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66900000027

第27章 诗多义举例

了解诗不是件容易事,俞平伯先生在《诗的神秘》[《杂拌儿之二》。]一文中说得很透彻的。他所举的“声音训诂”、“大义微言”、“名物典章”,果然都是难关;我们现在还想加上一项,就是“平仄黏应”,这在近体诗很重要而懂得的人似乎越来越少了。不过这些难关,全由于我们知识不足;大家努力的结果,知识在渐渐增多,难关也可渐渐减少——不过有些是永远不能渡过的,我们也知道。所谓努力,只是多读书,多思想。

就一首首的诗说,我们得多吟诵,细分析;有人想,一分析,诗便没有了,其实不然。单说一首诗“好”,是不够的,人家要问怎么个好法,便非先做分析的功夫不成,譬如《关雎》诗罢,你可以引《毛传》,说以雎鸠的“挚而有别”来比后妃之德,道理好。毛公原只是“章句之学”,并不想到好不好上去,可是他的方法是分析的,不管他的分析的结果切合原诗与否。又如金圣叹评杜甫《阁夜》诗[《唱经堂诗解》。]说前四句写“夜”,后四句写“阁”,“悲在夜”,“愤在阁”,不管说的怎么破碎,他的方法也是分析的。从毛公《诗传》出来的诗论,可称为比兴派;金圣叹式的诗论,起源于南宋时,可称为评点派。现在看,这两派似乎都将诗分析得没有了,然而一向他们很有势力,很能起信,比兴派尤然;就因为说得出个所以然,就因为分析的方法少不了。

语言作用有思想的、感情的两方面:如说“他病了”,直叙事实,别无涵义,照字面解就够,所谓“声音训诂”,属于前者。但如说“他病得九死一生”,“九死一生”便不能照字直解,只是“病得很重”的意思,却带着强力的情感,所谓“大义微言”,属于后者[参看李安宅编《意义学》中论“意义之意义”一节。]诗这一种特殊的语言,感情的作用多过思想的作用。单说思想的作用(或称文义)罢,诗体简短,拐弯儿说话,破句子,有的是,也就够捉摸的;加上情感的作用,比喻,典故,变幻不穷,更是绕手。

还只有凭自己知识力量,从分析下手。可不要死心眼儿,想着每字每句每篇只有一个正解;固然有许多诗是如此,但是有些却并不如此。不但诗,平常说话里双关的也尽有。我想起个有趣的例子。前年燕京大学抗日会在北平开过一爿金利书庄,是顾颉刚先生起的字号。他告诉我“金利”有四个意思:第一,不用说是财旺;第二,金属西,中国在日本西,是说中国利;第三,用《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话;第四,用《左传》“磨厉以须”的话,都指对付日本说。又譬如我本名“自华”,家里给我起个号叫“实秋”,一面是“春华秋实”的意思,一面也因算命的说我五行缺火,所以取个半边“火”的“秋”字。这都是多义。

回到诗,且先举个小例子。宋黄彻《囗溪诗话》里论“作诗有用事(典故)出处,有造语(句法)出处”,如杜甫《秋兴》诗之三“五陵衣马自轻肥”,虽出《论语》,总合其语,乃范云[原作“潘岳”,误。]裘马悉轻肥”。《论语·雍也》篇“乘肥马,衣轻裘”,指公西赤的“富”而言;范云句见于《赠张徐州谡》诗,却指的张徐州的贵盛,与原义小异。杜甫似乎不但受他句法影响;他这首诗上句云,“同学少年多不贱”,原来他用“衣马轻肥”也是形容贵盛的。改“裘”、“马”为“衣”、“马”,却是他有意求变化。至于这两句诗的用意,看来是以同学少年的得意反衬出自己的迂拙来。仇兆鳌《杜诗详注》说,“曰‘自轻肥’,见非己所关心”[钱谦益《笺注》:“旋观‘同学少年’、‘五陵衣马’,亦‘渔人’、‘燕子’(均见原诗)之俦侣耳,故以‘自轻肥’薄之。”]。多义中有时原可分主从,仇兆鳌这一解照上下文看,该算是从意。至于前例,主意自然是“财旺”,因为谁见了那个字号,第一想到的总该是“财旺”。

多义也并非有义必收:搜寻不妨广,取舍却须严;不然,就容易犯我们历来解诗诸家“断章取义”的毛病。断章取义是不顾上下文,不顾全篇,只就一章、一句甚至一字推想开去,往往支离破碎,不可究诘。我们广求多义,却全以“切合”为准;必须亲切,必须贯通上下文或全篇的才算数。从前笺注家引书以初见为主,但也有一个典故引几种出处以资广证的。不过他们只举其事,不述其义;而所举既多简略,又未必切合,所以用处不大。去年暑假,读英国Empson的《多义七式》(Seven Types of Ambiguity),觉着他的分析法很好,可以试用于中国旧诗。现在先选四首脍炙人口的诗做例子;至于分别程式,还得等待高明的人。

一 古诗一首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一、《文选》李善注引《韩诗外传》曰:“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

二、徐中舒《古诗十九首考》[《国立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六十五期。]:“《盐铁论·未通》篇:‘故‘代马依北风,飞鸟翔故巢’,莫不哀其生。’”

三、又:“《吴越春秋》:‘胡马依北风而立,越燕望海日而熙,同类相亲之意也。’”

四、张庚《古诗十九首解》:“一以紧承上‘各在天一涯’,言北者自北,南者自南,永无相见之期。”

五、又:“二以依北者北,巢南者南,凡物各有所托,遥伏下思君云云,见己之身心,惟君子是托也。”

六、又:“三以依北者不思南,巢南者不思北,凡物皆恋故土,见游子当返,以起下‘相去日已远’云云。”

照近年来的讨论,《古诗十九首》作于汉末之说比较可信些,那么便在《吴越春秋》之后了。前三义都可采取。比喻的好处就在弹性大;像这种典故,因经过多人引用,每人略加变化,更是含义多。——但这个典故的含义,当时已然饱和,所以后人用时得大大改样子:像陶渊明《归园田层》里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以“返自然”的意思为主,面目就不同。陶以后大概很少人用这种句法了。——本诗中用这个典故,也有点儿新变化,便是属对工整。(六)的“恋故土”,原也是“不忘本”的一种表现。但下文所说,确定本诗是居者之辞,这一层以后还须讨论。(四)、(五)以胡马越鸟表分居南北之意。但照(一)、(二)、(三)看,这两件事原以比喻一个理;所以要用两件事,为的是分量重些,骈语的气势也好些,诸子中便常有这种句法。(四)、(五)两说,违背古来语例,不足取。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一、《古乐府歌诗》[《太平御览》卷二十五。]:“……胡地多飚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二、张《解》:“‘相去日已远’以下言久也。……‘远’字若作‘远近’之‘远’,与上文‘相去万余里’复矣。惟相去久,故思亦久,以致衣带缓。带缓伏下‘加餐’。”

《古乐府歌诗》不知在本诗前后;若在前,“离家”二句也许是“相去”二句所从出。那么从“胡地”句一直看下去,本诗是行者之辞了。但因下文“思君令人老”二句,又觉得不必然,详后。“相去”句若从“离家”句出来,“远”字自然该指“远近”;可是张解也颇切合,“远”字也许是双关,与下文“岁月忽已晚”句呼应。不过主意还该是“远近”罢了。至于与“相去万余里”重复,却毫不足为病。复沓原是古诗技巧之一;而此处更端另起,在文义和句法上复沓一下,也可以与上文扣得紧些。“带缓伏下‘加餐’”,容后再论。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一、《文选》李善注:“浮云之蔽白日,以喻邪佞之毁忠良,故游子之行,不顾反也。《古杨柳行》曰:‘谗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义与此同也。”

二、刘履《选诗补注》:“游子所以不复顾念还返者,第以阴邪之臣上蔽于君,使贤路不通,犹浮云之蔽白日也。”

三、朱笥河《古诗十九首说》〈徐昆笔述〉:“浮云二句,忠厚之极。‘不顾反’者,本是游子薄幸,不肯直言,却托诸浮云蔽日。言我思子而不思归,定有谗人间之,不然,胡不返耶?”

四、张《解》:“此臣不得于君而寓言于远别离也。……白日比游子,浮云比谗间之人。……见游子之心本如白日,其不思返者,为谗人间之耳。”

四说都以“浮云蔽日”为比喻,所据的是《古杨柳行》,今已佚。而(一)、(二)以本诗为行者(逐臣)之辞,(三)、(四)却以为居者(弃妻)之辞。浮云蔽日是比而不是赋,大约可以相信。与古诗时代相去不久的阮籍《咏怀》诗中有云:“单帷蔽皎日,高榭隔微声。谗邪使交疏,浮云令昼暝。”徐中舒先生《古诗考》里说也是用的《古杨柳行》的意思,可见《古杨柳行》不是一首生僻的乐府,本诗引用其语,是可能的。固然,我们还没有确证,说这首乐府的时代比本诗早;不过就句意说,乐府显而本诗晦。自然以晦出于显为合理些。解为逐臣之辞,在本诗也可贯通;但古诗别首似乎就没有用“比兴”的,因此此解还不一定切合。——《涉江采芙蓉》一首全用《楚辞》[此俞平伯先生说。],也许有点儿逐臣的意思,但那是有意檃括,又当别论。解为弃妻之辞,因“思君令人老”一句的关系,可得《冉冉孤生竹》一首做旁证,又“游子”句与《青青河畔草》的“荡子行不归”相仿佛,也可参考,似乎理长些。那么,“浮云蔽日”所比喻的,也将因全诗解法不同而异。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一、《古诗》之八《冉冉孤生竹》有云:“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君亮执高节,贱妾亦何为。”张《解》:“身固未尝老,思君致然,用《诗》所谓‘维忧用老’也。”

二、朱《说》“‘思君令人老’,又不止于衣带缓矣。‘岁月忽已晚’,老期将至,可堪多少别离耶!”

三、张《解》:“思君二句承衣带缓来;己之憔悴,有似于老,而实非衰残,只因思君使然。然屈指从前岁月,亦不可不云晚矣。”

《冉冉孤生竹》明是弃妇之辞,其中“思君令人老”一句,可以与本诗参证。“维忧用老”是《小雅·小弁》诗语。《小弁》诗的意思还不能确说,朱熹以为是周幽王太子宜臼被逐而作;那么与本诗“逐臣”一解,便有关联之处。但《冉冉孤生竹》里“思君”一句,虽用此语(直接或间接),却只是断章取义;本诗用它或许也是这样。想以此证本诗为逐臣之辞,是不够的。“岁月晚”,(二)、(三)都解为久,与上文“相去日已远”、“思君令人老”呼应,原也切合;但主意怕还近于《东城高且长》中“岁暮一何速”一句。杜甫《送远》诗有“草木岁月晚”语,仇兆鳌注正引本诗,可供旁参。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一、朱《说》:“日月易迈,而甘心别离,是君之弃捐我也。‘勿复道’是决词,是恨语,……下却转一语曰:‘努力加餐饭’,恩爱之至,有加无已,真得《三百篇》遗意。”

二、张《解》:“弃捐二句……言相思无益,徒令人老,曷若弃捐勿道,且‘努力加餐’,庶几留得颜色,以冀他日会面也。”

俞平伯先生以陆士衡拟作中“去去遗情累”,及他诗中类似的句子证明弃捐句当从张解。这是主动、被动的分别,是个文法习惯问题。至于“努力加餐饭”,张以为就是那衣带缓的弃妇(张以为比喻逐臣),却不是的。蔡邕《饮马长城窟行》末云:“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有‘加餐食’,下有‘长相忆’。”可见“加餐食”是勉人的话——直到现在,我们写信偶然还用。《史记·外戚世家》:“(卫)子夫上车,平阳主拊其背曰:‘行矣,强饭,勉之;即贵毋相忘。’”“强饭”与“加餐食”同意。——解作自叙,是不切合的。

二 陶渊明饮酒一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王康琚《反招隐》诗云:“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伯夷窜首阳,老聃伏柱史。”渊明之隐,在此二者之外另成一新境界。但《庄子·让王》:“中山公子中谓瞻子曰:‘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渊明或许反用其意,也未可知。后来谢灵运《斋中读书》诗云:“昔余游京华,未尝废丘壑。矧乃归山川,心迹双寂寞。”迹寄京华,心存丘壑,反用《庄子》语意,可为旁证。但陶咏的是境因心远而不喧,与谢的迹喧心寂还相差一间。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吴淇《选诗定论》说:“采菊二句,俱偶尔之兴味。东篱有菊,偶尔采之,非必供下文佐饮之需。”这大概是古今之通解。渊明为什么爱菊呢?让他自己说:“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和郭主簿》之二)我们看钟会的《菊赋》:“故夫菊有五美焉广:……冒霜吐颖,象劲直也。……”可见渊明是有所本的。但钟会还有“流中轻体,神仙食也”一句,菊花是可以吃的。渊明自己便吃,《饮酒》之七云:“秋菊有佳色,裹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可见是一面赏玩,一面也便放在酒里喝下去。这也有来历,“泛流英于青(?)醴,似浮萍之随波”。见于潘尼《秋菊赋》。喝菊花酒也许还有一定的日子。渊明《九日闲居》诗序:“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诗里也说:“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尘爵耻虚罍,寒花徒自荣。”似乎只吃花而没喝酒,很是一桩缺憾。这个风俗也早有了。魏文帝《九日与钟繇书》里说:“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餐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谨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再早的崔寔《四民月令·九月》也记着“九日可采菊花”的话。照这些情形看,本诗的“采菊”,也许就在九日,也许是“供佐饮之需”;这种看法,在今人眼里虽然有些煞风景,但是很可能的。九日喝菊花酒,在古人或许也是件雅事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文选》李善《注》:“《楚辞》曰:‘狐死必首丘,夫人孰能反其真情?’王逸《注》曰:‘真,本心也。’”

二、又:“《庄子》曰:‘言者,所以在意也,得意而忘言。’”

三、古直《陶靖节诗笺》:“《庄子·齐物论》:‘辨也者,有不辨也。’‘大辨不言。’”

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云:“目倦川涂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真想初在襟,谁谓形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真意”就是“真想”;而“真”固是“本心”,也是“自然”。《庄子·渔父》:“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愚者反此,不能法天而恤于人,不知贵真,禄禄而受变于俗,故不足。”渊明所谓“真”,当不外乎此。

三 杜甫秋兴一首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

一、钱谦益《笺注》:“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云:‘独有清秋日,能使高兴尽。’”

二、又:“潘岳《秋兴赋》序云:‘于时秋也,遂以名篇。’”

三、仇兆鳌《注》:“黄鹤、单复俱编在〈代宗〉大历元年……〈时〉在夔州。”

(一)、(二)都只说明诗题的来历,杜所取的当只是“利兴”的文义而已。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一、钱《笺》:“《西京杂记》:‘昆明池中有戈船楼船各数百艘。楼船上建楼橹,戈船上建戈矛,四角悉垂幡旄,旍葆麾盖,照灼涯涘。余少时犹忆见之。’”

二、钱《笺》:“旧笺谓借汉武以喻玄宗,指〈《兵车行》〉‘武皇开边’为证。玄宗虽兴兵南诏,未尝如武帝穿昆明以习战,安得有‘旌旗在眼’之语?……今谓‘昆明’一章紧承上章‘秦中自古帝王州’一句而申言之。”“汉朝形胜莫壮于昆明,故追隆古则特举‘昆明’,曰‘汉时’,曰‘武帝’,正克指‘自古帝王’也。此章盖感叹遗迹,企想其妍丽,而自伤远不得见。”

三、仇《注》:“此云‘旌旗在眼’,是借汉言唐。若远谈汉事,岂可云‘在眼中’乎?公《寄岳州贾司马》诗:‘无复云台仗,虚修水战船。’则知明皇曾置船于此矣。”

玄宗既无修水战船之事,《寄岳州贾司马》诗“虚修”一语,只是“未修”之意。仇以此注本诗,却又以本诗注《寄贾司马》诗,明是丐词。《兵车行》“武皇开边”一语,上下文都咏时事,确是借喻,与本诗不同。钱义自长,但说本诗紧承上章,却未免太看重连章体了,中国诗连章体,除近人所作外,就没有真正意脉贯通的;解者往往以己意穿凿,与“断章取义”同为论诗之病。其实若只用“秦中”句做本诗注脚,倒是颇切合的。又仇论“在眼中”一语,也太死,不合实际情形。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一、钱《笺》:“《汉宫阙疏》:‘昆明池有二石人牵牛织女象。’《西京杂记》:‘昆明池刻玉石为鱼,每至雷雨,鱼常鸣吼,鳍尾皆动。’”

二、杨慎《升庵诗话》:“隋任希古《昆明池应制诗》曰:‘回眺牵牛渚,激赏镂鲸川。’便见太平宴乐气象。今一变云:‘织女……秋风’,读之则荒烟野草之悲见于言外矣。”

三、钱《笺》:“〈杨〉亦强作解事耳,叙昆明之胜者,莫如孟坚〈《西都赋》〉、平子〈《西京赋》〉。一则曰:‘集乎豫章之馆,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若云汉之无涯。’一则曰:‘豫章珍馆,揭焉中峙,牵牛立其左,织女处其右,日月于是乎出入,象扶桑与濛汜。’此用修〈慎〉所夸盛世之文也。余谓班、张以汉人叙汉事,铺陈名胜,故有云汉日月之言,公以唐人叙汉事,摩挲陈迹,故有机丝夜月之词,此立言之体也。何谓彼颂繁华而此伤丧乱乎。”

四、仇《注》:“织女二句记池景之壮丽。”

“丧乱”指长安经安史之乱而言。钱说引了班、张赋语,杜的“摩挲陈迹”,才确实觉得有意义。但“夜月”、“秋风”等固然是实写秋意,确也令人有“荒烟野草之悲”。专取钱说,不顾杜甫作诗之时,未免有所失;不如以秋意为主,而以钱、杨二义从之。至于仇说的“壮丽”,却毫无本句及上下文的根据。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一、钱《笺》:“《西京赋》:‘昆明灵沼,黑水玄阯。’〈李〉善曰:‘水色黑,故曰玄阯也。’”

二、仇《注》:“鲍照〈《苦雨》〉诗:‘沉云日夕昏。’”

三、仇《注》:“王褒〈《送刘中书葬》〉诗:‘塞近边云黑。’”

四、钱《笺》:“赵〈次公〉《注》曰:‘言菰米之多,黯黯如云之黑也。’”

五、钱《笺》:“昌黎《曲江荷花行》云:‘问言何处芙蓉多,撑舟昆明渡云锦。’注云:‘昆明池周回四十里,芙蓉之盛,如云锦也。’”

六、《升庵诗话》:“《西京杂记》云:‘太液池中有雕菰,紫箨绿节,凫雏雁子,唼喋其间。’《三辅黄图》云:‘宫人泛舟采莲,为巴人棹歌’,便见人物游嬉,宫沼富贵。今一交云,‘波漂……粉红’,读之则菰米不收而任其沉,莲房不采而任其坠,兵戈乱离之状具见矣。”

七、钱《笺》:“菰米莲房,补班、张铺叙所未见。‘沉云’、‘坠粉’,描画索秋景物,居然金碧粉本。昆池水黑……菰米沉沉,象池水之玄黑,极言其繁殖也。用修言……不已倍乎!”

八、仇《注》:“菰米莲房,逢秋零落,故以兴己之漂流衰谢耳。”

钱解上句,合李、赵为一,正是所谓多义,但赵义自是主;鲍、王诗也当参味。杨引《西京杂记》、《三辅黄图》语,全与昆明无涉,所说“一变”,自不足信。但“漂”、“沉”、“黑”、“露冷”、“坠粉红”等状,虽不见“兵戈乱离”,却也够荒凉寂寞的。这自然也是以写秋意为主,但与《哀江头》里的“细柳新蒲为谁绿”,有仿佛的味道。仇说“菰米莲房,逢秋零落”,诗中只说莲房零落,菰米却盛。他又说杜“以兴己之漂流衰谢”,照上下文看,诗还只说到长安,隔着夔州还“关塞极天”,如何能“兴”到他自己身上去!

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一、《史记·货殖列传》:“范蠡……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二、陶渊明《与殷晋安别》诗:“江湖多贱贫。”

三、仇《注》:“陈泽州注:‘江’即‘江间破浪’〈见《秋兴》第一首〉,带言‘湖’者,地势接近,将赴荆南也。”

四、浦起龙《读杜心解》:“‘江湖满地’,犹言漂流处处也。”

五、仇《注》:“傅玄〈《墙上难为趋行》〉诗:‘渭滨渔钓翁,乃为周所咨’。”

六、钱《笺》:“二句正写所思之况:‘关塞极天’,岂非风烟万里〈见原第六首〉,‘满地一渔翁’,即信宿泛泛之渔人〈见原第三首〉耳,上下俯仰,亦‘在眼中’。谓公自指‘一渔翁’则陋。”

七、仇《注》:“陈泽州注:‘公诗“天入沧浪一钓舟”、“独把钓竿终远去”,皆以渔翁自比。’”

八、仇《注》:“身阻鸟道而迹比渔翁,以见还京无期,不复睹王居之盛也。”

九、杨伦《杜诗镜铨》:“‘极天’、‘满地’,乃俯仰兴怀之意。”

陈解“江湖”太破碎,当兼用陶诗《史记》义;但他证明“渔翁”乃甫自指,却切实可信。钱说“渔翁”就是原第三首的“渔人”,空泛无据。傅玄诗意,或者带一点儿。钱、仇读下句,似乎都在“湖”字一顿,与上句上四下三不同;但这一联还在对偶,照浦《解》“满地”属上读更自然。“满地”即满处走之意,属上属下原都成,也是个文法问题;但属上读,声调整齐些,属下读,声调有变化些。杨伦语也不切,但“俯仰兴怀”关合天地却好。至于仇说“不复睹王居之盛”,和钱说“感叹遗迹,企想其妍丽,而自伤远不得见”,倒是大致相同;不过照上面所讨论,我想说,“不复睹王居”,“感叹遗迹,而自伤远不得见”,怕要切合些;而这两层也得合在一起说才好。

四 黄鲁直登快阁一首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快阁

一、史容《山谷外集注》:“快阁在太和。”

二、高步瀛《唐宋诗举要》:“清《一统志》:‘江西吉安府:快阁在太和县治东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故名。’”

三、《年谱》列此诗于神宗元丰六年〈1083〉下,时鲁直知吉州太和县。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晋书·傅咸传》:“(杨)骏弟济素与咸善,与咸书曰:‘江海之流混混,故能成其深广也。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这是劝咸“官事”不必察察为明,马虎点办得了,装点儿傻自己也痛快的。这两句单从文义上看,只是说马马虎虎办完了公事,上快阁看晚晴去,但鲁直用“生子痴,了官事”一典,却有四个意思:一是自嘲,自己本不能了公事;二是自许,也想大量些,学那江海之流,成其深广,不愿沾滞在了公事上;三是自放,不愿了公事,想回家与“白鸥”同处;四是自快,了公事而登快阁,更觉出“阁”之为“快”了。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一、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二、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月下沉吟久不归,古今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三、周季凤《山谷先生别传》:“木落江澄,本根独在,有颜子克复之功。”

“澄江”变为江名,怕是后来的事。不引谢朓而引李白,一则因李咏月下景,与下句合,二则“古今”句咏知音难得,就是下文“朱弦”一联之主意,鲁直大概也是“独上”,与李不无同感。知道李白这首诗,本联与下一联之间才有脉络可寻,不然,前后两截,就觉着松懈些。周说是从这两句也可以见出鲁直胸襟远大,分明有仁者气象,诗有时确是可以观人的;不过一定说“有颜子克复之功”,便不免理学套语。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一、《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瑟底孔〉,一唱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二、《吕氏春秋·本味》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三、史《注》:“用钟期、伯牙事,不知谓谁。”

四、汉武帝《秋风辞》:“怀佳人兮不能忘。”《文选》六臣注:“佳人,谓群臣也。”

五、赵彦博《今体诗钞注略》:“按公《怀李德素》诗:‘古来绝朱弦,盖为知音者。’”

六、纪昀《瀛奎律髓刊误》:“此佳人乃指知音之人,非妇人也。”

七、《唐宋诗举要》:“《晋书·阮籍传》曰:‘籍又能为青白眼。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上句用子期、伯牙故事,自然是主意;但“朱弦”影带“一唱三叹有遗音”之意,兼示伯牙琴音之妙,关合这故事的前一半。史说“不知谓谁”,是以为“佳人”实有所指;而这个人或已死,或远离,都可能的。但鲁直也许断章取义,只用“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一语,以示钟期已往,世无知音;所谓“佳人”,便指的钟期自己。这么着,他似乎是说,琴弦已为钟期而绝,今世哪里会有知音呢?青眼的故事与琴和酒都有关合处;鲁直也许是说嵇康的《广陵散》已绝[《晋书·嵇康传》:“康将刑东市,……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世无可加“青眼”之人,“青眼”只好加到美酒上罢了。这两句也许是登临时遐想,也许还带着记事,就是“且喝酒”之意。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一、马融《长笛赋》:“可以……写神喻意……溉盥污秽,澡雪垢滓矣。”

二、伏滔《长笛赋》:“……近可以写情畅神,……穷足以怡志保身。”

三、《列子·黄帝》篇:“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音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故曰,至言去言,至为无为;齐智之所知,则浅矣。”

四、夏竦《题睢阳》诗:“忘机不管人知否,自有沙鸥信此心。”

鲁直是洪州分宁县人,去太和甚近,而说“万里归船”,不免肤廓;此当是杜甫影响,因为甫喜欢用“百年”、“万里”等大字眼,但他用得合式。两句以思归隐结,本是熟套。“弄长笛”似乎节取马、伏两赋义,与归船相连,却算新意思;“白鸥盟”之“盟”,也似乎未经人道。“此心”即“心”,“此”字别无含义;心与鸥盟,即慕“无为”,思“忘机”,轻“齐智”(庸俗之人),鄙官事之意,与全篇都有照应。

《中学生》杂志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典故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智慧的浓缩。在日常交往中,我们如能熟练恰当的运用典故,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精炼、更富感染力;在文字表达上运用寓意深刻的典故能起到言简意赅和画龙点睛的功效。本书编者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典故进行了解释,还点明了它的出处。阅读典故故事,了解他们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国学知识,还可以感受到经史子集各自独特的魅力,增加学习的趣味。
  •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中国人应该知道的那些事(Ⅲ):天地经法探由来

    人类对时间与空间的探索由来已久,那些地球上的自然奇迹和地球之外的星辰,都给了人类无限的探索空间。是谁提出了北斗七星呢?又是谁第一个提出一年365天呢? 本书以丰富的史料、准确的知识、精炼的文字,为你讲述天文经法知识,让你在轻松阅读的同时,沉醉于历史的海洋,享受丰盛的知识快餐。
  • 美丽山西

    美丽山西

    本书是大型科普系列丛书“美丽中国”的一种。以精准流畅的语言和与内容相关的精美图片,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三大板块,全面立体地展现了山西省的自然景观,介绍了山西省的经济成就以及文化古迹、民风民俗。同时还设置了知识链接栏目,对相关概念予以解释,以增强知识性内容的普及。
  •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国学经典)

    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文化主体

    文化主体

    本书主要包括盘古开天辟地创造世界、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历代追求的天人合一观、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佛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古代天人合一的建筑观、古城的法天象地思想、古村的天人合一理念、古民居的天人合一设计、古园林的天人合一精神、帝陵布局与天人合一观、土地利用与天人合一观、水利工程与天人合一观、生物保护与天人合一观、古代科技与天人合一观、《黄帝内经》的天人相应、《黄帝内经》的天道人道等内容。
热门推荐
  • 重谱凌烟阁

    重谱凌烟阁

    俺曾见,杨广挥鞭指南陈;秦琼穷途卖宝马;元霸铁锤会群雄……俺不曾见,阔海压死千斤闸;云召屈亡无尾驹;罗成身陷淤泥河……那长安城中,俺常睡风流觉;那金銮殿上,俺曾把天子做……
  • 王妃是只猫

    王妃是只猫

    太子是小弟,皇后是靠山,穿越到了盛世,没有做成祸国奸妃,却混成了一代奸猫。于是阿眸陛下在后宫的日常变更为吃饭、睡觉、欺负人类。整个后宫,都在喵爪下战栗!路人甲:王妃,王爷喊您回家吃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股票防套、解套有绝招

    股票防套、解套有绝招

    吴长坤编著《股票防套解套有绝招》2009年1月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该书分股票防套的最大敌人—庄家,心套—需心理解套,套牢与获利—“一步”之遥,把握熊市中的牛市,巴菲特是如何防套的,彼得·林奇是怎样解套的,获利解套实战7章。
  • 东风夜放花千树

    东风夜放花千树

    落魄代嫁女VS富贵FH“卖国贼”非非:(一脸红心)笙笙咱再生个娃吧!名字都取好了笙笙:叫啥,非非:(嘻嘻)关门咋样!笙笙:嗯~~我觉得叫没门不错,非非:(嘟嘴)嗯哼~娘子嫩又ws人家!笙笙:(嘟嘴too)再装娘掐死你!非非:(撸袖子)好!我让你看看什么是爷们!笙笙:(柔情蜜意)关门他爹!人家不敢了啦!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剑灵巅峰之路

    剑灵巅峰之路

    作为一个超级贫穷吊丝,我,一个史诗级手残召唤师,饱含热泪伴随《剑灵》走过了两年多的充满逗比的辛酸血泪路——啃着泡面战炎煌,撸兰兰,跨血鲨,进军白青草原,被队友歧视,被武器进化失败提示吓晕,被好友力挺相助感动得鼻涕横流——为您揭开一幅波澜壮阔的剑灵路,捧上一颗玩世不恭却热腾腾的逗比心。。两年后的今天,我决定在工作之余执笔把这段血泪史写下来——无论鲜花与鸡蛋,欢迎品尝!无论你有没玩过《剑灵》,作者希望这部诚意作品能给您寻回当年一起玩网游时,那段美好的回忆,那份最初的感动。。
  • 网游之我爱大神

    网游之我爱大神

    闲着没事干被损友带着一头扎进网游中,无可自拔,偶遇现实小竹马,奈何竹马是大神。看腹黑竹马与萌萌青梅的故事
  • 遗忘过去

    遗忘过去

    总是沉溺在回忆里,不知是忏悔,还是有不甘心!
  • TFBOYS薰衣草之恋

    TFBOYS薰衣草之恋

    简介都是浮云,所以就不简介了,直接看正文
  • EXO之遇见天使

    EXO之遇见天使

    她,在高考中一鸣惊人的高三留级生;他,舞台上风光无限的花样美男。当平凡以狼狈的姿态遇上完美,会发生什么事呢?而她们,为了梦想付出很多,初衷却只是博得偶像的赞许。付出无数心血之后终于见到了他们,却是否只是普通粉丝的命运……(作者是鹿饭,偏向主角鹿晗,吴世勋)
  • 那年的樱花树下

    那年的樱花树下

    那年,他和她在樱花树下相遇,“岚儿,不要哭了,哥哥答应你,等我们长大后,哥哥娶你好不好?”小女孩擦了擦眼泪,对小男孩说:“嗯!轩哥哥,你一定要回来!”男孩眼里满是不舍“岚儿,我们拉钩钩,十二年后哥哥一定找到你娶你!”“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那时,她才3岁,他也只不过5岁而已。在那年的樱花树下,他和她许下最美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