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24100000126

第126章 豺狼的末日(2)

翻开史书,田锡的谏议面遍布农业、商务、军事、政治,几乎国家的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件事,都在他的掌控之中。只是由于篇幅的限制,还有他毕竟只是言官,只能提建议却没法定决策,所以在国家大事中才没有出现他的名字。

这就是中层干部的一种遗憾,事情几乎都是他们做的,可是上层建筑里没有他们的名字,基层的老百姓们也不认得他们,尤其在历史的长河里,他们都只是河床底部的鹅卵石,只有在某个特定的时刻里,河水突然变清澈了,我们才会偶然间看到他们。

下面出事的就是位顶级的大人物,宋朝史上第二位三任宰相的吕蒙正,他突然间病倒。

是在五月间,望都之战刚过去的一个多月,吕蒙正“暴中风眩”,马上就支持不住了。这一年他五十七岁,在古代已经是高危人群,赵恒非常紧张,马上就去探望。

这位老宰相一生中的确没做过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不像当年的赵普那样威震朝廷,但是他的资历,尤其是严明刚正的气节,是这时风雨飘摇的宋朝的一根定海神针。这时他再突然间倒了,让赵恒措手不及。

而且让人更担心的是,另一位宰相李沆的年岁也和吕蒙正一样,都年近六旬,这样的年纪,谁敢保证他就永远健康?

赵恒的苦难日子到了,外战良将遇难,内政重臣病亡,焦头烂额,但这仍然只是个开始。再四个月之后,西北边疆突然传来了警报,李继迁集结了全族的人马,这一次大张旗鼓,目标直指宋朝境内的环州、庆州,要一举拔掉宋朝边疆的重镇,让它们成为第二个、第三个灵州!

消息传进开封,宋朝的大臣们一片惊恐,他们建议立即向西线增兵,甚至不惜动用北方防线的骑兵,去紧急增援。

与辽人的战争都发生在宋朝国境之内,这时再被党项人打进来,那就真的四面漏风,国将不国了!

但是赵恒的反应却出人意料的平静,他只说了一句话——李继迁在耍诈,他的目标是西边。

西边?大臣们摸不着头脑,赵恒却拒绝解释,他的关注点远远越过了环州、庆州,甚至以前的灵州,到达了遥远的河西走廊。

六谷部,潘罗支。

李继迁一定是声东击西,去偷袭吐蕃。因为潘罗支已经是宋朝的朔方节度使、灵州四面都巡检使。并且声称自己准备好了六万名士兵,随时都等待和宋朝配合,去干掉那个党项野种李继迁。

那么也就是说,潘罗支是随时都在备战的,李继迁应该没有什么空子可钻才对……赵恒坐在自己的宫殿里,不停地计算着西北边疆之外到底会发生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时整个东亚都是一盘棋,千里之外的风吹草动就足以决定另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但是他却注定了无能为力,开封府和西凉城(今甘肃武威)的距离让人绝望,河西走廊上发生的事,至少要两个月之后才能传过来,他根本就没法抢在李继迁的偷袭之前,去警告潘罗支。

回到当年,赵恒有理由乐观。从唐朝、五代开始,吐蕃人的实力就一直凌驾在党项人之上,何况还是以逸待劳。

可是谁能相信,李继迁竟然成功了。他率领着全族人马先向南,然后突然转身向西,对西凉城千里奔袭。吐蕃人被打懵了,战争突然临头,他们才发现一直以来都把李继迁给想错了!

弱小的民族又怎样?名不见经传的蕃种土包子又怎样?吐蕃人忘了,几百年前,比党项人还落后还荒蛮的沙陀人就在他们的眼皮底子逃生,一跃成了中原北方的主人,那么现在的李继迁就注定了只是个小毛贼的命吗?!

迟钝和傲慢是犯死罪的,西凉城在第一次攻击中就宣告陷落,连宋朝的灵州城都不如。潘罗支和自己的族人只能选择逃亡,河西走廊就这样被李继迁一头撞了进来,咬下了最肥的一块肉。

河西走廊,是指现在的甘肃省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北山之间,东西约长一千二百公里,南北约宽一百到二百公里的广袤区域,历朝历代都是中原东部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汉唐之间最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就是现代也是内地和新疆之间的主要干道,战略意义无比重大。

好了,现在也是李继迁的了。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不仅夺下了世世代代限制党项人发展的灵州城,并且让灵州四通八达的作用短时间就发挥了出来,党项人真的有了自己的翅膀!

这时李继迁就面临了选择。是就此满足,先把西凉城消化掉;还是乘胜追击,把吐蕃人赶尽杀绝,彻底肃清河西的敌人,在最大的真实程度上成为这里的主人。

前者是慢工夫,得移民,或者加派重兵,逐步地巩固势力,把党项人的基因牢牢地刻在西凉大地上。后者就干脆利落了,手起刀落,一劳永逸,只要干掉潘罗支的六谷部,还怕有什么后患?这本就是最原始也最有用的占领方式。

那还等什么,就算让李继迁的马去想,都只有一个可能。

十月份攻占西凉城,十一月李继迁就带人冲出西凉城,向更西边杀了过去。他要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抓住潘罗支,把吐蕃人的势力连根拔起。但是事情从这时起,就变得诡异了,李继迁再次面临了选择。

是要“好”,还是要“更好”呢?要以一搏一,本本分分地赚老实钱,还是要以一搏十,在瞬息之间就让实力暴涨,立即得到向宋朝,甚至向契丹人叫板的实力呢?

这真是个问题,突然迎面扑来的富贵,骤然升级,本来不敢企及的梦想,竟然一下子就要成真了,这让李继迁也为之痴迷疯狂,他的人生在向他招手,又一次蜕变的时机到了……

潘罗支竟然宣布投降。

落差太大了,本来铆足了劲准备举刀砍人的党项人觉得脑子有点缺氧。晕哪,这样就都搞定了?堂堂的吐蕃最强部落六谷部就这样完蛋了?

不会吧……大家都是吃这碗饭的,拜托你骗人也要高难度些好不好?诈降也是门艺术,你这样太生硬了!但是李继迁却不管这些,面对赤裸裸的欺诈,他选择立即跟进。

有什么大不了的?在草原上讨生活,这样的事可遇而不可求,完全是个惊喜,傻子才不要!想想部落之间的合并和反复有多频繁吧,在当年为了一把青盐,李继迁本部的弟兄们都能抽出刀来砍他,那么这些吐蕃们就算真心投降了,难道就不防范了吗?

所以就算是诈降,也不过就是风险再大些,警惕性再高些就罢了。

但是好处却显而易见,砍了这些吐蕃人,就算全胜,他的资产也得迅速缩水,毕竟杀人一千自伤八百。但是受降了,至少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党项人就会在河西走廊成为主人,那样以诈对诈,他还居于主位,看谁占便宜?

所以思前想后,根本就不复杂。李继迁决定顺水推舟,明知有毒,也昂然吞下,到我肚里是我的,看谁能折腾过谁!

于是趁热打铁,投降的心急如焚,受降的心有灵犀,双方一拍即合,迅速举行投降大会。

这个大会举办得热烈、真诚、宏大、传统。就以李继迁这个投降专业户的老到眼光左看右看,都没查出任何一点瑕疵纰漏,因为潘罗支做得实在是太到位了。

他把自己以及六谷部全族的首领都集中在一起,没一个缺席的,一起向草原上新兴的霸主李继迁宣誓效忠,会场之外也没有伏兵。一句话,比当年李继迁走投无路,带着亲弟弟到宋朝的银州大营里诈降时还要有诚意,简直就是无可挑剔。

就这样,当天在一片和谐融洽的气氛中,投降大会圆满结束了。李继迁成为了定难五州、西平、凉州,甚至整个河西走廊的主人,他心花怒放,带着这样的头衔开始回头往家里走……

然后他突然发现,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奥妙不同,原来诈降还能这样搞啊!

隆重推荐,诈降里的最后一招,堪称卑劣中的卑劣,丑恶中的丑恶,最没有人性的一个变种——潘罗支的欢送。

一切都搞得像最有诚意的投降,只不过在李继迁回家的路上,突然间伏兵四起,那是吐蕃人六谷部的全部家底,再加上紧急召来的其他部族,大家齐心合力,一起来欢送李继迁直达地狱。

这一下落差更大了,一瞬间党项人的脑子超级缺氧,这个世界还有公理和道德吗?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可是情绪的激动没法百分之百地转化成战斗力,尤其是李继迁就算再谨慎再霸道,也不可能带着全族的兵马一起来参加受降大会,于是他就只有一个结果了。

发挥他几十年如一日勤练不辍的逃跑神功,就是逃啊,只要能跑回西凉城,就还是一条好汉,大不了再从头再来!

可是他只成功了一半,逃出来了,但是吐蕃人的战马不比党项的差太多,箭也太密集了些,李继迁身上挨了好多支,勉强跑回西凉城,立即躺倒。

唉,不是当年了,以前也中过箭,可是转眼间就能再上战马,生龙活虎,可是这一次不比往常,历史没有记载他中箭的部位,不过估计肯定不是赵光义式的屁股大腿,没过几天,他就伤重而死了。

真的是太离奇、太偶然,谁能想到打不死锤不烂拖不垮的李继迁会这样就谢幕了?人生的巅峰在向他招手,他已经登上了最后的那一层台阶,只需要站稳了而已!

但偏偏就在宝座上被人暗算……起于诈降,死于诈降,这难道真的是报应或者宿命吗?这一年他四十一岁,正当壮盛之年,死得实在是太早了,但是回顾他的一生,是这样的坚忍不拔、波澜壮阔,充满了不屈与挑战,为了自由,为了自己民族的独立与强盛,他从始至终地奋斗。比这世上绝大多数的人都活得精彩万分!

他不是个生来的王子,但却是命运的豪杰,任何一个民族都会永远歌颂这样的英雄。别去看他的手段,为了生存,为了压迫下的反抗,他做什么都可以不被道义所谴责。他应该得到尊重。

他在剧痛中死去,却仍然保持了极端的清醒。临终前他警告自己年少的儿子德明(党项名阿移),要保密,千万别让吐蕃人知道他死了。然后先向辽国报丧,要辽国封你的官,做你的保护神。接下来一定要向宋朝归附,要“倾心归附,一表不听则再请,虽累百表,不得请,勿止也!”

苦难中崛起的英雄,临死前仍然放不下自己的部众和儿子,千古艰难唯一死,可死时容易后事难,李继迁走得是那么的不情愿……

全被他料中了,他死了没几天,潘罗支就卷土重来,党项人竭尽全力也只是能保着他的儿子逃回灵州城。

西凉府才得就又丢了。

这时是个天大的利好机会,少不更事的李德明被一群狼围在中间。宋朝、吐蕃、回鹘,个个都恨不得生吃了他爹,再拿李继迁的骨头做成标本,摆在荣誉室里长期炫耀。

同类推荐
  • 大行台

    大行台

    梁武帝太清元年,东魏高欢病死,高澄继任,侯景据河南之地反,先欲投西魏,后又改投梁朝。高澄两路出兵,南讨侯景,武卫将军元柱等率数万大军日夜兼程,在颍川之北与侯景相遇,程阙的第二人生,就在这血与火的中原大地拉开了序幕......“杨忠,我见你家大儿子相貌非凡,却不知如何称呼?”“回都督,犬子杨坚。”“独孤公,听说你女婿李昞前段时间给你添了个外孙,当真可喜可贺啊。”“哈哈,你是说李渊那个小东西吧。”“二郎,若有一天,你能舍得下那个吃人的牢笼,便到西溪旁的花坞来找我。你说,那个地方也叫留下,我喜欢这个名字......”
  • 重生之汉室宗亲

    重生之汉室宗亲

    曹阿瞒奸诈多谋?刘循:我虽无谋,奸诈曹孟德不及我万一!刘大耳人心所向?刘循:我为宗亲,登九五之位乃世之所愿!生子当如孙仲谋?刘循:孙家小二,孙文台之后类缩头乌龟!野心狂妄称帝者?此子幼有光武之志!
  • 重庆抗战文学新论

    重庆抗战文学新论

    重庆,长江上游美丽的山城,她那宽阔的胸怀,吸纳了抗战的精英和个性凸显的文人。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通过迁都重庆的决定。很快,重庆肩负起了战时首都的重任,历史的选择让重庆从长年位居的边缘迈向了时代的中心,以中华民族抗战首府的地位瞩目于世。
  • 绝代公子

    绝代公子

    他不缺红颜知己,但他从不滥情。他没有盖世才学,却被世人敬仰。他风流却不下流,他就是——绝代公子!
  • 興国传

    興国传

    “皇上,该用膳了。”旁边的公公恭敬的对着站在荷花池边的人说道。柳叶随风摆动,轻轻的掠过他的脸颊。他向身边的公公问道,“你说,人活着是为了什么?”公公弯下腰,“老奴迂腐。”他嘴角微微一笑,道“用膳。”转身向殿内走去.....
热门推荐
  • 坠入星辰

    坠入星辰

    所属的观察者,奇怪的邮件和自己所不相同的遭遇,现实与不现实,未来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存在呢,还是说未来根本就不存在。
  • 张艺兴之往若浮华

    张艺兴之往若浮华

    ”你可以一直找他,找到你死心为止,我可以一直等你,等到我心死为止“这是沈浮希的青梅竹马在她出国之前对她说的,突如其来的表白,让她束手无策,五年后,初恋男友挽着未婚妻回到她的面前,她亲眼目睹了初恋的婚礼,“张艺兴,我们在一起吧。”本来以为人生从此安定,可是上帝一直都把她玩弄于鼓掌,“张艺兴,连你也要离开我吗?”
  • 三余赘笔

    三余赘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病由心生

    病由心生

    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然而对于这一点人们往往只有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才会感受得最为真切,最为深刻。有人说事业最重要,也有人说金钱更宝贵,于是便开始盲目地追求事业、金钱、成就和荣誉,以为这样就可以获得所谓的快乐和幸福。然而一旦失去了健康,所有的这些必将变成“零”。
  • 首席总裁要追妻:特约小记者

    首席总裁要追妻:特约小记者

    这是一个记者采访总裁的故事。这是一个腹黑强攻变温柔妻奴的故事。这是一个天然呆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故事。“莞莞,这次你想去哪儿?”身后淡淡的声音响起,莞尔的身子不由僵了一下。“不如就去云南吧,你不是一直想去玉龙雪山吗?刚好,去玩几天放松一下。”莞尔觉得自己心底已经出现了传说中的草泥马:她不应该是一个人逃吗?她不是要远离他吗?可为毛她现在和他一起坐在去云南的飞机上?本文风格飘忽不定,总裁不算总裁,小白不算小白,因为作者本人微微脑残,所以塑造出了如此性格迥异的男女主。作者文笔不好,只会写宠,不会写虐。另有温馨提示,作者属乌龟滴,表打偶~
  • 美食大陆

    美食大陆

    为加诸在中华美食头上的污蔑来正名,谁说中华美食是三等公民?谁说中华美食是廉价的代名词?谁说西方饮食才是文明和高贵的代表?谁说亚洲是日本菜的天下?看一个天才勤奋的小厨子如何在一个类似与欧洲的魔法神明世界里打下一个大大的中华美食天地来。本书不欢迎那些认为中华美食是二等公民的二鬼子来看,中华菜在世界上的地位低那是那些继承厨艺的厨子老板自己作践,但是中华美食的本身依然是世界顶级的。
  • 无天战神

    无天战神

    本书要重新写过,所以删除了所有内容,还请大家见谅
  • 守护甜心之勿忘花开

    守护甜心之勿忘花开

    勿忘我。真的勿忘我,你们,只是几天,一连串的事发生,难道,没发觉?勿忘花开,就是我,归旋逆袭。。。。
  • 情志门

    情志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爱情公寓3

    爱情公寓3

    《爱情公寓》电视剧播放三季以来,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与好评。本书展示了《爱情公寓3》从孕育到推出这之间的种种心路历程,内容主要包括导演、编剧创作手记,爱情公寓人物介绍,创作团队的内心世界,《爱情公寓》第三季独家爆料,幕后的故事,演员的真实生活,粉丝与演员及创作团队的交流问答等,带领大家一同回顾在爱情公寓里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