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2600000023

第23章

六十八、集体户的老妹儿

接着我再讲讲集体户比较有特色的女生。我所在的小镇集体户,女生都是那种注定要平平淡淡过一生的人,但她们在年轻时,还是很有个性的。

我们户里有个省城来的女知青燕子妹妹,她来这里,是因为在县机关里有什么关系。她虽然与我是同一城市,但举止作派却跟小镇青年更接近。燕子妹妹人并不漂亮,还梳着一根大独辫,一走路直打屁股。

辫子长,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美。

这燕子妹妹是大城市来的,干农活儿不行,按理说是要被青山兄鄙视的。可是,不知怎么的,他们俩就谈起了恋爱。

青山兄是人中豪杰,燕子妹妹一见倾心,这有道理。青山兄呢,赢得了一个省城姑娘的芳心,这也挺满足虚荣心的。两下里就这么一拍即合。

那年头的恋爱,是心灵感应,彼此愿意多说说话,干活儿帮个忙什么的,一般不可能出轨。

青山兄当兵去了,这段恋爱似乎就无疾而终。

燕子妹妹一直在集体户里待到1976年,那时我已经抽调到公社去了。

有一天,燕子妹妹忽然神色紧张地把我找到一边去谈话。她说公社的一个干部,在生产队蹲点时,找她谈话,摸了她的手。

这是性骚扰啊。不过,也就是摸了一下手。

燕子妹妹说这话时的神情,像是遭遇了奇耻大辱。

她说:我太害怕了,甩开手就走了。后来他见我,老是很阴地笑,这不是要迫害我吗?我想告状,但万一告不动,他就更记恨我了,还能让我回城了吗?可是不告呢,他心里有鬼,怕我走了以后回过头告他,还是会暗里使坏不让我走。你说我怎么办?”

燕子妹妹把这等隐私的事儿跟我说,是比较信任我。当年她和青山兄谈恋爱的时候,眼睛长到脑门儿上,没把别人看在眼里,现在要平和多了。

我也就很负责任地,为她出了主意:你打算怎么告?告到哪里?”

燕子说:我爷爷在省里有点儿地位,在县里也有关系,我准备直接上县知青办去告。”

我说:如果有把握,就告。不告,你更无出头之日。”

她听了,也就下了决心。

不久,她果然闹出了动静。那时很奇怪,在公社机关驻有工宣队,工宣队师傅找我谈话,很严肃地问我,燕子是否跟我说过这事儿。

我如实作答。至于那个摸手的干部,我也认识,但我看不出他有任何异常。

这事情的处理结果是,燕子很快被招工招走了。那位干部,撸掉了委员的衔,也没给另外的处分。

这件事,多年后我还在想,到底有没有呢?不过燕子妹妹在跟我谈话时,那种绝望,不大可能是装出来的。

集体户还有一个袁妹妹,聪明能干,人也漂亮,爱上了生产队里“打头的”了。

我们队里“打头的”是一位青年农民,长得高大英俊,非常聪明,就是有点儿瘸,但总体上无大影响。

我相信两人是真心相爱,因为两人都是男女青年中的佼佼者。

知青爱上农民,并不多见,因为凡是知青都想回城。这一对儿,在女方,是爱情战胜了利益。可是他们命不好,就在他们的事儿公开化以后,碰巧遇上了打击“迫害知识青年”的运动。女知青和农民谈恋爱,只要农民方面是有一点儿权势的,一概以“迫害女知青”论处。

当时公社有人找我们“打头的”说话,让他赶紧罢手,“打头的”不服,非要和袁妹妹做现代的梁山伯与祝英台。

“打头的”跟我关系不错,有一天跟我闲谈,说:那天大雷雨,我约小袁到苞米地,两人发了誓,生死不离!”

我听着,怎么有点儿像“五四”之前的悲剧?

没过几天,公社就来人把他带走,在公社采石场“劳改”了3个月。

袁妹妹也被强制转走了,再没回来。

这对鸳鸯,就此两散。

他们的命确实不好,因为再过一年多,上面又提倡知识青年“扎根农村”,鼓励女知青嫁给农民了。

如今这袁妹妹,起码也有55岁了,孙子也该有了,她还能记得那“打头的”吗?

六十九、我恨透了张铁生

那年夏天的事情,让千百万知青头晕。大概到6月份,已有明确的消息传来:今年大学招生全凭考试录取。我妈催我在集体户抓紧复习功课,可是,迟迟没有听到公社有什么消息。

人家辽宁省先动了一步,这一步,就要了我们的命。

1973年8月10日这天,突然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出义正词严的播音,一个名叫张铁生的考生,在高考时交了一份白卷,在卷子背后,写了一封“批判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的信。

我听了,如五雷轰顶,知道事情有变。那几天,广播报纸上只是在喧嚣,还没有正式的决定下来。我和无数知青一样,怀着忐忑之心,希望有侥幸的事情出现。

我们没等来好消息。8月中旬,公社开了一个全体知青大会,宣布了今年大学招生取消原定考试,还是以“贫下中农推荐”为主。

散会后,大多数知青一片沮丧。

这是,外大队一个天津来的女知青小莉,主动和我搭讪。她早已闻我大名。原来我的狂热好学和我政治上的不积极,早已名声远播,几十里之外的陌生人都知道了。

小莉也是憋着劲儿要考大学的,这次突变,几乎使她精神崩溃。

男广播员的声音,传达着张铁生恨恨的声音: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法外的浪荡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

谁是“不务正业”,谁是“逍遥法外”,谁是“浪荡书呆子”,谁是“大学迷”?不就是我吗?

被主流媒体的声音狠狠地批判,这种滋味儿,大概今天的年轻人谁也没体验过。那真是连自己都看贱了自己,恨不得一头钻进地缝里去。

开完会,我一气之下,也不回集体户了,回家。命运不给我出路,我再怎么锄大地,也无非是消磨青春,不管它说得多么冠冕堂皇,实质上就是要消磨你,还要让你有负罪感。

小莉也决定跟我一块儿回省城她舅舅家。在火车上。小莉滔滔不绝,简直说得口沫横飞。

她比我大两岁,是“文革”前的初三生,知识底子比我厚得多。本来她是应该跟着天津知青的大帮下乡的,但她舅舅是我们省机关的一个中层干部,能给她点儿庇护,她就投亲到了这边,安插到了我们公社。她舅舅的威力,也就仅此而已,想要回城当工人,还是不易。

她对临时取消考试表示十分愤怒,对张铁生就差破口大骂了。张铁生不仅毁了我们的前途,也毁了无数人最美好的梦。眼看着文化、教育刚刚有点儿复苏,又成了流水落花,我们注定要在野蛮中生存下去。

小莉回到舅舅家后,又来找过我,还是滔滔不绝,跟我大谈屠格涅夫。她问我:你看过屠格涅夫的《春潮》没有?”

我摇头。

她就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春潮》的故事,过后,又把她珍藏的一本《春潮》借给我看。

小莉的幻灭感十分强烈,她必须找一个人滔滔不绝地倾诉,而且这个人还得能理解她的苦闷,于是我就成了她倾诉的对象。

我们的友谊保持了一段时间,通过信,相互激励——哪怕一辈子上不成大学,也要发奋自学。

小莉的钢笔字写得非常漂亮,文笔也华丽,这令我自惭形秽。

这算是患难之交吧,可惜没有维持多久。一年后,她被地区勘探队招工,成了地质工作者。我到市里去,曾经去看过她。进城后的小莉,与往日判若两人,神采飞扬,和我好像没有多少话可说了,却不停地跟地质队的帅哥同事逗闷子。

我心里叹息:人只可共患难啊,哪怕她读过屠格涅夫。

我还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才把屠格涅夫的《前夜》、《罗亭》、《父与子》搜罗来看。

那以后,我没再见过小莉,不知她后来怎么样了。

我在公社认识的老韩,也是这次遭受精神重挫的人。他在秋天来我们集体户看过我。在聊天中,他说:那天,我一听中央台广播员的声音,就知道,完了,完了!”说着,他拿笔在糊墙的报纸上写下“张铁生”三个字,不断地用笔点戳着,“张铁生,他倒是上了大学了。他写那封信,纯粹是为了他自己,把多少人给毁了。我恨不得杀了他!”

老韩走后,我跟他通过信,也是相互鼓励,我还送了他一句诗:耿耿秋灯夜未明。”

半年后,我收到了大巴山小樱的来信,信写得非常“文学”,完全没有唱高调,她向我倾诉了“张铁生事件”之后的幻灭和凄凉,我由此知道,她的坚强,是硬撑着的,其实内心也有常人的欲望。

我们一共通了三封信。她的痛苦,大概只有向我这个远在天边的人倾诉才合适。在那一封封哀婉的信中,我知道了,去年我在大巴山时对她朦胧的爱恋,她是有感知的。

东北的秋寒,铺天盖地的来了。

我感觉生不如死,常常陷入痴呆状态。

七十、当一无所有的时候还有精神

有人说,中国人不可或缺的,除了阳光、空气和水之外,还有歧视。

无论哪个年代,总有一拨人是要受到歧视的,而另一拨人则以能够歧视别人而备感幸福。

中国人的精神快感,是来自于歧视他人。

1973年冬,我彻底沦为被歧视者。原先还有一个遮掩——别的不行,毕竟我还有点儿文化水儿。现在,张铁生把我这块遮羞布彻底撕掉。没用的美德,是白痴;没用的特长,也是白痴。

这个寂静得近乎死亡的初冬,我陆续弄到了朱生豪译的《莎士比亚戏剧集》一卷、《瞿秋白文集》一本,我别的不管,只是默默地抄,抄下里面的好词句。

作为失败的军队,可以投降;而作为失败的人,又向谁去投降?我只能在已经沦陷了的阵地上继续战斗。

这是两本辞藻华丽的书,给了我很大慰藉。瞿秋白先生的《饿乡纪程》,尤其使我感到惊讶,看来,了解历史不能光看教科书。

初冬的夜,要加班打场,晚上回到集体户,我坐在炕上,披着棉大衣,凑着煤油灯,接着苦读。炕上有很大的柴烟味儿,好像把内外的衣服都熏透了。

不久,王兄借给我一本戈宝权先生编辑的《普希金文选》,一本残破的精装本。里面有插图,是普希金站在大海边,迎风挥舞着帽子,黑色大氅在风中狂飞。

这个形象震撼了我。

王兄一向对普希金崇拜得五体投地,张口就是“叶甫盖尼?欧根奥涅金”、“啊,大海,自由的元素”。

我仔细读了普希金的身世,对他少年时代在皇村中学的那一段尤感兴趣。“皇村中学”,这是何等金光闪闪的名字!我愿像普希金那样与命运搏战,但是,我没有自己的“皇村中学”。

普希金,才华盖世。读罢他的诗,我不能自制,走到院子里仰望星空。满院白雪,月明如昼,一个21岁的被歧视青年,就这样呆呆地,遥想着一位连鬓胡子的天才诗人。

似乎我手中也有一把剑,今生就注定了要去决死一战。

年轻人是热血做的,那一晚,我立在雪地上想:今生今世,我什么俗世的利禄都不要,就是要与众不同地过一生!

我这个时候的现实处境,已经相当可悲。

为什么每年的招工招生,都没有我的份儿?

这里面有一个具体原因。

我的父母,当初下放,就在我们大队。我父母在银行里存有一点儿钱,数目不大,但在当时堪称亿万资产,一辈子也花不完的。这钱是祖上的,也是合法的,那时除了工资以外合法的钱不多,但我们家的这笔钱就是。

大队想买拖拉机,没有钱,就找我父母借,我父母只能给借了。父母一走,大队不想还钱,就扣住我不放——你们的孩子在这儿,你们还敢催债吗?

“革命”的大队干部,整天洗手好闲,买一台拖拉机当摆设,却扣住我做“人质”。我的青春,就这么白白地耗在这里。

而我的名声,也传遍了全公社。原先的公社魏书记,是中学教师出身,对我父亲相当尊重,对我也并无异议。可是魏书记一走,新来的书记不买账。

王兄的父亲,是镇上文化馆的头儿。王兄曾经托他父亲去我们公社打听,为什么新来的书记对我印象不好?

打听的结果是——王兄用了四个字概括:说你‘恃才傲物’。”

我问:什么‘才’?是才华的才,还是财富的财?”

王兄笑了:都有吧。”

公社书记定了性,我还能跑得掉吗?

看这样子,上山下乡运动若是有千秋万代的话,我就得在这个大队待上千秋万代。

就在我陷入绝境的时候,我母亲给我借来一套书——《约翰?克里斯朵夫》。

这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作,解放前的版本,繁体竖排。这书一共有4卷,母亲借来的是3、4卷,我也就从中间开始看了。第3卷的开始,恰好是安多纳德姐弟俩的悲惨故事,一下就把我抓住。

约翰?克里斯朵夫,是根据贝多芬的事迹塑造出来的一个人物。他自我奋斗,决不妥协,与所有的人都不同,他搏斗了一生,终未被俗世所击垮。

译本是傅雷先生的,堪称神来之笔,看得我热血沸腾,连晚不寐。

乡下点的是煤油灯,在灯下看书时间长了,鼻孔下面一片黑,像日本鬼子的小胡子。第二天上工,队长看见我,哈哈一笑:你又贪黑看书了吧,头发也燎了,鼻子也黑了,日本人地干活儿。”

《约翰?克里斯朵夫》不光是给我注入了精神的动力,也决定了我后来的精神走向。

“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书中起首的这一句,是傅雷先生的鬼斧神工,它从此就嵌入了我的生命。

屋外是寂寞荒原,屋内是一灯如豆。

这不知是多少知青当年的写照。

有一句话,大家不信也就算了——当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还有精神!

同类推荐
  • 青藏高原汽车兵

    青藏高原汽车兵

    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经济服务的、是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是为广大群众服务的。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白垩纪文学备忘录

    白垩纪文学备忘录

    本书为作者对外国文学作家作品、外国理论书籍的评论文章。全书共分五辑,内容涉及近20年来,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作品评价,其他世界著名作家及其作品评论,近年来流行的国外文学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理论书籍的评论;俄罗斯白银时代作家的评论;以及古典俄罗斯文学大师的评论。作者根据近20年来中国读者对外国文学的关注热点,选择评论对象,既有总体性评价,也有具体的作家作品评论。
  •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莱茵星光:一位爱乐者的欧行漫记

    本书是作者借游记的形式谈城市景观、谈文化发展、谈历史故事、谈古典音乐等等。书中不仅有美丽的欧洲图画和引人的历史,尤其是作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深刻见解十分丰满地表现出来。文字精当,晓畅易读。
  • 时代幻象

    时代幻象

    当代著名诗人南野从事诗歌写作与理论研究三十多年来,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以及诗理论,他以“后工业时代的诗与诗学”界定自己的写作,这是他内心的镜像,也是书写的命名。《时代幻象》辑入的主要是南野2000年之后和1992年之前创作的诗歌作品,包括《实在界的言说》、《时代幻象》、《无记忆的体会》、《犀牛走动》、《鱼鹰的复杂性》、《描写一个冬晨》、《蓝色桌布》、《白窗》、《酒神的花》、《雪夜》、《城市雨后》等。
热门推荐
  • 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

    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

    你曾说爱我、娶我,一辈子不会辜负我。可一场车祸,你却忘了我。之后厌我、欺我、恨我,甚至绝情的抛弃我。我们曾相爱,如今物是人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佣情人

    女佣情人

    她是个孤儿,在五岁那年被好心的管家带到了欧家成为了欧家大少欧逸然的贴身女佣…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一颗放心暗许…他,欧逸然,爱她吗?不爱,却为何疯狂的将她占有?他,欧铭然,爱她,可是能守得住她吗?他,慕靳风,为她悸动,却与她有着这般的关系…他爱的疯狂,为了她他耗尽自己所有的精力,终于与她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是她却想逃开。身心的折磨让他无法忍受,看着那日渐消瘦的人儿最终忍痛说出“我放你自由。”当真相大白的时候,他与欧家有着这样的关系,而她与他将会是一条平行线,无任何的交集。从此他一无所有,就这样从众人的眼中消失了……为何她看不到他了,却每天想着他的好?等她意识到之后,她开始四处寻找他的身影……
  • 工作像蚂蚁 生活像蝴蝶

    工作像蚂蚁 生活像蝴蝶

    一个人工作的时候,需要兢兢业业,这就是务实的,所以工作要像蚂蚁一样实干;一个人生活的时候,需要有点浪漫主义精神,所以生活要像蝴蝶那么浪漫。人的一生,不要让消极的心态所主宰,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积极心态的人所取得的。我们要在绝望中摆脱烦恼,在痛苦中抓住快乐,在压力下改变心态,在失败中看到希望,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

    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虫巢霸主

    虫巢霸主

    游戏《末日》关闭的那一刻起,世界末日降临了一切再现游戏,这是阴谋,还是偶然?处在市中心的慕轩被无数丧尸包围,不久之后就虫族开始攻城……幸好有强力武器,空间戒指,游戏里的BUG,不仅能收能量,造强化剂,还洗劫物资,招募军队不管是虫巢如何入侵,不管背后有谁操控,慕轩,才是整个虫巢的霸主!【更新时间:12点。19点。】收藏+票子=爆发噢!【讨论群:217448862(新建)】欢迎调戏作者【感谢责编锐利大大亲自做的封面】
  • 德恒高中谋杀档案

    德恒高中谋杀档案

    仅三个月中,T市内已有十七名儿童离奇失踪,此事闹得满城风雨,但警方却束手无策,T城内人心惶惶。T市德恒高中的教师孙志良的儿子孙家明是最后失踪的儿童。孙志良在寻找爱子的过程中,竟偶然发现儿童失踪事件跟德恒高中的校长平耀海有密切关系。于是孙志良请求大名鼎鼎的少年侦探亦天帮忙调查此事。
  • 穿越缉捕者

    穿越缉捕者

    穿越者:“上天让我再活百年,我要轰轰烈烈!我要完成霸业!”苏云:“你给我歇歇吧!上天就在我戒指里,还霸业呢,回你时间线待着去!”穿越者:“我要青史留名!后宫佳丽三千!享尽荣华富贵!”苏云:“种马滚!”……历史一旦改变,时空将完全崩溃,必须把所有穿越者消灭!苏云:“其实我也是被逼来的……”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诸神渴了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诸神渴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绿色经典生态文学系列:延龄草

    绿色经典生态文学系列:延龄草

    本书通过《鸟儿归来》、《鸟巢》、《桦林巡礼》、《蓝知更鸟》等8篇散文作品,描绘了森林中各种各样的鸟类。
  • 女总裁的近身教练

    女总裁的近身教练

    林飞意外获得神奇的五禽戏,由此炼体,开发出了种种独属王者的强悍异能,征战杀伐,无往不利,摆平美女,护卫总裁,消灭一切厌恶的存在,让黑白两道敬畏,成就权势与财色的一代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