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2600000025

第25章

七十四、上帝不阻止你审美

骤遇失恋,按理说应该很痛苦,可是因为小徐提出的分手理由太“雷人”了,以致我的气愤压过了痛苦,只是在心里说:看错人了。

我把初恋看得神圣、纯洁,小徐怎么冒出个“肮脏”来?

她也可能是不想伤害我,但这恰恰是最深的伤害。

小徐在1974年秋,被推荐上大学走了,终于能去读自己喜爱的美术专业了。那一段恋情,深深印在她心里。她和天津女知青小莉也认识,上大学后,她曾经托小莉向我转达了破镜重圆的意思,但这已经不可能了。

我和王兄,都是苏俄文学的爱好者。苏俄文学有一个特点,就是里面有强烈的女性崇拜,这来源于俄罗斯的“圣母情节”。苏俄文学的这个影响,给我和王兄这样的人带来的后果是,认为女性的心灵都很纯洁,而且其外貌的漂亮程度,与心灵的美好成正比。

这就是我们在情感上屡屡受伤的原因。

绝大部分女性之择偶或择友,骨子里永远是最符合“潮流”的,在涉世之后尤其如此。这跟她们漂不漂亮、心灵美不美毫无关系。

不过王兄在时代发生变迁以后,很快修正了他的爱情观,变得比较实用主义了。

当年王兄在他们公社采石场工作,我初见他时,他正在抡大锤。

采石场场长的女儿小李,也在场里工作。她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与王兄很有共同语言,视王兄为“亦师亦友”的人物,两人很有发展的可能。

可惜不知什么缘故,这段恋情搁浅了。这一误,我认为,就误了他一生。

1974年,是社会上暗流涌动的一年。许多人趁着“批林批孔”,上街贴大字报,企图再来一次“文革”。

可是我的内心却很宁静。

看完了4卷本的《约翰?克里斯朵夫》,我内心昂扬、充满光明,坚信在现实中,会找到书中的那一种人、那一种境界。年轻人的狂热,由此可见一斑。

我的现实状况可说是悲惨之极,不仅仅是很苦很累,而且主要是与现实格格不入,被边缘化了。但强烈的自我感,支撑着我,没把外部环境当回事儿。

通过读书,我发现了,大自然的美可以使自己心灵舒展。

那时的省城,因为西哈努克亲王来访问过两趟,比“文革”初期漂亮多了。我因为常年在农村,偶尔回城,在强烈反差之下,更觉得城市无比美好。

那一年的春夏,我写了很多泰戈尔式的小诗。

现在看,我当年也算个小小的“湖畔派诗人”了。我家附近的湖边公园,梦幻样的朝暾暮霭,都留在了我的小诗里。

农村一望无际的碧野,也使我心旷神怡。夏日的早晨,田野上有白亮亮的一层露珠,远天幽蓝,白云如絮……这些美景,是任何人也剥夺不走的。

很多人一生都没注意过这些,而我在那时候,天天都要被这景色所陶醉。

——纵使我一无所有,我还能够审美吧?

那个年代里的流行语中,没有“美”这个词,美学是个什么玩意儿,无人知道。很多搞文学的人被压抑久了,一旦有机会发表作品,即便是八股小说和诗歌,也要设法表现出美来。

那一年,上海创刊了《朝霞》杂志,后来又创办了《朝霞》丛刊。这应该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

这个杂志,当然也是“应声虫”,但里面有很多文章,表现出独有的才气。这就是作者曲折表露出来的美。

在《朝霞》上发表作品的,后来有一大批成了赫赫有名的文学人物,但如今人们不知为何只抓住余秋雨。能在那个年代,写点儿带有华美辞藻的八股文章,也算是功德无量了。

只有我们这些当年的文学小青年,能领会到他们的苦心。

干渴的人们,能有一口露水解渴,难道不好吗?

1974年秋,王兄被推荐上了省城大学,永离黑土地了。我正沉浸在内心世界里,对命运已然麻木,对此并未有多少感触。

王兄的父亲,是基层干部,虽然只管了一个小小的文化馆,但这就是大时代的硬道理。我不能和他比,我的时代早过了,或者还没有来。

七十五、《朝霞》上最神奇的作品

说到“文革”中的文艺作品,远远不是“八个样板戏”或一部《金光大道》就能概括的。这一块,现在的研究几乎是空白,其实不该有什么禁忌。

“文革”时的文艺也堪称五花八门,滋养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那时作品写的人与事,都不像是现实中的,但人们早已习惯“假大空”,没觉得有多荒谬。

1972年,一个名叫郭先红的作者,出版了一本知青题材的长篇小说《征途》。

我和王兄都对这部小说给予高度注意。这个小说,写的是知青下乡到东北林区的事儿“文革”以来长篇小说的复出,这一本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其后,又有知青张抗抗写的《分界线》,写的是知青在东北农场的故事,里面写了一个追求革命的女知青,可是她骨子里却是一个“追求文明者”。这书里有一些片段,有一点点小资味儿,多少给了我一些慰藉。

1974年,文艺界比较令人瞩目的事儿,是诗人张永枚写了长篇诗报告《西沙之战》,首先在《人民日报》全文转载,占用了两大版。各地省市报纸也纷纷转载,声势浩大。

王兄对我说:这可是一颗精神原子弹。一辈子能发表这么一部作品,足矣!”

老作家浩然也紧跟形势,写了一个中篇小说《西沙儿女》,一改他原来的写实风格,写得很诗意化。王兄对此不大满意,说:看来,生活体验还不足。”

张永枚是军旅作家,写过一首著名的歌词,就是那个“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我们在小学时就唱的。20世纪70年代中他的这次蹿红,令人感到有些意外。

若说起“文革”的文学,《朝霞》可算是大本营了,“佳作”叠出。我记得有一篇小说,似乎是以王洪文为原型的,把这个家伙描写得温文尔雅,在和一位女同事谈革命大事的时候,还懂得捏个雪球儿使劲儿扔出去,蛮小资的。

在所有《朝霞》的作品中,最神奇的一部是陆天明的一个话剧剧本。

陆天明,如今以写反腐小说而闻名天下。

当年的陆天明,才气横溢。他一共在《朝霞》上发表了三个话剧剧本,忘记了是哪一篇了,居然预测了“文革”失败”后的情景。剧终时,几个红卫兵出身的知青,在“复辟的枪声”中倒在了血泊里。

这剧本,看得我心里怪怪的。心想:激进派们内心竟也有这种预感?

可惜后来“文革”的终结,完全不像陆天明预言的那样,没有什么枪声,而是在普天同庆的锣鼓声中完结了,这真是历史的讽刺。

主管《朝霞》的陈冀德是上海的一员女干将,很有个性,因此杂志也办得有个性。这位女士在“四人帮”覆灭之后,表现得也很有个性。

我和王兄在那个年头,就是这样,一半靠中外古典名著、一半靠这些新作品滋养起来的。

王兄家中清贫,看书都是从他父亲的文化馆里借。

他对哲学有偏爱,经常对我提到俄国的哲学家普列汉诺夫,说是比列定的水平一点儿也不差。当时书店里有卖《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的,精装本,价格不菲。我攒了几个月的零花钱,咬牙买了一套送给他。

——这算是“宝剑赠英雄”吧。

我至今还记得他娘,一位纯朴的家庭妇女。有时我去镇上办事,顺便去他家找他。王兄不在的时候,他娘就非要留我吃饭。家贫,蒸个鸡蛋羹而已,他娘对此总是满含歉意。

七十六、《闪闪的红星》微光一闪

1974年的批林批孔,近乎于闹剧。“四人帮”在文化界的能量还是不可小瞧的,短短时间内,发动各路笔杆子,把中国历史改写了一遍。过往2000年的历史,成了儒法斗争史,以狠辣出名的法家,个个都成了盖世英雄。

这样来打击周总理,是隔山打牛,老百姓怎么能看明白,只道是世道开始昏了。

最可笑的是,按照这个逻辑就很难解释:历史上最进步的法家秦始皇创下的江山,怎么才十几年功夫,就被进步的农民起义给推翻了?

这不成了进步力量互殴了吗?

——要造谣,连逻辑都不顾了。

那一年,在民间早已树立了千年英雄形象的荆轲,也被当时的连环画丑化成小丑(因为谋刺秦王)。“四人帮”这是在挑战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道义底线了。

孔老夫子,更是被丑化得一塌糊涂。

正在农忙中的我,也接到大队的指派,要画一套《孔丘其人》的彩色连环画,拿到各生产队去展览。我乐得躲在屋子里不出工,买了一本小人书,照葫芦画瓢,完成了任务。那个年代,敢拒绝执行这种任务的,百人里没有一人,全中国大概只有梁漱溟一个人敢于拒绝批孔。

闹剧闹到夏天,社会上自发地出现了“批林批孔连带着反走后门”,对走后门送子女当兵、当工人、上大学的不正之风,提出强烈质疑。当局觉得不大对了,就下令运动刹住了车。

到初冬时,文艺界又一件里程碑式的事情发生了,在“四人帮”的控制之外,忽地冒出了一部儿童电影《闪闪的红星》。

这电影,几乎没有“文革”的色彩,说的是战争年代故事,小演员有个性,歌曲也好听(至今还在传唱),一下就引起轰动。

老百姓只要嗅到“不是那一伙”的气息,就很兴奋。《闪闪的红星》的三首电影插曲不胫而走,相关的小人书、评论集也纷纷出来。

它的三首插曲都很抒情,没有太多火药味儿,在“文革”时期是个异数。

人们太渴望常态的生活了,太渴望美的东西了。

“文革”前,好歹是个常态的生活。文革”后,在主流媒体的鼓吹下,好像只有穿一身军便服,背个军挎包,到处唱革命高调的年轻人,才是革命者,其余的都是可疑的异己分子、贱民。

有一次我回家,在《参考消息》上看到,台湾的男青年,在中学毕业后都要当一年兵,才能工作和上大学。

我想象着无数台湾青年,头戴青天白日徽,正步走的样子,不禁感叹:“台湾青年真不幸,要当匪军,将来一辈子历史有污点。”

我妈在一旁听了,说:“是啊,他们真够倒霉的。不过,你们又怎么样呢?”

一句话,问得我哑口无言。

同类推荐
  •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

    怀旧是从何时开始的?从春天第一片花瓣飘落的时候,从冬日第一个雪人融化的时候,从大学第一个学期结束的时候,从工作第一个项目完成的时候,从一位同路人匆匆转身的时候,从你说“我喜欢你”的时候。怀旧是因为旧时光的无以复刻。往事或许明朗简单,温柔清丽,或许酸涩孤独,伤痛迷惘,但岁月的光线总会把它们一一暖化,镀上一层柔和朦胧的光晕。记忆就如一潭无风似镜的湖水,过往人事皆幻化成条条小船,于湖心平静无声地漂泊着。清晨拉开窗帘,阳光斜射到墙面的贴画。那幅画恰好是凡·高的《向日葵》,冥冥之中还在不停积攒阳光。
  • 便纵有千种风情

    便纵有千种风情

    柳永,始终行走在宋朝仕途的边缘,他以傲视才情挥就迤逦宋词,他以真心温暖那些倾城女子。想弃了浮华,醉了烟花,终是不舍;想远了脂粉,一心求仕,也未成行。《便纵有千种风情》为散文体传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背景,以柳永的词为脉络,运用散文化笔法点评、赏析,进行个性化、情感化解读,展开柳永一生的爱情传奇与功名得丧。
  •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中东铁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它还是一条革命志士前往苏俄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秘密交通线。这条“红色之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当年沿中东铁路往来于中国内地——莫斯科的中共早期领袖、革命先驱留下的红色足迹为题材创作的纪实作品。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任弼时、李立三、罗章龙、邓颖超等往来中东铁路时遇到的危险与艰辛,并由众多红色后代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红色故事当年秘而不宣,如今也鲜为人知。为挖掘这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者历时七年进行采访,走过二十几个省市,寻访过百余人。
  • 希腊神话故事(四)

    希腊神话故事(四)

    天和地诞生的时刻,大海在咆哮,汹涌的波涛拍击着海岸。鱼儿在水里嬉戏、玩耍,鸟儿在空中展翅歌唱,大地上奔跑着成群的动物,但是却缺少一个具有灵魂的、能够主宰一切的高级生物。这时,普罗米修斯降生了。这位先觉者是神祇的后裔,他的父亲是地母该亚与乌拉诺斯所生的儿子伊阿佩托斯。普罗米修斯异常聪慧,他知道天神将种子藏在了泥土中,便手捧泥土,和着河水,按照天神的模样将泥土捏成人形。待泥人捏好之后,他又从动物的灵魂中摄取出善与恶,将它们封进泥人的胸膛里。这一切完成之后,普罗米修斯请来了天神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对普罗米修斯创造的泥人深感惊奇,她朝这些具有一半灵魂的泥人吹起了神气,使它们获得了真正的生命。
  • 午夜阳光

    午夜阳光

    书名缘于这些作品大都写在繁忙工作之后的夜晚,缘于作者心中的灿烂。诗集分为“回放自然”、“情系故园”、“山河礼赞”、“时代感言”四个部分。这是作者出版80余万字文学作品之后的又一创作成果,它聚焦现实生活的美丽瞬间,点燃心灵的光焰。
热门推荐
  • 泼辣公主

    泼辣公主

    莫名其妙的因为过劳而穿越。却不曾想是穿到一个连命都不想要的自杀的公主身上。神啊,这是什么命啊!既然回不去,就只好活下去啦。全天下都谋反?下一个谋反的是不是该是你我啦?帅哥苦笑答:不出意外,应该是的。不过不包括你,因为你必须与蛮夷和亲去!晕死!这日子该怎么过啊啊啊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阵图真经

    阵图真经

    陈家老宅子大火,火后仅余纨绔大少陈默,五年后来到世交叶家,为完成父母遗愿与叶家小姐完婚,却遭遇叶家阴谋,陈默习得绝世功法阵图真经,由此由凡人走向神、圣之路……
  • 陌下绵雨刚刚好

    陌下绵雨刚刚好

    她乃一代天之骄子,身份显赫,地位高贵,骄傲如孔雀,也的确有资本。当她爱上他时,是会不惜一切放下身段去追逐,还是会继续维持自己的高贵?当她的骄傲受到践踏,又会是怎样呢?
  • 物炼法则

    物炼法则

    改变世界的‘book’,一个生物智能!开启了全新的世界领域……尘封的古宅,神秘莫测的火山之地,拥有灵异力量的矿洞,惊悚的水下宫殿……古老,封建的历史渐渐从人们的视野当中消失。黎明刚刚升起,银白色的羽翼闪耀着迷人的光辉,前方,新世界的大门就此打开!※※※※※※※※※※(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哦,求推荐票,收藏,点击,打赏,(づ ̄3 ̄)づ)
  • 佛说了本生死经

    佛说了本生死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苦苦求生

    苦苦求生

    那一年暑假过后。她进了大学,我也进了大学。她登上了飞机,飞去了江城大学。我踩着自行车,混进了社会大学。
  • 总裁的小骗子情人

    总裁的小骗子情人

    云灵儿,IQ相当高,10岁的时候,家庭突遭巨变。父亲破产后自杀,她从此沦为孤儿,在亲戚间辗转,受尽白眼。但她并没有被悲惨的命运吓倒,凡是能赚到钱的事儿,她都干过。
  • 重归第一女神

    重归第一女神

    五年前,不知是误会还是阴谋,双子决裂,好友分离。当新服开启,当年众人不约而同再战江湖。伤情女神“步步惊心”——“当年的事,我终究需要一个答案。”痴情总裁“虎视眈眈”——“当年错过了,这一次,我寸步不离给你所有,即便与众生为敌。”当一切真相大白,举世之战到来,万众一心。既为荣誉而战,也为了我们的游戏时代能够完美落幕。
  • 永庆升平前传

    永庆升平前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潇潇默尘归

    潇潇默尘归

    林潇潇说,在她大声告诉徐默尘,她喜欢他时,她就知道,她注定成不了他人生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