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27500000027

第27章 青春无价,学海无涯(3)

要知道,问题是我们探索真知,获得灵感的灯塔。带着疑问去学习,去探索,去寻求,我们才能有新的、不为人知的发现。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而思考,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不正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为什么很多学生看似学懂了某个知识点,但是做题的时候还是不会做呢?其不善于思考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总而言之,不带着问题去学习,将可能成为别人思想的附庸者,也难以突破自我,超越别人。因此,人生于世,我们要带着问题去学习。换句话说,就是既要学习,也要思考。二者紧密结合,才能铸就成功的自己。

据说沈括上山看桃花,每当想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时,沈括的眉头便会凝成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了解真相,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伙伴上山去探个究竟。等到了山上,沈括才发现,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这时,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呀。正因为沈括爱学习,爱思考问题,并且有着一股执着的求证精神,所以他后来写成了广为人知的《梦溪笔谈》。

可以说,梁先生一生的成就也深深得益于他的问题,他的思考。他一生自学成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终成一代文化大师。然而,他反复强调的自己生来愚钝,天资不高。但是让他欣慰的是,自己爱思考问题,“爱静中思维”,甚至以思考问题为最大的乐趣。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一生的思想宽宏广阔。

众所周知,在梁先生的人生中,其思想曾发生过三大变化。第一时期,因受父亲的影响,他的思想倾向于现实主义,表现为功利主义;第二时期,梁先生从出世思想归入佛家,这时候一心想出家做和尚;第三时期由佛家思想转入儒家思想。用梁先生自己的话来说,“第一个时期可谓是西洋的思想。第二个时期可谓为印度的思想,第三个时期可谓为中国的思想。仿佛世界文化中三个流派,皆在我脑海中巡回了一次。”

毫不夸张地说,这一切都大大得益于梁先生的思考。据说,因为思考问题,梁先生经常失眠。脑子一开动起来,就很难刹住车。后来到北大教书,因为失眠,他还向学校提出过辞职。每隔一段时间,梁先生便会躲起来安静思考、潜心推究。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的学问既有对别人的借鉴与参考,更有自己的判别与特色。

可见,学习中,只有爱思考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才能真正受益,而所得的学问才算是真正的学问,才有受用。这不也正是梁先生的学习经验给我们的启示吗?所以说,人生于世,我们要惜时如金,勤奋学习,但是也要注重学习的方法,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并且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学而有成。

一切罪过皆由懒惰中来

梁先生语录:

可是懒惰不振也不行!这种懒散不振,就是机械性、不由自主的下贱性,是从内心的矛盾冲突来。自己虽然也有要强心,但是自己和自己一打起架来,就憧憧无凭,把不住舵,很容易懒散。

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学习就该有这样的态度,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才能积少成多,才能登高望远,才能积跬步以至千里。

若说学习有诀窍或者说捷径,那么,勤奋就是。试问,一个天天梦想要考上哈佛大学却从来不肯勤奋学习的人,即便是天才,成功又会眷顾多少个这样的人?按常理来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没有的。

正因为如此,所以,一个懒人,想要学好,学透彻,几乎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可能还是会有少数那样的天才。但是,也需要惊人的天资。若是没有天分,又懒散,想学好,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也许有的人缺乏某方面的天资,但是,要相信,勤能补拙;也要相信,熟能生巧。

也许有的人天分过人,但是也切勿因此而骄傲自大,沾沾自喜,做一只井底之蛙,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要明白,世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此一来,我们更应该利用好自己的天分,做一个勤奋的人,孜孜不倦,尽心学习,以求让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这就是勤奋的魔力之所在。

古人读书、学习,高度评价勤奋。从“凿壁借光”和“悬梁刺股”的典故中,就能发现。古人尚能如此,何况我辈现代人?事实上,在学习上,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做一个勤奋的人。否则,就如季羡林先生所说的:“如果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我们都知道,梁先生不是一个天资过人的人,如他自己说,自幼呆笨,六岁时还不会穿背带裤,要妹妹帮他穿,学习成绩也一直是中下等水平。他只有中学文凭,然而,他却被蔡元培先生邀请到北大当讲师,开坛讲座。他一生学贯中西,通古博今,著书立说,终成一代大师。这奇迹般的转变,不能否认,有一定的机缘在其中,但最主要的还是得益于梁先生的勤奋。

梁先生的学术思想自云是:“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画之根柢”。他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这所有的思想与成就,都是梁先生在自学中用勤奋换来的。古人云,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梁先生就是秉持这样的精神,做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刚”的。

人生中,不论是青春年华,还是耋耄老年,要在无涯的学海中大有成就,梁先生的勤奋都是我们应当借鉴的宝贵经验。长期如此,自然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精益求精。古今中外,大有建树者,无不如此。而懒惰者,即便是别人替他把饼做好挂在脖子上,他也会饿死。学习中,也是这个道理。真知来自勤奋不懈的学习与自己的领悟,而不可能出于懒懒散散的得过且过。

当然,未必付出了就能有收获,但是不勤奋地、脚踏实地地付出,就一定没有收获。而勤勤恳恳地付出了,至少会问心无愧,会无怨无悔。最主要的是,付出了,就要相信,事在人为。

人生旅途中,我们时常劝诫别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也时常要求自己要“不知老之将至,学而不止”。学,与不学是一种选择。但是,怎么学,是一种态度。勤奋还是懒惰,就是其中之一。既然选择了学,那就应当有学的态度,就应该做一个勤奋的人。不然,如蜻蜓点水般轻轻一碰,浅尝辄止,又有什么意思?反而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不学。况且,这样的做法也无法让自己尝到学问和知识的原味,转而又让自己为此而悔恨、痛苦,这不是庸人自扰吗?

因此,我们要学,就应当学好,要勤奋好学,孜孜不倦;要知道,一切罪过皆由懒散中来;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耕耘就没有收获。

何以自学成才

梁先生语录:

像我这样,以一个中学生而后来任大学讲席者,固然多半出于自学。

梁先生评价自己说:“我自幼呆笨,几乎全部小学时期皆不如人,自十四岁起虽变得好些,也不怎样聪明。讲学问,又全无根底。而后来也居然滥厕学者之林,终幸未至于庸劣下愚……”但是,自19世纪以来,能够入北大教书的人,大都是在名校深造过的人;而天资聪颖,进入北大、清华等名校学习,接受名师的指点的人,最终能如梁先生一样成为文化大师的人,却是屈指可数的。

梁先生让自己成为出入百家,在哲学、佛学、政治学、经济学诸多领域皆有建树的著名学者,诀窍便是自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梁先生是中国学界的一大奇迹。我们不能否认,梁先生自学成才有很大的时代因素,在今天这个重视教育的年代,我们似乎没有自学的必要。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其原因有三。

其一,即便学校教育结束了,但是它不等于学习的结束。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它所强调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人生中,很长一段时间里,需要我们依靠自己的自觉性不断地为自己充电——自学。

其二,也许你还是在校的学生,但是要知道,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老师传道授业也不是面面俱到的。换句话说,许多必要的知识,需要我们自己从自学中获得。

其三,学海无涯。世上有许多高峰,是永远到不了终点的。知识之高峰便是其中一座。我们所能做的,便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去到距巅峰更近一些的地方。如此看来,自学是必经之路。

梁先生一生能凭借自学成为一代文化大师,这对我们来说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呢?答案是肯定的。我们要如何才能如梁先生一样,因自学而成才呢?

梁先生反复强调,“自学最要紧是在生活中有自觉”。这种自觉来自于“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的渴望中,若不然,即便天天有人督促甚至是看守,也难以真正静下心来读书,更不会自觉地渴望学习,用心学习。所以说,要自学成才,需要有一定的生命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从而产生学习的自觉性与执着性。此其一。

“读书不是第一件事,第一件事,却是照顾自己身体而如何善用它”。这是梁先生学而有成之后悟出的道理,也是从自己的亲身体会中获得的人生启示。所以说,我们若想因自学而获益,必须看到身体这一根本,身体就是那个1,少了这个1,后面有多少个0都是徒然。因此,自学的前提条件是要照顾好自己,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样才能真正在自学中受益,否则,得不偿失。此其二。

自学也需要惜时。“由于向上心,自知好学,虽没用过苦功,亦从不偷懒。”所以说,自学成才,有生命的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还不够,还需要利用好自己健康的身体,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才能真正收获知识。“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也是这样实现的。此其三。

从梁先生《究元决疑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梁先生是一个因自学而博古通今,学识渊博的人。这与他博采众长有着根本的关系。若不是如此,其思想难以如此深刻,其视角难以如此独特。据梁先生自己回忆,他中学时每天必读好几种报刊。这些报刊有中国人编办的,也有外国人编办的;有拥护改良的宣言,也有赞成革命的篇章。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向上心”的书,梁先生都会尽心尽力地去研读。比如佛家的经书,儒家的典籍,经济类的读本,政治类的著述,哲学类的著作等,几乎无所不读。所以,我们自学的时候,也不应当过于偏颇,将自己局限于一家之言。此其四。

梁先生总是说“自己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他常常告诉别人,自己最大的乐趣就是思考问题。“爱静中思维”,正因为如此,所以梁先生能让学习服务于解决问题。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自学中,梁先生能将学习与思考紧密地结合起来,所以,他能成为一代文化大师,自学成才。因此,我们在自学的时候,也应当将“学”与“思”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更深的领悟。此其五。

在《谈我的自学》一文中,梁先生坦言相告:我从自身的经历中体会到:学问必经自己求得者,方才切实受用。反之,未曾自求者就不切实,就不会受用。所以说,我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用心地领悟自己所学的知识,将它们消化,让它们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真正的收获,否则,终究还是要还回给书本的。俗话说:“学来的曲儿唱不得。”它所强调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自学中,我们自己要用心去求真知。“一分自求,一分真得;十分自求,十分真得。”即便是有师承的人,也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自学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此其六。

不论是青春年华,还是耋耄之年,要通过自学有所收获,甚至是自学成才,都少不了有效的方式,而梁先生正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所以,我们不妨向梁先生学习,不求自学成才,至少要通过自学收获真知。

同类推荐
  • 一句话照亮一个世界

    一句话照亮一个世界

    改变一个人有时候就是一句话彷徨的时候, 这一句话让你豁然开朗;不知所措的时候,这一句话指一个支点,让阅读者时时心有磐石和灵犀。本书从畅销杂志中选文,智慧,励志,给人正能量,一篇文,一句话,如同一束光,照耀读者的心。
  • 思路决定出路:成功策划36法

    思路决定出路:成功策划36法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介绍了策划的6大思路、策划人的6大能力、策划的6大步骤、策划的7大误区等内容,以案例和图表分析为辅,将三十六计的策划思想和方法充分应用到实战策划中。
  •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没有不该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愿承担的责任

    不论是楔形文字,还是象形文字;不论古今,还是中外;不论家庭,还是职场。历史的变迁、地域的隔阂、工作的转换……却不妨碍我们对责任相同的理解,责任是人生命的一部分,应该承担的任务,应该完成的使命,应该承担的后果。
  • 别让心态和压力误了你

    别让心态和压力误了你

    本书包括“有健康的心态才会有上佳的生活状态”和“压力会毁了一个人也能成就一个人”两部分,内容涉及心态会决定你的命运、自卑是属于弱者的名片、不良情绪是生存状态的毒草、不得不生活在压力之中等。
  • 谁是最可爱的员工

    谁是最可爱的员工

    本书详细地介绍了“最可爱”的员工所具备的十种优秀品质,包括具有和谐精神、责任心、忠诚敬业、视服从为天职、有创意、会工作、善于学习、适应力强、德才兼备等十种宝贵品质,并结合实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成为可爱员工的方法和窍门。
热门推荐
  • 生如夏花风花雪月

    生如夏花风花雪月

    一个人的异能是无限的,太强了,控制不了,一次偶遇,只是相视的瞬间,就知道了一切,EXO的王子们,都是这样的结局吗。
  • 香火佛修

    香火佛修

    大学生韩峰带着一枚佛陀舍利穿越到异界,且看韩峰如何在诸神满天的异界证得神位。
  • 生活窍门一本通

    生活窍门一本通

    本书涵盖了人们最需要知道的知识领域,书中采用了最简明易懂的语言,最经典的生活经验,为读者提供方便。减少麻烦,是一本最实用的综合性生活指南。
  • 偏偏喜欢你

    偏偏喜欢你

    活泼可爱的莫子墨,才华横溢的林宇轩,人们眼中的金童玉女,却因为宇轩的一句分手而变为泡沫,从此一蹶不振的子墨遇到了另一个会对她温柔微笑的男子唐飞,就在子墨的心慢慢被他融化的时候,那个绝情的男子再次走进了子墨的生活,此刻的子墨又该何去何从?
  • 心有执念

    心有执念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这是一个励志的爱情的故事——男人辛苦劳动,脚踏实地的挣票票烧钱娶了一个自己执念八年的小媳妇。
  • 何负双华

    何负双华

    “还不曾请教姑娘芳名!”他一身金丝白锦,瞧着她,轻笑,凤目轻挑间尽是风流。她嘴角轻颤,紧紧的盯住他的面容,“离落?”她的手不知觉的抬起,想要抚上他的脸。他眼神一闪,侧开脸庞,“子钰不毁姑娘清誉!”他把子钰二字咬的极重,她微讶。——美人如玉,何负双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见姑娘姿容甚美,就名为花…疏影吧!”刹时,她泪如雨下。(简介无力-_-||凑合看吧!)
  • 苏家主母养成记

    苏家主母养成记

    穿越,成婚,贫下农妇,闷骚,自闭,贫下农夫,得一须弥空间,有上辈子生活经验,不怕苦不怕累,有信心将日子往富裕里过,低调闷声发大财,为创建苏氏大族而奋斗。讲述两个孤儿从无到有,从贫到富,从小到大的故事。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一切皆有可能。(文中涉及的古代知识请参考:《宋代食盐价格》、《宋代粮食、食品价格(程民生)》、《宋代政治制度》)
  • 腹黑皇帝:丫鬟不好当

    腹黑皇帝:丫鬟不好当

    “莫晓莹,过来给我捶背”某男坐在龙椅上命令道。“是”某女无奈。“莫晓莹,给我做饭”“是”“莫晓莹.....”“君瑾麟你有完没完!”莫晓莹真是快被眼前这个帅死人不偿命的男人气疯了。“只要你不承认你是云浅夏,我就没完”君瑾麟傲娇的说道。“啊啊啊!!!云浅夏你到底对这个腹黑傲娇男做了什么?”莫晓莹哀叹道。没有虐!!!没有虐!!!没有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小妖第一次写哦,给位亲多多见谅啦~
  • 都市异谈

    都市异谈

    魑魅横行,鬼怪滋生,人心不古,当“我”感叹着揭开这一幕幕光怪陆离的事件,最终答案却呈现眼前,却不得不感叹。这都是命数。
  • 灵明小六荡仙魔

    灵明小六荡仙魔

    “金斗引得祥云至,自有仙道从中来”一个金斗,一句谶语,让原本平静的神州大地,变得血雨腥风!听灵明小子孙小六给您讲诉一个故事,一个发生在斗圣孙悟空陨落千年后的故事,自有让你想象不到的因果,让你喟然长叹的宿命,让你沉溺其中的姻缘,和让你血脉喷张的战斗。不要急,慢慢来,听小六给你慢慢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