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27200000023

第23章 如何制造和掌握创意:激发创意的8个重要法则(4)

上官燕喜欢写随记,每到一个地方她都会用相机和文字把当地的风土人情记录下来。一次偶然,她看到国家地理杂志社举办旅行小说比赛,奖金不菲,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很好的小说构思。一个月后,她将写完的小说邮递出去,很快收到对方的回复,杂志社的编辑一致认为上官燕的小说曲折真实,创意十足,很有吸引力,希望她能到杂志社总部面谈。最终上官燕获得了比赛的一等奖,她写的小说出版后反响热烈,没多久她就闻名全国了。

上官燕写旅行小说的创意并非突然而至的灵感,她的创意是在长期的旅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和阅历发酵之后才产生的。倘若她依然是银行里的普通职员,她根本就不可能写出离奇曲折的小说。由此可见,创意是需要酝酿的。

美国著名经济史学家罗斯托是发展经济学的先驱之一,提出了经济成长论。他曾经说过,他在哈佛大学念书的时候就有了关于经济成长论的简单构想,但是这个理论很复杂,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和思考,他才完成了论述经济成长论的论文。很多创意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酝酿、发酵。

总而言之,一个创意要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比如写成一本书、形成一门学说等,肯定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并且这个酝酿、发酵的时间是不确定的。

创意发酵成熟需要时间

我们可以肯定,创意的产生需要酝酿、需要发酵,但是我们无法说清一个创意发酵成熟需要多长时间。

法国著名文学家、小说家巴尔扎克是个非常重视创意的人,但是他也曾为了寻找写作素材而苦苦思索,他认为做好一切努力工作之后,只有静静等待创意的发酵成熟,没有捷径。令人郁闷的是这个发酵的时间根本是不可测的,有时候是几天,有时候是几年,人力无法干预。巴尔扎克曾经无奈地说:“创意发酵成熟之后,它会自己来我眼前的。”的确,创意发酵成熟之后,会主动展示自己的魅力,引起人们的注意。

难道我们真的无法预测创意发酵的时间吗?难道我们真的除了等待别无他法吗?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有了想法就记下来,记录笔记的方法也可以用在这里。创意发酵成熟的过程可能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要想全凭一颗脑袋去记忆是不现实的,因为人的记忆力毕竟是有限的。从最初是怎么确定思考主题,到中间思考的过程,再到如何发现创意线索等,都应该记录下来,并标明准确的日期。这样就可以计算某个创意从灵感出现、发现线索到发酵成熟所需的时间了。经过多次的具体时间记录,就可以参考这些实例来假设创意发酵成熟所需的时间了。

在创意发酵的过程中,线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是重大的发现、发明,还是小的创意,都需要线索。那么,我们应该到哪里去找线索呢?一般人总以为线索一定异于平常,离生活很远,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尽管线索出现的偶然性也很强,但是线索离我们的生活很近,甚至可以说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见线索。实际上,发现线索的概率要比人们所想象得大得多。

阮景东是一家食品公司的设计师,最近公司开发了一种新薯片,于是他的任务就又来了——为新产品设计新包装。经过一周的思考,阮景东最终确定了包装的基本风格:儿童喜欢的卡通风格。接下来的一周他就忙开了,上班在公司的时候他就上网查看各种相关资料,下班他就去各大卖场看其他品牌的同类产品的包装,寻找线索,很快这一周也过去了,他依然没想到好的点子。

面对这种状况,他有些沮丧,离产品上市的时间仅剩一个月了,如果他不能及时提交包装方案,公司的新产品就不得不延期上市,这个后果是他承担不起的。一天下班之后,他去超市买东西,无意中发现一款进口酱油的外包装上印的居然是大力水手的卡通造型,这让他茅塞顿开,之前想到的零散想法终于串联了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创意。回到家后,他把脑袋中想到的创意画了下来。最终阮景东的设计方案顺利通过,一个月后,各大超市摆上了由他设计包装图案的薯片。

在这个案例中,印有大力水手卡通造型的酱油包装就是创意线索。创意线索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就能够发现。在创意发酵的过程中,线索的作用就是将之前零散的想法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创意。

在风和日丽的傍晚从树上掉落下来、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就是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线索。这就说明从树上掉下苹果这种非常平常的小事的确可以称为创意的线索。既然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可以成为线索,那么从晾衣架上掉下来的衣服、从树上掉落下来的树叶、从阳台上掉下来的花盆等,这些都可以成为重要的线索。这个世界上每天从高处掉下来的东西数不清,只要用心观察,用心思考,就能够发现创意的线索。

虽然创意发酵成熟的时间是无法准确预测的,但是我们依旧可以根据过往的经验来大致假设一下,并且通过认真的准备和用心的观察,尽可能早地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最终形成一个成熟的创意。

混合的创意

优秀创意的产生过程就好比美酒的发酵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想要获得好点子,就需要耐心的等待。但是几乎没有人喜欢这种无法确定期限的等待,这实在让人焦虑。于是有些投机取巧的人就想到了直接“复制”别人发酵好的创意,但是这种行为属于剽窃、偷窃,是违法的。因此他们就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将几个现成的创意混合到一起:从中取一些资源,经过删减组成一个看起来还算新颖的东西,并把这个成果当成自己的创意。这就像将别人家几种不同的酒混合倒进自己的瓶子里,然后给这种混合酒起个新名字,这就成了自己的创意,比如鸡尾酒。

这个时代,很少有人喜欢用发酵法则来制造创意,人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耐心等待。相比较来说,人们更喜欢“拿来主义”,拿几个别人现成的创意,然后从每个创意里面取一些有价值的资源,组合成一个新东西,并将这个新东西视为自己的创意。比如,时下大多数大学生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都是使用混合法,找几个跟自己题目相关的论文,从这里抄一点,从那里抄一点,最后把这个混合别人观点的论文当成自己的创意交了上去。而很多老师们似乎对这种“现调制”的论文并不反感,因为他们自己也很喜欢这么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论文成了批量生产的东西,书籍成了批量生产的东西,假创意充斥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件非常可悲的事情。

然而,混合的创意也并非完全不可取。一个优秀的调酒师一定非常了解各种酒的特性,并能根据这些特性调制出比纯酒更加漂亮、更加甘美的鸡尾酒。只不过鸡尾酒的创意是调配方法的创意,而非生产酒的创意。换言之,一个优秀的创意达人往往了解很多优秀的创意,并能够从这些创意中汲取精华,找到并综合其中的精华,形成更好的创意。但是这种混合调配得来的创意并非原创,至多只能算是半原创。

于正,时下内地著名的电视剧编剧,他的代表作《大清后宫》《美人心计》《宫》等作品几乎家喻户晓,他也因此成为内地炙手可热的编剧。然而围绕在他周围的抄袭绯闻却一直不断。他的《大清后宫》被质疑抄袭香港TVB的电视剧《金枝欲孽》,《美人心计》被质疑抄袭一部名为《未央沉浮》的小说,新剧《贤妻良母》被质疑抄袭电视剧《家好月圆》……于是有的网友戏称于正为“于抄抄”。

面对这种抄袭质疑,于正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这样说道:“我这个人有个习惯,看过大量的电视剧和大量的书,看到经典的句子、桥段就会记下来,生活中碰到好玩的东西也会记下来,写的时候脑中的这些记忆就会跑出来。哪个作家敢说自己写的桥段是别人从来没用过的?哪篇文章没引用别人的东西?这样来说,那么大家要说《京华烟云》抄袭《红楼梦》吗?李碧华的《青蛇和白蛇》抄袭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吗?难道只有韩国的《大长今》和日本的《阿信》是原创的吗?其实韩国的《人鱼小姐》和琼瑶剧《情深深雨濛濛》也很像……当初人家说我的《贤妻良母》抄袭港剧《家好月圆》,《大清后宫》像《金枝欲孽》时,我很愤怒。我已经解释过,也承认过,我的《贤妻良母》是有借鉴《家好月圆》的地方,但是真的不存在抄袭,如果两部剧真的那么像,人家电视台也不会买。为什么大家都要人云亦云,那么不宽容,那么狭隘?”

实际上,于正的剧本就是一种混合的创意。将别人写得好的创意纳为己用,这种行为的确有抄袭之嫌。然而俗话说:“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会抄不会抄。”为什么于正火了,而别的编剧没有火?或许就是于正很会抄,懂得在混合调配中加入自己的创意吧。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剧本绝不能算是完全的个人创意,最多算半原创。如果于正在宣传的时候说自己是“改编者”,而非原创者,或许就不会招致那么多批评了吧。

很多人对将他人的创意拿来充当自己创意的做法深恶痛绝,他们觉得这种行为是偷窃,是犯罪。的确,完全的抄袭很可耻,但是加入个人创意的混合调配成果也有可取之处。将几种味道单一的酒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到一起,就变成了新的鸡尾酒,难道鸡尾酒的诞生不是一件好事吗?混合调配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好的创意。

其实,世界上很多著名的创作都是混合的创意,比如《红楼梦》是文学奇葩,《京华烟云》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难道我们要因为《京华烟云》中有类似于《红楼梦》的内容,就完全否定《京华烟云》的成就吗?当然不是的,《京华烟云》可以说是混合创意的代表,也是一部非常耐人寻味的好作品。

总的来说,混合的创意真的很适合现代社会的需求。混合的创意不需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发酵,很适合那些有期限的创意工作。

鸡尾酒法则

按照前一章的说法,发酵法才是思考创意最正统的方法,通常人们也认为一切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创造皆来自发酵法,然而发酵法使用起来却并不那么容易,普通人可能很难驾驭。而且发酵法的缺陷确实让人们甚为苦恼。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缺陷就是创意发酵成熟需要很长时间,这实在不适应当代人们对于创意的迫切需求。

酒厂在酿酒的时候能够确定每种酒发酵所需的时间,只要将材料和发酵素准备好,耐心等待就够了。但是脑袋里的素材要发酵成创意的时间却是难以确定的,没有人能够说出创意发酵成熟的准确时间。这让那些从事有期限创意工作的人非常为难。

当然,尽一切努力缩短发酵时间也并不是不可能,但谁也不能保证发酵的过程中不出意外,谁也不能保证这些意外不会耽误你很长的时间。因此,使用发酵法制造创意势必会让人们或心急难耐,或提心吊胆、不得安心。

对于有期限的创意工作来说,依靠发酵法制造创意是不实际的。那么要依靠什么方法来制造短期创意呢?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利用前面提过的混合调配法,也就是鸡尾酒法。

整合创意素材,激发新创意

发酵法是在酿酒的材料中加入发酵素,通过化学反应来获得酒精。鸡尾酒法是通过调配各种不同的酒来产生新酒,因此,鸡尾酒法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作为原材料的酒已经存在了。这些酒自然不是调酒师自己酿造的,如果直接纳为己用就属于剽窃,但是如果将几种不同的酒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重新调制,就另当别论了。

调酒师从各处搜集性状各异的纯酒,然后按照不同的比例重新整合,调配出新酒,这就是鸡尾酒的制作方法。把与某个项目相关的各种创意搜集到一起,然后将这些素材重新整合,从中制造出新的创意,这就是制造短期创意的重要方法——鸡尾酒法。

大约在七八十年前,那时候威廉·安普生还是英国剑桥大学英文系的一名学生。本来安普生考上的是剑桥大学的数学系,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安普生中途转系到英文系,临毕业之际他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安普生把这个发现告诉了自己的指导教授I.A.理查斯,经过一番讨论,理查斯教授认同了安普生的想法,一星期之后,安普生提交了自己所撰写的毕业论文。这篇论文就是在文学界反响热烈的《晦涩的七种类型》。

在希腊时代以后的两千多年里,整个欧洲都奉行明确主义,反对晦涩不明,并且从未对这个准则产生过怀疑和动摇。但是威廉·安普生的这个发现撼动了这个准则。

事实上,在很多优秀的诗词中都使用了双关词汇。这种双关词汇一般有两种或多种不同含义,不存在唯一的确定性解释,这就是人们之前并不喜欢的“隐晦”。基于这一发现,安普生提出了“水至清则无鱼”的结论,太清澈的水不适合鱼生存,反而稍微有些混浊的水才能养鱼。创意也是如此,太明确的事物反而没有创意,而晦涩不明的事物反而容易产生创意。安普生关于晦涩的这一发现是来自于发酵法吗?当然不是。在中世纪的时候已经有日本学者发现了晦涩之美,并在当时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关注,只不过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安普生的这一发现正是来源于鸡尾酒法,据了解他的指导教授理查斯对东方文化有颇深的造诣,安普生受此启发将前人对晦涩的研究成果重新整合,进而产生了新的创意。

同类推荐
  • 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思维的革命:走进创新思维的自由王国

    本书介绍了创新思维的实质和功能、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创新思维研究的时代缺憾、中国人创新思维启动缓慢的现实成因等内容。
  • 思想和运动

    思想和运动

    本书收录的是柏格森从1903到1923年间的一些文章和演讲报告。内容包括:可能与现实、哲学的直觉、对变化的感知、对形而上学之介绍等。
  • 给大忙人读的哲理书

    给大忙人读的哲理书

    阐述了当代人在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与压力,并给出中肯的建议,如何去缓解压力,解决当前的问题。让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
  • 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自制力2(实践版):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与命运?

    在本书中,作者将继续用翔实的案例、专业的心理测试、心理分析、实用有效的方法全面提升你的自制力!帮你战胜拖延症、驱除无力感、告别焦虑、学会时间管理、情绪掌控等。学会本书,让你的自律能力、意志力、效率都将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所有的极端情绪都是假象,“搞破坏”的是你失衡的心理状态。在书中,作者向读者分析非理性的坏情绪是如何发挥积极作用的。我们一定要懂得利用这种积极的力量,而且要避免对自己身上的各种情绪进行一刀切的管理。但前提是,你必须学会如何区分它们。7天改掉坏脾气,7天养成好习惯!本书将重点向你介绍将坏情绪转化为正面能量的具体方法!
  • 这些行为妨碍你成功

    这些行为妨碍你成功

    本书列出人人易犯的24大诫条,侧重于用一段段惨痛的人生教训告诉你妨碍成功所在,同时也讲述英雄人物的成功经验。
热门推荐
  • 女总裁之贴身坏蛋

    女总裁之贴身坏蛋

    失忆韦大宝携一本御女心经投靠20岁女总裁,而后警花校花又相继来袭,甚至连狐狸精也来了,是在是受不鸟的韦大宝只有修炼御女心经来抗衡这些妖精;脱下衣服,他是持久之王;穿上衣服,他是好战之皇;左手黑道,右手尤物:碰我左右手,把你打成狗。
  • 劫灰志

    劫灰志

    这是一个与地球类似的平行时空,一个术法与科技同样发达的世界。这是一个剑与火枪与术法的时代,一段权力斗争、智勇角逐的历史。异界大国州,极盛之世的浮华表面下暗流涌动,维系着局面的细线随时可能崩断。儒生汉开边,胸怀远大抱负,心系天下苍生,却因求学出仕不得志而弃文从商。然而英雄终究不会被埋没,汉开边巧遇仙翁,得天书,受天谶,负天命。得知天下即将大乱,身负匡扶社稷重任的汉开边,踏上了命运的征程。大江南北,战火延绵,关山内外,英雄辈出。在大国州的土地上,铁与血,灵与肉,谱写了一段段英雄的史诗。
  • 笑傲东非

    笑傲东非

    一群中国血性男子汉,在东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区里,伴猛兽听狮吼舍生忘死,顶骄阳碾泥泞含辛茹苦,以超人的意志力,克服常人难以想像的困难,干出了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一番伟业……
  • 炮灰逆袭:奸妃如狼君似虎

    炮灰逆袭:奸妃如狼君似虎

    前有坏姨娘假姐妹,后有真小人臭暴君,她穿越后的日子好不凄凉。原本炮灰命的她步步为营只想岁月静好,怎奈却扶摇直上闪瞎众人狗眼。“启禀陛下,娘娘狐媚惑主欺君罔上!”“随她。”“启禀陛下,娘娘结党营私逆谋不轨!”“任她。”“启禀陛下,娘娘勾搭朝臣私养面首!”某男勃然大怒:“抓起来,这女人真是一天不打上房揭瓦!”怒归怒,当奸妃入怀,某男想:天下是什么?拿去玩儿吧,你高兴就好!
  • 神机妙算风水师

    神机妙算风水师

    (本书原名《黑道风水师》)易小宝,淘宝网店主,经营一家周易风水书店,他深谙风水之道。无意中,在朋友小飞的引荐之下认识了江湖上的三毛,从此踏上了黑道的路……凌迟迟,其实他不叫这个名字,但是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名字叫什么,因为他出身在一个办假证的家庭。早年,由于父母离异,从小混迹社会的他跟着一位前辈练就了一身飞檐走壁的轻身功夫和一项赖以生存的绝技——顺手牵羊!冷不语,第十一届全国自由博击赛总冠军。他嗜武如命,精通百家拳,曾是国际武打巨星的替身,但也曾沦落到打地下黑拳,历经生死的他在武术上已超出了常人的极限,到达了不可思议的境界!就是这样三个人,他们会演绎出一段怎样的传奇故事?【喜欢的朋友帮忙收藏一下,顺便来一张推荐票,灰常感谢!】
  • 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

    阔端与萨班凉州会谈

    西藏自古与中原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交往,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交往和联系逐渐由松散向稳固的方向深化,到元朝时期,西藏已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下的地方政权。1247年,蒙古皇子阔端与西藏地方萨迦派法主萨迦班智达在甘肃武威举行会谈(即凉州会谈),尽管会谈过程简单,但是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解决了重大问题。正是通过这次会谈,产生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
  • 红娘宫婢要成妃(完本)

    红娘宫婢要成妃(完本)

    第一次相遇她舞姿卓越将粉色的轻纱白色的广袖翻飞缠绕,如蒹葭绽放他冷笑着骂道:“丑女……”第二次相遇她逃生,他改扮,匆匆相遇,匆匆别他微薄的嘴唇轻抿女人……一再的邂逅,状况层出不穷那个小小宫女居然自告奋勇的为皇后牵起了红线她在他面前进进出出,他忍了她骗他上了床,事后找人顶替,他也忍了什么,居然跟靖王不清不楚?于是,一纸圣谕“查柳氏乔若,贤良淑德,实为宫中表率,特封为贵妃。”他冷漠疏离的脸上闪过一丝邪魅“敢设计朕,哼,你一定要活久一点啊,来人,从今日起朕每日只宿贵妃宫中。”推荐总裁馆,好文多多喔http://www.hongxiu.com/zongcai/
  • 重生之一生若梦

    重生之一生若梦

    人生如梦,有太多错过,太多的遗憾.....太多的.......假如重生来过,你还会抓住每一个曾经吗?
  • 俏皮公主的爱之恋

    俏皮公主的爱之恋

    她,是一位公主;她,是一个杀手;她,有着几个不同的身份;她,时而俏皮,时而冷漠。他,是注定的王子;他,冷漠不代表没感情;他,原本的‘冰山王子’的外号,被她起的‘恶魔’所代替。他们的相遇会给他们带来怎样故事?
  • 昏黎夜语

    昏黎夜语

    小心、!百鬼即将夜行!、嘘——、他们的故事、?来喝壶茶、我道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