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40500000044

第44章 苏辙卷(3)

三宗(1)

黄帝、尧、舜寿皆百年,享国皆数十年。周公作《无逸》(2),言商中宗享国七十五年,高宗五十九年,祖甲三十三年;文王受命中身,享国五十年。自汉以来,贤君在位之久,皆不及此。西汉文帝二十三年(3),景帝十六年(4),昭帝十三年(5);东汉明帝十八年(6),章帝十三年(7),和帝十二年(8);唐太宗二十三年(9)。此皆近世之明主,然与《无逸》所谓“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10)”,“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四三年”者,无以大相过也。至其享国长久,如秦始皇帝(11)、汉武帝(12)、梁武帝(13)、隋文帝(14)、唐玄宗(15),皆以临御久远(16),循致大乱(17)。或以失国,或仅能免其身。其故何也?人君之富,其倍于人者千万也。膳服之厚(18),声色之靡(19),所以贼其躬者多矣(20)。朝夕于其间而无以御之(21),至于夭死者,势也。幸而寿考,用物多而害民久,矜己自圣(22),轻蔑臣下,至于失国,宜矣(23)!

古之贤君必志于学,达性命之本,而知道德之贵。其视子女玉帛,与粪土无异(24),其所以自养,乃与山林学道者比,是以久于其位而无害也。傅说之诏高宗曰(25):“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26)。事不师古,以克永世(27),匪说攸闻。惟学逊志(28),务时敏(29),厥修乃来(30)。允怀于兹(31),道积于厥躬(32)。惟敩学半,念终始典于学,厥德修罔觉。监于先王成宪(33),其永无愆(34)。”呜呼,傅说其知此矣!

【注释】

(1)三宗:《尚书·无逸》所称之殷中宗太戊,高宗武丁,祖甲(即太甲),是商代三位贤君。

(2)周公作《无逸》:成王即位,周公恐其逸豫,为之作《无逸》。

(3)文帝:刘恒,高祖刘邦子。

(4)景帝:文帝子刘启。

(5)昭帝:武帝子刘弗陵。

(6)明帝:光武帝子刘庄。

(7)章帝:明帝子刘炟。

(8)和帝:章帝子刘肇。

(9)唐太宗:李世民。

(10)耽乐:沉溺于享乐。从:从事。

(11)秦始皇帝:嬴政,在位三十六年。

(12)汉武帝:刘彻,在位五十三年。

(13)梁武帝:萧衍,在位四十七年。

(14)隋文帝:杨坚,在位二十三年。

(15)唐玄宗:李隆基,又称唐明皇,在位四十三年。

(16)临御:君临天下,统治天下。

(17)循致:渐渐招致。

(18)膳服:膳食和车服。

(19)靡:奢侈。

(20)贼:残害。躬:身。

(21)御:驾驭,抵挡。

(22)矜己自圣:以贤明才能自负。矜:自负贤能。

(23)宜:应该。

(24)与粪土无异:看得和粪土一样轻贱。

(25)傅说之诏高宗:傅说告诉高宗。

(26)王五句:言王者多闻众事,从古训中学习,才能有所收获。

(27)克:能够。永世:长远。

(28)惟学逊志:学以顺志。

(29)务:致力。时:通是,此,这。敏:敏疾,迅速。

(30)厥:其。修:美德。

(31)允:用,以。

(32)厥躬:其身。

(33)监:通鉴。借鉴,视。成宪:成法。

(34)愆:过错。

周公(1)

言周公之所以治周者,莫详于《周礼》(2),然以吾观之,秦汉诸儒以意损益之者众矣(3),非周公之完书也。

何以言之?周之西都,今之关中也(4);其东都,今之洛阳也。二都居北山之阳,南山之阴。其地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补,不过千里,古今一也。而《周礼》:王畿之大(5),四方相距千里,如画棋局,近郊、远郊、甸地(6)、稍地(7),大都(8)、小都(9),相距皆百里。千里之方地,实无所容之,故其畿内远近诸法,类皆空言耳。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一也。

《书》称(10):武王克商而反商政,“列爵惟五(11),分土惟三(12)。”故《孟子》曰:“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13)。”郑子产亦云(14),古之言封建者,盖若是。而《周礼》:诸公之地方五百里,诸侯四百里,诸伯三百里,诸子二百里,诸男百里。与古说异。郑氏知其不可(15),而为之说曰:“商爵三等(16),武王增以子、男,其地犹因商之故。周公斥大九州,始皆益之,如《周官》之法。于是千乘之赋,自一成十里而出车一乘,千乘而千成,非公侯之国无以受之。”吾窃笑之。武王封之,周公大之,其势必有所并,有所并必有所徙。一公之封,而子男之国为之徙者十有六。封数大国而天下尽扰,此书生之论,而有国者不为也。《传》有之曰(17):“方里而井,十井为乘,故十里之邑而百乘,百里之国而千乘,千里之国而万乘。古之道也。”不然百乘之家为方百里,万乘之国为方数圻矣,古无是也。《语》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18)。”千乘虽古之大国,而于衰周为小,然孔子犹曰:“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然则虽衰周,列国之强家,犹有不及五十里者矣。韩氏、羊舌氏,晋大夫也。其家赋九县(19),长毂九百(20)。其余四十县,遗守四千(21)。谓一县而百乘则可,谓一县而百里则不可。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二也。

王畿之内,公邑为井田,乡遂为沟洫(22)。此二者,一夫而受田百亩,五口而一夫为役,百亩而税之十一,举无异也。然而井田自一井而上,至于一同而方百里(23)。其所以通水之利者,沟、洫、浍三(24)。沟、洫之制,至于万夫,方三十二里有半,其所以通水之利者,遂、沟、洫、浍、川五(25)。利害同而法制异,为地少而用力博,此亦有国者之所不为也。楚鑪掩为司马(26),町原防,井衍沃。盖平川广泽,可以为井者井之;原阜堤防之间(27),狭不可井则町之。杜预以町为小顷町(28)。皆因地以制广狭多少之异,井田、沟洫盖亦然耳。非公邑必为井田,而乡遂必为沟洫。此《周礼》之不可信者三也。

三者既不可信,则凡《周礼》之诡异远于人情者(29),皆不足信也。古之圣人,因事立法以便人者有矣,未有立法以强人者也(30)。立法以强人,此迂儒之所以乱天下也(31)。

【注释】

(1)周公:姬旦,周文王子,武王弟,辅助武王灭纣,建立周王朝,封于鲁。

(2)《周礼》:原名《周官》,也称《周官经》。

(3)损益:增减改动。

(4)关中:地名。相当于今陕西。

(5)王畿:王都近郊之地。畿,jī。

(6)甸地:古代称都城郊外的地方为甸,即城郊外之地。

(7)稍地:周代称距王城三百里的地域为稍地,给大夫作采邑。

(8)大都:公之封地。大的封邑。

(9)小都:相对于大都的小的封邑。

(10)《书》称:见《尚书·武成》。

(11)列爵惟五:爵位分五等,即公侯伯子男。

(12)分土惟三:列地封国,公侯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为三品。

(13)附庸:附属于诸侯的小国。

(14)郑子产亦云:郑子产也这么说。

(15)郑氏:郑玄(127—200),字康成,东汉高密人。遍注五经,其中包括为《周礼注》。

(16)商爵三等:谓公侯伯。

(17)《传》:指古书传。

(18)摄乎:介于。

(19)其家赋九县:韩氏、羊舌氏两大夫家共有九县之赋。县:地方行政区划。

(20)长毂九百:战车九百乘。每县百乘,九县为九百乘。

(21)遗守:留下守国。

(22)遂:远郊之地。

(23)一同:方百里的土地。

(24)洫:田间水道。浍:田间排水道。

(25)遂、沟、洫、浍、川:五种水道。

(26)楚鑪掩:鑪掩,楚大夫,又称鼇掩。见《左传·襄二十五年》。司马:楚司马,位在令尹、莫敖下,掌军事。

(27)原阜堤防:平原丘陵堤坝。

(28)杜预:晋京兆杜陵人。

(29)诡异:奇特。远于人情:不合人情。

(30)强:勉强。

(31)迂儒:迂腐不通人情事理的儒生。

管仲

先君(1)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2),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管仲身有三归(3),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以为非,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计,知诸子之必争,乃属世子于宋襄公。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盖至此乎?於乎!三归、六嬖之害,溺于淫欲而不能自克,无已则人乎!《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四方且犹顺之,而况于家人乎?

《传》曰:“管仲病且死(4),桓公问谁可使相者。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5)何如?’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6)何如?’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闲之(7),则小人不能奋其智。《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岂必人人而诛之!

管仲知小人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8)。於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注释】

(1)先君:指苏辙的父亲苏洵。

(2)五公子之乱:齐桓公死后五位公子作乱。

(3)三归:娶了三个女人。

(4)且死:将死,且,将要。

(5)开方:齐桓公幸臣。

(6)竖刁:齐桓公幸臣。

(7)闲之:不重用他们。

(8)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后来宋人出兵平定了齐国的内乱。

知囗赵武

齐桓公存三亡国(1),以属(2)诸侯,其义多于晋文,然桓公没而齐乱,其后不能复伯(3)。文公子孙世为盟主,二百余年,与春秋相终始。其故何也?虽襄公、悼公(4)之贤,齐所无有,然其所以保伯业(5)而不失者,则有在也(6)。伯者之盛,非能用兵以服诸侯之为难,而能不用兵以报诸侯之为难耳。文公之后,前有知夬,后有赵武,皆能不用兵以服诸侯。此晋之所以不失伯也。

悼公与楚争郑,三合诸侯之师,其势足以举郑而却楚。晋之群臣中行偃,栾黡之徒欲一战以服楚者众矣。惟知夬为中军将,知用兵之难,胜负之不可必,三与楚遇,皆迁延稽故,不与之战,卒以敝楚而服郑。此则知夬不用兵之功也。悼公死,平公立。平公非悼公比也,然能属政赵武(7)。武尝与楚屈建合诸侯之大夫于宋,以示弭兵(8)。赵武于此,有仁人之心二焉。方其未盟也,屈建衷甲将以袭武(9),武与叔向谋之。叔向曰:“以信召人,而以僭济之,人谁与之?安能害我?”武从其言。卒事,而楚不敢动。将盟,晋楚争先。叔向又曰:“诸侯归晋之德只(10),非归其尸盟(11)也。子务德,无争先。”武亦从而先之。

此二者,非仁人不能。何也?人将衷甲以袭我,我亦衷甲以待之。此势之所必至也。不幸不胜,无可言者。虽幸而胜,晋、楚之祸必自是始。晋为盟主,常先诸侯矣。晋未失诸侯,而楚求先之,若与之争,楚必不听,晋、楚之祸亦必自是始。然此二者,皆人情之所不能忍也。忍之近于弱,不忍近于强,而武能忍之。晋、楚不争,而诸侯赖之。故吾以为武有仁人之心二焉。凡晋之所以不失诸侯,而赵氏之所以卒兴于晋者,由此故也。《春秋》书宋之盟,实先晋而后楚。孔子亦许(12)之欤!

【注释】

(1)存三亡国:使三个将要灭亡的国家保存下来。

(2)属:统领。

(3)复伯:恢复霸主地位。伯,通霸,春秋时诸侯的盟主。

(4)襄公,悼公:指晋襄公,晋悼公,都是晋文公的后人。

(5)伯业:霸业。

(6)则有在也:自有(霸业)存在的(道理)。

(7)属政赵武:将国政交给赵武管理。

(8)弭兵:停止战争。

(9)衷甲:将战甲穿在里边:即战甲外用衣罩住。

(10)德只:德行。只,名词末语气词。

(11)尸盟:主办诸侯结盟的事物,犹言主盟。

(12)许:赞同。赞许。

汉高帝

高帝(1)之入秦,一战于武关,兵不血刃,而至咸阳。此天也,非人也。

秦之亡也,诸侯并起,争先入关。秦遣章邯出兵击之。秦虽无道,而其兵方强。诸侯虽锐,而皆乌合之众。其不敌秦明矣。然诸侯皆起于群盗,不习兵势,陵藉郡县,狃(2)于亟胜,不知秦之未可攻也。于是章邯一出而杀周章,破陈涉,降魏咎,毙田儋,兵锋所至,如猎狐兔,皆不劳而定。后乃与项梁(3)遇,苦战再三,然后破之。梁虽死,而秦之锐锋亦略尽矣。然邯以为楚地诸将不足复虑,乃渡河北击赵。邯既北,而秦国内空。至是秦始可击,而高帝乘之。此正兵法所谓避实而击虚者,盖天命,非人谋也。

同类推荐
  •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缘路而歌

    缘路而歌

    《缘路而歌》是一本文集,收集了散文篇、人物二题、小说篇、杂文等精美作品。
  •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诗选)

    《摇摇晃晃的人间》是女诗人余秀华的首部个人诗集,共收录其精选作品100余首,内容始终围绕爱情、亲情、生活感悟和对外面世界自由的向往。余秀华一直生活在乡村,出生时脑管肢体的部分受了损伤,但这一切似乎与她的诗人角色毫不违和,她以为“就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诗歌)以赤子的姿势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她的诗有着大胆的想象和刻骨铭心的爱,语言也具有直击读者内心的力量,她的诗苦痛但不阴暗,大胆而又清纯,给人信心,充满阳光。
  •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

    《那时很年轻》收录了《福清城里有座小楼》、《有用或无用的小说》、《散文的精髓是自由》、《中国的惰性》、《文学的作用》等散文、随笔作品。
  •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这是一本全面、立体地介绍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散文。作者把他五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间目睹的可可西里的变化和藏羚羊的命运以及自己的感受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不乏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阅读此书等于亲历了一回可可西里。
热门推荐
  • 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

    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

    《养得好活到100不显老(一生的抗衰老革命)》编著者赵铁锁。健康专家赵铁锁先生的最新力作!中老年人群,早衰、患病人群以及职业女性的抗衰老圣经!本书结合了作者的亲身实践与研究,内容通俗实用;全书文字精炼准确,插图精美,整体图文并茂,便于读者阅读。不管是送给父母朋友,还是送给上司领导,还是送给自己,都是最好的选择!
  • 星舞缤纷天下

    星舞缤纷天下

    天上的星星遗落在人间,也许最初会被尘土所掩盖,但污尘早晚会去,天星自会显露,那时,它夺目的光华必然照亮人间……
  • The Origins of Contemporary France

    The Origins of Contemporary Franc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上古世纪之非常规灵魂术士

    上古世纪之非常规灵魂术士

    谁说灵魂术士就一定要苦大仇深,人见人嫌。林肯第一个啐他一脸,因为林肯自己就是一个欢欢乐乐的灵魂术士。要问为什么,你为他在一个十分有爱的公会里,这里就是他的家,他绝对不会让公会的每一个人在哭泣。年少的他曾经如此发誓。
  • 洒脱先生诗集

    洒脱先生诗集

    在那青涩的青春里,层层渗透依次清晰的分出屡屡诗语。历游各地;所见,所闻,所感交织相融为一体。初露锋芒,以诗为骨,展开续集,再唤小说。皎月安然待雁归,曙光女神夜归尘;寒山古寺虚空渡,幻影婆娑入寒潭。
  • 五代情殇

    五代情殇

    多年以后,当考古学家进入北宋宋太宗赵匡义的皇陵时,在众多随葬的名画中找到了一张少有的北宋帛画,上面是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跨越千年,人们只能从那个年轻女子微垂的眼睛里探寻无法得知的秘密:她是谁?为什么会出现在一代天子的帝陵中?没有答案,帛画上还有一枚苍劲有力“潇”字,这会是这个女人的名字吗?翻遍典籍的专家们没有找到有关这个女人的只字片语,那么当年宋太宗在烛火中凝视这张画时,究竟在想什么呢?故事似乎要追溯的更远,风雨五代晚唐时,那个名为“潇”的女子一颦一笑慢慢清晰,她的身世、她的爱情都是烟雨朦胧里的一声叹息…
  • 杀生丸之千年之恋

    杀生丸之千年之恋

    杀生丸同人,第一次写,不好勿喷,请多多支持
  •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自信与机遇(漫漫求知路)

    学会共处,不只是学习一种社会关系,它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入。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
  • 一品封疆

    一品封疆

    人生四大喜,洞房花烛夜,穿越第一天就赶上入洞房,陆英还在那里偷着乐,没想到居然被人谋杀!我床还没上呢!等我上完床!
  • 一品寒门娇

    一品寒门娇

    简介;齐妍凌重生在一户猎户之家,本以为可以平淡幸福,不曾想一场兵祸,将平静的生活粉碎,齐妍凌看着欲哭无泪的弱母跟幼弟,握紧小拳头“她就不信她活不下去”打猎开荒,良田千亩,家奴无数,一袭红妆渐盖,公子世无双。山河裂,风吹云动,四海惊!为寻找失踪的父亲,无意入局,天地风云聚变,波谲云诡的权谋争斗,祸乱四起,为保幼弟安稳,戎装峥嵘保一域安稳。弃我者我永弃,不离不弃者我必生死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