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39400000004

第4章 七夕乞巧形式多变

七夕最具代表性的风俗就是祈求织女星,希望自己也跟织女一样有着灵巧的双手,把布织得更好。此风俗名为“乞巧”,而最早的乞巧方式穿针乞巧,始于汉。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在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古代有文献记载购买乞巧物的盛况,由此可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不亚于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这也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一)穿针乞巧

七夕的重头戏主要在女子的身上,因为在传说中,织女的手非常巧,能织出云彩一般美丽的天衣。为了使自己也能拥有织女一样的巧手,在少女之间,于是发展出了一种乞巧的习俗。

七夕穿针习俗从南朝就开始盛行了。在七夕的晚上,女子们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看谁先穿过就是“得巧”了。

早先的月下穿针,尚有穿五孔针、七孔针、九孔针的传说,可以说充满了竞技的意味。将女人才艺与游戏化的竞赛结合在一起,因此而得巧,可谓实至名归。

后来,风流天子唐玄宗也非常重视七夕,他在宫中建造了一座乞巧楼,楼高百尺,可容纳数十人。又在楼上陈设各色瓜果祭祀牛郎、织女。宫中的妃嫔们则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在月下穿针,先穿过者为得巧。同时还有音乐演奏,欢乐达旦,引得大家争相效仿。

旧时,山东各地都以七夕为节,举行多种多样的乞巧活动。

单县的七月七日之夜,乞巧活动十分热闹。穿着新衣的少女,三五成群地聚在庭院中,摆上香案,陈列各种瓜果和化妆品,一起祭拜七姐姐,边拜边唱:

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然后,每人从老太太手中接过一根针、七根线,借着香头的微光穿针引线。谁穿上线,谁就算乞得巧了,穿得最快者最巧。

针对七夕乞巧的习俗,五代·后唐人杨璞《七夕》诗写道: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唐人权德舆《七夕》诗写道: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穿针乞巧之习,古而有之,且让人乐此不疲。

(二)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但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习俗。

从明清以后,在七月七日的上午,人们便拿一碗水晒在太阳下,过一会儿,水面便产生一层薄膜。这时,把平日缝制衣服或绣花的针投入水中,针便会浮在上面。

如果这时看到水底的针影成云物、花朵、鸟兽的影子或细直如针的,便是“乞得巧”。但是,如果水底针影像槌子般粗或弯曲不成形的,就表示投针的这个妇女是个拙妇。

有许多文献记载说,七月七的中午,妇女乞巧,投针于水,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如锥,以此来检验女工之巧。

有些妇女,采集各种鲜花,放在盛有水的铜盆里,露置院中,第二天取来搽面,据说可使皮肤娇嫩白净。有些妇女还捣凤仙花,取出汁,染无名指和小指的指甲,称红指甲。

有些妇女还唱《乞巧歌》:

乞手巧,乞容貌,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姐妹千万年。

除此之外,七夕当天还得在月下设一香案,供上水果、鲜花向织女乞巧。据载,蔡州有位丁姓女子,擅长女红。有一年七夕,她在乞巧时,看到一颗流星掉在她的香案上。第二天早上一看,原来是只金梭。从此以后,她“巧思益进”。

此外,民间还有窃听哭声之说。据说童女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的走到古井旁,或是葡萄架下,屏息静听,隐隐之中如果能听到牛郎、织女对谈或是哭泣的声音,此女必能得巧。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而已,不足为信。

为了乞巧,有些女子会在酱缸台上摆放井华水,即早晨担的第一桶井水,在盘子里装上灰抹平,放在那上面,祈求自己有灵巧的针线活的手艺。第二天如果在灰上有什么痕迹,就代表是灵验了。

这种风俗是因为把织女当成在天上管针线活的神,随着在我国汉代盛行的乞巧风俗而起源的。这种风俗到了唐代,还传播给了周边的民族,并流传了下来,反映了古代妇女的勤劳与智慧,和向往美好生活的祈求。

(三)斗巧活动

有些地方乞巧节的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斗巧的风俗。如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饽饽、烙巧果子等。

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汤的习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一些地方的儿童特别重视吃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这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

斗巧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高祖的爱妃戚夫人的宫女贾佩兰,在离开宫中嫁给扶风人段儒为妻后,经常跟人们谈起在汉宫七夕的事。

贾佩兰说,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作“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才女们,一起到闭襟楼学习穿针乞巧。

其中,有个称徐婕妤的妃子,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在晚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儿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作“斗巧”,充满了无尽的趣味。

(四)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源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在七夕的夜晚,妇女用彩线穿七孔针,并且摆设香案,桌上放置一些瓜果,向织女乞巧。如果夜里有小蜘蛛在瓜果上结网,就被认为得到织女的青睐,将来能够灵心巧手。

在汉朝,妇女把一种小型蜘蛛,古代称果子,放在一个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到唐朝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而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論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

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而后世多遵照唐俗。

(五)乞巧的发展

唐朝时的乞巧之风十分盛行,流传有许多关于乞巧的故事和传说。

唐肃宗时,有一女娥名叫郑采娘,在七夕夜陈瓜果香案向织女乞七弋。

织女问采娘乞求什么?

采娘答曰:“乞巧”。织女便送她一枚寸余长的金针,缀在纸上,并嘱三日不得告人,如此便可得巧,不久还可以变成男子。

两天后,采娘将此事告知母亲,母亲深感奇异,执意要看个究竟。结果金针不见了,只有一张有针迹的空纸。后来,采娘死后托生成了一个男孩。

这就是流传甚广的“金针度人”的故事,后人用来比喻传授某种秘法绝技。

宋代以后,乞巧的活动较之以前更为丰富。东京潘楼出现了民间乞巧市,专卖乞巧物。从七月一日起,乞巧市就车水马龙,游人如织。七夕节前夕,更是车马马龙,一般百姓亦用竹木或麻杆编成“乞巧棚”。

民间的乞巧制品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朴素的审美情趣。“仙楼”是剪五彩纸为层楼,“仙桥”是剪纸为桥,上有牛郎、织妇及仙侍从。“花瓜”是在瓜上刻花纹。“种生”是以绿豆、小麦、小豆等在瓷器内用水泡浸,长出数寸长的绿芽,用红蓝彩条束起。

宋代以后,对牛郎、织女的传说是进一步完善,并有了新的发展。最突出的一点是增加了男孩儿祀牛郎神的习俗。

每逢七夕,便设乞巧市,专卖乞巧物,自七月初一开始,连续数日。到七夕之夜,小儿则置笔墨纸砚于牵牛位前,书写“某乞聪明”;小女孩则将针线箱放于织女位前,俗称“某乞巧”。

北宋诗人梅尧臣诗中写道:

古来传织女,七夕渡明河。

巧意世争乞,神光谁见过。

隔年期已拙,旧俗验方讹。

五色金盘果,蜘蛛浪作窠。

北宋著名画家燕文贵曾画《七夕夜市图》,此长卷正是描绘汴梁城繁华的街道潘楼一带七夕夜市的热闹场面。可惜同大多著名宋画一样,该画作没有流传下来。如果流传下来,其繁盛程度无疑超过《清明上河图》,因为潘楼七夕夜市位于汴梁中心繁华地带,而《清明上河图》画的是汴梁的城郊一带,不是城市中心,远不能形容宋朝首都的繁盛。

李朴《乞巧》诗写道:“处处香筵拂绮罗,为传神女渡天河。”孔仲平《七夕》诗写道:“高列瓜华结彩楼,半空灯烛照清秋。”王禹偁《七夕》诗写道:“归来备乞巧,酒肴间瓜果。海物杂时味,罗列繁且夥。家人乐熙熙,儿戏舞娑娑。”从这些诗作中的描述中,足以看出北宋时,人们对七夕节的重视与当时的热闹程度。

宋代妇女拜织女乞巧,是因为羡慕织女的本领,但宋代人却不羡慕织女的爱情,所以很少有人对织女乞求爱情。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的这首著名的七夕爱情诗,是对织女牛郎七夕夜短暂相会最完美、最浪漫的诠释。但这并不能代表宋人的普遍看法。

更多的宋人对牵牛织女每年七月七这一天夜里才相会一次表达了不满。许多宋人认为,织女的爱情太过于惆怅、哀怨、悲伤、凄凉,对织女的“聚少离多”的爱情充满了不平与同情。

晏几道《鹧鸪天·七夕》词写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李清照《行香子·七夕》词写道: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宋人更多有关七夕的诗歌,都是认为织女的爱情是哀怨的,“别多欢少”“别恨难穷”,是宋人对织女爱情的普遍评价。

有些宋人认为,人间的巧妇赛过天上的织女。陈师道《菩萨蛮·七夕》词写道:

绮楼小小穿针女,秋光点点蛛丝雨。

今夕是何宵,龙车乌鹊桥。

经年谋一笑,岂解令人巧。

不用问如何,人间巧更多。

宋代人认为,人间心灵手巧的妇女比天上多。宋人的七夕节是欢庆快乐的女儿乞巧节,不是纪念哀怨相逢的爱情节。

明清时期,七夕作为最重要的民间节日之一,可谓精彩纷呈。清代七夕的主要活动是家家陈列瓜果等食品并焚香于庭,用以祭祀牛郎、织女二星乞巧。

据《清嘉录》记载,百姓用巧果或无花果,“陈香烛于庭,或露台之上,礼拜双星,以乞巧”。

从七夕节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来看,其文化内涵既是对传统的男耕女织生产模式的神化和赞颂,也是劳动人民对男女爱情坚贞信念的祈祷和向往。特别是通过乞巧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充分再现了一种特定意义上的精神寄托。

同类推荐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 云阳风情录

    云阳风情录

    云阳被列入国家、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遗迹有40多处,在三峡库区乃至全国都不多见。张飞庙、磐石城、彭氏宗祠、千年盐业古镇……遍布全县的文化遗存宛如历史前行中镌刻在岁月间的印痕,成为今天云阳人的骄傲和财富。
  •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季羡林五堂国学课

    聆听国学泰斗畅谈中国文化之精髓,感受东方传统文化魅力。众所周知季老是著名的文化大师,他对于中外文化,尤其是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长期从事东方文化研究,他在晚年也一直在思考“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季羡林的五堂国学课》将引领读者于行文问听大师阐述他对中国文化的体悟与沉思,带领读者从深层次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 陇南文化

    陇南文化

    本书讲述了陇南地区的文化特色,浅显易懂的文笔,使人犹如身临其境。
  •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文化之旅

    余秋雨,他学贯中西,推动了当代中国散文的发展,被誉为“余秋雨现象”。他的近十本“文化散文”著作,自上世纪90年代初出版至今,频频刷新销售排行榜,且拥有了无数读者,创造了出版界的奇迹。本书作者以鲜活的语言为针脚,所穿之线是余秋雨的“读书生活”。作品清晰地再现了余秋雨的成长之路,使读者从这位文化大师身上,领略到了作为一个人生存奋斗、发展完善的方向。
热门推荐
  • 杀手穿越:惊天逆袭

    杀手穿越:惊天逆袭

    她,二十一世纪的顶尖杀手,一朝穿越,她沦落相府五小姐。当她遇到他,他霸气侧漏,魅惑众生,却对他宠之入骨,他曾说:慕容紫,不管是一生一世还是三生三世,你只能是我一个人的!女尊女强,欢迎支持!
  • 那些年写的文字

    那些年写的文字

    有的城一生只能来一次有的城,还没有离开就想着再来……纯粹是魔咒自己的一本记念书籍,也不求什么成绩。是纯文学的东西
  • 印记

    印记

    早晨的天空,阴沉的可怕……你在远处悄悄的看着我……我只是抬头仰望着,这灰蒙蒙的天空。
  • 凤血凰毒

    凤血凰毒

    她,天真无邪,现代的孤儿他,身居高位,蛇界的君主她,身世成谜,却依然无忧活过他,惊世绝艳,却眸中悲凉隐匿一场不甚美好的初遇,使两人命运开始纠葛。眼前温润如玉,睥睨天下,傲视九天的帝王是她的夫君,为何她会感觉如此陌生!是精心设计的温柔陷阱,还是不为人知的惊天阴谋?当男子为了一个女人,亲手将属于他们的孩子埋葬,她才知道,原来他设计的不仅仅是自己!
  • 浮生一世.月落倾城

    浮生一世.月落倾城

    记得初见那天,他用一只小小的萤火虫为她指引了方向。当她狼狈的出现时,他只是漠漠地看了一眼,转身离开。他的心思,她总是读不懂,猜不透。当她终于以为自己触碰到他,他却决绝地离开,她的心,一点一点地,冰封……对不起,还是无法忘记你………
  • 宠妻成宝:穿越老婆超霸道

    宠妻成宝:穿越老婆超霸道

    汽车不认识?马桶不会用?手机当砖头?连衣服都不会穿?!这也太夸张了吧!从圣安朝穿越到现代的小满,本是相国的千金,却莫名其妙成了现代人,而且还被当成货物送人。被霸道总裁误会,被狠毒女人折磨,面对种种刁难,小满身心俱疲……终有一天,小满爆发了,欺负我的,你们等着,本小姐要绝!地!反!击!
  • 噬天帝尊

    噬天帝尊

    天地乱,帝尊降,万物叩首,一代杀手之王唐轩穿越到一个以修炼元力为主的世界,这里没有所谓的江湖道义,有的仅仅是争夺与杀戮,在这个强者为尊的世界唐轩是否还能杀出一条属于他的血路,创造昔日的辉煌,曾经已是沧海,未来还需打造,何为神?我就是神,神也是人,能够主宰自己命运之人便是神,过去不等于未来,失败只是暂时停止成功,迷茫的唐轩得到帝尊传承,如有神阻必将神诛灭,如有佛阻,将全力将佛消除,天地都随着他的成长而改变,等级区分:炼体散元人元玄元地元天元圣元帝元,尊元
  • 一天情乱:豪门少奶奶
  • 夜王宠妃:废材逆天七小姐

    夜王宠妃:废材逆天七小姐

    (女强、男强、宠文、爽文、快更!)她,23世纪的最完美最冷酷最血腥的杀手生化人,却穿越恭王府最废材草包的七小姐身上。但怎知废材的她却逆天改命,恍然间却成了传说。他,蝶州云帝国的夜王殿下,冷酷无情霸道腹黑,天赋强大,霸者之身。当腹黑霸道的他遇到绝代芳华的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看他与她如何冲破藩篱,上演强者与强者的碰撞,追逐与被追逐的欢喜冤家。
  • 农门美娇妻

    农门美娇妻

    一朝身死,将门女重生成农家妇。替嫁为野人妻,刘晓冬唯有韬光养晦。夺亲之仇,灭门之恨,她会让他们一一还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