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450100000054

第54章 了不起的《管子》

第一种是《管子》,这是记录管仲思想、言论的总集。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春秋时期齐国颍上人。他在中国历史上是个了不起的人物。管仲早年经商,最初投奔在齐国公子纠门下,帮助他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为齐桓公,管仲被囚。经鲍叔牙保举,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管仲为卿。他辅佐齐桓公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执政四十年,齐国大治,齐桓公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管仲死后,他的继承者和学生在临淄的稷下学宫将其生前言论编撰成书。原书564篇,除去重复的478篇,实为86篇。刘向编定86篇,后亡佚10篇,故今本《管子》仅76篇。全书16万言,为《论语》的十倍,《老子》的三十多倍,为最宏伟的中国先秦单本学术论著。《汉书·艺文志》列入道家类,《隋书·经籍志》改列法家类。司马迁说自己撰写《史记》时,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其书世多有之”。足见《管子》成书之早,流传之广。

《管子》的政治思想以顺民心、利民生为原则,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管仲认为,想使国家富强、社稷安定,必须先得民心。要得民心,应当先从爱惜百姓做起;国君能够爱惜百姓,百姓就自然愿意为国家出力。爱惜百姓就得先使百姓富足,百姓富足而后国家得到治理,那是不言而喻的道理。通常讲安定的国家常富,混乱的国家常贫,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国君“重赋敛、竭民财、急使令、疲民力”,百姓当然没有好日子过。但不这样做,国家又哪来的财力负担军队开支呢?如何既使百姓富足安乐,国家又有足够的财力呢?管仲在书里提出一系列的办法,如开发山林、开发盐业、铁业,发展渔业,以此增加财源。发展商业,取天下物产,互相交易,从中收税,这样国家财力自然就增多了。

《管子》的经济思想是很超前的,就当时条件来说,是很精湛而有洞见的。管仲提出“相地而衰征”,即按照土质好坏、产量高低来确定赋税征额。这样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这与马克思级差地租的思想完全一样。他把国家赋税分为两种:一种是强制性的,一种是自愿性的。强制性的,除了土地税之外,还有房屋税、牲畜税、人头税、果木税等。对于这种强制性的税,管仲认为应当尽量少征或免征。因为这些强制性赋税有一定的负面效应。那么,国家应该征收什么样的赋税来充实府库财力,以满足国家机器的各项开支呢?管仲认为,最好的赋税形式,是让民众只负担“见予之所形,不见夺之理”的间接税。也就是说,这种税收可以让百姓看到国家给予他们的好处,而看不到国家拿走的部分。这种税,民众不仅自愿交纳,而且还争着请求交纳。比如盐铁税、渔业税、山泽特产税等国家特许行业的税。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因此粮食政策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兴衰的关键。投机商人往往利用操纵粮价大发其财。管仲利用货币杠杆,抓住“币重则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的相互作用,在轻重、贵贱之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控粮价。国家在粮价便宜时买入,贵时卖出。国家一旦插手其间,通过对粮食的买进卖出,就会使粮价向相反方向发展。本来是很便宜的谷物,国家一大量收储,价格就会上扬。相反,国家在谷物贵时大量抛售,价格又会下降。这样,国家便可以相机调控,在适当时机、适当地区“以重射轻”;或者是相反方向操作“以贱泄平”,以实现平抑物价、调剂余缺并增加国家收入的目的。《管子》记载,有一年,齐国西部因涝成灾发生饥荒,而齐国东部又因丰收而谷贱。国家就大量收储齐东之谷,散售于齐西之民。齐东因有国家的大量收储,谷价上扬,这样就可以解决谷贱伤农之害。而齐西又因有国家的平价谷物售卖,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

《管子》的一系列强国富民政策的出发点,或者说理论依据,概括起来说,就是利益趋动四个字。他在《禁藏》篇中说得很清楚:“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所不入焉。”既然人的一切经济活动,都在于追逐利益,趋利避害,因而治理国家、强国富民的根本要务,或者说最有效的办法,就在于因势利导,用利益作杠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

同类推荐
  • 夜歌声声挽淮洲

    夜歌声声挽淮洲

    本书又是一部纪念寻淮洲诞辰百周年的(夜歌)作品集,收录了有关这位双百英模的图片、书法、对联、诗歌、小说、研究报道及富有地域特色的系列夜歌作品。
  • 不是不念 只是不见

    不是不念 只是不见

    宋诗研究第一人——偃月公子,倾情写意宋诗里的最美时光。“浅笑盈然,顾盼流转,惟愿与君听风望月,看尽花开花落,赏潮起潮生。”唐诗以神韵意趣取胜,以形象丰满见长;宋诗则多有学问知识、议论说理,仔细咂摸,情韵悠长。每一阙诗词,都会说话;每一个文字,都有情感;每一个作者,都有故事。本书以此为出发点,领悟品读宋诗,写下自己对宋诗的体会和感受,启迪读者品诗不是刻意探寻事理,不是为了明辨是非,而是赏玩诗歌,感触万象,鲜活生命。在不知不觉之中,顿悟人生哲理。在诗文中寻找快乐,体验情意。
  • 智者喜宴:第三条道路经典诗人作品集

    智者喜宴:第三条道路经典诗人作品集

    本书收录了致母亲;秋声小赋;蝴蝶敲门;画堂春我们叫它词牌名;蝉鸣心更幽;雾锁西山;阳光下的残雪;母亲;乱雨;照破山河万朵等内容。
  • 走进宁波

    走进宁波

    本书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情节和一幅幅珍贵的新老照片,集中展现了宁波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和活力四射、生机盎然、潜力无限的广阔发展前景。手法新颖,独具匠心,集趣味、意味、回味于一身,集文气、大气、雅气于一体,既蕴涵了宁波磅礴发展的原动力,又体现了宁波人民的自豪感,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孤独的人都要吃饱

    本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为治愈系美食故事;第二章为励志随笔;第三章介绍美食溯源;第四章则是光陆怪离的美食童话。每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食材主题展开,绘声绘色的讲述一个个温暖的美食情感故事。每个人都无法做到不食人间烟火,所有的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不过是一场云烟。人生在世,不如只求顿顿吃好。唯有美食不会拒绝孤独的人。
热门推荐
  • k之冥王大人的工作

    k之冥王大人的工作

    冥王到【K】里面去会产生什么化学反应捏。。。。。。。。。。。。。推荐票神马滴,酷爱砸来唷。咳咳,由于作者吃饭一不小心卡住了,所以,连同文一起卡住了。嗯,不过不用担心,待作者集齐七个龙珠时就可以召唤文文了(☆_☆)/~~(什么鬼)
  • 黑暗神罚

    黑暗神罚

    “百年的孤独,也许我并不是为了追求强大而吞噬命源,而是为了得到能够品尝这份孤独的心,我已经见到了最美丽和最丑恶的东西,永恒于我来说毫无意义……”他曾是死域的王,也是死域最耀眼的天才,为了救一个不属于死域的少女,他从一个王者变成一个普通青年。他没有后悔,因为尽管现在弱小,但是他得到了之前所没有得到的东西。从现在起,为强大而战,为信念而战,为守护而战……王者的宝座,在等着他的驾临。吞噬命源,成就大神威,重回巅峰之后,是另一个世界……
  • 忠于祖国

    忠于祖国

    他的军旅生涯,他为什么要参军,他为了什么?
  • 天堂之门

    天堂之门

    灵魂出窍,人真的会升入天堂吗?唐龙的魂灵在身不由己的旅途中,意外地来到了一个黑暗的世界,他压根也没有想到,在异界,一个惊天大阴谋竟带着恐怖、可怕与绝望,居然与他不期而遇。奈何桥的疑云,阴江之劫,致命的袭扰,地狱惊魂,暴力恐怖分子和反叛团伙的居心叵测与胆大妄为,一次又一次险象环生引发的生死较量……接踵而来的这一切森然可怖都源于天堂之门。谜一般的惊天大案,从此带给他的是挥之不去的噩梦,当然还有奇妙和刺激……这是一部充满凶险又曲折离奇的骇人故事,即是一次匪夷所思、恐怖诡异的异界之旅,也是一场扑朔迷离的生死较量,情节惊悚恐怖、妖魔鬼怪轮番登场,与邪恶斗智斗勇的过程,更是惊心动魄、魂飞魄散、不寒而栗。
  • 无限之轮回卧底

    无限之轮回卧底

    别人轮回做任务,吴良轮回还当卧底。造老天的反可不容易,一不小心连转世都成问题,还好当卧底有福利......
  • 重生红楼梦

    重生红楼梦

    李士非穿越成了贾环,钟鸣鼎食之家的荣国府。看他如何在众多纨绔中厮混,在众多美女中自持,文斗,武斗,政斗。军事的,政治的,生活得。。。。
  • 我的女友是蝶仙2

    我的女友是蝶仙2

    第一、简介请参考我的女友是蝶仙一书,别问为什么!我懒~第二、有什么问题不要问我,书中自有答案!第三、鲜花和收藏顺手点下,只要你好意思不点也没人逼你!第四、不要问我关于剧情的问题,因为我害怕剧透死全家...第五、有钱的请顺手打赏下,没钱也顺手打赏下,为何?自己想这个问题好吗?!!!(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模仿!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 名剑红颜

    名剑红颜

    百年之后,风云再起!剑神绝迹人间,天帝遗族入世,卷土重来的接天神宫和誓言复仇的藏密一脉,阴谋杀伐魔影重重,谁能破围而出,成就新的传奇?
  • 传道

    传道

    大道三千,天地间本为一片大陆,一场惊世之战使得大陆分裂化作无数尘埃,经过沧桑岁月的流失形成一颗颗星辰,也就是现在的宇宙。仙庭皇子携三千仙道来到这片大陆之初……余下的就看文章类容吧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