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2800000022

第22章 弘一法师编——说经悟佛及格言别录(2)

十五.凡夫学道法,唯可心自知,造次向他道。他即反生诽。谛观少言说,人重德能成,远众近静处,端坐正思惟。但自观身行,口勿说他短,结舌少论量,默然心柔软。无知若聋盲,内智怀实宝,头陀乐闲静。对修离懈惰。(道宣律师)

发心学道,如道业有成。只可自己知道,不必向人家说,说了他未必信,反而生毁谤。他为什么要谤三宝呢?是你给他的增上缘,将来他堕落三途,你也跑不掉。阎王爷问他,你为什么毁谤三宝,他说这是某人引我说的,所以你也有份。佛菩萨教化众生能观机,如不契机,他不能接受即不说,即无过失。凡夫无观机能力,最好少说。谛观是仔细观察,少说话。远离热闹场所,道力不坚,往往不知不觉即被繁华气氖污染,使自己退失道心。古人修道多在深山,不但远离都市,也远离乡村,与外面社会完全断绝,心容易清净,在今天这个时代很难做到。现在大陆丛林都变成观光区,想找一个清净场所已不可能。佛早有预见,他在《法华经》中说,在末法时期要用大乘法度人,不要用小乘法。大乘是开放的,能适应时代潮流,小乘是保守的。

“端坐正思惟”这句话不能看呆,六祖大师在《坛经》中讲“坐禅”并不是打坐,坐是不动,心不动叫坐,对五欲六尘不动心谓之坐。禅是不著相,外不著相曰禅,内不动心曰坐。所以《华严经》鬻香长者在市场中修身,在市场中观赏,样样清楚,样样不执著,不起心动念。真正修行人最要观察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是否与佛的教诲相应。少批评人,少说是非长短。身口意三业,口业最易犯,往往障碍了自己与大众的修学。少发议论,心中自然清净慈悲。“无知”即古人所讲的大智若愚,心中有真实的智慧,有觉、正、净自性三宝,生活方面不求享受,喜欢悠闲清净,这叫真正享受。在修持方面,永远精进不退,懈怠堕落都能离开。

十六.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内忘外。(翠严禅师)

与大众相处或独处绝不能炫耀自己,显露自己的才华。要做到韬光养晦,必须如痴如聋。修行人不要知名度,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肥。”人一出名,嫉妒、障碍、陷害、诽谤全来了。培养自己的真实智慧,智慧靠养,不是学来的。读书多是知识,儒家说:“记问之学不足为人师”,因为不是你自己领悟的。智慧是由定来的,不是外来的,要养。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才产生智慧,因定生慧。内不动心,外不著相,内外是二,二都没有就是一,才能达到一真法界。如仍有内外,仍在十法界中。

十七.我且问你,忽然临命终时,你将何抵敌生死?须是闲时办得下,忙时得用,多少省力。休待临渴掘井,做手脚不迭,前路茫茫,胡钻乱撞。苦哉苦哉。(黄檗禅师)

如果在生死交关的时候,你有什么办法呢?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修行人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问题。黄泉路上无老少,人人都应警惕,有充分准备,临时就不会慌张。平时要作工夫,这一天到来就能派上用场。禅宗如不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纵然有定功,如大限来临心不乱,看他定功的深浅程度可以生天,但出不了三界。宗门大德,晚课都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经》。平常把这一句佛号念好,到临终时,阿弥陀佛必来接引。幸勿临渴掘井,等病苦现前才找几位同修助念,效果很小,恐无济于事。可能随业力乱撞到三途,三途容易进去,但很难出来。

十八.鼻有墨点。对镜恶墨,但揩于镜,其可得耶?好恶是非。对之前境,不了自心。但尤于境,其可得耶?洗分别之鼻墨。则一镜圆净矣。万境威真矣。执石成宝矣。众生即佛矣。(飞锡法师)

照镜子看见鼻子上有一墨点,很讨厌,擦镜子一定没有用。外面的如同镜子,境界是缘,引起了心中的好恶是非。如回光返照,观察自心,即能觉悟。修道人知道是非好恶是内心起了分别,外面并没有是非好恶。石头与宝石并无两样。现在科学发达,此种理论更可证实。万法平等,万法一如,无高下之分。《金刚经》上说,世界是一合相。“一”是科学家说的基本物质,或称为原子电子,佛家称之为微尘。所有一切物质均为它的组合,一合相是平等的,一切现象是缘聚缘散,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一切万象不生不灭,此种学说逐渐将为现代科学所证明。我们起了错觉,才有善恶是非。众生与佛亦无差别。石头是一合相,宝石也是一合相,只是化学的方程式排列不同而已。

十九.修行人大忌说人长短是非,乃至一切世事非干己者。口不可说,心不可思。但口说心思,便是昧了自己。若专炼心,常搜己过,那得工夫管他家屋里事?粉骨碎身,唯心莫动。收拾自心如一尊木雕圣像坐在堂中,终日无人亦如此。幡盖簇拥香花供养亦如此。赞叹亦如此。毁谤亦如此。修行人常常心上无事,时时刻刻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盘山禅师)

修行人对于自己不相干的事不要去听,也不要打听,不必想知道。古人说:“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时是非多。”凡是对于清净心有妨碍者,都要远离。反之,心就迷了。在日常生活中常发现自己的过失,就是开悟。悟了才能改过自新。自己有过失而自己不知道,有人说我的过失,若是修行人马上向此人恭敬顶礼。迷惑的人听了,马上就发脾气。身是假的,心是真的。身比作佛堂,心比作佛像,心不可动。一个人独处也是如此,在热闹场面心仍不动,赞叹毁谤亦不放在心里,心永远是定的。修行人心中无事叫真工夫。体究自己本命元辰端的处,即是参究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也就是随时提起正念工夫。就净宗说,就是时时刻刻提起一句佛号,历历分明,不夹杂,不间断。心中无事就不夹杂,净念相继就不间断。

二十.元无我人,为谁贪嗔?(圭峰法师)

这两句话非常难懂,我与人在世间法里都承认的,为什么说没有?这是很高的境界,世间人以妄为真,不能辨别一切法之真假。现在科技相当发达;对于一切事物之真相渐渐明了,亦只限于极少数科学家,而一般大众依旧执著身是我,以及缘生之物确实存在。小乘人执著空,所以这是罗汉以上之境界。执著有是业障烦恼,执著空虽可免六道轮回,但万物的真相他见不到。惟有菩萨遵从诸佛如来的真实教诲两边都不执著,这种境界谓之中道,如果他执著中道又坏了,连中道都不执著,所谓“两边不立,中道不存”,才能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学者如常常用此二句“元无我人,为谁贪嗔?”提醒自己,帮助自己断烦恼,念佛工夫成片,确实是一个好方法。

二十一.报缘虚幻。不可强为。浮世几何,随家丰俭。苦乐逆顺,道在其中。动静寒温,自愧自悔。(佛眼禅师)

报指身体,缘指这一生遭遇的环境,我们这一生的境遇,全是虚幻不实的。觉悟的人生活随缘就自在了。不觉悟的人造作强为,以自己的心意为所欲为,就是造业。虚幻的世间无常,人命苦短,祖师们嘱咐我们随家庭之丰俭,安分度日,无论苦乐顺逆均属三世因果。觉悟之人心中清楚,在日常生活中,心清净不动。佛弟子大迦叶尊者修苦行,心地清净,智慧圆满。善财童子生于富贵家庭,心中亦如如不动,不为环境所转,此之谓道在其中,道是觉悟的心。在生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中,被环境所转而不能觉悟就应当忏悔,自己努力悔过。

二十二.学道人逐日但将检点他人底工夫,常自检点。道业无有不办。或喜或怒或静或闹,皆是检点时节。(大慧禅师)

一般人总见到他人的过失,假如能倒过头来只观察自己,以批评别人的心批评自己,就是修行。在日常生活中,任何喜怒动静情况都可以检点自己。

二十三.化人问幻士,谷响答泉声,欲达吾宗旨。泥牛水上行。(永明禅师)

禅宗境界的话,不能想,一想就错了。参禅不用意识。这偈子请各位参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二十四.千峰顶上一茅屋,老僧半间云半间,昨夜云随风雨去。到头不似老僧闲。(归宗芝庵禅师)

此偈依文解义尚容易了解,即云随风雨去,老僧仍处茅屋中不为境转。是否如此简单,请各位参参。

二十五.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石屋禅师)

过去的事不要再想,未来的尚未到,何必操心。聪明人抓著现在。梅子栀子都是有季节性的,一定要把握时节因缘,不能空空放过。

二十六.即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云峰禅师)

符按古禅宗大德见面互相问询,出词吐语,往往内含禅机,局外人听不懂。因为他们多为得道高僧,乃称性而谈,非用意识。我们对于佛法一知半解,焉能领会。若是研究揣摩,等于瞎猜,枉费时间、白费事。不如认为我的智慧太差,参禅学密,根本甭谈,只能死心蹋地专念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比较可靠。印光大师说,一千七百则公案,如果你有一条不懂,你就全不懂。况且参禅不开悟,不能了生死。恢虚大师说过,学禅的人得定者他见过,但他从未见过一位开悟者,可见修禅是难行道,聪明人应有所选择。

二十七.琐琐含生营营来去者。等彼器中蚊蚋,纷纷狂闹耳。一化而生。再化而死,化海漂荡,竟何所之?梦中复梦。长夜冥翼,执虚为实,曾无觉日,不有出世之大觉大圣,其孰与而觉之欤?(仁潮禅师)

琐是琐碎,微不足道,即指芸芸众生。营营是忙碌不停,等于蚊虫在器皿中乱飞乱撞。化是变化,生死是变化,化海即六道轮回,何时才能有个头绪。人生实在是梦中之梦,等证到罗汉果,才恍然大悟,知道已往乃是一场梦。明心见性,证得法身大士,想到从前作罗汉时也是在作梦。六道众生把假的当作真的,无始以来从未悟过,假如不是世尊把宇宙人生真相告诉我们,我们怎会晓得。

二十八.纵宿业深厚,不能顿断,当方便制抑。自劝自心。(妙禅师)

修行用功非常重要。过去生生世世所造恶业,累积到今生成为习气。习气若深厚,则障碍了清净心,障碍了智慧,障碍了德能,障碍了学习。参禅念佛最常见的习气是昏沉掉举。虽不易除,总要设法克服,提高警觉,遇到昏沉掉举即一心念佛。如无效,可改用读经或研究经典以克制之。

二十九.放开怀抱,看破世间,宛如一场戏剧。何有真实?(莲池大师)

世间事不容易看破,但是看戏就容易体会是假的。人生又如梦境,梦醒之后,想想梦里的境界均非真实。佛在经中常劝我们不要造恶,他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明白这个道理,决定不造恶业。在世间吃亏上当,还是欢欢喜喜地接受,因为知道全是假的。如此行之,自然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净宗无比殊胜的特点是教我们抓著一个真实的法门,只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超越三界,一生成就,为其他任何宗派所无。其他宗派要想一生圆满成就是不可能的。假如有可能的话,华严会上文殊普贤又何必求生净土。中国两千年来,历代祖师大德,禅宗大彻大悟,教下大开圆解,最后都念佛求生净土,此乃彻底觉悟之人。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念佛是真实的。

三十.达宿缘之自致。了万境之如空,而成败利钝。兴味萧然矣。(莲池大师)

“宿缘之自致”是了解三世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外面的境界全是空的。佛说人生为酬业而来,富贵是前生修福,贫穷是前生作不善业,聪明是前生修法布施,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了解此种事实,人生实在没有什么味道,完全被业力牵著鼻子走。一般人对于世间事兴趣很浓,仍然愿意在这个花花世界随波逐流,乐此不疲,也只好随他吧。

三十一.伊庵权禅师用功甚锐。至晚。必流涕曰:“今日又只恁么空过。未知来日工夫如何?”师在众,不与人交一言。(莲池大师)

伊庵权禅师用功甚为精进,到了晚间,他流涕说:今天又空过,明天不晓得工夫怎么样。平常他与大众相处,一句话不说,这才是真正用功之人。从前在寺院,一般清众见人都不理,一切接待事务有知客僧负责。因为修行人没有时间同人闲谈,今天时代不同,如修行人不理人,人家会说他架子大。

三十二.畏寒时欲夏,苦热复思冬,妄想能消灭,安身处处同。草食胜空腹,茅堂过露居,人生解知足。烦恼一时除。(莲池大师)

天冷的时候,总想夏天好过。天热的时候,又想冬天多么好,总没有舒服的日子。如舍掉妄想,心就安定,心安理得是真工夫。民国四十三年间台湾第一次印《大藏经》,佛教会发起组团到各处推销,环岛宣传,由章嘉大师领队。参加人员有道源、东初、煮云诸位法师。当时是夏天,很热。章嘉大师穿着西藏式服装,很厚。有人问大师,“你穿这么厚不热吗?”大师说:“心静自然凉。”草食是吃粗粮食,饮食不好,总比没有强。住茅草房子总比树下露宿好。人能知足,一切随缘是真快乐。我们作佛教事业,有缘就作,无缘不作,不要化缘,更不要化小缘。若先拟一个计划,打算要作什么,办不到,自讨苦吃。我在台北第一次印经是在民国六十年,最初只印一本《了凡四训》,以后供养多了就多印。决定不化缘,我们的道场有佛菩萨护持,听其自然。若靠信徒维护道场太苦了,宁可不当和尚。

三十三.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消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袁了凡)

同类推荐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 欢喜:处世秘诀

    欢喜:处世秘诀

    一个人要在世上立身处事一定要智慧。如何处事?通过等九十余篇励志小品文,星云大师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告诉读者如何修身养性?怎样做到慈悲喜舍?尊重包容为何如此重要?星云大师看尽人生百态,将广博的阅历及生命体验化为文字,值得读者细品。
  • 修行即修心

    修行即修心

    引领都市禅修风潮,慰藉心灵的灵修之旅。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
  •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

    犹太教是最古老的一神教,他的影响已不仅仅是对犹太人和犹太文化,也不仅仅局限于宗教领域,而是对世界文化诸多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依然在发生作用。在犹太教中孕育并最终分化出来的基督教从中世纪开始成为欧洲主流意识形态,历经千年发展积淀为西方根深蒂固的宗教文化传统,形成西方文学与宗教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
热门推荐
  • 非洲狮2:王者之路

    非洲狮2:王者之路

    “落日”出生在一个庞大的家族,与父母兄弟姐妹一起经历生活的磨难和大自然的考验,也历经了亲人的死亡和家族的盛衰。她在危难中保存自己的性命,在学习和实战中慢慢成长和强大,成为一族的族长,与丈夫雷从原先的仇恨到共经风雨、相濡以沫,他们一起带领整个家族度过一个又一个灾难……
  • 绝世倾城:娇宠极品毒妃

    绝世倾城:娇宠极品毒妃

    如果,我必须受尽轮回之苦,那你,一定会告诉我为什么。“如果再相见的时候我不认识你,我不会再想你,我不会再喜欢你......”“我会倾尽所有,记住你。”她笑,如昙花盛开,清澈动人。“身附罪恶,你在甚好。”
  • 别惹痞子王妃   (大结局)

    别惹痞子王妃 (大结局)

    她,本来就一现代痞子,贪生怕死,一不小心,居然穿越成王妃。有仇必报——她的第一原则如不是那个混蛋,她的逃婚计划早就成功了。为解心头之恨,她狠狠的扁了他一顿还抢走了他腰间的那块美玉说是给自己的精神损失费!新婚,她宋希濂就被自己的夫君——阻止自己逃婚的家伙嘲弄一番。当然,她也不忘再痛扁他一顿。两人的新婚就从战争开始。他扬言,皇上驾崩之日就是她的死期。对于他的威胁,她时刻反击……他,当朝大皇子,等了她十四年,就是为了复仇,却不小心陷入另一种万劫不复。当仇恨撞上爱情,该是怎个解不开的情殇。http://hi.baidu.com/abbyahy(猫猫的博客)群:17675875(敲门砖:猫猫小说的任何一个人物名字)
  • 控卫妖星

    控卫妖星

    【不喜欢NCAA的朋友们可以先收藏,等到NBA的时候直接跳入NBA卷就行】这是一个很有天赋的小子,在NBA闯荡的故事。鬼魅的突破,飘逸的传球,神奇的绝杀,控卫妖星,传奇开始。这里有惊天动地的交易,激情四溢的比赛,搞笑的外号,更衣室的趣闻。PS:本书每天1~2更,更新在下午或者晚上,加更的话会在晚上,欢迎加入本书QQ群,灰爪101057458(已满),狼牙111399890(新建)
  • 我可能等不到你了

    我可能等不到你了

    在她最好的青春里,遇见了同样同样献给她最好年华的他们。青春,终究是一个巨大的漩涡,风平浪静的开始,毁灭的终点留我们在混乱里迷惘。但还是谢谢你们,与我共一青春年华。
  • 霸道订制:娇妻要乖乖

    霸道订制:娇妻要乖乖

    整个荆市,除了莫家人,没有任何人知道莫凛楠的心中有个心头宝。而她,古灵精怪的出现在宴会场上,不仅想方设法的想要去勾引他,还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她陷害他不成,反而特别高调的对他说:“莫凛楠,我喜欢你,既然我把我的初吻都献给你,你就得当我的男人!”莫凛楠目光深沉的看着她:“看你有没有那个本事了!”为了让他见识到她决心,她布下层层陷阱,在撩拨莫凛楠的路上一去不复返。直到有一天,他反将她的双手扣在头顶上,眯眼逼近,“说,今晚,你想怎么喘?”
  • 新家小玉为君欢

    新家小玉为君欢

    作为新上任的小家碧玉一枚,盈头皓齿,举手投足间贵气浑然天成。她巧笑嫣然,不显疏离,年轻的将军征战沙场,却敌不过这个深闺女子!(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明末突围

    明末突围

    刚刚成名的体制外的网球明星周康石,穿越到了崇祯十年的广西。刚刚尝到金钱滋味的他到了偏远广西,想到的是先发财。要发财,先从痛扁越南佬开始。要救国,从给“驴友”祖宗------徐霞客当保镖开始。
  • 产前产后专家指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产前产后专家指南(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本书从准妈妈怀孕以后常见的生理变化开始,科学、系统、全面地对分娩前、分娩时及分娩后准妈妈所面临的生活上的、护理上的、医疗上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进行了阐述。尤其在病理产科方面,采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向准妈妈、准爸爸提供了孕产期必备的保健知识。
  • 校园绘画类活动指导手册

    校园绘画类活动指导手册

    根据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部门的要求以及国内外最新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特别编撰了《五彩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丛书,不仅包括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组织管理、策划方案等指导性内容,还包括阅读、科普、歌咏、器乐、绘画、书法、美化、舞蹈、文学、口才、曲艺、戏剧、表演、游艺、游戏、智力、收藏、棋艺、牌技、旅游、健身等具体活动项目,还包括节庆、会展、行为、环保、场馆等不同情景的活动开展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娱乐性、指导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