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3600000016

第16章 随笔·杂记(5)

附:南山律典目录

据现今流传者,先后次第,依灵芝录。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十二卷,六册,天津版(已下皆同)。

《四分律拾毗尼义钞》四卷,二册。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二卷,一册。

《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四卷。会入《羯磨》文十二卷,六册。

《四分律含注戒本》三卷,二册。

《四分律含注戒本疏》四卷。会入《戒本》文十二卷,六册。

《四分律删定僧戒本》一卷,一册。

《四分律比丘尼钞》六卷,三册。

《量处轻重仪》二卷,一册。

《释门章服仪》一卷,与《释门归敬仪》合册。

《释门归敬仪》一卷。

《律相感通传》一卷,一册。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一卷,一册。

《关中创立戒坛图经》一卷,一册。

《舍卫国祇洹寺图经》二卷,与《戒坛图经》合册。

《净心诫观法》一卷,与《新学比丘行护律仪》合册。

大藏经会谨案徐文霨居士辑录南山文剩,三卷。一册与上十六种合编为南山律要。

附:灵芝律典目录(皆天津版)

《行事钞资持记》四十二卷(与《钞》合会),二十册。

《羯磨疏济缘记》二十二卷(与《疏》合会),十二册。

《戒本疏行宗记》十六卷(与《疏》合会),十六册。

《芝苑遗编》五卷,二册(内附载他文)。

《删定尼戒本》(今附刊《四分律比丘尼钞》后)。

《章服仪应法记》一卷,一册。

《道具赋》一卷,一册。

《佛制比丘六物图》一卷,一册。

《遗教经论住法记》二卷,二册。

五 此次讲律之学程

《四分律含注戒本》:《含注》择讲。其不讲者,於下学程讲《随机羯磨》时补讲之。

《戒相表记》:全册皆细讲。唯警策语等略讲之。

六 所用之讲授法

参用新讲授法,务期明了易解。

惟依文释义,无有发挥。如“三宝”,“七佛”,乃至“涅槃”等义,讲释义略。难解之文言,及律学专门名词,必不得已乃用之。用时随即略为解释。

教材极为简单,罕有增加。惟增加下记数种:

讲解之前,先略说律学派别等。

《灵峰宗论》及《毗尼事义集要》中,有警策之文及问答等,酌为选录,随时附讲。

讲广教别序后,略说篇聚名义等。

盗戒依《戒疏》、《事钞》增之。

消释文义,皆宗南山灵芝之说。凡有新律家所释,与旧说大异者,亦附及之。以备参考。(南山《钞》《疏》有时所说不同。盖《钞》文犹宗昔解,《疏》文乃改易也。)

七 问答遣疑

问:常人皆谓学律者应偏重行持,未审然否?答:解如目,行如足。行持固重,而不知解义为尤要焉。若於律义未能十分了解,而以臆见率尔行之,执非为是,谤是为非。他人不知,群起仿效。坏乱正法,其罪极大。古人谓“恶紫夺朱”,即此意也。若於律义果能十分了解,虽行不足,亦可对众宣扬,续佛慧命,以正知正见,接引后学。彼虽不行,而其学者或能行也。昔鸠摩罗什法师,为姚主所逼,受女十人,不住僧房,别立庙舍。每至讲说,常先自云:“譬如臭泥,中生莲华,但采莲华,勿取臭泥。”所谓依法不依人也。由是观之,解义而行持不足,犹可弘护正法。虽行而解义未彻,不免误入歧途,故曰解义为尤要也。

问:破四重戒仍可说法,出於何律?答:《十诵律》。众中羯磨诵律无堪能者,学悔比丘开作说戒自恣羯磨,亦听众中诵律。此且约制教而言,虽听秉法,犹名破戒。若约化教,如《涅槃经》云:“犯四重者,若披法服,犹未舍远,常怀惭愧,恐怖自责。其心改悔,生护法心,建立正法,为人分别。我说是人,不为破戒。”

问:俗谓不知者无罪。今若不学戒律,愚无所知,虽或犯戒,以不知故,能无罪否?虽或有罪,能轻灭否?答:若约未受戒者,虽犯而无破戒之罪。若已发心受戒,即应依律修学,尽力行持。倘因不学而破戒者,於其应得正罪之外,更加不学无知诸罪。宁复有轻灭耶?若畏破戒而恐惧者,惟有退戒返为白衣耳。

问:戒相繁多,具持非易。值兹末法,最低持戒者,以何而为标准?答:《律藏五百结集法》云:佛涅槃后,诸阿罗汉集法之时,阿难白大迦叶言:“我亲从佛闻,忆持佛语:‘自今已去,为诸比丘,舍杂碎戒。’”当时阿难愁悲忘失,未问何者是杂碎戒,制限莫定。询诸比丘,言各不同。迦叶乃命仍依佛世旧制,而具学之,不复弃舍。当今之时,末法钝根,人畏其繁,具持非易,幸有舍微细戒遗教犹可依行。制限多寡,人各随力。且约最低标准而言:止持之中,四叶,十三僧残,二不定法,悉应精持。作持之中,结僧界、受戒、忏罪、说戒、安居、自恣等,亦易行耳。

八 未来之希望

余於初出家受戒之时,未能如法,准以律义,实未得戒,本不能弘扬比丘戒律。但因昔时既虚承受戒之名,其后又随力修学,粗知大意。欲以一隙之明,与诸师互相研习,甚愿得有精通律仪之比丘五人出现,能令正法住於世间,则余之弘律责任即竟。故余於讲律时,不欲聚集多众,但欲得数人发弘律之大愿,肩荷南山之道统,以此为毕生之事业者。余将尽其绵力,誓舍身命而启导之。

学者约分数学程:

第一学程:《四分含注戒本》、《戒相表记》,如前所述,共二册余。

第二学程:《随机羯磨》一册。

於以上二学程学毕,即能了知律学大纲。《戒本》、《羯磨》皆须读诵。

第三学程:《行事钞》择讲《资持记》。自阅《比丘尼钞》及其他。

第四学程:略讲《戒本疏》。自阅《义钞》及其他。

第五学程:略讲《羯磨疏》。

中人之资若能尽力研习,约四五年即可学毕。但须有恒心,决不间断。又须心思精细,决不粗浮者,乃可能圆满成就也。

余於前年二月,既发弘律愿后,五月居某寺,即由寺主发起欲办律学院。惟与余意见稍有未同,其后寺主亦即退居,此事遂罢。以后有他寺数处,皆约余往办律学院,因据以前之经验知其困难,故未承诺。惟於宁波白衣寺门前存一“南山律学院筹备处”之牌,余则允为造就教员二三人耳。

以后即决定弘律办法:不立名目,不收经费,不集多众,不固定地址等。

去年春间在某寺,有数人愿学律。余为讲四重,十三僧残,后以他故中止。

夏间居某寺,有数人来愿学律,道心坚固,行持甚严。乃不久彼等即与寺主有故,遂往他处。以后在此寺旧住者有数人,谆嘱余讲律。本拟於八月开讲,而学者於七月即就职他方。故此次在本寺讲律,实可谓余弘律第一步也。

以上略述余发心弘律后所经过诸事。余业重福轻,断不敢再希望大规模之事业,惟冀诸师奋力兴起,肩荷南山一宗,广传世间,高树律幢,此则为余所祝祷者矣!

九 此次讲解之程度

简要显明,每周二小时,一学年讲毕,约八十小时,即可了知律学大要。

所以今讲义立酌中标准。若在他处预定所讲时间更多者,即可再增加教材。若在戒期内讲,预定时间仅四十小时左右者,即可减少。

笔记簿子三册:

Ⅰ余所编之讲义草稿,将来即可依此转授初学。

Ⅱ听时写录。

Ⅲ问答:笔问笔答,有四利益。

(一)问词与答词皆能详细说明。

(二)问者与答者皆起郑重之心,决不潦草,各负责任。

(三)所问之义随时记录,以备教授法上参考。

(四)於问答文中,选择精要者列入书中流传。

以后口问恕不答覆。不合处乞正。气弱讲中暂停。

放生与杀生之果报

癸酉五月十五日在泉州大开元寺讲

今日与诸君相见。先问诸君(一)欲延寿否?(二)欲愈病否?(三)欲免难否?(四)欲得子否?(五)欲生西否?

倘愿者。今有一最简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

古今来,关於放生能延寿等之果报事迹甚多。今每门各举一事,为诸君言之。

一、延寿

张从善,幼年,尝持活鱼,刺指痛甚。自念我伤一指,痛楚如是。群鱼剔腮剖腹,断尾剖鳞,其病如何?特不能言耳。遂尽放之溪中,自此不复伤一物,享年九十有八。

二、愈病

杭州叶洪五,九岁时,得恶梦,惊寤,呕血满床,久治不愈。先是彼甚聪颖,家人皆爱之,多与之钱,已积数千缗。至是,其祖母指钱曰,病至不起,欲此何为?尽其所有,买物放生,及钱尽,病遂全愈矣。

三、免难

嘉兴孔某,至一亲戚家。留午餐,将杀鸡供馔。孔力止之,继以誓,遂止。是夕宿其家,正捣米,悬石杵於朽梁之上,孔卧其下。更余,已眠。忽有鸡来啄其头,驱去复来,如是者三。孔不胜其扰,遂起觅火逐之。甫离席,而杵坠,正在其首卧处。孔遂悟鸡报恩也。每举以告人,劝勿杀生。

四、得子

杭州杨墅庙,甚有灵感。绍兴人倪玉树,赴庙求子。愿得子日,杀猪羊鸡鹅等谢神。夜梦神告曰:汝欲生子,乃立杀愿何耶?倪叩首乞示。神曰:尔欲有子,物亦欲有子也。物之多子者莫如鱼虾螺等,尔盍放之!倪自是见鱼虾螺等,即买而投之江。后果连产五子。

五、生西

湖南张居士,旧业屠,每早宰猪,听邻寺晓钟声为准。一日忽无声。张问之,僧云:夜梦十一人乞命,谓不鸣钟可免也。张念所欲宰之猪,适有十一子。遂乃感悟。弃屠业,归依佛法。勤修十余年,已得神通,知去来事。预告命终之日,端坐而逝。经谓上品往生,须慈心不杀,张居士因戒杀而得往生西方,决无疑矣。

以上所言,且据放生之人今生所得之果报。若据究竟而言,当来决定成佛。因佛心者,大慈悲是,今能放生,即具慈悲之心,能植成佛之因也。

放生之功德如此。则杀生所应得之恶报,可想而知,无须再举。因杀生之人,现生即短命、多病、多难、无子及不得生西也。命终之后,先堕地狱、饿鬼、畜生,经无量劫、备受众苦。地狱、饿鬼之苦,人皆知之。至生於畜生中,即常常有怨仇返报之事。昔日杀牛羊猪鸡鸭鱼虾等之人,即自变为牛羊猪鸡鸭鱼虾等。昔日被杀之牛羊猪鸡鸭鱼虾等,或变为人,而返杀害之。此是因果报应之理,决定无疑,而不能幸免者也。

既经无量劫,生三恶道,受报渐毕。再生人中,依旧短命、多病、多难、无子及不得生西也。以后须再经过多劫,渐种善根,能行放生戒杀诸善事,又能勇猛精勤忏悔往业,乃能渐离一切苦难也。

抑余又有为诸君言者,上所述杀牛羊猪鸡鸭鱼虾,乃举其大者而言。下至极微细之苍蝇蚊虫臭虫跳蚤蜈蚣壁虎蚁子等,亦决不可害损。倘故意杀一蚊虫,亦决定获得如上所述之种种苦报。断不可以其物微细而轻忽之也。

今日与诸君相见,余已述放生与杀生之果报如此苦乐不同。唯愿诸君自今以后,力行放生之事,痛改杀生之事。余尝闻人云:泉州近来放生之法会甚多,但杀生之家犹复不少。或有一人茹素,而家中男女等仍买鸡鸭鱼虾等之活物任意杀害也。愿诸君於此事多多注意。自己既不杀生,亦应劝一切人皆不杀生。况家中男女等,皆自己所亲爱之人,岂忍见其故造杀业,行将备受大苦,而不加以劝告阻止耶?诸君勉旃,愿悉听受余之忠言也。

同类推荐
  •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五辑)

    《寒山寺佛学(第5辑)》是以刊发近现代汉传佛教专题研究的论文为主开拓的一块佛教研究园地,包括教下研究、敦煌佛学论丛、佛教文化研究三个专题。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本书主要指道教历史与道教文化。包括道教、道教绘画、道教雕塑,其中图文并茂,图解图注,形象直观,赏心悦目,彩色制作,丰富多彩,设计精美,格调高雅,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珍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和陈列。
  • 禅悟人生

    禅悟人生

    释果宁法师,西藏工作八年,赵朴初学生,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圣辉大和尚剃度出家,在莆田广化寺由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学诚大和尚授比丘大戒。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热门推荐
  • 《有人说灵魂也有爱i》

    《有人说灵魂也有爱i》

    她是神秘的蓝发女鬼,她让他去帮曾经在她伤心难过时安慰她让她破涕为笑的女孩,而这个女孩却是智商高情商为零的单细胞动物,他与单细胞会产生什么不一样的人鬼之恋。。。这是我的第一次写作,写得不好,请大家笑纳,嘻嘻
  • 宠妻1314:神偷傻妃

    宠妻1314:神偷傻妃

    皇上寿宴,敢把黄*裤丢皇上头上将冷血帝王气到当场吐血的嚣张大盗,谁能想到,她真正的身份竟是京城人人皆知,又丑又笨的废物准太子妃?更是那个神秘莫测,能起死回生却贪财冷血暴脾气的搞怪神医?错嫁于毒发等死的毒王,呆萌丑女霸气外泄:本小姐男人的命,谁敢来取?毒王:敢说王妃丑,灭!超拽宠物当即笑翻:笨女人,你这牛粪还就认准那鲜花了?当惊才绝艳命不久矣的毒王爷疯狂的爱上多变丑女,玉镯,玉佩,玉戒……一件件上古首饰的现身,拽萌兽宠纷赔本认主,更揭开了他们身世的惊天秘密!宠妻1314=宠你一生一世!本文女主腹黑,善扮猪吃老虎,男主绝美狠辣固执无情,宠物拽萌霸气,轻松搞笑中巧妙揭开层层秘密……
  • 佛魔血神

    佛魔血神

    他的命运是注定的,而他却不甘臣服于命运,他将对命运进行绝地反击。
  • 种一个夫君

    种一个夫君

    禾苗在地里埋下一颗种子,种出一个夫君。夫君很会来事儿,他上知天文地理,下通鱼虫百兽,懂挖坑埋人,懂种田养鸡,还懂治病疗伤。真是居家旅行必备之神器。“苗苗,你在干什么?”夫君问。“种个儿子。”禾苗笑眯眯的回答,“也许,你喜欢种个女儿?”夫君略心塞,把自己往土里一埋,眼不见为净。
  • 比十:因花盛开

    比十:因花盛开

    林可追着自己从小就喜欢的邻居男孩,平凡的爱情里,就像鹤周城里的花……直到修罗的出现,平凡的生活里,瞬间就被打翻了所有东西。花,从此扭曲着。……这个故事是假的,但我们都是一样的。生活,爱情,亲情……
  • 孟子

    孟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奇葩冷后:妖皇大人请让路

    奇葩冷后:妖皇大人请让路

    【注:本文已废】一次意外,她被时空裂缝吸入异世.一双血瞳,让她成了所有人惧怕、厌恶的存在。异世求生五年,她变得冷心冷情,一切事物都无法入她的眼。她说:男人,只不过是用来暖床的!情,我不想要也要不起。直到那个强大腹黑男人的出现,让她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妖界之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阴狠无情,但却唯独对她柔情似水,宠她入骨···他说:只要焉儿想要,就算是整个世界我也会打下来送给她!一朝回归,他与她在一个意外中邂逅···面对他的穷追不舍,她会选择视而不见、还是与她携手走过一生?
  • 仰望梧桐

    仰望梧桐

    一群在为大学梦奋斗的青少年,高考大军中特殊的一群孩子。在稚嫩与成熟的边缘,书写自己的青春年少
  • 佛说谤佛经

    佛说谤佛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最根本的处世之道

    最根本的处世之道

    成长的花瓣在天空中轻盈地飞舞,装扮着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成长的过程中,你可曾跌倒?可曾失意与彷徨?学会做人的道理和处世的方法,会让你获得启发,为你的人生锦上添花,使你收获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