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512600000025

第25章 古都(4)

交通工具的变革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活力,1901年上海出现了汽车,特别是1908年,英商上海电车公司第一辆有轨电车出现,开辟了上海现代化、社会化、大众化交通的新纪元。汽车运输业开始了长足的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大容量公共客运运输网的框架。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反过来促进了上海现代工业、商业、金融、贸易的兴起和繁荣,加速了上海城市建设近代的进程。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殖民者的需要,租界内还兴办了近代化的公共事业,并逐步走向现代化。西方侨民为闲暇生活所需,将西方的公共性公园引入上海。1868年,英美租界工部局在上海苏州河与黄浦江交界处的滩地,辟设了一个三十亩多一点的公园。园内按英国的园景风格设计,有大草坪、挺拔的乔木、连片的灌木和花团锦簇的花坛,路边还安置了供游人休憩的座椅。这一公园因其公共性,故在上海被称为“公花园”、“公家花园”。1890年,工部局又在靠近外滩的苏州河边辟建了一个“华人公园”,向华人公众开放。是上海最早的两个大众性的公园。1864年,英美租界设立了大英自来火房(煤气设施),1865年供气。1881年,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成立。1883年租界内供水系统(市政、居民供水)逐步实现现代化,至90年代,自来水逐步普及。1882年,英商上海电光公司成立,电灯得以使用和普及。与煤气、水、电等现代城市设施大力发展的同时,租界内通讯事业亦趋发达。1881年,上海大北电报公司开始兼营市内电话业务,1882年后由英商德律风公司接办。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西方人在上海租界所开展的市政建设及其管理体制的建立对上海的华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举凡租界建设有了新举借,华界必于不久后继起仿效。商业资本的兴起以及市民自治意识的增强为中国人自办市政建设提供了资金筹措和观念变革的可能性。再加上官方的介入,使上海华界的市政建设亦朝着近代化迈进。1895年南市马路工程局设立,负责开发修筑南市十六铺以南沿江滩地区的道路。1897年,长达2436米的外马路建成。1896年,华界区域也开始建造能通行人力车和马车的近代新式道路。1912年,上海在旧城基上修筑了新式马路,即今天的人民路和中华路。1914年全部完工。新修筑的环城马路把旧城、城外华界及租界连成一片,一个整体的近代上海都市在地域意义上形成了。

在近代上海的城市形态和结构经历巨变的同时,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公共租界以其雄厚的资本,在外滩一线和南京路沿路改造、兴建了一批雍容华贵的高楼大厦,外滩优美的建筑以及南京路五彩缤纷的繁华气象成为公共租界高度繁荣的标志。别具风采的霞飞路则代表了法租界的高度繁荣。其中外滩及周围地区的发展是整个上海一个多世纪来历史的缩影,这里的建筑始终代表了上海建筑的最辉煌的成就。百余年来,外滩一直作为上海的象征出现在世人面前。外滩又名中山东一路,全长约1.5公里。原指旧上海县城至苏州河南岸的黄浦江西岸的滩地,1845年被辟为英租界,以后外国的洋行、银行等相继在此建立,至20世纪初,由于外国银行大量进驻上海,上海遂成为旧中国的金融中心。不少银行或财团在外滩大兴土木,营建豪华大厦。它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东面西临黄浦江,西面鳞次栉比矗立着52幢各种风格的大厦,有哥特式、巴洛克式、古典主义式、文艺复兴式、中西合璧式等,其建筑群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这里的建筑物自从外滩形成后便处于不断的翻建之中。很少有建筑物使用了50年以上而不翻建。有的建筑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甚至翻建了2~3次。最后—次大规模翻建改造始于第—次世界大战之后。从1920年扬子大楼的建成到1937年中国银行的竣工,外滩共有14幢建筑被拆除重建。这一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改建和重建活动,留下了一大批标志性建筑,作为一个至今令人难以替代的上海城市标志,外滩的面貌在二三十午代已基本形成(见下表)。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无疑是号称从苏伊士运河到远东白令海峡最为豪华的英国汇丰银行上海分行。这幢占地9338平方米,几近正方形的庞然大物的造型风格属于英国新古典式,底层6扇铸花月洞形紫铜色大门,采用罗马石供,显示出不凡的气度;大门两侧摆着——对金光锃亮的铜狮子,威风凛凛;门洞后的大厅里粗大的爱奥尼式廊柱T页天立地;大厅中央上端处理为弓形钢架支撑的玻璃天窗,顶楼墙壁上装饰有精美的玻璃马赛克壁画,绘有8个世界著名城市(上海、香港、东京、曼谷、加尔各答、伦敦、巴黎、纽约)的风光,精彩绝伦。大楼还在全市率先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冷暖设施和消防设备,整个建筑,耗资白银1000万两,无论外观还是内部装饰,部显示出豪华的皇家气派。其他如外滩最高建筑的沙逊大厦,代表了国家行政权力的海关大厦等等,都高度艺术地再现了东西方建筑语汇的特点和个性,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最高水平。

近代上海由一个古老的东南渔镇迅速演变成一个现代国际通商大埠。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入口日益增长,城市状况越来越繁荣,出越来越复杂。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华界三分天下的总格局在长期内不能得到改变,即使到了20年代,当中国的政局大动荡、大变化时,它也没能豁然而解。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1927年7月鉴于上海特别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国民政府决定:上海“为中华民国特别行政区域,定名为‘上海特别市’,不入省、县行政范围”。1930年,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此间,南京国民政府暨上海市政府组织当时的城市、建筑及各方面专家制定了一个“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计划”。这是上海历史上第一次全面的、大型的、综合性的都市发展总体规划,对上海(除租界以外)作出了宏观的、系统的、全方位的设计,规划了建设上海成为新的国际大都市的蓝图,在上海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为上海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929年7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划定外东北方向的江湾区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及周南十图、衣五图以西的土地约七千亩,作为新的市中心区域。8月,新成立的市中心区域建设委员会,公布了《建设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规划书》。其中主要涉及到水陆运输、道路系统、分区计划等内容,将市中心区域按功能划分为三个区域,即政治区、商业区和住宅区。《建设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规划书》是一个建设上海的首要计划、核心计划。此后,《黄浦江虬江码头计划》、《上海分区计划》、《上海市道路计划》等一些专题性的和全市性的计划出台,连同《建设上海市市中心区域规划书》共同构成了“大上海计划”,也称“大上海建设计划”、“新上海建设计划”。其中主要涉及了开辟新港区,城市千道以及将整个城市划分为五大区域:行政区、工业区、商港区、商业区和(i:宅区等内容。综观项规划对上海的城市建设有许多积极意义:首先,开辟新港,抓住丁上海城市发展的重点。将港口建设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必将有利于上海的发达与繁荣。其次,开对扩大城市规模、疏散人口具有现实意义,推进了上海的现代化进程。第三,分区和道路系统规划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为使上海转变成一个先进的、崭新的都市提供了可依据的原则。第四,大上海计划是率先考虑有规模的开发浦东并将其列入计划的规划。大上海计划县箕一次对卜海.其中主要对华界的开发和建设做出了宏观的,整体的计划。勾画出了一幅新上海的美好蓝图,其根本目标是:一要使整个上海城市(包括黄浦江两岸)能有一个整体性的改变;二要使上海都市实现现代化。在其后的8年里,上海市政府以其所能取得的经济力量,完成了计划中的多项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

同类推荐
  •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艺术观念研究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朝代,元曲尤为著名,本书带你走进元朝的生活艺术。
  •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动画电影叙述艺术

    从动画电影艺术的内部角度纵观其故事的构成问题,分析传统的几大叙事元素,即人物、情节、时间、空间和修辞等,以求对动画电影故事产生和创作的范式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在解析带有人类集体无意识和具有普遍经验意义故事模式的同时,寻求其中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力求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客观的动画电影叙述研究。
  • 纸间映像

    纸间映像

    本书为我国资深影视评论人藤井树,积数年之功,倾心打造的经典影评作品集结本。书中首次曝光了作者十二年来在影视道路上的所见所感所思。全书共七辑,分别冠以“青春”、“禁忌”、“浮生”、“幻爱”、“感官”、“天真”、“城市”主题,内容涵盖中外影片近百部,不限作品国籍与出品日期,选取震撼心灵的银幕佳作,用文字细细解读。藤井树的影评作品个人风格强烈,角度独特,观点敏锐,笔触纤细,字里行间充斥着知性之美与文艺气息。作为一部赏析类作品,其本身也是一部值得赏析的佳作。
  • 世界戏剧学

    世界戏剧学

    本书为余秋雨戏剧著作《戏剧理论史稿》的首次修订版,作为中国大陆首部完整阐释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的史论著作,出版后即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曾经被很多大学作为教材使用,其中包括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一些大学。在使用十年之后,1992年又获得国家文化部颁的“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 影视表演教程

    影视表演教程

    本书分“表演概说”、“表演技术训练”、“课外延伸阅读”三章。内容有:关于表演、演员的素质、表演的基础训练、表演艺术术语等。
热门推荐
  • 异辞录

    异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习惯重于方法

    习惯重于方法

    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终身积累了丰富的读书治学经验,并对此问题颇有研究。他关于如何读书,如何选书,如何做学问的不少精辟见解,值得今人学习、借鉴。本书收入胡适关于读书治学的文章、演讲稿二十多篇,力求全面、准确反映反映胡适的读书治学观点和方法。
  • “中国妈妈”启示录

    “中国妈妈”启示录

    无数人的人生经历已证明,教育是提高人们经济地位的基本方式,也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金钥匙。 本书试图站在既不完全是东方教育心理也不是彻头彻尾的西方教育理念的立场上来看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而在美国的“中国妈妈”恰恰是这两种文化和教育理念的结合部,从美国“中国妈妈”的身上也最能反映出东西方教育方式的磨合与反差。
  •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曾国藩改变一生的十大事典

    本书深入探究曾国藩的人生轨迹,提炼出10大事典。即:一生成就都在“砺志”再取得;终生在自省与自律中度过;勤奋自立者才能闯出一片天;善把用人之道与取人之术合为一体;像猎手一样紧追每一个人生机会;越是逆境越应抗得住等人生哲学。
  • 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

    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

    本书介绍了宋代22位著名词人的代表词作,主要以爱情为主题。作者通过介绍每个词人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将爱情、生活、理想抱负等人生主题融汇在一起,向读者多方面地展现每一个词人;同时,作者也加入了自身的评论和感悟。《宋词之美(情愫深深在词间)》上半部分主要讲述男词人,下半部分讲述女词人。全书文字细腻柔美,同时字里行间也透露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
  • 有思路有能力有方法

    有思路有能力有方法

    本书用详尽的事例,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思路、能力、方法同人们成功之间的关系——思路决定出路,能力成就自己,方法开启成功之门,为那些还在迷茫、还在踌躇的人士提供了一盏求职明灯。
  • 绝世王朝

    绝世王朝

    一觉醒来,成了一国之君的儿子!局面动荡,自保都难,却还要撑起整个国家?“你说我是跑呢,还是跑呢,还是跑呢...”“一国之君,怎可临阵脱逃?”“就用我的剑,带着手下的将士,杀出一条血路!”“从此,荆棘帝国,开始崛起!”
  • 导演世界

    导演世界

    李欢带着一个富含地球所有电影和电视剧的数据库穿越到另一个星球,这个星球除了娱乐,其余和地球一模一样,没办法,只能做导演了……
  • 明朝四有新人

    明朝四有新人

    穿越新新人,温吞的日子也有波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首先得有钱!购得大屋无数间。其次要有地!良田万顷无间隙。再次需有家!娇妻爱子团几圈。最后有产业!财源滚滚无昼夜。有钱有地有家有业,从无到有的明朝模范地主.-----------------推荐好友好书:《重生之民以食为天》
  • 时之窥

    时之窥

    人究竟有没有灵魂?如果有的话,灵魂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为什么从秦始皇开始,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无一例外地想要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他们究竟是在寻求灵魂永驻,还是在寻找躯体的不灭?全世界只要有人的地方,便会有关于死后灵魂出窍的传说,难道创造璀璨文明,能够精确计算天体运转的我们的先祖,真的便如书中描绘的那般愚昧不堪?又或者上古的神话,只是连我们都还未理解的先进科技?如今的我们,究竟从哪里来,又将走向何处?这是主人公和他深爱着的家人的故事,这也是这个世界所曾经经历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