸而至于再三,虽上之人亦将不免于惑。众人非之于下,而朝廷疑之于上,攻之者众,而持之者不坚,则法从此败矣。盖世有耕田而以其耜杀人者,或者因以耕田为可废。夫杀人之可诛与耕田之不可废,此二事也。安得以彼而害此哉!故夫按人而不以其实者,罪之可也,而法之是非,则不在此。苟陛下诚以为可行,必先能破天下之浮议(62),使良法不废于中道。如此而后,三冗之弊可去也。

三冗既去,天下之财得以日生而无害,百姓充足,府库盈溢,陛下所为而无不成,所欲而无不如意。举天下之众,惟所用之,以攻则取,以守则固,虽有西戎北狄不臣之国,宥(63)之则为汉文帝,不宥则为唐太宗,伸缩进退,无不在我。今陛下不事其本,而先举其末,此臣所以大惑也。臣不胜愤懑,越次言事,雷霆之谴,无所逃避。臣辙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书。

【注释】

(1)具位臣:意思是备位充数,不称职守之臣。是一种自谦的说法。

(2)官至疏贱:官位特别疏远低贱。至,特别。

(3)策:策问,策试。从汉代起,皇帝为选拔人才举行考试,事先把问题写在竹简上,叫“策”。后来皇帝出题考试便沿称此名。

(4)材力驽下:才学能力低下。驽,劣马,比喻才能低下。

(5)苟惩创前事:假如以原来制科考试的教训为借鉴。

(6)遐:远。

(7)迩:近。

(8)茀:草很多。

(9)庶政:众多繁忙的政务。

(10)经治:治国的制度。

(11)制断:裁断、决断。

(12)重之:再加上。

(13)跬步:半步。

(14)横山:北宋时西夏与宋边界附近的一个地方。

(15)期年:一周年。

(16)秘府:古代宫中收藏秘籍的地方,此处当指宫中财库。

(17)畜:通“蓄”,积蓄。

(18)重困:再加之以困难。

(19)偾:倒。此处应引申为车陷进泥中。

(20)踬:仆倒。跌倒。

(21)惴惴:心中不安的样子。

(22)窒:阴塞,不通。

(23)窘则懑乱:窘迫则烦乱。懑:烦乱。

(24)逮:及,达到。

(25)以时:及时,按时。

(26)徇:通“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死。

(27)任子:因父兄的功绩,得以授予官职的人。

(28)二府:宋代中书省和枢密院称二府。

同类推荐
  • 风缘

    风缘

    常越所著的《风缘/宁夏诗歌学会丛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在人生长河中的经历和感叹。作者文笔自然纯朴,如叙事般娓娓道来。书稿作者常越,现为刊物《贺兰山》诗歌编辑,作品发表于《绿风》《朔方》《西部》等报刊,并获得相关奖项。其作品感情充沛,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生活的一些思考。
  •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一世珍藏的散文130篇

    本书里的美文可以说是古今中外的名篇。这些文章的题材五花八门,不少是谈草木虫鱼、风花雪月的,可即使如此,也具有丰富、生动的意义。原因何在?就在于这些草木虫鱼、风花雪月打上了作者的精神印记,成为这些名家人格的艺术象征了。从这样的文章可以读出作者独特的生命理解、人生态度和思想信仰。
  • 李少君自选集

    李少君自选集

    作为《天涯》的主编,作为深刻地介入了当代思想状况和政治反思的诗人,李少君的诗中自然也折射了社会思想和历史进程中的一些重大议题。环境主义和生态主义意识中或许正渗透了诗人的政治敏感。但在创作这些生态诗歌之际,李少君的身份意识和政治认同都了无痕迹地化入了一种作为诗学的生态主义思维之中。
  • 当代散文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

    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从形式到内容,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名家散文佳作,有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有对亲人的无限深情,还有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并且由专家、名家为您解析,引导您鉴赏每一篇散文,使您更加深刻体验文中的韵味与涵义。
  • 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形成

    被召唤的传统:百年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形成

    本书主要研究百年中国文学的“传统”,内容包括:中国文学的创造机制及其现代意义,外来文化资源与中国新文学“传统”的塑形、现代体验与中国新传统的形成、被误读的新文学传统。
热门推荐
  • 女人孕期调养食谱

    女人孕期调养食谱

    《女人孕期调养食谱》从饮食角度,教你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以摄取全面的营养,孕出健康聪明的宝宝。炒菜、蒸菜、煮菜、滚汤等,营养与美昧兼备。
  • 哑巴皇妃复仇记

    哑巴皇妃复仇记

    他:慕容羲,嫡长子,煜羲王朝的第二位皇帝,在勾心斗角中出生,阴谋诡计中长大,步步为营中即位,早已厌倦了朝廷的阴谋诡计,后宫的勾引斗角,谄媚争宠;她:王玉莲,清丽脱俗,偶然的机会与皇帝结实,成为皇帝此生最爱最悔最愧的人;她:徐嫣然,镇国将军徐擎英的遗孤,17年前皇帝一道圣旨将其灭门,是母亲徐柳氏惨遭杀害前拼死所生,立誓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手刃皇帝,报徐家血海深仇。玉莲、嫣然本是一人,9年前身世之谜被揭开,被分割成两人。玉莲是本性,嫣然是仇恨。她和她骗他、杀他、爱他、为他生儿育女,无怨无悔。最终,大仇得报,他性命垂危,而她服下祛识散,致盲、致聋、致哑。从此变为废人,成为真正的哑巴皇妃。
  • 唐大善人修真传

    唐大善人修真传

    敲诈勒索、打架斗殴、欺压乡邻,坏事不知道做了多少......他是无恶不作的纨绔,乡人尊称“唐四爷”!他的资质根本不适合修行,却阴差阳错得了一部修道功法,从此踏上修真之路。难题在于,这功法要求他做一个“大善人”!这......这怎么可能???且不说做善事的超高技术难度,在这尔虞我诈、自私残暴的修真界,要做一个大善人......那不是找死是什么?!他能最终活下来,简直就是个奇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如何一步步挣扎求存,最后成为名扬宇内、仙神皆惧的唐大善人!
  • 盗墓大宗师

    盗墓大宗师

    给我点时间,我会将这本小说重新整理后发出来。新书出门左转《盗墓大宗师(重写版)》
  • 天玉传

    天玉传

    杀伐之中才能脱戒;无极之下自可证道!一枚玉佩,一个少年,一片异世大陆,演绎一段血腥的杀伐之路!
  • 邪魅狼君:吃掉小猪婆

    邪魅狼君:吃掉小猪婆

    在穿越的潮流中,朱倩倩也华丽丽的穿越了,人家穿越成公主,王妃,再不行也是萌宠狐狸呀,猫之类的!可她呢?居然穿越成猪了!!还被狼喜欢上了!!怎么可以这样啊!她发誓!绝对要脱离猪这个身份。可当她慢慢发现自己的真是身份之后,却宁愿回到以前是猪的日子。
  • 泪滴痣

    泪滴痣

    现在,我们在期盼未来。而未来,我们在回忆那年。青春如此,快乐也好,苦累也罢,人生总要经历,或许你只当它是一场梦,却不知你是多么希望它是现实。
  • 流年魔戒:命运的时光恋歌

    流年魔戒:命运的时光恋歌

    一场车祸,她本应死去,却被手上的魔戒所救,灵魂却被一分为二。其中一个灵魂回到曾经的曾经古代,一个灵魂回到了一个完全不知的现代。失去记忆的她,该何去何从。一个吸血鬼,化身为总裁。只为等待千年前的她。当她出现时,他还能像以前一样淡定吗。一场命运的时光恋歌将在她们之间打响。
  • 超量子重生

    超量子重生

    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秦渊遭遇了一系列诡异变故,重生到了十年前的高中时代。然而当他准备竭力挽回旧恨之时,却发现,这一个“自己”,并非记忆中存在过的那个自己。当平行宇宙化为泡影,当穿越时空成为虚幻,科学是否还有能力解释这诡异的一切?秦渊在这超量子的宇宙中冲霄而起,一步步登上宙之王座。蓦然回首,世界只在我心。
  • 魔血战神

    魔血战神

    他出生于庞大的不坠夜族,却因特殊的体质而受尽嘲弄。他会就此沉沦吗?然也,流着魔血的圣体少年。一枚古老的神秘号角。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是龙,注定将翱翔天际。蛟龙出海,天地动荡!“不管圣、魔,正、邪,看我一声怒吼碎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