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86000000012

第12章 顾鼎臣与江南赋役改革(2)

在嘉靖六年(1527),甫由昆山回到京城的顾鼎臣上书嘉靖皇帝,要求其对江南问题进行关注,得到嘉靖帝“所陈俱切时弊,诏行抚按衙门督属举行”的回复。受此鼓舞,一批官员开始纷纷就江南积弊提请世宗注意。其中,有吏部尚书桂萼、刑科给事中徐俊民、吏部尚书许赞、两淮廵盐御史陈缟、应天都御史侯位等。他们所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田税过重

不少官员对于江南地区的重税,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朝廷能根据不同的情况适当给予减免:

应天都御史侯位认为,苏州的正额课税已经偏重,可以减免坍塌荒地的税额:

查得直隶苏州府原额官民田地山池沟荡共八万六千三百九十七顷,正额秋粮米二百三万八千三百九十石,正额秋粮米二百三万八千三百二十三石,课额于天下已为偏重。内有原勘坍荒田地七千四百九十一顷,该正米九万六千四百三十九石,递年皆里甲包赔,乞将坍湖坍海田地额粮减豁除之。

吏部尚书桂萼也认为赋税偏重,所以天下穷困。他建议朝廷在平时于预储余米,以便于在灾荒之年,对受灾地区进行免除:

臣所以屡请以各关所收钞钱,并南方各省所余缺官支候之银,或别作区处,如英宗初年行劝分之例。发淮安、徐州、济宁、临清、德州、沧州,但便水次,有厫出处,趁熟收买米粟,以备四方灾伤分豁之数,则民困苏国用足,一举而两得也。

(二)田赋不均

刑科给事中徐俊民认为,田赋不均已经极大影响了江南地区的稳定。他提出,江南地方的田地,有着种种名号和情况,即使同样的田地,也不能统一赋税,造成田赋不均的问题:

以今田赋言之,有受地于官,岁供租税者,谓之官田;有江水泛漫,沟塍湮没者,谓之坍江;有流移亡绝,田弃粮存者,谓之事故;官田贫民佃种,亩入租三斗或五六斗或石以上者,有之。坍江事故,二项虚粮,里甲包赔或一二石,或数十石,或百余石者,有之。

而正是由于田赋的混乱,才造成了“奸富猾胥方且诡寄那移,并轻分重此,小民疾苦,闾阎凋瘁,所以日益而月增”的状况。所以,他提出的改革意见为:

臣请立为均粮、限田之制。将郡县田粮,随各处原额,通融均派,无论官民合为一等。坍江事故,悉与蠲豁,其旧熟新垦,一例起科。就中分为三则,膏腴为上,沿山边海,及居湖腹者为下,肥硗半者为中上,则全征本色,中则半折,下则全折。

(三)杂税过多

吏部尚书许赞认为,苛捐杂税过多,是造成农民和商贾贫困的主要原因,他说:

一小民田赋正额外,附余包补之数,往往十倍常供,坐是益困。至于商贾,司盐法者,既取之以余盐,又取之以预借,又抽之以夹带,又加增常价,留难掣放,其苦尤甚。

所以,按照旧制,减少各种杂税,并严格执行下去,是减轻人民负担的主要方式:

今宜秋粮夏税军需物料之类,俱令花户上纳,不得委之里书。各盐场税课,一遵旧制,诸所言额外之征悉罢之。有司为民害者,许抚按守巡不时以名闻,亟禠其职。

(四)里甲、粮长问题

里甲是明代的基层组织,由丁粮较多的人户担任里长,主要负责征收税粮、办运上贡物料、支应官府的公用等。粮长则是由官府指派大户充当,负责掌催征、经收与解运田赋。里甲和粮长都是官府差役的一种,但至嘉靖年间,江南地区的大户都不愿服此差役,甚至利用种种方法脱逃。一般来说,主要认定为粮长包赔制度过重、监管力度不够等原因,而解决的方法主要为减轻里甲负担、加强监管。

如桂萼认为,里甲官银应该除豁,这样就可以逃民归农,充实闾里,他说:

请减天下民壮之身钱,追天下贪官之赃物,以资前项官银者,正以其法。尚未立,故不得已为救时之急。若前法一定,则亦不出一二年,天下逃民皆乐归原籍,而劝趋农桑之事矣。此分豁官银,不可不急讲求者也。

而许赞则认为,要对粮长严格审查,不使其有遗漏的可能:

江南富民,皆不乐为粮长,以粮额多而转运包赔之为累也。今佥编粮长,宜视其田宅厚薄,人力强弱,分上中下三户。而定其差等,论役使之繁简,而派其供应。按年代之久近,而疏其先后。每五六年清审更替,则豪猾不得以苟免。权势不得以脱漏,而疲弱不至于久累矣。

这些官员所关注的,确实是江南地区赋役制度的弊端,但一经分析,则可发现,他们虽然发现了问题,但也仅限于问题的本身,而对引发问题的深层原因,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调查。他们所提出的建议,也往往是回到明初或周忱及其他改革者进行改革的原始做法,再就是希望朝廷能更加节俭,以节流的做法,达到减少赋税的目的。但实际上,到嘉靖中期,江南赋役情况已经变得更加复杂,简单地回复到原始的做法肯定不够现实;而希望朝廷减免赋税的想法固然可以解决一时的困难,但并不能长期坚持,而且对朝廷来说,不管如何以明君来标榜自己,但实际上不断增加赋税才是其真实目的。所以这些官员的提法,往往得不到朝廷的支持,或者仅仅被敷衍过去。

第二节 顾鼎臣的改革主张

一、顾鼎臣对江南时弊的认识

嘉靖元年(1522)三月,顾鼎臣以省墓为由乞假回乡,次年再次以疾病乞求在原籍调治,至嘉靖五年(1526)冬回京,顾鼎臣在家乡昆山居住了四年有余。在这四年中,顾鼎臣对其家乡赋役制度的弊病以及由此弊病所导致的人民困苦状况有了清楚而全面的认识。在再次回京之时,他决心对积弊已久的江南赋役进行改革。

与上述官员不同,四年来,顾鼎臣一直生活在基层社会,使他有机会直面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而更加重要的是,他也有机会看到隐藏在社会问题之后的真实原因。江南赋税问题的产生,固然有其制度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原因则是间接而隐蔽的,正如顾鼎臣在上疏中所说:

(赋税积弊问题严重)虽间有聪明老练上司搜求问发,终莫能得其要领,闯其藩篱,以破其巢穴。何况州县官员初入仕途,百责所萃,未及三四年升迁交代,孰能勾稽磨筭,以摘发其奸哉!

即使是地方官员,没有经过三四年的深入了解,都不可能对于江南赋税问题有清楚的认识。与那些久居京城,仅凭空猜想或者道听途说的官员们相比,顾鼎臣四年的生活经历显然使他更加接近问题的本质。经过一番分析,顾鼎臣将着眼点主要放在制度之外,也就是官员和地方的奸猾胥吏的弄虚作假,上下其手方面。在他的《陈愚见划积弊以裨新政疏》里,对地方官吏的手段有详细的描述:

正德间,法制大坏,府州县总书、书手通同贪污,官吏上下之间,关节相通,造作奸弊,无所不至,或私雕印信诈领钱粮,或依仿判笔套写花押,或将上司坐沠增减数目,或将府州县案卷追改年月,或将宥免重复科征,或将暂征概作岁办,或总数与撒数不合,或官簿与底簿不同,或将已征在官支调侵分,或将私收入已申报民欠,或将官田改作民田,或将肥荡改作瘦荡,或将蠲粮叩卖别区,或将正粮洒沠细户。其泰甚者,城郭附近田涂,虚报坍江、坍河、坍海;膏腴常稔地土,捏作板荒、抛荒、积荒。每年粮额亏欠以千万计,负累概州县善良人户包补,日积月久坐致困穷,奸顽得计。或有田无粮,或不耕而食,新旧要结,永享富乐。

私刻私改,虚报冒领现象的严重,使得苏州地区的税粮,每年都要亏欠数千万计,这些亏欠的粮额是怎么补上的呢?这则又牵涉到顾鼎臣的另一个关注重点:粮长问题。

上文已经提过,当是时已有桂萼等官员关注里甲、粮长的问题。虽然这两者经常在一起来谈论,但事实上,它们的性质并不相同。确切地说,里甲属于乡村的基层管理组织,其主要是向地方官员负责。而粮长则属于中央赋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明初,粮长们征解税粮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直至永乐末年,国都从南京迁往北京以后,才改为向户部负责。里甲可以与地方滑吏朋比为奸,共同欺压百姓;而粮长却属于被欺压的对象,尤其是实行包赔制度之后,其所受的压榨则更加严重。而顾鼎臣家世代充任粮长,对其中的问题则更加清楚,他不止一次提及粮长的问题,希望引起世宗的关注:

近年有司蔑视旧规,不肯比较,经里甲惩治欠粮人户,止将粮长立限杖比,却乃纵其下乡追征,豪强之徒,恣意大斛加倍多收,所要船钱、酒米、芦席、伴当、出票等项。所经之处、鸡狗为空,其寡弱之人,或被势家拖延,或被刁顽欺赖,或被里甲包揽入巳,无能措办。只得变卖家计赔纳。至或旧役粮长侵欠,责令新佥粮长代偿。一人逋负,株连亲属数人扛补,每年无辜死于监禁之中、箠楚之下者,一处多至百人,少或四五十人。又,往时每区粮长多不过正副二名,近年一区多至十名以上,州县欺绐上司,诿曰众轻易举,其实收掌官粮之数少,而赔貱科敛、打点使用、年例之数多。州县一年之间,辄破中人百家之产,冤苦之声,怨毒之气,宁不奸天和,而召灾变哉!

他指出,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由豪强充当粮长,就会将压力转嫁到更加贫穷的民户身上;势力稍弱的农户,一旦充当粮长不但面临着败家破产的危机,甚至将面临着坐牢殒命的可能。而旧粮长实在无力偿还的税粮,往往又转嫁到新任粮长身上。得益的是地方豪强和胥吏,而损害的则是江南农户的利益。

正是由于地方上胥吏豪强的弄虚作假,从中渔利。最终导致了苏州七府“每年有十余万钱粮朝廷也不得,百姓也不得,却是中间一辈奸人影射侵分,以致奸蠧日肥,民生坐困。”顾鼎臣有感于这种现状,发出了“尝对天日暴赤心,誓不与鼠辈同此穹壤,若事复有龃龉,虽更上十疏,触犯雷霆斧钺,亦不敢辞也”的誓言。

如果说地方豪强胥吏上下其手,从中牟利是顾鼎臣认为江南赋役制度的根本问题所在,落实到具体问题上,顾鼎臣又着重分析了在征收金花银、荒灾及抛荒等方面实际存在的问题。

(一)金花银

由于征收金花银存在着优惠,可以平衡官田民田之间的差额,使得赋税额较重的官田得以纾解部分压力。但事实上,官民田本身赋税的严重不均衡,早就成为府县书手的目标。他们通过任意混淆调换官民田的地契,使官田变成民田,民田变成官田。这样,一般平民仅有的一点民田,也被偷偷调换成了重则的官田。所以,顾鼎臣认为“今之所谓官民田,正不可恃以为准则矣”。

面对此问题,顾鼎臣提出了论粮派银的原则,并严加禁止书手的弄虚作假,他说:

愚意欲派银布只论其粮之轻重,不须问其田之官民,仍旧验派庶为利便。但府县或以奉承达官之家,书手或以贿卖豪强之户,使小民不得均沾德惠,此不可之大者,尤宜严加禁革。

(二)荒灾

荒灾地区的租税,如果数量不大,明朝政府一般也不予减免,而是将受灾地区的租税分摊至周边未受灾地区。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出现了,尽管第二年不需要分担灾荒地区的租税,但由于地方官吏的腐败,暂时征收的钱粮在下一年很可能仍然被加在应收租税之中,甚至成为常例,而多收的这部分也不会上缴国家,而是由地方官吏中饱私囊。

顾鼎臣对这个“大家小户,筋力膏血乃以餍仸鼠辈”的现象十分愤怒,他认为政府应该负起沟通的责任,在第二年“当明白告谕小民,即行开豁停免为是”,不给地方胥吏贪污的可能。

(三)抛荒积荒

明代江南地区因为常有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造成的农民逃亡现象,那些土地因为无人耕种而成为荒地。另外,因为江南临近江河湖海,也时常有水流泛滥淹没田地的情况,称为坍江、坍湖、坍海。虽然田地荒废,但其租税不会被免除,往往要分摊到该地区的其他田地上,这样,就有一些豪强联合胥吏,将“常稔膏腴之田,朦胧捏报抛荒、积荒、坍江、坍湖、坍海之数,自种自食,税粮原额,令州县人户不分大小,代其包赔。”以达到偷逃租税的目的。

地方豪强为了能更大程度上减免租税,甚至不顾常识,一味混报。顾鼎臣就很明确指出:

坍海,惟上海嘉定太仓有之。坍江,惟江阴常熟昆山有之。若坍湖各县绝少,何者?湖水不通潮汐,茭苇丛生,涨多而坍少,今一概混报,使利入于己,粮派于众,此皆总书之弊,可不荡涤之乎?

二、顾鼎臣赋役改革的意见

针对江南赋役问题种种弊病,顾鼎臣提出了四项解决措施。《明史?食货志》中,虽将这四项建议都写入,但仅将察理田粮旧额与催征岁办钱粮两项详细胪列,这是对顾氏奏疏的管窥,并未展现其全貌,不足以说明其良苦用心。现将其疏四事,一一胪列,并将逐章分析。

(一)差官综理

派遣专门官员进行田粮积弊的改革,而不是一味将职责推给抚按。这样目标清晰,责权分明。在缕举江南弊政之时,顾鼎臣着重谈到江南赋役问题复杂,不经过仔细考察,绝难得出正确判断,更谈不上革除积弊了。因此,顾鼎臣将差官综理作为改革赋役问题的首项,他认为“厘革田粮积弊,固当责之抚按,但是由于南直隶巡抚都御使所辖地方广远,巡历往来尚难周遍,精神运量岂能周到。巡按御史虽曰事亲地近,然岁一交代终始尤难”。因此,希望朝廷选举才干,派往苏松驻扎,听巡抚官员节制,专门清理田粮,整修水利,“直待弊端尽绝,田粮清楚,水利兴举,方议裁革。”只有派遣专门的督责官员,地方官员敷衍塞责的局面才能改观,才有可能解决江南赋税积弊。

(二)查理田粮旧额

清查田粮可谓顾鼎臣赋役制度改革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唐文基先生《明代赋役制度》史中认为,顾鼎臣只提出了清理隐田隐粮,而对应如何改革,用什么原则征收田赋,则未有主张。事实上,顾鼎臣所认识到的江南胥吏造假,田地混乱,恰是江南赋役积弊严重的症结所在。清查田粮,不仅是赋役改革的难点,更是赋役改革的重点,其意义丝毫不逊于田赋收取原则的制定,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对田粮旧额的彻底清查,用任何征收制度,都无法改变赋税状况的混乱情况。

而对于赋税征收制度,顾鼎臣则并没有希望进行大幅度的变动,他说:

祖宗以来军需岁办定数,及今年多征加耗缘由,斟酌前巡抚周忱王恕简便可行事例,立为定规,厘革奸弊,其每年实征起运存留加耗本色折色并处补暂征或带征停征等项数目会计已定,须明刻榜文张挂城市乡村通行晓谕。

顾鼎臣清查田粮的目的是为了达到“吏书不得以售其奸,而小民无包赔靠损重复科扰之患”,他对如何丈量土地有详细而清晰的思路,具体如下:

乞敕巡抚巡按并议差前项官员,督委各该州县正官,于农隙之时,责令各属里甲田甲业户,共同将本管轻重田地涂荡,仿照洪武正统年间鱼鳞、风旗式样,攒造总撒图本,细开原额田粮、字圩、则号、条段、坍荒、成熟、步口数目,府州县官重复查勘的确,分别界址,沿丘履亩,检踏丈量,明白申呈上司。应开垦者召人开垦,应改正者照旧改正,应除豁者奏请除豁。则事既易集而民亦不扰,田粮书目既明,然后刊刻成书收贮官库,印行给散各区图,永为稽考,巡抚衙门备查。

同类推荐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生于上海,江苏苏州人,哥伦比亚大学全校级教授,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因在宇称不守恒、李模型、相对论性重离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朴孤立子场论等领域的贡献闻名。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的这项发现,由吴健雄的实验证实。20世纪60年代后期提出了场代数理论。70年代初期研究了CP自发破缺的问题,发现和研究了非拓扑性孤立子,并建立了强子结构的孤立子袋模型理论。李政道和杨振宁是最早 获诺贝尔奖的华人。
  •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新裁:中国历史人物的典型经验

    读人总会有某个角度,总有“见仁见智”的情况,因为人的本质也是不断展开的过程,因而读人只有在过程之中才能够不断超越原有的层次,进而不断地深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要从开端上解读,在过程中领会,在历史中诠释,在未来中把握。读人要在历史的延续中读出人性、人的特征与人的本质。人在面向世界生成的同时,历史也按照人的本性特征不断展开,从历史中能够看到人的发展轨迹。在这个意义上,读史就是读人,在人的本质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因素的价值。
  • 撒切尔夫人

    撒切尔夫人

    本书描述了撒切尔夫人的少女时代、大学生活和政治经历,展示了她的思想倾向、性格特征和个人癖好,并触及了福克兰群岛之战、香港问题、美国轰炸利比亚等重大事件。
  •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雄韬伟略:汉武帝传

    纵观中国历史,有两位开天辟地的帝王:一个是秦始皇,另一个就是汉武帝。秦始皇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然而这个帝国由于缺乏统治经验——尽管秦始皇纵横捭阖、叱咤风云,它还是成了一个短命的王朝。之后的大汉屹立于民族之巅,经历过不温不火的统治时期,汉武帝的诞生,为这个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如果历数历代帝王,也许只有汉武帝才算得上是承前启后而又开天辟地的伟大君王……本书是其传记,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中国古代帝师传(中国古代名人传奇丛书)

    “帝师”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留侯世家》:“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很明确,“帝师”是指皇帝的老师。本书从记叙帝师生平事迹入手,再现了帝王之师对历代帝王的教育、指导和辅佐,同时揭示了帝师以其亦师亦臣的特殊身份,对帝王决策的各种正面、负面影响之谜。展现给读者一幅亦真亦幻的历史画卷,道出一些亘古不变的历史发展规律。
热门推荐
  •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与孩子的10个重要对话

    本书在篇章设计上颇费心思,全书共分10章,10个话题,每个话题有7个小标题。父母可以循着本书的话题安排,每天和孩子探讨一个小问题,每星期完成一个对话主题。父母自己安排和孩子的对话,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很容易落实在实际的生活中,很有实用性。学贵力行,一旦把这些真正落实在生活中,10个星期就能扎下孩子一生幸福的根基。本书引用了大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从而更具说服力。本书是与为人父母者的真诚分享,对于现代的父母来说,是一本简单直观、实用性很强的家庭教育参考书。
  • 赐我一个帅哥吧

    赐我一个帅哥吧

    人家穿越是小姐,我穿越是已婚妇女,不但如此,还遇上了一个恶婆婆,一个养了十几个二奶的变态老公,不过最令人不能接受的,我还是一个快200斤的大胖子。天呀,杯具呀,真是杯具的人生呀。(本文纯属娱乐,如有常识性错误请指正并谅解)QQ群号:118060958
  • 妾不如妻

    妾不如妻

    在疼痛中醒来,她还没反应过来穿越了,就悲催的发现不被相公疼爱了?相公还一脸的鄙视说:“原来你还没死。”末了送她一句:“以后给爷安分点!”相公有个青梅竹马的小爱人,无奈一场灾祸不能坚守一生一世一双人,于是她这个现代小太妹成了可恶的第三者,夹在别人中间抢了正妻之位。在这个古代豪门世家中,不仅受到丈夫的冷落,小妾的欺辱与算计,还被利用卷进了一场家族阴谋中。忍无可忍,她狠手驯夫,翻身做主人,霸道诠释:妾不如妻!没人生来就该平白被人利用!你们受了屈别拿老娘撒气!
  • 激励一生的名人名言

    激励一生的名人名言

    关于人生、理想、事业、家庭、教育、爱情、人际交往、道德修养、伦理、个性、命运、科学、艺术、健康等人类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经典名言、名句,“句句价值连城”。 翻开《激励你一生的名人名言》,你将与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对话,你的人生将因此而改变、升华、圆满和成功!
  • 权少追妻365天

    权少追妻365天

    当落魄千金遇上权势冷少,她退避三舍,三十六计逃为上。当霸道总裁爱上倔强小妞,他步步紧逼,七十二变化为狼。他们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原本毫无交集,可是霸道的他,不仅帮她教训了渣男,羞辱了继母,还在她耳边温柔呢喃,“黎烟,我要追你!”一场豪门惊梦,她步步沦陷在他的温柔之中,可是遇到家族破产之时,她满怀期望的上门求他,得到的却是他的一口绝!“黎烟,我不能帮你……”原来他早已有了未婚妻!追她只是为了换一件“新衣”!当感情被玩弄,自尊被撕碎,她只能绝望的消失在他的面前,直到某一天,公司忽然换了一个新老板,将她逼入墙脚。“黎烟,听说你不上班了?”察觉危险,她只能认输。“上!”
  • 盛世容华

    盛世容华

    三千盛世,倾尽容华。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容华”二字不仅有盛世繁华的寓意,也指美丽的容颜。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师父,为了你,我愿倾尽容华,换你今生三千思念。”“容儿,师徒授受不亲……”“亲不亲?”“呃……亲!”欢迎加入书氏的读者群:99701105,吐槽、提意见、灌水神马的,通通都来吧!
  • 倾城召唤师废材小姐

    倾城召唤师废材小姐

    她是国际排行榜上有名的神偷一一“夜星儿”,被自己的搭档逼到悬崖跳崖自尽。一朝穿越成夜家的废材小小姐,当她被杀手抛下悬崖,再次睁开眼,她已不是原来的她了!她是神魔同体的双眸色怪物,但她可以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兽兽,当她站在六界巅峰,后面还有一大群美男跟着,某女问:“你们谁愿意和我并肩站着六界巅峰?”“我!”后面美男异口同声说,“不行,我夜星儿一生一世一双人,只能有一个人能够和我在一起!”结果就因这一句话,六界差点发生有史以来第一次六界大战!
  • 恋上酷千金的拽少爷

    恋上酷千金的拽少爷

    她,美貌智慧集于一身的黑帮千金、黑帮继承人、地下组织的创始人,却有着不可告人的身世秘密;他,高傲不羁的面容掩盖不住自己的邪恶气息,翩翩是她的未婚夫,心里爱着的却是“别人”;他,天骄之子将她玩弄于鼓掌之中,翩翩是别人的未婚夫……
  • 王之国度

    王之国度

    大陆之上,诸多势力背后,皆有强悍存在支撑。修道宗派,金刚罗汉,巫族后裔,神子天使,诸般不可思议,渐成为传说,却始终影响着整个天下的局势。段轩,世家嫡子,本应前途无量的他,却遭遇了一个强势的后妈,还有几个想要替代自己的兄弟,无奈之下投奔军营,希望通过努力,有所成就的他,却还是陷入到了阴谋诡计之中。在冤死的大将军龙飞的操纵下,一队不死战士,还有一部残缺功法,成了他最大的倚靠,去面对家族的打压,蛮族的攻击,乃至纷至沓来的诸般强者,各种势力。功法之中隐藏着怎样的玄机,竟然受到天下围攻?龙飞的苏醒,又和段轩之间有何联系?万余年前的那场大战,都意味着什么?一切尽在书中。
  • 佣兵狂妃

    佣兵狂妃

    她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庶出小姐,其实是穿越而来的雇佣兵,为保性命,什么事情都可以做。他是倾国倾国的清俊男儿,其实是权势滔天的景亲王,为守皇权,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只不过,他不是目中无人、高高在上的王爷么,怎么……景亲王半敞衣衫,有气无力“义妹,为兄胸口疼。”宫云乔搬起石头,“兄长,妹妹替你砸一砸。”景亲王举镜自照,孤影自怜,“为兄这般貌美,你怎么就看上那个缺牙的?”宫云乔的眉角抽了抽,“兄长,那只是个婴孩。”景亲王手提血淋淋的长剑,却是对她柔柔一叹,“放心,血是不会溅到你身上的。”宫云乔低头一瞧,白衫染尽鲜红,早就溅了血。人前清高、狠辣的景亲王,其实你是人格分裂吗?这不是种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