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2800000023

第23章 弘一法师编——说经悟佛及格言别录(3)

过恶,过是罪过,恶是恶习气,即前面所说的宿业。其征兆是神志不清,容易忘事,无事时自生烦恼。或看到有道德有学问的正人君子,即觉得自己卑不足道。或听到正法时听不进去。或送礼与他人,反而受人奚落,或糊梦颠倒,语无伦次。都是过去的孽障所致。如有任何一项,即应改过自新,不要自误。

三十四.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道业未成,无常至速!急宜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西方确指》

《西方确指》这本书是根据扶乩写的。宋朝时有十二人同修念佛,其中一人生西后名觉明妙行菩萨。《西方确指》一书就是觉明菩萨在乩坛上的开示。本来扶乩为佛家所禁,惟此书内容,纯属正见,经印光大师审定,故亦视同正论。“强顺人情,勉就世故”这八个字害人不浅。念佛人随缘绝不攀缘。光阴非常快,往生西方有无把握,自己知道。如无把握,人情俗事必须摆脱。所以菩萨劝我们敛迹韬光,一心向道,不得再误。

三十五.深潜不露,是名持戒,若浮于外,未久必败。有口若哑,有耳若聋,绝群离俗,其道乃崇。《西方确指》

持戒在修行方面非常重要,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一般所说的定,即《弥陀经》讲的一心不乱。净宗经论所说的念佛三昧也是定。持戒要会持,完全在事相上形式上修,所得的是人天福报,与清净心绝无关系。戒能得定,善不能得定。如何才能得定,菩萨说要深潜不露。所谓戒是戒自己,非为旁人。常守清净心是名为道共戒,又称为定共戒。定中一定有戒,而戒中未必有定。道中一定有戒,戒中未必有道。自己有一点小善小行就大事宣扬,禁不起时间的考验,日久必败。从历史上看,真有大德大能之人,在生时遭遇苦难或被人陷害,不幸死亡。但过了几十几百年,被人翻案。有人没有实德,靠权术欺骗帝王及民众,炫耀一时,以后不待死亡即行败露。不必要的话不要说,不必要的事情不要打听。现在的人,在这个复杂社会里,如不随俗,特立独行,修行能有成就,比古人困难多了。

三十六.种种恶逆境界,尽情看作真实受益之处。名利、声色、饮食、衣服、赞誉、供养种种顺情境界,尽情看作毒药毒箭。(藕益大师)

人的一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逆境未必不好,而顺境未必好。会运用环境之人,顺逆均能成就。处人事环境更难,到处有冤家债主来为难。我们要回光返照,他为什么不找别人的麻烦?总是过去生中我有对不起他的事情,我只有修忍辱波罗蜜,此佛法所说的逆增上缘。至于名利声色等等顺境最容易淘汰人,大师叫我们提高警觉,不要叫这些顺情境界引起自己的贪嗔痴慢,要把它们看成毒药毒箭。

三十七.将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方特达之观。(藕益大师)

此观是人生观、宇宙观。我们心量太小,只想到自己或家庭以及亲戚朋友,现在有心照顾亲戚朋友的已经很少了。心量小绝不能超越六道,也绝不能往生净土。《无量寿经》上说:“三辈九品往生均要发菩提心,四十八愿中的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这两愿非常重要,菩提心是真正觉悟之心。觉悟世间无常,生死事大,人生真苦,极乐真实不虚,依佛教诲,老实念佛决定得生。”除一句“阿弥陀佛”外,把身心世界全体放下,作一超越十方、通达无碍的宇宙观。此乃常住真心,与诸佛菩萨同一心量,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三十八.善友罕逢,恶缘偏盛,非咬钉嚼铁,刻骨镂心,何以自拔哉?(藕益大师)

“善友罕逢,恶缘偏盛”,此八个字把世间相说透了。善知识很难遇到,但是遇到之后,你也不一定喜欢他。因为看他的样子,听他的讲话,都觉得格格不入。他说的是苦口良药,但世间人听不惯。恶缘是引人造罪的因缘,随时可以遇到,而且你很喜欢同他交往,以后吃亏上当,已经晚了。真正善知识必定谦虚。从前闭关的人是为养道,道业已经成就,闭关清修,等待时节因缘成熟再出来弘法利生。现在不行,尚未出家即闭关,已失掉闭关的意义。在今天这个时代,只有以佛为师,以经为友,决不会错。应有刚毅的志气,成就自己的道业,坚守原则,决不同流合污。

三十九.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藕益大师)

世间人一生中能够觉悟,甚为难得。觉悟愈早愈好,功力才能踏实。自己没有真实功夫,很不容易体会藕益大师的开示。古时修行人有二三十岁即大彻大悟者,觉悟得早是放下早。我们闻法太晚,放下更晚,必无成就可言。身心世界均属幻梦尘劳,把一切虚幻不实的东西一齐放下,在戒定慧上下工夫,时时刻刻,精勤不懈,才有办法。

四十.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藕益大师)

喜爱世间文字诗词是读书人的毛病,障碍自己的清净心,它引发人的感情,障碍修道。道是如如不动。八关斋戒中规定不可唱歌跳舞看戏,有碍道心,均所禁止,诗词歌赋也是一样。在学佛以前所学的文艺可以作为接引众生之工具,以前未学,出家以后再学这些,即犯大错。弘一大师的艺术修养是他出家前学的,后来他利用书法文字接引初机。修道人不要随顺世俗,必须把贪悭嫉妒,贡高我慢种种不良习气一概舍弃,因为这些东西都会毁伤道心,障碍念佛。

四十一.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藕益大师)

无我,谁有能;无人,谁有过。如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见别人有过失即有人我之相,四相具足,即非菩萨。虽然受了菩萨戒,而仍有我人等相就不是菩萨。戒可以重受,皈依只有一次。皈依是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师,不要搞人情佛事。真正修行人的态度是如痴如呆。我们比古代大德比不上,即民初的先贤也比不上,自以为聪明是劣智,自以为了不起而看不起别人是修道人的大忌。先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工夫才能有进步。等觉菩萨还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过失,何况我们凡夫,毛病习气太多太多了。印光大师劝初机学者念《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无非是叫人先找自己的毛病。天天阅读这些书,考量心里有没有肮脏的东西,有则改之。若是天天吃饱了饭混日子,光阴空过,太可惜了。

四十二.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诵帚禅师)

菊花不与时花争奇斗艳,比作修道人道业成就,即自吐霜中一段香,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正可以做到。修道人目标只有一个,求生净土,其他均非所要,自然有一段清香。

四十三.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彭二林)

彭二林即彭际清居士,他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贵族出身,念佛往生。以上一段话即老实念佛的注解。古时有才干有德能之人,不作官,隐居度日,后世为他立传。我最初读到历史中的隐士传,深觉困惑,认为这些人对社会国家没有什么贡献,为其立传有何意义?后来学佛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现身说法,与人无争。如每人都不争不求,则社会必然太平。有能力争而不争,有能力求而不求,隐士们真能做到,所以后世为其立传,实有深长意义。彭居士说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他一生著书立说,度人无量,而心中若无其事。《金刚经》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度无度相,彭居士已做到了。学净土者只准心中存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别的什么都没有。

四十四.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之时。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彭二林)

彭居士熟读《华严》,著有《华严念佛三昧论》,把《华严》的修行方法统统归到念佛,可以说把经念通了。他又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种深入观察,确实证得华严三昧,泛泛者说不出来。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最精要的,得到这个法门,一生决定能成就。若信心不足,还想学其他法门,对世间事兴趣还很浓,再过千生万劫也就这样轮转六道,不知道沦陷到什么地步。

四十五.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

在六道生死中没有一刻钟休息,实在可怕。佛说法四十九年也不过是教我们觉悟,历代祖师大德苦口婆心教导我们也无非要唤醒我们而已。而我们麻木不仁,仍然在这个世界中熙熙攘攘地唯名利是求,还觉得满有逸趣,佛菩萨岂有不痛心之理。

四十六.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印光大师)

信心颇深,是好现象,此生脱离轮回往生净土的好因缘。但有障碍,障碍即好张罗,好游玩,好交朋友,这是修行的大忌。把不必要的应酬统统放弃,喜欢场面,喜欢形式热闹,于实际修行没有好处,应引以为戒。

四十七.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印光大师)

我们是什么根机还要想作大通家。我们只有作个斋公斋婆,一心念佛,彻底放下才是正道。

四十八.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与世人酬酢,惟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印光大师)

主敬,一切恭敬。存诚,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处世待人接物。别人对我刻薄寡恩,我对他要诚敬。我学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与世俗人一般见识,处处吃亏无妨碍,一切不要计较,遭人家污辱毁谤,也欢欢喜喜,业障才能消掉,绝无虚浮怠忽之相。与世人往来存忠恕之心,不计较他人过失。

四十九.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印光大师)

印光大师的佛堂陈设非常简单,只有一尊佛像,上面挂一个大“死”字,真是一心向道,常常念到“死”,大师《文钞》中“死”字下原注云:“此字好得很”。

五十.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依迦才净土论引文)

此文是由《无量寿经》摘录出来的,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是综合其他各种版本会集的,其文曰:“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身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佛在《弥陀经》中指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有人一听到这个法门就心生欢喜,或者有经过了许多挫折因缘之后才信受奉行,总之皆是善根成熟的现象。

五十一.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无量寿经》

对于此世界要有厌离心才能放得下,西方净土才容易达到。生老病死,无人可以避免,无论贫富均有痛苦。身体不净,七窍均流恶露,既虚假又脆弱,事实真相如此,有何可乐?念佛法门是一生究竟圆满成就的法门,非常稀有,为什么不能往生,乃是放不下之故。

五十二.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观无量寿佛经》

此文是《观无量寿佛经》佛为韦提希夫人所说的,她觉悟了,她亲眼看见的。当时她遭遇家庭变故,痛不欲生,求释迦牟尼佛替她找一个安身之处,不愿再住在这个世界。佛很慈悲,并没有给她介绍一个地方,而是把十方诸佛世界,以佛的神力变现在她跟前,她看来看去,觉得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最好的地方,请佛帮助她生到极乐世界,不愿意再待在这个娑婆世界。韦提希夫人此种举动是警惕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留恋娑婆世界的人。

五十三.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善导大师)

此话如对一般人讲,人家一定说:“你们太消极了,才有一点病就不想活了。”他不知道事实真相,净土法门是不死的法门。现在人妄想多,贪生怕死。“一心待死”四字应改为“一心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意思完全一样。因为往生是活着时候去的,不是死了之后才去。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天天想阿弥陀佛来接我,这种求生的念头很恳切,到临命终时必不慌张,无有恐怖,毫无痛苦,到那时很自然很轻松很潇洒地就走了。

五十四.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嗔恚,愿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诸法无行经)

我从来没有见过或听说过一个慈悲的修道人而行恼害众生之事,或者彼此嗔恚嫉妒,而欲生极乐世界者,这种人决定去不了。反而言之,若有人以恶口刀杖相加而能够忍辱,乃是生西方的主要条件。

五十五.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惟二法门。(灵芝元照律师)

灵芝元照律师一生专弘戒律,提倡持戒念佛,求生净土。《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均有记载。佛教有三个法门是共同科目,无论何宗何派均须共修:“一为戒律,二为法相惟识学是理论,三为净土是归宿。”

五十六.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王龙舒)

同类推荐
  • 在路上

    在路上

    济群法师:一代高僧用佛法智慧解读世人困惑,指导世人找到心灵的家,回归觉性的故乡《在路上》(圆满人生的智慧甘言)人在路上,佛也在路上,彼此相随。境由心生,境随心转。修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书是济群法师随笔集。作者用优美的文字,富有哲理的佛法思想,来分享自己的修行和感悟。
  • 放下:快乐之道

    放下:快乐之道

    做人,要像一只皮箱,能够提得起,也要能够放得下。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所以,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的时候放下。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要放下,要放下!
  • 太阳,我的心

    太阳,我的心

    一本关于提升自我认识,化解各种负面情绪的心灵成长励志书。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因为各种问题而卷入到情绪的漩涡中,一不小心就沦为了悲伤、恐惧、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的“奴隶”。本书开宗明义地指出,各种负面情绪的产生其实都是源于“我执”。我们只有通过自我观照、加深对自我的认识,才会摆脱负面情绪的困扰,让自己实现心灵成长。在书中,一行禅师处处播撒和平与希望的种子。他认为净化人心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之道。所以,本书主要教大家怎样照顾、处理自己的情绪,摆脱“我执”的惯性思维,化解各种负面情绪,进而让自己找到内心的平和、宁静。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热门推荐
  • 强将手下无弱兵

    强将手下无弱兵

    在现代企业的团队中,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相对于基层员工来说,就是一个个强将,他们具备好的工作思路、管理模式,具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对于整个员工队伍的建设及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强将是榜样。领导者能否被部属所接纳,关键在于他的人格魅力,这直接影响到他的领导力。形象塑造源自于实际工作中的言行。因此,作为领导者应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用超强的办事能力,公平、公正、公开的领导作风,敢于担当的精神,为部属树立榜样。
  • 百星劫

    百星劫

    宇宙破碎,万星闪耀,这是一个星力称雄的世界!......我叫张扬,张扬的张,张扬的扬。什么?你居然说没听过?!那我大哥常山赵云赵子龙你总该听说过吧?还有我二哥郭嘉郭奉孝、三姐樊梨花、四哥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五哥武松武二郎、六姐花木兰、八妹洛神甄洛,别和我说你们没说过!没错,这就是一个错乱的时空,你们——错乱了吗?
  • 噬血之手

    噬血之手

    龙脊,一位特种兵王,受首长命令,到太平洋去某一岛屿上,去寻找从太空掉下来的飞行器残骸,不小心被噬血石吞噬了全部精血,窝囊死去,灵魂意外的附身到抗战时期一个封建思想比较隆重的一个家族子弟身上。前世死的太窝囊了,龙脊决定要在这一世活出个样子来。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将自己一身本领发挥的淋漓尽致,让敌人闻风丧胆。
  • 宫斗之凤主沉浮

    宫斗之凤主沉浮

    皇城内院,明争暗斗,唯她置若罔闻,为他掏出一颗真心,付出所有。只因他是她的全部,便是只做他内院群芳中的一朵,她也心甘情愿。可是为何!她被害致死,他登基后第一件事竟是将她的族人全部秘密处决?重生归来,崭新的身体,崭新的身份,只是没有了心,有的只是最卑劣的计谋和最残忍的手段!她要在波谲云诡的后宫撕开真相!她要爬到权力的最顶端,摇身变成令后宫前廷闻风丧胆的女主子!她要做他心尖上的女人,然后当着世人的面,把他的帝王心一点一点揉碎!午夜梦回,在那山花浪漫处,单膝跪倒在她的脚边,虔诚许诺:“仙儿,等我长大了,就来娶你为妻!”的男孩,究竟是谁?
  • 你比阳光灿烂

    你比阳光灿烂

    卸下了青春偶像光环,她被重新打回原型,开始了一场现实的青春洗礼,直到他偶然出现,教会她如何变成天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再一步我爱你

    再一步我爱你

    爱我你怕了吗?是谁一直走向我,又是谁无法直视自己的心?我就在这里,你爱抑或不爱。害怕你发现我对你的爱,我一直小心翼翼,最后还是被发现了,我并无意掰弯你,更无意让你们分手,只是一切太突然.........如果说我们能一直是好哥们,我不会反对,其实,我更不愿意让你为难。
  • 废材小姐竟然是天才:要逆天

    废材小姐竟然是天才:要逆天

    “废材,哈哈,我要是废材,那你们是什么?”某女大笑。此女号狂傲,众人想到。可是事实。废材?拜托,擦亮自己的钛合金狗眼,全系外加天生会读心术。丹药?“欸,这颗味道不错。”某女手拿着神级丹药当糖吃。灵兽?没有,不过我有神兽,还有上古神兽,我都不想要它们,但它们求我,你知道我心软。灵器?有一个手镯,可以装活物,还会随着我的等级面积扩大,据说是上古神器。太子来求婚,不是当时不要我,我正好也不要你,就把你休了,再说,我不吃回头草,再说你打的过我后面的那家伙吗,他的占有欲很强。不跟你们讲了,我要找亲生爸妈去了,和回到现代找渣男渣女报仇。
  • 情定三世,姹紫鸢红

    情定三世,姹紫鸢红

    因好友的背叛,她在婚礼上损落。当她再度睁眼,却身处异世,无颜无貌?受尽耻辱?她只知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千倍奉还。要比狠么?呵呵,那就放眼看看谁比谁狠,谁能笑到最后。当她和他相遇又会发生什么……敬请期待。
  • 三国战仙

    三国战仙

    男儿何不战仙魔,收取洪荒五百州!凌霄殿塌天河悬,豪情益盖世!人比天骄,引诸天神佛尽折腰!菩提传人,入异世三国,持太平要术,引五虎八彪,诛曹操,灭始皇,踏地府,攻天庭,荡仙佛,横扫三界六道,一统寰宇,尽在仙魔三国……
  • 齐天神皇

    齐天神皇

    被家族遗忘,被父亲驱逐,万念俱灰的少年发誓一定要成为巅峰强者,一次意外,少年无意中融合了远古八大神物中最为神秘的灵眸,从此控生死,握轮回,掌乾坤,破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