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5200000020

第20章 朝鲜战争(7)

他拿起香烟,抽出一根,放进嘴里。右手划火柴,要点烟。可是,连划了两根,都没划着。原来,他的手因激动而颤抖,不由得用力过猛,把火柴棒划断了。

彭德怀见此情景,心情更加沉重。

毛泽东终于点燃了香烟,长长地吸了一口,强压住巨大的悲痛。然后,反而宽慰彭德怀:“打仗总是要死人的嘛!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岸英是一个普通的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并叮嘱说:“现在美国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各种飞机约1000多架,你们千万不能疏忽大意,要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司令部的安全。”

毛岸英是经过毛泽东同意,随志愿军总部入朝作战的,担任志愿军司令部的俄文翻译和机要工作。毛泽东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

毛泽东爱他,在他身上寄托着厚望,但毛泽东从不把毛岸英看成只属于他自己的,而是属于党,属于人民,他应当报效祖国。

1950年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发起的当天,3架美军B-29型轰炸机从志愿军司令部驻地上空掠过,没有投弹。作了防空准备的人们松了一口气。不料,敌机突然掉转头,向志司驻地投下了几十个凝固汽油弹,作战室被吞没在一片火海中,正在屋内值班的毛岸英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毛岸英牺牲时年仅28岁。他没享受任何特殊照顾,和其他人一样,不分日夜地工作。他从没有向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直到他牺牲时,总部的一般军官还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只是一个年轻、活泼、朴实、能干、好学的俄语翻译。

毛岸英的入朝抗美,显示出毛泽东那英雄的气概,伟人的胸怀,慈父的情感。

1950年秋天,毛岸英正在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听说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立即响应党中央、毛泽东的号召,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

党组织考虑,毛泽东虽有3个儿子,但由于受国民党迫害,三儿子岸龙一直下落不明;二儿子岸青身患疾病;只有长子岸英身体好,人聪明,留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生活上也好照应。但是,毛岸英不同意,又直接去向毛泽东请求,希望父亲同意他去抗美援朝。

毛泽东见儿子神采飞扬,要上前线,非常欣喜。恰在这时,彭德怀组建志愿军总部,到北京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便把毛岸英当面交给彭德怀,要他带毛岸英到朝鲜去经受一番战火的锻炼与考验。

毛泽东操着浓厚的湖南乡音说:“我让他去的目的,为的是在你身边有个可靠的翻译,另一方面也让他作为第一批志愿军战士,在战争中去锻炼,这也叫作送子从军吧!”

彭德怀听后默不作声,后来他婉言劝阻说:“主席,你让岸英跟我到朝鲜前线去,我懂得你的意思,你是想给全国带个头。但是自开慧同志牺牲后,岸英从小受苦,四处流浪,后来又送到苏联学习很长时间,他长期不在你身边生活,你们难得团聚在一起,我看还是别让岸英跟我去,就留在主席身边照料吧!”

毛泽东仍坚持让岸英随彭德怀一起入朝。

毛泽东当然知道援朝抗美的风险,更清楚地知道在朝鲜前线面对面地与美军作战,必然会有牺牲的危险。但是,自己最钟爱的儿子要上前线,要与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军去作战,他毅然决然地支持。

毛岸英牺牲后,志愿军参谋长解方请示彭德怀:“这件事要不要向毛主席报告?”

彭德怀沉吟一会后说:“岸英同志为国捐躯光荣,我想迟早都是要报的,迟报不如早报,今天就上报。”

当天下午,彭德怀趴在一张小木桌上,起草了一份电报,上面写道:

“军委并高(岗)、贺(晋年):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2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志司25日16时”

短短的电文,彭德怀竟写了一个多钟头。

电报到了周恩来手中。周恩来深知这对毛泽东的打击会有多大,他不愿在毛泽东指挥战役的紧张时刻去分他的心,便把电报暂时搁下。直到1951年元旦过后,1月2日,他才把电报送给毛泽东、江青看,并附信说:“毛岸英同志的牺牲是光荣的。当时我因你们都在感冒中,未将此电送阅。”

周恩来的信和彭德怀的电报,由机要秘书叶子龙送给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正在办公室。信和电报都不长,毛泽东却看了很久很久。叶子龙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毛泽东强压着悲痛的心情,说了一句话:“唉!战争嘛,总要有伤亡,没有关系!”

杨尚昆在他的日记中是这样写的:“岸英死讯,今天已不能不告诉李得胜(李得胜,是毛泽东1947年转战陕北期间使用的代号——引者注)了!在他见了程颂云等之后,即将此息告他。长叹了一声之后,他说:牺牲的成千上万,无法只顾及此一人。事已过去,不必说了。精神伟大,而实际的打击则不小!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有下乡休息之意。”

得知毛岸英牺牲消息的当天晚上,毛泽东信步来到中南海岸边,夜空中的寒星映在水中,摇摇晃晃,却没有一点声息,似乎化为毛岸英的音容笑貌。毛泽东对毛岸英寄予了怎样的深情!这之后好几天,他沉默不语,神情黯然,一个人坐在屋子里,一支接一支地抽烟。有一次,他慢慢走到窗前,望着窗外那已经肃杀的柳枝,轻轻地念起《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毛岸英从小就随父母四处奔波,上海、长沙、广州、武汉,他都到过。毛泽东曾感慨地说:“为了革命事业,这孩子从小就吃百家饭,走万里路啊!”

毛泽东很清楚记得,1927年的夏天,酷暑袭人。毛泽东开完了“八七”会议,便将夫人杨开慧及3个儿子一起送到岳父杨昌济先生的老家——湖南板仓。次日清晨,他和杨开慧及5岁的毛岸英匆匆告别,便发动秋收起义去了。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牺牲。中央党组织设法将毛泽东的3个儿子转移安排到上海。1931年4月,上海地下党机关遭到严重破坏,岸英兄弟生活没有着落,只得流浪街头,岸龙在几次迁移中失踪了,岸英带着岸青,挨打挨骂,受尽折磨。他们离开店铺,靠卖报纸、拾破烂、拣烟头、帮人推人力车来维持生活。1936年,上海地下党组织找到了他们,几经转折,送到莫斯科,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和东方语言学院学习了5年,当过苏军的坦克中尉,自愿报名参加过苏德战争。

1946年回到延安,毛泽东说:“你光有外国的书本知识还是不够的,还要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行哩!你还应当上中国这个大学,到农村去拜农民为师,你可以学到在外国学不到的许多有益的东西。”

毛泽东要求毛岸英自己背上一斗半小米和铺盖卷,到艰苦的山村吴家枣园去劳动,拜农民为师,当农民的小学生。还叮嘱他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能搞特殊化。毛岸英遵照父亲的嘱咐,在农村吃苦耐劳,学会了各种农活,受到了乡亲们的称赞,1946年下半年,回到延安。

得知岸英死讯后的一天,毛泽东踏雪归来,走进颐年堂的办公室里,忽见桌子上放着一叠关于安置毛岸英遗骨问题的材料。他急忙拿了起来,仔细翻阅,见有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第一副部长赖传珠起草的、送彭德怀审批的电文,还有彭德怀写给周恩来的一封信。赖传珠起草的电文,要求志愿军总部将毛岸英的尸骨运回北京安葬,彭德怀认为这样做不够妥当,特地给周恩来写信请示。信中写到:

“总理:昨24日赖传珠同志,拟一电稿将毛岸英同志尸骨运回北京,我意即埋在朝鲜,以志司或志愿军司令员刊碑,说明其自愿参军和牺牲经过,不愧为毛泽东的儿子。与其同时牺牲的另一参谋高瑞欣合埋一处,似此对朝鲜人民教育意义较好,其他死难烈士家属亦无异议,原电报已送你处,上述意见未写上,特补告,妥否请考虑。”

毛泽东看罢,点燃了一支香烟,默默地吸着。

这时,周恩来进来了。他是专为此事来征求毛泽东的意见的。

提起毛岸英的牺牲,父亲的心情总是很沉痛的。毛泽东深明大义,同意彭德怀的意见,说:“这很好,做得对。岸英也是志愿军战士,就把岸英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掩埋在朝鲜的土地上,也不要为他举行特殊的葬礼。”

于是,在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里,增修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坟墓。墓前,立着一块一米高的花岗岩石碑,墓碑的前面镌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七个大字。墓碑的背面,刻了一段碑文: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

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青年的一代。

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199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40周年之际,中国前志愿军代表团来到桧仓烈士陵园。40年过去了,陵园依旧庄严肃穆,清洁整齐。毛岸英墓旁竖立了毛岸英的塑像。

1951年2月25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彭德怀共同召集军委各总部负责人开会,讨论各大军区部队轮番入朝参战和如何保障志愿军物资供应问题。就在这一天,杨得志为司令员的第19兵团作为第二番兵力入朝参战。3月18日,陈赓为司令员的第3兵团,也入朝参战。

3月1日,周恩来就朝鲜战局和志愿军采取轮番作战方针问题为毛泽东起草了一封给斯大林的电报,经毛泽东修改后发出。电报说:“从目前朝鲜战场最近进行的战役(指第四次战役——引者)中可以看出,敌人不被大部消灭,是不会退出朝鲜的,而要大部消灭这些敌人,则需要时间,因此,朝鲜战争有长期化的可能,至少我应作两年的准备。”“为粉碎敌人意图,坚持长期作战,达到逐步歼灭敌人之目的,我中国志愿军拟采取轮番作战的方针。”“总之,在美国坚持继续作战,美军继续获得大量补充并准备和我军作长期消耗战的形势下,我军必须准备长期作战,以几年时间,消耗美国几十万人,使其知难而退,才能解决朝鲜问题。”这最后一段,是毛泽东加写的。电报还说,彭德怀希望苏联尽快派空军掩护中朝军队后方线。3日,斯大林复电,同意派苏联空军两个驱逐机师进入朝鲜境内作战,掩护中朝军队的后方。

3月7日,“联合国军”集中20多万兵力,在几百架飞机支援下,向中朝军队阵地发起全线进攻。中朝军队节节抗击。13日,主动撤离汉城。到3月底,战线逐渐推移到三八线以北。但是由于中朝军队的顽强抵抗,敌人再也难以前进。

4月21日,第四次战役结束。这次战役历时87天,歼敌7.8万余人,把“联合国军”阻止在三八线附近。

“联合国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接连失利,引发了美国统治集团内部的争吵,尤其是美国总统杜鲁门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之间的矛盾,迫使杜鲁门不得不决心中途易帅。4月11日,第四次战役进行当中,麦克阿瑟被解职,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经过第一、二、三次战役的进攻,又经历了第四次战役的积极防御,在中朝军队同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的反复较量中,毛泽东对朝鲜战争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长期作战的准备更加明确。他对抗美援朝战争总的指导方针,被概括为“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

六、“零敲牛皮糖”

在第四次战役期间,美国就已策划在朝鲜蜂腰部建立新的防线,企图在中朝军队侧后登陆,配合它的正面部队,南北夹击,将中朝军队赶到蜂腰部以北。

为了粉碎敌人这一计划,中朝军队于4月22日发起第五次战役。

这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番入朝部队第19兵团和第3兵团共6个军已到达朝鲜战场,加上原在朝鲜作战的9个军,共有15个军约100万兵力。

第五次战役规模是很大的,敌我双方兵力都在百万。但是“联合国军”在武器装备方面占有优势,它不仅有技术精良的装甲兵、炮兵,而且有制空权,机动性很强。志愿军对美军一个团左右的兵力曾经多次进行合围,却始终不能消灭它,至多消灭一个营。这与国内战争特别是解放战争后期的情况大不相同,那时人民解放军常常是整师整旅地乃至几个师几个旅地消灭敌人。

这种反复出现的情况,引起志愿军统帅部的注意,也引起毛泽东的注意。1951年5月26日,毛泽东给彭德怀发了一个电报,指示说:“历次战役证明我军实行战略或战役性的大迂回,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或一个整师,甚至一个整团,都难达到歼灭任务。这是因为美军在现时还有颇强的战斗意志和自信心。为了打落敌人的这种自信心以达最后大围歼的目的,似宜每次作战野心不要太大,只要求我军每一个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美、英、土军一个整营,至多两个整营,也就够了。”毛泽东在电报中要求,目前打美英军只实行战术的小包围,打小歼灭战,经过打小歼灭战进到打大歼灭战。

第2天,5月27日,毛泽东召见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和第3兵团司令员陈赓(6月1日被任命为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时,又重申了这个作战方针,把它叫做“零敲牛皮糖”,“每军一次以彻底干脆歼敌一个营为目标”。毛泽东还嘱咐说:要“将朝鲜战局的长期性、艰苦性使全体干部和战士有充分认识与思想准备”。

到6月3日,在给斯大林的电报里,毛泽东的这个作战方针以及对战局的估量就表述得更为明确了。他说:

因为我军技术条件比敌人差得很远,无法迅速解决朝鲜问题,而决定用长期战争的方针去解决它,则需要有一个逐步削弱敌人的阶段,然后转到最后解决问题的阶段。

敌人现在不但火力很强,战斗意志也还未衰落。我军过去总想用大包围的方法,企图一次解决敌人一个至几个整师,结果没有达到目的,而包围和歼灭敌军的几个连至一二个营的机会则较多。因此,不要做现在我军还不能做到的事,不要企图打大规模的歼灭战,而应精心设计,寻找机会,多打小规模的歼灭战。

我军每次进攻时,只能由战斗员自己携带七天的粮食和弹药。用完了,停下来,等候补给。如果没有解决敌人,只好撤回来。这是因为敌人用大量空军封锁我军战线的近后方,我们的车辆大部被击毁,粮弹送不上去。敌人已经完全明了我军的这种情况。当我军前进时,它就全线后撤。等候我军粮弹用完,它就举行反攻。

以上论述,是毛泽东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总结,上升到了规律性的认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认识,用了10年的时间。他对抗美援朝战争的特殊规律的认识,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

同类推荐
  • 云流

    云流

    速度必然会很慢,但无力改变。我想写的,就像这个分类一样,是一个关于战争的幻想,只求有人喜欢,喜欢这种风格。文思并非能泉涌,唯有细流静漫,还望体谅。
  • 战争的艺术

    战争的艺术

    安托万·亨利·若米尼(AntoineHenri Jomini,1779.3.61869.3.22),军事理论家,法国拿破仑时期的将军,俄国步兵上将。
  • 抗日之最强战兵

    抗日之最强战兵

    前海军陆战队邓阳意外来到一九三七,带领三百人残部苦守村庄,守护数万百姓,五百人纵横驰骋,怒闯南京。邓阳孤身血战九州,为的就是用敌人的鲜血浇筑最强的钢铁,重铸华夏最坚固的脊梁。
  • 兵中之王

    兵中之王

    兵者,如狼。当年兵中的传奇“野狼小队”成为了笑话,所有人耻笑惨败的野狼小队,但是野狼有自己的传承,一众狼崽子重新出现在丛林中,在老狼的带领下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后成为新的狼兵。林宇身为新野狼的领头人,重振野狼之名,踏遍四地,成为真正的兵中之王。
  • 抗战之金戈铁马

    抗战之金戈铁马

    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面对温情的离别、亲情的背叛他会做出怎样一番选择?对爱情懵懵懂懂的他,如何能分辨什么是真心什么又是假意?然而当所有一切在次离他而去的时候他又该何去何从。
热门推荐
  • 古剑奇谭之易生苏雪

    古剑奇谭之易生苏雪

    蓬莱大战后,苏苏仙灵散去,晴雪在世间找了苏苏300年,终于在苏苏谷找到了他。原来苏苏一直都在这等着他的爱人.......他们要把苏苏的煞气治好,需要去找千年何首乌和千年人参方可治好。在寻药的途中,有很多妖和神女都喜欢他.....他又再次失忆,忘记了晴雪,而此时宁巧雪又趁虚而入。谁叫他这么帅呢!苏苏能否坚定这份爱呢?是否会动摇啊?他们的爱感动了天地,能否长相厮守呢?
  • 创业实战指南:初创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

    创业实战指南:初创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

    《创业实战指南:初创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不是一本讲具体操作方法的书,因为没有一种方法会适用于所有企业。《创业实战指南:初创中小企业的成功之道》试图分析创办企业面临各种基本问题时应当具有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树立起来了,方法自然会衍生出来。
  • 总裁掠爱:强宠小娇妻

    总裁掠爱:强宠小娇妻

    一夜噩梦,她被他夺走清白。当她以为一切是梦,他又赫然出现告诉她残酷的现实。从此她被她纠缠,夜夜缠绵,日日霸权,她是否还能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自由?当霸道总裁遇到失忆少女,他强势掠爱,她只有被宠上天的份!
  • 甜妻,爱你入怀

    甜妻,爱你入怀

    打个牌而已,谁知一不小心,就赢了一枚高富帅大叔。某日,幕小夕无聊叹息着:”人生太完美,没乐子怎么破?“乔正初宠溺的摸了摸她的头:”丫头,想惹事尽管去,尾巴我处理。“幕小夕撇撇嘴:“我想惹你,可以吗?”
  • 公主的继承者们

    公主的继承者们

    他是A市司徒俊的大儿子司徒梦燚他是S市赫赫有名的萧建腾之女十年前她被母亲带走留下七岁的哥哥萧颀炫去了A市却不料因母亲当年收留的只记得名字的顾影诺而惹来一身祸事司徒梦燚的处处为难终于让自己意识到眼前这个叫顾影诺的人原来是对面这个恶人的私生弟弟司徒影诺为了毫无血缘关系的弟弟能有个真正完整的家她开始对司徒梦燚展开一系列的死缠烂打就在一切都顺理成章的时候那个叫路清澄的男人又毫无防备的回来了
  • 不良丫鬟

    不良丫鬟

    重生在十岁小丫鬟身上也就罢了,还要与一个脾气恶臭、腹黑、无良的少爷共处。什么?还是他的贴身小丫鬟,他吃你看着,他睡你站着,他走你跟着……当真以为姐没脾气?惹不过你,我离家出走。还报官?被判一辈子服侍他的刑,古人太无爱,欺负未成年少女。那个帅哥是谁?贴上去看看。“啊”她家少爷杀人啦!拧着耳朵拽回家。悲惨的一生拉开序幕……女主大叫着:让我回家,我要回家!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
  •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画圣”吴道子》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画圣”吴道子的有关内容。
  • 我的冰山女总裁

    我的冰山女总裁

    绝世高手,隐于都市,却不想被冰山总裁逼婚。从此,桃花运不断……
  • 异能术士

    异能术士

    一个平凡的高中生,突然被一个神秘的老人带入了异能术士的世界!这位高中生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